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苗栗穀倉 苑裡鎮》紀錄片由台灣電影文化公司於1997年攝製,製作團隊如下:
策劃:孟昭旭
執行製作:徐德芳
攝影指導:汪勝男
攝影:張梓嘉
旁白:陳譓如
燈光:楊德安
剪輯:吳曉月
音效:陳盈志
成音:林作浩
編導:蔡育長
影片現由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典藏,其內容如下所述:
台灣是一個美麗的寶島,你我曾經在這塊土地上,一起打拚一起奮鬥,開創了美麗的家園並建立了每一個鄉鎮的特色,在未來的日子裡還需要我們一起努力,追求更幸福的生活。
《苗栗穀倉 苑裡鎮》
苑裡鎮位於在苗栗縣的西南,西臨台灣海峽,東依火炎山與三義鄉為界,北接通霄鎮南隔大安溪與台中縣的大甲外埔為臨;地形以平原為主,依山面海風景秀麗。
先民生活體驗 化作精闢簡白的俚諺
短短的幾句話 卻蘊藏了高深的智慧
《鄉土諺語》
捉小豬要看槽底 討媳婦要看娘里
(苑裡鎮民張水連╱男)人說捉小豬要看槽底,討媳婦要看親娘,這種說法也的確很有道理。捉小豬要看槽底就是說,要看小豬是不是好養和吃糠的狀況,這頭豬苦吃糟糠多又吃到槽底,所以這頭豬會長的比較大,所以說這可以做參考。而討媳婦就要看親娘,要先看他母親平常的待人接物,這是一種參考,這差不多是說我們做一件事情,要先斟酌注意他的狀況,就能夠明瞭一切,這提供大家做一個參考。
美麗的鄉村與都市 充滿了溫馨和快樂
你我從小生長的地方 有著敘說不完的故事
《小城故事》
苑裡是平埔族原住民道卡斯族喔灣麗社的所在地,漢人取灣麗之音,簡譯為苑裡,才成了現在的地名。
(苑裡鎮民吳文夫╱男)苑裡鎮最早開發的地方是「貓盂庄」,「貓盂庄」就是現在的中正里;清朝乾隆年間「貓盂庄」就有6大族的漢民族來開發,但是其中有個李姓,叫做李同,這個人他參加清朝時代林爽文的反清復明事件,結果這個事件失敗,有牽連在內的被殺了,沒有牽連在內的則四處流散。李同造反發生以後,其他六大姓就移到現在的房裡來開發。
距離苑裡是區南方約1公里的房裡,當年商賈雲集市況繁榮,曾經是全台第2大的染布中心。
當年的房裡鹽館,年銷食鹽2000石,是台灣全島最有名的大館。
房裡義渡碑是淡水廳同知婁雲位了革除地方土豪劣紳,僱人駕舟擺渡,常藉故所取高額費用的流弊,而在房裡溪畔所設的免費官辦義渡,對於發展地方交通,促進墾殖事業貢獻良多。
房裡具有傳統風格的古厝中,以蔡家古厝保存最為完整。蔡宅建於光緒末年,是一座典型四合院磚造建築,據說大部分的建材來自福建,所用的磚瓦也是名窯燒造的,所以雖然經歷百年,損毀的地方並不多,顯得極為古雅樸實。
蔡家古厝除了房裡城外,另外有一座位在山腳里,它是建於清嘉慶年末,已經有一百八十多年的歷史,無論是樑上的雕龍畫鳳或是磚牆的雕飾,窗牖的圖案變化都非常講究,匠心獨運,融合了台灣與大陸建築藝術的特色。
房裡的順天宮主祀媽祖,習稱城內媽祖,創建於清雍正2年,是房裡城內最古老的寺廟,已是苗栗縣內少數的古廟之一。
習稱城外媽祖的慈和宮,信徒遍及全省甚至海外,香火鼎盛堪稱苑裡第一,與順天宮同為苑裡地區拓殖以來居民的信仰中心。
火炎山位於苑裡與三義的交界,是本省著名的礫質惡地,並生長著許多台灣原生植物,其中以馬尾松最為重要,目前已被政府列為自然保護區。
(苑裡鎮民余丙丁╱男)火炎山西北1公里有一個山柑坑,隔壁是社苓坑。這山柑坑和社苓坑的山脈,過去是延伸到山柑社苓社區,因為咸豐3年的大水災,山脈被大水沖失了,致使今天的山柑與社苓距離山柑坑社苓坑約有4公里之遠。
正因為大安溪下游多砂礫,每逢洪水就河水暴漲,因此清咸豐年間的大水沖毀了山柑坑與社苓坑的山脈。1921年日本人在此修築了大安溪堤防,溪畔地區人口才逐漸增加,所以大安溪堤防是本地居民的命脈所在。
苑裡鎮的耕地面積廣達四千七百多公頃,在貧脊的苗栗縣裡是一塊難得的沃土,素有苗栗穀倉之稱。著名的苑裡山水米所強調的是以火炎山下大安溪水而贏的口碑。
三角藺草是苑裡帽蓆編織的主要材料,它原本長在大安溪下游兩岸溼地,為了改善藺草的品質,農民將野生種苗分根移植到水田中栽培,而成為苑裡的農業特色;但是隨著帽蓆業的沒落,苑裡種植藺草的農戶目前僅剩5戶人家。
一般人常說的大甲帽蓆事實上是苑裡的特產,由於當時本省海線鐵路尚未闢建,對外貿易必須以大甲大安港出口,或以大甲為集散地再轉銷全省,所以苑裡所盛產的帽蓆被冠上大甲的名號,而稱為大甲帽蓆。
「阿嬤的手藝,透早起床天未光,買席來到廳中央,價脹公道有久長,日作暝作為三頓,作甲背痛擱腰酸,指頭破空手酸軟,底一底二愛擱算,手藝欲傳趁這陣。」這是苑裡鎮中正國小郭玉雲老師所做的詞,她描述著苑裡老婦帽蓆編織的甘苦與辛勤工作,郭老師致力於帽蓆編織的傳承工作,已有5年之久。她最大的希望是小朋友們都能學好阿嬤的手藝,把這樣民俗技藝繼續流傳下去。
(苑裡鎮中正國小郭玉雲老師╱女)小時候是在這種環境中長大,每天耳濡目染中學習了一點點的手藝,我與家鄉草木有恩情,手藝代代來相傳的心。在民國82年(1993年),傳統藝術教育課程中我選擇藺草編織,在同學們努力與埋頭苦編下,我們現在稍有一點點的成就,後來教育局看到我們的成績,指定我們學校為藺草編織特定學校。這些年來有時候是受到一些指責,有時候也得到很多的鼓勵,但是我們同學同事之間,大家默默的耕耘,現在總算有了傳承的下一代。
苑裡鎮農會為了保存農村生活的舊觀與苑裡帽蓆編織的技藝,特別在1996年9月農會大樓落成後,成立了農村文物展示館與藺草文物館,提供遊客參觀。而館內陳列的許多農具,現在已經不多見了,它讓生活在這裡機械化農耕時代的人們,能夠再一次的觀賞舊農村社會的風貌,並且對於先民的辛勤與努力,追思與懷念。
藺草文物館展示著許多精緻的帽蓆作品,並且對於藺草的介紹、帽蓆編織的歷史與編織的過程、帽蓆的功效與保養,都有很詳細的說明;所以來一趟藺草文物館,我們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帽蓆是如何作成,什麼樣的帽蓆才是真正的藺草帽蓆。
苑裡的漁民們也曾經有過豐收的歲月,但是由於海洋的汙染,泥沙淤積而導致魚貨量的銳減,使過去的風光不再。
苑裡的魚丸聞名全省,目前業者都必須到台中港或新竹南寮漁港,採購新鮮的鯊魚肉回來加工製作。過去是以手工調製,現在都以機械代替,魚丸不僅販售本地更銷售全省,是苑裡鎮深具特色的產品。
水波苑坑丘陵地的土質純淨,黏性極高適製磚的上好材料,因此苑裡鎮磚窯林立,紅磚銷往全省各地,為地方帶來不少財富,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紅磚的使用量劇減,造成窯業衰退,如今苑裡磚的名氣已大不如前。
苑裡鎮有一位台灣音樂史上重要的老前輩,現年(1997年時)76歲的郭芝苑先生。他在1994年,獲得第19屆國家文藝獎音樂類的殊榮,為其多年來的創作,無疑是實質的肯定。
(苑裡鎮民阮文池╱男)普通我們講 composer 或者說國際上人家講的作曲家,不是說作一首歌、兩首歌,或是說作一些合唱曲、piano 曲作一作,就說是 composer,那是不被認定的。那麼芝苑師他的作品非常豐富,他從最大的歌劇、管弦樂、藝術歌曲和普通民謠或是流行歌曲他都作過,在台灣作品較豐富的一位作曲家。
(苑裡音樂家郭芝苑╱男)我看在台北或高雄或台中以及比較出名的鄉鎮市,音樂活動排的很滿很發達,但是有一件事情,很要緊的事情是什麼?我們如果只是演奏而已,就不是真正音樂文化的發達而是要有自己的作品,而且能到國外演奏,還好我們的演奏家能常常好好的演奏,這樣我們台灣的音樂界才是真正的發展。我喜歡寫什麼東西,喜歡寫台灣的民眾,喜愛聽喜歡聽,而且聽起來有親切感,有台灣風格的音樂而且具有現代性,這種音樂我認為最有價值;就是說有民族性、有音樂性、有現代性,這三種的配合,如此台灣的作曲才會發展,這是很重要的。
在台灣雕刻界若說起原住民木雕技藝,一般都以陳炯輝先生為創作先驅,而他所創立的心雕居變成為這項傳統技藝的重要據點。陳炯輝以銳利的刀,笨重的木槌交織成呼之欲出的原始生命,其每一筆的揮灑,在在流露出原住民傳統藝術的風情。民國79年(1990年),陳炯輝積勞成疾而離開人世,他所未完成的作品都由他的弟子劉茂龍先生繼續完成,並且一肩扛起傳承台灣原始木雕的重責大任。
(苑裡鎮民劉茂龍╱男)我從民國56年(1967年)國民小學畢業以後,就從事佛像的雕刻。在民國77年(1988年),我的好朋友陳炯輝便叫我進來心雕居,以前的佛雕算是屬於中國的文化,現在進入心雕居士以台灣本土文化為主,而本土文化中主要以排灣族為主,算是原住民文化,以前佛像是外銷日本,那現在本土文化是採取創作路線。
也許他們名不經傳,但是他們努力經營鄉土,為社會傳播祥和,他們有如黑夜中的一盞明燈。
《點燈的人》
大安溪盛產砂石,每天都有許多砂石車在這裡運送。因此溪畔的中苗6線道路便遭受池魚之殃,砂石車不僅常造成交通紊亂,更將砂石震落路面,影響行車安全。現年78歲的黃華文先生,每天義務的在這裡清掃砂石,十多年來從不間斷,他服務的精神廣受鎮民們的讚許。
(苑裡鎮民黃華文╱男)中苗6線道路砂石車很多,所以每天早晨都來掃,就是怕人家跌倒,把它當作運動也讓別人安全。
熱心公益的苑東里里長伯鄭辰雄先生,捐出私人土地400坪,作為苑裡鎮老人文康中心預定地。
(苑東里里長鄭辰雄╱男)我是想有一天我也會老,我必須和老人站在一起,我才有機會和這些老人聚在一起,過去的辛苦,現在有機會與老人一起閒聊;若不快點捐出來,就沒有機會和老人一起講話。
人民小事情,就是政府的大事情;在省政經營企業化的理念下,我們來聽聽地方人士怎麼說。
《地方的心聲》
(苑裡鎮鎮長張榮松╱男)苑裡鎮總共人口差不多5萬人,在苗栗縣18鄉鎮中,苑裡是第四大鄉鎮。在數10年前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可以說在全苗栗縣苑裡鎮是排名第一、第二的;因為工業不發達,所以一些鄉親都出外謀生。自我就任鎮長到現在,所爭取的經費以及尚未完成的,我現在來報告。
就是苑裡鎮慈和宮對面這條苑裡溪截彎取直,這歷屆民意代表提案,已經漸漸要完成了。
苑裡鎮最大的建設是體育場,體育場內有網球場、400公尺田徑場和許多大項工程已完成幾部份。
在苑裡鎮這個河濱公園在前任立委的幫忙下,已完成了一座橋,綠美化的工作已經完成並且非常美觀。
這次苑裡鎮的社苓農地重劃已經完成,第1期社南已招標出去,現在已經第2期開始進行中;苑裡人最期待的地下道在去(1996)年我們苑裡鎮做醮的時候,已經打通完成了。
我們苑裡鎮最大的期望就是垃圾場,垃圾場第1期在2年前(1995年)就設施完備,垃圾場若滿起來,我們第2期已經完成,現在已開始提供苑裡鄉親倒垃圾。
關於這苗43線,在我們縣長的幫忙下,43線已經漸漸完成。房裡的天橋為了學生上課的方便也已經完成了,和苑裡國小的天橋也經完成了。
苑裡鎮的道路拓寬有助於地方觀光事業的推動,白鷺鷥觀賞保護區偉在房裡里的海尾,是白鷺鷥群繁殖休憩的地方,這是在一片保護野生動物的聲浪中,由地方政府自發性公告保護,是最難得可貴的保護區。
以製陶聞名的華陶窯,其古色古香傳統鄉土建築頗具風格;火炎山遊樂園是以西遊記故事為背景的主題樂園;全國高爾夫球場提供了自然、休閒的良好場所。這些觀光據點,將使樸實的苑裡鎮顯的更有生氣與活力。
(苑裡鎮鎮長張榮松╱男)歡迎全省善男信女和鄉親各位好朋友來苑裡參觀,苑裡是一個很好玩的地方,感謝大家的光臨。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News金探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金探號台灣 #金探號超值玩法 #金探號評鑑 #金探號行程 02:38 阿里山熱門玩樂路線 太平雲梯→百年太平老街→(午餐)頂尖觀光農場→茶園步道→製茶體驗→晚霞美景 05:16 太平老街玩樂攻略 必吃:冬瓜妹 梅山太平店 百年冬瓜茶 總統級茶葉蛋 必遊:孝子路竹林步道 避暑好去處 08:...
萬鷺朝鳳路線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部《苗栗穀倉 苑裡鎮》紀錄片由台灣電影文化公司於1997年攝製,製作團隊如下:
策劃:孟昭旭
執行製作:徐德芳
攝影指導:汪勝男
攝影:張梓嘉
旁白:陳譓如
燈光:楊德安
剪輯:吳曉月
音效:陳盈志
成音:林作浩
編導:蔡育長
影片現由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典藏,其內容如下所述:
台灣是一個美麗的寶島,你我曾經在這塊土地上,一起打拚一起奮鬥,開創了美麗的家園並建立了每一個鄉鎮的特色,在未來的日子裡還需要我們一起努力,追求更幸福的生活。
《苗栗穀倉 苑裡鎮》
苑裡鎮位於在苗栗縣的西南,西臨台灣海峽,東依火炎山與三義鄉為界,北接通霄鎮南隔大安溪與台中縣的大甲外埔為臨;地形以平原為主,依山面海風景秀麗。
先民生活體驗 化作精闢簡白的俚諺
短短的幾句話 卻蘊藏了高深的智慧
《鄉土諺語》
捉小豬要看槽底 討媳婦要看娘里
(苑裡鎮民張水連╱男)人說捉小豬要看槽底,討媳婦要看親娘,這種說法也的確很有道理。捉小豬要看槽底就是說,要看小豬是不是好養和吃糠的狀況,這頭豬苦吃糟糠多又吃到槽底,所以這頭豬會長的比較大,所以說這可以做參考。而討媳婦就要看親娘,要先看他母親平常的待人接物,這是一種參考,這差不多是說我們做一件事情,要先斟酌注意他的狀況,就能夠明瞭一切,這提供大家做一個參考。
美麗的鄉村與都市 充滿了溫馨和快樂
你我從小生長的地方 有著敘說不完的故事
《小城故事》
苑裡是平埔族原住民道卡斯族喔灣麗社的所在地,漢人取灣麗之音,簡譯為苑裡,才成了現在的地名。
(苑裡鎮民吳文夫╱男)苑裡鎮最早開發的地方是「貓盂庄」,「貓盂庄」就是現在的中正里;清朝乾隆年間「貓盂庄」就有6大族的漢民族來開發,但是其中有個李姓,叫做李同,這個人他參加清朝時代林爽文的反清復明事件,結果這個事件失敗,有牽連在內的被殺了,沒有牽連在內的則四處流散。李同造反發生以後,其他六大姓就移到現在的房裡來開發。
距離苑裡是區南方約1公里的房裡,當年商賈雲集市況繁榮,曾經是全台第2大的染布中心。
當年的房裡鹽館,年銷食鹽2000石,是台灣全島最有名的大館。
房裡義渡碑是淡水廳同知婁雲位了革除地方土豪劣紳,僱人駕舟擺渡,常藉故所取高額費用的流弊,而在房裡溪畔所設的免費官辦義渡,對於發展地方交通,促進墾殖事業貢獻良多。
房裡具有傳統風格的古厝中,以蔡家古厝保存最為完整。蔡宅建於光緒末年,是一座典型四合院磚造建築,據說大部分的建材來自福建,所用的磚瓦也是名窯燒造的,所以雖然經歷百年,損毀的地方並不多,顯得極為古雅樸實。
蔡家古厝除了房裡城外,另外有一座位在山腳里,它是建於清嘉慶年末,已經有一百八十多年的歷史,無論是樑上的雕龍畫鳳或是磚牆的雕飾,窗牖的圖案變化都非常講究,匠心獨運,融合了台灣與大陸建築藝術的特色。
房裡的順天宮主祀媽祖,習稱城內媽祖,創建於清雍正2年,是房裡城內最古老的寺廟,已是苗栗縣內少數的古廟之一。
習稱城外媽祖的慈和宮,信徒遍及全省甚至海外,香火鼎盛堪稱苑裡第一,與順天宮同為苑裡地區拓殖以來居民的信仰中心。
火炎山位於苑裡與三義的交界,是本省著名的礫質惡地,並生長著許多台灣原生植物,其中以馬尾松最為重要,目前已被政府列為自然保護區。
(苑裡鎮民余丙丁╱男)火炎山西北1公里有一個山柑坑,隔壁是社苓坑。這山柑坑和社苓坑的山脈,過去是延伸到山柑社苓社區,因為咸豐3年的大水災,山脈被大水沖失了,致使今天的山柑與社苓距離山柑坑社苓坑約有4公里之遠。
正因為大安溪下游多砂礫,每逢洪水就河水暴漲,因此清咸豐年間的大水沖毀了山柑坑與社苓坑的山脈。1921年日本人在此修築了大安溪堤防,溪畔地區人口才逐漸增加,所以大安溪堤防是本地居民的命脈所在。
苑裡鎮的耕地面積廣達四千七百多公頃,在貧脊的苗栗縣裡是一塊難得的沃土,素有苗栗穀倉之稱。著名的苑裡山水米所強調的是以火炎山下大安溪水而贏的口碑。
三角藺草是苑裡帽蓆編織的主要材料,它原本長在大安溪下游兩岸溼地,為了改善藺草的品質,農民將野生種苗分根移植到水田中栽培,而成為苑裡的農業特色;但是隨著帽蓆業的沒落,苑裡種植藺草的農戶目前僅剩5戶人家。
一般人常說的大甲帽蓆事實上是苑裡的特產,由於當時本省海線鐵路尚未闢建,對外貿易必須以大甲大安港出口,或以大甲為集散地再轉銷全省,所以苑裡所盛產的帽蓆被冠上大甲的名號,而稱為大甲帽蓆。
「阿嬤的手藝,透早起床天未光,買席來到廳中央,價脹公道有久長,日作暝作為三頓,作甲背痛擱腰酸,指頭破空手酸軟,底一底二愛擱算,手藝欲傳趁這陣。」這是苑裡鎮中正國小郭玉雲老師所做的詞,她描述著苑裡老婦帽蓆編織的甘苦與辛勤工作,郭老師致力於帽蓆編織的傳承工作,已有5年之久。她最大的希望是小朋友們都能學好阿嬤的手藝,把這樣民俗技藝繼續流傳下去。
(苑裡鎮中正國小郭玉雲老師╱女)小時候是在這種環境中長大,每天耳濡目染中學習了一點點的手藝,我與家鄉草木有恩情,手藝代代來相傳的心。在民國82年(1993年),傳統藝術教育課程中我選擇藺草編織,在同學們努力與埋頭苦編下,我們現在稍有一點點的成就,後來教育局看到我們的成績,指定我們學校為藺草編織特定學校。這些年來有時候是受到一些指責,有時候也得到很多的鼓勵,但是我們同學同事之間,大家默默的耕耘,現在總算有了傳承的下一代。
苑裡鎮農會為了保存農村生活的舊觀與苑裡帽蓆編織的技藝,特別在1996年9月農會大樓落成後,成立了農村文物展示館與藺草文物館,提供遊客參觀。而館內陳列的許多農具,現在已經不多見了,它讓生活在這裡機械化農耕時代的人們,能夠再一次的觀賞舊農村社會的風貌,並且對於先民的辛勤與努力,追思與懷念。
藺草文物館展示著許多精緻的帽蓆作品,並且對於藺草的介紹、帽蓆編織的歷史與編織的過程、帽蓆的功效與保養,都有很詳細的說明;所以來一趟藺草文物館,我們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帽蓆是如何作成,什麼樣的帽蓆才是真正的藺草帽蓆。
苑裡的漁民們也曾經有過豐收的歲月,但是由於海洋的汙染,泥沙淤積而導致魚貨量的銳減,使過去的風光不再。
苑裡的魚丸聞名全省,目前業者都必須到台中港或新竹南寮漁港,採購新鮮的鯊魚肉回來加工製作。過去是以手工調製,現在都以機械代替,魚丸不僅販售本地更銷售全省,是苑裡鎮深具特色的產品。
水波苑坑丘陵地的土質純淨,黏性極高適製磚的上好材料,因此苑裡鎮磚窯林立,紅磚銷往全省各地,為地方帶來不少財富,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紅磚的使用量劇減,造成窯業衰退,如今苑裡磚的名氣已大不如前。
苑裡鎮有一位台灣音樂史上重要的老前輩,現年(1997年時)76歲的郭芝苑先生。他在1994年,獲得第19屆國家文藝獎音樂類的殊榮,為其多年來的創作,無疑是實質的肯定。
(苑裡鎮民阮文池╱男)普通我們講 composer 或者說國際上人家講的作曲家,不是說作一首歌、兩首歌,或是說作一些合唱曲、piano 曲作一作,就說是 composer,那是不被認定的。那麼芝苑師他的作品非常豐富,他從最大的歌劇、管弦樂、藝術歌曲和普通民謠或是流行歌曲他都作過,在台灣作品較豐富的一位作曲家。
(苑裡音樂家郭芝苑╱男)我看在台北或高雄或台中以及比較出名的鄉鎮市,音樂活動排的很滿很發達,但是有一件事情,很要緊的事情是什麼?我們如果只是演奏而已,就不是真正音樂文化的發達而是要有自己的作品,而且能到國外演奏,還好我們的演奏家能常常好好的演奏,這樣我們台灣的音樂界才是真正的發展。我喜歡寫什麼東西,喜歡寫台灣的民眾,喜愛聽喜歡聽,而且聽起來有親切感,有台灣風格的音樂而且具有現代性,這種音樂我認為最有價值;就是說有民族性、有音樂性、有現代性,這三種的配合,如此台灣的作曲才會發展,這是很重要的。
在台灣雕刻界若說起原住民木雕技藝,一般都以陳炯輝先生為創作先驅,而他所創立的心雕居變成為這項傳統技藝的重要據點。陳炯輝以銳利的刀,笨重的木槌交織成呼之欲出的原始生命,其每一筆的揮灑,在在流露出原住民傳統藝術的風情。民國79年(1990年),陳炯輝積勞成疾而離開人世,他所未完成的作品都由他的弟子劉茂龍先生繼續完成,並且一肩扛起傳承台灣原始木雕的重責大任。
(苑裡鎮民劉茂龍╱男)我從民國56年(1967年)國民小學畢業以後,就從事佛像的雕刻。在民國77年(1988年),我的好朋友陳炯輝便叫我進來心雕居,以前的佛雕算是屬於中國的文化,現在進入心雕居士以台灣本土文化為主,而本土文化中主要以排灣族為主,算是原住民文化,以前佛像是外銷日本,那現在本土文化是採取創作路線。
也許他們名不經傳,但是他們努力經營鄉土,為社會傳播祥和,他們有如黑夜中的一盞明燈。
《點燈的人》
大安溪盛產砂石,每天都有許多砂石車在這裡運送。因此溪畔的中苗6線道路便遭受池魚之殃,砂石車不僅常造成交通紊亂,更將砂石震落路面,影響行車安全。現年78歲的黃華文先生,每天義務的在這裡清掃砂石,十多年來從不間斷,他服務的精神廣受鎮民們的讚許。
(苑裡鎮民黃華文╱男)中苗6線道路砂石車很多,所以每天早晨都來掃,就是怕人家跌倒,把它當作運動也讓別人安全。
熱心公益的苑東里里長伯鄭辰雄先生,捐出私人土地400坪,作為苑裡鎮老人文康中心預定地。
(苑東里里長鄭辰雄╱男)我是想有一天我也會老,我必須和老人站在一起,我才有機會和這些老人聚在一起,過去的辛苦,現在有機會與老人一起閒聊;若不快點捐出來,就沒有機會和老人一起講話。
人民小事情,就是政府的大事情;在省政經營企業化的理念下,我們來聽聽地方人士怎麼說。
《地方的心聲》
(苑裡鎮鎮長張榮松╱男)苑裡鎮總共人口差不多5萬人,在苗栗縣18鄉鎮中,苑裡是第四大鄉鎮。在數10年前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可以說在全苗栗縣苑裡鎮是排名第一、第二的;因為工業不發達,所以一些鄉親都出外謀生。自我就任鎮長到現在,所爭取的經費以及尚未完成的,我現在來報告。
就是苑裡鎮慈和宮對面這條苑裡溪截彎取直,這歷屆民意代表提案,已經漸漸要完成了。
苑裡鎮最大的建設是體育場,體育場內有網球場、400公尺田徑場和許多大項工程已完成幾部份。
在苑裡鎮這個河濱公園在前任立委的幫忙下,已完成了一座橋,綠美化的工作已經完成並且非常美觀。
這次苑裡鎮的社苓農地重劃已經完成,第1期社南已招標出去,現在已經第2期開始進行中;苑裡人最期待的地下道在去(1996)年我們苑裡鎮做醮的時候,已經打通完成了。
我們苑裡鎮最大的期望就是垃圾場,垃圾場第1期在2年前(1995年)就設施完備,垃圾場若滿起來,我們第2期已經完成,現在已開始提供苑裡鄉親倒垃圾。
關於這苗43線,在我們縣長的幫忙下,43線已經漸漸完成。房裡的天橋為了學生上課的方便也已經完成了,和苑裡國小的天橋也經完成了。
苑裡鎮的道路拓寬有助於地方觀光事業的推動,白鷺鷥觀賞保護區偉在房裡里的海尾,是白鷺鷥群繁殖休憩的地方,這是在一片保護野生動物的聲浪中,由地方政府自發性公告保護,是最難得可貴的保護區。
以製陶聞名的華陶窯,其古色古香傳統鄉土建築頗具風格;火炎山遊樂園是以西遊記故事為背景的主題樂園;全國高爾夫球場提供了自然、休閒的良好場所。這些觀光據點,將使樸實的苑裡鎮顯的更有生氣與活力。
(苑裡鎮鎮長張榮松╱男)歡迎全省善男信女和鄉親各位好朋友來苑裡參觀,苑裡是一個很好玩的地方,感謝大家的光臨。
萬鷺朝鳳路線 在 Ccc旅行攝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灣動物大遷徙
CCC
黃頭鷺大遷徙
嘉義縣梅山鄉太興村上百年的生態奇觀「萬鷺朝鳳」
拍攝地點:#草本傳奇
每年秋季處暑開始,也就是國曆的8月23日起、9月、10月中旬大約50天的時間,北鷺南遷大批黃頭鷺會過境嘉義縣梅山鄉太興村,幾乎每天都會有一群群黃頭鷺從大峽谷處(北邊)往南飛,在生毛樹溪上空盤旋飛翔,也會有落單的在空中飛翔,等待下一批黃頭鷺飛來,集結成群,從數10隻、上千隻、到上萬隻都有,非常壯觀,順著氣流飛越鳳凰山離開,有時會在樹上停駐過夜,形成獨特的賞鳥景觀。
#黃頭鷺(Bubulcus ibis)
英名:Indian Cattle Egret、Cattle Egret 俗名:牛背鷺
分類地位:鸛形目、鷺科
形態特徵:身長約48 - 53 cm,翼展90- 96 cm,體重300 - 400 g,壽命15年。嘴為橙黃色較為粗短,腳及趾為黑色。春天繁殖期頭部、前頸、胸部轉換成金黃色的繁殖飾羽,而背上也會長出一些流蘇狀的黃色羽毛。其餘部位羽色皆為白色。非繁殖羽全身為純白色,飾羽消失,僅留橙黃色前額,嘴淡黃色。幼鳥全身白色。
分佈於:亞洲、澳洲、非洲和南北美洲。
生態:普遍夏候鳥或不普遍冬候鳥。
台灣北部的黃頭鷺,在冬季時會遷移到較溫暖的南部或南洋度冬,隔年春天才又回到北台灣繁殖。在陸地、沼澤處、農田或草菜園牠們覓食蚊蠅、甲蟲或軟體生物。繁殖期為 3-7 月,巢離地 2-10 公尺不等.雄鳥撿枝,雌鳥築巢。產 3-5 枚白色蛋,雌雄輪流抱蛋,22-26 天孵化後,雌雄共同育雛。農田耕牛翻土時,會驚動植被的昆蟲、土壤蟲類,黃頭鷺常站在牛背上 ,以便取得穩定的食物來源,故又稱牛背鷺,現在會看到一群群跟在耕耘機後面覓食的畫面。
黃頭鷺於每年8月會南遷到菲律賓、澳洲過冬,遷徙路線在山谷有溪流的區域,牠們吃昆蟲和兩棲類,順著山谷飛翔晚上在樹上休息。
梅山鄉太興村~生毛樹溪地理位置特殊,是黃頭鷺必經之地,每年秋季處暑開始(8月起至10月中旬)每天都會上演「萬鷺朝鳳-空中秀」也就是黃頭鷺磅礡飛行奇景,自今年8月21日第一批飛行以來,眾多黃頭鷺在太興村生毛樹溪山谷上空盤旋,變換著各種隊形,一字型、人字形、V自行、一下變成龍魚魚身,一下又變為一條白色巨龍,順著氣流在半空中遨遊,相當壯觀。黃頭鷺是夏候鳥,冬天會到菲律賓以南國家度冬,通常處暑後會進行長達約2個月的過境期,此奇景讓遊客嘖嘖稱奇,吸引眾多遊客到草本傳奇觀賞傳說中的「萬鷺朝鳳」奇景!
#草本傳奇
預約電話:0933-359-359
萬鷺朝鳳路線 在 News金探號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金探號台灣 #金探號超值玩法 #金探號評鑑 #金探號行程
02:38 阿里山熱門玩樂路線
太平雲梯→百年太平老街→(午餐)頂尖觀光農場→茶園步道→製茶體驗→晚霞美景
05:16 太平老街玩樂攻略
必吃:冬瓜妹 梅山太平店 百年冬瓜茶 總統級茶葉蛋
必遊:孝子路竹林步道 避暑好去處
08:48 阿里山必吃美食
景觀餐廳:頂尖觀光農場 (茶園、雲海、山中美味必吃餐點、功夫菜)
11:42 阿里山茶園步道
必遊:太興岩步道
必玩:大地茶席
必看:萬鷺朝鳳(奇觀)
13:35 阿里山天空之城夕陽
絕美雲海晚霞此生難忘新玩法
主持人:王軍凱 楊智捷
電視首播頻道:非凡新聞台
每週六日晚上:22:00-23:00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8epaNais5Q/hqdefault.jpg)
萬鷺朝鳳路線 在 太興黃頭鷺季-萬鷺朝鳳 的推薦與評價
嘉義梅山「萬鷺朝鳳」限定奇景今年提早9天現 ... 感謝來自全國的好朋友為你們導覽解說黃頭鷺遷徙路線及習性,並贈送精美名信片給好友,看到每個好友非常高興,梅山鄉太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