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拙政園】
《拙政園圖詩》冊乃明代才子文徵明之作品,拙政園是中國著名的園林,在此圖冊中,文徵明盡顯他的才華,將詩、書法、畫三者藝術結合,每幅圖都有一段詩作說名,勾勒出拙政園的千姿百態。
當中的繪圖雖然只是以黑白的水墨畫出,但其細緻的筆法,配上其創作的詩句,足可表現出園林不同時刻與季節之景,例如其中一幅寫到「中有遺世人,琴樽自容與。風來酒亦醒,坐聽瀟湘雨」,圖中則可見人物坐在屋內的悠然自得,觀賞者幾乎想像到畫家所寫的瀟湘雨。據說由於文徵明在北京過得不如意,遂回到蘇州,期間為拙政園畫了三十一景,十六年後,又再重畫其中八幅景致,上圖是其中兩幅作品。
拙政園歴經不同園主,現今的模樣已與當時有很大不同,這套畫作讓人一睹建園初期的風韻,古今對比別有一番趣味。
文徵明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在科舉道上卻不如意,直至50多歲才以貢生進京,可惜眼見官場腐敗,故還鄉潛修詩文書畫,他的作品有粗、細兩種面貌,繪畫上他與沈周共創「吳門畫派」,他是繼沈周之後「吳門畫派」和文壇的領袖,故有許多門生與弟子,對其時及後世影響甚大。
📸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作品資料:
明(1551年) 文徵明
《拙政園圖詩》冊
紙本 水墨
縱26.4cm,橫27.3cm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有人物 #在山水裏看花鳥 #用筆記 #着墨彩 #放位置 #記共鳴 #畫 #藝術品 #藝術 #文化 #繪畫 #歷史 #山水 #園林 #文學 #書法 #詩詞 #china #apaintingaday #arthistory #instagood #hkig #chineseart #museum #onlinemuseum #nature #garden #literature #history #calligraphy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MPWeekly明周,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來港三年的蘇韻姿(Andrea)憑處境劇《愛‧回家之開心速遞》熊心如一角人氣升,「紅衫魚」成功入屋;一六年,她獲香港小姐第四名進入娛樂圈,甫出道已獲重用飾演劉丹女兒。在加拿大長大的她,黃皮白心「鬼妹仔」,中文只有幼稚園程度,拍劇初期,一疊疊劇本要拼音,更令她崩潰了。全文:https://bit.ly...
蘇韻姿中文 在 地下電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地下評論】《#虎尾》(Tigertail)
《虎尾》由台裔美籍編劇楊維榕(Alan Yang)執導,成為他首度執導的劇情長片,在此之前楊維榕棲身於電視界,並以喜劇聞名,其中在 2015 年與 Netflix 合作的《不才專家》,獲得眾多好評,楊維榕也拿下了艾美獎喜劇類連續劇最佳編劇獎,在小螢幕的出色表現,尤其是喜劇的節奏與笑點台詞,讓楊維榕受到極大矚目。
《虎尾》聚焦在男主角品瑞的一生成長經歷,從 1950 年代描寫到步入 21 世紀後的當代,跨世代的命題也成為楊維榕極具野心的表現,另外更跨地域地描寫台灣與美國的生活樣貌,品瑞從台灣移民至美國,拉出時代巨輪下小人物的無可奈何及不合時宜。
對此,楊維榕刻意地在回憶當中採用 16 釐米底片拍攝,憑藉底片飽滿的顆粒感,賦予時代性且拉出台灣濃厚的情味,並帶出過往回憶的沈重感,映照出品瑞人生中的桎梏;而在當代的紐約,則大多以冰冷、疏離的色調呈現,高樓林立,空蕩的房間中,留下的是品瑞獨身一人步入生命終章後的反詰自省,光以拍攝影像的媒材使用,便可看出楊維榕營造時代、地區的差異性的巧思。
除了拍攝媒材的相異之外,語言也必須留心,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戰敗,國民黨政府派陳儀接管台灣政權,但當時台灣流行日語和台語,國語無法通行造成政府施政的障礙,因此決定在台全面推行國語,禁止出版日文報章、講日文。
1949 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結束,中國國民黨所領導的中華民國政府從中國撤移至台灣,為了鞏固政權,更積極推廣國語運動。這樣的時代背景,恰也被楊維榕寫進劇本:開場戶口普查的肅殺,滅了品瑞童年時候對已逝父母的再現幻想,取而代之的是和阿嬤相伴的現實以及警察調侃「只能說國語」的壓力。
到了青年時期,品瑞操著一口流利的國語,以及配合母親溝通時的台語,儼然是處在新舊時代下的新興人類,而後遠走他鄉,在美國成為異鄉人,更須為了生活應用上台式英語。楊維榕的確捕捉到語言的轉換,試圖將各方語言因地制宜融於一爐,也能望見楊維榕的苦心。
當然,要做一部時代劇,語言的考察當然是首要講究,唯可惜楊維榕僅意識到這點,在執行面上卻差強人意。最為人詬病的,當然是已經老年的品瑞(由馬泰飾演)。雖說品瑞在青年時期移民至美國,而後落地生根,但從小熟稔的台語、國語的腔調變化應該不會太大,但戲中的語調卻讓台灣人一聽就知破綻百出(馬泰從小在美國成長,自然腔不正字不圓)。
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品瑞的初戀情人阿媛身上,原先設定台灣生長的阿媛,到了老年竟置換成中國演員陳沖飾演,雖說陳沖牌子夠大,但腔調畢竟非台灣,操著中國的地方腔調,也難令人信服。
真正在語言上能讓觀眾滿意的,應該只有金馬影后楊貴媚。楊貴媚飾演品瑞的母親,道地的台語以及溫柔、謙卑、節儉的習性與姿態,一舉手、一投足都演活了當時代的台灣人,替本片增色不少,也看得出楊貴媚深厚的演戲功力。其餘語言中的腔調,都存有破綻,在一部以「語言」貫串文化、表現歸屬的作品當中,此片只能說是顧及表面,卻忽略了真正該維護的文化脈絡,令人出戲。
然而,細看《虎尾》,「美國夢的幻滅」與「結婚的提問」或許才是最根本的核心命題。在談《虎尾》時,挪用台灣新電影楊德昌執導的《青梅竹馬》恐怕是最強而有力的呼應。看《青梅竹馬》時,城市夜晚的霓虹及鏡頭刻意帶到的外商看板是重要符號,故事發生在 1980 的台北,台北街頭盡是日本企業招牌,日本對於台灣不論是文化、經濟等影響皆一覽無遺。
全片雖未提日本,但楊德昌在城市空鏡的空間轉換,便捕捉到夾在美國夢與日本文化殘留中的小人物們。在兩大強權中不合時宜的當代青年,是 1980 年代的台北風景,楊德昌一貫鋒利的筆觸揮灑至此,一代大導的才氣盡顯。
《青梅竹馬》片尾,屋裡燈暗,女主角阿貞說道:「難道一定要等移民到美國,才能結婚嗎?」男主角阿隆生冷回應:「不要想美國了,美國也不是萬靈丹,跟結婚一樣,只是短暫的希望,讓你以為一切可以重新開始的一種幻覺。」語畢,燈亮。光這幾句台詞,銳利道盡美國夢終究是場幻覺,如同阿隆頭也不回的離開,也呼應結局阿隆的死亡,只剩回不去的美國少棒夢。
對於那時代的台灣人,面對生活的困境,或許婚姻及遠走他鄉(尤其是美國),是最簡單且最有效率的自我麻痺,好似結了婚、出了國就能脫離泥沼。但恰恰這兩件事,都是人生無數的分叉口中,極為重大的抉擇,也在電影中預示了角色之後的命運──幸運的人,能改變現況並找到出路,不幸的人,可能就是一輩子的枷鎖。
《虎尾》的品瑞,為了改善生活,迷信前往美國,狠心拋下戀人阿媛,與工廠老闆女兒真真遠走美國,並定終身,成了保鑣也是徒有其名的丈夫。沒有愛情的灌溉,在美國的生活不盡如意,最終與不愛的人共處異鄉,成了不幸的人。
婚姻及移民都幻化成鬼魂般,幽微地跟著品瑞,也讓楊德昌的《青梅竹馬》對《虎尾》形成一則醒世預言,也或許,對於 70 年代,從台灣移民至美國的異鄉人來說,《虎尾》描繪的是一幅美國夢幻滅的集體肖像。
在《虎尾》中逝去的美國夢,進一步就可切向「婚姻的提問」:楊維榕利用細節堆疊婚姻生活,例如品瑞熱愛跳舞,尤其是 1968 年姚蘇蓉的歌曲〈偷心的人〉,那是品瑞與阿媛在台灣舞廳最愛的曲子;但真真並不喜愛跳舞,興趣上的平行,也讓這對異鄉夫婦有了根本上的差異,在生活中也就沒了交集,只剩無限迴圈的工作。
再來,當老年品瑞與老年阿媛重新聯繫時,臉上的笑容在片中難能可貴,與舊愛的夢迴,也轉化成老年品瑞的鮮活生命力,這也可看出楊維榕對於愛情重要性的描寫,愛才能使人開心,圖求物質生活的婚姻則否;這點也從品瑞和真真離婚後,真真開始走出自己的人生、活成自己的樣子就可嗅出(在教學上有所成就,更找到自己心愛的人)。
從上述的價值觀轉往移民二代,可以對照到品瑞與真真在美國生下的女兒 Angela(土生土長的美國人)的處事態度:Angela 認為愛情大於物質生活,但品瑞則嚴厲斥責 Angela 不懂婚姻,這便是美國人與台灣人,甚至可說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於是婚姻需要的是麵包或是愛情,就成了楊維榕拋給觀眾的哉問。
不過,在婚姻上的主題,同樣有值得探究的毛病。例如,講究門當戶對的東方社會中,工廠老闆有錢、有權、有勢,很難說服觀眾這樣的角色,會讓自己的掌上明珠真真跟著毫無未來可言的毛頭小子品瑞前往美國。如何斡旋、中間的妥協與商量又是什麼,才會打破「門當戶對」的窠臼,此部分過度去脈絡,欠缺轉折也令觀眾一頭霧水,劇本上的打磨頗有改進空間。
最後,當老年品瑞回望一生,從美國遠眺台灣,決心返鄉尋根,就開啟了與女兒 Angela 對話的可能性,兩代人才有和解的可能性。從最終一場戲,品瑞與 Angela 站在雲林虎尾老家前的沈默中,全片只講英文的 Angela 吐出唯一一句中文,便可理解楊維榕的暗示。
雖然故事結束在此,並用一顆深遠、惆悵的長鏡頭結束凝視,但並不難想見楊維榕對於這對父女未來的發展,是抱持著樂觀的態度。兩代的鴻溝,從理解彼此的包袱、養育自我的土地開始,每個人的「現在」永遠都和「過去」聯繫、捆綁著。
綜觀來看,《虎尾》作為台裔美籍楊維榕的首部劇情長片,成績其實有及格,全片利用攝影媒材的轉換、語言的差異、工整的剪輯等等點題,反思移民者的時代悲歌。楊維榕深知自己要講什麼樣的故事,也的確有想法並懂得利用影像說故事,仍舊值得給予鼓勵;唯可惜用心營造的細節,僅停留在表面,敗在不夠深入探究及考察,甚至仿間說的「神似侯孝賢、楊德昌」也僅只是臨摹,與台灣新電影的韻味仍有段差距。
#Netflix #楊維榕
蘇韻姿中文 在 許常德的地下手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看到入神時
發現看的不是馬
是自己
【一日一書 日日是好日】---有【汗牛贈品】---【國寶再現—書畫菁華特展】國立故宮博物院/2018年10月/彩色圖版200幅/展出26件國寶級精品,王羲之、閻立本、范寬、蘇軾、米芾、夏珪、馬麟、鮮于樞、趙孟頫…等名家之作。
日本知名藝術史學者、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板倉聖哲先生,在《李公麟〈五馬圖卷〉的歷史意義》一文開頭,他如此記述終身難忘的那一刻:「看到畫的那一刻,筆者竟不由得雙手顫抖,渾身滲出汗來。目前為止,筆者接觸過不計其數的作品,但如此緊張的體驗卻是頭一遭——當今的美術史研究者中無人識其真面目、那幅只存在於傳說中的《五馬圖卷》,此刻就在眼前。」
李公麟「五馬図」 (精裝,橫8開帶函套)
PP040071 ------優惠售價9,500。
板倉聖哲 編、城野誠冶 攝影、原研哉+大橋香菜子 書籍裝幀設計/羽鳥書店/2019年3月/30x43cm/84頁/日中對照・英文摘要付/図版 原寸.縮尺全圖、擴大部分圖50幅以上/ISBN 9784904702758/重量1600g
「幻之神品、奇跡再見」───舉世無雙,歷朝珍藏之「五馬圖」史上首部原寸大小、精細重現~北宋李公麟(1049?~1106)真跡的複製畫集。
【李公麟五馬圖巻】
図版 原寸.縮尺全圖、擴大部分圖
論文 板倉聖哲 李公麟筆「五馬図巻」の史的位置」
*印譜・挿図・年表・主要関連文献、中国語対訳(繁体字)・英文摘要付
縱28.0cm 全長257.2cm 紙本墨畫淡彩 北宋時代
清.乾隆皇帝 御題(1753)/
鳳頭驄(五馬其一)、錦膊驄(五馬其二)、好頭赤(五馬其三)、照夜白(五馬其四)、滿川花(五馬其五)、黃庭堅(1045~1105)跋文/曾紆(1073~1135)跋文
黄山谷跋、李公麟筆「五馬図巻」2019年初重現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特別展【顔真卿 王羲之を超えた名筆】(顏真卿 超越王羲之的名筆」, 2019年1月16日 ~ 2019年2月24日),引起畫壇高度關注。北宋時代・11世紀.「李公麟五馬圖巻」出現在展覽的第5章【宋時代における顔真卿の評価 ―人間性の尊重と理念の探求】(顏真卿在宋代的評價——尊敬人道和摸索理念)裡。
這是11世紀北宋時代代表画家・李公麟(1049?~1106)所繪,歴代王朝視為【神品】愛蔵的「五馬図」原寸介紹,是唯一無二複製畫集。
圖版頁面,除了原寸図外還有縮尺全圖、擴大部分圖収録,傳遞了迫真毫不猶豫的魅力。此外,論文頁面由日本中国美術史第一人者・板倉聖哲氏(東京大学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詳細解説掲載。伴隨著豐富挿圖,並仔細追溯了「五馬図」誕生的歷史背景及其對後世的巨大影響。
古美術撮影情商日本首屈一指写真家、東京文化財研究所專家城野誠治完成攝影,國際著名平面設計師原研哉擔綱設計。印刷忠實再現墨水的暗線和淺色色彩,高度技術要求的大判横本製本。這是集合最佳陣容所完成的最高品質的画集。
李公麟筆「五馬図巻」清王朝終焉後之混乱期東渡日本,曾於二戦前1928年東京府美術館一度公開展示,之後約90年行方不明而被視為傳說中的「幻之作品」,2019年1月東京国立博物館特別展「顔真卿 ─王羲之を超えた名筆─」,名品中的名品,再次「初次露面」。換言之,這是日本時隔90年來的第一次展示,所有活著的人也幾乎第一次看到,說是「世紀的發見」不為過。「五馬図巻」早已被国内外学者真跡認定,戰前指定為「重要美術品」,2017年度寄贈東博収蔵。現今「五馬図巻」明顯的已是国宝・重文的等級。
目 錄
・図版 李公麟筆「五馬図巻」 原寸・縮尺全図・拡大部分図
・論文 板倉聖哲「李公麟筆「五馬図巻」の史的位置」
*印譜・挿図・年表・主要関連文献、中国語対訳(繁体字)・英文摘要付
本文用紙,図版、論文高級印刷用紙使用。
本書附相關年表、主要文獻參考。
內容含中日全文對譯(繁體中文),以及英文摘要
▼編者介紹
板倉聖哲 Itakura Masaaki
1965年、千葉県生まれ。1988年、東京大学大学院人文科学研究科美術史学専攻、博士後期課程中退。大和文華館学芸部部員、東京大学東洋文化研究所助教授を経て、現在、同教授。研究領域は中国を中心とした東アジア絵画史。
[主要著書]
編著
『南宋絵画──才情雅致の世界』展図録(監修・共著)根津美術館、2004年
『講座日本美術史 第2巻 形態の伝承』(編・共著)東京大学出版会、2005年
『中国絵画総合図録三編 第1~5巻』(共編)東京大学出版会、2013−2019年
『描かれた都─開封・杭州・京都・江戸』(共著)東京大学出版会、2013年
『日本美術全集第6巻 東アジアのなかの日本美術』(責任編集)小学館、2015年
論文
「馬遠『西園雅集図巻』(ネルソン・アトキンス美術館)の史的位置──虚構としての『西園雅集』とその絵画化をめぐって」『美術史論叢』16号、1999年
「喬仲常『後赤壁賦図巻』(ネルソン・アトキンス美術館)の史的位置」『国華』1270号、2001年
「睢陽五老図像の成立と展開──北宋時代知識人の絵画表象」『美術史論叢』24号、2008年
「睢陽五老図像的成立与開展──北宋知識份子的絵画表象」(中文)
『開創典範──北宋的藝術与文化研討会論文集』台北故宮博物院、2008年
他、多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公麟筆「五馬図巻」,無作者名款,共分5段,前4段均有北宋黃庭堅的箋記,後紙有黃氏跋語,另有北宋、南宋初的曾紆跋,言及黃庭堅題于元佑五年(1090年)。幅上兩處有乾隆帝的題文,鈐有清「樂壽堂鑒藏寶」等印20方。
該卷系職貢類題材,作一人一馬狀。
板倉聖哲:盒子、包布這些都是原來的。在存世數量稀少的北宋時期紙本畫作中,《五馬圖卷》應該是唯一一件儲存狀況如此良好的——我指的是紙本繪畫,書法要多一些。《五馬圖卷》描繪的是自西域進貢至北宋宮廷的五匹名馬,以及各執馬轡的奚官或圉人;畫中的馬匹們以交叉前腿或開腿邁步的姿態交相登場,全卷的畫面呈現著一列正徐行前進的隊伍動態。題簽可見「李公麟五馬圖」六字,引首書有乾隆皇帝御題。畫面從卷首開始分別描繪鳳頭驄、錦膊驄、好頭赤、照夜白、無名馬(滿川花)五馬,拖尾有黃庭堅、曾紆跋文。一匹馬與一牽馬人物為一組,整件作品共由五組人馬圖所構成。年月日、飼養地、產地、進獻者名、馬名、年齡、尺寸等資料記錄於每幅畫的後方。 再度現世的李公麟《五馬圖卷》實為一件超乎想象的傑作。不論是纖細的畫面表現,還是流暢秀麗的線條,都是以往只有珂羅版圖版可供參考時完全無法想象得到的。 作者描繪名馬胸椎與腰椎起伏流暢的曲線、與之相互呼應的腹部、隆起的胸部、緊繃的臀部等處的線條表現之間各有細微的差異,成功顯現了馬身各部位彈性略有相異的特徵,並塑造出馬身的量感; 其筆下的線條優美流暢,且既能表現彷彿正在飄動的馬鬃,也能表現濃密簇生的馬尾,刻畫物體質感的技法可謂十分高超。
※李公麟(1049--1106)北宋畫家。字伯時,號龍眠居士,舒州(今安徽潛山)人。好古博學,喜藏鍾鼎古器及書畫。宋神宗熙寧年間中進士,官至朝奉郎。居京師十年,不遊權貴之門,以訪名園蔭林為樂。其天賦極高,又博學勤業,書法飄逸具晉人風韻,擅畫人物、山水,尤精畫鞍馬。馬是古代人類最親近、最依賴的一種動物,無論平時的載物、交通,還是戰爭中的兩軍拼殺,都依賴鞍馬。所以在古代的壁畫中就有鞍馬賓士的形象。唐以後,就開始有獨立的鞍馬畫,漸漸自成一體系,著名的畫家有張萱、韓幹等。李公麟顯然受其影響,年輕時初學畫,便從畫馬入手。他極其重視觀察和寫生。傳說他每次去朝廷的馬廄觀看國馬,總是流連忘返至于忘我的境地,所謂「終日不去,幾與俱化」。有高僧指點他不可長此,「恐墮入馬趣」,他頓悟其旨,就改學道釋人物畫,居然又深得吳道子的筆法。
【購買方式】
門市購買:10658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三段147巷17弄7之2號1樓
E-mail郵購:hanniew@tpts5.seed.net.tw
傳送臉書訊息、留言。
露天拍賣:http://class.ruten.com.tw/user/index00.php?s=hanniewbook
Yahoo拍賣:https://tw.bid.yahoo.com/booth/Y3900301799
────────────────────
汗牛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10658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三段147巷17弄7之2號1樓
TEL:+886-2-2706-8860
FAX:+886-2-2706-8861
E-MAIL: hanniew@tpts5.seed.net.tw
URL: www.hanniew.com
汗牛臉書: 汗牛書店
https://www.facebook.com/397790393638477/
營業時間: 星期一至六 10:30-20:00;星期日公休
蘇韻姿中文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來港三年的蘇韻姿(Andrea)憑處境劇《愛‧回家之開心速遞》熊心如一角人氣升,「紅衫魚」成功入屋;一六年,她獲香港小姐第四名進入娛樂圈,甫出道已獲重用飾演劉丹女兒。在加拿大長大的她,黃皮白心「鬼妹仔」,中文只有幼稚園程度,拍劇初期,一疊疊劇本要拼音,更令她崩潰了。全文:https://bit.ly/2LiyaiK
-----------------------------------------------------------------------------------------
明周娛樂: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Mings Fashion & Beauty: https://www.mings.hk/
蘇韻姿中文 在 梁允睿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國際劇場藝術節 原創中文音樂劇 瑪莉皇后的禮服
【作品介紹】
兩廳院駐館藝術家梁允睿以「橫濱瑪莉」故事為題材,創作一齣以二戰時期「慰安婦」與現代對話的中文原創音樂劇,將ㄧ個沈重的歷史故事,用另ㄧ個觀點闡述。劇情描述一位身份成謎的女人「瑪莉」,遇到ㄧ位想做ㄧ件「有故事的衣服」的年輕裁縫師「正太」;瑪莉對正太述說自己的身世,真假虛實交織的對話中,時空拉回戰爭年代,瑪莉也化身故事中不同的女性,窺探亂世中女性的憧憬與失落。
《瑪莉皇后的禮服》劇中時序跨越了將近百年,設計上運用舞台和影像技術,營
造時空交替的魔幻場景,帶領觀眾深入瑪莉不為人知的腦內世界,揭示她高貴姿態底下潛藏的真實面貌。故事有如進入「時空旅行」的看戲體驗,呈現電影融接般充滿驚艷的流動感。
【團隊介紹】
紅潮劇集
紅潮劇集由藝術總監梁允睿創立,以原創音樂與戲劇為基礎根本,追尋現代人心最脆弱、渴望與真實的一面。紅潮劇集從強烈的音樂性出發,並以貼近生活的議題為論述主軸,除現代戲劇外,也逐步探究從本土素材累積發展成為原創中文音樂劇的可能性,將人與人之間特殊的情感交流,透過旋律及文本戲劇的演繹轉化,成為更能觸碰人心的藝術形式。
【創作團隊列表】
編導演/詞曲 梁允睿
共同導演 王靖惇
製作顧問 張乃惠
製 作 人 劉姿含
執行製作 李穎珍
舞台設計 廖音喬
舞台監督 柯辰穎
燈光設計 鄧振威
服裝設計 李育昇
影像設計 羅士翔、孫瑀
平面設計 王俐心
音樂總監/編曲 張絜宇
舞蹈設計 董怡芬
歌唱指導 魏世芬
音響指導 楊孟儒
平面攝影 林育全
影像紀錄 陳冠宇
助理導演 孫自怡
排練助理 張宇勝
演員 李曼
演員 鮑奕安
演員 洪健藏
演員 張洪誠
演員 陳昭如
演員 楊璇
演員 朱珮慈
演員 徐顥
爵士音樂編曲協力:呂其霖CHI-LIN LU 弦樂團協力:甘威鵬與曜爆甘音樂工作室Wea-pon Gan & Just Busy Music Studio
京劇文武場協力: 吳承翰Wu Chen-Han
林世連 Lin Shih-Lien
林采瑩 Lin Tsai -Ying
余濟維 Yu chi -wei
張貽琳 Chang Yi-Lin
鄭聿翔 JHENG YU-SIANG
本節目曾獲臺北市文化局 105年度表演藝術專案補助《瑪莉皇后的禮服》音樂劇 劇本與音樂創作案 106年度《瑪莉皇后的禮服》階段設計實驗計畫補助
【感謝名單】
王孟超、李惠美、董騫、于善祿、林采韻、陳美吟、周慈愛、朱安麗、朱怡潔、林佩如、王寶迪、台北天后宮、滿滿大百貨、有木之森咖啡廳余銳、張嫚芯、張育群、蘇筱芬、劉主平、陳薏先、胡雅絜、龔羽柔、黃緯緯、古佳臻、黃長頌、鄧名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