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極端氣候 蔡政府做了什麼?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公布報告,表示人類的活動直接導致地球暖化的嚴重後果,全球均溫最快在2030年就會上升超過攝氏1.5度(1.5℃),比先前預測早10年到來!
溫室效應所造成的氣候變遷,將強烈衝擊台灣的環境,目前地球目前平均升溫1度,但是台灣卻上升了1.4度,台北增溫更高達1.7度,台灣暖化速度超越世界平均。🔥🔥
⚠️一旦地球均溫上升兩度,澎湖可能沉沒、蘭陽平原可能不見,台北盆地、基隆河、淡水河沿岸、松山機場,甚至大直豪宅區都有危險!
這場危機並不遙遠,三個月前台灣才歷經百年大旱;最近連日大雨又導致南部多處淹水,短短不到幾個月,兩個極端天災接連發生,我們必須質疑,面對極端氣候,蔡英文政府到底有何作為?
👉面對乾旱,經濟部長王美花想到的方式是鑿井
👉面對豪雨成災,蔡英文總統卻只透過直播、臉書發文來「雲端勘災」
👉「前瞻水資源計畫」舉債2507億預算,至今仍無成效,降雨量少就缺水,降雨量大就淹水
👉一邊打著非核家園的旗號,卻一邊火力全開,能源轉型毫無進展
👉「能源和減碳辦公室」去年僅召開一次會議,近乎停擺
民進黨政府投注在治水、能源轉型、節能減碳等等政策上的經費,根本看不到半分成效,我們呼籲民進黨政府不要只用口水治國,應該正視氣候變遷對台灣的影響極大,必須以具體的行動與作為因應氣候變遷的嚴峻情勢,才能留給我們的下一代更好的生存環境!
蘭陽平原英文 在 職場裡的人類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寫給12/20夥伴時段的你們》
據說台北今天晚上,會降到這一陣子以來的相對低溫。中午就開始變天了,吃完飯準備回公司的路上,風打在臉上,好冷。
人在台中的你們,很難想像吧,長期住在台中的朋友,不只一次跟我說,真搞不懂妳們台北人,那裡根本不是人住的地方。
為了生存,又有甚麼辦法呢?我從蘭陽平原來,在台北住了數十年,他鄉今日是故鄉。
在氣候與人情多變的地方,傷風感冒的次數一多,除了內外的抵禦能力變得比較堅強,也慢慢體會到,有些美好,是永遠不會變的。因而更顯得可貴。
這幾天,我從四面八方張羅而來的禮物,陸陸續續地到貨了,碰上了耶誕節大檔,有些商家反應,運送時間可能會稍微晚一點,不知道會耽誤到妳嗎?
我回答,這是周日要送給重要朋友的交換禮物,有沒有其他的替代或解決方法?
凌晨兩點,收到商家的回覆,原本以為是要請我取消訂單,一打開訊息,上面只有簡單的一句話:好的孫小姐,我們趕工一下,使命必達,祝福妳們耶誕開心。
即使萍水相逢,也不能預期客人下一次的訂單會是甚麼時候,我仍然希望你開心,這種單純沒問收穫的付出,是不會變的美好之一。
也在這幾天,我收到一些公務往來夥伴的節慶禮物,有個禮物很特別,是重新復刊的一本風尚雜誌,印刷作工精美、內容排版雅緻,最讓我感動的,是總編輯寫在開頭、送給讀者的一段話:人生,總會有不期而遇的溫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請記得,明年再見時,我會用這個年度累積的溫暖擁抱你。
讀完了,躁動飄搖的心,立刻安定下來,就像被踏踏實實地擁抱在懷裡一樣。這就是文字舉重若輕的力量,聽君一席話,聊勝無數寒暑,沒有太多渲染,也不浮誇,願意誠實開墾自己的抱負,對在乎的人袒露心底的牽掛,是不會變的美好之二。
細細再讀過所有關於55號閘門的內容,我突然有一個感覺,這是一個喜樂滿盈的閘門,絕不只是我在二階的速記寫下來的:Sentimental, maybe sort of Paranoid.那樣。
植於內的富足,決定了行於外的豐盛,如果不吝嗇不抗拒不掙扎地把內在的器皿打開,完全地感受與接收五光十色的各種情緒,等你退後一步看的時候,會發現自己宛如萬花筒一般的瑰麗。
重點是甚麼呢?重點是沉浸,immerse,天啊,我喜歡這個英文單字唸起來的沉吟感。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想和你們交換這些禮物,說穿了,它們其實並不是多名貴的東西,有些是我喜歡的品牌,有些是陪著我打發時光的良伴,更有些替我的生活增味與添色,珍貴的是,它們使我活成了一個大方有餘裕的人,懂得享受當下的歡愉和滿足,也始終相信,憂鬱有時、悲愴有時,而美好最後會來臨,以及,有些美好,來過之後,是永遠不會變的。
我認識的、坐擁55號閘門的朋友,不見得個個都是財富寬綽的,但精神上,絕對風姿闊綽,我和其中一個朋友聊了一下最近重讀55號閘門之後的感受,對方沉默半晌,沒說甚麼,只笑笑撫頰說,你現在學的這門,甚麼人類圖的,很玄呀。我得消化一下。
今天,我在會議上收到他傳來的短訊,Landy,我一直覺得,心情高高低低的,不像是我這個年紀應該做的事情,只是身不由己。大家也把我當成一個、人到中年卻還沒進化的Freak。妳把這件事情解釋得這麼漂亮,倒讓我開始願意相信,自己原來擁有一件漂亮的禮物。
我回傳了一個笑臉,沒錯,而且可不是人人都有的禮物喔。
我知道,這個周日在台中見到的你們,不見得人人都有55號閘門的豐盛禮物,沒有關係啊,我們共同創造出來的,對於「豐盛」的理解,還有一定會很「豐盛」的對談,本身就是一個禮物。我也希望你們喜歡我為大家準備的禮物,它們雖然用途各異,但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很適合跟你愛的、你在乎的人一起share。
如同,豐盛需要對等的共享與同理,會更加豐盛。
那麼,我們就周日見囉!
#圖片劇透這是其中一個禮物
蘭陽平原英文 在 許添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灣要變成東方瑞士,觀光強國,聽聽「觀光教父」嚴長壽的話應該沒錯。(請參考商周2020.6.8做的專訪重點如下)
等了數月,國內旅遊終於解禁!交通部觀光局正式公布安心旅遊國旅補助方案,將從7月1日起正式上路;不只國內旅宿業者摩拳擦掌,等著搶攻這塊國旅大餅,國人也「悶」壞了等著出遊,可預見下半年全台將掀起「國旅熱」。不少人將之視為國旅發展的大好機會,但人稱「觀光教父」的前亞都麗緻董事長嚴長壽,卻憂心忡忡。認為,此刻既是台灣觀光旅遊業的機會,卻也可能是災難,「我怕(台灣)錯過這次機會,產業又會走錯路⋯⋯。」
為什麼他認為,現在這個機會點,若觀念不對,反變成災難?以下為商周專訪摘要:
商周問(以下簡稱問):因為疫情讓國人無法出國旅遊,是否恰好是國內旅遊發展的大好時機?
嚴長壽答(以下簡稱答):現在是個機會點,但也可能是個災難!十年前,兩岸開放,讓台灣突然多一堆旅館,但他們未蒙其利先受其害,花了幾年建造出旅館,結果兩岸關係又惡化。早期(政策)追求陸客快速成長,就是個錯誤觀念。
台灣如果只用觀光來賺大陸人錢,我都看不起我自己。我們應該要讓他們看到台灣的文明、民主跟自由;反過來說,你應該(吸引)讓對的人來台灣,而不是只把台灣當成一個觀光景點。我們更要讓對方帶著感動回去,覺得台灣是文明的地方。
一條高速公路,就能帶來客源?
問:為什麼會說可能是災難?
答:這是素養問題,如果你沒有美學、文化素養,你看不到生活文化,那你只是一個住宿跟觀光旅遊的「提供者」而已,然後又開越來越多的停車場、設施,或辦一大堆觀光活動像熱氣球、馬拉松⋯⋯。
我從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時代都去被邀請去總統府演講,從產業東移到蘇花高,我一直阻擋的原因是:為什麼我們看不到自己的優點?
你認為一條高速公路就可以帶來客源,但如果客人水準沒有準備好,只會讓他們快速來、快速走,製造一堆垃圾,或讓一堆人來買土地,讓花東的人被取代。
快速來、快速走,這叫觀光、走馬看花,他們去一趟太魯閣,就覺得「我已經到過花蓮」,那他不會再來。
宜蘭雪隧開通前,前縣長劉守成找我去演講,我說宜蘭人必須要在路開之前,了解自己的優點在哪?什麼地方該開發、什麼地方要保護?你最棒的是蘭陽平原、溫泉、太平山這些自然風貌,不能重度開發,應該要創出不一樣的特色。但最後雪隧一開,就全毀了,田中央都是農舍。
同樣情形,九二一地震後,我去南投演講,我跟當地業者說,你們不要只賣茶,可以學納帕郡(Napa Valley,酒莊)一樣,做品茶的地方,每人都要打坐、禪修再品茶⋯⋯,還有音樂、古琴環繞,旅人看到的就是非常優雅莊嚴的環境,以及一眼望去的一片茶園,此時你不是在賣茶,是在賣文化。你想想,住在當地民宿的人會多感動?他如果住在那邊,會不會跟你買茶?會不會再來?
可惜,我去講了兩次,也沒有效果。
金門戰地要開放前我也去演講,當時戰地風光是他們最好的資產,把碉堡變成生活體驗不是很好?結果金門現在變成了賣高粱酒的地方⋯⋯。
你要知道什麼是你的優點,這就好像一群牛群要趕著衝破你的圍籬,但在打開圍籬前,你要把水源、花草圍籬好,他們衝進來才不會踐踏到你的花草水源。
每個地方我「無役不與」,但最後我發現,這是素養教育,是社會整個基礎的素養教育問題。
體驗生活、漫遊,跟觀光不一樣
問:你的意思是政府與業者都要有「素養」,如果具備這個,我們旅遊產業就會不一樣?
答:我分享台東長濱、豐濱的故事。(編按:豐濱、長濱剛好是花蓮最南、台東最北的地方,從花蓮跟台東過去都有一段距離,非大眾景點,但也因為這樣當地保存完整文化與地景風貌。)
我們有個群組,裡面一共147個人,各種行業如炒海鹽、種稻、經營民宿的都有,他們彼此串在一起,他們推崇體驗生活、漫遊,(跟旅客)分享部落與在地人文化,跟景點式的觀光不一樣。
不只這樣,長濱、豐濱海岸沿線有很多原住民藝術家,(藝術家)江賢二藝術園區就在金樽,最快後年可以對外開放;這邊又是亞洲最棒的衝浪點,日本、香港、國際旅客可以來台東體驗生活、衝浪、泡溫泉,他們往北是太魯閣,往南是墾丁,去蘭嶼、綠島都要在這邊才有飛機、輪船可接駁,這裡就成了樞紐,如果政府看不到這點,這裡就只是個「偏鄉」。
其實我當年在八八風災後,就建議政府推香港飛台東(航線),幾乎快成功了!但正好,兩岸剛好開放,一開放,所有飛機都往大陸飛了⋯⋯。
問:如果政府真的想做,可以怎麼設計?
答:你要因勢利導,設計成雙城(旅遊),讓香港人來台東生活、去日本觀光;日本人可到台東生活,再去香港觀光。
現在正是時候,因為第一,兩岸關係還是不會太積極,飛機空著,(業者)就會比較願意開發這種路線。第二,我們不是去歐洲紐約推廣,而是要在亞洲對所有外國人推廣,例如上海、東京、香港有多少外僑?從這邊就可以看到機會。
問:政府需要有素養、扮演整合者的角色;那業界想發展這種深度旅遊,我們是否有足夠具備素養的人才?
答:(搖頭)很遺憾,我們的教育沒有教這些(素養),這是文化教育的問題。
瑞士是小國,發展成一流的觀光勝地、有一流的餐旅學校,我當時也促成高雄餐旅學院
等(高雄餐旅大學前身),但後來很多學校轉型⋯⋯,因為全台灣都虛榮著要變成科技大學,每校都爭取要變學院。其實,給廚師給專科訓練是最紮實啊,但他們說,要變學院,否則連排隊照相都要排到後面去;然後又要有3個學院才能變大學,因為他們說,不變大學會被看不起,結果就是現在一堆大學,卻都招不到學生。我們應該教人做「匠」(職人),但沒有辦法⋯⋯。
我也跟他們(指大型旅遊業者)都說過,甚至帶他們去台東,但大陸一開放,還是都去了。我從以前講到現在,但現在,或許在危機時講,才可以讓大家聽進去。
我從1970年代一路見證(產業發展)到現在,我當時在美國運通,掌握全台60%的出境市場,大型旅行社的也把客人交給我們,因為當時美國運通在全球有分公司、信用卡、旅行支票,我因此躬逢其盛;當時最多的是歐美客人,來亞洲就是去日本東京、京都,再到台灣、香港,然後就回去了,也是導遊最賺錢的時候,是個黃金時代。
第二波是日本客來,那時台灣人也慢慢出國去了。第三波,正好是我離開,雄獅王文傑剛好進入,那正是台灣人大量出國的時候,雄獅也因此在網路興盛時開始爆發。現在因為疫情,要重新再來(一波),旅行社一定要轉型。
想發展深度國旅,永遠別提觀光
問:如果從現在開始培養素養,以期發展有深度的國旅,大家要怎麼轉念?
答:我都跟花東夥伴都說,永遠不要提「觀光」,重要是與旅人分享生活與文化。
花東不缺土地,而是缺整合。花東人其實很富有,台東人有全台十分之一的土地、百分之一的人口,每人都是大富翁。我曾跟長濱人說,昨日的蘭陽平原,可能是今日的長濱;明天的長濱,也可能是今日的宜蘭。你想想,池上如果變成這樣(蘭陽平原的豪華農舍),會不會心痛?
要發展這種(深度旅遊),就要讓青年願意返鄉。我的total solution(完整方案),就是青年、老人、教育要綁在一起,像宜蘭的不老部落,是我覺得最成功的地方創生案例。
他們最大特色就是「不貪」,但也不會因為自己是原住民就(把旅遊體驗產品)價格拉低,對客人收費兩千多元,但一天只接待30人,不讓人自己開車上山,怕外人破壞環境,現在預約已經客滿到半年以後。同時,他們把部落中輟孩子帶來,找志工教授英文、財經等課程,讓孩子有高中學歷。
問:所以之前國旅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為何國人寧可去琉球也不願去墾丁?
答:這是雞生蛋、蛋生雞,如果旅客只有週末去,那就會促成業者只想短短的撈一筆錢,平日沒有生意。
台灣旅遊習慣需要改變。國外真正的度假是兩、三週到一個月,國外企業也鼓勵員工得到完整休息、預先規劃;但台灣喜歡把假期零碎、拆開,大部分都是圍繞週末並前後多幾天,作為休假方式,最後就變成觀光。國外旅人都是固定去一個地方,讓自己放鬆漫遊,了解當地文化跟生活文明。
這是我覺得台灣有待推廣的「旅遊文明」,台灣正在逐步改變,但需要時間。這樣才真正讓人有完整的休假,也才能衍生出完整的商機、提供服務品質。
蘭陽平原英文 在 蘭陽平原的粉紅樹屋- 愛比妞。親子純粹玩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