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求世 38
從時事看世界遺產:以弗所3-2(2015)
土耳其雖然現在是伊斯蘭國家,但在基督教的傳布過程中,這裡是非常重要的先啟地,而艾菲索斯更是極其重要的聖地。因為耶穌死時的羅馬帝國,對於基督教還是採取迫害手段,耶穌要後繼者將福音傳播開來,奉行不渝的第一代領導者要算是保羅了,他首創向非猶太人轉播基督的福音,一生中至少有三次遠行傳教的旅程。
但當時耶路撒冷以西充滿風險變數,往東成為較佳的選擇,相較於同時的歐洲,這裡天高皇帝遠,帝力於我有何哉?直到西元313年,羅馬君士坦丁大帝才頒布米蘭飭令,宣布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因此保羅在第三次傳教時來到了今天土耳其的以弗所及小亞細亞,和教徒們在小亞細亞建立了七教會:以弗所、士每拿、別迦摩、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鐵非、老底嘉等七個教會,這些教會是基督教早期傳教歷史中重要的灘頭堡,也以此奠基。基督教繼續接力東傳,西元301年,亞美尼亞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信奉基督教的國家。
因為小亞細亞是族群文化複雜之地,基督教東傳之前,這裡早就有豐富複雜的信仰及語言,保羅是羅馬公民,這樣的身份有助於他遊走各地,再加上他精通許多語言,更能打破各地文化本位主義差距的藩籬,但在這樣的外在環境誘惑下,要保持信仰的堅貞就面臨許多外在的考驗。
因此在過程中,保羅向七教會寫信,提醒告知他們信仰基督教的重要與虔誠,先說一些肯定的話,然後再告知各個教會不同的過錯,要記得改進並勿忘初衷。提醒以弗所和老底嘉要恢復純真的愛心,避免失去起初的熱誠;勸勉別迦摩、推雅推喇、撒狄要守住正義,防止情慾上放縱,拜偶像、道德墮落,保羅也寫了《以弗所書》給以弗所的基督徒。
耶穌十二門徒之一的約翰,接受耶穌死前托付,照顧母親聖母瑪利亞,據說也是遷居到以弗所安享晚年。18世紀時,一位德國修女因為神蹟可以清楚描繪出祂晚年故居週遭狀況和位置,但她卻從沒來過艾菲索斯,西元1881年,一位法國牧師根據描述發現石造屋舍遺跡,雖然沒有直接證據證實,但1951年天主教教宗將此屋舍提升到聖地的地位,近期的若望保祿二世(Pope John Paul II)與本篤十六世(Pope Benedict XVI)則分別在1979年與2006年參訪此神聖的屋舍。至此真相似乎已不重要,我看到教徒在小屋裡感動流淚的場景,也看到異教徒臉上顯而易見滿臉嗤之以鼻的表情。約翰後來因傳教被羅馬放逐到愛琴海的拔摩島(帕特摩斯島Patmos),寫下了啟示錄,西元100年在以弗所逝世,就埋在阿特密斯神殿附近的小山丘,六世紀查士丁尼大帝在此興建聖約翰教堂,只可惜如今已是廢墟。
在羅馬人興建的以弗所城,海港大道底以大理石板鋪成的廣場上,出現刻劃的像是派狀圖,又像分切的披薩的神祕符號,任何遭迫害的宗教,會創造出一種自己才能理解的暗號,一來為了保護自己,二來增添神秘色彩,希臘文是早期基督教的語言,耶穌的名字被當作字謎隱藏在魚的形象中,因為希臘文中的魚(IXΘYΣ)剛好是以下詞句起首古希臘字母的組合,「耶穌基督,救世主上帝之子」(Jesus Christ Son of God Saviour),當基督徒看到這個暗號,表示這是座有基督兄弟姊妹的城市。
西元431年,東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二世在以弗所召開第三次基督教大公會議,約兩千名主教出席。討論關於耶穌的神性與人性關係之爭,瑪利亞是否具備神性的議題,以君士坦丁堡大主教聶斯托里為主的人強調耶穌的人性,淡化其神性,同時主張將瑪利亞稱為「耶穌之母」,而非「天主之母」,經過辯論角力後,失勢的聶斯托里派東傳入波斯,唐朝時傳入中國,被稱為景教,西安碑林博物館還有一塊「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見證歷史。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70的網紅K's journe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現在想想,當初自己真的挺勇敢的!來看看我在立陶宛的大冒險吧~也請繼續鎖定日後的影片! 立陶宛有個神秘又神聖的觀光景點,十字架山(Hill of crosses)。出發前看到網路照片,便產生了「此生必去」的渴望!十字架山是我這次旅程最先確定的一段,即便它不是那麼容易到達。 十字架山位於立陶宛北部城市...
若望 二 十 三 世 在 馬老師的旅遊跑馬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時事求世 14
從時事看世界遺產:聖馬利諾歷史中心與蒂塔諾山(2008年)
遊人看著義大利地圖,總會聯想到一隻長馬靴,但往往忽略了在馬靴上的三顆鈕釘。這三顆鈕釘是義大利境內的三小國:梵蒂崗、馬爾他騎士團和聖馬利諾,這種國中有國的有趣情況,不僅數量或型態都是世界少見,雖然小但卻為義大利這隻長靴增添更吸引人的內涵。
三個小國就有兩個座落在首都羅馬。梵蒂崗應該是我們最熟悉的一個國家了,它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面積不到1平方公里,也是台灣在歐洲的唯一邦交國;隱身在羅馬的另一個小國是馬爾他騎士團,全名為耶路撒冷、羅得島及馬爾他聖若望獨立軍事醫院騎士團,這兩個國家在我的世界遺產書都有介紹,所以這邊就不多著墨了。
聖馬利諾(San Marino)則遠離羅馬,位在義大利東邊,雖是三國中最大的,但也只有60平方公里,整個國家被義大利所包圍,從義大利開去遠遠的就看到聖馬利諾座落在海拔高度739公尺的蒂塔諾山山頭。其歷史可追溯到西元301年,據說一位信仰十分虔誠,名叫馬利諾的石匠,為了傳教躲避羅馬皇帝對基督教徒的迫害而來此,而他幫助了一個女子擺脫身上的魔鬼而聲名大噪,在蒂塔諾山一帶的領主帶著全身癱瘓的兒子前來,聖馬利諾竟奇蹟式的治好他的病,領主一家人因此都改信基督教,領主也將蒂塔諾山送給聖馬利諾表示感謝,這一天是西元301年2月3日,也是聖馬利諾共和國的建國之日。要知道,西元313年頒布《米蘭詔書》,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羅馬皇帝君士坦丁才承認在帝國境內信仰基督教合法化。
在13世紀,聖馬利諾逐漸從修道院變成了獨立的城邦,組成城邦行政機構,像義大利大部分的城鎮一樣,居高臨下在蒂塔諾山的三座山峰上設防修建堡壘,以便禦守敵人來犯,這樣固若金湯的天險,不僅成為國徽上的圖騰,也使得這個號稱全世界現存最古老的國家能躲過一次次的危機,更因為在義大利統一過程中協助加里波底躲避敵人,並提供金錢與補給,而獲得統一後的義大利保證,始終保持為一個獨立主權的國家。
從斷崖邊高聳的三座高塔,便可鳥瞰這個小國寡民的國家,一號堡壘羅卡(Rocc,又稱瓜伊塔/ Guaita)、二號堡壘切斯塔(Cesta,又稱弗拉塔/Fratta)和三號堡壘蒙塔萊(Montale),而高塔所圍繞的區域,便是國家的中心,也是觀光的重要地點,共和國宮、教堂等地都開放給遊人參觀,滿足大家對這個國家的好奇心。聖馬利諾的所有物資幾乎都來自義大利,但其發行的郵票取材多樣,種類繁多,是世界各地集郵人士的最愛,世界那麼大,真是無奇不有!整個城市都是你的咖啡館,而這裡整個國家都是你的世界遺產!
若望 二 十 三 世 在 香港作家王迪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新書 #王迪詩 #現已接受預訂 #簽名版
新書終於面世了。《Time Will Tell──我這樣讀歷史》是我花了大量時間心血,用清楚易明又有趣的方式去講歷史,將複雜的資料整理好,如實地呈現在讀者眼前。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每晚都工作至凌晨三、四點。雖然已經寫了30多本書,但今次不同了。
出版業的情況很艱難。今年紙價上升,還要買大量參考書和歷史圖片的版權,相比愛情、飲食那類題目,這本書必須多花十倍時間和精神去寫。但無論如何,《Time Will Tell》這本書我還是決定去做,因為我們需要認識歷史,增加知識。昔日歲月靜好的日子,我寫風花雪月,戀愛職場,人情世故。前半生要寫我想說的,下半生要寫別人需要我為他們說出來的。也許想看歷史題目的人不多,我明白這並非暢銷的題材,或者有人會說,就算辛苦寫了又能改變什麼?我不知道啊,但人生不是本來就這樣嗎?跟這個人結婚時能保證一世幸福嗎?買股票一定賺嗎?生孩子之前,你肯定這孩子將來長大一定會疼愛父母嗎?如果做任何事都要保證必贏才願意做,那麼這個人一生都只會是空白的吧。
歷史在不斷重複。人名地名換了,劇情卻一樣,所以認識歷史可以預視未來。
1. 【預訂】現在各位可以從我的網站預訂 #簽名版
👉🏻 https://www.daisywong.com.hk 👉🏻click簽名書
♦️出版日:7月6日
♦️本網站所有王迪詩作品都是 #簽名版
2. 【送書給學生】
若你希望更多學生能讀到這本書,可用六折買來送給學生
👉🏻 https://www.daisywong.com.hk 👉🏻click簽名書
我稍後會出post讓23歲以下全日制學生免費索取此書,由於他們部分年紀小,難以到指定地點領取,我會把書郵寄給同學們,郵局收取每本HK$14郵費,這條link顯示的金額($96)已包含$14郵費和六折後的費用。
3. 【優惠套裝】
$198任何3本簽名版,每本僅 $ 66 ,不包括新書。【抱歉因人手有限,本優惠暫時只限郵寄到香港】可選以下link裡面任何3本書,不包括新書,然後請在這條link點擊「優惠套裝」下單,付款時會見到comment box,請留言寫下你喜歡哪3本書:
👉🏻 https://www.daisywong.com.hk 👉🏻click簽名書
4. 【海外讀者】
郵局按每本書的重量收取空運費,若只訂一本,可直接在上面條link訂購,會自動加上$110空運費。但若訂一本以上,請私訊給我,我向郵局查詢郵費後再覆你。
5. 【本港郵費】
每個訂單劃一HK$30郵費,買一本和十本我都只會收取HK$30。
6. 【新書內容簡介】
♦️日本二戰暴行篇:
無懼壓力講人話──日本諾貝爾獎作家大江健三郎
- 沖繩戰役期間,日軍下令沖繩居民大規模自殺,告訴島民美國人極其殘忍,會強姦婦女,把男人殺掉,最好在美軍登陸前自殺,每戶發兩枚手榴彈。超過500人自殺身亡,祖父殺死兒孫,丈夫殺死妻子……
-「如果我忘了,我就輸了。」韓國電影的良知──堅持向日本爭取道歉的慰安婦婆婆
- 主演《模範計程車》和《信號》以外,他更是一位有風骨的韓國演員──李帝勳
28歲出版The Rape of Nanking──張純如
- 那時幾乎所有西方人都知道二戰中希特拉的罪行,但對日軍在中國的暴行卻聞所未聞。她寫下全球首部全面記錄日軍在南京暴行的英文著作,震撼西方。
- 她發現了「中國的舒特拉」──連身處南京的納粹頭目拉貝也看不過日軍在南京的暴行,成立南京安全區救了25萬中國人。
♦️韓國篇:
就是不認命──南韓近代史
韓國電影裏的光州事件
從韓劇看歷史──假如沒有希特拉,二戰就能避免嗎?
韓劇裏的因果報應
♦️歷史中的愛情:
她至少沒有愛錯──Marie Antoinette
變態獨裁者的婚姻和愛情─―希特拉與墨索里尼
洗腦使人自願為奴─―為何會有人崇拜一舊屎?
♦️歐洲篇:
讓子彈轉彎的教宗──若望保祿二世
花地瑪預言
♦️芬蘭篇:
由瀕臨亡國到成為全球最幸福國家
──「少年大衛打倒巨人哥利亞」現實版
♦️法國篇:
- 1940年,為何納粹德軍僅花六星期就輕易吞併巴黎?法國政府連夜出逃,被譽為歐陸最強的法軍脆弱得令人啞口無言,更駭人的是人心竟如此不堪一擊,法國人即跪,迅速揚棄自己的民主體制,希特拉在法國成立傀儡政府,而傀儡竟獲很多法國人支持,為什麼?
- 巴黎如何奇蹟地逃過被希魔焚城的浩劫?
- 號召法國人抵抗納粹──戴高樂將軍
- 去或留的抉擇──存在主義作家卡繆
♦️古代中國篇:
完美示範「君子報仇十年未晚」――孫臏
超級富豪的宿命――江南首富沈萬三
玩到亡國的君主──春秋時代衛懿公
台灣篇:
白色恐怖年代──228事件
美麗島事件
♦️緬甸篇:
如此崎嶇的民主路
- 軍方領袖因為迷信占星預言而穿著女人衫;市民齊齊寄女人底褲去軍閥家中
- 因為9是總統的幸運數字而全國廢鈔,改發45元和90元鈔票
- 導致羅興亞人被屠殺,鼓動者是「緬甸拉登」?而「緬甸拉登」竟是我佛慈悲的僧人?
- 當緬甸人仇恨羅興亞人,誰是最大得益者?
♦️香港篇:
- 他是興中會第一任會長,比孫中山更早投身革命,名字卻被刻意抹掉的港人──楊衢雲
- It Won’t be Long Now ──香港前天文台台長的戰俘營日記
若望 二 十 三 世 在 K's journey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現在想想,當初自己真的挺勇敢的!來看看我在立陶宛的大冒險吧~也請繼續鎖定日後的影片!
立陶宛有個神秘又神聖的觀光景點,十字架山(Hill of crosses)。出發前看到網路照片,便產生了「此生必去」的渴望!十字架山是我這次旅程最先確定的一段,即便它不是那麼容易到達。
十字架山位於立陶宛北部城市Šiauliai 12公里處。關於它的起源已不可考,但第一批十字架被認為是1831年立陶宛人反俄起義的象徵。後來天主教朝聖者陸續在這裡安置許多十字架。直到1993年天主教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到訪十字架山,宣布此處是一個盼望、和平、愛與犧牲的地方。
Hill of crosses in Šiauliai, Lithuania. This is a place I think I will go to once in my life. Have you been there? Although the process of getting there is a bit complicated, but it's worth it!
了解更多十字架山:https://ksjourney.life/siauliai/
歡迎關注 KK旅世界 K's journey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ksjourney/
IG:https://www.instagram.com/ks.journey/
部落格:https://ksjourney.life/
若望 二 十 三 世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modified to 16:9 from 4:3 DVD)像義大利其他地方一樣,羅馬的主要宗教是天主教會。全球天主教會的中樞梵蒂岡城即位於羅馬市中心的西部,教宗平時主持禮儀所在的聖伯多祿大殿亦位於梵蒂岡,但羅馬的主教座堂是位於市中心東南側的聖若望拉特朗大殿(Basilica di San Giovanni in Laterano)。在羅馬共計大約有900座教堂,除了主教座堂,其他最著名的教堂還包括:聖母大殿、城外聖保祿大殿、聖格來孟大殿、四泉聖嘉祿堂和耶穌教堂。在城市的地下還有古老的殉道者墓窟。許多非常重要的宗教教育機構也設在羅馬,如宗座拉特朗大學、宗座聖經學院、宗座額我略大學和宗座東方學院。由於全球天主教會的管理機構大都位於梵蒂岡以及羅馬市內,使羅馬如同天主教會在世上的首都,因而在華人天主教人士中另有「聖京」之稱號。
梵蒂岡雖然位於羅馬市中心,但並非義大利領土,而是屬於天主教會的最高領導機構——聖座所建立的「梵蒂岡城國」。其領土是「梵蒂岡山坡」(Mons Vaticanus)和鄰近的昔日的梵蒂岡原野的一部分,那裡有聖伯多祿大殿、宗座宮殿、西斯廷禮拜堂、博物館,以及其他各種建築。在1929年以前,這一地區屬於羅馬的博爾戈區。這一地區位於台伯河西岸,與市中心隔開,是教宗利奧四世修築保護羅馬的城牆的突出部分,後來教宗保祿三世、庇護四世和烏爾班八世擴建了目前的城牆。義大利與聖座在1929年簽訂的《拉特蘭條約》賦予梵蒂岡目前的治權狀態,其領土的邊界大部分由圍牆環繞,但是也有一部分邊境沒有圍牆,而是由一排建築物構成。
梵蒂岡領土還包括聖伯多祿廣場,以廣場邊緣的一條白線標誌與義大利領土的邊界,白線的另一側為庇護十二世廣場(Piazza Pio XII)。到達聖伯多祿廣場及庇護十二世廣場,需要經過從台伯河延伸到此的協和大道,這條大道在《拉特蘭條約》締結後由時任義大利首相墨索里尼下令興建。根據《拉特蘭條約》,位於義大利領土內的某些聖座產業,特別是岡多菲堡(教宗夏日別墅)和羅馬市內的特級宗座聖殿,都享有類似於外國使館的治外法權地位。
若望 二 十 三 世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拿撒勒Nazareth是加利利省南方的一個小山城,耶穌在這裡住了三十年,也是他傳道的起點。天使報喜堂,建於1966年,是當今基督教世界最神聖的禮拜堂之一。該堂已是在同一地點上建立的第五座教堂。“同一地點”是指天使向聖母瑪利亞問安報信的地方,也稱為“聖母領報洞”。1955年進行考古挖掘時,發現了古時的第一座教堂。第二座教堂建於拜占庭時期,第三座建於西元二世紀初,第四座完成於1877年。走進大門。教堂前的空地有點小,只能仰面看著眼前的山牆。牆上有天使、瑪利亞及四福音書作者的雕像。四福音書是分別由耶穌基督的門徒馬太(瑪竇)、約翰(若望)以及彼得(伯多祿)的門徒馬可(馬爾穀)和保羅(保祿)的門徒路加寫的四部介紹耶穌生平事蹟的書,是新約聖經的第一部分。馬太、約翰、馬可、路加也因此被稱為四福音使徒。走進教堂,我們先去天使報喜洞。牆上有天使、瑪利亞及四福音書作者的雕像。大廳裏用欄杆圍著一個下沉式廳堂。參觀者必須沿著圍欄走到另一側才能下到廳堂,走到半圓形圍欄的頂部,可以看到天使報喜洞。以賽亞書十一章一節稱救世主彌賽亞為“枝子”,表徵基督是從大衛的父親耶西所發出的枝條,這枝條在寒微的環境中萌芽成長。希伯來文“枝子”和“拿撒勒”相似,故耶穌是拿撒勒人含有雙關的意思。說出他不是生於顯赫的王室,也不是長於耶路撒冷那樣的名城,而是生於一個貧寒之家,長於被藐視的城。他這位拿撒勒人(枝子),不是莊嚴大樹高聳的枝子,而是看來微不足道的枝條。因著他是如此的低微,他能貼近所有軟弱的人,體會所有遭患難之人的處境,憐恤一切在痛苦中之人的心情。因此被稱為拿撒勒人耶穌。地面大堂是教堂的禮拜大廳,看起來很樸素。祭壇後面是大幅的壁畫,教堂入口處的彩色玻璃牆很漂亮。走出教堂的大門,右側的圍牆上掛滿了各個國家的教會贈送的畫像。畫像的主題是“聖母瑪利亞抱著剛出生的耶穌”。
拿撒勒通往提比利亞路上有個叫“迦拿”的小村莊,在拿撒勒東北約10餘公里,聖經《新約》中共有四次提到迦拿,都稱為加利利的迦拿。耶穌在加利利的迦拿行了第一個神跡。“神跡”,英文名是miracle或sign,指宗教聖經中提到的,由全能者上帝施行的奇事或不可思議的現象。神跡是只有神所特有的權柄,是高出自然律的現象。可以說,神跡是一個永恆的話題。耶穌的第一個“神跡”是把水變成酒。約翰福音中說耶穌和他的門徒一同參加在迦拿舉行的一場猶太婚禮。當主人的酒用盡時,耶穌的母親瑪利亞(在約翰福音中沒有提到名字)告訴耶穌說,“他們沒有酒了。”耶穌回答說,“婦人,這與我與你有什麼相干?我的時候還沒有到。”耶穌的母親對僕人說,“他告訴你們什麼,你們就做什麼。”(約翰福音 2章3-5節)。耶穌命令僕人將空石缸都盛滿水,他們照此辦理,於是耶穌又告訴他們舀出一些水來,送給首席侍應。侍應品嘗時,水已經變成了酒,他並不知道耶穌所做的。然後他對新郎說,新郎違背了宴席上先上好酒的風俗,把好酒留到最後才上(約翰福音 2:6-10)。這是耶穌所行的第一個神跡,用以展示他的榮耀,並且他的門徒就信入了他(約翰福音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