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時候只能看書才知道蟬的生活史,現在的孩子可以看到真實的圖片跟影片。
這是蟬從土裡走到樹上之後,停下來脫殼並羽化。
羽化的過程是蟬最脆弱的時候,停住容易被吃掉,如果掉下來翅膀受傷,之後就沒翅膀可用了,很容易死掉。
雖然蟬一輩子大概 3-17 年,但其實絕大多數時間都在土中,從土壤上來、脫殼羽化,然後變成成蟬,後面這部分大概只有一個月左右。
也就是說,會叫的,我們習慣看到的那種蟬,壽命大約只有一個月,是他這輩子最華麗的瞬間。
蟬羽化過程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放暑假>
上週的連假我們做了很多很夏天的事,白天一直在公園捕蟲和玩水,觀察蟬的生長過程,到了下午就跑去吃冰,晚上又回到公園玩仙女棒。
某天下午我和媽媽友兩人都累到靈魂出竅,面對面坐著發現彼此眼睛都不對焦。還好此時媽媽友的婆婆從外面回來,帶領兩個孩子一起做史萊姆黏土,媽媽們充了電才有辦法繼續公園傍晚場。
雖然真的累到翻掉,但卻覺得這好像是第一次我這麼「有意識」的在過暑假,每天補蟲回家,下午再到公園把他們放回去。
看著可愛的刨冰突然很想畫畫,每天跟著豆豆寫幼稚園發的暑假日記本,突然自己也很想要擁有一本,把每天這些看似很小卻又很可愛的事情全部都記錄起來。
💖(豆的暑假日記動畫版在留言處~)
---------------------------
「2021年的夏天,雖然晚了一年但是東京奧運還是順利登場了。台灣隊出場時的那句台湾です!讓人心情非常振奮!」
「2021年夏天最開心的事,就是可以在家一邊喝著無酒精碳酸梅酒,一邊看奧運賽事。沒想到今年還多了滑板項目,非常有趣!」
「今年夏天我們終於在公園看到蟬幼蟲爬上樹的瞬間,有機會也想看看羽化的過程。」
「豆豆告訴我說,油蟬之所以叫做油蟬,是因為它的叫聲很像熱油鍋時發出的聲音,所以只要聽到油蟬叫,不知為何就莫名的很想吃炸雞XD」
我的暑假日記本大概會寫這些事吧^^
不知道大家今年過得怎麼樣呢?
說到天然冰想到我和show的 #東京非日常podcast 已經錄了一年了,記得第一集我們就聊了天然冰,應該還有蟬鳴BGM~~
💖新的一集這幾天就會錄了,請大家再稍等一下喔^^
東京非日常收聽連結:
https://apple.co/3kUxLnv
想知道「天然冰」做的刨冰有什麼不一樣?記得收聽第一集喔^^
有什麼想聽的題目也請大家留言給我們!
---------------------------
pic: 終於預約超熱門位於三軒茶屋的 和kitchen かんな
今年夏天要來進行東京天然冰之旅!大家有推薦的店請留言告訴我。
蟬羽化過程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蟬爆日奇觀 🇺🇸
「沉睡17年的蟬......即將爆炸性重生歸來!」美國東岸5月中旬後,就要迎來睽違17年的周期蟬(Periodical cicadas)大舉成熟破土的世界級「蟲蟲奇觀」。屆時將會有將近10億隻周期蟬,席捲美國東部、中部以及南部地區共15州,包括俄亥俄、肯塔基、印第安納,一路蔓延直到華盛頓特區和紐約。10億隻的周期蟬,將會在短短的幾周內求偶、交配、產卵,然後在蟬鳴高潮中驟然死亡。
.
所謂的周期蟬,指的是生命周期為13年或17年的蟬,主要分布於北美大陸上,屬於半翅目昆蟲。13年蟬有4種、17年蟬有3種。在交配期間,雄蟬會發出80至100分貝的叫聲來吸引雌蟬(大約是汽車或摩托車行駛經過的音量大小)。而雌蟬則會在樹枝上鑽孔、產卵,當卵孵化成幼蟲,牠們就會從樹上掉下來,並鑽入土壤中,依靠樹根處的汁液生活,整個交配產卵的過程將會持續約6個星期。然後這些幼蟲將會在地底待上13或17年,然後迎接下一個周期的到來。
.
而今年將要在美洲大陸破土而出的周期蟬,是名為「第十群」(Brood X)的17年蟬,擁有深黑色身軀、紅色眼睛、橘紅色的翅膀,身長約2-3公分,同時也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昆蟲。
.
之所以命名為「第十群」,最早是由美國昆蟲學者查爾斯.馬拉特(Charles Marlatt)提出的。他將同一周期出現的蟬群稱為「群」(Brood),再以羅馬數字標示次序。在1893年出現的蟬被稱為第一群(Brood I),在下一個周期,也就是17年後的1910年出現的也會被稱為第一群;而1894年出現的蟬被稱為Brood II,依此類推……2021年的蟬為第十群。
.
雖然外表看起來很嚇人,但周期蟬的爆發其實對自然有許多好處。周期蟬並不會咬人、沒有毒性、通常不會進入室內、也不會破壞大多數植物或樹木(但幼樹除外,可能會因為母蟬在幼樹產下太多卵造成死亡),因此並不需要特別驅趕或殺死。唯一可能對人類造成的影響,就是雄蟬會發出的噪音相當惱人。另外,牠們也不進食,只依靠喝水過活。牠們的幼蟲在土壤中成長,可以幫助鬆土;而當大規模成年蟬四處飛舞,也間接提供了許多昆蟲、鳥類營養豐富的食物來源。牠們的屍體也提供土壤營養的氮肥。
.
每到了17年周期的5月,當土壤溫度達到特定溫度(約為華氏64度;攝氏17.7度)、並且在大雨過後,最容易孵化。今年估計,蟬已在5月初開始陸續在南方州現身;5月中旬,將會出現在印第安納州南部和俄亥俄州;隨後再一個星期,出現在賓州、馬里蘭州、紐澤西、紐約州等地。
.
現存對周期蟬最早的英文文獻紀錄,是由抵達美國的清教徒在1634年於普利茅斯記錄下來的。不過早在歐洲移民抵達前,美洲印第安人就知道周期蟬的存在。根據報導,身為印地安人一支的奧農達加族(Onondaga) 人,在許久之前就會將周期蟬當作食物的一種,常見的料理方式為用油脂拌著大蒜與鹽炒。《紐約時報》也指出,周期蟬在奧農達加的部落文化中是相當神聖的昆蟲。許多族人相信蟬是從土地裡冒出來的,每隔17年就會固定出現一次,因此周期蟬也象徵大自然的無盡循環、以及和歸於塵土的祖先重新建立連結。
.
而周期蟬之所以沉睡時間這麼漫長,是因為在距今180萬年前,北美地區氣候仍未如現在穩定,有時會遇到夏天的氣溫不夠高,成年蟬在不夠熱的氣候下難以羽化,因此演化成較長的生命周期,以提高群體存活率。
.
上一次第十群出現,是在2004年,當時還是由小布希擔任美國總統、Facebook才剛剛出現,雅典要準備舉辦當年的夏季奧運。在當時,也有許多媒體捕捉了成千上萬隻蟬瘋狂飛行、交配、產卵的畫面。
.
而今年即將爆發的周期蟬,也吸引大批美國民眾的好奇。已經有學者開發了名為「Cicada Safari」的應用程式,讓民眾可以在地圖上標記看到蟬的地理位置。也有民眾建議要應對大規模的蟬,「出門記得戴上口罩、帽子、隨身攜帶蒼蠅拍,開車時車窗要關好。」來準備迎接這一次的周期蟬奇觀。
.
photo credit:(1)EPA/大量發生中(2)AFP/馬里蘭州的周期蟬、(3)也是小動物的重要食物來源
#蟬 #cicada #周期蟬 #美國 #periodicalcicada #invasion #國際新聞 #udnglobal #轉角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