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寫給不識字母親的信、飄洋過海來至美國的移民家庭三代,交織成這部深刻且赤裸、美麗與痛苦並存的 #此生你我皆短暫燦爛 。
終於趕在五月底,這個仍還是屬於母親的月份裡,載浮載沉讀完越南裔美籍詩人王鷗行 (Ocean Vuong) 寫給母親的信裡。Ocean,海鷗行過之處就是海。這片海,連結了他與母親玫瑰、與外婆蘭,連結越南與美國的那片海。
而封面上頭映出的玫瑰,是母親之名,其下映出的超音波紋路,是他與媽媽的初始連結。如同這本書,看似具象之物,卻蘊含深度。
年幼即隨著家人從越南移居美國,然而越戰的陰影仍沒有從母親身上退開,那些驅散不掉的,化作拳頭,化成尖銳的言語,偶爾轉嫁在陶茶壺,砸向男孩的臉。
但也因為是母親,他有了與陌生土地連結的空間,兩人與外婆蘭一同相處的往事,知道拋下彼此絕不能獨活的命運,還有傾訴那逗號般的男孩的情感。
然而我卻得說這不是一本能極快翻閱完畢的作品,萬物隱喻與現實夾雜在蒙太奇的剪接,美麗而短暫的意境勃發,如海浪拍打上岸,那瞬間感動有時,痛苦有時,浪花的斷斷續續如同我閱讀這部作品的感覺:時高時低,時而被推至岸邊,但仍還是會回歸那深層之海。
讓我在意境上有所連結的,就是因疫情關閉戲院前看的最後一部電影《夢想之地》。儘管背景與國籍不同,卻同樣都是從底層視角自述移民者命運,同樣講到身分認同,還有那漂洋過海,帶著陰影與傷口前來,究竟是不是失了根的「外來者」。
「水芹菜好吃,而且在哪都能種,就像野草,每個人都能摘來吃,不管貧富,每個人都能吃。」移民的強韌草根性,就化在這毫不起眼的水芹。
然而「誰都能吃」,在鷗行與家人身上或許有另一種涵義:在美國每個人誰也都能對他們吃(死死),可他們自己仍選擇低調活著,亦能活出屬於自己的一片荒野。
✍🏻萬物的隱喻
「帝王斑蝶的遷徙長達四千八百三十哩,比美國還長。南遷的帝王斑蝶不會活著返北。因此每次的離去都是永遠。只有他們的孩子會北飛,只有未來能重訪過去。」
鷗行代母親與外婆,寫下了困住她們的過去,也不斷的往回奔向那老舊哈特福,那位脖子上有顆逗號傷疤的另一個男孩,那時他還沒死,兩人並排躺下,如兩顆逗點,「終於不再有話語隔在你們之間。」
實在太喜歡最後的最後,鷗行描寫的往回奔去,那一個個出現過的自然界動物隱喻,飽受摧殘的生命,卻也是你我的命運。
.
.
✍🏻身為戰爭倖存者,未來一定還是有所選擇。
「長久以來,我說我們生於戰爭。我錯了,媽。我們孕育於美。千萬別讓他人以為我們是暴力的果實-儘管暴力透過果實相傳,卻不能摧毀它。」
詩人他大可以悲苦的以倖存二代控訴戰爭,但他沒有,反倒以記憶自然書寫,超脫了空間與時間的限制,寫親情與愛,寫成一篇篇橫越海洋,寫給母親最後不知道她是否能讀至此,卻仍寄情於輪迴,期許她哪一天,或許能讀。
「如果有來生,句子結束處會是我們開始時。」
藝術之美不會只誕生於毀滅。
.
.
「最私人的,即是最有創造力的。」如同《寄生上流》導演奉俊昊的得獎感言所述。這是一本私密到近乎不堪,在你耳邊輕聲的吟詠,然而也美的驚人、詩句後的爆發力毫不留情的砸向你。
「想要燦爛,首先你要被看見,被看見,就是容許自己成為獵物。」
-
《此生,你我皆短暫燦爛》- #王鷗行
#2021booklist #reading #onearthwerebrieflygorgeous #好書推薦 #美國文學 #移民文學 #夢想之地 #說書 時報出版(文學線) #書摘 #閱讀心得 #閱讀筆記 #畫說有一天
「蒙太奇寄生上流」的推薦目錄:
- 關於蒙太奇寄生上流 在 畫說有一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蒙太奇寄生上流 在 賴俊龍 Jason Universe - 傑森宇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蒙太奇寄生上流 在 君子馬蘭頭 - Ivan Li 李聲揚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蒙太奇寄生上流 在 Re: [討論] 小偷家族、寄生上流、小丑的犯罪界線- 看板movie 的評價
- 關於蒙太奇寄生上流 在 金球獎最佳外語片!來看看「寄生上流」的「蒙太奇片段」 的評價
- 關於蒙太奇寄生上流 在 【#拍片COOL分享】金球獎最佳外語片!來看看「寄生上流 ... 的評價
- 關於蒙太奇寄生上流 在 VCOOL - 金球獎最佳外語片!來看看「寄生上流」的「蒙太奇 ... 的評價
- 關於蒙太奇寄生上流 在 《寄生上流》分析電影的6個隱喻,發現你從沒注意到的小細節 的評價
- 關於蒙太奇寄生上流 在 《寄生上流》從開場一窺導演技巧|拆解電影| 劇透|非影評 的評價
- 關於蒙太奇寄生上流 在 蒙太奇手法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台鐵車站資訊懶人包 的評價
- 關於蒙太奇寄生上流 在 蒙太奇手法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台鐵車站資訊懶人包 的評價
- 關於蒙太奇寄生上流 在 寄生上流蒙太奇、蒙太奇效果、蒙太奇意思在PTT/mobile01 ... 的評價
- 關於蒙太奇寄生上流 在 寄生上流蒙太奇、蒙太奇效果、蒙太奇意思在PTT/mobile01 ... 的評價
- 關於蒙太奇寄生上流 在 寄生上流影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蒙太奇寄生上流 在 寄生上流影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蒙太奇寄生上流 在 以下蒙太奇表现手法的电影例子 :: 台北農林漁牧 的評價
- 關於蒙太奇寄生上流 在 [好雷]第二次看《寄生上流》一些更深刻的想法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蒙太奇寄生上流 在 賴俊龍 Jason Universe - 傑森宇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The Call 聲命線索』+『下女的誘惑』
這次一口氣來聊聊這兩部上週前後看完的韓片,以及為何要把它們放在一起分享的理由。
先說這部由當紅女演員朴信惠主演的「聲命線索 」,由於卡司堅強,開拍時就引起了一陣熱烈討論。這部讓影迷們等待一整年的作品,揉合了驚悚、懸疑、科幻、親情與哲學,觀影後有種說不出的壓抑感,其實有點走不太出來。
「聲」的故事開始於自小因為火災喪父,而母親也即將因病辭世的「書妍」(朴幸惠 飾),為了陪伴母親而回到老家。 為了要找遺失手機的她,用老家的室內電話撥打自己手機,沒想到接通的卻是20年前某個謀殺案的被害者「淑英」(金鐘瑞 飾)。原本以為兩個命運悲慘的少女可以藉由這種莫名其妙接上線的緣分而彼此得到安慰與力量。 但一切卻因為婌英主動提出一個可以拯救書妍爸爸免於火災喪命的提議,而讓一切變了調。 因為改變了歷史而影響的未來,讓兩人之間相隔20年卻有著奇妙牽絆的關係蒙上了陰影。這部不到兩個小時的片,其實我中間需要停下兩三次才有辦法看完。 無論是劇情的張力,關於親情的著墨,以及婌英「處理」所有人的手法,老實說我真的好幾次覺得我的心臟快承受不住🤦🏻♂️
而「下女的誘惑」則已經是五年前的老片,講的是一個關於一夥騙子派出一個偽裝成下女的同夥,到某個繼承龐大家業的名門閨女身邊,然後令其愛上另一個假扮大亨的騙子同夥,以謀取財產的故事。
這個看似老梗的故事設定,其實在電影中是以非常高規格與細緻的場景與服裝來堆疊出來的。 無論是劇中女女戀的性愛場景,安排女聲優朗讀「金瓶梅」來色誘賓客的橋段,還有反轉再反轉的劇情線,不得不說我真的是小看了這部片所涵蓋的訊息量,導致我一分心就得回播重看😭
為什麼會把這兩部韓片放一起分享,除了我懶得各寫一篇外😏,其實是我突然再連續看完它們之後,有種感慨。
大約在20年前,日本電影在亞洲一馬當先,日影早有自己的路線。15年前把我們嚇得半死的泰國恐怖片,幾乎是票房保證,走出有別於香港與日本的鬼故事路線,令人背脊發毛。
而這幾年來韓國片拍得好其實早就不是新聞,「寄生上流」在奧斯卡的得獎說明了一切。 但我完全沒想到五年前的「下女」卻一點也不讓我感到過時,倒是與「聲」一樣,有種屬於韓國電影人的風格,是隱含在它們的運鏡手法,呈現在它們的服裝細節,場景的講究,還有挑戰有別於好萊塢故事設定的野心。
也因為這樣,其實在看韓片的時候,常常都有一樣出乎意料的建議驚艷感,是那種看慣了好萊塢電影,默默被美國電影制約後,然後「轟」一聲地驚醒後才發現,這世界充滿著各種世界觀,當然也有著各種故事與結尾。
至於台灣電影....
這一年我看了「孤味」(二刷)「誰先愛上他」「消失的情人節」「當男人戀愛時」(三刷)「十二夜2」「親愛的房客」「刻在你心裡的名字」....
總覺得台灣還是擺脫不了「小品」這樣的氛圍。 我指的小品所說的不只是製片成本,而是那種像是韓國片的企圖心。 何時台灣的片,可以不再只是在小情小愛上打轉,或者只有一種「只要硬著頭皮努力就會得償所願」的世界觀? 什麼時候才會有下一個「少年Pi 的奇幻漂流」這一種邏輯不線性,但卻能滋養靈魂,啟發靈感的大作呢?
我會繼續用買票來支持國片,但不得不說,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PS 金瑞鐘超會演變態的,我真的被她嚇死,晚上還因此做惡夢。
下女的最後一幕讓我驚呆了,那樣的劇本以及演員的表演方式,則是跳脫了我對於演習的認知,是好的那種。
#下女的誘惑
#聲命線索
#傑森影評宇宙
蒙太奇寄生上流 在 君子馬蘭頭 - Ivan Li 李聲揚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蝴蝶效應]肺炎令戴巴拿離開意甲?
飛機文,唔使太認真。「不過之前講《上流寄生族》拎最佳電影都係飛機文啫」
1. 肺炎憂慮又重燃,歐洲股市大跌,眾球會都不例外(其實冇乜幾多間上市),多蒙特同阿積士都跌3-5%。
2. 但重災區當然就係肺炎重災區意大利,意大利股市跌5.5%(即係,等於恒指單日跌1500點—呢啲先叫大跌,唔係300點又股災)。祖雲達斯,就跌夠12%.聽聞意甲好似想全面停賽,但阻力應該幾大。不過如果真係,就好大打擊。
3. 不過其實都靈(拖連奴)並唔係肺炎重災區,倫巴迪(米蘭所在地)先係,威尼托(威尼斯是也)次之。之前取消嘅意甲都係呢兩個地區
4. 但,無論如何,祖雲達斯就真係有啲壓力。睇你點計,但基本上本人睇歐聯系數(你有更好嘅方法嗎?)(http://bit.ly/2TavS6P),祖雲達斯在所有歐洲球會中,綜合戰績排第五,近年亦都係八強常客,決賽都入過。
5. 又另一方面,你睇收入(*),祖雲達斯雖則都話係大會,但收入,講緊歐洲排第十左右(http://bit.ly/2PhrAt2)。其實近十年八年都係咁上下,簽咗C朗拿度後都冇未見到即時大改變,因為人地都進步緊,而我估(未得閒細睇)C朗拿度帶嚟嘅商業收益呀贊助呀帶動入場人數呀(其實入場人數自用咗新球場後都差不多,但可能有得加下價?),都補唔返意甲停滯不前(未細睇)嘅傳播費,加埋呢壇肺炎,照計點都打擊下啲入場人數?
6. 當然你講咸豐年代,97/98時,祖雲達斯歐洲第四(之後幾年上過第二添),收入只落後曼聯,高過晒所有英超球會(而英超排第二嘅係:紐卡素),甚至高過巴塞。
7. 後來意甲點沒落英超點盛起又一個長故事。但主要都係,錢。主要分水嶺其實就係2006-8嗰幾年,之前祖雲達斯收入都仲係歐洲第三。然後電話門,祖雲達斯落到乙組,加埋金融海嘯,之後啲收入就一路彈唔返上嚟了。打後十幾年都係而家咁,大約第十。
8. 聽落好似唔錯,收入就第十,戰績就第五。但不能忽視嘅係祖雲達斯燒錢都幾勁。都係未細睇,但首先,祖雲達斯近N季轉會上都係凈開支,當然最主要係C朗拿度。
9. 另外,祖雲達斯人工都唔嘢少。舊文都講過(http://bit.ly/37PIa9S),祖雲達斯人工開支,已經係第三位國際米蘭嘅一個開咁滯。而當中,C朗一條友人工,高過十四間意甲球會。而就算沒有C朗,祖雲達斯一樣係意甲人工開支最大嘅球會。
10. 另外,聽聞艾朗藍斯過去祖雲達斯,雖則係免費轉會,但人工超過四十萬鎊一星期,史上最高人工嘅英國球員—但係咪最好波?大家心照。亦比你睇到祖雲達斯相當燒錢(又不過,睇返,其實總數都只係歐洲第七八左右,似乎只係個別球員極高)
11. 彭博早排有文有講(https://bloom.bg/2SVGjMu),一日C朗仲在(張約去到2022年),祖雲達斯基本上都必然蝕錢。咁原本蝕錢冇乜大不了,唔好蝕太多就得。但加埋肺炎影響啦喎,如果蝕得多,就分分鐘FFP(Financial Fair Play)有啲問題了
12. 所以,你見祖雲達斯轉會net spend,雖則我話近N年都係凈開支,但除咗C朗一年外,其他年份唔算好誇張。例如今季簽得de Ligt,自然就賣返Cancelo及其他幫補下。買得希古恩就要賣普巴咁。一係就免費簽人(但畀好高人工),好似藍斯咁。
13. 雖則好多人都(有其道理地)覺得FFP只係玩鳩啲新興土豪,但傳統豪門畢竟都不能太離譜,何況祖雲達斯啲老細車廠科水嘅玩法,似乎一路都有啲踩界,再蝕多啲就真係畀人搞都唔奇。
14. 所以等我好快跳到個唔多關事嘅結論。就係,戴巴拿會走!上面啲例子大約都話你知,祖雲達斯都要玩量入為出,賣人都唔手軟。C朗拿度我認為係非賣品,de Ligt值錢但咁後生大把世界。似會賣到好價,又有人接嘅,一係戴巴拿,一係Pjanic
15. 戴巴拿去邊?應該話,點解我特別留意佢?因為,一路都傳佢幾大機會去拜仁。而拜仁近年財政實力當然不成問題,冇負債,又賺錢,但戰績就下滑咗(拜仁有一期係四強常客),亦都因為咁,拜仁好似話來季會用兩億買人。未必算好多,但對拜仁嚟講就好多了。其實今季用八千萬買咗Lucas Hernández已經一大突破,因為拜仁對上一次轉會紀錄先係四千萬。當然,有呢兩億,未必要買戴巴拿,眾所周知拜仁想要利萊辛尼,呢個可能都要成億。戴巴拿應該都差不多。相信只會兩件揀一件。
16. 又同樣地,幸好祖雲達斯歐聯輕易首名出線,只係對里昂,問題應不大,而八強已經可以收貨。記得舊年寫過(http://bit.ly/2J9TNS5)(http://bit.ly/2IFa4wf),祖雲達斯歐聯十六強首回合凈吞馬體會兩蛋,股價即即插一成。然後次回合C朗連中三元,股價又彈返一成幾。所以歐聯出局對股價影響極大,但照計個合理期望應該係八強(不過,上年輸畀阿積士後股價跌足兩成)。嚟緊兩三季,祖雲達斯有乜依郁十六強出局(甚至分組出局),都係極大打擊。
(*)其實講過多次(https://bit.ly/37W4XAX),「正常」嘅公司就梗係唔睇收入只睇盈利。但球會並唔係「正常」嘅公司,好多都冇上市,亦都因為好多原因並唔係追求盈利,反正大家都係咁,所以一般講富有球會都係講收入。
蒙太奇寄生上流 在 金球獎最佳外語片!來看看「寄生上流」的「蒙太奇片段」 的推薦與評價
來看看「 寄生上流 」的「 蒙太奇 片段」,這部片會不會一舉拿下奧斯卡呢? 「 蒙太奇 (montage)」是一種極具藝術性的剪接手法,它會將畫面重新拼接、組裝 ... ... <看更多>
蒙太奇寄生上流 在 【#拍片COOL分享】金球獎最佳外語片!來看看「寄生上流 ... 的推薦與評價
來看看「寄生上流」的「蒙太奇片段」,這部片會不會一舉拿下奧斯卡呢? 「蒙太奇(montage)」是一種極具藝術性的剪接手法,它會將畫面重新拼接、組裝 ... ... <看更多>
蒙太奇寄生上流 在 Re: [討論] 小偷家族、寄生上流、小丑的犯罪界線-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 《raura》 之銘言:
:
: 剛看完《小偷家族》。
: 本片的步調讓我好像看到早期日影,
: 用零散、意義不明的生活片段組成,
: 最後再以重大事件帶出真相。
:
: 跟近年常看到的日影比起來,
: 步調比較慢,很難讓我聚精會神,
: 但演員的演技比較平實、不浮誇,
: 實在非常少見。
:
: 只是要得較商業取向的奧斯卡是非常困難,
: 個人也不覺得它有比《寄生上流》好看或優秀。
:
: 回到標題。
: 本片出現兩次男女主角對偷東西的想法,
: 類似不要偷垮店家就好之類的,
: 還有他們一家人道德觀念不高,
: 為何在本板會得較多同情,
: 不像《寄生上流》、《小丑》受到許多人攻擊?
:
: 個人覺得可能類似《寄生上流》补先生說的界線吧!
:
: 所謂不偷垮店家就是一種界線,
: 就像味道和內褲一樣,別被人聞到或發現就是不越界,
: 既然沒越界就沒什麼好譴責,
: 合理化犯罪也不是不行,
: 但前提都是不能威脅自己所在的地位。
: 《小偷家族》的犯罪只是偷吃的穿的,
: 最多砸個車偷包,隨手「救」一下小女孩,
: 大概只有家裡有做生意或有車的人會不太爽,
: 對觀眾來說根本無關痛癢。
: 這些主角從沒想過突破他們階級的界線,
: 一直樂於欺騙和偷竊的生活,
: 當然也不可能多努力或多善良。
:
: 本片讓我恍然大悟,
: 討論另外兩片的主角不努力、合理化犯罪是假議題,
: 誰真的在乎虛構人物要不要努力,會不會犯罪,
: 真正在乎的其實是,
: 有些窮人居然不安於貧窮,妄想晉級。
: 想晉級就算了,還不保持謙虛,
: 說穿了就是沒有使用弱者的表情或態度,
: 結果讓部分觀眾感受到威脅,
: 或覺得這些魯蛇在挑釁什麼,憑什麼能成功?
:
: 在我看來本片不少合理化犯罪的地方,
: 明明是誘拐小朋友,卻暗示爸媽吵架虐待,
: 所以小朋友在主角家比較幸福,
: 觀眾看著看著也覺得這對小孩比較好。
: 結尾大量的臉部特寫,欲言又止及困惑無力,
: 其實就是在對觀眾說話,讓觀眾產生同情心,
: 覺得他們是弱者,被警察們誤會逼迫到講不出話來
: 真希望他們能團聚、獲得幸福啊
:
: 所以說《小偷家族》太高明了,
: 高明到觀眾看完還不覺得這是合理化犯罪,
: 只覺得心暖暖,情感動人,而不是活該被抓、真是一群壞蛋,
: 甚至開始認同「沒有血緣關係也可以成為家人」這種概念。
:
: 當然導演也不是沒有點出這群家人的現實,
: 譬如沒念書的小朋友知識有限,
: 誘拐小孩是自我滿足,並不是真的對小孩好,
: 奶奶其實只是利用孫女(?)賺錢等等。
: 但另外兩部片也同樣有點出主角犯罪的現實與困境,
: 在本板還是受到許多道德批評,
: 可見讓角色即使犯罪,
: 也要有態度與行為上的界限是如此重要!
: 觀眾就會幫忙緩頰,啊其實他們沒那麼壞這樣,
: 而忽視如果他們沒被抓,
: 他們就是一群不覺得自己的行為有啥錯的人。
:
: 題外話,日本還真愛儀式行為,
: 從各種影視作品都看得到這類意義不明的動作,
: 連小朋友偷個東西也要有儀式才能拿,
: 這是什麼樣的民族風氣?
果然不一樣的人就能看到同一件事但另一種不同面向。有一句話說「人們都只看到他們想看
到的事,相信他們願意相信的事」
我的解讀是:先不論他們看到了什麼但他們之所以相信,是因為他們相信經由他們自我的人
生觀、價值觀等經驗法則及邏輯總結等等會在他們處理一件事情、接收一則訊息後給予他們
的"結論",這也是構成他世界觀的基石。但如果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的話,如果我們能夠
就一個普羅大眾的價值觀為目標來設計情境,在給予對方特定的資料的同時去引導對方從你
給予的切入點來觀看事件,最後讓他自己得出那個我們預期的結論.....那我們豈不是可以
操縱人的觀念,情緒,跟行為了耶!(誰再跟我爭論愛情是直覺及非理性的而不講理性與邏
輯的我就能洗腦她了!)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說奉俊昊的作品裡從不會很明顯的說誰是好人誰是壞人,讓觀眾自己去感
受,當然,可能也是想說在不同的立場中沒有人會是純粹的好人或壞人吧,說他的敘事是中
立的云云......但看完這篇文章及留言後我有了一個想法:在敘事上他或許可以做到中立不
偏頗(假設那篇文章內容可信,不是亂寫),但他可以讓觀眾從"他想讓觀眾看"的角度切入啊
,那麼當觀眾從"他們自以為是他們自己發現並整理的資訊"中總結出他們自己的結論時....
.其實那個結論也是被操縱的。
但當然,總會有一些非主流觀點的人能看出一些端倪或另一種解讀方式;因為這種人的觀念
已經前面提及的"設計者想打動的價值觀範圍"內了,所以就算你丟給他們一樣的資料引導他
們去思考出你想讓他們下的結論,但因這些人對世界的解讀方式跟多數人不同所以得出的結
論本來就會與設計者預期的結果不符.......只能說懂得引導人思維的人跟能以非主流觀點
看事情的人都好厲害哦,如果真的有這樣的才能,不知道是天生的呢?還是可以後天培養的
呢?(想學+1)
好!回歸正題,剛剛看到一篇留言在說:在他眼裡至少離家出走的少女在《小偷家族》中感
受到了真正的家庭感,那點讓她很感動,難不成為了不做錯事,就讓小女孩依舊待在會被家
暴的原生家庭嗎?所以這篇留言的感受的重點會放在:犯罪的事實的背後其實是有著讓人認
同的人性閃光點以及價值,而那一點光彩讓犯罪變得不再是重點了。
至少,這項犯罪還讓一個有著家暴史的小女孩感受到了家庭的感覺,這搞不好是她目前悲慘
的一生中最接近幸福的時光了,不是嗎?
最後的總結是:這些是我在這部電影裡看到的東西。
(當然,留言還有別的但這邊我只拿討論家暴小女孩來做比喻,我可能沒有完整了解原意但
應該差多少,理解錯請見諒.......XD)
而在原po眼裡看到的則是影片意圖使人接受犯罪合理化(其實我覺得是犯罪合情化,要到接
受犯罪合理化應該還沒這麼容易),他的說法是:在給予一個讓人能感同身受的理由跟一個
好故事後,人們好像就能夠接受甚至無視做錯事這件事情本身了。
像他覺得這個故事的講述方式就會讓人覺得:這項犯罪還讓一個有著家暴史的小女孩感受到
了家庭的感覺,這搞不好是她目前悲慘的一生中最接近幸福的一刻了,不是嗎?
但對原PO來說這就是讓人接受犯罪合理化的手法啊!
當你再一次看完上面那段敘述的時候,如果妳的想法是就算你依然不認同誘拐這件事,但至
少你是能夠感受到,在這件錯誤的事件裡帶來的結果不完全是負面的,或許在其中也包含著
一個小女孩第一次感受到被愛、被人珍惜這幾點的價值也是需要被看見、被讚揚的呢?如果
你心中對這個邏輯有一絲的理解或是認同......那恭喜你,你又更加深了對「法理不外乎人
情」、「情理法,情擺第一位」這類型的觀念一次,並且對你你腦中對"什麼情況犯罪可能
合情化或是合理化"的資料庫加進了幾筆資料,當這個資料庫裡的資料達到一定的數目時,
我們是否可以合理的猜測你會逐漸加深兩個觀念
1. 你了解犯錯(罪)這件事不一定總是懷著惡意。
2. 事情是錯了,但卻造成改變了一個人的一生,或讓某個絕望的人重獲希望等無價的收穫
。
如果你開始可以接受這樣的觀念,你就在一件犯罪事實無爭議的情況下,從一個設計者所選
擇的切入點看事情,再加上一些人物性格刻畫讓讓你覺得你跟角色有著一些相同的善惡標準
,或是這個人堅持某項在現實被人稱頌的美德,如:看到老太太就算是處於危險之中也要扶
她過馬路、搶劫過後只找到少量食物,角色都要餓死了但笑笑逞強分人一半食物。在這些場
景中你都在被灌輸這個角色其實不是壞透了的設定。
來個我覺得誇張但還是很常見的例子:追著偷東西的角色的店老闆在追逐中突然病發昏倒了
,你不繼續跑反而背對方去醫院。這種明明是主角做錯事造成老闆昏倒,但當他背老闆去醫
院後,通常就會迎來相互和解的場面,老闆搞不好還會謝謝這個罪魁禍首救了他一命。然後
就有機會觸發:"預定未來洗白"或是"壞人中的好人"BUFF........守序邪惡嘛!每次看到這
種處理方式在邏輯上能理解但情感上不能接受。
好啦,再拉回來。那麼在設計者預設的價值觀範圍裡的這些實驗組們在接受了這些訊息後,
大腦就開始經由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等經驗法則及邏輯總結出來了一個結論作為這一次的
學習成果UPDATE進你原有的資料庫中作為未來你完善自己對世界的認知及行為準則等等的參
考材料之一
但這個自己得出的"結論"有可能是在你不知道的情況下被灌輸的嗎?;全面啟動裡說:只要
在人的腦子裡植入一個想法,甚至只要一個念頭,它就會自行成長茁壯,你擋都擋不住。(
原文忘記但意思差不多) ,很有道理?不是嗎?簡單的幾句話濃縮了我前面大部分的內容
最後我想說:角度不同看到的樣子就不同,但東西還是同一個東西,當你有了越全面的角度
那你看到的東西也就越接近它原本的樣子,或許有某一面最討你喜歡你覺得最順眼,但不要
喪失了懂得欣賞其他角度的美感的品味跟想像力,擴充自己的資料庫。
比如你不擅長衝浪,那你一定沒辦法體會衝浪的爽感在哪,但你能夠經由別人口中了解什麼
是他們眼中的衝浪,又為什麼會喜歡它,去想像它難在哪?從失敗中一步步進步中得到的成
就感又有多迷人,到最後為什麼會有人願意冒生命危險去追巨浪,當你了解到的訊息越多時
,你依然不會衝浪,但你就會懂得如何欣賞衝浪的美了。驚爆點(新版)裡面有段對話依稀是
:「不覺得極限運動很危險嗎?」對方回答:所以才這麼美啊!還是才有價值?我覺得兩者
皆是。
其實我是認同原PO說的「討論兩部主角不努力、犯罪合理化是假議題」以及我解讀出的「意
圖使人接受犯罪合情及合理化」。
事情在大眾價值觀來說是有對錯的,但有沒有發生過你明明知道這件事是錯的但你依然會做
想做甚至一直在做的情況呢?我就有啦!還不少!
我認為人們越來越習慣"人會犯錯"這種事,越來越無感了;在電影裡面,多少主角行著犯罪
的事實解救世界,又有著多少的主角以違法的行業為生,但好像總是有一些不得已的苦衷或
者是為了生存的妥協,在有的結局裡這些犯罪者甚至與抓捕他的警察產生惺惺相惜之情,最
後放他一馬讓其得以全身而退的結局也不少見。
而觀眾居然可以接受這種結局?為什麼?就心理學角度來看,觀眾當然希望這個他關注了兩
個小時,行事不走正派路線卻依然有著自我道德底線,外表充滿魅力,犯罪的目的是為了救
助他人,比如是幫家人還賭債、完成朋友的遺願、資助戰友的遺孀這些好事的人能夠脫身啊
!這個人只是用了常規方法做不到的事情並且讓他人得到了幸福,是在幫助人啊!
然後你就開始自我說服:他是在做好事,只是用了非常規的手段,而且這種事情用正當的手
段是做不到的,甚至不給你選擇的餘地,犯罪就是唯一的方法,這時簡單的來段宣言:「我
不懂如何用正當的方法況且時間上不允許,所以只剩下唯一一個我最在行的方法,違法!」
搞不好還能拍得氣勢十足帥一波?
現在真的還有人CARE你看到的影片中那些主角達到目的的手段是什麼嗎?
有人記得驚天動地60秒裡面開頭就已經過著退休生活的凱吉是為什麼要偷車嗎?因為要救他
弟弟一命。
沒辦法,哥哥嘛!弟弟出事擦屁股是應該的。
那他弟做了什麼導致要哥哥要幫忙呢?因為弟弟搞砸了一筆50輛車的.....偷車生意
所以為了救家人,唯一的解決方式就是.......再偷50輛車交差。老隊友們也很有義氣的相
挺來偷車了,然後就是各顯神通偷著各式的車,各人有著各種的偷車必殺技,蒙太奇片段閃
過一輛輛從主人手中被偷走的車開進貨櫃準備出發......老實說,這個片段出現時我當時感
受到的是大夥意氣風發,進度十分順利......Hello?現在回想那個畫面,我感受到好像只
要初衷跟目的對了,手段跟方法......不是重點(筆記)。
其中有一台對凱吉來說猶如女神一般的車,他面對它的時候甚至就跟約會一樣,他對它的一
切是那麼的熟悉......然後他就把有主人的它給偷走了!這一刻我才懂橫刀奪愛才是愛的真
諦,你要是真的喜歡她,就算她有主人也要把她偷過來!我覺得我又學到了什麼(筆記)
再一次,只要你愛她,手段跟方法......真的不是重點。
電影裡還有一個重點一直在用各種舉例來讓我們能夠更快的吸收及了解:只要你沒被抓到,
做什麼都跟沒發生過一樣。這條算是放諸四海皆準的金科玉律了,我相信很多人都已經在人
生的某個時刻學到這個重點了,就不解釋了。
總而言之,驚天動地60秒是部好片,9000萬的預算,2億3000萬的票房或許不是超級好的成
績,但就算是現在不小心轉到了還是有讓人停下來把它看完的魔力,畫面表現、詼諧幽默的
台詞、有頭髮的凱吉跟年輕的裘莉,團隊合作等等元素組成了這部20年前的經典.......
現在我已經忘記凱吉他們最後是平安脫身還是政治正確的伏法贖罪了,但我沒有忘記開頭凱
吉是以一個從沒被抓到過的傳奇偷車賊頭銜過著優渥退休生活的角色出現的.....只能說平
安下莊還是有可能的。
這種類型的電影20年來不知在多少人的心中種下了一個念頭呢?
從原本短短的推文變成一個亂七八糟的長篇大論,也不知道有沒有跑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6.81.8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81995133.A.B0E.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