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跪著造反的出版人沈昌文】(本文在《報導者》同步刊出)
那年秋天,北京天高風爽,陽光燦爛。
那家飯店大堂,卻光亮不足,顯得陰暗。
從外頭走進來的人,有些背光,我設法看清他的面貌,揣測這是否我在等的人。
他不快不慢地走近,說:「郝先生嗎?我三聯書店沈昌文。」臉上帶一點淺淺的微笑。聲音不高也不低,音量很結實。他的頭髮是黑的,鏡框後的眼神不顯銳利,但讓人摸不準遠近。
後來,我談起第一次見沈公的情景,老說當時見到了一位活脫脫武俠小說裡「深蘊內斂的中年練家子」。
那時三聯書店的同事雖然都稱呼他「老沈」,我從開始就稱他「沈公」。
>>串糖葫蘆的神奇人脈
那是1989年9月。我第一次去北京。
行前打探需要拜碼頭的人,各方訊息都指向三聯書店總經理沈昌文這個名字。
我很快就確認,那是個不只台灣,所有海外,以及中國內地各處要去北京的人,都要知道的名字。
不只因為三聯書店這個重要的出版品牌,也因為當時他在主編的《讀書》雜誌緊密呼應甚至引動中國思想、文化界的脈動;不只因為他努力為中國各界文史作者、學者提供發表作品的機會,也因為他有本領在改革開放之後引進戴尼提、蔡志忠這些風動一時的暢銷書。
沈公不是那種初見就熱情四射的人,但他的深蘊內斂像個黑洞,不讓人疑懼,而吸引人一步步接近。
對剛去中國的我,他的人脈廣得很神奇。
談起對中國(不只出版市場)的任何問題,講起任何我想在大陸認識的人,出版界的人就不說了,文化、藝術,甚至某些政界的人,他都能在言笑間輕鬆送出答案。直似劍光閃動,只見燭芯短了一截的行雲流水。
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半基於好玩問他能不能介紹崔健,心想這他可沒轍了吧。但沈公只是淡淡地說一句「我來看看」,然後沒幾天我就見到了這位中國音樂界的大腕。
比較熟了之後,沈公說他自己就是愛「串糖葫蘆」,也就是趁著機緣把各方相干、不相干的人串聯在一起。
並且因為他出身上海,所以很服膺十里洋場時代做什麼事都「閒話一句」的氣派。
這些都不只基於他的個性,也因為他就是有這種本領。
沈公眼神讓人摸不準遠近的另一面,也就是對人不分親疏。
看著他交往的對象五湖四海,我也就一直謹守和一個武林高手相處的分際,保持客氣的距離。
不過,後來我們畢竟是越來越親近了,和別人不同的親近。
>>計劃經濟之下紮實的馬步
打從開始,沈公就給了我各方面的啟發。
在出版的領域,他讓我對中國出版的歷史和當時的現況,快速抓到些梗概。
1990年代初,中國的出版市場和國際還沒有接軌,書籍的許多印製條件也有待改進,然而我從沈公身上看到一個在計劃經濟之下做出版的人,受著種種限制,但他的馬步可以蹲得多麼紮實,內功可以練得多深。
我學著體會中國出版社裡所謂一把手、二把手、三把手的種種微妙關係,也聽到沈公在他一把手位子上要管多少台灣同行覺得匪夷所思的事情。政治課題就不說了,社內同事的住房問題、入黨問題、婚姻家庭瑣事,簡直無所不包。
在那個中國社會和經濟環境都在轉型的階段,沈公在三聯書店總經理的位置上,既要小心翼翼地不能在政治上犯錯誤,又要維持三聯書店引動思潮的傳統和風格,還得自行創利,壓力很大。他引進的戴尼提固然造成巨大的暢銷,但也有人不喜;他出版的蔡志忠作品固然造成萬人空巷的熱潮,也得來有人說他只會「賣菜」的評語。
此外,在那個主渠道出版社對民營二渠道或者有敵意,或者根本不放在眼裡的年代,沈公又帶我對二渠道有了很多了解。我很好奇他怎麼有這些門路。後來得知他雖然貴為三聯書店總經理,但贊同一些二渠道年輕學者編輯的西方學術文庫,慨然允諾立場開放的合作出版,為支持二渠道民營出版立過典範。
總之,我在中國結識的第一個出版人就是沈公,很幸運。
沈公讓我看到中國出版界一個高標,也影響了其後多年我和中國出版市場來往的基調。
這麼多年來,台灣很多人在中國走過買書號出書的路,我從沒做過。一來是我不想走這類落人把柄的路;二來也因為我覺得認識沈公,不走這種門路也罷。
>>共產社會國營體制的實相
沈公也讓我對中國社會的一些特別情況有了直觀的機會。
有一次,沈公帶我去友誼商店買一台傳真機送他的作者。看好機種、價格之後,沈公留下一張空白的三聯書店支票,就離開了。
我很驚訝,就問沈公難道不怕商店亂填金額。
「怎麼會,我們都是國營機構啊。」沈公哈哈一笑。
沈公說,反正大家都是國營機構,不怕對方亂來。他要自己填金額的話,還得計算稅金之類,寫錯了還麻煩。交給對方寫,對方敢亂填,最後自有雙方國營機構的主管單位出面查證、解決。
我見識了共產主義國家裡,大家都是國營單位體制的實相。如果連友誼商店和三聯書店都因為是國營機構而難分彼此的話,那中國所有出版社、書店之間的關係,當然就更不在話下。
出版、印刷、發行、零售都要聽出版總署的,出版總署又要聽中宣部的,真是上下內外,渾然一體。
我學到了很重要的一課。
>>「打擦邊球」和「跪著造反」
來往中國多年,我始終保持一個原則,不主動找政治話題來談。和沈公也是。但沈公還是指點了我一些很重要的事情。
1990年代初,我出版了一本《毛澤東私人醫生回憶錄》。出版後,很多人說毛澤東仍然在中國有很大的光環,這下子以後我再去中國可能有麻煩。七嘴八舌的很多分析。
我問沈公。他聽了之後,說了一句話就不但讓我安心,也讓我開竅:「只要不是批評現在當政的人,談過去的事沒什麼問題。」
沈公也跟我說過,中國有一個差點就開放出版的時刻。
改革開放之初,隨著中國社會各個層面都在鬆綁,出版也是。曾經擔任中共建政之後第一任出版總署署長的胡愈之,倡言成立形同民營出版的產銷合作社;人民出版社也準備了「東方出版社」的副牌,準備當開放的試點。
沈公說:就在大家都很興奮的時刻,中共的元老陳雲說話了。陳雲講了一句話:「你們都忘了共產黨是怎麼起家的嗎?」
開放出版的事,就此封箱;中國其他行業再怎麼開放,出版不在其內,形同國策。
不過,即使此後出版仍然一直在共產黨緊緊掌控之中,也設了重重禁忌,但是中國的出版和言論尺度還是持續有一些微妙的變化。像《讀書》之得以出現,正是代表。
聽沈公談一些兼有官職和知識份子身分的人,如何為他們雜誌巧妙而迂迴地創造空間;他們實際工作的人又如何善加體會,細加運用,是很動人的。
所以沈公介紹人給我認識的時候,最愛強調誰誰誰是個「自由主義」;他聊天最興高采烈的,就是談他在出版,以及主編《讀書》的過程中如何一次又一次打「擦邊球」,在一些禁忌議題的邊緣上行走的經歷。打擦邊球要打得有驚無險才高明,這固然要賭一些運氣,但更多的是要有膽識,有見解,還有一些幽默。
相較於有些人主張知識份子就當「敢言」,沈公這種擅打擦邊球的作法,有人稱他是「跪著造反」。
不論這麼說他的人是褒是貶,沈公毫不以為忤,一再轉述。的確是,對他來說,「打擦邊球」就是為了「跪著造反」,而「跪著造反」最重要的武器也就是「打擦邊球」。因此沈公引述「跪著造反」之語,是帶著一點自得的。
>>大家都是一家人和「一僕二主」
在都是國營體制之下,在都歸出版總署和中宣部管轄之下,中國各個出版社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和演變,我們台灣人很難想像。
以三聯書店來說好了。
這個1949年前就卓有聲名的出版社,到中共建政後新成立旋即遭到撤銷,到1954年才又得以成為人民出版社底下一個「三聯書店編輯部」。三聯書店的招牌刊物《讀書》雜誌,是在1979年創刊的,但當時名義上是出版局研究室的刊物,由人民出版社代管。至於三聯書店從人民出版社分家出來,真正開始獨立經營,是1986年的事。
而沈公和他兩位關係密切的領導,陳原和范用的關係,都是從他1950年代初進人民出版社的時候就建立起來的。
陳原,人稱原老,是語言學家,是人民出版社總編輯室的成員之一,54年起兼任「三聯書店編輯部」主任,到改革開放開始,擔任商務印書館的首任總經理兼總編輯,但同時也是《讀書》雜誌創刊主編。
范用,人稱范老板或范公,在49年之後先在出版總署、中宣部工作過,調來人民出版社,歷任總編室主任、副總編輯等職位,在《讀書》雜誌創刊時,實際貢獻很大。
三聯書店還沒獨立出去的時候,范用兼任總經理,但是到1985年正式獨立前夕,他卻因故退休,改由沈昌文擔任了三聯書店獨立後的首任總經理。
沈公從工作的第一天,就一直受范用的領導,所以他說自己在組織上是范用的系統,但是他在思想和觀念上一直同陳原比較一致。
這樣,當沈公在三聯書店成立了編委會,范用和陳原兩位老領導又都在內,他就面臨了日後自嘲「一僕二主」的局面。
沈公在他的回憶錄《也無風雨也無晴》裡,有一段著墨不少。
《讀書》以創刊號上<讀書無禁區>一文發生轟動性影響,也同時成為另一派力量想要「打棍子」的對象時,兩位退休的領導給了沈公不同的建議。
范用跟沈公說要「敢於講話,不怕封」,說國民黨時代封過三聯書店的刊物,結果更壯大了三聯的聲名。
而陳原則認為歷史條件改變,今非昔比,情況已經不同,要怎麼說話可以研究,但不能走「不怕封」的路。
就當家者的立場,沈公同意陳原的見解,也從此發展他「跪著造反」的路線,結果也引來范用說他沒出息,認為沈公辜負了他的一手提拔。
沈公跟我講過一段六四期間的事。
那天,三聯書店開會,范用在會中慷慨激昂,主張大家都要聯署上街的聲明。開會的人傳閱聲明,沈公說他很猶豫,但是在范用的注視目光之下,也只得勉強和大夥一起簽了名。
這份聯署聲明傳到當時也在開會的陳原面前時,陳原拿在手裡看一看,微微一笑,就傳給下一位。
沈公說:「別人再給他,他就再微笑傳回去。如此來回三次。他始終什麼話也沒說,也什麼都沒簽。」
我問沈公,六四後來秋後算帳,那大夥簽的聲明沒事嗎?
沈公說他也很焦急,問了范用怎麼辦。開始范用沒回答他,問了兩次後,要他別管了。原來那個聲明范用後來並沒有送出去。
這個故事,沈公講了不只一遍。
每次講,他對陳原和范用都不下任何評語,但每說到陳原接過遞給他的聲明,再三微笑傳給下一位的那一段,他都會跟著頷首微笑;再講到范用說他後來並沒把那個聲明送出去,他又會再頷首微笑一次。
>>進入「打招呼」時代
沈公常講他在1996年1月1日怎麼得知自己在前一天退休的。
他說那天早上接到電話,電話那一頭跟他說:「沈昌文同志,你已經在昨天 12月31日傍晚六點退休了。」
沈公的個性和形象,都從退休開始出現些微妙的變化。
之前,雖然也海派,他的沉穩內斂多些;之後,他就交遊更廣,言談更無所禁忌。宴席上,他說編輯的工作就是要「談情說愛」、「坐以待幣」 等金句,妙語如珠,舉座皆歡。
在工作上,我和沈公也因此出現了兩個階段的關係。
他在三聯書店任內,擔任我的顧問;他退休那年,我也正好要創業,想在中國市場多探索一些可能,所以就邀請沈公一起工作,成為同事了。
大致從沈公退休時開始,中國政府對出版的控制也進入另一個階段。
之前,有命令,有肅殺,有邊界,所以有擦邊球可打。那之後,進入「打招呼」的階段。
沈公說:他接到的通知他已經退休的電話,就叫作「打招呼」。
之前,黨和政府會傳達正式命令或通知;之後,轉為私下打一通電話的「打招呼」。不必正式通告要禁什麼書、封殺什麼人,上級單位只要對出版社的領導打個招呼就好。而這個領導將來有沒有出路,就看上級眼裡的他是否識相,願意接受打招呼。
大致和軟性打招呼的年代一起開始,中國對民營二渠道的立場也有了變化。
改革開放之初,國營出版社把民營二渠道不是視為不法,就是不屑一顧。
第二個階段,大致是沈公說開始「打招呼」的年代起,為了應對加入WTO,國營出版社要集團化、上市,造大船出大海。於是容忍民間二渠道以「工作室」身分存在,把這些工作室的產出當作國營出版集團的資源。
這些遊戲都已經不是沈公自己所熟悉的了。但感謝有沈公的指點,我多少能看出點趨勢的變化。
當然,我也感謝他介紹于奇給我,讓我多了個不同世代的得力助手。
和沈公、于奇在北京一起工作的日子,是我人生中很美好的回憶。
>>看清「戰友」和「火力」的重要
除了對中國出版市場、社會的了解之外,我最感謝沈公指點了我為人處世的一課。
那年,我要離開上一家公司的時候,在一件事情上被人家設局,事後很不甘心,想要反擊。聞風而來,願意提供「火力」支援的人不少,該如何取捨,一時拿捏不定。
正好我去北京,就請教沈公。
飯店屋角有一柱立燈,沈公坐在沙發上聽我講了一大圈之後,幾乎沒經考慮就大致說了這麼一段話:願意提供你火力,想借你的手來打擊對方的人,肯定不少。但是你用了某人的「火力」,就等於承認此人是你的「戰友」。不過,你想要打擊敵人是一回事,但你也得考慮自己是否真的樂意和此人是「戰友」,是同一陣線。
這段話對我真有警醒作用,受益良多。
一般人在氣急攻心之下,只想打擊自己痛恨的對象,所以有任何支援火力都照單全收,不會考慮這些火力的來源。沈公的話,讓我冷靜下來,開始衡量究竟是反擊的快感大,還是事後可能因為和一些價值觀不同的人沾上邊而懊悔更大。
我檢查了一遍,發現是後者。我還真不願意就此和某些人當「戰友」。於是就婉謝了許多火力支援,也把反擊的事放下,從此不再回顧。
這真是我人生比較明智的決定之一。
行動之前,先評估戰友是誰,先看清支援的火力來源,也成了我日後行事的重要提醒。
>>氣功、羊蝎子、臭
沈公也是個追星族。追鄧麗君。
和中國70、 80年代很多人一樣,他從第一次聽鄧麗君的歌,就為之著迷。
他說每天清晨起來,最快樂的事就是自己在書房裡,把鄧麗君的歌放得很大聲,然後一面手舞足蹈,一面開始剪刀、膠水齊飛,整理各種資料。
他是個道地的資料控,講解過一些心法給我,端地是說來簡明扼要,但不是人人都能實踐。
再接下來,他每天的行程就是去搭公交車,去潘家園淘寶,找舊書刊。然後就是去親近熱愛的「傅小姐」——複印機了。大量複印他收集的資料,給一些人當「內參」,是他的樂趣之一。後來網路發達了,他則開始用電郵傳送。
沈公也熱愛吃喝。這應該歸功於兩點。
一是他練氣功,身體底子好。沈公少年時期體弱多病,因為練了蔣維喬的氣功方法而得益。他幾十年氣功練下來,大小周天、任督二脈都打通,平常聊天就不時兩手交握,左右大姆指來回交搓。所以不只精神恒常飽滿,頭髮一直不染也烏黑。
有一次他用辦公室的浴室沖澡,別人沖澡開心會唱起歌來,沈公讓大家聽到什麼是武俠小說裡的「長嘯」。于奇說他是練成了氣功的三花聚頂。
第二是他有一位當醫師的賢內助白大夫。白大夫知道沈公在外吃喝百無禁忌,每天關注他的身體情況,隨時調理他需要服用的保健藥品。沈公有這個憑仗,就更加吃得天南地北。
所以,想到沈公,就不免想到和他一起的吃喝。
從1989年北京夜裡找不到什麼吃的地方,到沙灘出現第一家「二十四小時都有飯」;從凱賓斯基的啤酒,到三里屯的酒吧。
猛地說起來最難忘的,還是去吃羊蠍子那次。
那家店是一面吃羊蠍子,一面把骨頭吐到地上。所以店裡地上到處都油膩膩的。
沈公很得意地說:吃羊蠍子就得這樣!還加一句:「這就要喝小二!」(小二指小瓶的二鍋頭。)
我難忘那家店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有件事後來怎麼都想不通:當時我還不坐輪椅拄拐杖,怎麼走得進地上那麼油滑的店裡?
沈公是寧波人,愛吃醃的臭莧菜梗,所以在飯桌上特愛講那些醃菜要臭到什麼程度,醃缸裡要看得到白白的蛆等等。大家要攔他,他才樂呵呵地轉移話題。
不吃臭莧菜梗,他就愛吃有臭味的美食。凡有台灣同事來,他就要推薦炸玉米窩頭片塗上王致和臭豆腐乳的美味。
結果引發過一場慘劇。
那年冬天,台灣有幾位同事去北京。聽他慫恿,其他人都掩鼻避之,有一人卻勇敢地嘗試了。勇敢的人不但吃了,還喝了杯可樂。所以稍晚她們幾人一起搭計程車出門,車子一顛簸,喝可樂的人打了一個大嗝,全車人包括司機都慘叫起來。
沈公真是喜歡逢人推介各種奇異的飲食。
>>因為反服貿而中斷聯絡
2013年7月,為了反服貿,我從寫第一篇文章起,就決定不再去中國了。
前面說過,中國官方對民營出版曾經有過兩階段的立場。最初,是對「二渠道」或者打壓,或者睜一眼閉一眼的階段;再來,是對民間「工作室」容忍利用,以便國營出版集團造大船出大海的階段。
而當時,已經進入更高明的第三階段。
有些國營出版社已經體會到不需要自己做大,而是提供養分讓「工作室」做大,把民營公司做大、做集團、做上市,再往海外伸足。國營出版社,及終極主導他們的中宣部,隱身在重重的商業包裝之後,幕後掌控就好了。
這樣做,最聰明的就是中國可以透過分身進入海外市場,卻不必相對地開放國內市場。而當時,早在服貿協議還沒簽之前,他們透過資助和投資等方式,就已經在台灣有一些相當活躍的代理人和合夥人。一旦服貿協議生效,他們可以更正式地往台灣投入資金和資源,兩岸出版業的不對等競爭,以及後果,都可想而知。
我們政府完全覺知不到這些。甚至連人家出版社都是國營,最上游的大老闆是誰的本質也意識不到。中國的出版社早就成長為出版、印刷、發行、零售各個環節一條龍發展,多頭一身的巨物,我們政府竟然以為這些環節像台灣一樣是各自獨立的存在,可以分割談判,還相信簽下服貿協議有助於換取中國未來開放出版。
至於對岸為了一手保護自己出版市場不要對外開放,一手又要走出海外,已經演化出多麼精細的攻守途徑和方法,根本不在我們政府的意識範圍之內。
用天真到像一張白紙來形容,不知算不算最客氣的。
而我寫了許多文章,雖然只是批評自己政府的愚昧,卻也決定從此不要再去中國。
我立刻和許多人都不再聯絡。不必讓大家為難。
其中,當然包括沈公。
不只沒再通電話,連電郵我也再沒寫給沈公。
我知道那裡對一切聯絡的掌控有多嚴密,也可以想像他應該已經接過不少打招呼的電話了。
這樣,沈公和我斷了五年聯絡。
偶爾,想起和沈公在北京的種種,恍若隔世。
中間,只有從共同的朋友那裡聽來一些消息。
大家都說沈公生活依舊,還是常去潘家園,還是常坐公交車到處亂逛;餐宴照去,吃喝依舊,精神好得不得了,唯一就是耳背越來越嚴重。
聽著朋友的形容,沈公頷首微笑,雙手交搓姆指的神氣,就在眼前。
>>「你說這不是很享受嗎?」
2018年春天,我突然接到沈公在紐約的女公子來信,說沈公會在那年夏天去美國,想見我一面。
大喜過望。
我安排了行程,濶別五年後,和沈公在一家義大利餐廳見面。
那一天本來我以為和沈公會有很多話要說。
過去沈公雖然不怎麼談六四,但是對1949年後,一直到文革的種種經歷倒談了不少。他會講他是多麼忠貞的共產黨員,各種鬥爭都相信黨是對的。毛澤東發動各種運動時,半夜發表一個什麼文稿,大家都要激動地上街遊行等等。
我聽他活龍活現地描述那些場景,也聽他說過林彪之死對他造成多大衝擊。
連永遠的林副主席都會背叛黨和國家,這使得他對過去所有堅信不移的事情都產生了動搖。
也因此,沈公常說他感謝鄧小平,不論別人怎麼評價,他認為中國文革之後的發展,以及他所能過上的日子,都是這位總工程師的功勞。
而我每次問沈公,文革有沒有可能再次捲土重來的時候,他都會微笑,也搖搖頭。
所以那天要去見沈公之前,我準備了一些問題,想問他對這幾年中國的看法。
只是見面之後,那天是我和沈公話說得最少的一次。
主要是,一見面就覺得,不必多問了。
另外,沈公確實耳背得厲害。雖然他仍然精神奕奕,但是必須靠著他耳邊很大聲地說話才行。他自己一開口,音量也非常大。
沈公問我最近在忙什麼,我說趁五四一百周年紀念的時候有個出版計畫。
「你有什麼書,有什麼資料要找的,就告訴我吧!」在那家義大利餐廳裡,他聲若洪鐘,然後又加了一句,「我願意永遠幫郝明義工作!」
我問他家人怎麼不試一下助聽器。她們說再好再貴的都買了,但沈公都說適應不了,不肯戴。
「其實戴一戴就會習慣,但是他就是不肯。」她們說。
「沈公,你怎麼就不試試呢?」我靠近他耳邊大聲說。
這時沈公又使出他那個可能是跟陳原學來的頷首微笑的絕招了。
那天,他對助聽器這個問題就一直保持微笑和沉默。他不回答,誰也沒辦法。
直到餐後上甜點的時候,沈公突然對著我又中氣洪亮地說了:「我早上出門,搭上公交車就坐到總站再坐回來。我可以一路看北京的風景,練自己的氣功,別人說些什麼我可以什麼都聽不到,你說這不是很享受嗎?」
我聽了之後,忽然覺得聽懂了,就大聲地回他:「享受!享受!真享受啊!」
>>不屑老化、三花散頂
去年底,于奇告訴我沈公前陣子腿腫、腹水,住院檢查。
一周後出院,于奇去看他,沈公要她錄一段視頻給我。
幾經輾轉收到視頻後,我看沈公對著鏡頭還是中氣十足地說:「郝先生,我等你來北京吃辣的啊!」沈公從初識我開始,就一直封我是台灣最會吃辣的台灣人。
然後沒幾天,得知沈公去世。
我和于奇通電話,聽她所知道沈公去世前兩天的情形。
沈公回家後仍大致如常生活。元旦前後,北京遇上寒潮降溫。但沈公還是堅持要出門自己去買膠水,好回來剪貼整理資料用。
去世的前一天,他沒有像往日一樣在家喝啤酒。他大女兒看他氣力很弱的樣子不放心,就留下來在他家裡陪他。半夜去看他還睡得很熟。到早上再去看他,身體微溫,人已經走了。
我們兩人得到的共同結語,就是這真是個永不服老的人。
年紀再大,他也不怕喝醉摔跤。
風雪再大,也攔不住他出門準備工作。
他一定要盡情把自己的生命之火燃燒到徹底的乾淨。
絕不留下任何牽絆。
他不肯戴助聽器,不只是因為他圖個耳根清淨,也因為他根本就不想讓自己跟任何老化的象徵相聯接。
沈公不只享受生命,不只是不服老,還根本就是鄙視老化。
他根本沒法接受自己戴助聽器的形象,更不會等到自己可能要用手杖、用輪椅,甚至必須別人照顧的那天。
所以他必須用氣功把自己的狀態保持到最好,然後在無法持續的時候,就三花聚頂也三花散頂,把所有的精氣神一次耗用殆盡。
在他滿九十大壽的時候如此離開塵世,實踐了他期盼的無疾而終,用他自己的話説:「這不是很享受嗎?」
>>也無風雨也無晴
沈公走後,回顧和他來往這三十多年,最感欣慰的,還是為他出版了《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本回憶錄。
當年邀他寫回憶錄,有多重理由。
他目睹自己家庭從富裕而敗落,經歷上海從十里洋場到進入社會主義,很有時代感;
他個人從1949年前在一家銀樓當學徒,到考進出版社當校對,再一路成長為出版界的標誌性人物,過程很勵志;
在他一路成長的過程中,由秘書而編輯而管理者,對不同領域的工作都有自己獨到的心得;
他學習與見識的許多政治、文化、學術界人物,有太多精彩的軼聞和傳奇;
他經歷1949年後的種種運動,又是中國改革開放後出版路程的實際開拓者之一,必定對這段出版史有很深刻的觀察和總結。
最後,他還是資料控,想必可以整理出一些他人忘記或視而不見的資料,讓人拍案驚奇。
沈公最初都是打哈哈,不當一回事。
請他吃飯、喝酒,邀著其他朋友一起遊說,也不成。
像是要栓住孫行者般鬥法良久,最後終於說動他了。但是到實際寫出來,又是漫長的路程。
同事共同押著他簽下不只一張承諾書,還是一拖再拖,不知何時才會真正兌現。
這樣熬了至少應該有個十年吧,沈公終於交出了書稿。
交稿後又顧慮這裡敏感那裡敏感而一再刪節、調整,最後終於在九年前,在台灣出版了《也無風雨也無晴》。新書發表時,他還和家人一起來了一趟。
回頭讀這本書,雖然知道他還是隱去了許多地方,但發現所有當初邀他寫書的理由都有相當完整的回應。
這本書不只寫出了沈昌文個人在大時代裡的足跡,不只寫出了三聯書店的歷史,也寫出了中共建政之後的社會環境,還有思想、文化界許多不同領域的人物面貌。
更重要的,是沈公透過註解、關鍵時刻的重要政策文件和書信,留下了一些線索。這些線索不只有助於讀者勾勒過去的一些樣貌,也可能有助於理解當下,甚至對未來有一些想像。
謝謝沈公。
再會。
《報導者》網路版 https://bit.ly/3c2IcQ0
#沈昌文 #三聯書店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默森夫妻,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AnsonTV/台灣美食旅遊頻道 每天晚上9點準時更新影片,歡迎訂閱我的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x0hRwR3sSOM34MDgH4H9A ===============Anson其他相關社群==================== 【Fa...
「蔡逢時評價」的推薦目錄:
- 關於蔡逢時評價 在 郝明義Rex How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蔡逢時評價 在 張善政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蔡逢時評價 在 普通人的自由主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蔡逢時評價 在 默森夫妻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蔡逢時評價 在 [問題] 小孩算命&名字- 看板Keelung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蔡逢時評價 在 [問題] 小孩算命&名字- 看板Keelung - PTT台灣在地區 的評價
- 關於蔡逢時評價 在 不負責任閱讀筆記- 人生充滿意外。... - فيسبوك 的評價
- 關於蔡逢時評價 在 [問題] 小孩算命&名字- 基隆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蔡逢時評價 在 基隆算命ptt的推薦與評價,PTT、FACEBOOK、DCARD 的評價
- 關於蔡逢時評價 在 基隆算命ptt的推薦與評價,PTT、FACEBOOK、DCARD 的評價
- 關於蔡逢時評價 在 基隆算命ptt的推薦與評價,PTT、FACEBOOK、DCARD 的評價
- 關於蔡逢時評價 在 基隆心鏡堂、心境堂、基隆趙老師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蔡逢時評價 在 基隆心鏡堂、心境堂、基隆趙老師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蔡逢時評價 在 去算命第一眼就被看出來歷?揭露命理師神準的4個秘訣 的評價
蔡逢時評價 在 張善政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Yahoo論壇/張善政】我們不能有顧面子又顧裡子的軌道建設嗎? - Yahoo奇摩新聞
總統蔡英文2016年上任之後,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外界一片撻伐之聲。這計畫被認為債留子孫,是大撒幣的綁樁政策,更被諷稱是「錢沾」計畫,主要就是因為內容軌道建設經費比例過高。一來,說軌道是代表前瞻,令人無法瞭解蔡英文心目中「前瞻」是如何定義;二來,這些耗資千百億的建設,都沒有經過該有適當的評估程序,而是完全憑一些政治人物的主觀喜好。反而經過長久評估確有需要、而且正在進行的東部、南迴鐵路幹線提升計畫(雙軌化、電氣化),卻沒有受到青睞,進度沒有因為前瞻計畫而有任何加速。說穿了,不外是因為這些計畫是馬英九政府任內啟動的,即使前瞻計畫加碼促其提早完工,大半也是前朝政府的功勞。前瞻計畫,就是這樣充滿了狹隘的政治算計。
四年後,蔡總統風光連任,號稱因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必須配合產業發展,大幅調高數位、城鄉建設預算,原本佔比最大的軌道建設預算則大幅降低。好奇怪,四年前數位、城鄉建設不是應該就是重點嗎?為什麼要花四年寶貴的時間才能醒悟?數位科技一日千里,陸、韓快速進步,我們虛擲四年光陰,對國家發展造成很難追回的落後。這筆帳要算到誰頭上?
但是客觀來說,把軌道建設經費從前瞻特別預算移到一般公務預算,是正確的作法。其實軌道建設本來就需要花時間好好規劃可行性,而且土地收購、實體建設也需要不少時間。當年為期八年的前瞻計畫一口氣列入這麼多軌道建設,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這是 Mission Impossible,但只有蔡政府還在作夢。雖然很遺憾蔡總統到第二任才看清事實,但晚一點夢醒,總比永遠不醒好。蔡政府體認現實,知過能改,值得給予正面評價。
諷刺的是,這樣預算的調整,反而引起許多縣市的顧慮。前瞻計畫當初既然飽受批評,為何現在調整,反而引起一些地方政府疑慮呢?這就必須好好由軌道建設的特質來說。
台灣的軌道建設,從高鐵、台鐵、北捷到高捷等,無一不是極大的財務挑戰。尤其高鐵經驗,給我們很深的教訓。
高鐵自始標榜世界最大BOT案,政府可以零出資。但因為有著非常重的建設投資折舊,所以即便現金流沒有太大問題,但帳面上一直處於虧損狀態。這是高鐵曾經面臨財務危機的原因,也是所有軌道建設都要面臨的挑戰。是毛治國擔任院長時候擬出對策,拉長折舊攤提年限、減資再增資,讓高鐵現在成為台灣唯一一個財務比較健康的軌道建設。但是現在政府變成是高鐵最大股東,當年我們自傲的「世界最大BOT案」已經破滅。顯見當初財務規劃,包括攤提年限、載客量預估,都是很有問題的。除此以外,當初把多數高鐵車站建在都會區以外,希望藉車站帶動附近新區域發展,也是過度理想的虛幻目標。檢視目前的所有的高鐵車站,除了桃園、新竹是受惠於鄰近區域自然發展而逐漸繁榮外,從苗栗、台中一路到嘉義、台南,高鐵車站旁邊仍然是大片荒煙蔓草,高鐵車站並沒有帶動區域的土地開發。
有了高鐵這個寶貴經驗與教訓,我們軌道建設應該更謹慎從事。但是蔡政府即使到現在,也還沒有學乖。
台鐵虧損是眾所皆知的事,但政府多年來一直不接受票價調整,財務除了折舊費用,還有龐大的退休人事負擔。搭乘人數最多的北捷,一樣也是處於盈虧邊緣,近日更因為受疫情衝擊,4個月虧損11億,已向中央申請紓困。其實,北捷之所以能免除大幅虧損的命運,是靠受惠於台北都會區經濟繁榮帶來的豐富業外收入。其實香港捷運也是一樣,載客量遠高於台北,但是要不是有土地開發的業外收入,一樣虧損。所以區域發展是軌道建設非常重要的前提!
再來看高雄捷運,載客量一直低迷,一列車只有3節,大概是世界上最短的捷運列車。高捷更曾經瀕臨破產邊緣,後來是因為把資產移撥給高雄市政府,折舊不列帳在高捷,才免於破產命運。說穿了,這是玩弄數字遊戲,並沒有解決財務問題。高雄輕軌更是不用提,門口羅雀。當年在馬英九政府時期,就有內閣閣員建議馬總統不要給高雄這筆經費,但馬總統當時因為要展現不分藍綠的施政格局,還是支持了高雄輕軌的興建。
如果北捷財務勉強處於盈虧邊緣,高捷多年慘淡經營,那麼其他地方的軌道建設,有沒有機會達到財務平衡,答案其實很清楚。軌道到底是當成政府對公共建設的投資,或看成事業經營(未來要回本),政府一直沒有定位清楚。若是要談賺錢的話,那台灣的軌道建設真的是全都不及格。
儘管虧本,但軌道建設實在太重要了,不可能完全不做,但必須引進不同的思維。軌道建設應該要配合完整的區域開發計畫,是帶動區域繁榮的重要因素,但不能是唯一因素。這不是說一定要先有區域繁榮才有建設軌道,那就落入蔣經國當年十大建設所說「今天不做、明天後悔」。而是區域計畫與軌道建設可以同步進行,但是不能沒有區域計畫,只有軌道建設。如此軌道建設的財務也有健全的可能。
舉例而言,如果好好規劃國境之南-屏東的觀光,以墾丁帶動屏南整體觀光藍圖,解決遊客從高雄到墾丁的不便,台鐵南延至恆春就是一個有發展潛力的軌道建設。
再以基隆輕軌為例,2020年蔡總統競選連任時大開支票要建基隆輕軌,但事實上基隆河廊道已經沒有地可以再建新軌道(除非地下化),必須跟台鐵共用。如此勢必會排擠台鐵班次,更有近日新聞提到台鐵基隆站可能會因讓位給輕軌而必須裁撤,引起居民反彈。基隆市長林右昌只好說,一定會徵詢居民的意見再決定。當初開支票的蔡總統,應聲附和的林右昌,都是政治掛帥,導致今天這個困局。
其實馬英九政府時期曾有意要建基隆捷運,但是後來因為擔心會造成龐大財務負擔而作罷,這是今天基隆輕軌變成選項的原因,是「沒有魚、蝦也好」的邏輯。但是若做一個民調,基隆地區居民當然會想要捷運、不要輕軌。畢竟二者服務水準差很多!
以前因為基隆河谷逢颱風大雨會淹水,所以沿河土地只能做貨櫃場的低價值運用。但後來做了圓山子分洪隧道,基隆河洪水可經由隧道直接由瑞濱附近海岸排到海裡,汐止到八堵的基隆河谷不再淹水。可惜政府卻未能利用這個大利多來規劃基隆河谷的新面貌,讓員山子分洪的效益進一步發揮。當務之急,國土計畫應針對台北到基隆河谷的開發重新檢討,做一些工商、住宅的高價值使用。當基隆河谷成為高價的地段,台北到基隆才會連起來一起繁榮、帶動人流和經濟發展,才撐得起台北到基隆軌道建設(捷運)的財務。換言之,先有好的區域規劃讓地方繁榮,軌道建設才能發揮效益,但不是靠軌道建設的單一因素就想帶動區域發展。
政府將此期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軌道建設比重大幅降低,對於國民黨來說有些尷尬。過去杯葛前瞻計畫,批評是大灑錢,但編列這筆經費後現在要刪減,縣市長現在又跳出來希望這筆經費不要移走,這個心態其實很不健康。
現在把軌道建設經費從特別預算移到公務預算中後,未來要有任何軌道建設,除中央出錢外,地方政府也要出自籌款。如此可以讓我們不要債留子孫,地方政府也可以好好面對現實,真正用「前瞻眼光」去盤點到底哪一些軌道建設可行,更要有責任先好好規劃區域發展。過去上樑不正下樑歪,上面大灑錢規劃不切實際的軌道建設,下面的地方政府也覺得這筆錢不要白不要,忽略了區域規劃要先行的配套。
這次前瞻計畫軌道預算調整沒有贏家。民進黨政府輸了面子,證明當初四年前被批不切實際的計畫的確是空中樓閣,今天才終於體認這個道理;地方政府則輸了裡子,原本希望中央給錢,地方不用出錢,就有軌道建設。但若地方政府若有前瞻眼光,能端出好的區域規劃出地方繁榮遠景,中央當然要支持可以有健康財務的軌道建設,既贏面子、又贏裡子。
這才是睿智政治的格局!
https://yns.page.link/YYE47
蔡逢時評價 在 普通人的自由主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泛藍與紅共一起對李登輝的逝世,出言嘲諷,惡言相向,反應的只是這些人的人格低下。但有些裝模作樣的「理性藍」,更令人作嘔,常以與李登輝有限的往來,自認大內高手洞悉李登輝內心,甚至以造王者之居,噁心死了。對這些白頭太監話當年,李忠憲寫的最好,「這種愚蠢前後邏輯不一致、人生沒有核心價值和信仰的人,只不過是哲學家為了達成理想玩弄的一顆棋子罷了。」
但我想講比較嚴肅的李登輝功過。李登輝的政治成就在這幾天,被大幅報導,毫無疑問是偉大的。但李登輝因為他的政治成功,在很多經濟政策上反而是失敗,一直到今天,台灣都還承受著後果。
很多人不知道,為什麼台北捷運裡,單單就文湖線是中運量,系統不合,運量又小。這是因為當初李登輝當台北市長時,拍板先蓋一條中運量,先求有,再求好。這就是國民黨官僚體系的升官之道。蔣經國最近公開的日記,稱讚李登輝是幹才。要在威權政府裡當幹才,先決條件是要能處理事情,不要出錯,不要惹麻煩。李登輝當市長、省主席,沒有任何耀眼的建設,也沒有任何過錯,就是他政治幹才的表現。
當國民黨政府終於放棄反攻大陸的美夢,不再把台灣當「復興基地」後,回頭一看,台灣經濟發展、人口增長速度太快,基礎交通建設完全落後,在民意的反應下,國民黨政府終於決定蓋捷運。但忙著在蔣經國麾下生存的李登輝,豈敢大刀闊斧,於是就先弄了條中運量的木柵線,不但運量低,還在市中心高架穿越,非常難看。而沒有遠見的李登輝,也沒有識人之明,黨內後來出來個更沒遠見的馬英九,也是只求有,不求好地,把中運量一路通到內湖。
一樣威權政府的南韓,一九七四年就蓋了第一條首爾地鐵。四不像的木柵線,一九九六年才通車。一路官運亨通的李登輝,對交通建設沒有任何想像,沒有任何願景。如果不是殷琪,而是讓李登輝的愛將劉泰英來蓋,可能今天高鐵都還沒通車,預算追加到爆也沒用。這就是國民黨的官僚體系下養出來的官,權力很大,但都忙著對上逢迎,彼此鬥爭,而做不了什麼事。
李登輝最有名的經濟政策,當屬「戒急用忍」,這也是他政治成功造成經濟失敗的另一個例子。國民黨政府在李登輝當政的時候,已經沒有經濟政策可言,靠著中小企業的對外征戰,台灣取得經濟奇蹟,但先是放著台商全面西進,幾乎要把根都給斷了,把台灣經濟都賭在中國的改革開放後,才突然「戒急用忍」。從千島湖事件後,台灣慢慢從「大陸尋奇」的對中好奇,轉成近乎全面性的反中情緒。李登輝因為政治上的需要,逐漸脫離傳統國民黨的大陸政策,「抗中」成為民粹領袖的新語言,配合李登輝要當民選總統的第一人,「戒急用忍」因應而生。
二十幾年後來看,西進是全盤皆錯,但這「戒急用忍」政策不代表李登輝的遠見,因為越戒越西進。李登輝的好朋友,王永慶、許文龍、張榮發這些人,早就在中國有盤根錯節的生意,戒都戒不了。勉強要逼王永慶回台,李登輝就拿全民利益輸送給台塑,把中油的輕油裂解獨佔,和台塑六輕均分變成寡佔,油品不但沒有自由化,還賠上了雲林的環境發展。
中國的改革開放,磁吸力太強,全世界的商人沒有人擋得住這個吸引力。美國也是要到川普上台之後,才忽然醒悟,為了中國利益,最後犧牲了什麼代價。台商前進中國而上了當,嚴格來說不能算國民黨的錯。但李登輝的「戒急用忍」除了沒有效果外,還有一個大問題就是,他沒有任何的經濟發展替代方案。這一點,又和他的政治成功有關。
李登輝充分運用他對農業的研究,牢牢掌握農漁業的政治勢力。認真的說,李登輝為了政治需要,以及他對農業的「使命感」,李登輝讓農民政治勢力,變成他個人的權力提款機。好的方面來看,是隨著李登輝的被逼宮離開國民黨,保守的本土中南部選民,一下從國民黨鐵票,變成民進黨鐵票。不好的方面是,李登輝拿經濟資源交換政治資源,農漁會、農田水利會等既得利益團體,都無法改革。一直要拖到蔡英文任內,才有辦法撼動這個傳統的既得利益惡勢力。
但李登輝的農業政策,變成台灣經濟無法成功戒急用忍的主要原因。
要對抗中國低廉勞動力的磁吸,得要有經濟轉型政策配合。台灣經濟起飛,在民間累積了資本,要經濟轉型,大致有三個方向可走,一個是導引資金投入內需,二是提高生產力,擺脫對低廉勞動力的依賴,三是公共建設。而這三個方向,最後也都會合流,內需和公共建設,促成營造業、房市的繁榮,而交通建設的開發,進一步提升生產力,更促進內需產業及服務業的發達。但這三個方向都要有土地和經濟自由化來配合。而李登輝對農業的抱殘守缺,讓大片台灣土地一直綁在生產力最低的農業,缺乏利用,到今天都還是阻滯內需產業,以及房價高居不下的罪魁禍首。
李登輝年少讀馬克思,偏左,做學問,又做農業發展,也左,入社會後就在國民黨巨大官僚體系裡打滾,更是相信大政府的左。所以經濟自由化,不在李登輝的辭彙裡。因為這些理由,所以李登輝的經濟政策,可以說是沒有任何理念,保農業,但犧牲全社會,戒急用忍,但又沒有其他藥方,相信大政府,但又讓少數財團持續把持利益。簡單地說,沒有理念,莫衷一是。
李登輝忙著搞政治,而對經濟不行的另外一個事蹟是核四。掌權十幾年的李登輝,幾乎沒有和爭議這麼大的核四沾上邊,不是很奇怪嗎?這就像他拍板木柵線中運量一樣,政治忙碌的他,沒有必要亂開戰場。台電就在國民黨政府的眼皮底下,變成難以控制的怪獸,於是台灣錯失發展未來電力政策的三十年黄金時光,李登輝責無旁貸。
李登輝最常被批評的就是「黑金政治」,這一點沒錯。因為他的人生目標是政治成功,經濟政策不在他的強項裡,可以給他用來達成政治目的的人物,管他是黑,還是金,通通可以是他的工具。但從事後諸葛的角度來看,李登輝取政治,棄經濟的方略,對台灣其實是好的。李登輝的個人取捨,也等於為台灣做了選擇,台灣選擇了先進行政治民主化,而不是經濟自由化。這就和新加坡分出了高下。政治先民主,經濟可以日後再談自由化,再談發展。但如果像新加坡一樣,先嚐了經濟果實,而放棄了政治民主,那反而是條不歸路,不是日後得賠上經濟發展,就是民主自由遙遙無期。因為李登輝的哲學訓練,加上不斷的閱讀,他對民主政治,他對自由人權是有充分了解。所以他才能堅定地推動台灣的民主化。
未來的歷史會給經濟不行,但政治一百分的李登輝,越來越高的評價。而李光耀會越來越差,而終究會淪為歷史上,面目不清而數目眾多的獨裁幹才。李登輝作為「台灣的民主先生」,名符其實,千古流芳。
蔡逢時評價 在 默森夫妻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AnsonTV/台灣美食旅遊頻道
每天晚上9點準時更新影片,歡迎訂閱我的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x0hRwR3sSOM34MDgH4H9A
===============Anson其他相關社群====================
【Facebook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AnsonlinTV/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anson_tv/
【Google+】
https://plus.google.com/b/106212133859109572816/106212133859109572816
【Odigo日玩客(日本旅遊部落格)】
https://tw.odigo.jp/profile/ansontv/points
【BiliBili】(大陸媒體平台)
https://space.bilibili.com/87913444/#!/
【微博】
http://www.weibo.com/feili0225/profile?rightmod=1&wvr=6&mod=personinfo&is_all=1
====================影片介紹========================
(繁體)
【試吃開箱】最近聽說出了一款!!
台灣鳳梨斯、珍珠奶茶的台灣甜品巧克力!!
網路上有很多Youtuber【試吃開箱】!!
聽說每個人試吃了評價都非常高唷!!
今天今天Anson決定也來試吃開箱這款台灣甜品巧克力!!
想不帶這次的試吃!!還原度真的讓我驚呆了!?!
來吧!!!跟著Anson來看看試吃看看台灣甜品巧克力口感如何吧?!
(简体)
【试吃开箱】最近听说出了一款!!
台湾凤梨斯、珍珠奶茶的台湾甜品巧克力!!
网路上有很多Youtuber【试吃开箱】!!
听说每个人试吃了评价都非常高唷!!
今天今天Anson决定也来试吃开箱这款台湾甜品巧克力!!
想不带这次的试吃!!还原度真的让我惊呆了!?!
来吧!!!跟着Anson来看看试吃看看台湾甜品巧克力口感如何吧?!
===============【試吃開箱】相關推薦影片==============
將台灣的味道完全重現!?試吃了日本便利商店賣的『台灣甜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PJyB5Q-8Mg
【直播記錄】試吃日本超商賣的台灣珍珠奶茶&鳳梨酥口味巧克力!【チロルチョ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SBB0zSVHVE&t=876s
「開箱」試吃懶人火鍋!不用火!不插電?!一杯冷水煮火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RvKI1y8ol8
=============AnsonTV頻道推薦影片分類清單 =============
在此Anson將自己的影片做了一些分類,如果你還沒看過AnsonTV之前的作品!!歡迎往下面去找尋你感興趣的影片唷!!
希望AnsonTV小小貼心的舉動,能夠讓你更加認識我唷!!
(以下可以選擇性觀看,也歡迎直接至頻道主要去看唷)
====================================================
》》》》》台灣美食/旅遊/流行/分享相關影片《《《《《
====================================================
【台灣旅遊-高雄】台灣高雄旅遊!!超划算背包客棧大公開!!
https://youtu.be/El59rpmA55Q
【台灣旅遊】台灣必吃!!不能錯過的早餐店美食!!
https://youtu.be/ozNyVHIj4QI
【台灣旅遊】台灣必喝!!6+1款鋁箔包飲料
https://youtu.be/UInqomcvFpA
【台灣旅遊】台灣旅遊必知!!台灣高鐵~一日南北行!?
https://youtu.be/qKHN3aSibx0
【台灣旅遊 台北】御守飲料自動販賣機!!能求籤又能喝的御守自動販賣機你試過了嗎?!
https://youtu.be/0Cy4wggreIk
【18禁】300訂閱達成!!挑戰18禁洋芋片!!竟然....被辣哭了!?
https://youtu.be/0OgxjzBIQ88
【台灣旅遊】台灣必喝!!鋁箔包飲料#2什麼!?生活飲料免費爽爽喝!?
https://youtu.be/PxosFGO1aBc
【台灣旅遊-高雄】高雄旅遊必吃台灣美食!!超狂六合夜市小吃!!(上)
https://youtu.be/yPDA_gxzQA0
【台灣旅遊-台北西門町】"隱藏版台灣美食"!?50年古早台灣味冰店!?大公開!!|隐藏版台湾美食
https://youtu.be/qa-lNmIeiuY
【台灣旅遊-台北美食】隱藏版台灣美食-咬下去竟然會噴汁!?!超強鵝肉店
https://youtu.be/O-ovhtIEBwo
【台灣旅遊-台中】台中旅遊住宿推薦!!逢甲夜市旁CP值超高住宿大公開!? 台中酒店
https://youtu.be/hwwD7mAMo-A
【台灣旅遊-台中】台中逢甲夜市必吃小吃大公開!?天啊!!這雞排怎麼這麼巨大!?(上)台中夜市
https://youtu.be/bAh4O_rJtkU
【台灣旅遊-台中】台中逢甲夜市必吃小吃大公開!!這...這滷味也太好吃了吧!?(下)台中夜市
https://youtu.be/3ol4ol94q3M
【台灣旅遊-台北美食】台北市民大道頂級美食!?這口感...也太Q彈了吧!?
https://youtu.be/DjW_4inQxAo
===================================================
》》》》》日本美食/旅遊/流行/分享相關影片《《《《《
===================================================
【日本旅遊】滿滿的大悲劇!!日本東京行分享!!無限期終止!!
https://youtu.be/C4eFGp2Bb1M
【日本旅遊】日本東北旅遊去》去日本旅遊搭廉航-台灣虎航!!這...真的是飛機餐嗎!!太好吃了吧!
https://youtu.be/OurvCA07AaM
【日本旅遊】日本東北旅遊去》#Day1才剛到日本東北!!竟然就下起了大雪啦!?
https://youtu.be/5vHKTRxf30U
【夾娃娃挑戰】日本旅遊》再挑戰日本夾娃娃機!!超神技夾法!?輕鬆入袋!?
https://youtu.be/vlO6G2cWp3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jrmttwuOXw/hqdefault.jpg)
蔡逢時評價 在 [問題] 小孩算命&名字- 看板Keelung - PTT台灣在地區 的推薦與評價
禮拜一小孩子出生了,現在要取名字,因為我的名字是在蔡逢時算的(30年前的事了),有想說讓小孩跟我一樣去那邊算,所以想請問鄉民現在蔡逢時的評價好嗎? ... <看更多>
蔡逢時評價 在 不負責任閱讀筆記- 人生充滿意外。... - فيسبوك 的推薦與評價
... 超好玩:從東方百年算命家族到西方塔羅、占星的預知之路,45個你不知道一定會後悔的命算迷思! #命理是門學問所以理應有其系統性#會通靈不一定比較準#蔡逢時命相館. ... <看更多>
蔡逢時評價 在 [問題] 小孩算命&名字- 看板Keelung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禮拜一小孩子出生了,現在要取名字,因為我的名字是在蔡逢時算的(30年前的事了),有
想說讓小孩跟我一樣去那邊算,所以想請問鄉民現在蔡逢時的評價好嗎?以及收費怎樣算
?
--
Sent from my Androi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66.217.23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Keelung/M.1406721351.A.66E.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