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卡繆及其「人本主義」下的反抗
#每天為你摘一頁書
「『但是我必須對您說:這一切無關英雄主義,是關係到正直。我的想法或許令您發笑,但對抗瘟疫唯一的方法,就是正直。』
『正直是什麼?』藍柏突然神情嚴肅地問。
『我不知道一般的定義是什麼,但對我來說,它的定義就是做好我的工作本分。』」──Albert Camus《瘟疫》
1947年出版的小說《瘟疫》,是一份大疫年代的圍城紀事。卡繆既描寫疫情封城下具體的個人生活,同時細膩捕捉在一視同仁的疾病面前,集體的人性如何應對。瘟疫為全人類揭櫫的共同命運,便是死亡與面對死亡──我們又該如何回應,生而為「瘟疫患者」的命運?
試圖看清問題的本質,往往是回應難題的第一步。在各種面對瘟疫的人性反應中,不乏有人將瘟疫視為天主為了懲罰罪人,而降下的旨意。但瘟疫畢竟一視同仁:當年幼的孩子飽受折磨後死去,醫生不禁怒喊:難道這孩子也是罪人嗎?苦難到底毫無意義,如同桑塔格(Susan Sontag)的洞見:瘟疫不是神罰,疾病毫無意義、更無需隱喻。
──瘟疫沒有意義,但起身對抗瘟疫的人們有。如同小說開頭,貫穿整份紀事的醫生李厄如此自白:確實,我們降生的這個世界,會讓無辜的孩子在苦難中死去;而厭倦這般世界的李厄,依然出於對人類集體的關懷,決定貫徹一種正直、一種唯一能夠對抗瘟疫的方式──站在受害者那一方,反對不公與妥協;與所有受苦的人一同身處圍城之中,「一起愛或一起死,別無他途。」整本小說李厄穿梭瘟疫的身影,化為他回應記者藍柏與摯友塔盧的字句──要對抗瘟疫,只能做好自己的本份工作,或是努力「當一個人」。
──這就是卡繆的「人本主義」:與人類中心主義(anthropocentricism)的目空一切不同,「人本主義」恰恰關乎睜眼看清:我們首先是人,並終究要以這個身分共同生活。唯有認清生而為人無從逃避的苦難和命運,我們才能真正地反抗,並從中尋得「真正的良善與崇高的愛」;否則一切將只是過度膨脹的英雄主義,與自認能夠為此殺人的盲目正義。
但反抗何其困難。瘟疫一如人生,無非「一場永無止盡的挫敗。」所有的勝利都只是暫時的;如果對抗苦難是場漫長的戰役,我們甚至不知道是否該渴望和平──和平不過是戰敗後,由死亡帶來最終的寂靜。無論醫者多麼盡力反抗,曾在眼前的一切有天終成回憶;薛西弗斯們又為何要繼續他們的苦行?
苦難沒有意義,但起身對抗苦難的人們有──降生於苦難與相應的荒謬之中的我們,反抗成了唯一證明生命價值的方式。然而,反抗依舊困難;卡繆沒有忽略,無論多麼正直的反抗者,「總有一刻人是懦弱的」。而他對此的回應是,我們仍應心懷憧憬──我們不能放棄渴望愛、渴望「人類的柔情」。
「一個沒有愛的世界就像一個死寂的世界」──或許我們可以大膽地說,《瘟疫》早已預示:在經歷直面生命荒謬本質的第一階段,以及決意起身反抗的第二階段後,卡繆創作生涯未盡的第三階段──「愛的哲學」。苦難與荒謬無從逃避,我們也不可能時刻正直堅強,只能切記不能麻木,因為「習慣於絕望比絕望本身更糟糕。」而儘管推動我們向前的,僅僅是「人和人那卑微又偉大的愛」,也因為這樣的愛不假外求,終究成了「人本主義」反抗者最好的動力。
卑微而偉大──如同厭惡這個世界、但關懷人類命運的李厄,在小說末尾下的註腳──
「人的身上,值得讚賞的比應受蔑視的多。」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160的網紅官品心Claire Ku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Sisyphus: the myth(시지프스: the myth),為韓國JTBC十週年特別企劃連續劇,由《藍色海洋的傳說》的陳赫導演執導,故事描述2020年韓國,天才工程師韓泰術在偶然情況下得知哥哥死亡真相,以及這世界上不為人知的危險祕密。為了揭開這些謎團,他遇見一個來自2035年並誓言保護他到...
薛 西 弗 斯 哲學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上週六公視劇集《#斯卡羅》首播引起廣泛討論,然而,鄭有傑執導的《#親愛的房客》也悄悄於昨日在 #Netflix 全新上架,今日則來到台灣電影類排行榜第六名的位置。藉此重新聊聊這部片和當時專訪演員 #莫子儀 的過程,提供影迷讀者參考。
猶記得去年 10 月中初見莫子儀,映入腦海中的是雙沈穩的眼眸,平靜底下似能穿透人心,勾動他者。莫子儀 20 餘年的表演生涯,走過劇場、橫越電視、跨足電影,飾演角色無數,如同志、鋼琴家、父親、黑道等等,這些角色交互作用,不斷疊合,進而積累成莫子儀的底蘊,在些許抑鬱中混合了幾分堅定,深似海、穩如山,成難忘的獨特氣質。
這些氣質讓莫子儀不僅是帥,不媚俗、不流氣,年屆不惑的莫子儀真的很「好看」。
見面之前對莫子儀沒有太多想法,聊了一個小時後,發現自己由衷欣賞莫子儀,騎車回家路上腦子轉啊轉,想梳理這份喜歡在哪,而後發現,是莫子儀言談中散發出希臘悲劇的特質吸引我,尤其聽到莫子儀說唯一感興趣的是劇本好不好,有沒有能力演好,至於表演之外的事情幾乎都沒興趣,甚至稱自己是「對賺錢沒興趣的人」。
在當代快節奏的工作環境中,製作公司只提供大綱時,莫子儀基本上都不會接演,在沒有看到完整劇本以及對劇組不夠認識的情況下,瞎子摸象為了賺錢而接戲,對莫子儀來說是對「表演」的不負責任,也因此推掉許多工作機會、商業活動,甚至是拒絕走紅毯,「叛逆的」與資本主義相抗衡,對公司來說,這就是「難搞」,但對劇本、工作細節的剛正不阿,則是演員需要的「高要求」。
於是莫子儀在去年台北電影獎拿下影帝的致詞時說:「我是一個非常難搞、又高要求的演員。」
不過,身處娛樂產業的體系中,本身就是資本主義的搖籃。娛樂產業慣於造神,打造一個可供大眾膜拜的「明星商品」,期望日進斗金,明星、媒體、經紀公司等等,共築美好的幻想泡泡,提供各階級的人避世的方法,不斷循環。身為演員,或更近一步說,若身為商業演員,該怎麼面對這樣的矛與盾?
莫子儀回答我:「我努力抵抗所有的不平等,我覺得生而為人是平等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我抗拒我成功、出名就好像比別人厲害,所有跟資本主義有關的事情我都很掙扎,我只想要好好當演員,但是演員不面對媒體,不做演員該做的事,就會遍體鱗傷,我自己處在這個體系、這個世界當中,再怎麼抗拒都逃脫不了,因此很痛苦。」
莫子儀在演員的道路上,不斷迷惘、探問、質疑、否定、沮喪,甚至是想放棄,而經過數十年的時間,莫子儀在自我與體系間拉扯搖擺的風雨中仍舊挺過來,這當中支撐莫子儀的,是對表演的使命感。
「我知道我可以做『表演』這件事,我能透過表演讓世上人們的故事被看見,對我來講是最重要的。或許因為自己活在世上經歷過孤單、害怕和痛苦,但曾經被不同的人陪伴過,我就覺得當我有能力的時候應該要同樣的付出,陪伴這個世界和社會同樣感到恐懼、孤獨的人,給這些人溫暖。」莫子儀堅定的說。
通過這樣的時期,莫子儀返璞歸真,提煉出自己的人生哲學:「這是我自己選擇的天堂路,不會有人同情,這是我選擇對這個世界抗爭的方式,其實到現在一直都是,我不斷定位自己,在做為演員這件事情上,不斷跟社會抗爭,自由、平等和人的價值我一直謹記在心,我覺得我會持續抗爭下去。」
或許可以說莫子儀是用演員身份,投入拍戲反抗自己所不認同的事,從原先在演藝圈光鮮亮麗的浮光中困鬥,到現今善用影像去傳遞美好價值,影像就成了莫子儀反擊不公的利刃。
而莫子儀在《親愛的房客》透過扮演同志角色輕柔陪伴同志群體,希冀讓同志朋友們感到不孤單,對莫子儀來說,這正是做演員的最大意義:「回想起來這也是為什麼我到現在沒有真的放棄。我覺得既然我能夠做這件事情,我就要努力付出自己,陪伴世界上的人。」
與「人」相處,找到「人」在世上的位置,是莫子儀在乎的。不管是劇場、電視或電影,對莫子儀來說僅是平台的不同,雖然空間與場域相異,但最重要的是「要好好理解人」才能找到「角色」,莫子儀說:「這些演出都有同樣重要的東西,就是角色。各形式的戲劇都是在講人的故事,最重要的就是『人』,所以表演最重要的還是要回到人身上。」
當一個人 20 幾年都在磨一劍,痛苦與熱愛的事物不斷交互作用,而後找到存在的意義,這是最吸引我的特質。此外,他人眼裡功成名就的莫子儀,話語間仍舊流露謙虛,也讓我相當佩服(莫子儀的謙虛是真誠的,這點在全文中有詳談)。
回看莫子儀口中的自己,與卡繆(Albert Camus)解讀希臘神話的薛西弗斯有幾分相似,薛西弗斯得罪眾神,受罰必須不斷將巨石推到山頂、巨石又滾落山腳,不斷輪迴。而莫子儀在熱愛的「表演」當中,不停碰觸厭惡的資本主義,在疑惑中甘願地持續朝向下一個傷口前進。雖然薛西弗斯是被動受罰,莫子儀是主動找苦痛,但兩人不約而同都在反覆體驗的徒勞、荒謬當中,找到自我的勝利,做生命的主人,而後看見光。
「生命的意義在於過程。」莫子儀是自我矛盾的演員,卻在時間的淘洗下,沖刷出希臘悲劇式的衝突美感,在表演藝術/娛樂產業的路上滿目瘡痍仍奮勇作戰,這份姿態,是謂迷人。
當每個明星都在經營社群、拼粉絲數量、觀看數字時,莫子儀的老派以及對表演的信念,使他成為新時代雋永且彌新的存在,娛樂產業需要的是明星,但表演藝術需要的是莫子儀。
📝專訪《親愛的房客》莫子儀,全文請點👉https://bit.ly/2VXt41M
薛 西 弗 斯 哲學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薛西弗斯給反抗者上的一課:當認清自己有多悲慘時,是折磨卻也是勝利】#精選書摘
薛西弗斯因得罪眾神被懲罰,一生必須不停地推著巨石上山,到了山頂,巨石又因為自身的重量滾落下來,如此循環往復。
面對徒勞無功的荒謬,薛西弗斯清楚明白自己的境況有多悲慘。卡繆在書中認為,這是折磨卻也同時是勝利,為什麼呢?
#人面桃花 #王丹 #薛西弗斯的神話
薛 西 弗 斯 哲學 在 官品心Claire Kua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Sisyphus: the myth(시지프스: the myth),為韓國JTBC十週年特別企劃連續劇,由《藍色海洋的傳說》的陳赫導演執導,故事描述2020年韓國,天才工程師韓泰術在偶然情況下得知哥哥死亡真相,以及這世界上不為人知的危險祕密。為了揭開這些謎團,他遇見一個來自2035年並誓言保護他到底的女子姜瑞海,兩人展開一段懸疑神祕科幻的故事。主演:曹承佑、朴信惠、成東日
EP5~EP6 劇情討論分享:
00:08 穿越時空只為與你相戀
01:48 著名德國哲學家尼采「永恆輪迴」理論/《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天能》
03:05 第一位上傳者是誰?西格瑪現身了?
04:13 瑞海死亡時間點=結局?
05:28 朴社長/理事長/西格瑪之目的?
#薛西弗斯的神話 #曹承佑 #朴信惠
韓劇薛西弗斯的神話/西西弗斯的神話|Σ大BOSS是韓泰術?|Sisyphus: the myth시지프스【官品心劇情聊天室1 Claire Kuan】
https://youtu.be/gO8ZVdlY1nM
🎇【官品心劇情聊天室 Podcast 收聽資訊】
Apple:https://apple.co/3aamd8T
SoundOn:https://sndn.link/pinhsinkuan
Spotify:https://spoti.fi/3o39xFy
MyMusic:https://pse.is/3ctaqp
Google:https://pse.is/3bcgs5
KKBOX:https://bit.ly/2YhTaL3
🎇了解更多品心私下的生活
官品心IG https://www.instagram.com/pinhsinkuan...
官品心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inhsinkuan/
合作邀約:clairelin219@gmail.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qUO1EuNZxQ/hqdefault.jpg)
薛 西 弗 斯 哲學 在 官品心Claire Kua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Sisyphus: the myth(시지프스: the myth),為韓國JTBC十週年特別企劃連續劇,由《藍色海洋的傳說》的陳赫導演執導,故事描述2020年韓國,天才工程師韓泰術在偶然情況下得知哥哥死亡真相,以及這世界上不為人知的危險祕密。為了揭開這些謎團,他遇見一個來自2035年並誓言保護他到底的女子姜瑞海,兩人展開一段懸疑神祕科幻的故事。主演:曹承佑、朴信惠、成東日
#薛西弗斯的神話 #曹承佑 #朴信惠
EP1~EP4 劇情討論分享:
00:00 兩位大勢演員領銜主演
01:09 多部韓劇的元素
01:40 片頭的意義/希臘羅馬神話故事:薛西弗斯
02:40 穿越時空幾種概念/莫比烏斯環/平行宇宙/祖父悖論
03:47 劇情大綱:瑞海的目的
04:28 穿越機制/上載/下載
05:08 哲學家卡謬的薛西理論
05:59 三個組織整理/管制局的目的?
06:26 朴社長是敵是友?保險箱的KEY
06:48 Σ組織的大BOSS是韓泰術嗎?
07:19 待解之謎:韓泰山還活著?/瑞海的行李箱/管制局的防毒面具?
🎇【官品心劇情聊天室 Podcast 收聽資訊】
Apple:https://apple.co/3aamd8T
SoundOn:https://sndn.link/pinhsinkuan
Spotify:https://spoti.fi/3o39xFy
MyMusic:https://pse.is/3ctaqp
Google:https://pse.is/3bcgs5
KKBOX:https://bit.ly/2YhTaL3
🎇了解更多品心私下的生活
官品心IG https://www.instagram.com/pinhsinkuan...
官品心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inhsinkuan/
合作邀約:clairelin219@gmail.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O8ZVdlY1nM/hqdefault.jpg)
薛 西 弗 斯 哲學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176 卡謬(A CAMUS):如何對抗生命的謊謬感?
如果人生是荒謬的,我們何妨不視死亡為惡耗,假如生命只是一個誕生、掙扎
生存與死亡的循環,而這個掙扎生存是讓我們沒有自由地活在一個荒謬的困境
中,那麼,死亡便是一個可以讓得們得到解脫的一個出口。這樣看來,死亡亦
不再是人會想拼命對抗的惡魔。雖說人掙扎於荒謬困境中,但卡繆並不鼓吹自
殺這行為。他曾在〈薛西弗斯的神話〉中稱,人應像薛西弗斯 (Sisyphus) 一樣
,成為荒謬英雄,對於不能擺脫的荒唐命運有完全的意識,並勇敢地擁抱這個
荒謬處境,人的生命也透過戰勝荒謬而獲得意義。
講者:陶國璋 (中文大學哲學系客座助理教授)
謎米新聞:news.memehk.com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1jozzptCpgQ/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