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漢朝流傳至今的典故|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男子漢」的說法從漢代興起、金屋藏嬌源自劉徹,《漢武大帝》熱播引發觀眾讀史興趣。
風俗官制
典故找茬新編四篇解讀漢史故事
電視劇《漢武大帝》正在中央電視台一套熱播。歷來有云: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正因為漢武帝在歷史上功勛卓著,才得到如此關注。本報也慕名而來,力求從對這部電視劇的管窺蠡測中,隨觀眾深入「瞭解」漢武帝,走進「風姿綽約」的大漢王朝。
漢代官制篇
漢朝與我們現代生活相隔甚遠,複雜的宮廷鬥爭且先不論,就是名目繁多的官吏稱謂,也搞暈不少觀眾。為解惑,記者也採訪了相關專家。漢代中央官制分為三公九卿。
漢朝風俗篇
《漢武大帝》號稱是歷史正劇,導演胡玫也說要在該劇中再現2000多年前的風土人情。記者於是採訪了幾位秦漢史研究專家,對其中出現的漢代風俗加以解釋。
1.關於兩性
「男子漢」從漢代興起
(北大歷史系教授劉華祝)
漢代總體的風格是自然、豪爽。漢代的男人能文能武,不像我們現在,都有些退化了,手無縛雞之力,「男子漢」這個詞就是從那時興起的。
2.關於節日
春節盛行始自漢武帝
(社科院歷史所研究員彭衛)
第一集裡皇太后竇氏為迎接梁王,在冬至節舉行宮宴和大儺(nuó)驅邪儀式。這在《後漢書·禮儀志》裡有記載。「儺」是古代圖騰崇拜時期的民俗儀式,用以臘月驅除。舉行這種儀式時,選十一二歲的少年120人,在方相氏的帶領下呼叫打鬼,最後把捉來的「鬼」扔到水中淹死。
還有第12集裡有上巳節祓禊(fúxì)潑水儀式。三月上巳日,漢朝人認為這一天能驅邪避災,他們在水邊或在水中用水沐浴,以後發展為在這一天,還夾帶著親朋好友喝酒、吃飯等等。但是這部電視劇裡演得不對,它是用樹枝蘸水灑在頭上,借鑑的是古代印度的做法。
另外,漢代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是新年。我們的春節就是從漢武帝那時候開始盛行的。
3.關於語言
「一諾千金」源自漢代
在《漢武大帝》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人人回答皆「諾」。這是漢代特有的語言習慣。直至今日,我們在漢語字典裡見到的「唯唯諾諾」、「一諾千金」,據說都是始自那時。
找茬篇
除了之前在媒體上熱炒的司馬遷長鬍子的經典錯誤之外,記者在對漢史專家的採訪中還找出以下錯誤,以供讀者探討。
1.漢代服飾:據專家介紹,漢代的男子是穿開襠褲的,女子的頭飾不像劇中那樣哈日,服裝領子過高過厚,也有待研究,這些可以參照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漢代貴婦畫像。
2.漢代沒有馬鐙。據史料記載,漢代人上馬時沒有馬鐙,而《漢武大帝》中卻比比皆是。
3.漢代沒有椅子。傢具擺設也有問題,漢朝人是盤腿而坐的,並沒有椅子。
4.漢代沒有紙。漢代記載文字是用竹簡或錦帛,但劇中一個士兵打開封著的箱子,封條卻是黃紙。
5.漢代人說清朝話。第三集中,袁盎去見竇嬰,和他討論削去吳國豫章、會稽兩郡不可行的事,居然說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話來,其實這是明末清初的顧炎武的名句。
漢宮典故篇
在兩漢400多年的歷史中,有很多流傳至今的典故。比如在第19集中,劉徹與阿嬌大婚,淮南王送來的賀禮是「金屋藏嬌」,暗示兩人早年的美滿;但是到阿嬌失寵,她只有求司馬相如整一篇《長門賦》,企圖輓回昔日情分。此外,蘇武牧羊19載,更是傳唱至今。
金屋藏嬌
漢武帝劉徹四歲時,做太子的是他的哥哥劉榮。劉徹之所以能當上太子,全靠景帝的姐姐長公主的幫助。長公主原想把自己的女兒陳阿嬌許給太子劉榮,將來就是皇后。但是太子的母親栗姬卻不領情,於是長公主把目光轉向了劉徹。有一次,她問劉徹願不願意娶阿嬌做妻子,劉徹也很喜歡阿嬌,見姑姑問,便大方地說:以後如果能娶阿嬌做妻子,我就要親自造一棟金屋子送給她。(「若得阿嬌,必以金屋貯之。」)漢景帝見兒子有這樣的氣魄,也同意了這門親事。
千金買來《長門賦》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這是辛棄疾在《摸魚兒》中的緬懷詞句。阿嬌嬌生慣養,驕傲善妒,又沒有兒子。加之漢武帝身邊的女人越來越多,尤其是有了衛子夫之後。阿嬌失寵,又因為暗中搞媚術和巫蠱,退居長門宮。為了輓回漢武帝,於是她用重金請司馬相如作了一篇《長門賦》,訴述心中苦悶。此賦也成為漢代名篇。
蘇武牧羊
蘇武牧羊是漢人志節高尚的集中體現。漢武帝時,蘇武奉命出使匈奴,期間碰上一場未遂的政變,牽涉到漢朝使團的人員。蘇武雖然毫不知情,也遭牽連,被拘留在匈奴的統治區。匈奴單于對蘇武嚴施酷刑,迫其投降,蘇武不屈。後來蘇武被流放到北海(今貝加爾湖)的無人區放牧,還是不肯歸降。時至漢匈重新和好,堅持19年不屈的蘇武最終歸漢,雖然這時的他已經白髮蒼蒼,但那根代表大漢王朝的羽毛落盡的旌節,卻從沒離過身。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衛子夫 幾 歲 死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不可一世的匈奴最早完敗於哪兩個「私生子」將軍手中?|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匈奴這個民族,很早時就與中原為敵,他們生活在現今西伯利亞的苦寒地帶,司馬遷認為其是「夏後氏之苗裔也,名淳維」。夏後氏,就是大禹。大禹的後代。如果這樣說起來,也是龍的子孫,炎黃傳人。還有一種說法是夏桀的後人,說夏桀的兒子叫獯粥(也即匈奴,別稱),這個不孝的兒子跟老爸的妾私通,被夏桀發現後逃跑到了西伯利亞,成為匈奴的先祖。西伯利亞是苦寒之地,不利於生存,所以匈奴人千百年來便與中原爭奪生存權,對中原的國家安全形成巨大威脅。
對匈奴的戰爭,是從戰國時代就開始了。秦朝的蒙恬,被譽為「中華第一勇士」,曾率兵三十萬北擊匈奴,致使匈奴不敢南下牧馬,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就是蒙恬為防匈奴而修建的。不過,蒙恬並未根絕匈奴的攻擊。他活著,匈奴只懼蒙恬一人;他死了,匈奴便又如脫韁的野馬,大肆侵犯中原。英雄如漢高祖劉邦,手下強將如雲,率兵三十萬軍隊抗擊匈奴,也遭遇了「白登之圍」,差點要了老命,最後不得不請客送禮,採取和親政策懷柔之,屈辱地維持大漢帝國。就連強勢的呂后,也被匈奴羞辱,如果不是推托年老色衰,也要成為匈奴單於的小妾一枚了。
漢朝反擊匈奴,是經過漢高祖、漢惠帝(呂后)、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五代帝王的「臥薪嘗膽」的。武帝時,一代英雄橫空出世,他就是大英雄衛青。要說這個衛青,實際是不應叫衛青,而應叫鄭青。因為他是一個「私生子」,親生父親叫鄭季,是一個縣吏。親生母親叫衛媼。媼是舊時的一個稱呼,「老夫人」的意思。衛青名義的父親姓衛,他的母親自然就被稱為衛老夫人了。衛老夫人不守婦道,已經是四個孩子的母親了,還與人私通懷孕,生下了衛青。
衛老夫人與丈夫衛公共生了一子三女:衛長君、衛君孺、衛少兒、衛子夫,衛青與這四位是同母異父。少時家庭貧困,衛老夫人便將衛青送到了他親生父親鄭季那裡養活。沒想到這個鄭季和他的親生孩子們,都不把衛青當親戚。鄭季讓衛青去放羊,衛青同父異母的哥哥們把衛青當做奴僕畜生一樣虐待。衛青沒辦法,又回到母親身邊,當了平陽公主的一名騎奴。身份低劣到一名家奴的程度。
衛青命運的改變,是從他同母異父的姐姐衛子夫被漢武帝寵幸開始的。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衛子夫後來因為有了身孕,遭到漢武帝正妻陳皇后的嫉恨,想法設法加害她的弟弟衛青。不過,漢武帝已經不再寵愛曾有過「金屋藏嬌」誓言的陳皇后。最終陳皇后非但沒能加害衛子夫姐弟,反而因為「惑於巫祝」的罪名遭到廢黜。衛青因禍得福,更加為漢武帝信任。先後被任命為建章監、侍中、太中大夫、車騎將軍、大司馬大將軍之職,擔當起遠徵匈奴的重任。
另一位與衛青同時受命遠徵匈奴的將軍名叫霍去病,是衛青的外甥。說起來這個霍去病,和衛青可說是「同病相憐」,也是個「私生子」。他的母親,是衛青同母異父的二姐衛少兒,其親生父親,叫霍仲孺,是平陽縣的一名小吏,不敢承認與衛少兒有私,所以霍去病少時不知親生父親是誰。衛少兒後來嫁給西漢開國功臣陳平的曾孫陳掌,霍去病和衛青一樣,因為衛子夫的關係,而得到漢武帝的重用,十七歲就被任命為驃姚校尉,十九歲就升職為驃騎將軍。舅甥二人後因軍功同為大司馬,顯赫一時。
衛青和霍去病雖因姻親關係上位,但最後權傾天下卻是因為軍功。初伐匈奴第一戰,車騎將軍衛青、騎將軍公孫敖、輕車將軍公孫賀、驍騎將軍李廣各率一部同時出兵,只有衛青取得龍城大捷,另外三路,兩路失敗,一路無功而返。「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實際上龍城大捷是衛青的大捷,跟李廣沒什麼關係。龍城之戰是自漢初以來對戰匈奴的首次勝利,意義非常。隨後,衛青率漢軍主力七戰七捷,遠徵漠北,未嘗一敗,是真正的常勝將軍。
霍去病是討伐匈奴的另一支生力軍,十七歲時隨衛青遠徵漠南,斬捕首虜過當,斬獲敵人2028人,其中包括相國、當戶的官員,斬殺單於的祖父輩籍若侯產,俘虜單於的叔父羅姑比,勇冠全軍;十九歲兩次率兵出擊佔據河西地區的渾邪王、休屠王部,殲敵4萬餘人。俘虜匈奴王5人及王母、單於閼氏、王子、相國、將軍等120多人;二十二歲率軍北進兩千多里,越過離侯山,渡過弓閭河,與匈奴左賢王部接戰,殲敵70400人,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等3人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封狼居胥。使得「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匈奴為此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強大的匈奴,竟然慘敗於兩個「私生子」將軍之手。漢武帝曾經為霍去病修建過一座豪華的府第,霍去病斷然拒絕入住,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與陳湯的「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同成為漢人的豪言經典。衛青與霍去病,都是作戰勇敢,但性格不同。衛青雍容大度,霍去病有仇必報。李廣的兒子李敢,將父親的自殺歸結於衛青不重用,曾經刺殺衛青,罪當夷族。對待此事,衛青大度隱忍不報,霍去病卻找個機會射殺了李敢。同是軍人,處理方式不同,卻都贏得了各自的美名。
至於匈奴,被衛青、霍去病戰敗以後,終於領教了大漢的鐵拳。衛青、霍去病激起了漢人抗匈的雄風,二人之後,匈奴一度退出漠南,撤回漠北。隨著與漢將的幾次爭鋒失敗,一部分慢慢漢化,一部分遠走中亞,匈奴作為一個民族的名字,竟然消失在茫茫歷史長河之中。(作者:陸棄、孫玉良;作者為歷史春秋網專欄作者,版權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衛子夫 幾 歲 死 在 喜劇演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藝人鬧無綫 遭nowTV河蟹
香港電視藝人和員工近日為爭取發牌連日留守政府總部,當中由無綫跳槽港視的藝人艾威、林文龍、關伊彤和朱婉儀等,上周四接受梁思浩主持的收費電視now TV節目《娛樂審死官》第74集訪問,關伊彤和朱婉儀在鏡頭前哭訴被無綫欺負。節目出街後,now TV的節目向來可供客戶隨意翻看,有觀眾投訴這集節目離奇失蹤,據悉由於這集內容敏感,now高層為免破壞兩台友好關係,有人下旨刪走重播片段,「河蟹」該節目。
王維基揸弗的香港電視未獲政府發出免費電視牌照,引發員工和巿民不滿,過去的周日有12萬巿民上街遊行,宣洩不滿政府「黑箱作業」,港視員工連日留守中環政府總部,昨晚再有集會活動,引爆出一場電視風雲。艾威、林文龍、郭峰、關伊彤和朱婉儀等港視藝人,上周四獲邀到now TV接受梁思浩主持的節目《娛樂審死官》第74集訪問,當中同為港姐出身的關伊彤和朱婉儀錄影時大爆受無綫欺凌的辛酸史,兩女提到委屈處更激動落淚。now TV向來跟無綫關係良好,這集節目即晚出街後,重播功能卻遭「河蟹」,離奇失蹤,有指這是now TV高層指令,事出突然,過往節目從未發生。
一年一騷收入微薄
關伊彤和朱婉儀分別是02年和2000年落選港姐,她們加入無綫後一直只做閒角,待遇當然不及當紮花旦。關伊彤曾在劇集《師奶兵團》跟陳法拉齊齊水着賣肉,雖未獲無綫厚待,但關伊彤效力了無綫10年才過檔港視,她在當日《娛樂審死官》中說:「TVB有好多種唔同約,我嗰時係一騷約,有工開就等於有糧出,我一個騷約千幾蚊。」
對於一年一騷的微薄收入,關伊彤欷歔說:「真係生活唔到,自己有時會覺得咁大個女,我都未可以養到屋企,仲要屋企人支持番我轉頭,我會覺得自己好冇用。」講到辛酸史,她即泣不成聲。現已為人妻人母的關伊彤明白個人條件受局限,她說:「我冇奢望自己被捧上一線,女仔唔襟擺㗎,我今年30歲,唔介意升級做媽咪,唔介意做其他角色,主角一定有其他20多歲𡃁妹,我惟有自己求進步。」
朱婉儀求海報留名
至於經常在無綫劇演OL、秘書、八婆和鳳姐的朱婉儀,滿肚怨氣哭訴說:「《巴不得…媽媽》慶功,我忍唔住同監製潘嘉德講,點解喺呢度咁多年,我冇見過一張海報有我個名。你知TVB劇全球賣埠,我只係想有一張海報有自己個名。」她此時哽咽說:「點解坊間有人識你,但喺自己公司嘅海報上從來冇我個名。我身為一個演員,連自己個名都唔可以俾人知道,咁我作為演員,仲有乜嘢意思呢?」
關伊彤和朱婉儀等對無綫不公的控訴,引來網上不少迴響,慣常now TV客戶都可透過重播功能翻看節目,但這集節目卻離奇被刪走。其實now TV跟無綫向來關係密切,獲明年巴西世界盃決賽周獨家播映權的無綫,早前才宣佈跟now合作,明年2月在now開設全新頻道「TVB體育台」,早前無綫又借出小生林峯替now TV拍劇《大漢賢后衛子夫》,故有藝人在《娛》節目插爆無綫,now TV方面「㩒得就㩒」。直至昨晚8時許,now TV重播功能都未見第74集《娛》節目。有指該台為免太敏感,有意在節目前加插澄清語句,稍後才播出。雖然這節目被now TV河蟹,但就在YouTube熱傳,不少網民議論紛紛。
now TV高層何麗全昨在電話中說:「節目出得街唔會刪走,同『河蟹』冇關,我要問同事了解吓。」梁思浩昨在電話說:「我有聽過,有網友都留言問,成件事我唔知來龍去脈,詳情要問番now。」關伊彤昨也說:「如果因為話題敏感,或者同該台立場唔適合先會咁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