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上齊下
朋友媽媽有點心不甘情不願地終於把餐巾拿起來, 舖在腿上. 敢情這是她上遍無數高級餐廳後第一次自己舖餐巾.
照法國餐廳的規矩, 侍者先問要不要來個餐前(開胃)酒. 法國人很愛餐前酒, 香檳, 甜酒, 白酒, ,調酒, kir水果酒… 青菜蘿蔔隨人所好, 烈酒(干邑, 威士忌等)通常不在餐前酒的選項裡, 比較是法國人的餐後消化酒. 可是我也見過有人點, 並不違和失禮.
那就繼續聽朋友媽媽的名牌包事蹟吧. 說著說著, 侍者端了一碟小鹹泡芙出現. 朋友媽媽有點疑惑: 我… 用手拿嗎? 我: 是的. 每個客人自己拿一顆. 最好直接送進嘴裡, 不想的話, 就暫時放在麵包小碟裡也成.
再不久, 兩個侍者同時將每個人的前菜端來了, 其中一個簡單地解說每個人的菜色 – 其實只是把菜單上的菜名重述一遍而已, 沒有詳細說明是怎麼做的, 用多少溫度, 煮了多久, 是不是主廚轟動江湖的驚人創作等等. 簡單迅速的幾秒鐘念完菜名, 祝大家用餐愉快就飄走了.
朋友媽媽眉頭深皺, 有點不開心: 他沒教, 我怎麼知道怎麼喫? 台灣都會告訴你要怎麼喫, 甚麼要搭配甚麼, 怎樣又怎樣才會出現甚麼味道… 這個高級餐廳的服務怎麼這麼簡陋?
我說: 法國餐廳裡通常只是重述菜名而已, 盡量不干擾或拖延客人的用餐. 畢竟用餐很講究趁熱享用的溫度. 如果真有甚麼問題或是想知道的關於食材的細節, 可以在用完侍者來撤盤時跟他請教. 當然, 必要時也可以詢問侍者一些不會花很說時間解釋的事. 比如, 同時有好幾個小碟上來, 有無品嘗次序等.
朋友媽媽若有所悟地點點頭, 繼續邊喫邊說名牌包事蹟. 一段時間後, 眾人差不多都用完了, 朋友媽媽盤裡還剩半截蝦子和殘餘沙拉醬汁. 等了一會, 朋友媽媽始終沒再動, 就在我以為朋友媽媽已經用完了的時候, 侍者出現了, 輕聲問道: 請問用完了嗎? 朋友媽媽說: 我還沒呢.
侍者欠了欠身, 又飄走了. 朋友媽媽在名牌包故事告一段落時, 把半截蝦子喫掉, 刀叉擱在餐盤兩側.
又隔了許久, 朋友媽媽開始沒耐心了: 怎麼一直不來把盤子收走? 我說: 如果妳經用完了, 就把刀叉橫放在餐盤裡, 這就是告知服務生妳已經用完他可以來撤走的密碼.
我加碼解釋(難得朋友媽媽願意聽): 法國餐桌上有許多這樣諸如此類客人和侍者之間的服務默契, 讓雙方不必一直彼此詢問或招呼對方的存在.
朋友媽媽: 可是你們的盤子也一直沒拿走啊?
我: 因為法式服務就是齊上齊下, 不論上菜或是撤盤, 都是同時進行的. 也就是說, 如果沒有整桌人都用完前菜, 是不會來撤掉其中一些人的盤子.
其實同樣的情形, 餐前酒沒喝完, 理論上, 前菜也是不應該上的. 不過因為經常發生客人沒喝完或喝不完餐前酒, 苦苦等候前菜以為廚房延誤這種誤會, 現在餐前酒和前菜的界線越來越模糊了.
但是 同桌人前菜沒用完不上主菜仍是鐵律.
然而凡事總有例外.
話雖如此, 我也遇過同桌有人的前菜空盤被收走, 上了主菜, 而有人前菜仍未用畢的狀況. 那次是因為同桌每個人的用餐速度落差太大, 導致外場人員告知廚房開始準備主菜的控菜時間很難掌控, 廚房已經將主菜出餐保溫很久了, 再不上桌廚房就得重做的狀況.
法式餐廳這個齊上齊下的規則需要極度流暢的內外場運作配合, 是中餐廳沒有的: 當外場服務看到同桌人前菜用得差不多時, 必須傳遞訊息給廚房, 讓廚房在合理的時間內將這一桌的所有主菜都同時做好, 以方便同時出餐.
相信大家都看過電影上每個客人旁邊都站著一個服務生端著菜, 其中一人(通常是高階經理或領班)向其他人使個眼神, 如軍人般動作齊整劃一地將盤子放到客人面前的畫面.
換句話說, 當同桌人前菜都用完僅有一人還沒用完, 而且拖延很久時, 就會影響整桌主菜上桌的時間點.
遇到這種時候往往讓餐廳內外場都不知所措, 有時還會衍生一些溫度, 熟度, 熱盤不足, 醬汁乾凝…等各種問題.
餐飲學校教的是: 兩道菜的等候間隔時間在15-20分鐘之間, 因為在心理上, 超過這個時間, 用餐者的情緒就開始焦躁不耐煩了.
這是為何當我遇到朋友媽媽說有兩個前菜她都想點的時候, 我面有難色, 極力勸阻. 因為這會破壞廚房做菜的程序和上菜的節奏.
同時也是為何許多餐廳規定同桌人要點同樣的套餐的重要原因之一.
是的, 法式餐飲有很多規矩, 限制, 符碼, 暗號. 但是這些都是法式餐飲文化長年運作, 整理, 訓練, 設計出來的, 需要服務者與被服務者雙方約定成俗, 配合演出, 在用餐這樣的一個短暫而特定的氛圍中達到一種時間與空間上行雲流水般的自然與和諧.
(不然你以為法國餐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是買來的嗎?)
法式餐桌禮儀講究的優雅, 其終極目的不是假掰做作, 刻意矯情(只有不懂或是未曾經歷過的人才會如此誤解詮釋), 而是讓用餐時除了美味以外, 還懂得享受 - 其他的感官享受.
一個殘酷的事實是: 當你認為服務不好的時候, 可能不是服務不好, 是你不懂得被服務.
圖文不符之巴黎一星餐廳Jacques Faussat.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失傳行業】兒時窮人恩物豬油渣麵 堅持自己炸仲有呢間 https://bit.ly/2HjeZVr 豬油渣麵本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街頭的流行小食,因價錢平民又飽腹,很受貧苦大眾歡迎。但隨着香港經濟起飛,香港成為美食天堂,選擇多樣化,各國美食都有,加上現代人注重健康,覺得豬油渣不健康,這等不起眼的小...
花 牌 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譚新強:戲曲中心演唱《帝女花》之〈庵遇〉後感
文章日期:2021年8月27日
【明報專訊】好少在本欄提及我的私人生活,但今次要破例講一件非常興奮和感恩的事情。本周二,非常榮幸,竟有機會在「普樂藝會」姚志明老師領導下,與一班好同學和星光熠熠的大老倌,一齊在非常漂亮的戲曲中心演唱粵曲!
對粵曲的興趣可說來自隔代遺傳,我從未見過的祖父,在鄉下是專業唱戲的。約10年前,經過大會堂,見到「普樂藝會」的海報,我就去了報名加入。
實在慚愧,雖可說學藝多年,因為懶惰,從未學好工尺譜基本功,只是一直念口簧。後來更因工作太忙而停了近8年,最近半年才臨急抱佛腳,再次操曲狂練。但因資質實在有限,所以進度甚慢,在此實需要感謝姚老師和我邀請的年輕名花旦王潔清小姐(多才多藝,亦是編劇家),和一眾樂師及陪我唱歌的同學們的無限耐性和指導。
今次演出源出自兩年多前,在「普樂藝會」的周年晚宴上,跟姚老師聊到當時剛落成的戲曲中心,我就表示極力鼓勵和支持我們曲社去申請一個演出檔期。出口容易,但辛苦了一班好同學,開始了漫長和艱辛的籌備過程。我需要對廣大香港市民道謝,戲曲中心的建築成本高達27億元,現在我們這些票友,竟可只花10萬元不到,就租到此世界級歌劇院,非常物超所值!戲曲中心的排期當然非常長,也有一定水準要求,但絕對接受業餘團體申請,開放度和使用率,都遠高於香港單車館!
港治疫成功 演出兩延期後終成功舉行
戲曲中心的建造歷史有點坎坷,亦有點爭議性。設計出自溫哥華華人建築師譚秉榮手筆,但不幸在2016年巡視工程時突然中風去世。後來劇院的英文名字「Xiqu Centre」,也曾一度引起激烈社會辯論。戲曲中心更有點生不逢時,2019年初正式啟用,開幕不久即遇上大型社會暴亂,到了2020年更碰上沒完沒了的疫情,大大影響整個演藝界。
我們的演出也幾乎以為告吹,結果兩度延期,超過一年時間,最後能成功舉行已算幸運,實需感謝香港治疫超成功。據了解,上演西方歌劇的紐約林肯中心的室內劇院仍未重開,但從5月起,就在室外搭了10個台舉行演出,有抄襲我們搭棚上演神功戲的嫌疑呢!
粵劇在2009年已被聯合國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香港和所有廣東人的文化瑰寶,非常值得保存和發揚光大。我一曲走天涯,今次唱了香港人最熟悉的《帝女花》之〈庵遇〉。《帝女花》當然是任白戲寶中之戲寶,亦是唐滌生先生的四大名劇之一(其他三套為《紫釵記》、《牡丹亭驚夢》及《再世紅梅記》)。《帝女花》原劇本出自清代崑曲劇作家黃燮清,後來由唐滌生改編而成。《帝女花》的故事感人,不止受到中國人歡迎,原來早在清末已傳到日本,且長期有演出此劇(但不知是以何形式,Kabuki還是Noh?)。據說,任劍輝和白雪仙兩位,在一次日本旅行中,偶然碰到此劇演出,從而啟發他們把《帝女花》帶回來,鼓勵唐滌生先生改篇成粵劇。
如此故事是真的(如有讀者認識白雪仙女士,請幫忙印證一下),實在非常傳奇。我認為此故事可信性頗高,因為早期的粵劇其實可算頗國際化,包容性也很強。粵劇的歷史不到200年,對比超過600年歷史的崑劇不算長,最有名的明代崑劇作家湯顯祖,跟沙士比亞是同一時期的人,且同在1616年去世。最初的粵劇演出方言其實並非粵語,而是所謂的古腔官話(又稱中州話),反而較接近北方方言。現代粵劇的改革歷史更短,都是始於1920年代的,主要推手為在香港土生土長,曾就讀聖保羅書院的薛覺先先生(白雪仙的父親白駒榮亦重要)。改革包括引進大量西洋樂器如小提琴、色士風,甚至結他等等,但亦有帶入北方的鑼鼓和北派表演藝術。樂曲方面加入大量豐富旋律的小曲,有些甚至來自西方,演唱方言改為主要粵語,男角從高八度音的子喉改為平喉(感激),亦開始容許女性參與演出,毋須全部女角用男生反串。薛覺先的劇團,也培養了多位著名劇作家,包括南海十三郎和稍後期的唐滌生等。
其實這批早期粵劇改革者都頗西化,不止薛覺先念番書,南海十三郎更曾是港大醫科生,唐滌生原名唐康年,滌生只是他英文名Dickson的譯音名字!唐滌生曾在非常洋化的上海讀書,除編劇,其他興趣包括畫西洋水彩畫和看荷李活電影。他們這批人的創作靈感來自全世界,並無特別國家和文化界限。當年粵劇流行地域非常廣,除粵、港、澳為中心點外,南洋以至北美和歐洲華僑,都以廣東人居多,所以各大老倌經常到全世界演出。李小龍爸爸李海泉為粵劇名伶,正因在1940年去了美國演出和避戰亂,李小龍才會出生於三藩市。
改革粵劇四大建議 助傳承創新
其實粵劇在今天的香港和廣東仍頗流行,我參與了之後才發現有那麼多的志同道合人士。除年紀較長人士外,喜見原來也有不少年輕的專業粵劇表演者和樂師,演藝學院和八和會館更是功不可沒。最近發現有些大老倌,甚至有專門開班教導只幾歲大的小朋友!
任何文化藝術都必須有生命,有傳承和創新,粵劇也當然不例外,需要更多新的好劇作。讓我大膽提出數個繼續改革的建議:
1.傳統曲牌如《秋江月》和《妝台秋思》等固然好聽,但我認為不應不停翻用。我建議每齣劇都必須創造一些新的樂曲。情况如百老匯劇一樣,無論Phantom of the Opera和Cats的歌曲有多好聽,Andrew Llyod Weber是不會翻用這些旋律的。但我的意思並非完全放棄非常優美的中樂pentatonic scale(五聲音階)和較簡單的harmony(和聲),其實我反覺得模仿交響樂團的現代中樂團有點不倫不類。但在中樂的音律基礎上,應該也有大量創作空間。
2.我絕對覺得中國戲曲的藝術性高於傳統西方歌劇,因為包含唱、念、做、打,絕非如西方歌劇般,主要演員只懂行來行去唱歌。所以我認為未來的粵劇應提升舞蹈、做手,以及我的至愛北派的佔比和重要性,給予觀眾更多的視覺享受。當然服裝、化妝、燈光和舞台設計亦非常重要。
3.現代人的生活習慣網上化和碎片化,是無法否認的事實。因此無論傳統粵劇藝術家多麽喜歡四小時長的現場舞台表演,我認為必須縮短表演時間至約兩小時,甚至編寫一些更短的劇目(不一定是折子戲)。近日我發現在疫情期間,八和拍製了一系列介紹粵劇各方面藝術的短視頻,是個非常好的計劃。但我認為連正式粵劇表演也應大量放到網上做推廣,粵劇的整個商業模式都需要重新考慮,從只靠現場門票、票友和政府資助,加上新的網上流量和收費模式。
4.最重要的是,中國包括香港,需要盡快開關,重啟正常的人民、文化藝術、學術、生意和外交旅遊。封關愈久,中國與全世界的隔膜愈加嚴重,加上中國互聯網並非完全開放,本已在惡化的美中關係,在切斷絕大部分實體交往後,情况變得更差,甚至更危險。
內地近月政策 似墮圍城受困心態
除此,一如我數月前的警告,中國切忌因封關而墮進圍城受困心態。近日所見的一些政策,就不幸有此味道。我再次提醒,不可因一棵樹而放棄整個森林,必須鼓勵中國企業(和人民幣),包括互聯網平台企業,盡快衝出國際。說什麼不想超越美國,只想超越自己,聽來有點道理,但其實誤解了中國互聯網企業需要走出國門的真正原因。互聯網就是最強大的新媒體,如中國全面放棄全球競爭,美國互聯網巨頭,更將長期壟斷全球傳媒和大部分人的腦袋,他們對世界的認知都是經過美國傳媒的五稜鏡。美國擁有絕對性的媒體控制,再加上中國無意放開資本帳,提升人民幣地位,所以才能支持美國無道的長期QE和其他不合理貨幣和財政政策。換作沒有超級傳媒控制權的古羅馬帝國,如此誇張的印鈔,可能早已引發金融危機!然後有了無限的印鈔權,才可負擔更誇張和極端的「9 Power Standard」軍事開支!
粵劇界只是整個社會的極小一份子,但亦是一個縮影。明年我們曲社又訂了戲曲中心作三場表演,老師幫我約了全中國最有名的花旦之一蔣文端女士與我合作。我誠惶誠恐,但當然非常興奮,只期望早日通關,明年能夠成功演出!
如能與全世界恢復通關,我甚至夢想我們曲社能遠征歐洲,在維也納黄金音樂廳(Goldener Saal Wiener Musikvereins)演唱中國粵曲!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花 牌 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 Vivian Tsang 曾子晴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悠長嘅復活節假期 未諗到去邊度玩?
不如一齊發掘下放假嘅好去處!🤩
唔一定要去海灘同人迫
可以考慮去行下市集
Square Mile 利奧坊 距離奧運站5分鐘
現正舉行一個「傳統 x 新造」
復活節週末綠色市集
裏面有26個特色本地品牌攤位
當中我最欣賞陳聲工作室
佢係香港獨有港式大花牌扎作技藝店
呢個項目亦係《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之一
佢哋有個理念係希望可以
將香港珍貴嘅產業留傳下去💪💪
今次喺攤位上面展示左各式各樣
迷你版LED港式大花牌同裝飾擺設🏮
全部都整得好有心思 個好有傳統特色
另外呢度仲有好多靚靚打卡熱點
「LED霓虹燈打卡牆」、
「盤景搖搖椅」&「花漾水滴搖籃」
有咁多嘢玩 快啲叫埋啲朋友一齊去啦😍
日期:
2021年 4 月 2 日(星期五)至 4 月 6 日(星期二)
及 4 月 10 日(星期六)至 11日(星期日)
時間:中午12:00至晚上8:00
地點:大角咀利得街11號利奧坊一樓
Square Mile 利奧坊
#HKSquareMile #利奧坊 #復活節市集 #傳統新造
花 牌 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失傳行業】兒時窮人恩物豬油渣麵 堅持自己炸仲有呢間
https://bit.ly/2HjeZVr
豬油渣麵本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街頭的流行小食,因價錢平民又飽腹,很受貧苦大眾歡迎。但隨着香港經濟起飛,香港成為美食天堂,選擇多樣化,各國美食都有,加上現代人注重健康,覺得豬油渣不健康,這等不起眼的小吃幾近淘汰。
老三油渣麵王
地址:土瓜灣新山道4號長城大廈地下1A鋪
電話:6736 2623
營業時間:12nn-11pm
末代蛇王靠蛇羹吊命 行家被毒蛇咬救唔返:做地盤都無咁危險 (05:06)
https://bit.ly/3l8URmL
成叔十三歲就跟着當蛇王的父親工作,自小就不怕蛇,邊撕着蛇皮,他邊緬懷過去劏蛇的盛況。在九十年代以前,每間蛇店都擺着一個放滿蛇的蛇箱,客人會來店前買走一副副劏好的新鮮蛇肉:「嗰陣時煲個蛇湯係一日人工,啲人都叫負擔得起,而家?五、六百蚊買蛇肉,加埋啲材料,成千蚊一煲湯,唔係個個食得起。」如今,蛇店購入活蛇數量大減,從東南亞購入的蛇肉,都已經是半製成品,用作煮蛇羹。幸而,蛇羹依然有大量的捧場客,成叔估計,冬季時分一天賣上過千碗,勉強補貼了夏天的虧損,「蛇王呢一行根本就應該列做高技術人士,不過而家落後啦,冇人欣賞。」
蛇王業
地址:深水埗南昌街139號地下
電話:2728 8675
營業時間:11:00AM - 10:00PM
地址:旺角廣東道1076號地下
電話:2771 4898 / 2771 4998
營業時間:11am-8pm
是菜是茶?小店賣汕尾家鄉菜茶 老闆:好嘢唔想佢失傳
https://bit.ly/2Tr4VQ7
就如汕尾海陸豐人的菜茶,就列入了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對汕尾人棉姐而言,菜茶就如太陽般,自小就曉得它的存在。她興高采烈地表示,菜茶其實還有別名,就是「開丁茶」,取其好意頭。每逢過年、有客人到訪或是添丁之喜,都會製作菜茶慶祝。所謂菜茶,就是把多種蔬菜切條,正切着椰菜的棉姐開口道:「咩菜就要睇時令,菜要逐樣炒好再撈埋粉絲同大地魚粉一齊。」
粿然好味
地址:太子界限街41C號鋪
電話:2295 0959
營業時間:10:30am-11pm
獨門柴火燒肉皮脆肉香 香港最後一家地爐燒豬 師傅每朝四點半開工:退休的話就成歷史
https://bit.ly/3fBtUH8
榮興儀記的地爐,屹立至今已逾六十年。踏進工場,內頭共有三個爐,每個直徑五呎,深八呎,由磚和瓦片砌成。火爐看似尋常,但其實是座歷史遺跡——鑑於環保條例,政府於1986年已停止發牌,地爐因而漸漸絕迹。加上太空爐盛行,沒有人願意花時間燒柴做豬,店家全都轉行。沒老字號堅持,沒後來者接力,最後只剩一家,全港僅存。今年53歲的李權新,是字號第二代傳人,於火爐前工作了28年。他亦笑言:「行內我應該最後生了。」乾笑聲中,聽出行業如何青黃不接。
榮興儀記
地址:屯門藍地桃源圍1號
季季紅風味酒家
地址:屯門藍地大街1號
電話:2462 7018
網址: http://www.redseasons.com.hk
註:地爐工場已易手至季季紅風味酒家。如欲享用地爐燒豬,可到訪他們旗下酒家。
【失傳行業】香港仔35年魚湯艇仔粉 64歲檔主一腳踢燙傷也堅持:全港所剩無幾 (4:35)
https://bit.ly/3fi7cnm
流叔1980年代初開始做艇仔粉,他不是水上人,但見親戚做得有聲有色,遂頂手一隻艇試試,就這樣,靠一門小生意,養活了一頭家。一艘艇,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他在此煲湯、淥粉、斬燒味,由早上六時開始準備,忙至傍晚五時做完清潔才回家。只他一人,凡事一腳踢,對六旬老人來說,也算辛勞。
流記 香港仔艇仔粉
營業時間:10am-4pm
電話:9140 2628
Facebook:流記 香港仔艇仔粉
註:平日可致電給流叔,約實位置吃艇仔粉
===================================
? 8折全年睇《蘋果》即慳$121!
現有日費訂戶亦可轉訂? http://bit.ly/2YwE3Ma ?
訂閱《飲食男女》YouTube: http://bit.ly/2Md5V2k
Facebook: http://bit.ly/2MJejcp
Instagram: http://bit.ly/2EA3qpR
推薦影片: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街市尋寶】慈雲山街市 二百幾萬機器鮮製$24午餐肉 肉彈味濃無添加日賣500份 (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rTrYPzECHI0)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假如沒有天價租】「福食」三老 唔靠綜援靠自己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aUE2oQIDoV0)
【籽想旅行】直擊東南亞首個人妖騷後台 變性舞台一姐的日與夜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CBBq_D0-Lsg)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豬油渣麵 #蛇王業 #菜茶 #粿然好味 #榮興儀記 #艇仔粉
#飲食男女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飲食男女 打卡大街小巷搵食地圖
https://hk.adai.ly/e/gPF0DIjsB9
《蘋果》每日為你增值 立即訂閱
https://hk.adai.ly/e/kbo0wDsxB9
花 牌 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 城寨 Singj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在香港長大」
主持:猶利亞
嘉賓:蔡榮基 (花牌師傅)
題目:《衝出香港之港式花牌工藝》
逢星期四 8:00 ~ 9:00 pm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Grow.up.in.Hong.Kong
- - - - - -
花牌在港超過60年歷史,花牌紮作技藝屬於《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它的用途十分廣泛,除中國傳統節慶會用上它外,還有新店開張、紅事和白事等,蔡榮基自小受父親的影響,年少時便開始接觸戲棚和花牌工作,後來更接手父親的花牌店,儘管每年都有各種節慶相關的工作,可是行業正在萎縮中,年輕人都甚少願意入行,蔡榮基為了將花牌技藝傳承下去,於是不斷改良和創造新產品,以及舉辦紮作班或其他活動來推廣花牌文化到本港和海外去,他更曾獲邀赴美法製作花牌。
花 牌 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 城寨 Singj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在香港長大」
主持:猶利亞
嘉賓:蔡榮基 (花牌師傅)
題目:《衝出香港之港式花牌工藝》
逢星期四 8:00 ~ 9:00 pm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Grow.up.in.Hong.Kong
- - - - - -
花牌在港超過60年歷史,花牌紮作技藝屬於《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它的用途十分廣泛,除中國傳統節慶會用上它外,還有新店開張、紅事和白事等,蔡榮基自小受父親的影響,年少時便開始接觸戲棚和花牌工作,後來更接手父親的花牌店,儘管每年都有各種節慶相關的工作,可是行業正在萎縮中,年輕人都甚少願意入行,蔡榮基為了將花牌技藝傳承下去,於是不斷改良和創造新產品,以及舉辦紮作班或其他活動來推廣花牌文化到本港和海外去,他更曾獲邀赴美法製作花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