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訊息轉載:文創總批判與台灣治理失靈狀況中思想界行動連線
【主題】文藝政治、歷史運動與當前政經語境
主持:段惠民
與談:鄭村棋、井迎瑞、吳思鋒、劉俊裕、謝靜國
回應:黃新高、童詠瑋
§Zoom 會議
https://us02web.zoom.us/j/86451538686?pwd=NzNjNlBhdXJOcFM5QUY5K2s1QWYxZz09
會議 ID:864 5153 8686
密碼:210713
§與會者簡歷
【主持】
#段惠民
流民棧負責人
【與談】
#鄭村棋
現任人民民主黨召集人。台灣左翼政治人物、社會運動活動家。曾任《中國時報》記者、工人立法行動委員會召集人、勞工教育資訊發展中心創辦人、臺北市政府勞動局局長,參與籌組中國時報工會、協助籌組眾多工會與聯合組織,長年推動工人運動和由下而上的民主參與。
#井迎瑞
前電影資料館館長、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榮譽教授、電影蒐藏家博物館館長、臺灣電影文化資產保存協會理事長。曾獲2014年台北電影節卓越貢獻獎,獲2021年國影中心影視聽傑出工作者獎。
#吳思鋒
小劇場工作者,主事評論、報導、編輯,兼及製作、策畫工作。劇評人、澳門《劇場.閱讀》季刊副主編。
#劉俊裕
現任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教授。英國諾丁罕倫特大學「文化政策與規劃中心」(CPPRU)及「國際傳播與文化研究中心」(CRICC)國際史暨國際文化研究博士。專長為文化政策與治理、亞歐文化研究、文化全球化、世界文化史研究。曾任文化部「文化基本法」草擬小組及諮詢委員、文化部「全球佈局專案辦公室」諮詢顧問。
#謝靜國
現於東吳大學中文系任教。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博士,研究和教學領域為現、當代華文文學與文化研究、影像敘事。
【回應】
#黃新高
現為影視編劇。東海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曾任九二一災盟幹部、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駐團編劇家,曾獲2003年金鐘獎連續劇編劇獎。
#童詠瑋
現任《典藏ARTouch》編輯。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影像美學組研究生,論文〈(不)持攝影機的人:論綠色小組與後綠色的影像非純〉曾獲2019世安美學論文獎。
行動連線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華文 文學與文化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南洋 ◎#陳大為
⠀⠀
在南洋 歷史餓得瘦瘦的野地方
天生長舌的話本 連半頁
也寫不滿
樹下呆坐十年
只見橫撞山路的群象與猴黨
空洞 絕非榴槤所能忍受的內容
巫師說了些
讓漢人糊塗的語言 向山嵐比劃
彷彿有暴雨在手勢裡掙扎
恐怖 是猿聲啼不住的婆羅洲
我想起石斧
石斧想起 三百年來風乾的頭顱
還懸掛在長屋──
並非一醇酒 或一管鴉片的小事
開疆闢土 要有熊的掌力
讓話語入木三分
我猜 一定有跟黃飛鴻
同樣厲害的祖宗
偷學蜥蜴變色的邪門功夫
再學蕨類咬住喬木
借神遊的孢子 親吻酋長腳下的土
在南洋 一夥課本錯過的唐山英雄
以夢為馬 踢開月色和風
踢開土語老舊的護欄
我忍不住的詩篇如茅草漏夜暴長
吃掉熟睡的園丘
更像狼 被油彩抽象後的紫色獠牙
從行囊我急急翻出
必用 及備用的各種辭藻
把雨林交給慢火去爆香……
就在這片 英雄頭疼的
野地方
我將重建那座會館 那棟茶樓
那條刀光劍影的街道
醒醒吧 英語裡昏睡的後殖民太陽
給我一點點光 一點點
歲月不繞人的質感
我乃三百年後遲來的說書人
門牙鬆動
勉強模仿老去的英雄 拿粗話打狗
嘿 莫要當真
我豈能朽掉懸河的三吋
在南洋 務必啟動史詩的臼齒
方能咀嚼半筋半肉的意象叢
出動詩的箭簇 追捕鼠鹿
和一閃而過的珍貴念頭
請你把冷水潑向自己
給我燈 給我刀槍不入的掌聲
我的史識
將隨那巨蟒沒入歷史棕色的腹部
隨那鷹 剪裁天空百年的寂靜
聽 是英雄的汗
回應我十萬毛孔的虎嘯 在山林──
不要懷疑我和我纖細的筆尖
不要擠 英雄的納骨塔
已佔去半壁書桌
我得儲備徹夜不眠的茶和餅乾
別急別急 史詩的章回馬上分曉
在歷史餓得瘦瘦的南洋
⠀
--
⠀⠀⠀⠀⠀⠀⠀⠀⠀⠀
◎作者簡介
⠀⠀⠀⠀⠀
陳大為(1969-)
⠀⠀⠀⠀⠀ ⠀⠀⠀⠀⠀⠀⠀⠀⠀⠀
出生於馬來西亞怡保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現任國立台北大學中文系教授。作品曾獲:聯合獎新詩及散文首獎、中國時報新詩及散文評審獎、星洲日報新詩及散文推薦獎、世界華文優秀散文盤房獎等。
⠀⠀⠀⠀⠀
著有:詩集《治洪前書》、《再鴻門》、《盡是魅影的城國》、《靠近 羅摩衍那》,散文集《句號後面》、《火鳳燎原的午後》、《木部十二劃》,論文集《亞洲閱讀:都市文學與文化》、《風格的煉成:亞洲華文文學論集》、《中國當代詩史的典律生成與裂變》等。
⠀⠀⠀⠀⠀
--
⠀⠀⠀⠀⠀
◎小編Cookie Monster賞析
⠀⠀⠀⠀⠀
敘述者以「我乃三百年後遲來的說書人」之姿,展現了其壯闊的企圖,試圖描繪出18、19世紀的婆羅洲歷史,這也正是華人移居數量逐漸增加,並開始較有規模發展的時期。敘述者首先以「歷史餓得瘦瘦的野地方」為這段過去定調,反映出這段匱乏、單薄的過去。這樣的歷史企圖,很自然的讓人聯想到,張貴興的《野豬渡河》、《群象》及其大量的南洋華人書寫。
⠀⠀⠀⠀⠀⠀
作者和張貴興一般,同樣關注許多南洋的動物意象,像是群象、猴黨等讓人迷幻的雨林生物。同時敘述者也呈現當地華人的一種開拓史:「在南洋 一夥課本錯過的唐山英雄/以夢為馬 踢開月色和風/踢開土語老舊的護欄」回應這段過去在華人世界被遺忘的事實。所以敘述者將要重建這段歷史,在普遍關注英國殖民的歷史中,呼喚華人的聚落:「就在這片 英雄頭疼的/野地方/我將重建那座會館 那棟茶樓/那條刀光劍影的街道/醒醒吧 英語裡昏睡的後殖民太陽」。
重建歷史的志業勢必前路坎坷,而重建的歷史又將拼湊出怎麼樣的情感記憶?敘述者這樣跟聽眾宣告:「請你把冷水潑向自己/給我燈 給我刀槍不入的掌聲/我的史識/將隨那巨蟒沒入歷史棕色的腹部」敘述者的重建未必全然正確,但在試圖重建的初步,敘述者將以一種感性的視野,隨著南洋動物進入雨林深處,尋找當出的華人英雄。因此最後敘述者說:「我得儲備徹夜不眠的茶和餅乾/別急別急 史詩的章回馬上分曉/在歷史餓得瘦瘦的南洋」他要以感性、歷史的糧食,填滿這段瘦弱的過往。這樣的宣告與重建,亦讓我們反思馬華文學的定位與爭論,其想像的原鄉是中國文化(像是洪拳名家黃飛鴻)、實地的故鄉在南洋,如今又身處台灣。在多文化、場域的交織下,這首詩面對的正是近百年來華人遷移、流離的歷史事實。期待再過三百年後,又會有新的說書人登場,為如今多變的東亞局勢,帶來歷史的後見之明。
--
美術編輯:蕪
圖片來源:蕪
https://www.instagram.com/wu.55555/
#南洋 #東南亞詩人 #馬華文學 #東南亞
華文 文學與文化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中文正夯,國際學子齊聚臺大──臺大中文系國際學士班十年有成】
近年來,「中文」成為全球熱門語言,與中文相關的漢字、文學與思想文化,也備受矚目。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率先於民國97年成立「國際學生學士班」,截至目前為止,這是全國大專院校設立的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正式授予「中國文學」學士學位的國際生專班。
此一國際學士班成立迄今,已屆滿十週年。所有課程都特別為國際生設計,與中文系原本的課程不同。期望讓國際生除了具有紥實的華語文訓練之外,還能擁有富於臺灣經驗的中國文學與文化專業素養,成為高階國際華語文人才,甚至於,成為未來的漢學研究者。目前,該班已培育出88名畢業生,學生來源十分多元,以日、韓、新、馬、緬、泰、印尼等亞洲地區居多,但也有來自英、美、加拿大、冰島、俄羅斯等地的學生。
在十年有成的今天,中文系舉辦了慶祝活動及餐會,內容包括影片播放、國際生戲劇表演、歌唱,發行十週年專刊等。餐會上有多位嘉賓出席,包括臺大大家長管中閔校長;在其任內成立國際學士班的李嗣涔前校長、葉國良老師(時任院長)、鄭毓瑜院士(時任中文系主任);對國際學士班貢獻良多的中文系李隆獻前主任;協助學士班設計課程的周志文老師;文學院黃慕萱院長、徐富昌副院長、李賢中副院長,以及周家蓓副校長、丁詩同教務長、沈瓊桃學務長、孫效智主任秘書、國際學士班授課師長等多位貴賓,席間白先勇老師更驚喜到場祝賀,讓現場氣氛為之高漲。
會場由主辦單位中文系梅家玲主任首先致詞,感謝各位貴賓的蒞臨並介紹到場貴賓,同時細數中文系國際學士班從有到無的歷程。接著由管校長、李前校長、周家蓓副校長致詞,期許國際學士班能持續成長茁壯,讓更多國際學生學習優美的中文與中華文化。
餐會現場,國際學士班優秀的外國學生們帶來他們準備數月之久的表演節目,包括大四學帶來的歌唱、大二同學的演劇「鴻門宴外傳」、大三同學的演劇「趙氏孤兒之時空少女」與「趙氏孤兒:留下的人們」、大一同學MV:「曹操」,以及大二和大三同學帶來的歌唱等,同學們的中文標準流暢,演出精彩豐富,展現了良好的學習成果及熱忱。
#NTU #中文系 #國際學士班 #10年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