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一個月的時間,都沒有出去走一走,
從家裡的窗戶仰望著藍天白雲的好天氣,
開始想念
兜風·逛街·悠閒散步的那些日子⋯。
我最近開始看
一直放在家裡卻沒有翻頁的這本《街屋-台灣》📚
每天隨意的翻翻書頁,
就有點像抽塔羅牌的概念一樣
(不一樣嗎?😂)。
因為這本書都介紹從北到南的台灣小屋子和大樓,
所以在家裡也可以跟著作家·鄭開翔先生
一起環島的感覺~
今天翻到哪一頁,
就可以去到台灣的某個地方⋯
非常隨性,都沒有什麼壓力的腦海環島🗺🧳🏝
因為鄭先生很仔細的介紹台灣各個角落的,
很有意思的建築,
所以我也可以順便認識
台灣獨特風格的建築名稱以及其文化。
同時也非常欣賞鄭先生的水彩插畫,
他畫出的「光·影」
讓我感到每一幅畫裡吹過來的一陣風,
一直想讓我停留欣賞每一頁上的建築⋯
在這段比較特別的時期間,
能夠翻到這本書,意義真的很大😊📚
大家最近在家裡做什麼樣的休閒活動呢?
晚安愉快🌛♥️
Mimi Black
#腦海旅遊
#腦海環島
#希望能早日用自己的雙腳再次探索台灣的美
#讓我陪你等到疫情
IG追蹤
千繪’s 台北與東京生活🍃
https://www.instagram.com/chietanaka817/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圖說清代台北城(風華金典藏版)」介紹 訪問作者: 徐逸鴻 內容簡介: ◎台灣新生代古蹟與手繪建築達人三大著作壓軸 ◎了解清代台北城建築的唯一選擇 ◎邱博舜(台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副教授)、顏忠賢(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教授)專文推薦 Ë裝幀設計特色...
街屋 意思 在 Mimi Black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街屋台灣」今年邁入第十刷(十刷的日期正好是今年的生日)。
目前街屋台灣日文版「台湾路地裏名建築さんぽ」已經上市,另外西班牙文版以及法文版正在翻譯中。
法文版的翻譯人員非常用心,常用e-mail往來詢問我一些書裡的特殊的字句,以及文化差異上的疑問,在回覆的過程中我也需要找一些資料,這樣的互動我覺得相當有趣。以下摘錄幾個有趣的對話跟大家分享。(非常期待法文版問世)
-----------------
問:「 旗魚黑輪、棒棒腿、龍鳳腿 」 都是黑輪罵 ?
答:是的,這幾種都是黑輪的一種
問:「對我來說,一個地區發展觀光最有力的因素是在地文化,而不是裝置藝術或讓人拍照打卡的點。」: 「讓人拍照打卡的點」 這句話到底有什麼意思? 「打卡」是不是與Facebook有關?
答:這邊意思是說,我認為會吸引人來觀光是因為在地的文化,而不是一些很「表面」吸引遊客來拍照的地點。(台灣近年有很多景點,會用一些彩繪或是建築,希望可以短時間吸引人來拍照,卻不重視發展在地文化,我認為這不是長久之計)
問:「從變化中求和諧,從穩定中變化」: 這句話裏面 變化 具體的意思是什麼?
答: 這裡的變化指的是多變、多樣的意思。這段話的意思大概是:將多樣、變化或呼應的內容綜合為一體,使得整體處於和諧的美感,帶給觀賞者美的感受,即為「統一」。統一中有變化,可避免流於呆板,變化中求統一,可避免紊亂無章。
問: HeySong (綠洲)是閩南語嗎 ?「搖旗吶喊搖滾音樂季」 :「 搖旗吶喊 」 在這裡有什麼意思?
答:HeySong是台灣一個飲料品牌「黑松」的英譯,「綠洲」也是飲料名稱,所以並不是閩南語。
「搖旗吶喊」是「旗山」當地年輕人所辦的一個音樂節,裡面除了演唱會、市集,還有寫生活動。「搖『旗』吶喊」正好也呼應「旗山」的地名
問:「約請淑女攝玉照,翰院才子影真相。」「影真相」用其他詞應該怎麼翻譯?「儼然廬山真面目」對我也不太清楚。
答:「約」和「翰」是藏頭聯,正好是店名「約翰」
「影真相」是呼應上聯的「攝玉照」,兩個都是指拍照,
「影真相」,「影」是指攝影,「影真相」我想是意指攝影拍攝的相片很真實的意思。
「儼然廬山真面目」,「儼然」形容很像的意思,「廬山真面目」比喻事物的真相或人的本來面目。這段也是意指相片拍的很真實的意思
問:「這間餅店位於屏東市民族路與柳州街的交叉口,主要是販售罐頭塔與壽桃塔」。「罐頭塔」的用途是什麼?
答:「罐頭塔」,通常是我們喪禮時,會用罐頭疊成塔,送給喪家。
問:「一個做為建築表現焦點的立面」: 意思是否街屋的立面通常具有特殊的建築風格 ?
答:是的,因為台灣很多房子都是緊鄰在一起(因為土地小),只有房屋立面能夠作為建築的設計焦點,所以通常也是這個部分的裝飾最為精彩。
-----------------
#街屋台灣
#台湾路地裏名建築さんぽ
街屋 意思 在 走讀世界遺產 About World Heritag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走讀二林
#去過二林的人請舉手!
當地人說二林是鳥飛不進來的地方,我換了兩班火車、一班客運飛進來了。
古都木瓜牛奶店的老板娘問我:「妳跟著千千進食中/Chien-Chien來二林吃美食的齁?」
我說:「美食順便啦,我是來看老建築和老街的啦!」
她說:「我們這邊有個文史工作者魏老師很厲害,我的摩托車借妳騎去找他。」
「謝謝,可是我不會騎摩托車耶!」我很不好意思的說。
她又說:「那我載妳去好了!」(哇,也太熱心了)
我跟她說:我自己先逛逛,有空再找他。
老板娘立馬化身為導覽員,指引我老街的方向,節省了我好多時間,這樣的人情味讓人真心喜歡二林。
後來我進了欣安中藥房,相當古老,問老板娘可否拍照?她欣然答應,也跟我說中藥行有百年歷史,天花板與藥櫃都是當時的檜木。
店中的阿嬤問我從哪裏來?
知道是台北後,她說:「妳走錯路走到這裡來齁?」(笑)
網紅千千是二林人,她對二林美食的介紹,帶了不少觀光客進來這個鳥飛不進來的地方。
陽光控肉飯有很多慕名而來的觀光客,我比較喜歡阿源炸粿的蚵嗲。
古都木瓜牛奶好喝,我更愛檸檬蜂蜜石蓮花。
再來就是我比較有感的幾個重要地點:
#二林公學校禮堂:木造,建於1938年,扶壁與立面相當有特色。
#二林蔗農事件史料館:見證台灣史上第一次農民抗爭運動。
#二林聖家堂:建於1963,造型優美,大門是用推的,在那個時代算是很前衛的設計。
#二林武德殿:建於1933,整修中,無法進入。
#二林老街街屋:雖然簡樸,採用尖拱窗,很雅。
#成利商店應該是最有看頭的街屋。
#媽祖廟仁和宮是信仰中心。
#二林市場內有古井
我大概花了三個小時走讀,至於訪談文史工作者,留待下次囉。
街屋 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圖說清代台北城(風華金典藏版)」介紹
訪問作者: 徐逸鴻
內容簡介:
◎台灣新生代古蹟與手繪建築達人三大著作壓軸
◎了解清代台北城建築的唯一選擇
◎邱博舜(台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副教授)、顏忠賢(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教授)專文推薦
Ë裝幀設計特色:典藏版以青花底襯復原建築繪圖,風華金精燙呈現清代台北城,方背精裝完全展開,跨頁手繪圖一覽無遺。台灣首善之都台北城,150年前並不存在;台北城的初始建設得追溯到中法戰爭,在隆隆砲火聲中,一磚一瓦慢慢築起。本書以史料為基,細心還原歷史現場,深入淺出勾勒清代台北城的建設始末、發展及風華。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台北盆地建城前,已經充滿蓬勃的市井活動,街巷熱鬧雜沓,自然而然發展出來豐富又多元的建築樣貌,如:土埆厝、磚砌合院、街屋、寺廟、書院。後因淡水開港通商,引進商館、領事館、洋樓、倉庫、教會等西式建築。泉州人在大龍峒建造的「四十四坎」街市與漳州人在今日士林一帶建設的「八芝蘭城」,儼然就是功能完整齊備的迷你城池,道路規畫井井有條,排水措施和防禦功能無不一應俱全。
選址、築牆、看風水
在這樣的背景下,清政府進行台北城的規畫與建造時,並沒有遵循「先有街市而後築城」的慣例,而是另行選定城池位址,然後才大興土木,構築城牆與城門,城內的道路規畫更經過審慎的風水考量後才擬定,讓台北城得以成為一座方正完整的城池。
繁華鼎盛的清代台北城
從選址、籌畫、開工興築到落成,台北城經歷道路重劃與中法戰火的波折,最終在劉銘傳親自坐陣下,成為台灣現代化建設的典範。讀者透過七十五幅細膩的手繪圖,一一走過西式城堡、平埔族聚落、漢人農村合院,再遊逛繁華的商店街屋、淡水洋樓。從設置台北城到興建公共建築的歷史場景中,穿越時空,來一趟清代台北城之旅!
作者簡介:徐逸鴻
台灣新生代古蹟與手繪建築達人,1977年生,桃園縣觀音鄉人,進入古建築領域已有二十多年,曾任職李乾朗工作室助理。擅長攝影、繪畫,並從事許多建築測繪與插圖繪製工作。中國文化大學建築暨都市設計系學士、台北藝術大學建築與古蹟保存研究所碩士,曾就讀北京清華大學建築歷史與文物建築保護研究所博士班;目前在台北市主持「木也建築學堂」。著有《圖說艋舺龍山寺》、《圖說日治台北城》及《圖說清代台北城》三書。
作者粉絲頁: 木也建築學堂
出版社粉絲頁: 貓頭鷹書房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_JAtpui57b8/hqdefault.jpg)
街屋 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街屋視野:看見迪化街的時光軌跡,走進百年建築演進史」介紹
訪問作者:李東明
內容簡介:
走進街屋建築的博物館,解析迪化街的變遷過程,
在這條熟悉又陌生的街道,看見一磚一瓦背後的建築故事!
台灣的經濟在一九七〇年代開始急劇地發展,也大大地改變了各地歷史聚落的樣貌,除了迪化街等著名的傳統聚落之外。在迪化街,各類街屋建築群聚一堂,山牆上五花八門的裝飾,貫穿整條街道的亭仔腳,石材裝飾的巴洛克洋館,以及古色古香的閩南房屋,宛如街屋建築的博物館!
而這些迪化街街屋建築是如何形成的?它們有什麼歷史過程?又分布在哪裡?藉由實地調查加以解釋表明,並針對每一種街屋樣式的變遷過程,以及形成的背景加以分析,更進一步將街屋建築的保存所產生之問題加以探討。
迪化街位在台北市的中心地帶,自清代開港以來,歷經日治時期、國民政府播遷來台,都是台北、台灣的經濟中心地,可說是台灣建築史的縮影。透過認識迪化街街屋,以全新的視點來看待歷史性的街屋建築,或許能對文化資產的保存再生提供另一種思維。再次走訪這條你熟悉又陌生的街道,看見迪化街一磚一瓦的建築故事!
作者簡介:李東明
學歷:
日本工業大學建築學專攻博士(工學)
日本工業大學建築學專攻碩士(工學)
逢甲大學工學院都市計畫學系畢業
現職:
中國科技大學室內設計系專任副教授兼系主任
中國科技大學室內裝修設計技術服務中心主任
中國科技大學文化資產保存中心資深研究員
1971年生於台北市,逢甲大學都市計畫學系畢業。赴日求學後進入日本工業大學建築研究所,專攻建築史、都市史領域。碩士論文研究街屋建築的亭仔腳,博士論文則專攻街屋建築的空間形式。取得學位返國後,適逢我國文化資產保存法的改訂,進入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先後完成數項有關聚落與街區保存策略與政策之相關研究,也屢獲內政部自行研究優等獎。後至中國科技大學服務迄今,主要研究領域仍為街區保存、文化景觀及空間再利用。
出版社粉絲頁: 帕斯頓出版 Pestle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s4kfmElDpA/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