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的描述Apple 帝國
Apple:下一個娛樂內容大帝國與傳產影視產業的再衝擊
2019年下半年的蘋果發表會,是我看過娛樂性最強,發表節奏最快,甚至連重點畫線與產品規格都來不及抄筆記的一場。但它足以給你留下一個印象:蘋果的「內容產業一條龍」已經佈建的非常完整,甚至已經直接踩進「專業規格」。至於社群內容就更不用說了。
但可以想像的是,影視產業的這個江湖,接下來將進入一個大家都沒有經歷過的競爭。
蘋果拍大戲 左打電視右打Netflix
買一台Apple TV或指定產品,就送你免費看一年Apple TV。如果不買機,光訂閱的月費每月每戶4.99鎂,折合新台幣約150元,比在美國星巴克買兩杯中拿鐵還便宜。
價格戰,看來將會是美國影視產業遭遇的下一場硬仗。如果覺得這個數字還不夠有感,那我再給你幾個數字:
Netflix 目前一個月訂費是12.99/15.99鎂;美國有線電視服務商Comcast的月費是30鎂起,但目前三項方案最便宜的是49.99鎂可看140台。還沒講完。Amazon Prime Video的會員費4.99-14.99鎂,可看超過100個頻道。
光看到以上的價格,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英語系國家的內容產業果然蓬勃發展,對新銳製作人來說,這「貌似」是一個滿地都是機會的時代,地球上的人要做幾輩子也看不完的內容。不過憂的是,數位影視製作的競爭激烈程度已經隨著Apple殺進來,而走向一個全面大車拼新的階段:比資金、比硬體、比技術、比才華。所有你想得出來的製作規格,蘋果都能比。
為了證明蘋果也能像Amazon、Neflix等數位平台一樣能夠發表高品質影視作品,刻意在這個場子拿出史詩級大戲「SEE」的片花現場播映,作為最具象徵意義的 first debut。
說到這裡,讓我想起Apple在上一次發表會的時候,推出了久違的工作站桌機。回頭想想在這段期間內,蘋果重返影視製作圈,並且快速的用大量資本舖設了一個不只是「產業鍊」的規模,而是一張完整的產業地圖。
另外也別忘了:這張產業地圖,可能不只是「影視」,還包括了「遊戲」。
另一個有趣的觀察點是「價格」。千萬別跟滿手現金的人打削價戰。在這個部分,蘋果或許是一個可怕的敵人。但重點是,如果連數位平台都已經正式開始打價格戰,顯見美國傳產電視市場的危機將更是嚴重。老實說,以Comcast月費49.99鎂對上Apple的4.99鎂,再加上剪線潮,很難想像美國的傳產電視將會用什麼方法撐下去。或許明年我們又會看到一個不同的世界。
但我還是那句話,電視不會死。只是換個樣子,換個方式。
KOL(網紅):內容產業的要角
如果iPhone 11願意為某一撮人示範一種規格與使用情境,那麼理論上,這些人應該不是普通的集體;他們已經形成了一個特別的使用者市場,而iPhone 11攝影規格中的「Slofie」(slow-mo selfie,慢動作自拍)就說明了一切:這撮人叫「KOL」(網紅)。他們上一次就已經在蘋果大會上引發爭論。但這一次,雖然沒有任何一個代表性的網紅人物登台助講,但他們的重要性並沒有比先前消減。只是換個方式包裝而已。
或許這樣說會讓人感到有些過於武斷。但不可否認的是,商業用自拍,用量最大(甚至不時為了自拍而鬧出人命而上新聞)的群體就是KOL。手機不離身隨時為自己的商業需求拍攝各種照片、影片的人,就是KOL。
一隻要價699鎂的哀鳳iPhone 11,小網紅或許就可以負擔得起。「生財器具」或許不是一個很好的專有名詞來形容這類的東西,但一個網紅想要接業配做生意,通常都是從一支拍片修圖好好用的手機開始的。所以,成為「智慧手機中最高影片品質」的標竿並且深入人心(The highest-quality video in a smartphone)這件事就非常重要。特別的是,風景、人像、夜間,以及隨手拍QuickTake四大攝影功能,其實某種程度上也剛好對應了網紅們喜愛發表的社群內容特色:景點旅遊、時尚美妝,形象營造、精彩生活,萌寵,也都是在社群平台上最受歡迎的類別。
iPhone11 pro 不便宜卻可能是最優選「行動製作所」
「三鏡頭」這消息已經流傳好一陣子。但比起八卦,我更想聽蘋果怎麼直接解釋這個產品線。
「Pro就是可以讓專業人士也依賴的東西。」蘋果的Senior Vice President of Marketing Phil Schiller 這麼說。既然是「專業機」,那拍出來的東西也必須具有「專業水準」。關於iPhone11 pro 硬體規格的討論在許多先進的文章中都多所著墨,也可直接參考中文官方網站,在此不贅述。
https://www.apple.com/tw/iphone-11-pro/specs/
強大的A13 Bionic 處理器與AI運算技術是蘋果專業影像的基底,這也是Deep Fusion 攝影模式的科技實力:運用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把9張低光源至中光源不等的照片合成一張高品質的影像。Schiller 描述說,這是一種「電腦運算攝影技術的瘋狂科學」("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 mad science" )。這一系列的照片可以透過AI進行逐個畫素("pixel-by-pixel")的比對縫合,最後產生出一張能夠呈現出諸多細節完美的照片。
為了強調這支1099鎂的哀鳳手機有多麽PRO,蘋果不但拍了一支視覺專業感超強的樣片,展示在黑白、雨夜(即低光源)、粉淡色彩三種影片的質感呈現,還特別找來2015年獲選為日舞影展參賽片的「Tangerine」(中譯:夜晚還年輕」)的導演Sean Baker親自示範怎麼用iPhone11 pro搭配軟體Filmic拍影片。這位導演與他的作品「Tangerine」我之前曾向各位稍微介紹過。當然我自己最後也依照他推薦的硬體清單購買了部分器材,包括他推薦的軟體Filmic。
依照「硬體綁規格,規格綁內容」的思路,蘋果從iPhone、iPad、桌機與影視產業對接,內容領域將分為三大區塊,分別是
社群生活
新聞紀實
專業娛樂
特別的是,Schiller 特別推薦新聞片、紀錄片製作人使用iPhone 11 Pro拍攝、掌中編輯,就能完成製作。如果這樣的話,1099美元,折合約35000台幣,的確是攝製隊所能得到的最便利,最簡配,但影音品質最優解的「行動製作所」。而且比之前的6.5吋Xs Max頂規售價1299美元便宜200鎂。
美中不足
但有一點是我始終難以理解的。儘管蘋果甚至已經把第七代iPad也融入了影視製作的生態中,號稱也能用來流暢剪輯,所以理論上,從新一代的手機、平板到桌機,從素材拍攝到剪輯後製,蘋果的視覺光影技術都能令人驚艷。但難以理解的是,收音的部份的進展卻相對緩慢許多,在硬體規格表上是難以發現明顯進步的。影片製作人要能在拍攝時同步收錄清脆鮮活的聲音,還是必須經常大量依靠周邊套件收音、修飾或各種神奇的土法煉鋼,才能做到,成為一大遺憾。這一點,引導我往下推論:聲音品質的開發難度或成本可能比影像更高出許多。可能這一點有更好的見解,也希望各路冰友們多多交流與指導。
小小後記
其實在看到iPhone11的「Pro」的那一刻,我內心充滿了太多感觸。這倒不是因為1099美元的新手機有什麼氣宇不凡,而是那個關於「Pro」對應到真實使用者的定義。我回想起2016年,第一次寫下了關於Facebook直播與新款哀鳳將對影視製作圈帶來的衝擊。因為一支手機而改變整個影視產業,當時聽起來,可能很多人覺得我是腦袋長洞了。2018年,蘋果首次寫下「史上最貴手機」6.5吋的Xs Max頂規售價1299美元,而我寫下「那是拿來當生財器具用的」。當下我的想法可能很難說服其他人。但今天,我很開心的告訴大家,這支iPhone 11 Pro 證明了一直以來,我對這個世界的想法應該沒有太離譜,而我也很開心沒有浪費大家的閱讀時間。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汽車私房話,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新頻道成立!歡迎訂閱及加入: 【游泳私房話】YouTube:http://bit.ly/swimmer_privatetalk 【游泳私房話】FB社團:http://bit.ly/FBswimmer_privatetalk 【AOch遨樂趣】YouTube ➡ http://bit.ly/AndyA...
華 視 優選 頻道 在 謝銘元:失敗並不可恥但要有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Apple:下一個娛樂內容大帝國與傳產影視產業的再衝擊
2019年下半年的蘋果發表會,是我看過娛樂性最強,發表節奏最快,甚至連重點畫線與產品規格都來不及抄筆記的一場。但它足以給你留下一個印象:蘋果的「內容產業一條龍」已經佈建的非常完整,甚至已經直接踩進「專業規格」。至於社群內容就更不用說了。
但可以想像的是,影視產業的這個江湖,接下來將進入一個大家都沒有經歷過的競爭。
蘋果拍大戲 左打電視右打Netflix
買一台Apple TV或指定產品,就送你免費看一年Apple TV。如果不買機,光訂閱的月費每月每戶4.99鎂,折合新台幣約150元,比在美國星巴克買兩杯中拿鐵還便宜。
價格戰,看來將會是美國影視產業遭遇的下一場硬仗。如果覺得這個數字還不夠有感,那我再給你幾個數字:
Netflix 目前一個月訂費是12.99/15.99鎂;美國有線電視服務商Comcast的月費是30鎂起,但目前三項方案最便宜的是49.99鎂可看140台。還沒講完。Amazon Prime Video的會員費4.99-14.99鎂,可看超過100個頻道。
光看到以上的價格,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英語系國家的內容產業果然蓬勃發展,對新銳製作人來說,這「貌似」是一個滿地都是機會的時代,地球上的人要做幾輩子也看不完的內容。不過憂的是,數位影視製作的競爭激烈程度已經隨著Apple殺進來,而走向一個全面大車拼新的階段:比資金、比硬體、比技術、比才華。所有你想得出來的製作規格,蘋果都能比。
為了證明蘋果也能像Amazon、Neflix等數位平台一樣能夠發表高品質影視作品,刻意在這個場子拿出史詩級大戲「SEE」的片花現場播映,作為最具象徵意義的 first debut。
說到這裡,讓我想起Apple在上一次發表會的時候,推出了久違的工作站桌機。回頭想想在這段期間內,蘋果重返影視製作圈,並且快速的用大量資本舖設了一個不只是「產業鍊」的規模,而是一張完整的產業地圖。
另外也別忘了:這張產業地圖,可能不只是「影視」,還包括了「遊戲」。
另一個有趣的觀察點是「價格」。千萬別跟滿手現金的人打削價戰。在這個部分,蘋果或許是一個可怕的敵人。但重點是,如果連數位平台都已經正式開始打價格戰,顯見美國傳產電視市場的危機將更是嚴重。老實說,以Comcast月費49.99鎂對上Apple的4.99鎂,再加上剪線潮,很難想像美國的傳產電視將會用什麼方法撐下去。或許明年我們又會看到一個不同的世界。
但我還是那句話,電視不會死。只是換個樣子,換個方式。
KOL(網紅):內容產業的要角
如果iPhone 11願意為某一撮人示範一種規格與使用情境,那麼理論上,這些人應該不是普通的集體;他們已經形成了一個特別的使用者市場,而iPhone 11攝影規格中的「Slofie」(slow-mo selfie,慢動作自拍)就說明了一切:這撮人叫「KOL」(網紅)。他們上一次就已經在蘋果大會上引發爭論。但這一次,雖然沒有任何一個代表性的網紅人物登台助講,但他們的重要性並沒有比先前消減。只是換個方式包裝而已。
或許這樣說會讓人感到有些過於武斷。但不可否認的是,商業用自拍,用量最大(甚至不時為了自拍而鬧出人命而上新聞)的群體就是KOL。手機不離身隨時為自己的商業需求拍攝各種照片、影片的人,就是KOL。
一隻要價699鎂的哀鳳iPhone 11,小網紅或許就可以負擔得起。「生財器具」或許不是一個很好的專有名詞來形容這類的東西,但一個網紅想要接業配做生意,通常都是從一支拍片修圖好好用的手機開始的。所以,成為「智慧手機中最高影片品質」的標竿並且深入人心(The highest-quality video in a smartphone)這件事就非常重要。特別的是,風景、人像、夜間,以及隨手拍QuickTake四大攝影功能,其實某種程度上也剛好對應了網紅們喜愛發表的社群內容特色:景點旅遊、時尚美妝,形象營造、精彩生活,萌寵,也都是在社群平台上最受歡迎的類別。
iPhone11 pro 不便宜卻可能是最優選「行動製作所」
「三鏡頭」這消息已經流傳好一陣子。但比起八卦,我更想聽蘋果怎麼直接解釋這個產品線。
「Pro就是可以讓專業人士也依賴的東西。」蘋果的Senior Vice President of Marketing Phil Schiller 這麼說。既然是「專業機」,那拍出來的東西也必須具有「專業水準」。關於iPhone11 pro 硬體規格的討論在許多先進的文章中都多所著墨,也可直接參考中文官方網站,在此不贅述。
https://www.apple.com/tw/iphone-11-pro/specs/
強大的A13 Bionic 處理器與AI運算技術是蘋果專業影像的基底,這也是Deep Fusion 攝影模式的科技實力:運用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把9張低光源至中光源不等的照片合成一張高品質的影像。Schiller 描述說,這是一種「電腦運算攝影技術的瘋狂科學」("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 mad science" )。這一系列的照片可以透過AI進行逐個畫素("pixel-by-pixel")的比對縫合,最後產生出一張能夠呈現出諸多細節完美的照片。
為了強調這支1099鎂的哀鳳手機有多麽PRO,蘋果不但拍了一支視覺專業感超強的樣片,展示在黑白、雨夜(即低光源)、粉淡色彩三種影片的質感呈現,還特別找來2015年獲選為日舞影展參賽片的「Tangerine」(中譯:夜晚還年輕」)的導演Sean Baker親自示範怎麼用iPhone11 pro搭配軟體Filmic拍影片。這位導演與他的作品「Tangerine」我之前曾向各位稍微介紹過。當然我自己最後也依照他推薦的硬體清單購買了部分器材,包括他推薦的軟體Filmic。
依照「硬體綁規格,規格綁內容」的思路,蘋果從iPhone、iPad、桌機與影視產業對接,內容領域將分為三大區塊,分別是
社群生活
新聞紀實
專業娛樂
特別的是,Schiller 特別推薦新聞片、紀錄片製作人使用iPhone 11 Pro拍攝、掌中編輯,就能完成製作。如果這樣的話,1099美元,折合約35000台幣,的確是攝製隊所能得到的最便利,最簡配,但影音品質最優解的「行動製作所」。而且比之前的6.5吋Xs Max頂規售價1299美元便宜200鎂。
美中不足
但有一點是我始終難以理解的。儘管蘋果甚至已經把第七代iPad也融入了影視製作的生態中,號稱也能用來流暢剪輯,所以理論上,從新一代的手機、平板到桌機,從素材拍攝到剪輯後製,蘋果的視覺光影技術都能令人驚艷。但難以理解的是,收音的部份的進展卻相對緩慢許多,在硬體規格表上是難以發現明顯進步的。影片製作人要能在拍攝時同步收錄清脆鮮活的聲音,還是必須經常大量依靠周邊套件收音、修飾或各種神奇的土法煉鋼,才能做到,成為一大遺憾。這一點,引導我往下推論:聲音品質的開發難度或成本可能比影像更高出許多。可能這一點有更好的見解,也希望各路冰友們多多交流與指導。
小小後記
其實在看到iPhone11的「Pro」的那一刻,我內心充滿了太多感觸。這倒不是因為1099美元的新手機有什麼氣宇不凡,而是那個關於「Pro」對應到真實使用者的定義。我回想起2016年,第一次寫下了關於Facebook直播與新款哀鳳將對影視製作圈帶來的衝擊。因為一支手機而改變整個影視產業,當時聽起來,可能很多人覺得我是腦袋長洞了。2018年,蘋果首次寫下「史上最貴手機」6.5吋的Xs Max頂規售價1299美元,而我寫下「那是拿來當生財器具用的」。當下我的想法可能很難說服其他人。但今天,我很開心的告訴大家,這支iPhone 11 Pro 證明了一直以來,我對這個世界的想法應該沒有太離譜,而我也很開心沒有浪費大家的閱讀時間。
華 視 優選 頻道 在 詹太太的轉行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Apple:下一個娛樂內容大帝國與傳產影視產業的再衝擊
2019年下半年的蘋果發表會,是我看過娛樂性最強,發表節奏最快,甚至連重點畫線與產品規格都來不及抄筆記的一場。但它足以給你留下一個印象:蘋果的「內容產業一條龍」已經佈建的非常完整,甚至已經直接踩進「專業規格」。至於社群內容就更不用說了。
但可以想像的是,影視產業的這個江湖,接下來將進入一個大家都沒有經歷過的競爭。
蘋果拍大戲 左打電視右打Netflix
買一台Apple TV或指定產品,就送你免費看一年Apple TV。如果不買機,光訂閱的月費每月每戶4.99鎂,折合新台幣約150元,比在美國星巴克買兩杯中拿鐵還便宜。
價格戰,看來將會是美國影視產業遭遇的下一場硬仗。如果覺得這個數字還不夠有感,那我再給你幾個數字:
Netflix 目前一個月訂費是12.99/15.99鎂;美國有線電視服務商Comcast的月費是30鎂起,但目前三項方案最便宜的是49.99鎂可看140台。還沒講完。Amazon Prime Video的會員費4.99-14.99鎂,可看超過100個頻道。
光看到以上的價格,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英語系國家的內容產業果然蓬勃發展,對新銳製作人來說,這「貌似」是一個滿地都是機會的時代,地球上的人要做幾輩子也看不完的內容。不過憂的是,數位影視製作的競爭激烈程度已經隨著Apple殺進來,而走向一個全面大車拼新的階段:比資金、比硬體、比技術、比才華。所有你想得出來的製作規格,蘋果都能比。
為了證明蘋果也能像Amazon、Neflix等數位平台一樣能夠發表高品質影視作品,刻意在這個場子拿出史詩級大戲「SEE」的片花現場播映,作為最具象徵意義的 first debut。
說到這裡,讓我想起Apple在上一次發表會的時候,推出了久違的工作站桌機。回頭想想在這段期間內,蘋果重返影視製作圈,並且快速的用大量資本舖設了一個不只是「產業鍊」的規模,而是一張完整的產業地圖。
另外也別忘了:這張產業地圖,可能不只是「影視」,還包括了「遊戲」。
另一個有趣的觀察點是「價格」。千萬別跟滿手現金的人打削價戰。在這個部分,蘋果或許是一個可怕的敵人。但重點是,如果連數位平台都已經正式開始打價格戰,顯見美國傳產電視市場的危機將更是嚴重。老實說,以Comcast月費49.99鎂對上Apple的4.99鎂,再加上剪線潮,很難想像美國的傳產電視將會用什麼方法撐下去。或許明年我們又會看到一個不同的世界。
但我還是那句話,電視不會死。只是換個樣子,換個方式。
KOL(網紅):內容產業的要角
如果iPhone 11願意為某一撮人示範一種規格與使用情境,那麼理論上,這些人應該不是普通的集體;他們已經形成了一個特別的使用者市場,而iPhone 11攝影規格中的「Slofie」(slow-mo selfie,慢動作自拍)就說明了一切:這撮人叫「KOL」(網紅)。他們上一次就已經在蘋果大會上引發爭論。但這一次,雖然沒有任何一個代表性的網紅人物登台助講,但他們的重要性並沒有比先前消減。只是換個方式包裝而已。
或許這樣說會讓人感到有些過於武斷。但不可否認的是,商業用自拍,用量最大(甚至不時為了自拍而鬧出人命而上新聞)的群體就是KOL。手機不離身隨時為自己的商業需求拍攝各種照片、影片的人,就是KOL。
一隻要價699鎂的哀鳳iPhone 11,小網紅或許就可以負擔得起。「生財器具」或許不是一個很好的專有名詞來形容這類的東西,但一個網紅想要接業配做生意,通常都是從一支拍片修圖好好用的手機開始的。所以,成為「智慧手機中最高影片品質」的標竿並且深入人心(The highest-quality video in a smartphone)這件事就非常重要。特別的是,風景、人像、夜間,以及隨手拍QuickTake四大攝影功能,其實某種程度上也剛好對應了網紅們喜愛發表的社群內容特色:景點旅遊、時尚美妝,形象營造、精彩生活,萌寵,也都是在社群平台上最受歡迎的類別。
iPhone11 pro 不便宜卻可能是最優選「行動製作所」
「三鏡頭」這消息已經流傳好一陣子。但比起八卦,我更想聽蘋果怎麼直接解釋這個產品線。
「Pro就是可以讓專業人士也依賴的東西。」蘋果的Senior Vice President of Marketing Phil Schiller 這麼說。既然是「專業機」,那拍出來的東西也必須具有「專業水準」。關於iPhone11 pro 硬體規格的討論在許多先進的文章中都多所著墨,也可直接參考中文官方網站,在此不贅述。
https://www.apple.com/tw/iphone-11-pro/specs/
強大的A13 Bionic 處理器與AI運算技術是蘋果專業影像的基底,這也是Deep Fusion 攝影模式的科技實力:運用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把9張低光源至中光源不等的照片合成一張高品質的影像。Schiller 描述說,這是一種「電腦運算攝影技術的瘋狂科學」("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 mad science" )。這一系列的照片可以透過AI進行逐個畫素("pixel-by-pixel")的比對縫合,最後產生出一張能夠呈現出諸多細節完美的照片。
為了強調這支1099鎂的哀鳳手機有多麽PRO,蘋果不但拍了一支視覺專業感超強的樣片,展示在黑白、雨夜(即低光源)、粉淡色彩三種影片的質感呈現,還特別找來2015年獲選為日舞影展參賽片的「Tangerine」(中譯:夜晚還年輕」)的導演Sean Baker親自示範怎麼用iPhone11 pro搭配軟體Filmic拍影片。這位導演與他的作品「Tangerine」我之前曾向各位稍微介紹過。當然我自己最後也依照他推薦的硬體清單購買了部分器材,包括他推薦的軟體Filmic。
依照「硬體綁規格,規格綁內容」的思路,蘋果從iPhone、iPad、桌機與影視產業對接,內容領域將分為三大區塊,分別是
社群生活
新聞紀實
專業娛樂
特別的是,Schiller 特別推薦新聞片、紀錄片製作人使用iPhone 11 Pro拍攝、掌中編輯,就能完成製作。如果這樣的話,1099美元,折合約35000台幣,的確是攝製隊所能得到的最便利,最簡配,但影音品質最優解的「行動製作所」。而且比之前的6.5吋Xs Max頂規售價1299美元便宜200鎂。
美中不足
但有一點是我始終難以理解的。儘管蘋果甚至已經把第七代iPad也融入了影視製作的生態中,號稱也能用來流暢剪輯,所以理論上,從新一代的手機、平板到桌機,從素材拍攝到剪輯後製,蘋果的視覺光影技術都能令人驚艷。但難以理解的是,收音的部份的進展卻相對緩慢許多,在硬體規格表上是難以發現明顯進步的。影片製作人要能在拍攝時同步收錄清脆鮮活的聲音,還是必須經常大量依靠周邊套件收音、修飾或各種神奇的土法煉鋼,才能做到,成為一大遺憾。這一點,引導我往下推論:聲音品質的開發難度或成本可能比影像更高出許多。可能這一點有更好的見解,也希望各路冰友們多多交流與指導。
小小後記
其實在看到iPhone11的「Pro」的那一刻,我內心充滿了太多感觸。這倒不是因為1099美元的新手機有什麼氣宇不凡,而是那個關於「Pro」對應到真實使用者的定義。我回想起2016年,第一次寫下了關於Facebook直播與新款哀鳳將對影視製作圈帶來的衝擊。因為一支手機而改變整個影視產業,當時聽起來,可能很多人覺得我是腦袋長洞了。2018年,蘋果首次寫下「史上最貴手機」6.5吋的Xs Max頂規售價1299美元,而我寫下「那是拿來當生財器具用的」。當下我的想法可能很難說服其他人。但今天,我很開心的告訴大家,這支iPhone 11 Pro 證明了一直以來,我對這個世界的想法應該沒有太離譜,而我也很開心沒有浪費大家的閱讀時間。
華 視 優選 頻道 在 汽車私房話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新頻道成立!歡迎訂閱及加入:
【游泳私房話】YouTube:http://bit.ly/swimmer_privatetalk
【游泳私房話】FB社團:http://bit.ly/FBswimmer_privatetalk
【AOch遨樂趣】YouTube ➡ http://bit.ly/AndyAOch
嘎嘎的IG➡ www.instagram.com/gagachen0606
蘿拉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chocolee0901/
IGPC➡ https://www.igpclub.com/
MyCar購車網➡ https://reurl.cc/R1o85g
----------
◉ 訂購 剛剛好水餃:https://shopee.tw/privatetalk
這部Carnival可以視為「MPV」類別,但依照國外的MPV界定,大家可以發現原來MPV是指那種有六米車長的大廂型車才是(有點像小型巴士的模樣了);而這即便有五米的車型也被歸納到了Mini-MPV的等級。
無論如何,這部車在原廠KIA的認定中,賦予了一個新的說法-「GUV(Grand Utility Vehicle)全功能豪華休旅級距」。
不管車內豪華度、CP值優勢、駕馭便利性、或者是實用機能面...的等等考量,對於目前直營保修點不夠普及的KIA來說,車主面臨的後續保修仍有所顧慮。
原則上,車子本身應該是沒有大問題的,品質要求各方面也都足具水準,但維修點的缺乏會是日後回廠時,考驗車主耐心的一個重點。
保修廠離家距離的遠近:太遠易產生回廠負面情緒。
保修廠不夠多:保修吞吐量不大,無法及時處理車輛臨時到廠的突發狀況,通常都須留車過夜。
保修廠規模:廠內規模大小、保修技師的多寡,也直接影響保修處理的速度。
代步車不易安排:通常工廠規模不夠大的時候,就無法提供代步車的服務了。
以上這些點都是入手後才會遇到的問題,但如果家中不只一部車,這方面的問題就顯得不是那麼重要了。
◉ 訂購 剛剛好水餃:https://shopee.tw/privatetalk
網站:http://www.autoprivatetalk.com
FB:https://www.facebook.com/harry.liaokang
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utoprivatetalk
主講人/剪輯後製/企劃:廖剛
註:不會有字幕(我手邊沒有人力)(但你有興趣也可以幫我上字幕)、不要用粗話罵人~
#YOKOHAMA橫濱輪胎 #AOch遨樂趣 #剛剛好水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24VhINa5qc/hqdefault.jpg)
華 視 優選 頻道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地球的背面」小說介紹
訪問作者: 張純甄
內容簡介:
透過不同的雙眼,來到了地球的背面,
看見生命各自的陰暗,原來我們的心中蓄積了整座湖泊的淚水。
透過他者之眼看見九段黑暗潮濕的故事,如同接觸每個人心靈上陽光無法照射到的那一面,直視這些暗面,領略生命的潮濕與不適,同時也讓我們有尋光的慾望。
「純甄關心『人』的本質,而不是『自己』的命運,她的故事裡有很大的旁觀性質,並且以勤勉的個性做了功課,這讓她的作品有了一個好的開始。」——吳明益(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第一屆「後山文學新人獎」得獎作品──地球的背面,太陽不及之處,充滿潮溼與傷痛。
.地球的背面.
自他離開那天起,失聰的我開始聽見漏水聲。聲音真實地勾勒出畫面,我幾乎能看見水滴持續落下,在堅硬的地面開出裙帶的水花,隨著時間的積累,它會蓄積或侵蝕,最終形成或者毀壞什麼?
.好天.
表妹身上爬滿深淺不一的瘀傷,新生與枯萎的牽牛花放肆在她身上牽藤,表妹邊洗邊哭,那疼痛和著流動的水意欲將她撕裂,我彷彿看見一隻斑馬站在雨中哭泣。沒人能從她口中的呢喃問出原因,只知道她一直期待著好天,等著媽媽來接她回家。
.刺青.
我在等一個人,一個到死前都遺忘我的人。她在離開前一天打電話給我弟弟,說下次去看她時記得帶百合花去,但她沒有打給我。媽媽總是忘了我的存在,就像我童年裡的每個記憶一樣。為她穿壽衣時,我將眼淚滴在她身上,他們說這樣她就走不開了,我希望她回來,說她忘了說的話。
.學習羽毛.
因為幕妮的失誤,馬拉葛手臂留下火噬的疤痕,因而被同學恥笑,經常哭得滿臉鼻涕的回家,幕妮告訴他兩隻手臂上的疤痕,是熊鷹的翅膀,有一天馬拉葛能學會飛翔。但馬拉葛看見幕妮的眼裡沒有翅膀、沒有飛,只有不斷往前流動的溪水,然後他看見那溪水從幕妮的眼眶流出,滴在他的臉上。
作者介紹: 張純甄
花蓮人,畢業於東華華文文學研究所創作組。曾獲得後山文學年度新人獎、教育部文藝獎、奇萊文學獎、中興湖文學獎、青年文學獎。
一、文學獎
2019後山文學年度新人獎
短篇小說〈好天〉獲107年教育部文藝獎 優選
散文〈不曾到遠方〉獲第18屆奇萊文學獎 推薦獎
短篇小說〈學習羽毛〉獲第18屆奇萊文學獎 推薦獎
短篇小說〈地球的背面〉獲第35屆中興湖文學獎 佳作
兒童文學〈聖誕老人問卷調查〉獲第45屆青年文學獎 優異獎
出版社: 釀出版
粉絲頁: 作家生活誌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KpRSR-QlSc/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