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腰痛是拉腰無法好的👨⚕️
[薦髂關節疼痛症候群]
通常下背痛的原因可能是椎間盤突出或是腰椎滑脫,但若是拉腰還是不舒服那怎麼辦?🤷♀️
👉這時候就可能會是「薦髂關節疼痛症候群」
🔆那薦髂關節在哪呢?
✔️薦椎與髂骨形成的關節,可以利用手叉腰的方式去找出相對薦髂關節的位置(若是此處疼痛很有可能會是薦髂關節的問題,這時候如果再拉腰就會使的恢復變慢)
🔆薦髂關節為什麼會受傷呢?
✔️首先,薦髂關節是一個「被動」的關節,而且活動度不大,所以常常因為周邊關節的影響導致韌帶發炎😩
通常會造成發炎的幾個原因有:
1️⃣姿勢不良
2️⃣運動傷害/外傷
3️⃣類風濕性關節炎
4️⃣僵直性脊椎炎
🔆我該如何治療薦髂關節呢?
✔️過去:藥物治療配合傳統復健的熱敷電療拉腰😅
✔️現在:再生療法、震波治療、物理治療、運動訓練
🔆所謂再生療法:
透過超音波導引的方式注射高濃度葡萄糖或自體血小板直接去修復薦髂關節附近的組織💉
🔆再來是震波治療:
利用高能量音波去促使慢性發炎的組織重新啟動修復的機制(因為慢性發炎的組織通常已經不具有主動修復的功能😭)
🔆那物理治療可以做什麼?
✔️評估:
評估關節動作上功能性受限,同時推測功能性問題的源頭(有可能來自於腰椎或髖關節..等)
✔️徒手:
針對「需要調整」的關節、軟組織、神經去進行徒手處理
✔️動作治療:
教導如何在「好的關節位置」去做出「最有效率的動作」
✔️衛教:
讓這些運動與日常生活結合,並教導如何自我保養👨🔧
🔆最後是運動訓練的部分:
當疼痛解除後,要來維持治療的效果就會需要搭配臀肌的訓練,可以做雙邊也可以做單邊👌
#宏康復健專科診所
#一條龍的治療
#相太醫的復健門診
#增生療法
#再生醫療
#物理治療
#運動訓練
#薦髂關節疼痛
#精準治療精準醫學🔍
#自體血小板增生療法 @ 台北大安-宏康復健專科診所
被動關節運動衛教 在 LynnC-Wellness ॐYoga&Pilate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教學筆記:運動的價值
這幾年課程轉戰成私教課與培訓之後,與一些老師們閒聊,發現有些老師們開始對於大班課感到疲乏,想要開始轉戰成精緻路線。這點我當然是相當鼓勵的。
我社會觀察了10多年健身產業,這項產業的確因為少子化及高齢化,私教課程越來越受到重視。我手邊有的學生,是高中就進教室,想改善側彎及姿勢不良,也有著當祖母的年紀,面臨關節退化,想要提升肌力作保養。
這件事情的守備範圍很廣。
先不論手上需要有多少的工具能夠替學員們改善問題。其實每次接到新學生,我第一堂課都會很媽媽病的跟他們衛教:康復課程是種3M三管其下的活(儀器、運動與徒手)。如果你覺得儀器大於運動控制練習,那沒關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我便不強求。
我們長期以來太仰賴著儀器,而忽略了運動練習自身控制度的項目。身體主動的練習,相較於被動儀器的協助,成效畢竟是不同的。就像我們總不想要下背受傷就穿著護腰一輩子。力量建立起來了,就是內建馬甲在核心。
整條路上最困難的點,是學員們面對運動控制訓練這件專業的價值的認知。我也遇過許多學生,覺得能在公園運動或是自家社區練跑步機,為什麼要另外多有這預算來學習運動控制。也有遇過我們又不是醫療背景,憑什麼要相信我們,這類受挑戰的質疑。
Anyhow,人們選擇相信的信仰而信仰。不強求,也盡全力幫助願意相信我們專業的有緣人。所以如果您剛好是想要轉戰精緻小班或是私教課的老師們,有時被洗臉是一定啦!不用氣餒,堅守我們的專業價值,最後一定會被看見的。
加油!
[課程訓息更新]
2021 200小時由身入心師資培訓課程已報名額滿,暫停接受面試及電訪。
2020 12月瑜伽提斯培訓課程加開場已額滿。
預計2021為初夏5月場:5月8.9號及15.16號。皆為六日12:30~18:30 ,課程版型皆相同,可參考前期課程內容。有興趣的朋友們請再私訊預約。
詳情請參考課程連結:https://reurl.cc/0OxpQA
內容詳情請參考教室網站:https://www.lavenderyogalates.com/blank-2
被動關節運動衛教 在 Hunter 物理治療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手麻又無力,舒緩腕隧道症候群症狀的神經鬆術】
腕隧道症候群,俗稱滑鼠手,約有3%的人有腕隧道的問題,是最常見的周邊神經病變問題之一。腕隧道症候群好發於需要反覆使用手腕、提重物的職業,像是常需使用電腦的上班族、或搬重物的工人,使用震動工具也會增加腕隧道症候群的風險。女性得到腕隧道症候群的機率是男性的3倍以上,如果有肥胖、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話,罹患機率也會增加。
腕隧道由上方橫腕韌帶和下方8塊腕骨組成,中間穿過9條前臂屈肌肌腱和正中神經,腕隧道的空間大小會隨著手腕的活動而改變。當神經周遭組織腫脹、韌帶增厚、或是神經和周圍組織沾黏時,會使得腕隧道的壓力增加,壓迫到正中神經,造成拇指、食指、中指和部分無名指出現麻、刺痛或是燒灼感,有時還會延伸到前臂、肩膀,嚴重一點的人,甚至會出現手掌肌肉(魚際肌)萎縮、無力的問題,深深影響到工作和日常生活。症狀出現時,病患通常會藉由甩手獲得症狀的改善(flick sign)。
除了利用手術減壓外,在症狀初期其實是能藉由物理治療獲得改善。物理治療能藉由軟組織放鬆、針對手腕做關節鬆動術、或是做神經鬆動術來減少正中神經的壓迫。神經鬆動術是藉由牽拉神經的方式,增加神經的活動度、改善神經與周遭組織沾黏問題,並促進神經的血液循環。研究也發現有腕隧道症候群的人,正中神經的活動度明顯較差,能藉由神經鬆動術減緩腕隧道症候群造成的手麻、疼痛問題,神經傳導速度也能獲得改善。
腕隧道症候群如果初期就接受治療,大多數的人其實不需要走上開刀一途。除了被動的接受治療外,遵循醫師和物理治療師提供的衛教和運動也非常重要,平時就做好預防跟運動,才能儘早改善症狀,並降低復發的機率。
參考文獻:
1. https://www.ncbi.nlm.nih.gov/m/pubmed/28075090/
2. https://www.ncbi.nlm.nih.gov/m/pubmed/28395984/
3. https://www.ncbi.nlm.nih.gov/m/pubmed/26764488/
#腕隧道症候群 #正中神經 #神經鬆動術 #物理治療 #carpaltunnelsyndrome #mediannerve #neurodynamic #physicaltherapy #hunterptwork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