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專欄>健康,需要學習
文:林安民醫師(台大公衛碩士,長庚家醫科)
圖:林彥安醫師
家庭醫學科醫師需要了解行為科學
這是因為於家醫科醫師以全人觀點看待民眾,
角色身份適合實踐社區醫學,
並身為能指導健康促進的專業人士。
全人醫療不只是用跨專科的立場去審視人的病痛,
更要關注在個人的"生活"層面
因為除了一些致命性或先天性疾病
人類的急慢性病,幾乎都是個人生活習慣與環境導致的
如此,醫師診治疾病時,除了對症下藥,
更需要找出背後的原因,以免身體重蹈覆轍。
此時該如何促使民眾採取健康行為呢?
答案就在了解行為科學理論。
我們決定做一件事情,可能因為自認結果是好的,
亦可能是他人的支持,或其他有利因子 。
(計劃行為理論:行為態度、主觀規範、自覺控制)
我們採取健康行為,
可能是覺得自己可能生病,以及生病會很嚴重。
(健康信仰模式:自覺罹患度與嚴重度)
我們懂得為自己身體好,想必存在一位可以學習的對象,
看過他實際示範或教導,了解後續會發生什麼事情 。
(社會認知理論:結果期望、目標學習、替代性增強)
以上所述,便是以科學理論將人們的學習行為組織起來,
家醫科醫師便能因此有效介入民眾的行為。
這樣一來,民眾將因為醫師的建議與討論
進入健康行為學習的範疇,
比如慢性病防治,健康飲食、運動訓練、壓力調適、睡眠衛生,
皆必須回歸民眾自己生活,經過充分練習後,
才能順利養成不費力的習慣
民眾會了解到,自己能主動掌握自己的健康
這就是"賦能"於民眾,
無論對個人醫療或公共衛生,都有莫大的助益。
如能將這些理論加入實務作法成為"健康行銷",
讓多人在短時間學習受惠,就是在實踐社區醫學。
我認為,醫療人員的核心目標,
應是讓民眾提高自我健康意識,
進而賦能讓他們採取健康行為,
這不但消解了眾多慢性病之病根,
更讓民眾邁向高功能、高品質的人生。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1萬的網紅文森說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購買連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00405 剛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我心中建起了一道牆,心想,會不會又是某個商業界大佬出的產業趨勢書籍。 後來發現不是喔~所以我開始看內容。 發現這是一本職涯書籍,我的天啊,馬上又建立起一道牆,因為我覺得職場類...
行為科學理論 在 文森說書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購買連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00405
剛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我心中建起了一道牆,心想,會不會又是某個商業界大佬出的產業趨勢書籍。
後來發現不是喔~所以我開始看內容。
發現這是一本職涯書籍,我的天啊,馬上又建立起一道牆,因為我覺得職場類書相似度都很高。
但後來發現這本書是行為科學家所寫的,於是我就把這本書看完啦。
作者用自身的故事作為本書的開場,意在告訴讀者們,我們在追求目標的路上,可能會被那無心的隻字片語而擊垮,縱然你過了這關,後續還有太多陷阱埋伏著。
而我們先不談目標是大是小、或遠或近,只談我們該抱持的正確心態。
付費贊助: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join
你可以在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上找到我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6%96%87%E6%A3%AE%E8%AA%AA%E6%9B%B8/id1513786617
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vincent_reading/
我的Email: readrwork@gmail.com
若喜歡我的影片或頻道,可以訂閱頻道和分享給朋友,謝謝拉
訂閱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sub_confirmatio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