「我只係信科學!」每次聽到這句話,都只有笑而不語;聲稱信科學的人,究竟信甚麼?
理論,可以分有用無用;但任何理論,遲早都可能被推翻。信科學,就要只有懷疑一切理論。
https://fee.org/articles/a-40-year-old-warning-on-how-humanity-s-unbound-confidence-in-science-can-undermine-reason-and-lead-to-collectivism/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7/4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6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
被推翻的科學理論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0826紐約時報
*【阿富汗局勢實時更新】
#美國大使館警告說,美國人從外圍外部喀布爾機場,並告訴任何人遠離“立即離開,”援引未具名的安全威脅。英國和澳洲政府發布了類似的警告,澳洲官員稱“恐怖襲擊的威脅持續且非常高”。警告發出之際,估計仍有 1,500 名美國人和無數其他仍在阿富汗的外國人試圖在美國於 8 月 31 日撤軍前趕往機場離開。
#布林肯表示,約有1,500名美國公民仍留在阿富汗,其中約三分之一與美國政府保持聯繫,並希望在未來幾天內離開。布林肯說,剩下的 1,000 人中的一些人可能不想離開。
#塔利班發言人穆賈希德三度接受媒體訪問,他表示,塔利班是意圖重建一個被數十年戰爭摧毀的國家的組織。他在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說:“我們希望建設未來,忘記過去發生的事情。” 並駁斥塔利班已經在對反對他們的人進行報復,重新對婦女實施嚴厲的控制等擔憂。
#20年來,美國一直在與塔利班及其在阿富汗的好戰夥伴、基地組織和哈卡尼網絡作戰。但是,隨著美國在 8 月 31 日撤出截止日期之前升級在喀布爾機場的撤離行動,對美國人和塔利班最大的直接威脅是一個鮮為人知的共同競爭對手:伊斯蘭國呼羅珊或 ISIS-K,恐怖分子集團在阿富汗的分支機構。
#德國總理梅克爾週三表示,在美國撤軍和撤離任務的最後期限過去後,德國將繼續支持留在本國的阿富汗人。她還呼籲與塔利班進行會談,以保持過去二十年在阿富汗取得的進展。
#聯合國領導層週三面臨來自職工會越來越大的憤怒,因為一些人稱其未能保護阿富汗同事及其家人,儘管該組織的大多數非阿富汗工作人員已被塔利班擺佈,但他們仍被困在阿富汗。許多阿富汗僱員躲藏起來或不願繼續工作,害怕勝利的塔利班武裝分子的報復。
#一群為《紐約時報》工作的阿富汗人安全抵達墨西哥。
#在阿富汗潘傑希爾山谷,抵抗塔利班面臨著巨大的困難。就在塔利班橫掃喀布爾並推翻阿富汗政府幾天後,一群前聖戰戰士和阿富汗突擊隊表示,他們已經在該國最後一個不受塔利班控制的地區開始了抵抗戰爭:一個有著抵禦入侵者歷史的狹窄山谷。帶領他們的是艾哈邁德·馬蘇德,這位32歲的指揮官是艾哈邁德·沙阿·馬蘇德的兒子。他們的對抗面臨著很大的困難:抵抗戰士被塔利班包圍,他們的補給很快就會開始減少,而且沒有明顯的外部支持。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8/25/world/afghanistan-taliban-kabul-biden-news#americans-evacuation-afghanistan
*【急於挽回失敗形象,拜登借阿富汗撤離行動重塑形象
拜登稱阿富汗撤離為“歷史上規模最大、難度最高的空運之一”,欲挽回失敗形象。白宮將從喀布爾撤離數萬名美國人和阿富汗人作為一種公關層面的回應,拜登更是將其與73年前的柏林空運類比,以彰顯美國的人道主義價值和政治模範。
https://cn.nytimes.com/usa/20210825/airlift-berlin-afghanistan-biden/
*【Covid-19 實時更新】
#佛羅里達州感染冠狀病毒、住院和死於 Covid-19 的人比大流行之前的任何時候都多,這突顯了隨著 Delta 變種在該州蔓延而限制公共衛生措施的危險。本週,佛羅里達州平均每天報告 227 例病毒死亡,截至週二,這是該州的記錄,也是目前美國最多的記錄。
#輝瑞和 BioNTech表示,他們現在正在向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申請補充批准一種針對 16 歲及以上人群的冠狀病毒疫苗加強注射,並將在本週末之前提交所有支持數據。此舉之際,兩家公司表示,第三針疫苗大幅增加了針對該病毒的抗體水平。
#嬌生公司報導,該公司疫苗的加強注射大大提高了抗冠狀病毒的抗體水平。
#世界衛生組織正在啟動一項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生產疫苗的計劃,解決不平等問題。
#夏威夷醫院擠滿了新冠肺炎患者。
#緬因州聖公會教區命令工作人員和神職人員接種疫苗。
#以色列的一項大型新研究證實,輝瑞-BioNTech Covid-19 疫苗與心肌炎(一種心肌炎症)的風險增加有關。但科學家報告說,這種副作用仍然很少見,而且 Covid-19 比疫苗更容易引起心肌炎。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8/25/world/covid-delta-variant-vaccine
*【專家稱,拜登未能兌現美國成為“世界疫苗武器庫”的承諾】
隨著政府現在建議從下個月開始為接種疫苗的美國人接種加強劑,公共衛生專家和民主黨國會議員呼籲總統採取更積極的行動來擴大全球製造,但一項分析中,愛滋病倡導組織 PrEP4All 發現,政府用於加強 Covid-19 應對措施擴大疫苗生產的預算,不到國會撥款的1%。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25/us/politics/biden-coronavirus-vaccine.html
*【美國情報機構向拜登提交了一份關於病毒來源的報告】
據美國官員稱,情報機構尚未確定這種病毒是中國一家實驗室意外洩漏的結果,還是動物傳染人類的自然結果。 目前該報告仍屬機密,但部分內容可能很快就會公佈。與此同時,一組為世界衛生組織研究病毒起源的科學家表示,收集關鍵證據的“視窗正在迅速關閉”。他們說,迫切需要對中國的血液樣本和野生動物農場進行研究。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24/us/politics/us-intelligence-agencies-delivered-a-report-to-biden-on-the-viruss-origins.html
*【中國力推新冠病毒美軍實驗室洩漏陰謀論】
借助官媒、社群媒體,甚至說唱歌曲,北京正在兜售毫無根據的理論,稱美國可能是新冠病毒的真正源頭。出於對獨立審查的警惕,中國政府還嚴格控制了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疫情起源的努力,並拒絕了WHO最近提出的進行第二階段調查的要求。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210825/china-conspiracy-theories-coronavirus/
*【當一名亞裔科學家被捲入新冠溯源之爭】
愛琳娜·陳提出病毒在被發現前可能已完成突變、在人類之間傳播的假說引發爭議。該理論不僅遭到眾多科學家質疑,也為她招來了實驗室洩漏說支持者的攻擊。
https://cn.nytimes.com/science/20210825/coronavirus-origins-alina-chan/
*【納瓦尼獄中首次接受採訪:俄羅斯監獄就像“中國勞改營”】
在長達54頁的書面回復中,俄羅斯反對派領袖納瓦尼描述了他的獄中生活。他說自己被迫每天觀看官方電視八小時,期間不被允許做其他任何事情。“這裡到處都掛著攝像機”,“充滿告密文化”。不過,納瓦尼仍對俄羅斯的未來前景持樂觀態度,堅信普丁政權註定會崩潰。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25/world/europe/navalny-jail-prison.html
*【赴美留學人數回升至疫前水準,中國學生占比近半】
今年5月和6月,美國批准了11.7萬份F-1學生簽證,其中有5.7萬份發放給了中國學生。此前學生簽證是中美爭端的焦點問題之一,中國當局曾就STEM學科學生被拒簽譴責美國。
https://cn.nytimes.com/usa/20210825/international-students-begin-to-return-to-us-universities-after-a-covid-hiatus/
被推翻的科學理論 在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書籍分享:Dr. 史考特的一分鐘健瘦身教室】
.
在醫學院的新生入學典禮,教授對著新生講到:
.
「在這裏,我們教你的事情有一半是錯誤的。但很遺憾的,我們還不知道是哪一半」
.
網路的發達,讓我們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健身、訓練、飲食相關的資訊,例如「怎麼樣練出八塊肌」、「要拍婚紗照的快速減重法」等。然而,這些知識並非都有經過科學或專業人員的驗證。也有許多「存活者偏差」的範例,像是透過某種飲食方式成功減重的人,會分享自身的經驗,但我們並不確定這種飲食方式是否適合所有人,或者也有人嘗試類似的飲食方式,但因為失敗而沒有公開分享經驗。
.
不過,也並非代表著「科學實證、研究」就是最可信、實用的知識,如同文章開頭所引述的,知識的更新非常快,在大學被視為的金科玉律,現在可能是被推翻或過時的知識。以科學、研究為基礎,配合自身的經驗、專業人員的建議等,才能用更宏觀的角度看同個議題。
.
在這本書中,Dr. 史考特為每個常見的健身、瘦身迷思,皆找到相關的研究,用以佐證相關的論述是否合理。例如:
.
「多練仰臥起坐,腹部脂肪會被消除得更多?」
「晚上進食更容易變胖?」、「少吃澱粉就會瘦?」
「運動後的痠痛,代表著訓練有效果?」
.
整本書就像是一本考試詳解,科目叫做「教練最常被問的問題top 50」,透過簡單的圖示,配合淺顯易懂的文字,描述每篇研究、論文中得到的結論。
.
推薦給對「健身、增肌減脂」有興趣的民眾及教練等,內容屬於較初階、扎實的基礎理論。不過,也因為此書較強調的是針對「健美、體態」,也就是許多人追求的降低體脂肪跟增加肌肉量,大部分的篇幅是在敘述「飲食」,著重在訓練的部分較少。
.
最後還是要提醒大家,運動訓練、重量訓練能帶給身體的好處多到爆炸,「肌肉量變多、體態變好」是其中的附帶價值或支線任務,主線任務可能是「健康的身心狀態、預防傷害、讓日常生活變得更輕鬆有效率、提升運動運動表現等」
.
.
.
其他文章:https://jackchen.sport.blog/
節錄重點:https://www.instagram.com/chenhc82/
.
.
.
.
.
.
#書籍分享 #閱讀分享 #一分鐘健瘦身教室 #Dr史考特 #三采文化 #運動營養 #健身 #健美 #重訓 #飲食 #瘦身 #澱粉 #脂肪 #糖 #運動 #痠痛 #陳曉謙 #物理治療師 #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被推翻的科學理論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7/4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6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3/16(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2019.04.14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545
在專屬於你的天地裡,持續陪伴著你~
啟點x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人類的歷史裡面,尤其是當「科學」跟「科學精神」,還沒有像今天成為一個體系,成為多數人的信仰之前啊;有很多人對於一些事情的信念,在今天看來,感覺是有一點不可思議,而且又有一點愚笨的。
比如說吧,在過去曾經有很多學問家,相信一個東西之所以能夠被燃燒,是因為這些可燃物裡面,有一種成分叫做「燃素」。
他們那個時候的理論說法是,當你在燒一個木頭的時候,如果把蓋子蓋上,這個火就會熄滅,那是因為空氣當中能夠容納的「燃素」,就這麼多而已。
所以「燃素」消耗完了,那木頭也就不燒了。然而在露天的狀況底下,木頭到最後會被燒成灰燼而熄滅,是因為「燃素」被耗盡了。
這個說法其實你現在聽起來喔,你可能會怎麼聽、怎麼怪。因為其實基本上,你只要有學過基礎的自然科學知識的話;你就會知道任何東西能夠燃燒,就是有可燃物、助燃物,跟溫度要達到燃點,這些因素加起來。
如果這三個因素少了任何的一個,它就不會燃燒,就是一個這麼簡單的道理;而且是經過科學驗證的。
然而剛剛所謂「燃素」這樣的說法,它其實延續了一百多年;才在「實證科學」跟「科學精神」底下,這個說法才被推翻掉。最後,這些大學問家也不得不承認,其實「燃素」是一個隔空抓藥、子虛烏有的說法。
燃燒的過程,其實是一個激烈的氧化過程。而蓋上蓋子之後,火之所以會熄滅,是因為氧氣被阻絕了,也就這個「助燃物」已經被阻絕的原因。
甚至於呢,過去曾經還有學者認為,生命是一個能夠無中生有的過程。這個可追溯到亞里斯多德的時代,當時的人都認為喔,如果把肉放在一個露天的環境夠久,那生命就會「自動出現」。
他們的認為是哦,比如說你把肉放在外頭,過不久就會長出蛆跟蒼蠅。其至於這樣的概念,在當年的人都還認為,如果把一些又臭又髒的布推在一起,久而久之就會產生老鼠。
你聽這個說法,你會有一點啼笑皆非;不管是肉還是一堆又髒又臭的布,它們本身是不會生長出任何生物的。
而之所以蛆,或者是老鼠會跑出來,不是因為這些東西能夠生出蛆,或者是生出老鼠。而是因為這些東西,吸引了蒼蠅、吸引了老鼠過來;是因為這樣的道理啊。
可是你知道嗎?這麼荒謬的說法,其實是一直延續到1668年,才真正受到挑戰。那個時候有一位,叫做法蘭西斯科.瑞迪的物理學家;他做了一個實驗。
他的實驗是把肉跟蛋,放在各別是有密封,跟沒有密封的兩個容器裡面。然後看看哪一個會產生生命?結果呢,那個密封的容器裡,並沒有產生任何的生命,於是這個觀念才開始被挑戰。
可是當時就算是用「科學精神」做出來的結果,還是一堆人不信邪,一直要到200年後的「細菌學之父」,路易巴斯德。在他關於細菌跟微生物的實驗裡面,才正式的完全的推翻這樣的說法。
所以,你有沒有發現一件事情;人有一個特性,就是我對很多事情會先下結論,然後才倒頭來去找原因。
你可能會以為那是因為過去沒有「科學精神」與「科學方法」,所以才會有這麼荒謬的部分。真的是如此嗎?
我們來看看今天此刻的自己,有沒有很多事情,其實是我們先下了結論,然後再找能夠去支持這個結論的原因呢?這部分在心理學裡面的說法,就叫做「自驗預言」。
在某些身心靈裡面的說法,就叫做「吸引力法則」啊。你相信的終究會成為真實,而這個真實,並不是在科學定義裡面的真實;只是你自己不斷強化它的真實。
如同你今天對一件事情、一個人,或者是一個信念;已經有定見、已經有定論、已經有預設立場了。那麼請問當別人跟你提出「反證」的時候,你會真的好好的研究,這些不利於自己原本信念的證據嗎?
還是你會覺得,這個證據的來源大有問題呢?所以,我常常說喔,我們對任何事情,當你心中已經覺得自己有答案的時候;從那一刻起,你就會開始「停止思考」。
從在學生時代的時候,做題目就是如此。到了我們成人的今天,你對某件事情已經先有「預設立場」了,難道不也是如此嗎?
有沒有可能那些你堅信的、你預設立場的那些東西,可能用不了多久,它就會被證明;如同前面所提到的「燃素」,或者是肉會長出生命,一堆髒布會長出老鼠一樣的荒謬呢?
所以今天跟你分享這些,並不是要去推翻你,或者是要跟你說,你現在相信的是錯的、是荒謬的,這不是我的意圖。
我只是想透過今天的分享,邀請大家、邀請你,或許我們在面對生命的一切,面對自己堅信的一切的時候;也就是你認為已經有答案、有定論的那一切的時候,是不是有意識的給自己多保留一點空間、多一點可能性?
我覺得每一個人最大的價值,就是在於它是具有「思考的能力」。希望今天的分享 ,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相關的連結都在我們影片的說明裡面。
我很期待,無論是我們的線上課程,還是實體課程。我都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被推翻的科學理論 在 Mr & Mrs Gao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目前最新的基因學研究成果,由上百名生物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對10萬種生物和500萬個DNA斷片研究后發現,地球上90%的生物都是突然在地球上出現的,這個結果與當今生物學支柱理論之一的進化論完全不符。也可以說完全推翻了進化論。如果生物不是進化而來的,那究竟是怎麼來的呢?
今天就給大家揭曉人類起源之謎。
由於各國對於這篇推翻進化論的學術報告表現冷淡,在日本完全沒有報道,甚至“極力無視”,我有理由相信,推翻達爾文的進化論不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情,所以本影片隨時有可能被刪除,請盡早觀看。
------------------------------------------------
相關鏈接:
【本影片提到的學術文章】https://phys.org/news/2018-05-gene-survey-reveals-facets-evolution.html
【美索不達米亞遺址可能的位置】https://www.google.co.jp/maps/place/Sumer,+%E3%83%90%E3%82%B0%E3%83%80%E3%83%83%E3%83%89+%E3%82%A4%E3%83%A9%E3%82%AF/@33.4007246,44.3909132,16z/data=!3m1!4b1!4m8!1m2!2m1!1ssumer!3m4!1s0x15577806ba8a6df3:0xc21bf5f4dee5fbe5!8m2!3d33.4010291!4d44.3966322
【蘇美人】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B%8F%E7%BE%8E%E5%B0%94
【阿努納奇】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8%BF%E5%8A%AA%E7%BA%B3%E5%A5%87
【薛丁格貓】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96%9B%E5%AE%9A%E8%B0%94%E7%8C%AB
【撒迦利亞·西琴】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2%92%E8%BF%A6%E5%88%A9%E4%BA%9E%C2%B7%E8%A5%BF%E7%90%B4
------------------------------------------------
推薦播放列表:
【恐怖靈異】https://goo.gl/Bq54h5
【都市傳說】https://goo.gl/CpmK2Y
【心理測試】https://goo.gl/wf5dp5
【奇趣世界】https://goo.gl/Tbpiuj
------------------------------------------------
如果喜歡我們的頻道不要忘記訂閱哦,我們會每天更新有趣的內容。
【訂閱按鈕】https://goo.gl/VhzZeS
被推翻的科學理論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研之有物:穿越古今!中研院的25堂人文公開課」新書介紹
專訪:林婷嫻 執行編輯
內容簡介:
蘇東坡瘋檳榔?明朝人愛寫炫耀文?鼓吹自己好棒,竟沒用?
中研院,在做什麼?!
跌破你眼鏡的史料趣事、學者口袋裡的故事,
用鄉民說書般的白話文,翻譯給你聽!
→北朝寶寶心裡苦怎麼辦?街頭造佛像,求慰藉。
→部落客鼻祖在這裡!明代古人也瘋打卡式遊記、炫耀文。
→為消瘴癘之氣,蘇東坡竟成紅唇族?!
→斬雞頭、告陰狀……人們為何在神明面前發誓?
→面對霸凌,我們都需要被討厭的勇氣。
→迫害vs情感依附,家內性侵開不了口的原因。
→活在當代的巫師,究竟做些什麼?
秒懂古人的史料祕辛 ╳ 知識量爆表的現代講堂
史上第一本!來自中央研究院,讓你無痛修學分的人文公開課。
一趟由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團隊領頭的人文之旅,用最親民的語言,帶你潛入最高學術殿堂,挖掘論文裡的高質量知識。
你從不知道的古代庶民生活、皇帝心聲,和現代人息息相關的災難社會學、心理、政治、語言研究⋯⋯篇篇都像坐在巷仔口那位深藏不露的神人在講古,推翻你對人文社會科學的認知與想像。
作者簡介: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編輯群
研之有物,取諧音自「言之有物」,出處為《周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盼以具體的研究案例、真實的研究員生活,揭開中央研究院神祕的面紗,讓人們了解研究成果如何應用生活中,繼而體會研究的價值與重要性。
中央研究院以理論結合實作、專業結合想像力,探索生活中各種問題的答案。每個研究成果,都不只是一篇論文,而是推進生活邁向永續的動力。惟鑒於論文的專業嚴肅性,難以令社會大眾親近、了解研究的意義與樂趣,進而運用各種理論與發現,因此中央研究院於2017年推出《研之有物》科普網站,期待成為中央研究院與社會大眾的橋梁,將論文轉化為親民簡易的報導,一起永保好奇心,探索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