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繁忙的秋茶採收!太和茶區的家家有茶席,處處有茶屋,舊豬圈變茶藝品茗空間:眷茶屋。
#屋頂上的日光萎凋
第一次在採茶季目睹茶區,才發現茶的製作過程在太和地區是垂直的,除了道路兩旁放置隔熱帆布,將茶菁平鋪在上頭進行日光萎凋外;民家的頂樓都鋪滿翠碧綠的茶菁,下方的樓層,每一層樓則是不同的機械化作業。
採茶的農忙期,茶廠會供吃供住,師傅們就像集體的營隊宿舍,依照各自的工作崗位輪班,所以頂樓曬的茶菁上方時常伴隨好幾排男子宿舍風格的衣物,跟著一起曬太陽。
#高海拔的限定商機
師傅們聚集的採茶期間,對於攤販來說,林立的茶廠就是一條金流,許多餐車都會開上山來,牛排、炸雞、臭豆腐和大腸麵線等攤車,都會開往海拔1500公尺的高山,銷售比在山下的生意還好,是期間限定的人文現象。
#一家一茶席到一家一茶屋的太和茶藝文化
太和在八八風災中屬於重災區,災後當地人開始改變種茶的心態,以珍重自然生態的角度為優先。
加上原先太和是嘉義縣政府推廣藝術家駐村的點,擁有茶藝與陶藝的基礎,當地人便在災後與藝術家並肩合作,一開始只是若家裡有閒置空間,就在一個角落鋪設一個茶席,作為招待賓客朋友的方式,推廣一家一茶席。
茶席文化的典雅氣質吸引了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學系的陳正哲教授,選用許建智大哥家的舊豬圈改造成茶屋,保留原有木榫製作的建築特色,並取材當地的竹木區隔品茗空間,以豬圈的諧音命名為「眷茶屋」。
現場還保有過去煮豬糧的大爐灶,並附設自家搭建的陶窯,每個人可以體驗拉胚製作專屬的茶杯,未來拿著自己做的茶具品茗,增添藝趣。
ㄧ
由嘉義縣政府成立的嘉義陽光郊遊社 ,走訪嘉義縣擁有風光秀麗茶園和茶屋的「瑞峰太和休閒農業區」,在這裡旅行不需要太精密的計畫,只要帶上輕巧的行囊,跟隨陽光的軌跡,享受一趟有光的旅行!
此篇特別感謝: 嘉義縣梅山鄉瑞峰太和休閒農業區、 眷茶屋、欣采民宿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0萬的網紅有啖好食 Perfect Continuous Eat,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茶藝文化傳承已有千年,在宋朝時可謂上至宮廷下至市井都能雅俗共賞;但無論如何也想像不到原來早在千年之前,茶藝已有如此出神入化的演變,往後卻出現文化斷層,技法幾乎失傳⋯不少人趨之若鶩的日本抹茶文化,如果要追源溯本的話,其實都是由宋代茶文化傳承下來。但在匠人鄭師傅眼中,卻是畫虎不成反類犬的模仿!他豪言:華...
茶藝文化 在 Jasmine & Mama - Kathryn 小喬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品茶新體驗 #茶伴美饌 #FinediningHK
茶藝文化日漸普及,想不到頂級的中國茶配上高級的食材、中西合璧的烹調方法,可讓客人享受到極致的用餐體驗。
@glassbelly.tealab 創辦人經常接觸高級威士忌和葡萄酒,從而培養出良好的品鑒能力,對味道有極致的追求,將累積了的用餐經驗概念及構思,配上廚師熟練的技術,把頂級茶和美食完美地配搭一起,讓我們可以品嘗之餘也可感受到那份對茶藝的認真。
頂級中國茶層次豐富、味道複雜,用以配餐可以提升食物的鮮味、香味和平衡。由於茶有回甘收儉的特質,喝茶後味蕾會變得更敏感,食物的味道會越放越大,讓我們吃得更加滋味。
上菜前均會奉上不同品種的茶,配合加入了中、港、法、日等多國元素的菜式,透過味道、香氣、烹調技巧及創意擺盤,呈現港式極致的概念。
當晚我和妹妹品嘗的是8道菜晚餐,每一道菜式無論色、香、味均俱全,看到這麼精緻的菜式,能讓我感受到廚師的用心。
菜式份量相當足夠,還未吃到主菜已經感覺很滿足,但面對美味可口的食物,及廚師的用心,又怎能浪費食物呢!
最令我難忘的環節便是魚子醬品鑒體驗,原來魚子醬不配美酒,配茶的體驗也很不錯,每粒魚子都晶瑩通透,鹹香味撲鼻,但不會帶有腥味。如果可以配上多士一起吃就更加錦上添花!
另一體驗便是可以親至嘗試倒白瓷「掛杯」動作。坦白說我的手指不太靈活,嘗試了幾遍才可以做到!用餐時有一些玩樂感,這是意料之外的事,但讓用餐過程中帶點樂趣。
環境方面清靜舒適,裝潢風格帶有中國風及現代色彩。由於當晚座無虛席,所以我也不好意思拍照了。餐具及茶具均是精挑細選,看得出創辦人的用心。服務態度很好,由餐廳理念到每一道茶及菜式均會逐一介紹,讓食客們有更愉快的用餐體驗。
總括而言,雖然價錢不菲,但無論茶葉及食材的質素,烹調的技巧,環境及服務態度水準都相當高,而且讓我對茶藝加深了認識。如果慶祝生日或紀念日絕對是很不錯的選擇!
注意事項:
進入餐廳時請盡量避免使用香水、古龍水或其他帶氣味用品,避免影響閣下及其他人用餐體驗。
=====================
GLASSBELLY - FINE DINING WITH TEA EXPERIENCE
首間「港式極致」茶主題高級餐廳。
Lunch 午餐:$1,280+10%
Afternoon Tea 下午茶: $588+10%
Dinner 晚餐:$1,880+10%
Reservations 訂座:
+852 2638-4688 / 5681-6268
Address 地點:
20/F, Henry House, 42 Yun Ping Road, Causeway Bay
銅鑼灣恩平道42號亨利中心20樓
=====================
Glassbelly Tea Lab Kathryn Fong
#港式極致 #品茶 #茶藝 #頂級岩茶 #頂級中國茶 #冰滴茶 #烏龍茶 #體驗 #尊貴 #glassbelly #glassbellytealab #teaexperience #premiumtea #teapairing #chinesetea #tealover #hkfinedining #foodiehk #hkfoodie #deliciousfood #caviar #chinesefood
茶藝文化 在 有啖好食 Perfect Continuous Eat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茶藝文化傳承已有千年,在宋朝時可謂上至宮廷下至市井都能雅俗共賞;但無論如何也想像不到原來早在千年之前,茶藝已有如此出神入化的演變,往後卻出現文化斷層,技法幾乎失傳⋯不少人趨之若鶩的日本抹茶文化,如果要追源溯本的話,其實都是由宋代茶文化傳承下來。但在匠人鄭師傅眼中,卻是畫虎不成反類犬的模仿!他豪言:華人社會只有他一人,能原汁原味做出當年大宋國的技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鄭老師不時引經據典,所以我把當中幾篇引在下面,方便大家理解
西山蘭若試茶歌 - 劉禹錫 (描述了唐人在煮茶的過程)
宛然為客振衣起,自傍芳叢摘鷹嘴。
斯須炒成滿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
驟雨松聲入鼎來,白雲滿碗花徘徊。
悠揚噴鼻宿酲散,清峭徹骨煩襟開。
陽崖陰嶺各殊氣,未若竹下莓苔地。
炎帝雖嘗未解煎,桐君有籙那知味。
元朝謝宗可 《詠物論》茶筅
此君一節瑩無瑕,夜聽松聲漱玉華。萬縷引風歸蟹眼,半瓶飛雪起龍牙。
香凝翠發雲生腳,濕滿蒼髯浪卷花。到手纖毫皆盡力,多因不負玉川家。
宋徽宗 《大觀茶論》節錄一小段:
妙於此者,量茶受湯,調如融膠。環注盞畔,勿使侵茶。勢不砍猛,先須攪動茶膏,漸加周拂,手輕筅重,指繞腕鏇,上下透徹,如酵櫱之起面。
《大觀茶論》全文翻譯可參考此處:
https://kknews.cc/zh-hk/culture/qj2q358.html
陸羽《茶經》全文及對照譯文
https://kknews.cc/zh-hk/culture/q6xaqrg.html
…………………………………………………………………………………….………………………………………….……….
訂閱我哋IG, 發掘我倆更多的生活點滴?
INSTAGRAM: http://instagram.com/perfectcontinuouseat
加入我哋會員,不時會收到我們送出的小心意?
YouTube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HoFileUAn9bi3wUHPgvOzw/join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perfectcontinuouseat
合作邀請✉️: perfectcontinuouseat@gmail.com
你訂閱了嗎? https://www.youtube.com/PerfectContinuousEat/
…………………………………………………………………………………….………………………………………….……….
?相機及鏡頭:
Sony A7III - 24-70mm f/2.8 GM
Sony A6400 - 16mm f/1.4
iPhone 11 Pro
穩定器:
DJI Osmo Mobile 3
相機背囊:
Peak Design 20L
茶藝文化 在 beautyexchang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中國茶藝文化歷史悠久,不少人平常都愛喝茶,品嚐不同種類的茶香。在過去的星期六,Be together 與上海佬餐館及瑜茶舍合作,讓Be的讀者學習茗茶的技巧,同時享用精巧矜貴的中式下午茶,度過悠閒寫意的下午。
茶藝文化 在 小小泡茶師檢定將茶藝文化代代相傳南投新聞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鹿谷鄉農會為了將 茶藝文化 代代相傳,每年都會舉辦小小泡茶師研習營,並且辦理茶藝比賽, 這次總共有24位學童參加,會依照他們的泡茶技巧, ... ... <看更多>
茶藝文化 在 台灣茶藝文化學會| Taichung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茶藝文化學會, 台中市。 3317 個讚· 56 人正在談論這個· 55 個打卡次。台灣茶藝文化學會.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