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參加偷師分享會的夥伴問我,活動中提到的提升美學涵養,具體來說該怎麼做?
他說工作的關係,會跟歐洲人往來,感覺的確他們很重視這塊!
除了活動上提到的多逛美術館博物館,參加藝文活動外,就是多讀書了。
我大一的時候,在學校的某個販售套書的攤位,分期付款買了一套西洋美術家系列(介紹一百個畫家+六本介紹世界各國博物館的書),後來陸續讀了不少畫家藝術家的作品,學習符號學、文藝評論理論或電影相關的論述或學門,建築設計與後現代也略略讀一些。
大四修通識藝術行政時,老師的教科書是宮布利希的藝術的故事,雖然不便宜(現在更高價),但老師說,美學這個字要記好,出社會後年紀越長職務越高越用得到。
(偷師分享會https://zen1976.com/methodology-5/)
上研究所之後繼續讀了不少美學理論,後來也認識了一些做藝術相關工作的人。不得不說,藝術的故事的確是蠻有幫助的一本藝術史,很好的入門書!
推薦給大家,美學品味的累積鍛鍊的確是台灣正在努力中的一塊元素,若能順利完成,國家社會的空間環境會變好看,人民的樣貌也會變好看,收入也會跟著提升~
藝術史入門書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很感謝某位齋友推薦《現代都市地景》給我。作為一名喜歡在都市散步的人,時不時抬頭看看都會內的大型建築,或者各區域不同的規劃及氛圍,是我長期以來保有的興趣。
我記得曾有兩次想接觸建築知識的經驗。首次是閱讀現代藝術史時,避不了的接觸新藝術運動、Artdeco、包浩斯、現代主義等觀念,當時便興起了接觸現代建築史的念頭。第二次是讀了已故建築學者漢寶德關於藝術文化的短文集,那段時間也一併讀了珍雅各經典的《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以及柳宗悅書籍,又再次讓我喚起對建築的興趣。這分別兩次的三分鐘熱度,我輕輕觸及了莫里斯、羅斯金、包浩斯、葛羅培斯、萊特、路易士康、隈研吾等工藝設計及建築領域的思想。
聽起來很順利,但其實一點也不,因為現代建築發展史並未如現代藝術史,有眾多學者從發展軌跡中整理出完整脈絡。此外,相比於資本較低的藝術創作來說,建築物所需的人力、物力更高,為了達成建築師、業主及股東等人的需求,建築物的風格絕非如現代主義藝術壁壘分明,畢竟稍有涉獵現代藝術史的人,要搞錯抽象主義和立體主義的機率甚低,但就我看來帝國大廈同時具備Artdeco和現代主義風格,又要如何定義其建築風格? 建築風格彼此的界線更加模糊,加上閱讀建築書籍,需要配合大量圖片,才能理解其論述。此外,建築理論和思想,多伴隨著藝術思維、器物史、技術史以及時代思潮演進,這造就了要理解建築知識,避不了面對極高的門檻。這本《現代都市地景》是我認知極佳的入門書。比起其他有著「簡易」、「入門」或「認識」的書籍,都來得更適合作為入門書。
《現代都市地景》主要探討了從19世紀末以來,人們對於都市規劃及建築思想的轉變。19世紀維多利亞工業革命後,產能飛越似的成長,過去想像不到的技術和財富也在這時代爆發,同樣也帶來了許多技術上的革新。鋼筋混凝土技術普遍發展,這種比起過往石造、磚造甚至木造材質,有著強上數倍的結構。加上機電技術發展,以往因為體能而只能蓋到七層樓的限制,也在1880年西門子所發展的電動升降機(電梯)所打破。這兩項技術將都會文明從平面,演進到了立體,數十層樓以上的摩天大樓從過往的妄想變成了可能。工業化所帶來的資本密集,也導致了都會化的加劇,人類文明歷史上從未有過密度如此高的城市。
因為法規制度的不完善,膨脹的人口密度直接導致了市容敗壞而又髒亂不堪,都市規劃成為各國政府不得不重視的議題。土地分區使用,城市美化、鄰里單元、超大街廊、清除式再生等方式紛紛被提了出來。而後許多優秀的建築師,提出了對城市整體規劃或建築風格的核心思想,諸如霍華德的田園城市、柯比意的光輝城市、萊特的無垠城市(廣畝城市);財富爆炸而興起的裝飾風建築(Artdeco)、包浩斯的現代主義風格,凡德羅的皮骨建築,興起的國際主義建築、現代主義建築、是後現代主義建築,甚至還必須額外了解珍雅各為什麼反對這類都市規劃代有的大刀闊斧精神。以上種種,都有助於了解為何當代都市呈現今天的樣貌。
但問題就隨之而來。除了看科幻片時,能發現未來都市的設計,深受柯比意、田園城市理論和包浩斯影響之外,理解這些知識到底又有啥用?
這些知識理論十分抽象。以霍華德於19世紀末的田園城市理論為例,該理論將都市規劃為大小不一的同心圓,每個同心圓內能靠著內部不一的各大設施和農工商業,達到自給自足的平衡。透過大同心圓和小同心圓的連結和合作,得以實現嶄新的未來都市樣貌。這種理論實際付諸實踐的區域不多,但理論卻影響後世許多都會規劃的理論,特別是同心圓、平衡和自足等概念。後來鄰里單元中,就廣泛運用了此些概念。以鄰里單元為例,用於小型社區規劃的理論,將公家機構、學校、診所、公園等設施作為同心圓內的重要核心,提供社區居民服務、生活、娛樂以至於健康成長。那懂這些理論又有甚麼用呢?
其實若只知道這些理論也是沒有用的。因為我們早已對生活周遭的事物習以為常,難以覺察這些理論都默默實踐於我們的生活中。舉個最佳的例證來說,台北市著名的民生社區,便是引進了這套當年的規劃方式,默默的設定在在幾公尺內要有公園,活動中心位於哪裡,又該將商業活動限制於哪些街道。政府於60~80年代,規劃了許多實驗性的社區、公宅和整宅,包含民生社區、南機場公寓、大安國宅等其實都暗自符合這些理論規範。這些也不是齋主能靠自身觀察能力發現的,也是後續閱讀許多台北都市規劃歷史,才慢慢從中認知到原來我們習以為常的騎樓、街道及店面,都來之不易。
《現代都市地景》帶給我的幫助很多。過去在建築及都會規劃的相關知識都過於零散,但這本書將這些散落於思緒各處角落的片段,用系統性的方式串聯起來。即使是剛剛讀完的這陣子,都能感受到被打通了任督二脈,更別提時日一久,能帶給我的改變和啟發會有多巨大。而這也是為什麼,我現在開始大量閱讀台北市近代的發展史,配合這些理論帶給我的影響,加上我曾實地走訪的經驗,讀起這些書來,勘稱最愉悅的享受。
藝術史入門書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那天在敦南誠品閒晃,無意間看到本名為《摩登時代》的小書,觀其封面設計和印刷用色,想是躺了些年月。除了外觀仿效羅特列克引起我的興趣之外,便是「摩登時代」之書名了。摩登二字,應是數十年前的流行字詞,但很多人並不知道摩登二字其實源於英文「modern」,無意間看到本名為《摩登時代》的,觀其封面設計和印刷用色,想是躺了些年月。除了外觀仿效羅特列克引起我的興趣之外,便是「摩登時代」之書名了。
很多人並不知道在歷史上,「現代」並不指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以齋主所知,有歷史學家將現代的開端,訂立於地理大發現,也有歷史學家將其定義為啟蒙時代。不過我最常使用的,反而是藝術史上模糊的定義,也就是後印象派塞尚、高更以及梵谷的年代,約莫是1880~90年左右開始,到1970普普藝術為止,多半被定義為「現代藝術」,英譯作「modern art」。而在此之後的年份,則多被齋主稱呼為「當代」,藝術品則為當代藝術,英譯作「contemporary art」。換句話說,這本「摩登時代」應是談論「現代」的一本小趣書。
若你對現代一詞還是不甚了解,伍迪艾倫有部經典的電影《午夜巴黎》,描述主角是個熱愛所謂黃金年代(1920)的文青,某次在巴黎的夜色下,穿越回1920年代的巴黎,遇到了那時代的各式風流人物,例如畢卡索、馬諦斯、葛楚史丹、海明威、費茲傑羅、達利、柯爾波特等等。又或者當主角於電影末段再次穿越道1890年代時,出現的紅磨坊、竇加、羅特列克等等,都是這本書所談論的「摩登時代」範疇內。
齋主因為喜愛現代藝術,為了理解現代藝術的歷史,花費許多心力在19世紀和20世紀初的歷史和創作上,因此這本《摩登時代》讀起來淋漓暢快,畢竟多數內容都略懂略懂,但我卻有點悔恨沒早點讀到這本書,如能早個五年,應能省下我不少時間。
辜振豐先生所著的這本《摩登時代》,是本針對該時代中出現的各種名詞(像是新藝術活動、Art Deco、豪華郵輪等等),以區分章節的方式,做些簡明扼要的說明,讓讀者對該詞彙有些初步的認知。對於從未接觸過這時代的讀者來說,能看到有作者將該時代在不同層面的生活樣貌,用章節說明的方式,建構出個立體樣貌,實在相當是相當好的入門讀物,尤其在各章節中又有許多專有名詞,只要簡單GOOGLE一下,就能找到大量中文資料供你閱讀,又或者也能找到那時代的經典書籍提供購買。
舉例來說,書中有個章節談論「失落的一代」。這句話出自女作家葛楚史坦之口,該詞的意義是成長或成年於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年輕人,因為戰爭而在生命中有了些「失落」。事實上符合這些描述的藝術家還真不少,包含海明威、費茲傑羅、T.S艾略特、達利等等。由該章節所出現的人名,你很自然的會在網路上搜尋到海明威的巴黎回憶錄《流動的饗宴》,也會找到2018年才由麥田出版的葛楚史坦自傳《花街二十七號》,其內容更是談論葛楚史坦於巴黎生活時,所接觸過的幾個現代藝術大師,如盧梭、馬諦斯、畢卡索等等,更別提文壇中的海明威、喬伊斯等等。若你再仔細找找,還能找到2019年由大塊出版的《藝敵藝友》,裏頭也有段關於馬諦斯、畢卡索的恩怨情仇,也包含了兩個史坦家的矛盾等等。
我向來覺得台灣十分缺乏這類歷史的入門書。要撰寫這些書並不簡單,畢竟要作為讀者們的敲門磚,除了要寫得活靈活現之外,還得要讓讀者覺得有趣,由此書作為起點,延伸閱讀書中所談及的人事物。這並非是個容易的差事,但這對於整個出版業來說,卻是相當重要的任務。試問,若沒有敲門磚、入門書,那出版社要如何培養讀者閱讀更深入更艱澀的書籍?
所以我很自然地就搜尋了辜振豐先生的其他書籍,找到了另外兩本已經絕版的書籍《布爾喬亞》和《時尚考》,便順手在網路二手書店即刻下訂,想看看是否也同樣是本優秀的敲門磚書籍。
答案是肯定的,《布爾喬亞》該書著重在法國大革命後的英法兩國,由於舊有貴族勢力逐漸在新的工業時代瓦解,因此興起許多新興資產階級。同時工業革命導致資訊流通更加快速,資本主義極其發達,進而誕生出專屬於十九世紀的布爾喬亞式生活。例如百貨公司、博物館、動物園及訂製服等等的歷史,本書也正是講述工業革命加上資本主義,所構築的現代生活是如何演變而來的。這方面能延伸閱讀的書就非常多了,從巴爾札克《高老頭》、福樓拜《情感教育》、左拉《婦女樂園》等小說,到齋主的愛書范伯倫《有閒階級論》都屬於這範疇。
而另一本《時尚考》就真的是我較為陌生的領域。這本主要講解的詞彙,都是當代時尚品牌的歷史,以及各國不同的奢侈品源起。雖然我對愛瑪仕、路易威登、聖羅蘭及迪奧的歷史多少有所了解,也喜歡如今的范倫鐵諾等品牌。但沒有讀過就是沒有讀過,當讀過《時尚考》之後,才知道這些品牌的設計概念,也才補足了我從未涉及的品牌,像是高田賢三、山本耀司、川久保玲、三宅一生等日本設計師的品牌。這本書相同於另外兩本,也是本關於當代時尚品牌的入門書,讀起來沒有壓力,也容易找到延伸閱讀的書目。
我其實滿推薦這三本書。雖然這三本書在深度上有所不足,但作為特定歷史書籍的入門書來說,其廣度相當足夠,當然也有豐富的詞彙或書籍作為延伸閱讀之用。對我來說讀完這三本書也是十足意義,畢竟我當初涉及這些領域的知識時,都沒有一本足夠好的入門書,現在找到了這本書入門書,反倒可以審視我對那些時代的了解是否正確。對於沒有接觸過這幾個時代的齋友們來說,我想花點時間去找找這幾本書來讀,應該是個不錯的選項,畢竟讀起來也是輕鬆有趣。誠摯推薦。
PS.說好要少談政治,從新年第二天就開始努力。
#棄惡從善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部落格圖文版:
https://21furu.blogspot.com/2019/12/blog-post.html
藝術史入門書 在 藝術書單推薦| 3本藝術入門書籍分享+小建議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分享三本 藝術入門書籍 給大家~書名及作者|1. The Story of ART 藝術 的故事Ernst Gombrich2.What Are You Looking At?: 150 Years of Modern Art in a ... ... <看更多>
藝術史入門書 在 [書單] 美學的入門書- 精華區FineArt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西方美學史》(有兩本,分為上下卷)
作者/ 朱光潛
出版社/ 頂淵
定價各300元
《西方美學史教程》
作者/李醒塵
出版社/ 淑馨
定價480
李醒塵與朱光潛的擇一即可,兩本都有更好。
這兩部書詳細的介紹了西方的美學思想的遞變,
且對西洋哲學亦有深入淺出的介紹,
算是對古典到近代美學的基礎入門書。
《西方美學導論》
作者/劉昌元
出版社/ 聯經
定價350元
劉昌元這本書所討論的哲學家有
阿奎納斯(Aquinas,1226~1274,中世紀哲學家)、
桑塔耶那(Santayana,1862~1952)
杜威的審美經驗論、柯林悟的表現論、蘇珊朗格的符號論、貝爾的形式主義等等,
補足朱光潛的美學史中沒有談到的美學思想。
大底上這本書是從美的本質、審美主體、藝術客體等三個面向
來談論美學思想。
《現代美學》
作者:劉文潭/著
出版社:台灣商務
初版日期:1997 年 04 月 15 日
定價:280 元
這本書則是從藝術、審美與各面向的關係談起,
比如藝術與美感、藝術與情感、藝術與直覺、藝術與想像、藝術與形式...等等,
後半部則是談審美的態度(移情、審美距離、孤立等等),
還有藝術與藝術批評等等的觀念疏理。
他後來出了一本新書叫《美學新鑰》,還有《西洋六大美學理念史》
不過我還沒看過就是了,大家可以比較看看。
《藝術學手冊》
作者: 神林恆道,潮江宏三,島本浣/編
譯者: 潘橎
出版社:藝術家
出版日期:1996 年 09 月 15 日
定價:300 元
這本書就是很通論也詳實的入門書,特別是在藝術研究的問題上疏理的蠻清楚的,
主要是美學到藝術哲學的轉折、藝術史的研究等介紹。
《美學史》
作者: 鮑桑葵/著
譯者: 彭盛
出版社:華立文化
出版日期:2005 年 01 月 07 日
定價:450 元
這本書不建議初學者閱讀,應該先具有一些通論的知識後,
再來看這本書會比較好,因為鮑桑葵有屬於他的時代觀點(19世紀末20世紀初)
以及理論背景(黑格爾後的唯心主義),這是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他的美學史主要是在談「美」的問題(也包含崇高美),
具有黑格爾哲學的辯證法與歷史變遷的特色。
《西方美學名著題要》
作者: 朱立元/主編
出版社:昭明
出版日期:2001 年 08 月 13 日
定價:320 元
這本書應該是將大陸出的東西弄成繁體後在台灣出版的樣子,
我對這本書有點小小的不滿,因為既然是介紹西方美學名著的書,
竟然只有書的譯名沒有附上這些書的原名(原語文的名稱、現今的出版資料等等)
但基本上從他們對美學的經典評介作為認識美學的基礎也是不錯的,
裡面的內容主要是摘自原典的意引文,沒有每一段落附上譯自原典文獻的頁數,
是較為可惜的地方。
當代美學我推薦陳瑞文的《美學革命與當代癥候評述》,這本書是北美館出的,
一般書局買不到,如果對當代藝術理論議題有興趣的,可以直接從這本書著手,
特別是你閱讀完上述的美學書目後,會發現這些美學的書竟然無法跟當代藝術
接軌,但假如沒有一定當代哲學基礎的人,或許閱讀上會有些吃力。
所以還有一本書也特別要推薦一下:
《在藝術終結之後:當代藝術與歷史藩籬》
After the End of Art: Contemporary Art and The Pale of History
作者:亞瑟.丹托/著
譯者:林雅琪、鄭慧雯
出版社:麥田
初版日期:2004 年 08 月 12 日
定價:360 元
我個人非常欣賞這本書,極具有說服力的論述了當代藝術與評論的問題,
每次反覆再看,總能提醒我一些思維上的盲點。
最後進階的書再補上一本:
《藝術解讀》
作者: Jean-Luc Chalumea/著
譯者: 王玉齡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1996 年 06 月 06 日
定價:360 元
這本書前半部分別從藝術的現象學、心理學、社會學、結構主義、
馬克思主義、精神分析、形式主義與符號學、後現代主義等切入談
藝術研究方法。
其實這就是當代的「美學」處理面向-不再執著於形而上的在純粹概念上探討「美」,
而是具體的面對藝術作品的問題,可以說古典的美學、
如康德般的「純美學」已經逐漸淡出當代美學的主要課題,
取而代之的是藝術哲學、藝評的處理問題。
另外補上幾本當代思潮的書:
高宣揚的《後現代藝術的不確定性》-這本書很薄,可以先看
《當代法國思想五十年》
《後現代論》
後兩本書,先擇一來看就行了,
可以先看自己比較想看那個理論家的部份,再來挑選。
--
https://blog.pixnet.net/raybo 「健‧玩‧誌」
玩掉你的生活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29.96.11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