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問我
怎麼辦?這個暑假都要在家中自習
因為疫情的關係
就算微解封⋯也不敢出門
在家裡能玩的都玩了
能寫的都寫了
能上課的都上課了
又不想讓孩子整天拿3C
到底該怎麼辦?
那就要找本有趣的書給他們讀啊!
全部都是文字的書籍
對孩子來說
讀起來真的比較辛苦
如果書中有可愛的插畫
而這些插畫
又是在自然中鮮活的生物
應該會引起孩子的共鳴
這是法布爾昆蟲記
是全世界最有名的昆蟲文學
裡面記載許多自然觀察方式
還有自然紀錄的過程
沒辦法到野外
在家有很多生物可以記錄啊!
從基本的蚊子、蒼蠅、蟑螂、螞蟻
到陽台可能出現的瓢蟲、螳螂、蝴蝶
當然在家中不會出現糞金龜⋯!
那也太恐怖了
用這本書
帶著孩子共讀
陪他一起做一些事
不是只把書丟給他而已
而是我們真的跟他一起理解自然的一切
這樣才是教育與引導的方法

法布爾老師的昆蟲教室
已經發行多本
這本書最新的
趁著還無法出門的時候
一起來跟法布爾老師學習昆蟲的知識吧!
只要願意好好閱讀
把閱讀到的知識轉換成觀察的方法
相信你跟孩子都可以跟我一樣
變成自然觀察達人
⬇️直接訂購了啦!⬇️
「法布爾老師的昆蟲教室(全套3冊) 」:https://bit.ly/2Ud6AJg
最新new最後一集《昆蟲的行為與本能》:https://bit.ly/3ycrmaP
熱血阿傑、熱血推薦
#熱血阿傑
#法布爾老師的昆蟲教室
#小天下
「螞蟻瓢蟲的關係」的推薦目錄:
- 關於螞蟻瓢蟲的關係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螞蟻瓢蟲的關係 在 農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螞蟻瓢蟲的關係 在 陳安儀的窩心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螞蟻瓢蟲的關係 在 《昆蟲捉迷藏》【昆蟲三角關係:蚜蟲、螞蟻與瓢蟲】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螞蟻瓢蟲的關係 在 瓢蟲蚜蟲與螞蟻的三角關係| 昆蟲生態微短片之4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螞蟻瓢蟲的關係 在 螞蟻瓢蟲的關係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螞蟻瓢蟲的關係 在 螞蟻瓢蟲的關係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螞蟻瓢蟲的關係 在 螞蟻瓢蟲的關係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螞蟻瓢蟲的關係 在 微距下的瓢蟲與蚜蟲 的評價
螞蟻瓢蟲的關係 在 農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揭開螞蟻、蚜蟲和瓢蟲之間的三角關係】
螞蟻就像人類養育家畜一樣,具有攝取從蚜蟲屁股排出甘露(含有糖份的排泄物)的習性。獲得甘甜汁液的螞蟻,則會幫忙擊退攻擊蚜蟲的瓢蟲,取而代之擔任保鑣的職責。也就是所謂的「共生關係」。
放大檢視螞蟻、蚜蟲和瓢蟲的三角關係,說明了螞蟻令人困擾的習性,不過在另一方面,螞蟻這種昆蟲也能為田間帶來好處。螞蟻也能夠徹底巡繞田間,並且找出蔬菜的大敵-蝶蛾幼蟲,將其帶回蟻窩中,或是將昆蟲及蚯蚓的死骸清理乾淨,當一位盡責的田間清潔家。
-
🤜看更多農報導:https://agriharvest.tw/
#共生 #瓢蟲 #生物防治 #蚜蟲 #螞蟻
螞蟻瓢蟲的關係 在 陳安儀的窩心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你家的孩子玩遊戲時總是一輸就哭嗎?你家的孩子問題多到讓你招架不住嗎?你家的孩子常以自我為中心,卻沒有注意到別人的感受嗎?
「東雨文化」最近出版了三本「品格教育」的精美故事繪本:「剪刀石頭布」、「我有很多問題要問」、「為什麼不行?」分別以「正向競爭」、「靈活思考」及「尊重他人」這三個主題為宗旨,讓家長能夠與孩子藉由閱讀引導孩子思考品格問題。茲跟大家介紹如下:
#剪刀石頭布
勝敗乃兵家常事,人生難免有輸有贏。如何在成長道路上化「失敗為成功之母」,汲取「輸」的教訓成為未來「贏」的養分,才是一輩子漫漫長路上真正成敗的關鍵
現代家庭孩子生的少,個個都是掌中寶,從小父母呵護備至,甚少遭遇挫折;再加上華人家庭特別在意孩子的升學、考試成績,以至於孩子非常在乎「贏」。尤其在學業上表現越是優秀的孩子,往往越無法承受挫敗、屈居別人之下。
然而,人生中沒有永遠的贏家;總是站在高處,也只剩下無盡的寒冷、無窮的寂寞。就像是武俠小說中的「獨孤求敗」,找不到對手切磋交流、沒有朋友可以談心,即便永遠贏,也一點兒也不快樂。
因此,在這本「剪刀石頭布」繪本當中,打遍天下無敵手的「石頭」、無往不利的鋒利雙刃「剪刀」,還有稱霸書房無所不能的昂「紙」,在各自領域中,各據山頭,但卻一直期待著「強中自有強中手」,希望旗鼓相當的對手出現。當「敵人」終於到來,酣戰一場、終於「輸」了的那一剎那:「你擊敗了我,這讓我太開心啦!」「這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天!謝謝你贏了我。」石頭、剪刀、紙都發出了真心的讚嘆。他們對於「輸」的反應,徹底顛覆了我們傳統文化中對「輸」的看法。
這本獲獎無數的「剪刀石頭布(紙)」繪本作品告訴了我們:人生的輸贏並不重要,重點是,你享受過對抗的歡樂嗎?你藉由競爭而認識自己嗎?你認真的挑戰自己,一次又一次嗎?「剪刀、石頭、布!」藉由這個流傳久遠、普及世界文化中的猜拳遊戲,作者亞當·雷克斯提醒大家:唯有找到自己、認識自己,才是最後的贏家呀!
#我有很多問題要問
剛出生的小貓頭鷹奧立佛充滿了好奇心,對於很多事情都有疑問,每天問個不停:
「誰住在『遠得要命森林』裡?」
「河水會往哪裡流呢?」
「為什麼我不能離開大樹?」
但是爸媽不是回答:「沒有人知道」,就是阻止牠去尋找答案:
「別離開大樹。」「我們怕你迷路。」(咦,感覺跟我們小時候的經驗好像啊!)
直到有一天,小貓頭鷹為了拯救牠掉到河流裡的小蟲朋友,奮不顧身的飛出了大人們的保護範圍,就此展開一連串的精采冒險。一路上,牠碰見好多新朋友:像是倒吊在樹上的蝙蝠、愛啃木頭的河狸、眼睛會發光的鱷魚......也終於見識到了家以外的寬闊世界,歷經從未曾遇到過的新鮮事物。當然,奧立佛也把握機會問了好多好多問題!
雖然,牠和牠的小蟲朋友在要回家的路上迷路了,但牠們卻能靠著之前問的許多問題,用英文中大家熟悉的五個W:Who / What /When/Why /Where五種問句來尋求線索,最終找到了「How」──如何回家的方法。
閱讀這本繪本,作為家長的我也不禁反思:當孩子提出問題時,我們習慣用什麼方式來應對?我們是不是也常像故事裡的貓頭鷹父母,在無意中阻止了孩子的求知慾?而當孩子要求踏出舒適圈、尋找自我或是嚮往冒險時,大人們是不是也常因為過度保護而無意中阻斷了孩子探索發掘的能力?
或許我們也該跟故事最終的貓頭鷹家人一樣,選擇用開放的心態去接受孩子的提問,進而與孩子一起思考,激發出更多問題。跟孩子一起成長、一起學習,無疑是最美好的親子關係,也是我們送給孩子一生受用的禮物。
#為什麼不行?
帶著孩子閱讀這本繪本的時候,除了唸文字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提醒孩子多多注意繪本中各個配角的表情。像是瓢蟲、魚、向日葵、螞蟻......,他們在鼴鼠開心的玩耍、痛快的大便、盡情的挖土時,為什麼都一副很生氣的樣子呢?
否則光是看主角鼴鼠,會覺得他好無辜呀!只不過是想要到地面上去玩耍罷了,又沒有礙到旁人,為什麼石頭們卻非要與牠作對,故意阻擋他的去路呢?
其實這也就是作者想要讓小朋友了解的「易地而處」的同理心。如果能夠引導孩子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原來,鼴鼠雖然認為自己只是做了想做的事,並沒有妨礙別人,但他卻在無意間,給其他人製造了很多的不愉快而不自知呢!
換句話說,在我們開心悠哉地享受某些事情的時候,是不是無意間替別人製造了麻煩呢?如果完全沒有反思自己的自私行為,就會成為別人心目中的「討厭鬼」唷!
這真是一個非常適合跟孩子分享的的幽默故事。在閱讀過程中,家長不妨讓孩子回想看看,日常生活中是不是常常有這樣類似的場景:邊吃邊丟垃圾的同學、在馬路上隨意迴轉的車子、或是在公共場所中大聲嬉鬧的人們........家長和孩子互相扮演立場不同的角色,各自發表自己的心情,然後再對調角色,一起討論不同身分的感受差異。藉此提醒孩子,做任何事情時,都要記得設身處地替周遭人想一想,不要在無意中成了「自覺無辜的鼴鼠」喔!
各位讀者,以上三本書您最想要哪一本呢?請說出原因並tag三位朋友,即可參加抽獎。幸運讀者可以得到以上三本精美繪本的其中一本喔!(10/14抽獎並通知得獎讀者)
東雨品格繪本購買連結:
《我有很多問題要問!》https://pse.is/w452m
《剪刀 、石頭、布》https://pse.is/xcaml
《為什麼不行?》https://pse.is/vvrl4
螞蟻瓢蟲的關係 在 瓢蟲蚜蟲與螞蟻的三角關係| 昆蟲生態微短片之4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小編今天到故宮博物院參觀草蟲 捉迷藏特展,展場的互動裝…… 2022年7月23日· 330 次瀏覽. 00:08. 夏天到了. 2022年6月18日· 387 次瀏覽. 00:05 ... ... <看更多>
螞蟻瓢蟲的關係 在 螞蟻瓢蟲的關係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推薦與評價
螞蟻瓢蟲的關係 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StevenD.Farmer寫的 靈性動物完全指南:召喚守護力量,連結宇宙訊息 和一日一種的誰是凶手? ... <看更多>
螞蟻瓢蟲的關係 在 《昆蟲捉迷藏》【昆蟲三角關係:蚜蟲、螞蟻與瓢蟲】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還好植物有 瓢蟲 這種小幫手, 瓢蟲 從幼蟲到成蟲都很喜歡吃蚜蟲,別看 瓢蟲 圓滾滾的可愛模樣, ... 《昆蟲捉迷藏》【昆蟲三角 關係 :蚜蟲、 螞蟻 與 瓢蟲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