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數千人的遺骸,是史達林「大恐怖」迫害時期的受害者,由「祕密警察單位」執行死刑。
過去 #烏克蘭 是蘇聯的重要一員,1930年代史達林整肅異己期間,有數十萬烏克蘭人被囚禁在勞改營或被處死。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7萬的網紅NiceChord (好和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卡普斯汀:《鋼琴五重奏,作品 89》,第四樂章:不太快的快板 Nikolai Kapustin: Piano Quintet, Op. 89, IV: Allegro non troppo 2021 年 1 月 6 日 @ 國家音樂廳,台北,台灣 🇹🇼 小提琴 I:林一忻 https://www....
蘇聯領導人 烏克蘭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你知道嗎?【🇺🇦基輔雞真的來自基輔嗎?基輔雞演說是怎麼回事?】
#本日冷知識1556
大家好,我是Mr Holiday。
之前聊了好幾週港澳食物,有讀者留言說可以說說基輔雞為什麼叫基輔雞。感謝讀者提供我們寫作的靈感,當然也讓大家換個口味。
基輔(Київ)是烏克蘭的首都,而基輔雞這道菜雖然在烏克蘭、俄羅斯以及前蘇聯國家可以點的到,但是據說如果你問當地人這道菜的起源,他們會說其實這道菜是法國菜。
在1840年代末,對當時的俄羅斯人來說,美食與文化最好的地方就是法國。所以有錢人不是把自己的廚師送到法國學廚藝,就是直接請一個法國人來俄羅斯當廚師。據說基輔雞這道菜就是由沙皇亞歷山大一世(Алекса́ндр I)的法國廚師Marie-Antoine Carême發明的,雖然他在俄羅斯待的時間不長,但是對當時的上流社會料理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但是當時這道菜還不是叫基輔雞,而是法文的Côtelette de volaille來稱呼他,這個字直翻其實就是「雞排」的意思。這道菜的作法可以用小牛肉或是用家禽,但是因為雞是比較便宜的動物,所以比較常用雞製作。
而「雞排」後來經過基輔大陸飯店(Continental Hotel in Kiev)改良後與宣傳,漸漸變成為人所知的「基輔雞排」,中文簡稱「基輔雞」。在共產革命之後,社會上也有人認為要替這道菜正名,以去除法國布爾喬亞(bourgeois)的影響,加入無產階級的元素,例如改成「奶油雞排」(chicken cutlet stuffed with butter)。
但是政體易改,要影響人們的飲食習慣也沒那麼容易,就連1940年蘇聯食物產業部出版的《餐飲分配目錄》(Сборник раскладок для предприятий общественного питания)仍繼續用基輔雞這個名詞。
基輔雞除了變成前蘇聯國家餐廳的標準菜色之外,在西歐或是美國的俄羅斯餐廳也會準備這道菜,所以漸漸的為西方國家的民眾所認識。
既然講到基輔雞,那就順道提一下美國老布希(George HW Bush)總統的「基輔雞演說」(Chicken Kiev speech)。1991年蘇聯已經搖搖欲墜,當時的老布希總統為了避免區域動盪,所以比較支持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Горбачёв)的新聯盟條約方案,而非各加盟共和國各自獨立。他當時在烏克蘭基輔的國會發表演說,要烏克蘭不要重蹈南斯拉夫的覆轍,最後國家分崩離析。
但是當時烏克蘭就是努力要離開蘇聯,但老布希卻勸烏克蘭人留在蘇聯參與改革,除了跟當時的局勢不符合之外,也被《紐約時報》批評為軟弱且誤判情勢,稱這個演說為「基輔雞演說」。除了因為演說發生在基輔,加上雞在英文裡面的軟弱的意思,而基輔雞是美國大眾熟悉的蘇聯菜,所以暗諷老布希不敢大膽的支持烏克蘭從蘇聯獨立的態度。
演說三週後,烏克蘭宣布獨立;再過三個月,烏克蘭脫離蘇聯。可見當初老布希的建議跟大趨勢的走向真的背道而馳。
今天就說到這裡啦,我們下次見!
[Mr Holiday]
#MrHoliday #ChickenKiev #Food #Foodie #Ukraine #Kiev #Kyiv #基輔雞 #烏克蘭 #基輔 #食物 #名字 #冷知識 #基輔雞演說
參考資料:
1. Is Chicken Kiev really from Kyiv? https://kyivguide.com.ua/is-chicken-kiev-really-from-kyiv/
2. Wikipedia: Chicken Kiev speech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hicken_Kiev_speech
3. Wikipedia: Chicken Kiev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hicken_Kiev
圖片資料:
https://www.lemontreedwelling.com/chicken-kiev/
蘇聯領導人 烏克蘭 在 魏綺珊 Jo Ngai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警世之作》
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前,一位英國記者獨具慧眼,曾走上希特拉專機訪問,其後當上外交顧問,警告時任英國國會議員David Lloyd George要防範希特拉,眾人卻嗤之以鼻,更將其革職。
這位英國記者Gareth Jones,名字未必人人認識,但如果說他一篇轟天動地的報道,觸發英國作家George Orwell寫成經典小說《動物農莊》(Animal Farm),也許會勾起你對這位記者更多好奇。
電影 《新聞守護者》(Mr Jones),就是以這位英勇記者的事蹟為主軸,世界各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經濟蕭條, 英國舉國上下更不想有另一次戰爭,因此對希特拉的冒起採取姑息政策, 各國經濟不景,偏偏這個時候,蘇聯領導人史太林卻對外聲稱農村改革成功,國力強盛,惹起Gareth Jones的注意,苦思到底蘇聯的錢從何來,決定隻身深入虎穴到烏克蘭尋找真相,結果揭發蘇聯將糧食運到國外換取金錢,導致境內嚴重飢荒,到處路有凍死骨,屍骸遍地。可惜回國後說出真相,卻被眾人指為謊話連篇,全因政客的政治考量。
諷刺的是,大批西方記者駐守莫斯科,在嚴密監控下,無人願意或者夠膽說出真相,一位普立茲獎得主的名記者在莫斯科過著奢華荒淫生活,甚至撰稿反駁說烏克蘭根本沒有飢荒。
看到這裡,大家心裡可能都會慨嘆,在群魔亂舞的世界,操控利益的人懶管平民百姓死活,癲倒是非黑白,吹哨人甚至最後死於非命,令人氣憤難平。在每個年代,都有黑暗的日子,但歷史一定會還真相大白。
原文刋於明報專欄:女人心--糊塗人生
蘇聯領導人 烏克蘭 在 NiceChord (好和弦)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卡普斯汀:《鋼琴五重奏,作品 89》,第四樂章:不太快的快板
Nikolai Kapustin: Piano Quintet, Op. 89, IV: Allegro non troppo
2021 年 1 月 6 日 @ 國家音樂廳,台北,台灣 🇹🇼
小提琴 I:林一忻 https://www.facebook.com/artrichquartet
小提琴 II:張庭碩
中提琴:曾怡嘉 - https://facebook.com/violistIChiaTseng/
大提琴:李建樺 -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urRCHN36oWXcMRfJjeiHCw
鋼琴:官大為 - https://wiwi.video
---
尼克萊.卡普斯汀(Nikolai Kapustin, 1937-2020),是一位烏克蘭鋼琴家、作曲家。卡普斯汀的作品的最大特色,就是融合了傳統古典鋼琴藝術與現代的流行、搖滾、即興爵士音樂,可以說是獨樹一格,而因為卡普斯汀本身就是一個相當出色的鋼琴家(而且有自己的 YouTube 頻道!),所以他絕大部分的作品都是為鋼琴所作、或至少編制中是包含鋼琴的。
出生在蘇聯共產黨統治時代下的卡普斯汀,要接觸到西方的爵士音樂和流行音樂其實是很困難的,因為那些東西被視為是資本主義下的產物,是被共產黨禁止的,所有關於爵士音樂的資訊,都是以非常低調的方式被傳播和分享。
一直到 1953 年,蘇聯前最高領導人史達林逝世,蘇聯政治上對爵士音樂的排斥,才稍稍的緩和了一些,也是在這一年,16歲的卡普斯汀在朋友家中第一次聽到了爵士音樂,並決定開始學習這個藝術。
不過雖然在政治上爵士音樂慢慢被接受,卡普斯汀就讀的音樂院裡面的教授可沒有這麼開放,於是卡普斯汀在學生時期一直都是過著「白天大方彈古典、晚上偷偷練爵士」的音樂生活。
雖然卡普斯汀很喜歡爵士音樂,但他並不想要成為爵士鋼琴家。比起靈光乍現的即興演奏,他還是更喜歡像傳統作曲家那樣子,慢慢花時間精雕細琢寫出每一首曲子。所以他幫自己找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出路,那就是利用古典音樂的曲式跟作曲方法,結合爵士音樂的和聲跟織度,寫作「有如爵士音樂即興風格,但是不需即興演奏的音樂」。
卡普斯汀音樂的獨特魅力,就是既能讓(通常不擅即興演奏的)古典音樂家待在他們的舒適圈,但又同時能夠享受爵士音樂特有的複雜和聲及節奏能量,因此說卡普斯汀是當今能讓古典音樂家們接觸爵士風格的最重要橋樑應該一點也不為過。
不過很遺憾地,在 2020 年 7 月,卡普斯汀在莫斯科因病過世了,享年 82 歲。卡普斯汀一生一共留下了 161 部作品,今晚演出的《鋼琴五重奏》,是他在 1998 年完成的作品第 89 號,希望你會喜歡這首將傳統鋼琴五重奏結合爵士搖滾(jazz rock)風格的作品!
蘇聯領導人 烏克蘭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歐洲與俄羅斯關係不好可以看遠因、近因和其中的導火線跟後果。這其中都跟普丁2000年開始擔任俄羅斯領導人有不可分割的關係。先講遠因,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大多數學者都是以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導致歐洲戰場爆發視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端。這大概沒有什麼爭議,但問題就是這個結果是誰造成的。
歐洲議會在2019年通過決議案,指責1939年《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是二戰爆發主因,在這個條約中,蘇聯和納粹德國決定瓜分波蘭。歐洲議會也說當初是蘇聯資助希特勒侵略西歐。
不過普丁卻認為,英美等國家,從一戰開始就壓榨德國,才導致納粹崛起,英法也在1938年跟納粹德國簽訂《慕尼黑協定》,加上波蘭自私自利,一起犧牲當時捷克斯洛伐克利益,最後導致二戰爆發。
歐洲就指責普丁想要改寫歷史,達到個人的目的,也就是透過蘇聯在1945年的軍事勝利來激發今天俄羅斯人的民族自豪感。對普丁來說,二戰主題是俄羅斯復興的說法、包括俄羅斯如何成為強國、這是他提升國家觀念和團結俄羅斯人的基礎。所以他一有機會就談到這個「偉大的護國戰爭」,在年度新聞發布會上,跟前蘇聯國家領導人的非正式會晤中,在與企業家的會晤中,以及在對將軍們的講話中,都提到了二戰。
某種程度上普丁也沒說錯,蘇聯在二戰中的勝利也為今日的俄羅斯贏得了戰後世界秩序的領導地位,包括新的領土和聯合國安理會的席位。
近因有很多,包括敘利亞和烏克蘭戰爭,以及俄羅斯政治干預等動作,也讓歐俄關係逐漸惡化。這裡面有一連串剪不斷理還亂的可怕細節。我們看俄羅斯和歐盟就好。敘利亞的戰爭從2011年開始到現在已經進入第9年,其中,俄羅斯支持的是現任總統阿塞德(Bashar al-Assad),兩國在政治經濟到軍事上傳統以來就有緊密合作。歐盟雖然主要基調是與美國結盟反對阿塞德政權,但是對於要不要派兵強烈對抗有不同意見。這場戰爭導致大量難民逃往歐洲,更是讓歐盟成為受害者,也讓歐洲持續整合出現阻力。
這在烏克蘭政治危機中也展露無遺。歐盟跟美國一樣反對俄羅斯干預烏克蘭主權,併吞克里米亞。歐盟也持續針對俄羅斯的金融、防務、軍民兩用產品及能源領域實施制裁。但是他們也無法放手一博,因為歐洲有四分之一的天然氣來源是來自俄羅斯,如果雙方交惡,俄羅斯切斷天然氣,寒冷的歐洲冬天沒有暖氣那後果會很可怕。
看起來歐盟還有得擔心,因為俄羅斯公投後,很多價值跟歐盟越差越遠。反歐盟的普丁還可以執政到2036年;歐盟針對這個公投也發表聲明嚴厲批評,表示俄羅斯政府不讓選民有機會針對這個公投進行充分的討論,在訊息不平等下,出現了很多違規的狀況,包括有選民被脅迫、還有人多次投票、或是違反投票保密規定,甚至還有警察對在場觀察的記者實施暴力等等指控。歐盟也批評修改憲法讓俄羅斯法律優於國際法,是不尊重國際秩序,包括執行歐洲人權法院判決的義務。
而且很明顯我們看到在美國逐漸失去領導地位的同時,其他民主國家聯盟包括歐盟對於極權國家的興起基本上是束手無策,除了口頭譴責跟有限制裁,基本上就是七嘴八舌拿不出決心切掉爛根。的確,我們從歐盟與俄羅斯的關係還有對於普丁的持續掌權,都可以看到價值擺旁邊,利益放中間的國際社會。我一再強調,多知道國際時事除了增進國際觀之外,更重要的是了解我們自己的位置,去思考我們身處的世界正在往什麼方向發展。這些事情其實離我們並不遠,而影響的關鍵可能就是我們某個人手上的一票或是政治參與。歡迎大家跟我們分享這一集關於俄羅斯和普丁討論後的想法。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