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歷史上的今天」 05.16
◆1626.05.16
西班牙人開始佔領台灣北部。
西班牙人至雞籠,命名為Santisima Trinidad (至聖三位一體,即今基隆港)。
西班牙人在雞籠(基隆)登陸,在社寮島(今基隆市和平島)及小基隆(今新北市三芝區)的東方建築聖救主城由西班牙總督齊里歐住佔,又建造天主教堂,更在附近山上300尺的高地建築城砦,命名為至聖三位一體(Samtisima Trinidad),在重要位置設4座砲台,確實佔領雞籠(基隆)。
◆1887.05.16
台灣巡撫劉銘傳奏報添購輪船。
◆1906.05.16
花蓮港大火,燒毀65棟住家。
◆1909.05.16
臺南市街劃分東西兩區,楊鵬搏任東區區長,西區區長為陳修五。
◆1912.05.16
台灣總督府公佈:「基隆水先(領港)規程」。
◆1914.05.16
野島銀藏駕駛隼號飛機在嘉義失事墜落,野島輕傷。
◆1920.05.16
警察飛行班開始蕃地偵查飛行。
警察飛行班飛機在番界試投炸彈。
警察航空班進行原住民區偵察飛行,爾後每日進行偵察與練習投擲炸彈。
◆1921.05.16
高雄第二小學校創立,初名「高雄第二尋常高等小學校」。
◆1927.05.16
台中一中學生實行同情罷課。
◆1933.05.16
水道斷水,因大乾旱斗六街瀕臨斷水危機。
◆1945.05.16
盟軍轟炸機分批作波型連續空襲新竹地區。
◆1947.05.16
台灣省政改制,長官公署改組成為台灣省政府,魏道明接任台灣省政府主席;設衛生處直隸省政府,首任處長為顏春輝。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撤銷,另成立台灣省政府,以魏道明為首任主席,民政,財政,建設(工礦),教育各處改稱「廳」,農林,警務,交通等處未予改稱。
台灣省政府成立,改「處」為「廳」,新到任的省主席魏道明任命謝東閔為教育廳副廳長(兼師範學院院長)。
◆1950.05.16
中華民國政府退撤退舟山群島國軍,蔣中正總統提出「一年準備,兩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向全國廣播。
海南島及舟山群島國軍分別於1日,16日撤離,蔣中正總統於16日發表廣播。
◆1952.05.16
中共軍機侵擾台灣海峽上空,台灣省第一次發佈警報。
數十架不明飛機兩度接近台灣海峽上空,此為政府遷台後,台灣省首度發佈空襲警報。
◆1953.05.16
台灣省政府奉令增設國庫機構,推廣公庫支票。
配給台中,台南,高雄等地特種配給米。
新竹、桃園兩縣長,兩縣議會正副議長,組織請願團,赴省垣向有關機構為興建石門水庫請命。
◆1954.05.16
台灣省政府訂定普換戶口名簿及身分證手續。
◆1955.05.16
國軍空軍螺旋漿機2架與中共米格式噴射機4架,在閩海三都澳上空發生遭遇戰。
◆1957.05.16
蔣勻田在「民主潮」上發表:「要大改台灣省妨害選舉取締辦法」。
◆1958.05.16
「自由中國」發表社論「從王國柱之死談台灣地方自治」文中就嘉義縣議會議長王國柱自盡一事,批評台灣地方自治為地方黨治。
台灣銀行與伊拉克的5個銀行(阿拉伯銀行,英國中東銀行,伊拉克商業銀行,東方銀行,奧圖曼銀行)建立交易關係。
◆1960.05.16
海軍第一艘山字號APD天山艦移交成軍。
雷震「我們為什麼迫切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反對黨」「自由中國」22卷10期。
◆1962.05.16
第九屆亞洲影展閉幕,唐寶雲和羅宛琳以「颱風」一片分獲最佳女配角和女童星獎。
◆1963.05.16
羅通掃北(台語電影)首映:
導演是洪信德,編劇是洪信德,
主要演員有:小春美,莊玉盞,戽斗,王哥,美麗華,吳素貞.
臺聯公司拍攝,戲曲片。
◆1964.05.16
子(台語電影)首映:
導演是邵羅輝,編劇是洪信德,
主要演員有:白蓉,戽斗,柯佑民,小惠,奇峰,賴德南,郭夜人,英英.
大益公司拍攝,文藝片!
花蓮港市街圖 在 魏嘉彥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縣政監督|
嘉彥於先前競選花蓮縣議員期間,就曾喊出「修復活化串連古蹟廊道,重現輝煌洄瀾歷史人文」的此項政見,而就職縣議員後嘉彥對於縣內有形、無形的文化資產保存、維護與活化等狀況,也有相當程度的著墨,且針對許多已登入的文化資產狀況,也仍在持續進行不斷的後續深入追蹤。
嘉彥相信一個偉大的城市,在於它的文化,一個城市之美,在於它的藝術美感,不論走到何處,當地古蹟、歷史建築等都是觀光客必訪之景點,花蓮縣作為一個以觀光立縣的城市,古蹟文物不僅具有文化財的經濟價值,更是本縣多元豐富的文化傳承重要指標。
古蹟文化的保存嘉彥認為,是一個懂得永續經營的政府必做的事,花蓮擁有許多相互影響、多元並立的豐富歷史人文,嘉彥認為有此絕佳的先天背景,更要積極的維護、保存並且適度的活化才能讓古蹟、歷史建築活出嶄新的生命,同時方能有效活絡地方經濟,與刺激在地創生的發展。
#將軍府日式建築群
位於美崙溪畔擁有一棟縣定古蹟、七棟歷史建築的花蓮市將軍府日式建物群,於上週舉行熱鬧的市集後,整個園區即將於近期封閉,以利展開大規模的修復計畫。
將軍府一直以來都是花蓮市熱門的景點之一,同時也相當的具有歷史代表性,但嘉彥認為將軍府的歷史人文,一直以來都沒有得到一個非常好的方式展現出來。
舉例而言將軍府於日據時期居住的最高官階僅至大佐,將軍府之名是戰後因國府遷台陸軍少將單志成入住才得名,然而這些年將軍府的任何活動與宣傳,絲毫看不出曾經有成為眷村過的任何痕跡。
同時將軍府對面的憲兵隊,曾是日軍關押盟軍士兵、軍官的戰俘營,與將軍府的歷史脈絡息息相關,然觀光客不知情也就算了,就連在地人都對於這段歷史絲毫沒有頭緒,嘉彥認為這樣非常的不妥,因此未來嘉彥會持續的關注文化局的「花蓮市太平洋臨港廊道歷史場景再現計畫」,要求於計畫中把這一路走來的歷史務必完整呈現,不然就會像是拼圖少了一塊一般。
#花蓮市太平洋臨港廊道歷史場景再現計畫
本縣為活化美崙溪畔日式宿會與周邊文化資產,於106 年向文化部提案「花運市太平洋臨港廊道歷史場景再現 計畫」,並於同年12月底獲核定,106年至108年計 畫總金額為新台幣(以下同)1億9,200萬7,848元整。
1、其中107年計畫「美崙溪畔日式宿會群規劃設計監 造技術服務」編列1, 270萬元,辦理美崙溪畔日式 宿會群規劃設計、監造、因應計畫及工作報告書等工作項目,108年計畫「美崙溪畔日式宿會群建糾 修復暨環境美化工程」編列1億5,008萬5,245元, 辦理美崙溪畔日式宿會群建物修繕、整體園區景觀設計及空問使用整體規劃。目前細部設計書圖刻正辦理審查,預計108年6月辦理工程發包,整體工程粗估109年年底完成。
2、至於周邊歷史建築,本縣108年計畫「歷史建築中廣花蓮電台委託規劃設計監造技術服務」編列3851萬,辦理廣花蓮電台規劃設計、監造、因應計畫及工作報告書等工作項目,109年計畫「中廣花蓮電台歷史建築修復暨環境美化工程。編列3,406萬 9,457元,待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核定後則辦理施工。
3、花蓮市太平洋臨港廊道是一個透過由點的串接,連結成 線,再由線擴展至面的方式來呈現花運市街發展史的概念,計畫以「花蓮港」的歷史脈絡變遷為軸線,由南至 北串聯「舊花蓮港街」(今日的洄瀾灣出海口)、「舊花蓮港」(今日太平洋公園)、「花蓮鐵道文化園區」、「美崙溪畔歷史建築群」(即一般所稱之將軍府)、「鳥踏石聚落」、「花蓮港休閒碼頭」等六個歷史現場,藉以建立太平洋臨港廊道歷史的導覽論述。其中以「美崙溪畔歷史建築群」及「中廣花蓮電台」建築物做為臨港廊道 的核心,故將進行歷史建築修復與內部空間活化。又「美崙溪畔歷史建築群」具備位於美崙溪口臨太平洋海岸的地理優勢,更將規劃作為臨港廊道導覽的資訊中心,以有效堆廣花蓮作為東岸海港城市獨特的文化歷史風貌。
#縣政監督 #文資保存 #在地創生 #文化財 #歷史場景再現
花蓮港市街圖 在 日治時期花蓮市街西北緣的高牆這是消失於百年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大正年間的拓張幾乎是底定了日治時期花蓮港廳的城市範圍﹝除昭和年間的開港計畫與美崙地區﹞。 刑務所周邊 在昭和6年﹝西元1931年﹞的都市計畫圖說當時基本上城市的 ... ... <看更多>
花蓮港市街圖 在 [心得] 花蓮市歷史人文觀光指南:歷史篇 - Mo PTT 鄉公所 的推薦與評價
花蓮市歷史人文觀光指南:歷史篇巴哈姆特小屋圖文 ... 由1931年的花蓮港市街圖可以看出,當時的市區以黑金通(今中山路)與筑紫通(今中正路)為中心,街道 ... ... <看更多>
花蓮港市街圖 在 [心得] 花蓮市歷史人文觀光指南- 看板Hualie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花蓮市歷史人文觀光指南:歷史篇
巴哈姆特小屋圖文版
https://home.gamer.com.tw/creationDetail.php?sn=4844887
前言
近年有意將台灣與日本都市中的人文景點與歷史結合,成為一套歷史人文觀光指南,經過
一年思考後,首先以花蓮市當作初步的嘗試。
以花蓮市當做起點格外有意義,因為花蓮市是10年前第一次出社會上班時的地點,至今在
巴哈小屋依然留相當豐富的花蓮遊記,不過本系列許多地方都是前陣子到花蓮取材時第一
次去,彷彿認識全新的花蓮市一樣,用全新的觀點來看以前生活的地方也頗有意思。
由於花蓮市目前並無官方志書,本系列的內容大多參考張家菁的《一個城市的誕生︰花蓮
市街的形成與發展》,該書對於花蓮市的日治時期以前的歷史非常詳細,尤其是都市規劃
、產業及建設等,其他參考書為《續修花蓮縣志》等。
花蓮市簡介
花蓮市是花蓮縣治所在地,人口約10萬,雖然比台東市稍少,但加上緊鄰花蓮市的吉安鄉
與新城鄉(尤其吉安鄉部分市區早已與花蓮市融為一體)的衛星都市人口後已達20萬,是台
灣東部最大的都會區,也成為行政院東部辦公室的所在地。
花蓮市在歷史上受到東部地形阻隔的影響,漢人前來開發速度較晚,直到台灣受到清朝統
治中期都還是原住民的世外桃源,直到清末才開始有零星的漢人聚落。由於漢人到此開墾
較晚,所以花蓮市沒有像西部地區城鎮有歷史悠久的漢人宗教信仰中心與祭典,目前最早
的延平王廟也僅170年歷史。
日治時期日本政府重視東部的農業開發,而花蓮市所在的花蓮港是東部物資與人員的出入
門戶,花蓮市區也因此快速發展起來,1940年花蓮人口已達近4萬人,並改制為「花蓮港
市」,是東部第一個改制為市制的區域。由於花蓮市可以說日本人創造出來,所以今天市
區日式風味依然留存。
戰後初期花蓮受到1951年地震影響受創嚴重,但仍持續發展,而且受到近代都市化集中的
影響,使得花蓮縣的人口往花蓮都會區的集中現象愈趨明顯。雖然花蓮市的都市規劃與建
設出自日本政府與戰後國民政府之手,但畢竟花蓮是原住民的故鄉,花蓮市是原住民前往
都市謀生的首選,因此原住民佔有不少比例,每年花蓮縣聯合豐年祭都在花蓮市舉行,形
成與西部都市不同的人文特色。
史前到清末
1683年清朝打敗台灣的鄭氏政權後,台灣納入清國版圖,但清朝並未重視經營台灣,因此
因地形的阻隔而使漢人未深入開墾的東部地區,就索性被當成「化外之地」來處理。由於
原住民沒有文字,所以僅知道在漢人前來開墾時,花蓮市所在地已有許多原住民部落,以
阿美族與從蘇澳移居過來的葛瑪蘭平埔族為主,由於族群不同且前來先後有別,這些部落
彼此處於對立的狀態,部落外圍建有防禦工事。
1874年日軍侵略台灣的牡丹社事件,使得清代意識到台灣的重要性,尤其「化外之地」可
能被外國列強侵略的危險,因此採取「開山撫番」的政策。當時授命督防台灣的沈葆楨所
主導的開山路線分成三路,其中北路由羅大春領軍,由蘇澳經由今天的蘇花公路路線,到
達今天的花蓮港並成立兵營,這是清朝政府首次在花蓮市境內設立統治機關之始。劉銘傳
在台期間也曾在花蓮港設立撫墾分局,嘗試對周圍原住民進行管理。
19世紀初期漢人的開墾腳步已到宜蘭地區,因此花蓮也開始有從宜蘭渡船的漢人前來,但
開墾並不順利。清末的開山撫番政策使得墾民有政府與軍隊保護之下,使得漢人前來漸多
,並形成許多漢人聚落,其中又以十六股庄與駐軍所在的花蓮港最具代表性。
十六股庄位於今天花蓮車站東北方,1851年由黃阿鳳招墾到此地,並設「延平王廟」祭祀
,後來成為清末花蓮漢人最大的聚落,四周並建有土牆防範原住民的襲擊。花蓮港周邊在
清末已成為物資的轉運港與漢人與原住民的交易市場,馬偕至東部傳教時便是從該港登陸
。
日治時期
清末花蓮市區雖已有居民居住,但發展依然有限,直到日治時期才發展迅速。日本統治開
始後行政區域變動快速,1897年在今台東與花蓮縣的區域設為「台東廳」,花蓮市附屬於
台東廳,直到1909年在今花蓮縣的區域獨立設為「花蓮港廳」,花蓮市所在的「花蓮港街
」成為行政中心,花蓮市成為花蓮的行政中心至此確定至今。
日本政府在台灣引進都市計劃的觀念,凡是重要的都市城鎮在日治初期陸續發布「市區改
正」計畫,作為都市發展的基本架構。1909年在今日花蓮市的「花蓮港街」成為花蓮廳的
行政中心後,隔年便發布市區改正計畫,後來陸續擴充,直到1930年代,市區計畫範圍已
經擴及到今天花蓮的市中心方圍數公里。
由1931年的花蓮港市街圖可以看出,當時的市區以黑金通(今中山路)與筑紫通(今中正路)
為中心,街道呈現與今天市中心相同的棋盤式排列,其中黑金通前往舊花蓮火車站與花蓮
港,是當時最熱鬧的街區。另外棋盤式的道路中有一條斜切的道路,前往當時日本的移民
村吉野(也就是今天吉安慶修院的所在地),今天中華路與中正路的圓環交叉路口,便是日
治時期都市規劃最明顯的遺構。
花蓮市的快速發展,與該地成為東部物資的轉運港口直接相關,其中又以鐵路與港口建設
最為重要。1909年開始花蓮至台東的鐵路建設,至1926年全線完工,其中花蓮車站位於黑
金通(今中山路)的尾端,也就是今日花蓮鐵道紀念園區與東大門夜市周邊,車站靠海也是
為了鐵路與港口之間的運輸需要。鐵路是東部交通的一大盛事,加速了東部的開發,黑金
通也成為當時花蓮市最熱鬧的街道。
受到花蓮與宜蘭間的地形阻隔,花蓮對外長期依賴花蓮港的海運,但原有花蓮港水淺,無
法停靠大型船隻,夏天的颱風與冬季的東北季風甚至可能有無法停靠的狀況,因此一直都
有花蓮築港工程的訴求出現,直到1931年才終於選定今花蓮港位置開始築港工程,至1939
年完工,後來雖然有後續工程,但戰爭讓工程被迫終止。花蓮築港使得花蓮不再因為海象
不佳而成為「路上孤島」,是當時花蓮交通上的另一重大成就。
花蓮港街成為花蓮廳的行政中心,因此也成為花蓮廳與花蓮港街的辦公處所,公共建設除
了舊花蓮車站以外,還有水道、公園、市場、醫院、神社、公會堂等,使得花蓮市呈現近
代化與日本化的風貌,例如1922年完成的花崗山公園,是當時市民最大的休閒空間,1916
年在美崙山山腳建造花蓮港神社,成為當地的神道信仰中心。以上建設雖然都在日本統治
後先後被取代,但仍有部分遺跡留存。
日治時期東部發展快速,尤其是林業與糖業等最受重視,花蓮市身為東部開發的人口與物
資門戶,許多會社與銀行分行的辦公室都匯集於此。1922年台灣實施酒類專賣,1924年總
督府在花蓮市成立專賣局花蓮港支局,並在今中華路與中正路交叉口附近建造工廠、辦公
室、宿舍等,從事酒類製造、販賣並取締私酒。該廠區戰後由國民政府接收後持續製酒業
務,直到1988年遷廠為止,是花蓮市內保存最好的日治時期產業遺蹟。
花蓮港街在1905年人口僅1千多人,比台東街(今台東市)還少,但在日治中期便超越台東
街,1940年人口近4萬人,並改制成「花蓮港市」,成為花東地區第一個市制的行政區,
今天花蓮市的範圍至此確定。除了行政中心、鐵道、港口、產業等建設帶動花蓮市外,也
與日本政府鼓勵日本人移民花蓮有關,最有名的便是吉安慶修院所在的吉野移民村。
日治時期花蓮市的日本人最多有上萬人,比例曾接近1半,最少也有近3成,因此市區內充
滿了日式的民宅,這些民宅戰後許多依然有在使用,但也逐漸荒廢或被拆除,直到近年重
視文化資產與懷古風下,部分修護成原有的面貌,作為展示、紀念館或餐廳使用。
戰後
二戰結束前的美國空襲,也對花蓮市區造成一些損害,之後隨者日本投降,由國民政府接
受後,1946年改制為「花蓮市」至今。比起戰時的空襲,1951年的花蓮大地震對花蓮市區
曾造成更嚴重的損害,但隨後便重建恢復繁榮。
1951年的花蓮大地震對花蓮市的最大影響便是美崙地區的發展。美崙地區在日治時期稱為
米崙,當時有鑑於花蓮港將建造於該地區的海邊,為了將來港口與產業發展擴大時的都市
成長,於是在1930年代將都市計畫擴大到美崙,並有道路、公園等規劃構想,但開發還處
於初步階段就結束日本統治。
戰後國民政府延續日本統治時期的都市計畫,大地震後更加強美崙地區的發展,尤其將花
蓮縣政府等政府機關均遷到該地區,成為發展新市區的原動力,今天美崙地區的道路與日
治時期規畫相當類似,例如橫貫整個地區並與舊市區的連接的大道就是今天的中美路。
1980年代花蓮最大的改變,莫過於十大建設中的北迴鐵路的通車,與新花蓮車站與鐵路的
誕生,連接蘇澳與花蓮的北迴鐵路在1980年通車,通車後的花蓮車站移轉到今天花蓮車站
的位置,原有日治時期留下花蓮車站與鐵路都陸續裁撤,部分建築留到今天整修成鐵道園
區與舊鐵道徒步區。不再是火車站前的中山路由於與中正路、中華路並稱為「金三角商圈
」,至今依然是花蓮市最熱鬧的地帶。
美麗不用修飾的景觀,成為戰後花蓮觀光產業爆發的契機,花蓮市成為國內外旅客前往花
蓮觀光的入口,旅館林立成為市區的特色,吸引許多就業人口,加上本身行政機能與都市
機能的健全,花蓮市人口在戰後一路攀升,早自1980年代便已破10萬人口,由於市域狹小
不夠容納多餘人口,至今40年來依然維持這個數字。花蓮市區也在人口成長下一路擴大,
原有的市區北邊擴充到新的花蓮車站周圍,再擴及到後方的中央路,市區西邊擴及到吉安
鄉,使得吉安鄉目前人口已達8萬餘人,成為全國最多人口的「鄉」。
1980年代花蓮遠東百貨在中華路開館,但經營30年空間早已過於狹小且老舊,2009年全新
的遠東百貨在和平路開館,舊遠東百貨隨即閉館,2018年的地震使得舊館龜裂而被拆除夷
平。2015年開幕的東大門夜市,取代了原有規畫不佳的自強夜市與南濱夜市,成為花蓮最
具規模且現代化的夜市,假日晚上經常擁擠到水洩不通。遠東百貨的新館與東大門夜市,
反應花蓮市區逐漸擴大且觀光與消費市場進化的歷程。
結語
從台北搭3個多小時的火車,到達全新的花蓮車站,出站之後看到站前遊客中心與一整排
的觀光飯店,後方便是高聳的中央山脈,第一時間便有心情遠離塵囂與被治癒的感覺,這
就是國內外旅客到達花蓮的第一印象吧。
花蓮市曾是原住民的地盤之一,但日治時期卻被改造成日式風格的都市,至今除了車站、
工廠等部分建築留存外,許多日式民宅散見在市區中,改建成紀念館、餐廳等,很值得在
市區散步時順便尋找。
除此之外美崙的文化局園區有石雕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原住民文化歷史館等,雖然
各館的空間都不大,但全部都參觀也要花不少時間,很適合前來參觀或是做為雨天備案。
原住民是花蓮市的主要族群之一,但遺憾的是花蓮市內除了原住民文化歷史館外,沒有介
紹原住民歷史的大型場館。近年原住民豐年祭成為花蓮夏天的一大盛事,其中聯合豐年祭
都在花蓮市舉行,市區也有原住民自行辦理的豐年祭,也可體驗原住民文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24.203.13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ualien/M.1594551521.A.773.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