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十歲男孩的抽血報告。
弟弟因為肥胖(BMI=23)的問題被爸爸帶來看診,因為我都會要求BMI>20的兒童一定要看血液報告。
沒想到抽血報告出來,肝功能超過正常值7倍,GPT/ALT快300 U/L(正常是50以下),沒有BC肝跟用藥史,判斷原因是 #脂肪肝 導致。
另外也有高血脂的問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183mg/dL幾乎是在成人科可以考慮立刻用藥的程度。
爸爸感到非常驚訝,如果不是我這裡要求抽血,爸爸一直覺得小孩的問題只是體重太重而已。
肥胖,尤其是中央型肥胖,是脂肪肝危險因子。大部份有脂肪肝的兒童,一開始沒有明顯症狀,最常見的是抽血發現肝功能上升。如果脂肪肝持續惡化,未來可能進展成脂肪肝炎、肝臟纖維化、甚至肝硬化。
我跟爸爸說:「飲食再不控制,讓肝臟持續發炎下去,他年紀輕輕搞不好就會變成肝硬化了。」
問起來主要是弟弟非常愛 #白飯 #水果 #油炸零食(類似王子麵那種),飲食衛教後,請弟弟在改變飲食後一個月回來追蹤。根據2011年美國醫學會期刊的兒童脂肪肝研究顯示,改善脂肪肝造成的肝功能指數上升,藥物並非必要,適當運動和控制飲食,才是最終的關鍵。
#請父母們不要再放任小孩的飲食了
#10歲脂肪肝好可怕😰
#飲食建議的守備範圍從5歲到98歲
「血液發炎指數正常值」的推薦目錄:
血液發炎指數正常值 在 威廉氏後人 - 李毅評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好了啦,拜託不要再問了:植入數目、顯微注射、免疫問題大集合>
-
各位好
小弟威廉氏後人 - 李毅評醫師
-
有鑑於許多反覆出現的萬年考古題
尤其是那些已經有明確答案的問題
拜託拜託,
我一次講完
麻煩不要再重複問了
-
以下問題答案都參考自台灣生殖醫學會網站公開指引
基本上
台灣生殖醫學會就是目前全台灣最具公信力的不孕症醫學會
台灣生殖醫學會的答案就是我的答案
至於妳要相信生殖醫學會的說法
還是某些特定醫師或不知名網路文章的說法
見仁見智,
我沒有意見。
但如果妳要問我
我的答案
以生殖醫學會公開準則為準
-
(一) 胚胎植入顆數相關問題
問題1. 我應該植入幾顆胚胎?
答:
根據人工生殖法及台灣生殖醫學會指引
胚胎植入幾顆以”卵子年齡”為分界點。
年齡 < 35 :胚胎植入數1 – 2
年齡 35-37 :胚胎植入數 ≤2
年齡 38-40 :胚胎植入數 ≤3
年齡 > 40 :胚胎植入數 ≤4
-
問題2. 植入第幾天的胚胎會影響植入顆數嗎?
答:
根據台灣生殖醫學會所建議的胚胎植入數目指引
並未特別限制早期胚胎 (Day 3) 或 囊胚期胚胎( Day 5)。
但對已發展成囊胚期的胚胎,
數目可再酌減。
但沒有明確規定怎麼減,減多少
我認為還是應該回歸胚胎品質、產婦的生產史、產婦的生育計畫等等
無法一概而論。
也就是說,
生殖醫學會的立場很清楚
“就是不要植太多!”
可以斟酌減少一點
但不建議超過胚胎植入的年齡建議上限。
-
問題3. 我是接受卵子捐贈的超高齡患者,我應該植幾顆呢?
答:
接受捐卵者,
其植入胚胎數目的決定,
應依據”卵子的年齡”為參考。
也就是說
大家都有一種40歲以上就植四顆的印象
但當妳接受捐卵的時候
由於捐贈者通常都小於35歲
所以只能植1-2顆。
並不是看接受者的子宮年齡。
-
(二) 顯微注射相關問題
問題1. 什麼樣的人適合做顯微注射?
答:
嚴重精蟲問題導致無法受精,
冷凍解凍後的卵子;
體外成熟的卵子;
預計進行胚胎切片的卵子
-
問題2. 是否建議所有人都使用顯微注射?高齡者呢?早衰者呢?
答:
若非精子有問題的情況
顯微注射不僅無法提高卵子的受精機率,
甚至可能因注射過程使卵子受傷,
導致懷孕率下降,
因此不建議”所有”試管嬰兒個案都使用顯微注射
針對不明原因不孕症、高齡不孕婦女、卵子數少之婦女,
證據顯示:懷孕率並不會因選擇顯微注射而提高。
-
問題3. 顯微注射出來的胚胎,會不會比較不健康?
答:
顯微注射是否增加新生兒先天性缺陷並無定論。
-
(三) 免疫相關問題
問題1. 什麼人要驗免疫?
答:
絕大部分的的懷孕失敗,
大多數與胚胎染色體異常有關;
當失敗次數增多,
其它問題(染色體、賀爾蒙、子宮構造或免疫、凝血等異常)的比例才會增加。
通常超音波可見妊娠囊的流產二次
或懷孕指數(ß-hCG)升高的流產連續三次
才需要開始做免疫檢測來評估。
-
問題2. 做試管前,抗體需要先驗嗎?
答:
初次進行試管嬰兒並不需要檢測抗磷脂質抗體,
因為母體的抗磷脂質抗體不會影響試管嬰兒的成功率。
依目前的醫學資訊,
有這類型抗體但無流產病史者
也不需要治療。
-
問題3. 植入後,我應該使用類固醇嗎?
答:
目前並無充分證據支持在試管嬰兒的著床前後全面使用類固醇
這樣並不會增加活產率。
但是有些研究認為
類固醇可能增加部分試管嬰兒病人的懷孕率,
主要是有自體免疫抗體者。
也就是說
有些有自體免疫抗體者
才考慮於植入前後使用類固醇
-
問題4. 我需要使用阿斯匹靈嗎?
答:
在試管嬰兒療程中常規使用阿斯匹靈作為輔助療法,
目前仍缺乏可證實的效果。
雖然有些研究認為
阿斯匹靈可以降低子宮內發炎
促進子宮與卵巢的血液循環,
因此可能增加子宮的接受性和改善卵巢的反應
但目前並無明確定論。
-
問題5. 抗腫瘤壞死因子生物製劑,真的有用嗎?
答:
腫瘤壞死因子(TNF-α)是一種細胞因子,
是促進發炎反應的細胞素。
但施打抗腫瘤壞死因子制劑
是否真的能夠增加懷孕率呢?
這類型的藥物最有名的,
應該就是:『復邁 (Humira; adalimumab)』
這個藥物本來是用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或乾癬等自體免疫疾病。
不過
在試管嬰兒療程中使用抗TNF-α做為輔助療法,
沒有證據顯示是有效且安全的。
-
問題6. 免疫球蛋白(IVIG),真的有用嗎?
答:
對於習慣性流產
試管嬰兒重覆失敗的病人
使用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
目前並沒有良好的證據證實是有效的。
-
問題7. 我需要檢驗自然殺手細胞(NK cell)嗎?
答:
在人工生殖的技術上,
免疫球蛋白被認為具有降低周邊血液自然殺手細胞的數目,
增進調節性T細胞和減少B細胞的功能。
目前有部分研究支持
對於習慣性流產
或著床失敗且周邊血液的自然殺手細胞數目異常增高
或調節性T細胞功能失調的病人
給予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可增加其懷孕率,
並降低其再流產率,
但是這些並非是嚴謹的隨機對照研究。
也就是說
如果習慣性流產、或者反覆性著床失敗
而且自然殺手細胞或T細胞有異常
在這種較複雜的患者身上
IVIG才比較有可能有其療效。
但確切結果也還不明確就是了。
-
問題8. 什麼人應該施打肝素?
答:
針對已確定診斷為抗磷脂質症候群的病人,
給予阿斯匹靈加上肝素,
可顯著增加活產率。
這個大概是目前針對免疫療法裡面
證據最明確、最確定有效的族群與相對應的治療方法了
-
問題9. 做試管的人都來施打肝素,真的會有幫助嗎?
答:
在接受試管嬰兒治療的廣大族群中
如果全面使用肝素,
目前缺乏較清楚的證據;
但在具凝血傾向的婦女中,
可審慎考慮其使用。
最有名的凝血傾向疾病,就是S蛋白低下
也真的蠻常見的
在這類型的不孕症患者身上
肝素可以審慎考慮使用。
-
問題10. 我發生流產了,我是不是要趕快來驗免疫?
答:
免疫檢測的項目很多,
許多免疫檢測的數據,
不論參考值或正常值,
在不孕症病人和正常婦女之間有相當程度的重疊。
加上月經週期不同階段和懷孕時賀爾蒙的影響,
讓檢測值有很大的變異。
也就是說
懷孕期間,或剛流產期間
接受免疫檢測
很可能會出現指數的變異
因此,真正的免疫問題(例如、抗磷脂質症候群)
需要臨床症狀(例如、連續三次以上-含三次,於妊娠十週前的流產)
和持續的抗磷脂質抗體陽性(相隔12週的血液檢測均陽性),
才能診斷。
單一非特定免疫項目的異常(例如、D-Dimer等),
並不能視為有所謂「排斥」之發生。
-
參考資料:
1 台灣生殖醫學會胚胎植入數指引 https://is.gd/luYCBk
2 台灣生殖醫學會顯微注射指引 https://is.gd/XQpSrM
3. 台灣生殖醫學會免疫療法指引 https://is.gd/tHDc2k
-
“所以齁,不要再問我了,李醫師,妳認同免疫嗎?”
“沒有醫生不認同免疫,但我不認同沒有明確科學證據的實驗性免疫療法。”
“貿然地把自己的免疫系統壓到最低,那就很像得愛滋病一樣,造成人為的後天免疫系統缺乏,其實是一件很危險的事。”
“我之前有一個患者,在其他醫師療程中接受了強力的免疫抑制療法,結果她巴氏腺了化膿整整一個月都無法好。”
-
~ 威廉氏後人 - 李毅評醫師 ~
臉書蒐尋 : 威廉氏後人 - 李毅評醫師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mrwilliams999
網誌連結 : https://mrwilliams999.blogspot.tw
-
血液發炎指數正常值 在 鼠寶發電廠No.4 CLUB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卡哇伊
#kawaii
#5/31醫療紀錄
這一個月來,除了原本的眼睛問題,有發現卡哇伊變得明顯容易疲憊,雖然醒來時還是能正常的活動、跟核桃玩遊戲~但走路時發現有時候會怪怪不自然的感覺,後腳會踮腳走路,好像哪邊疼痛不舒服,但又不是持續的狀態,睡覺時呼吸也比平常快一些,喝水量觀測有比之前多(10-15cc/天)但又沒有到很誇張的狀況、跑廁所的頻率滿密集、體重持平在51-52g,所以心裡大概有底可能是心臟問題或糖尿病!
大概跟醫生說明這陣子的觀察,醫生也說卡哇伊看起來和之前比明顯老態,雖然體重沒有變瘦,下半身的肌肉摸起來變少了!
..
🔎檢查結果如下:
✅X光部分:
脊椎側彎角度異常,關節處有骨刺、發炎狀況(一節一節不分明)、腰尾椎關節發炎、右腳仰躺時明顯異常外八狀,顯示膝關節無力!
整體來說可能因為先天就有異常長期累積下來,導致摩損,發炎提早老化!
心臟腫大導致氣管上抬變細,導致呼吸頻率明顯變快也相對容易疲勞!
-----------------------------------------
原本要先做尿液檢查確認糖尿部分,但因醫院尿檢儀器故障報修,加上複合式症狀滿多的,醫生建議照X光時他試看看能不能採取足夠的血液做全套血液檢查 +血液抹片。麻醉時順利從牙齦的部分抽取了0.2cc的血量做血驗。
✅血檢部分:
🔎血糖:指數225 mg/dl(正常值37-198) :血糖果然異常,不過超出安全範圍一些些有可能因為緊張 壓迫導致偏高,加上現在體重穩定也沒有下降的趨勢,醫生說暫時先不考慮貿然施打胰島素針,下次再做尿檢看看,先以治療關節,心臟問題為主
🔎血液抹片:淋巴球的部分,醫生發現球體有出現吞噬顆粒,表示他正在發炎可能是長期或曾經被感染,一般人類出現異常通常是白血球免疫失調,這部分目前看起來是還在正常範圍的,所以醫生有建議2-3個月可以再做一次血液抹片追蹤看看(抹片需要的血量較少)
註:吞噬細胞為一類防衛細胞
🔎多血症:在HCT/RBC/Hgb這三樣貧血判斷中顯示-血球容積/紅血球數目都過高,簡單來說就是血液濃度太高,這部分會影響血液動力和心臟甚至腎臟的負荷,也有可能就是讓卡娃伊心臟有問題的原因。
🔎報告還有其他一些指數都是呈現異常範圍,不過整體而言大至目前檢查發現就是三大病症:
1.糖尿病 2.心臟病 3.關節炎
✅醫囑:
醫生先開立了藥水(成分有消炎 、關節炎、保肝、抗生素、利尿劑、幫助心臟收縮的藥)7-10天後看回診再視情況調整,箱內的滾輪先拆除,也避免高低差太大讓他走路不舒服,目前沒有很喘的狀況暫時不需要氧氣機,注意喝水量,精神食慾狀況!
我自己會先調整一下飲食:多增加鮮食部分
保養品:牛磺酸/葡萄糖胺/魚油/黑酵母和其他增強免疫力和消炎的為主
👩🦰診後心情
其實卡娃伊才滿一歲,卻有提早老化和多重病症,所以醫生覺得先天基因問題很大,也知道媽媽都很細心在照顧這些鼠孩但還是發病了(謝謝醫生安慰我),卡娃伊是去年一線海中救援回來的母鼠生下的孩子,那案的一線也是大合籠混養被繁殖要作為爬蟲食物的飼料,基因不好其實也不會意外,就如這批百鼠案一樣,要領養前就該有一定的心理準備-我想每個孩子不管先天基因好壞,生命長短我都願意給他一個幸福的鼠生,他們也值得被疼愛!
只是想到可愛的卡哇伊之後不知道會收到什麼樣的折磨,還是很捨不得!
#掛號/診察/X光/麻醉/全套大血檢/血液抹片 /藥水 $5600
血液發炎指數正常值 在 台灣風濕關節疾病教育中心- 發炎指數CRP如何解讀? C-反應 ... 的推薦與評價
CRP的正常值為< 0.3 mg/dL (有一些醫院的正常值為< 3 mg/L,注意後面的單位不同)。臨床上,CRP升高代表感染或免疫疾病,它的好處在於不受年齡和飲食影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