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最喜歡的網紅
一路看著妳的粉專與YT頻道數年
從單身到現在有個靈魂伴侶
打從心底為妳們的幸福感到開心
但這一年的妳們狀況越發不穩定
身為腦粉看了其實真的很難受
同樣身為精神官能症患者
我很能感同身受此刻妳們的痛苦
希望妳們能夠好好的
【為了生存,我需要躁鬱症。】
.
今年六月復出後我開始分享關於阿德勒心理學的一些心得整理,我提到了一段話
.
『我認為躁鬱症對我是好的,因此我讓自己得了躁鬱症,而且怎麼醫都醫不好。』
.
相信很多人都會感到費解,這到底是什麼詭異的邏輯,誰會沒事讓自己生病,而且都已經乖乖看醫生吃藥了,病醫不好是我的錯嗎?難道我不想要自己健健康康的嗎?難道一天到晚發脾氣要嘛大哭,要嘛想拿刀隨機砍人這種變態情緒是我想要的嗎?
.
以目的論來看的話,是我決定讓自己有躁鬱症的沒錯,而病醫不好以及一天到晚大哭或是想拿刀砍人都只是為了讓我罹患躁鬱症而製造出來的情緒,我需要自己處在有躁鬱症的狀態,因此不論我怎麼看病吃藥都不會有任何的成效。
.
我記得躁鬱症期間有一次,我跟坦克睡前又吵架了,我們背對著背不發一語,我等著他來跟我道歉、哄我、安撫我,結果最後我等到了一陣規律的呼吸聲,那說明著坦克已經進入沈睡。我無法入眠,不斷想著他怎麼可以睡覺?怎麼可以讓我一個人?我開始啜泣,甚至故意放大音量,我以為他會轉身擁我入懷,結果他只是深深吸了一大口氣,接著繼續保持沈默,我不知道他是否有醒來,但我沒有等到我要的結果。
.
此刻已經凌晨三點多,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我知道隔天一早要起床準備便當,中午還要教課,我不能不睡覺,精神狀況不好會影響教課的品質,我必須睡覺。因此我起身從藥袋裡面取出安眠藥,醫師交代我安眠藥可以先暫停了,真的睡不著時再吃,因此我在當時已經有好幾個月沒有依靠安眠藥入睡。
.
我剝下好幾顆安眠藥一次吞下去,我希望藥效越快發揮作用越好,結果我卻睜著眼睛直到太陽升起,接著坦克起床看見我眼睛睜得老大,他什麼話也沒有對我說,轉身就去忙他的事情。
.
以目的論來看,當時的我雖然知道該睡覺了,但是我卻想等坦克來跟我道歉,想等待一個好的結局,因此我讓自己保持精神良好,為的就是第一時間能夠馬上聽見坦克對我說『肥肥對不起,不要生氣好不好?』我已經有了『不可以睡覺』這個目的,因此除非是被打暈或是吸入麻醉藥劑,否則我絕對不會睡著。
.
至於為什麼我會需要讓自己有躁鬱症,分析我從小到大所經歷到的事情之後發現,當人們知道我有躁鬱症的時候,總會對我的行為舉止多有體諒;當我情緒失控時總是有人不管三更半夜都會傳訊或來電關心我;當我每每做了什麼重大決定,最後卻因為情緒問題失敗作收時,他們也不會責備我,甚至他們會鼓勵我生病不是我願意的,這不是我的錯等等。
.
我對自己人生的課題,對特別艱難的課題,我沒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它,我害怕若是我認真去面對、去解決,結果最後不如預期甚至失敗了,別人會怎麼嘲笑我或是看輕我?我沒有面對自己失敗的勇氣,因此我需要讓自己有躁鬱症,因為這樣,大家在看待我的標準就會比較低,也會比較能夠容許我犯錯或失敗,躁鬱症成了我人生的擋箭牌,但使用這樣的擋箭牌是有代價的。
.
躁鬱症帶來的負面影響那些都不是裝出來的,在憂鬱期的當下,我會感受到對人生的絕望與強烈的輕生感,那種從骨子裡發出的寒冷與對周遭環境的排斥感都是深刻且真實的。而躁症期間的攻擊行為更是危險,假如我沒有把自己關在家裡整天打電動,我出了門很可能就會犯下不可挽回的大錯。這些全都不是我刻意裝出來的,而是我為了達到『讓自己有躁鬱症』而產生的情緒。
.
當我某天突然明白我不需要靠躁鬱症來讓大家關心我,也不需要害怕自己的失敗時,我的躁鬱症就痊癒了。躁鬱症的十年中對我的大腦或是身體其他器官所造成的傷害能否復原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自己的心已經痊癒了,或者說,我不用再相信自己有病了。
.
這並非偶然,我在覺醒這一刻之前,讀了非常多的心理學相關書籍,直到發現並且深入研究阿德勒心理學後才走出來,而走出來其實也就一秒鐘的事情而已,當你決定改變的那個當下,你就已經變了。
.
我的粉絲頁跟Instagram會持續發佈關於認識、了解以及如何走出躁鬱症、阿德勒心理學相關的文章,這不會是什麼正面能量的文章,事實上阿德勒心理學一開始給一般人的感覺是會一種『理所當然的冷血』。可是深入去研究後就會發現,阿德勒心理學是非常有同理心的,正因為有同理心才能夠講出那樣刺耳卻真實的建議,心裡的疾病,唯有靠自己改變才有可能痊癒,再怎麼挖過去的瘡疤都沒有用。
.
追蹤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huahua.323/
.
【延伸閱讀】走過憂鬱那十年 https://goo.gl/G7XMJ5
.
#躁鬱症 #阿德勒心理學 #花花的阿德勒心理學
花花的阿德勒心理學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的朋友老是PO文說想自殺,我該怎麼幫助他?】
.
雖然不是每一個講說自己要去自殺的人都真的會去自殺,絕大部分的時候這些人在當時都還沒有真的要去自殺的決心,但即使他們在此時還不會去自殺卻不表示他們並不需要被關心與協助。正是因為自己無法解決,因此才會用這樣的方式來引起周遭的注意,試圖讓人看見他們需要幫忙,讓人主動去詢問他們是否需要任何的協助。
.
這樣的行為就如同嬰兒一般,因為嬰兒無法用言語來表達自己的需求,只能夠用哭鬧的方式來告訴照顧者他們需要協助,而大部分的嬰兒都能夠成功用哭鬧的方式來達成自己的目的,例如進食、換濕尿布、脫掉太多的衣服或是穿上不足的衣服等需求。因此大部分的嬰兒都會領悟這個道理:『只要我哭泣,就會有人來解決我的需求。』
.
嬰兒與成人不同之處在於,成人已經可以用完整的言語表達自己的需求,可是卻不見得每一個生理年齡已成熟的成人心理年齡也有跟著成長,在面對困境與挫折時,有些心理年齡尚未發展成熟的成年人會用類似嬰兒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需求。但大部分的時候結果都是會讓他們失望的,因為大部分的人在面對嬰兒啼哭時可以比較有耐性地去找出嬰兒的需求,面對成年人三天兩頭的負面情緒、厭世文等等卻很難有人願意去協助他們找出問題,甚至批評他們抗壓性低、無病呻吟等等。
.
這些心智尚未長大的成年人並非如他們口中那樣無病呻吟,他們是真的有需求、真的需要協助,只是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沒有學會自立,無法用成熟的態度來面對自己的困境,也不相信世界能夠給予他協助以及一個安身之處,他們無法靠自己的力量解決問題,只能像嬰兒一樣用啼哭的方式讓人看見他們。
.
面對這樣的朋友我們能夠給予的幫助不是解決他的問題,任何一個人的課題都只能由自己去解決,當你替朋友解決了他的人生課題後,他將會習慣依賴你或他人來幫他解決問題,這樣的協助無法幫助朋友的心智學會自立,只會讓他繼續停留在嬰兒時期。例如朋友在友情與愛情上遇到挫折,多年的知心好友竟然跟自己的另一半暗通款曲,你告訴他要快刀斬亂麻,叫他跟朋友絕交、跟另一半分手,從此老死不相往來。
.
這或許對你來說是個很棒對大家都好的建議,然而決定要怎麼做的只有當事人自己,你必須讓當事人自己學著去解決自己的問題而不是讓他人幫忙做決定,因為你無法負責他的人生。假如他在做了這樣的決定後卻後悔了,他將會怪罪到你的頭上來,甚至會說當初就是聽了你的建議這樣做,結果害他現在過得很不幸等等。但並不是因為你幫他做了什麼樣的決定才害他不幸,而是他沒有足夠的勇氣去承擔自己做決定後要面對的後果,因此只要將責任推給他人,他就不用去面對自己的失敗,可以盡情地將這一切都怪罪在他人身上。
.
但這也不是要你冷眼旁觀朋友的煩惱,你能夠提供的協助就是時常告訴這些朋友:
.
「有任何我可以幫得上忙的地方嗎?想說話時我隨時都在,即使你沒有表現出很痛苦的模樣我也明白你很難受,所以如果想講話時就直接來找我,不要擔心會給我添麻煩,我一直都在,也會一直陪著你。」
.
這一句話中就是在傳達:
1、 你不需要靠用哭鬧的方式(想自殺)才能夠讓大家知道你有需求。
2、 假如你需要協助,我能幫忙一定幫。
3、 我一直都在你身邊,你不是一個人。
.
剩下的你什麼都不能也不該去做,不要去鼓勵他們想哭就哭出來,或是告訴他們說出來會比較好受等等的,要不要流眼淚、要不要訴苦,這些決定都是他人的課題,不應該由其他人替他們做決定。當他們來找你尋求協助時,陪伴、傾聽他們,但不要一直讓他們反覆去講自己的遭遇有多麼的不幸,也不要去認同他們的不幸,更不要去幫他們罵這些傷害他們的人。
.
這些行為或許是在同理他們的感受,卻無法給予他們實際上的幫助,他們在當下可以感覺到自己暢快些,但一覺醒來又會再想起同一件事情,然後繼續感到痛苦,繼續找人訴苦,日復一日的無限循環。(下次會再寫一篇這樣的協助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因此在聽完他們初次講自己的不幸遭遇後就不要再重複講這個過程,而是鼓勵他們去面對接下來應該要怎麼做。
.
精神官能症,或是類精神官能症的人會有這樣的問題大部分都是因為太過執著於過去所發生的事情,以及面對未來的不安全感,他們完全忽略了活在當下的那個自己,而去看那些不存在的過去及未來。過去所發生的事情真實的發生過,但在這一秒鐘卻是不存在的,就如同你的上一秒已經消失在這個時空不會再回來一樣,因此過去所發生的事情不論再怎麼痛苦都是無法改變的,而至於未來會如何也不是現在的你能夠預知的,每一個人能夠控制的只有當下,這一刻你決定要怎麼做。
.
重要的不是過去發生了什麼,而是如何從過去所發生的事件中學習到經驗,讓自己重新再挑戰時能夠更接近完美。人生本來就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有幾次跌得很徹底的經驗,只要能夠理解失敗了重新再戰,就算挑戰了好幾次都沒成功,那也只是在告訴你,對於解決這個問題你已經越來越趨近於完美了,因此不用害怕再去挑戰。
.
這個,就是心智成熟的成年人面對問題時會有的想法,而我們能夠給予的協助就是陪伴尚未長大的朋友一起成長。下次會寫到為什麼兒童的教養那麼重要,我們下次見。
.
我是一個被診斷患有躁鬱症超過十年的病友,透過學習阿德勒心理學(個體心理學)走出了躁鬱症,現在藉由我的文章分享讓更多人看見阿德勒心理學、學習阿德勒心理學,期盼我們能夠一起活出更美好、更有盼望的人生。
.
追蹤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huahua.323/
.
#花花的阿德勒心理學
花花的阿德勒心理學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的朋友老是PO文說想自殺,我該怎麼幫助他?】
.
雖然不是每一個講說自己要去自殺的人都真的會去自殺,絕大部分的時候這些人在當時都還沒有真的要去自殺的決心,但即使他們在此時還不會去自殺卻不表示他們並不需要被關心與協助。正是因為自己無法解決,因此才會用這樣的方式來引起周遭的注意,試圖讓人看見他們需要幫忙,讓人主動去詢問他們是否需要任何的協助。
.
這樣的行為就如同嬰兒一般,因為嬰兒無法用言語來表達自己的需求,只能夠用哭鬧的方式來告訴照顧者他們需要協助,而大部分的嬰兒都能夠成功用哭鬧的方式來達成自己的目的,例如進食、換濕尿布、脫掉太多的衣服或是穿上不足的衣服等需求。因此大部分的嬰兒都會領悟這個道理:『只要我哭泣,就會有人來解決我的需求。』
.
嬰兒與成人不同之處在於,成人已經可以用完整的言語表達自己的需求,可是卻不見得每一個生理年齡已成熟的成人心理年齡也有跟著成長,在面對困境與挫折時,有些心理年齡尚未發展成熟的成年人會用類似嬰兒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需求。但大部分的時候結果都是會讓他們失望的,因為大部分的人在面對嬰兒啼哭時可以比較有耐性地去找出嬰兒的需求,面對成年人三天兩頭的負面情緒、厭世文等等卻很難有人願意去協助他們找出問題,甚至批評他們抗壓性低、無病呻吟等等。
.
這些心智尚未長大的成年人並非如他們口中那樣無病呻吟,他們是真的有需求、真的需要協助,只是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沒有學會自立,無法用成熟的態度來面對自己的困境,也不相信世界能夠給予他協助以及一個安身之處,他們無法靠自己的力量解決問題,只能像嬰兒一樣用啼哭的方式讓人看見他們。
.
面對這樣的朋友我們能夠給予的幫助不是解決他的問題,任何一個人的課題都只能由自己去解決,當你替朋友解決了他的人生課題後,他將會習慣依賴你或他人來幫他解決問題,這樣的協助無法幫助朋友的心智學會自立,只會讓他繼續停留在嬰兒時期。例如朋友在友情與愛情上遇到挫折,多年的知心好友竟然跟自己的另一半暗通款曲,你告訴他要快刀斬亂麻,叫他跟朋友絕交、跟另一半分手,從此老死不相往來。
.
這或許對你來說是個很棒對大家都好的建議,然而決定要怎麼做的只有當事人自己,你必須讓當事人自己學著去解決自己的問題而不是讓他人幫忙做決定,因為你無法負責他的人生。假如他在做了這樣的決定後卻後悔了,他將會怪罪到你的頭上來,甚至會說當初就是聽了你的建議這樣做,結果害他現在過得很不幸等等。但並不是因為你幫他做了什麼樣的決定才害他不幸,而是他沒有足夠的勇氣去承擔自己做決定後要面對的後果,因此只要將責任推給他人,他就不用去面對自己的失敗,可以盡情地將這一切都怪罪在他人身上。
.
但這也不是要你冷眼旁觀朋友的煩惱,你能夠提供的協助就是時常告訴這些朋友:
.
「有任何我可以幫得上忙的地方嗎?想說話時我隨時都在,即使你沒有表現出很痛苦的模樣我也明白你很難受,所以如果想講話時就直接來找我,不要擔心會給我添麻煩,我一直都在,也會一直陪著你。」
.
這一句話中就是在傳達:
1、 你不需要靠用哭鬧的方式(想自殺)才能夠讓大家知道你有需求。
2、 假如你需要協助,我能幫忙一定幫。
3、 我一直都在你身邊,你不是一個人。
.
剩下的你什麼都不能也不該去做,不要去鼓勵他們想哭就哭出來,或是告訴他們說出來會比較好受等等的,要不要流眼淚、要不要訴苦,這些決定都是他人的課題,不應該由其他人替他們做決定。當他們來找你尋求協助時,陪伴、傾聽他們,但不要一直讓他們反覆去講自己的遭遇有多麼的不幸,也不要去認同他們的不幸,更不要去幫他們罵這些傷害他們的人。
.
這些行為或許是在同理他們的感受,卻無法給予他們實際上的幫助,他們在當下可以感覺到自己暢快些,但一覺醒來又會再想起同一件事情,然後繼續感到痛苦,繼續找人訴苦,日復一日的無限循環。(下次會再寫一篇這樣的協助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因此在聽完他們初次講自己的不幸遭遇後就不要再重複講這個過程,而是鼓勵他們去面對接下來應該要怎麼做。
.
精神官能症,或是類精神官能症的人會有這樣的問題大部分都是因為太過執著於過去所發生的事情,以及面對未來的不安全感,他們完全忽略了活在當下的那個自己,而去看那些不存在的過去及未來。過去所發生的事情真實的發生過,但在這一秒鐘卻是不存在的,就如同你的上一秒已經消失在這個時空不會再回來一樣,因此過去所發生的事情不論再怎麼痛苦都是無法改變的,而至於未來會如何也不是現在的你能夠預知的,每一個人能夠控制的只有當下,這一刻你決定要怎麼做。
.
重要的不是過去發生了什麼,而是如何從過去所發生的事件中學習到經驗,讓自己重新再挑戰時能夠更接近完美。人生本來就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有幾次跌得很徹底的經驗,只要能夠理解失敗了重新再戰,就算挑戰了好幾次都沒成功,那也只是在告訴你,對於解決這個問題你已經越來越趨近於完美了,因此不用害怕再去挑戰。
.
這個,就是心智成熟的成年人面對問題時會有的想法,而我們能夠給予的協助就是陪伴尚未長大的朋友一起成長。下次會寫到為什麼兒童的教養那麼重要,我們下次見。
.
我是一個被診斷患有躁鬱症超過十年的病友,透過學習阿德勒心理學(個體心理學)走出了躁鬱症,現在藉由我的文章分享讓更多人看見阿德勒心理學、學習阿德勒心理學,期盼我們能夠一起活出更美好、更有盼望的人生。
.
追蹤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huahua.323/
.
#花花的阿德勒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