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連市場巡禮
想要見識台北的農業物產,雙連市場是不可或缺的。
其中有四大因由,讓它遠遠勝出其它相同市集。一來,它是北淡線興建時即出現的重要驛站,連繫著大稻埕的興衰。其次,迄今仍是傳統露天市場,保有昔時的風味。再者,因有百年的活動歷史,紮實地見證了街道的變遷發展。四則,它位居市中心繁華的腹地,因了都會上班族的生活節奏,改變了內涵。
有此條件,我自是喜歡藉由此核心要地,做為探索台北傳統市場的平台。觀光遊客可沿著旁邊開闊的散步大道,緩緩擦身,彷彿經過畫廊,觀感一幅台北清明上河圖的卷軸。你可以選擇旁觀,不影響當地人的生活,但亦可縱身而入,加入買賣吃食的行列。
隔壁中山北路一排飯店,常有日本客人下榻。不少飯店人員會就近安排,介紹走逛此一景點,顯然也是看到這個市場具有代表性。
話說雙連傳統市場,位於民生西路四十五巷,以前有一個名字謙和市場,但多數人可能都忘了此名,直接稱為雙連菜市。而我最喜歡的另一個古早稱呼,叫車頭菜市仔。原來,日治時代它就位於北淡線雙連站附近。可惜,這名字也被遺忘了。
雙連市場不長,約莫三百公尺,好像從百年前便這等長度。平時一早煕攘來往,賣蔬果、賣小吃和賣衣飾的,一攤緊挨一攤,整條窄小巷弄常擠得車水馬龍。一般台北市場都在十一點左右逐漸收攤。它卻有別於其它,因為周遭上班族買菜的人多,愈接近中午,反而愈加熱鬧。早市拉長為午市。
文昌宮位於中心,據說裡頭供奉著兩百年前的考官神明。許多人為求升學順遂或平安,常來祈福,香火自是鼎盛。整條街開業者,不少擁有自家店面,但也有隨興而來的小攤販,只要空間夠,不礙交通,似乎熟識者都可插一腳。管巷弄的和管捷運綠地的警察偶爾來,左顧右看,擺個認真取締的架勢,但多少會視情況網開一面。
我在此認識好幾位賣蔬果的老人。有位來自社子島的謝老先生,七十多歲了,個子瘦小精實。他的蔬菜最為多樣,而且幾乎都是超市難以發現的菜種。譬如赤道櫻草、日本地瓜葉、紅色地瓜葉和日本莧菜等。
展開帆布,小小一坪的空間,總是擺了十幾道罕見的蔬果。每次去,我都會光顧,因而變成好友。他都是騎摩托車到來,中午才離去。蔬菜有無噴藥,我約略曉得一些眉角,他也會老實跟我說。
還有位來自淡水的阿嬤,坐的位置接近文昌宮。最常賣白鳳菜和茭白筍。她的蔬菜都悉心地用芒草綑綁。半世紀前,不少賣蔬菜和魚蝦的,都會挑著貨物,遠從淡水搭乘火車到雙連。
但那是北淡線的年代,如今是捷運,搭一趟淡水到雙連要45元,來回90元。我問阿婆這樣值得嗎?她回答,「值得啊!我都是坐老人票,一次才18元。」她這麼一說,還有什麼好問的。阿嬷也賣海瓜子,我不禁想到淡水河口的滬尾。
另有一位三芝來的老先生,九十多歲了。去年九月底時,他在廟前左側賣毛蟹。許久未看到野生毛蟹,我特別跟他探詢。沒想到,他竟是用傳統捕蟹的方法。旁邊的攤販提醒他照顧身子,很擔心今年是他最後一欠賣毛蟹。還好,今年八月時,我有看到他,拎著三芝的茭白筍來販售。按此情況,今年應該還會再捉毛蟹到來。
雙連傳統露天市場,除了常見的豐盛蔬果和平民衣物,就是有這些來自不同山區和海邊的小農,按時節帶來新鮮新奇的果物,讓我們感受台北在地風物的特色。但多數遊客最在乎的,恐怕還是周遭有何小吃。
先介紹兩家知名的水餃店,一為高記水餃,二是三五水餃。初時認識不免困惑,因為兩家地址相同。從雙連二號捷運出口出來,往馬偕醫院信步,約莫二十公尺即可抵達。後來才知,兩家店面共用一室,只是不同時段,不同的老闆營業。兩家的口味不一樣,值得分別嚐試。
接著是兩家遊客必訪的湯圓,分別是市場內的燕山湯圓,以及不遠的雙連圓仔湯,各以鹼甜聲名遠播。沿著文昌帝君廟旁的巷子進去,抬頭即見四十多年歷史的燕山湯圓。此店創業者半生奉獻軍旅,律己甚嚴。開了小店後,中規中矩地做起小生意。鹹湯圓手工搓揉,呈小顆粒狀,跟傳統台式大湯圓明顯有別。我習慣點豬肝鹹湯圓,吃一碗就飽足了。
雙連圓仔湯有五十多年歷史,知名度遠播及東瀛,我吃的次數更多,經常遇到日本觀光客到訪。其圓仔湯好吃,全賴店主對食材的專業知識和道德感。凡加料食材,皆來自台灣各縣市的特產,諸如雲林花生、屏東紅豆,大甲芋頭。吃一碗綜合的,好像吃到台灣最好的農特產。
燒麻糬是現今的重要招牌,若不怕撐肚,或可嘗試。我曾探問,為何只有白湯圓,沒有沾喜氣的紅湯圓。服務生告知,紅湯圓要加色素,他們覺得對身體有害,品質亦不好。
阿國和阿城切仔麵也是人氣美食,據說是兄弟分家,分據錦州街和民生西路。阿國很貼心,還會掛出店裡物的排行榜。雖說店名叫切仔麵,油蔥飯和乾麵亦不差。一位在雙連長大的好友,最愛樂道這類台式小店,嫻熟朋友到來,都驕傲地以此小店的食物內容招待。阿城更博得觀光客青睞,中午時分常座無虛席,招牌以中日文並列,想必日人光顧的也不少。
接下,最重要的是魯肉飯,誠乃雙連最具代表性的特色。百年前雙連車站設站,許多貨物在此裝卸,需要大量勞動工人搬運,來往於大稻埕和此地,雙連遂有市集形成。勞動人力多,小吃自然應運而生,集聚成市,魯肉飯在此遂成為重要的小攤。昔時鬍鬚張打從這兒起家,掛名雙連魯肉飯。最後以寧夏夜市為旗艦店,打造了台灣魯肉飯的一片天空,將此一小吃發揚光大。
目前在此,最具代表性的三家分別為滿庭香、香滿園和雙連街。
位於市場對面的香滿園據說已有七十年歷史,口味沿襲古早味,豬皮、肥肉搭配池上米和酸菜,小碗的不過25元,即便宜又好吃。此店緊鄰捷運站,比台北車站的各種食物美味更充滿在地性。每回中午抵達台北,時間若充裕,我都會專程去品嘗。
另外兩間,滿庭香和雙連街,店齡都超過四十年,開在不遠的雙連街上,前後只隔十來公尺。兩間店人氣也很旺,用餐時間一到,總是人龍排到外頭。它們和另一家鹼粥店,都是這條街的主角。
雙連街魯肉飯,飯上加一片醃漬的黃蘿蔔片,以標準的古早味取勝,其小菜亦多,食客以上班族和家庭為主。滿亭香口感較清爽,不加任何佐料。桌面維持得相當潔淨,頗具現代人養生的概念。不少計程車司機偏好到吃,飽食一二碗再上路。
魯肉飯雖是此地的代表食物,但晚近最受歡迎的,反而是家蔥餅店,廁身於市場的小巷弄,有招牌沒店名。每回香蔥花捲出爐,店面便出現長長的人籠等候。一個餅十五元,每次買八九個的大有人在,但我反而偏好韭菜包。
每個傳統市場,少說都有一二家精彩的青草藥鋪在裡頭。建興青草店便是此間的代表,老店雖搬離市場頭,但在對面租屋,以新的內涵展現。
一位樸學農法的心靈治療師黃盛璘,跟青草店翁姓師傅合作,努力把這間青草店重新打造,希望吸引更多年輕人認識青草茶文化,同時鼓勵中老年人學習認識青草知識。他們正在宣揚,傳統青草茶店面較少著墨的生活文化,也摸索著園藝治療和青草藥密切互動的可能。
這家青草茶店面繼續選擇座落市場對面,一如我現在觀看雙連市場,都嘗試用新的角度,或旅遊或養生,努力和傳統生活圈展開不同層次的對話。
這樣充滿創意的店面,在雙連市場,因為時空位置的特殊性,一直活絡地持續出現。(2013)
「葉裕清中山北路」的推薦目錄:
- 關於葉裕清中山北路 在 簡余晏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葉裕清中山北路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葉裕清中山北路 在 王瑞瑤的超級美食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葉裕清中山北路 在 #葉裕清 - Explore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葉裕清中山北路 在 網路上關於the greenhouse中山北路-在PTT/MOBILE01/Dcard ... 的評價
- 關於葉裕清中山北路 在 網路上關於the greenhouse中山北路-在PTT/MOBILE01/Dcard ... 的評價
- 關於葉裕清中山北路 在 網路上關於the greenhouse中山北路-在PTT/MOBILE01/Dcard ... 的評價
- 關於葉裕清中山北路 在 the greenhouse建案 :: 誰的消防不合格 的評價
- 關於葉裕清中山北路 在 優人物/家人與家宴設計師葉裕清打造最美好的家 - YouTube 的評價
葉裕清中山北路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原作者:劉克襄)
■■雙連市場巡禮
想要見識台北的農業物產,雙連市場是不可或缺的。
其中有四大因由,讓它遠遠勝出其它相同市集。一來,它是北淡線興建時即出現的重要驛站,連繫著大稻埕的興衰。其次,迄今仍是傳統露天市場,保有昔時的風味。再者,因有百年的活動歷史,紮實地見證了街道的變遷發展。四則,它位居市中心繁華的腹地,因了都會上班族的生活節奏,改變了內涵。
有此條件,我自是喜歡藉由此核心要地,做為探索台北傳統市場的平台。觀光遊客可沿著旁邊開闊的散步大道,緩緩擦身,彷彿經過畫廊,觀感一幅台北清明上河圖的卷軸。你可以選擇旁觀,不影響當地人的生活,但亦可縱身而入,加入買賣吃食的行列。
隔壁中山北路一排飯店,常有日本客人下榻。不少飯店人員會就近安排,介紹走逛此一景點,顯然也是看到這個市場具有代表性。
話說雙連傳統市場,位於民生西路四十五巷,以前有一個名字謙和市場,但多數人可能都忘了此名,直接稱為雙連菜市。而我最喜歡的另一個古早稱呼,叫車頭菜市仔。原來,日治時代它就位於北淡線雙連站附近。可惜,這名字也被遺忘了。
雙連市場不長,約莫三百公尺,好像從百年前便這等長度。平時一早煕攘來往,賣蔬果、賣小吃和賣衣飾的,一攤緊挨一攤,整條窄小巷弄常擠得車水馬龍。一般台北市場都在十一點左右逐漸收攤。它卻有別於其它,因為周遭上班族買菜的人多,愈接近中午,反而愈加熱鬧。早市拉長為午市。
文昌宮位於中心,據說裡頭供奉著兩百年前的考官神明。許多人為求升學順遂或平安,常來祈福,香火自是鼎盛。整條街開業者,不少擁有自家店面,但也有隨興而來的小攤販,只要空間夠,不礙交通,似乎熟識者都可插一腳。管巷弄的和管捷運綠地的警察偶爾來,左顧右看,擺個認真取締的架勢,但多少會視情況網開一面。
我在此認識好幾位賣蔬果的老人。有位來自社子島的謝老先生,七十多歲了,個子瘦小精實。他的蔬菜最為多樣,而且幾乎都是超市難以發現的菜種。譬如赤道櫻草、日本地瓜葉、紅色地瓜葉和日本莧菜等。
展開帆布,小小一坪的空間,總是擺了十幾道罕見的蔬果。每次去,我都會光顧,因而變成好友。他都是騎摩托車到來,中午才離去。蔬菜有無噴藥,我約略曉得一些眉角,他也會老實跟我說。
還有位來自淡水的阿嬤,坐的位置接近文昌宮。最常賣白鳳菜和茭白筍。她的蔬菜都悉心地用芒草綑綁。半世紀前,不少賣蔬菜和魚蝦的,都會挑著貨物,遠從淡水搭乘火車到雙連。
但那是北淡線的年代,如今是捷運,搭一趟淡水到雙連要45元,來回90元。我問阿婆這樣值得嗎?她回答,「值得啊!我都是坐老人票,一次才18元。」她這麼一說,還有什麼好問的。阿嬷也賣海瓜子,我不禁想到淡水河口的滬尾。
另有一位三芝來的老先生,九十多歲了。去年九月底時,他在廟前左側賣毛蟹。許久未看到野生毛蟹,我特別跟他探詢。沒想到,他竟是用傳統捕蟹的方法。旁邊的攤販提醒他照顧身子,很擔心今年是他最後一欠賣毛蟹。還好,今年八月時,我有看到他,拎著三芝的茭白筍來販售。按此情況,今年應該還會再捉毛蟹到來。
雙連傳統露天市場,除了常見的豐盛蔬果和平民衣物,就是有這些來自不同山區和海邊的小農,按時節帶來新鮮新奇的果物,讓我們感受台北在地風物的特色。但多數遊客最在乎的,恐怕還是周遭有何小吃。
先介紹兩家知名的水餃店,一為高記水餃,二是三五水餃。初時認識不免困惑,因為兩家地址相同。從雙連二號捷運出口出來,往馬偕醫院信步,約莫二十公尺即可抵達。後來才知,兩家店面共用一室,只是不同時段,不同的老闆營業。兩家的口味不一樣,值得分別嚐試。
接著是兩家遊客必訪的湯圓,分別是市場內的燕山湯圓,以及不遠的雙連圓仔湯,各以鹼甜聲名遠播。沿著文昌帝君廟旁的巷子進去,抬頭即見四十多年歷史的燕山湯圓。此店創業者半生奉獻軍旅,律己甚嚴。開了小店後,中規中矩地做起小生意。鹹湯圓手工搓揉,呈小顆粒狀,跟傳統台式大湯圓明顯有別。我習慣點豬肝鹹湯圓,吃一碗就飽足了。
雙連圓仔湯有五十多年歷史,知名度遠播及東瀛,我吃的次數更多,經常遇到日本觀光客到訪。其圓仔湯好吃,全賴店主對食材的專業知識和道德感。凡加料食材,皆來自台灣各縣市的特產,諸如雲林花生、屏東紅豆,大甲芋頭。吃一碗綜合的,好像吃到台灣最好的農特產。
燒麻糬是現今的重要招牌,若不怕撐肚,或可嘗試。我曾探問,為何只有白湯圓,沒有沾喜氣的紅湯圓。服務生告知,紅湯圓要加色素,他們覺得對身體有害,品質亦不好。
阿國和阿城切仔麵也是人氣美食,據說是兄弟分家,分據錦州街和民生西路。阿國很貼心,還會掛出店裡物的排行榜。雖說店名叫切仔麵,油蔥飯和乾麵亦不差。一位在雙連長大的好友,最愛樂道這類台式小店,嫻熟朋友到來,都驕傲地以此小店的食物內容招待。阿城更博得觀光客青睞,中午時分常座無虛席,招牌以中日文並列,想必日人光顧的也不少。
接下,最重要的是魯肉飯,誠乃雙連最具代表性的特色。百年前雙連車站設站,許多貨物在此裝卸,需要大量勞動工人搬運,來往於大稻埕和此地,雙連遂有市集形成。勞動人力多,小吃自然應運而生,集聚成市,魯肉飯在此遂成為重要的小攤。昔時鬍鬚張打從這兒起家,掛名雙連魯肉飯。最後以寧夏夜市為旗艦店,打造了台灣魯肉飯的一片天空,將此一小吃發揚光大。
目前在此,最具代表性的三家分別為滿庭香、香滿園和雙連街。
位於市場對面的香滿園據說已有七十年歷史,口味沿襲古早味,豬皮、肥肉搭配池上米和酸菜,小碗的不過25元,即便宜又好吃。此店緊鄰捷運站,比台北車站的各種食物美味更充滿在地性。每回中午抵達台北,時間若充裕,我都會專程去品嘗。
另外兩間,滿庭香和雙連街,店齡都超過四十年,開在不遠的雙連街上,前後只隔十來公尺。兩間店人氣也很旺,用餐時間一到,總是人龍排到外頭。它們和另一家鹼粥店,都是這條街的主角。
雙連街魯肉飯,飯上加一片醃漬的黃蘿蔔片,以標準的古早味取勝,其小菜亦多,食客以上班族和家庭為主。滿亭香口感較清爽,不加任何佐料。桌面維持得相當潔淨,頗具現代人養生的概念。不少計程車司機偏好到吃,飽食一二碗再上路。
魯肉飯雖是此地的代表食物,但晚近最受歡迎的,反而是家蔥餅店,廁身於市場的小巷弄,有招牌沒店名。每回香蔥花捲出爐,店面便出現長長的人籠等候。一個餅十五元,每次買八九個的大有人在,但我反而偏好韭菜包。
每個傳統市場,少說都有一二家精彩的青草藥鋪在裡頭。建興青草店便是此間的代表,老店雖搬離市場頭,但在對面租屋,以新的內涵展現。
一位樸學農法的心靈治療師黃盛璘,跟青草店翁姓師傅合作,努力把這間青草店重新打造,希望吸引更多年輕人認識青草茶文化,同時鼓勵中老年人學習認識青草知識。他們正在宣揚,傳統青草茶店面較少著墨的生活文化,也摸索著園藝治療和青草藥密切互動的可能。
這家青草茶店面繼續選擇座落市場對面,一如我現在觀看雙連市場,都嘗試用新的角度,或旅遊或養生,努力和傳統生活圈展開不同層次的對話。
這樣充滿創意的店面,在雙連市場,因為時空位置的特殊性,一直活絡地持續出現。(2013)
葉裕清中山北路 在 王瑞瑤的超級美食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送你最後一程
#在天上繼續做快樂的廚神
#再見Jimmy師傅張振民
今天早上參加好友Jimmy張振民在一殯的告別式,內心既悲傷又不捨,眼淚哭濕了口罩,景行廳擠滿了送他最後一程的人,多是是穿著白色制服的廚師,許多人行完禮還不捨離,站在靈車兩側,目送Jimmy移靈至二殯火化,場面哀淒又感人。
我是記者,入行超過三十年,主跑美食近三十年,面對面採訪過的國內外廚師逾千,其中包括法國聖堂教父Pierre Gagnaire皮耶.加尼葉、Joel Robuchon侯布雄,以及日本國寶級懷石料理人村田吉弘、料理之神小山裕久,也有餐廳拿下世界排名第一的義大利Massimo Bottura等世界級的大師,
這些人值得受人尊敬的地方,除了畢生致力於料理之上,最重要的是他們有一顆無私分享的心,而Jimmy就與這些大師一樣。
或許你會認為我是記者,還是個兇巴巴的大牌記者,我提問題,誰敢不答?錯,碰過不止一位,直接了當拒絕回答料理問題,因為怕被偷學,其中有年輕人很崇拜的名廚,他們很會行銷自己,很愛誇大成名故事,卻很吝於分享廚藝。
我從Jimmy身上認識了法國料理,有問必答毫無保留,不只傳統也談新派,也從他身上看到了一位入行四十多年,樂於工作沒有懈怠的真廚師,我碰到Jimmy不是在餐廳,就是在市場,而不是在公關稿或電視裡,那些塑造得比明星還明星卻無從窺見真貌的名廚。
Jimmy的法菜基礎是來自日本東京都華調理師專門學校,之後陸續在東京大倉飯店、西洋膳所,以及法國巴黎蘇菲鐵爾飯店實習。
28歲進來來飯店成為西餐主廚,35歲與希爾頓飯店的廚師好友組團,代表台灣拿下新加坡國際烹飪比賽雙金牌,並在四年之後再奪一金二銅。
年輕時也很熱衷征戰國際賽事的Jimmy曾經很感慨,三十多年前就揚名世界,回國後卻不懂敲鑼打鼓大做宣傳,所以沒有人知道他們是最早的台灣之光。
在來來飯店待了14年之後,民國82年數位企業家共同投資了Jimmy,在天母成立法樂琪法式料理餐廳,當時受到企業家青睞的還有同樣出自來來飯店,在中山北路成立陶陶餐廳的許堂仁小胖師傅,這群富可敵國的企業家甚至破天荒穿上廚師服為開幕造勢,一中一西為台灣頂級餐廳開新局。
年輕記者和美食家對Jimmy的猝逝無感,因為Jimmy已經很久沒開記者會請大家吃飯了,
上次他開記者會是為了澄清學徒爆料,他熬高湯加了調味粉,結果愈公開愈淒慘,媒體無視於台中平價連鎖店三百多元套餐的成本考量,也無視在數十公升高湯添加幾十公克調味粉的提味比例,拼命抹黑成高價法餐要靠粉的聳動報導,讓Jimmy的聲譽受損,
所以搜尋google和youtube多出現負面新聞,這也是讓我最最生氣的地方,透過網路沒有真相也沒有全貌,當然不可能有公正的評價。
其實Jimmy在很多年前就把重心轉向高檔外燴,所以行事更低調,會做菜也會秀菜的他,經常被企業家指定入府親自上菜,多年前他給我看一張張外燴菜單,一客動輒五千一萬,令我瞠目結舌。之後全球最大白松露運抵台灣,秘密交給Jimmy負責料理,到底是哪位企業家如此大手筆?Jimmy三緘其口,一時之間成為餐飲界津津樂道的話題。
他甚至把整條爐烤牛肉Roasted Beef變成外燴專用的麻將牛排,就是有辦法把烤好的牛肉拿到客人家中,一刀切下還能汨汨流汁的最佳狀態,名為麻將牛排是因為打麻將的客人最愛。
幾周前乍聞Jimmy離世的消息,在中廣超級美食家花了一整集來聊我眼中的Jimmy師傅,並錄成影片做成紀錄,上傳到youtube,希望讓大家認識對台灣餐飲有重大貢獻的法廚大師,雖然已然晚了,但一定要做,是媒體人也是朋友該做的。
https://youtu.be/zxFAvJn2HZ8
未料節目一結束,竟有許多人私訊我,感謝我,其中有一位是Jimmy過去曾在法樂琪附近開咖啡廳的人。「他總是給我建議指導,沒事經過的時候也常來聊天喝咖啡,後來我把店收掉,師傅也常常跟我聯絡,告訴我周邊的景況也關心我的近況。」
很多人懷念的張振民就是如此溫暖而真誠,不在乎他的大嗓門還是壞脾氣,套一句今天在告別式中一位廚師朋友透過錄影的祝福:希望他在天上繼續做快樂的廚神!
葉裕清中山北路 在 網路上關於the greenhouse中山北路-在PTT/MOBILE01/Dcard ... 的推薦與評價
2022the greenhouse中山北路討論資訊,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考試資訊整理, ... 談起『THE GREENHOUSE』的設計理念,葉裕清領我們將視野拉遠,他說,蓋房子最 ... ... <看更多>
葉裕清中山北路 在 網路上關於the greenhouse中山北路-在PTT/MOBILE01/Dcard ... 的推薦與評價
2022the greenhouse中山北路討論資訊,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考試資訊整理, ... 談起『THE GREENHOUSE』的設計理念,葉裕清領我們將視野拉遠,他說,蓋房子最 ... ... <看更多>
葉裕清中山北路 在 #葉裕清 - Explo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創意設計人葉裕清在「和田生活」邀請CNFlower 承接位於中山北路林蔭大道上的建案「THE GREENHOUSE」時,共同創造出了一個「綠林好宅」… See mor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