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胞物與 | 盧斯達 on Patreon】
“Endure, Master Wayne. Take it."
難民或者移民的分別、極端移民撚的心理活動等等,之前談過,現在不如談這個話題為何一定充滿 resentment。無論是你走,還是你認識的人走,都是「生離」,「生離死別」是引發痛苦的高手。人面對痛苦,內心都是相似的轉化過程。心理學家 Kübler Ross 提出的「哀傷五階段」( Five stages of grief ) ,描述人遇到悲傷之後,內心會通過的種種階段。或多或少人人都會經歷一部份,甚至全部。包括「否認」、「憤怒」、「懇求」、「沮喪」,最後「接受」。
不論政治還是經濟,如果將所有人的不滿、忍耐力和行動總結為一件事,那就是被稱為「香港政治」的東西。「香港政治」是不滿和矛盾的產物,幾代人在「香港政治」的表現,其實也是哀傷五階段。
否認:大家不會承認事情出了問題
憤怒:這就不用解釋了
懇求:一開始大家是懇求北京 (可以解釋建設民主中國和漸進溫和路線一度才是主流),後來有人懇求其他國家幫手
沮喪:會有人「放負」,聲稱香港已死,但他們可能只是為發泄某種自我意識暫時無法處理的痛苦或不滿
接受:接受之後有兩種路,有些人接受了自己的灰暗命運,而有些人接受了命運灰暗,並繼續挑戰一下
話題為何一定充滿 resentment,因為從來不是純粹討論。不是一條「某人由A國移民到B國,是利多於弊還是弊多於利」的算式題。幾乎每個人都是帶著 2019 年薰染過的身心去討論。有一些人談移民,是在講「他認為香港不會好」,或者「香港抵抗不到」,或者「香港會越來越差」,或者「中國不會讓」,移民討論的潛文本是一些政治判斷。
政治判斷就主觀事物。兩個不同的政治判斷自然就不會找到 common ground。「香港政治」如果是一個心理上接受哀傷的過程,不同人處於不同哀傷階段,就形成大致的政治分歧。
下床
但這裡並不是想說「打和啦 super」和「去留肝膽兩崑崙」,好像各有各岩,不是如此。而是對曾經在街上大叫「我地真係好撚鍾意香港」,轉發過這些共同體時刻的人,多顧及共同體其他成員的感受,似乎也是一個義務。
這一波的討論,好像是起自劉穎匡獄中寄出的信件,裡面提到要反對移民潮,這件事是否要反對或支持,不一定對的,可以討論,但當中寫到的委屈實在。他們進去坐牢被剝奪自由,如果聽到外面竟然有人鼓吹「移民抗中論」,進而詆毀留港人士的個人決定或者勇氣 (坐監也是留港),是不會開心,亦會令他們質疑自己受苦有沒有意義。
一個群升體裡面的烈士當然是少數,也沒有集體主義到要人為了一個集體願景而犧牲自己安全和前途,甚至是在考慮上一代兼下一代全家。為此而走也罷,但有沒有想及不能走、坐緊的人,哪怕是一秒,是可以由言行觀察到。為了不想其他人難受,至少給一個坐牢人士值得支撐下去的理由,友善一點,是否不應該主動說「你坐監只係為你個理想,點可以干擾我既自由」這樣的話?
想像他人處境,就會和顏。寫信出來,大概不容易,就算再開口夾著脷,都不是「網民」如此「真情流露」的理由。這些人對人都不太留情,也很難想像他們對香港有多留情。當然人沒有絕對的道德義務要喜歡自己的出生/長居地,但那就要認清自己要下床了,而下床最好也有禮儀,你沒有你想像中那麼好。
移民抗中邪教
然後所謂移民抗中論、「留港有罪」的資訊是從哪裡來的?
我主要都是從連登一個叫做「交加街38號」的奇異帳號讀到。例如他會說「港人 BNO 出逃,引發中國經濟崩潰,中共政權分崩離析。今次一眾香港人既決定將會成為改變世界歷史走向既一個重大折點!」、「因為今次用 BNO 離開唔係為左更好既生活,而係通過 BNO Visa 及巨量走資,制造中共兩難既局面,主動發起攬炒救手足!」
農曆新年期間,他說:「黃 大 仙 : 香 港 人 快 快 移 民 ! 做 太 空 人 冇 好 下 場 !」、「只要有大批香港人離開,會造成現時已經虛弱既經濟徹底崩潰,而中共強行鎖國則引來百國聯軍」,他是認真的。
不知道後來在其他地方看到諸如「留港咪即係供養港共」、「攞住三萬港元去英國就得」的言論,是否受到他啟發。
「極端移民撚」的言論,我一直都喜歡追看。可能很多人真是看了之後就急急腳移民,最後反而更蝕,移民失敗更搞到身心俱疲。
後來我讀一些 Karl Popper 的東西,又好像明白了以上「極端政治揣測化」的鼓勵移民論述為何總是內裡有些不妥。法西斯及共產主義史觀被視為「歷史決定論」,歷史是注定自然向前,由低級進化到高級,發生於人類世界的事情,終究只是絕對規律的一部份,例如命定相信世界歷史只有「農奴制>封建制>資本主義>社會主義」這樣的規律,命定相信「高等種族最終會統治低等種族」亦是。如果認為一個國家民族地區的成員,必定有一個命運安排的最終角色,就會很容易把人當成推進歷史向前的齒輪。
在「交加街38號」的帖文世界觀裡面,香港人移民之後是否適應,香港人留港又有甚麼需要,並不重要,這一切只是為了將香港的錢焦土,然後引誘中國極端行事,再引來西方出兵,促成一場世界大戰最後毀滅中國的策略行為。所以你如果拿著三萬港元就去了英國,我是幫不到你,但你為推倒中國貢獻了1/700萬的力量,人人有功練,加油。
這種漫天撒花的景象,十分吸引,而且會令移民了的人誤信自己已處於戰火無法波及的安全區。然而對香港這塊土地,以及上面的人,又會如何,在「世界最終必然滅共」的決定信念之下,就不重要了。所以那個留言「你坐監只係為你個理想,點可以干擾我既自由」的人究竟是否同時相信了幾門,並同時相信「走先係抗共」?這種把別人往後人生視為國際政治燃料的講法,可能真是要用假名才敢出,終極關懷是反中,香港反而很次要。
問題是受眾是否知悉此潛議程?如果他們知道並願意投資這個海外滅中大計,那就他們自己負責。然而匆匆實行了的人,大概都是恐慌焦慮失控下決定。那些處於「憤怒」、「懇求」、「沮喪」階段的人,即是基本上所有香港人,非常脆弱,可能就輕易想尋一條救命索,很多騙案或者不幸安排都如此發生。
當然「交加街38號」的世界觀亦是反對其言論即為反對移民,即為反對滅中,即是五毛。
十分熟悉的感覺。
羈絆
讀劉穎匡的信,說到承受苦難者,都在承受苦難的理由,這恐怕不是一般人會想的問題。最近在臉書讀到以下這句話:
「人是動物中最勇敢的,也是最能適應苦痛的,他並不就這樣否定或排斥苦難;他渴望,甚至尋求受苦,只要可以向他展示受苦的意義和苦痛的目的。然而,苦難毫無意義,而非苦難自身,這才是人類迄今遭受的詛咒。」
據說是尼采講的 (也可能是他人的網絡寫作),大概是講人類不是怕苦難,而是怕苦難後面沒有意義。很多人們賴以為生,經由自我賦予的意義,都是因為跟其他人有往來。有時意義不必在自己身上,而是在一個社群身上也可以,但如果日日見那個社群自己撼頭埋牆,就會令人不知道苦難為何。後來引起的討論,當然是不幸,但那些狀況也是有,有矛盾,有狂信,但與其掩掩揚揚,不如不斷說挖入去好了。
成為別人存在的意義,很多個人主義者害怕這件事。很多個人主義者就構成香港整體的都市性質。尋求羈絆的人,在不想要羈絆的世界,無疑是反其道而行,可能會感到孤獨,但不管是在香港還是外國,外面總有一些仍想互相連結的人活著的。
混沌
「香港政治」大概是有最終目標,但它不可能按少數人制訂的單一戰略,不是一個能按步就班的大學 project。
這些年來,一直有很多人會問如果你不滿意 A ,那麼你提出 B 有沒有路線圖和時間表。然而提出時間和路徑的人,最終都是用來驅策人和搞邪教。如果有一件事是大家都想要,那他們自己就會行動,不需要任何人去劃定時間和路徑。有些人流傳在海外,有些人在香港,本來就是兩種戰略,隨便死一邊,還有另一邊可以存活。
如果純靠臆測和政治判斷去建立總路線,那條路線一旦被毀滅,你就沒戲唱。然而分了兩班人就會有競合關係,類似雨傘時代金鐘和旺角、泛民圈和素人、參選或不參選……就算不競爭資源,也會競爭曝光和關注。坐牢的人會認為鼓吹移民、自我解散,淘空了前鋒受難的意義;為了各種原因離港的人,又會認為受難者道德上強求他們留港,是要他們打一場必輸的仗。
每一種悲傷階段的人當中,都會有甩皮甩骨極端言論,互相為另一個陣營強化自己的政治臆測和情緒提供燃料。「你坐牢只係為你理想」,自然人見人打,但「交加街38號」的焦土,也不惶多讓。有些正常的移民朋友,都只能說這些「論述」令離港人群很尷尬。可能也導致了很多不同階段之間的香港人有了口角、有了心病。
這些高度分裂的人,要勉強說共通點,也許就只能是「受苦的人」,不同的人受了苦,用不同的節奏和方法自我調解。你不相信在香港會有好事發生,你不相信他在外國會建立到甚麼新實力。這都是「政治判斷」,沒人知道結果。也許海外一些人不斷拉人拉錢走,最後卻發現建立甚麼是一場春夢,可能的。很多人留在香港也沒甚麼事可以搞,而且擔緊受怕日日受辱,亦可能的。
下床之後
一個族群的內層和外層的比例基本不會動搖。在那個概念入得深,在哪裡都可以堅持,然後變出甚麼,外層的人其實是在香港還是外國都不會有作用。那些就不用管了,他們也不想管你。有些人想再試下,有些人不想再試,政治判斷不再一樣,其實我們到了時間要禮貌下床。
沒興趣發明一些大和解的框架,因為兩班人的手段已經如此天然不同,強行融和,說去留肝膽兩崑崙,是沒正視差異確實存在。沒人可以消滅任何一邊。或者對此不適的「接受」階段,就是不同意但尊重,要對兩邊「正常人比例」有信心。
成為別人存在的意義,反過來說,即願意把香港生存 (而不是勝利) 的希望分散寄托到其他人身上,甚至是手段不同的人身上。也許我們會不行,還有你;或者你最後不行,還有我們。生猛的群體,可以容納兩種互相矛盾的建設路線而若無其事。很懷疑香港人其實需要更多,最好有七十二變。
//喜歡老盧的文字的朋友,一如平常,歡迎贊助,感謝。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號崑崙 實力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民胞物與 | 盧斯達 on Patreon】
“Endure, Master Wayne. Take it."
難民或者移民的分別、極端移民撚的心理活動等等,之前談過,現在不如談這個話題為何一定充滿 resentment。無論是你走,還是你認識的人走,都是「生離」,「生離死別」是引發痛苦的高手。人面對痛苦,內心都是相似的轉化過程。心理學家 Kübler Ross 提出的「哀傷五階段」( Five stages of grief ) ,描述人遇到悲傷之後,內心會通過的種種階段。或多或少人人都會經歷一部份,甚至全部。包括「否認」、「憤怒」、「懇求」、「沮喪」,最後「接受」。
不論政治還是經濟,如果將所有人的不滿、忍耐力和行動總結為一件事,那就是被稱為「香港政治」的東西。「香港政治」是不滿和矛盾的產物,幾代人在「香港政治」的表現,其實也是哀傷五階段。
否認:大家不會承認事情出了問題
憤怒:這就不用解釋了
懇求:一開始大家是懇求北京 (可以解釋建設民主中國和漸進溫和路線一度才是主流),後來有人懇求其他國家幫手
沮喪:會有人「放負」,聲稱香港已死,但他們可能只是為發泄某種自我意識暫時無法處理的痛苦或不滿
接受:接受之後有兩種路,有些人接受了自己的灰暗命運,而有些人接受了命運灰暗,並繼續挑戰一下
話題為何一定充滿 resentment,因為從來不是純粹討論。不是一條「某人由A國移民到B國,是利多於弊還是弊多於利」的算式題。幾乎每個人都是帶著 2019 年薰染過的身心去討論。有一些人談移民,是在講「他認為香港不會好」,或者「香港抵抗不到」,或者「香港會越來越差」,或者「中國不會讓」,移民討論的潛文本是一些政治判斷。
政治判斷就主觀事物。兩個不同的政治判斷自然就不會找到 common ground。「香港政治」如果是一個心理上接受哀傷的過程,不同人處於不同哀傷階段,就形成大致的政治分歧。
下床
但這裡並不是想說「打和啦 super」和「去留肝膽兩崑崙」,好像各有各岩,不是如此。而是對曾經在街上大叫「我地真係好撚鍾意香港」,轉發過這些共同體時刻的人,多顧及共同體其他成員的感受,似乎也是一個義務。
這一波的討論,好像是起自劉穎匡獄中寄出的信件,裡面提到要反對移民潮,這件事是否要反對或支持,不一定對的,可以討論,但當中寫到的委屈實在。他們進去坐牢被剝奪自由,如果聽到外面竟然有人鼓吹「移民抗中論」,進而詆毀留港人士的個人決定或者勇氣 (坐監也是留港),是不會開心,亦會令他們質疑自己受苦有沒有意義。
一個群升體裡面的烈士當然是少數,也沒有集體主義到要人為了一個集體願景而犧牲自己安全和前途,甚至是在考慮上一代兼下一代全家。為此而走也罷,但有沒有想及不能走、坐緊的人,哪怕是一秒,是可以由言行觀察到。為了不想其他人難受,至少給一個坐牢人士值得支撐下去的理由,友善一點,是否不應該主動說「你坐監只係為你個理想,點可以干擾我既自由」這樣的話?
想像他人處境,就會和顏。寫信出來,大概不容易,就算再開口夾著脷,都不是「網民」如此「真情流露」的理由。這些人對人都不太留情,也很難想像他們對香港有多留情。當然人沒有絕對的道德義務要喜歡自己的出生/長居地,但那就要認清自己要下床了,而下床最好也有禮儀,你沒有你想像中那麼好。
移民抗中邪教
然後所謂移民抗中論、「留港有罪」的資訊是從哪裡來的?
我主要都是從連登一個叫做「交加街38號」的奇異帳號讀到。例如他會說「港人 BNO 出逃,引發中國經濟崩潰,中共政權分崩離析。今次一眾香港人既決定將會成為改變世界歷史走向既一個重大折點!」、「因為今次用 BNO 離開唔係為左更好既生活,而係通過 BNO Visa 及巨量走資,制造中共兩難既局面,主動發起攬炒救手足!」
農曆新年期間,他說:「黃 大 仙 : 香 港 人 快 快 移 民 ! 做 太 空 人 冇 好 下 場 !」、「只要有大批香港人離開,會造成現時已經虛弱既經濟徹底崩潰,而中共強行鎖國則引來百國聯軍」,他是認真的。
不知道後來在其他地方看到諸如「留港咪即係供養港共」、「攞住三萬港元去英國就得」的言論,是否受到他啟發。
「極端移民撚」的言論,我一直都喜歡追看。可能很多人真是看了之後就急急腳移民,最後反而更蝕,移民失敗更搞到身心俱疲。
後來我讀一些 Karl Popper 的東西,又好像明白了以上「極端政治揣測化」的鼓勵移民論述為何總是內裡有些不妥。法西斯及共產主義史觀被視為「歷史決定論」,歷史是注定自然向前,由低級進化到高級,發生於人類世界的事情,終究只是絕對規律的一部份,例如命定相信世界歷史只有「農奴制>封建制>資本主義>社會主義」這樣的規律,命定相信「高等種族最終會統治低等種族」亦是。如果認為一個國家民族地區的成員,必定有一個命運安排的最終角色,就會很容易把人當成推進歷史向前的齒輪。
在「交加街38號」的帖文世界觀裡面,香港人移民之後是否適應,香港人留港又有甚麼需要,並不重要,這一切只是為了將香港的錢焦土,然後引誘中國極端行事,再引來西方出兵,促成一場世界大戰最後毀滅中國的策略行為。所以你如果拿著三萬港元就去了英國,我是幫不到你,但你為推倒中國貢獻了1/700萬的力量,人人有功練,加油。
這種漫天撒花的景象,十分吸引,而且會令移民了的人誤信自己已處於戰火無法波及的安全區。然而對香港這塊土地,以及上面的人,又會如何,在「世界最終必然滅共」的決定信念之下,就不重要了。所以那個留言「你坐監只係為你個理想,點可以干擾我既自由」的人究竟是否同時相信了幾門,並同時相信「走先係抗共」?這種把別人往後人生視為國際政治燃料的講法,可能真是要用假名才敢出,終極關懷是反中,香港反而很次要。
問題是受眾是否知悉此潛議程?如果他們知道並願意投資這個海外滅中大計,那就他們自己負責。然而匆匆實行了的人,大概都是恐慌焦慮失控下決定。那些處於「憤怒」、「懇求」、「沮喪」階段的人,即是基本上所有香港人,非常脆弱,可能就輕易想尋一條救命索,很多騙案或者不幸安排都如此發生。
當然「交加街38號」的世界觀亦是反對其言論即為反對移民,即為反對滅中,即是五毛。
十分熟悉的感覺。
羈絆
讀劉穎匡的信,說到承受苦難者,都在承受苦難的理由,這恐怕不是一般人會想的問題。最近在臉書讀到以下這句話:
「人是動物中最勇敢的,也是最能適應苦痛的,他並不就這樣否定或排斥苦難;他渴望,甚至尋求受苦,只要可以向他展示受苦的意義和苦痛的目的。然而,苦難毫無意義,而非苦難自身,這才是人類迄今遭受的詛咒。」
據說是尼采講的 (也可能是他人的網絡寫作),大概是講人類不是怕苦難,而是怕苦難後面沒有意義。很多人們賴以為生,經由自我賦予的意義,都是因為跟其他人有往來。有時意義不必在自己身上,而是在一個社群身上也可以,但如果日日見那個社群自己撼頭埋牆,就會令人不知道苦難為何。後來引起的討論,當然是不幸,但那些狀況也是有,有矛盾,有狂信,但與其掩掩揚揚,不如不斷說挖入去好了。
成為別人存在的意義,很多個人主義者害怕這件事。很多個人主義者就構成香港整體的都市性質。尋求羈絆的人,在不想要羈絆的世界,無疑是反其道而行,可能會感到孤獨,但不管是在香港還是外國,外面總有一些仍想互相連結的人活著的。
混沌
「香港政治」大概是有最終目標,但它不可能按少數人制訂的單一戰略,不是一個能按步就班的大學 project。
這些年來,一直有很多人會問如果你不滿意 A ,那麼你提出 B 有沒有路線圖和時間表。然而提出時間和路徑的人,最終都是用來驅策人和搞邪教。如果有一件事是大家都想要,那他們自己就會行動,不需要任何人去劃定時間和路徑。有些人流傳在海外,有些人在香港,本來就是兩種戰略,隨便死一邊,還有另一邊可以存活。
如果純靠臆測和政治判斷去建立總路線,那條路線一旦被毀滅,你就沒戲唱。然而分了兩班人就會有競合關係,類似雨傘時代金鐘和旺角、泛民圈和素人、參選或不參選……就算不競爭資源,也會競爭曝光和關注。坐牢的人會認為鼓吹移民、自我解散,淘空了前鋒受難的意義;為了各種原因離港的人,又會認為受難者道德上強求他們留港,是要他們打一場必輸的仗。
每一種悲傷階段的人當中,都會有甩皮甩骨極端言論,互相為另一個陣營強化自己的政治臆測和情緒提供燃料。「你坐牢只係為你理想」,自然人見人打,但「交加街38號」的焦土,也不惶多讓。有些正常的移民朋友,都只能說這些「論述」令離港人群很尷尬。可能也導致了很多不同階段之間的香港人有了口角、有了心病。
這些高度分裂的人,要勉強說共通點,也許就只能是「受苦的人」,不同的人受了苦,用不同的節奏和方法自我調解。你不相信在香港會有好事發生,你不相信他在外國會建立到甚麼新實力。這都是「政治判斷」,沒人知道結果。也許海外一些人不斷拉人拉錢走,最後卻發現建立甚麼是一場春夢,可能的。很多人留在香港也沒甚麼事可以搞,而且擔緊受怕日日受辱,亦可能的。
下床之後
一個族群的內層和外層的比例基本不會動搖。在那個概念入得深,在哪裡都可以堅持,然後變出甚麼,外層的人其實是在香港還是外國都不會有作用。那些就不用管了,他們也不想管你。有些人想再試下,有些人不想再試,政治判斷不再一樣,其實我們到了時間要禮貌下床。
沒興趣發明一些大和解的框架,因為兩班人的手段已經如此天然不同,強行融和,說去留肝膽兩崑崙,是沒正視差異確實存在。沒人可以消滅任何一邊。或者對此不適的「接受」階段,就是不同意但尊重,要對兩邊「正常人比例」有信心。
成為別人存在的意義,反過來說,即願意把香港生存 (而不是勝利) 的希望分散寄托到其他人身上,甚至是手段不同的人身上。也許我們會不行,還有你;或者你最後不行,還有我們。生猛的群體,可以容納兩種互相矛盾的建設路線而若無其事。很懷疑香港人其實需要更多,最好有七十二變。
//喜歡老盧的文字的朋友,一如平常,歡迎贊助,感謝。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號崑崙 實力 在 法學博士石人仁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灣「歷史上的今天」 05.13
◆1895.05.13
日本批准並公告下關條約(馬關條約/the Treaty of Maguan/the Treaty of Shimonoseki)。
◆1905.05.13
因日本與俄羅斯戰爭(日俄戰爭),台灣全島開始實施戒嚴。
◆1910.05.13
石加路番社(新竹)頭目向日軍投誠。
買巴來社(新竹)歸順日軍。
◆1911.05.13
改正文官制服,佩短劍。
◆1921.05.13
日本九州臺灣間連絡海軍飛行機降落於基隆港內,開始內臺連絡海軍飛行。
◆1927.05.13
台中一中住校生179人被懲處停課,「台中一中同盟」決議罷課,台中一中學生住宿生179人因離校舍,全部被處無期停課。
◆1931.05.13
詹以昌、陳崑崙、簡吉組織「赤色救援委員會」。
台灣共產黨第2次臨時大會,開除謝雪紅。
◆1939.05.13
「台灣化成工業會社」成立,資金500萬圓,設水泥廠於蘇澳,將生產電塗,醋酸,人造橡膠等化學品。
◆1940.05.13
台灣總督府發行第一期「愛國公債」。
◆1949.05.13
李敖回憶錄 (P81)
天亮以後,李敖和張松涵的兒子張仁龍,張仁園,張仁寧三兄弟試穿木屐走路,走得歪七扭八。
◆1950.05.13
國防部總政治部主任蔣經國宣佈:國防部保密局(情報局之前身)破獲中共「台灣省工作委員會」秘密組織,蔡孝乾,陳澤民,洪幼樵,張自忠等4位負責人被捕。
國防部總政治部主任蔣經國宣佈:國防部保密局(情報局之前身)破獲由蔡孝乾領導之中共「台灣省工作委員會」秘密組織之經過,並公佈「在台中共產黨員自首辦法」。
國防部政治部主任蔣經國宣稱,中國共產黨在台灣秘密組織已全部消滅,自1949年9月迄今,摧毀諜報單位80餘處。
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主任蔣經國公布張志忠與蔡孝乾等人聯名之〈告全省中共黨員書〉向中共黨員勸降。然張志忠本人於羈押中經蔣經國兩度勸降仍不屈。
《鐵路部李生財案》,李生財(23歲)。
◆1951.05.13
台中,南投複選縣長,台中縣林鶴年,南投縣李國楨當選。
◆1953.05.13
「中國農村復興委員會」(農復會)撥助台灣省政府新台幣1000萬元,以協助實施耕者有其田工作。
◆1955.05.13
立法院通過:「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組織條例」。
◆1956.05.13
國防部為統一官兵語言,增進團結,加強識字效果,決在軍中全面推行國語注音符號教育。
◆1957.05.13
國軍退途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榮譽國民工業中心落成。
◆1958.05.13
開放大雪山林場.台灣省政府通過開發大雪山林區資源,採用企業經營方式,組織林業股份有限公司,准由台灣銀行及其他商業銀行投資。
太太我錯了(台語電影)首映:
導演是田口哲,編劇是南昌山,
主要演員有:游娟,鍾林,方紫,江繡雲,江城,謝忠雄.長河,
高和公司拍攝,文藝片。
◆1960.05.13
美國空軍部長夏普離華時宣佈:美國決以F-104星式戰鬥機助台空軍增強實力。
◆1964.05.13
母愛(台語電影)首映:
導演是陳千萬,編劇是如華,
主要演員有:白蓉,陳劍平,奇峰,志峰.
新曼波公司拍攝,文藝片。
三兄妹報父仇(台語電影)首映:
導演是陳澄三,編劇是陳守敬,
主要演員有:康明,柯媚,小秀哖,戴佩珊,肉員.
永新公司拍攝,「流浪三兄妹」續集。
◆1970.05.13
中華民國田徑選手紀政在美國以10秒正創世界100碼記錄,以22鈔7創220碼世界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