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專題】#康乃馨的藝術史與其他|鄭雋立 💮
.
在現今視覺文化諸多花語、圖像的探討中,康乃馨無疑是與「母親」最接近的符號,這個直觀與聯想的普遍性得益於 #母親節 創立者、社會運動家安娜.賈維斯(Anna Jarvis)的選用,並在花藝業者的商業操作下從20世紀初推廣至今。那麼,在母親節創立前,康乃馨還經歷過什麼不為人知的歷史?
.
■ #中亞地區的康乃馨
.
在航海貿易及園藝家將康乃馨傳遍歐亞大陸前,康乃馨最初生於地中海周邊。13世紀初土耳其的 #奧圖曼帝國 已將康乃馨與鬱金香、薔薇、百合、風信子等圖像運用在瓷器紋飾上,但當時除了薔薇=神與先知、鬱金香=穆斯林頭巾外,其他花卉並無特別意義。
.
在中國青花瓷用色技術、伊斯蘭教義貶抑俗世之物的觀念碰撞下,不同年代的工藝品有著從具象到幾何的多種風格變化(玉居風里榮、夏木一美,2013),這便是眾多被稱為阿拉伯式(arabesque)藝術風格的一脈,也體現在建築、織品、泥金裝飾手抄本上。
-
-
📌 [ 見圖1 ] 蘇格蘭國家博物館典藏的伊茲尼克瓷器,約1550-1600年完成。此時期的畫風較傾向自然主義,有康乃馨、鬱金香與風信子。
.
■ #歐洲文藝復興的康乃馨
.
美術史家平松洋指出:誠如嘉年華(carnival)在日語中譯寫為「謝肉祭」,康乃馨(carnation)的詞源也是肉(carne),原指繪畫上 #肌膚的顏色,也就是早期盛行品種的花色(相當於現代顏料中的flesh),另一種說法則是因為花瓣的鋸齒狀神似皇冠,而被喚作「加冕」(coronation)並常被用於編織花冠,因此產生了對基督道成肉身、#聖母加冕 的聯想。
.
達文西畫作《#持康乃馨的聖母》,便是在這種文化語境下產生的。此外,由法蘭德斯(今於比利時、荷蘭地區)曾有讓新嫁娘配戴康乃馨玩捉迷藏的習俗,15-16世紀間的繪畫中,肖像手持康乃馨代表當事人已有 #婚約。
-
-
📌 [ 見圖2 ] 達文西《持康乃馨的聖母》
.
📌 [ 見圖3 ] 荷蘭畫家雅各布茲 (Dirck Jacobsz,1496-1567)《龐貝厄斯.奧克的肖像》,畫中人Pompeius Occo (1483-1537)是阿姆斯特丹的富商、銀行家與藝術贊助者。本作是康乃馨作為婚約象徵最常見的實例,現由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收藏。
.
■ #19世紀的文學裡的康乃馨
.
現代大眾文化裡的花語,可說是 #浪漫主義文學 的發明。拿破崙戰爭前後,以巴黎為首的法國各地開始出現探討花的象徵語言的文章、小冊子與書籍。文學中的詠花詩文體類型,也可說是這波風潮的推手(Stephen Buchmann,2016)。
.
花語出版品中最知名者為1819年,巴黎出現了一本署名拉圖夫人(Madame Charlotte de Latour)的《#花語》(Le Langage des fleurs),此書依照庶民文化、文學創作或對花朵型態的直觀想像,區分四季對花語作出索引。當時對康乃馨的解釋是這樣的:「幻想、衝動、喜悅、忠誠的愛」。
.
19世紀後期,唯美主義運動中的重要人物、詩人王爾德在劇作《溫夫人的扇子》首演日號召友人在領子別上綠色康乃馨,作為低調出櫃的身分象徵,卻也因為作家希欽斯(Robert Hichens)刻意醜化前者的諷刺小說《#綠色康乃馨》(1894初版),加上該年代 #對同性戀的歧視,使得綠色康乃馨具有負面意味。
-
-
📌 [ 見圖4 ] 拉圖《花語》1834年在美國發行的英語翻譯版封面,在園藝風行以及彩色印刷技術的普及下,成為了相當受歡迎的花語著作。
.
📌 [ 見圖5 ] 希欽斯《綠色康乃馨》1970年再版的封面,用諷刺漫畫手法極力醜化配戴帶康乃馨的王爾德,保守主義者壓迫同志的嘴臉如此難看。
.
■ #回頭再看母親節
.
安娜.賈維斯女士,在倡議設立母親節時,原本是為了紀念母親安.賈維斯(Ann Jarvis,或稱老賈維斯)一生辛勞、在南北戰爭期間希望在特定節日與其他母親互助的 #社會服務 遺願。殊不知在商業操作的影響下,成為官方節日的母親節竟與諸多節日一樣劣化為流於形式、鼓勵大眾消費的購物節。
.
賈維斯晚年的抗議鮮為人知,她反對花商與糖果商假借母親節獲益,更不相信慈善機構能善用募得的款項,抗議歷程曾同時有33件訴訟案纏身,終生未婚的她最後貧病交迫,在療養院孤單離世(Antolini,2017)。
.
在花藝與食品業者大行其道的現在,這段過往看來格外諷刺,與其砸錢買蛋糕和花束,#不如多陪伴家人還實在些。
-
-
📚 #參考文獻:
.
1. 玉居風里栄 、夏木一美《アラベスク模様素材》,マール社,東京都,2013
2. 平松洋《名画の謎を解き明かす アトリビュート・シンボル図鑑》,KADOKAWA/中経出版 ,東京都,2013
3.史蒂芬.巴克曼(stephen buchmann)《花,如何改變世界?穿越科學、商業、歷史與文化,探索花與人類的不思議共生史》,呂亦欣譯,臉譜出版,台北市,2016
4. Antolini, Katharine Lane《Memorializing Motherhood: Anna Jarvis and the Struggle for Control of Mother’s Day》,West Virginia University Press,2017
|
#母親節快樂
#長知識
作者:鄭雋立 | 現任研究生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Cup 媒體 Cup Medi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文藝復興時代,女性的婚姻早被家族安排,自己並無決定權,亦不可以隨便離婚。女性於婚後的命運被丈夫全盤操控。為了重獲自由,渴望成為寡婦的一眾女性紛至沓來,向朱利亞.托芬娜購買名為護膚品,實為毒藥的「托芬娜神仙水」。 收聽更多: 【*CUPodcast】#8 甚麼是基本傳染數 R0? youtu.be/...
花亦芬文藝復興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認真想 ] #國族建構與英雄史觀 批瓊瑤的英雄論
.
小編看到瓊瑤的英雄論,真的是瞠目結舌。一直想寫些什麼,從「英雄論述」來解構與批判。還在想行文的時候,就看到彭老師這篇貼文,分析的真好。
____
#歷史教科書的民族英雄系譜 / 彭明輝
我是軍公教,我驕傲,因為我沒有變成瓊瑤。
讀到瓊瑤的《英雄──韓國瑜》,我真是傻眼了。
用六十年前的高中歷史教科書為臺灣把脈,還搬出在大學教授歷史的父親來壯膽,委實令人啼笑皆非。
由於1890年代改編國史運動初期,晚清面臨嚴重的內憂外患,中國歷史教科書編纂者所建構的英雄系譜主要有兩種,一是欺壓邊疆少數民族者,如衛青、霍去病、班超、李世民、左宗棠;另一為亡國之臣,如文天祥、史可法。
臺灣的中國歷史教科書基本上承繼了這個傳統,在1980年代以前,晚清中國歷史教科書編纂者所建構的民族英雄系譜,成為戰後臺灣教科書遵循的範例,與瓊瑤同時代的長者們,以及許多五、六十歲我的同輩們,心中的國族概念與民族英雄系譜,皆來自歷史教科書。因而出現像瓊瑤《英雄──韓國瑜》這樣的文章,便絲毫不足為奇了。
臺灣的歷史教育,在用字遣詞上受孔子《春秋》的影響極大,《春秋》記戰爭,有伐、侵、戰、圍、入、滅等不同的寫法;聲罪致討曰伐,潛師掠境曰侵,兩軍相接曰戰,環其城邑曰圍,造其國都曰入,毀其社稷曰滅。同是記殺人,有殺、誅、弒、殲等不同的寫法,無罪見殺曰殺,有罪當殺曰誅,以下殺上曰弒,不留孑遺曰殲。這是用不同的字,表達不同的歷史情況,即所謂春秋筆法。舉最明顯的例子,如各朝代與邊族的關係,漢國攻打匈奴,寫成漢武帝北伐匈奴;而匈奴則是侵略漢國;類似的情形,蒙古攻打中國謂之入侵或侵略,這是從征服王朝攻打華夏的角度思考;但蒙古攻打歐州則名之曰 “西征”,如拔都西征。類似情形,忽必烈攻打日本,名之曰“遠征”或“東征”;而對日抗戰時期,日本攻打中國,謂之侵略。有一段時間,臺灣甚至為日本教書未使用“侵略”而表達抗議,卻遺忘了自己歷史教科書裡忽必略“遠征”日本的敘述。
在歷史教科書中,有幾個朝代是很衰的,其中最明顯的例子是短國祚王朝,後續者如為強勢王朝且國祚緜長,那麼,短國祚王朝往往被寫得很負面;如秦與隋,但卻忽略了秦築長城,區隔遊牧民族與農業民族,是影響多麼深遠的事;隋煬帝開鑿運河,成為此後各朝帝國的重要經濟動脈。征服王朝入主華夏,亦成為歷史課本的大黑洞,如元國和清國的敘述,基本上即是負面的,元國尤其倒楣,被寫得沒有一處是好的。宋元之際和明清交替的二臣,即成為民族主義史學下的冤魂,至於漢民族所建王朝,則沒有這類問題。故爾這類撻伐主要來自民族主義史學,而非朝代興衰。運氣很差的還有女性,亡國常是女性要負責,如妹喜、妲己、褒娰、呂后、武曌、楊玉環、慈禧,都被形塑成紅顏禍水,甚至直指為禍國殃民。這種充滿男性沙文主義的敘述,在台灣的中國史教科書中俯拾即是。
在形塑國家意識方面,臺灣的歷史教學和歷史教科書長久以來扮演了重要角色。如所周知,臺灣官方的意識形態,最初所要形塑的國家意識是中國,亦即以臺灣為中國的代表。這種意識形態不論其現實面如何,在1980年代以前,基本上是政府官方所堅持的。歷史教育既為形塑國家意識的一環,那麼,以臺灣代表中國,把“中國”歷史當成“我國”歷史,便被視為天經地義 。事實上,臺灣從1945到1983年的教科書課程標準,都是以“我國”稱呼“中國”,國家立場的主體性可謂旗幟鮮明。以歷史做為民族、國家、族群或地區認同的基礎由來已久,西方自文藝復興(Renaissance)時期的方言(國語)文學,到啟蒙時代(Enlightenment)近代國家觀念的興起,歷史是形塑國家意識的重要工具 ,因而在西歐國家,以歷史為國民基礎教育的重要環節,在學校教育中加入“歷史學科”,“歷史”的地位始逐漸突顯。
問題在於臺灣歷史教育所要形塑的國家意識是什麼?在1980年代以前,這樣的問題是不存在的,從教育和宣導的內容來看,“中國”顯然是惟一的答案。但這種以現實政治為考量的方式,在1987年臺澎金馬地區解嚴之後,有了急遽的轉變,其中最大的轉變是臺灣主體意識的加強。
在近代中國動盪的時代,晚清知識分子醉心於西方政治、軍事、經濟,以及各種西方學術思想的新說,惟有關西方19世紀初葉以後所發展的科學派史學,似未曾引起太多注意。1902年梁啟超發表〈新史學〉,猛烈抨擊傳統中國史學,掀起極大波瀾;此文同時積極介紹西方史學,雖然以今日的學術眼光來看,不免浮淺誇大,卻打開了西方史學輸入中國之門 。從〈新史學〉的內容來看,梁啟超對西方史學已略有認識,或可視為西方史學引入中國之初旅。
西方史學輸入中國後,引發改編國史運動,章節體的歷史教科書開始出現,加上傳統中國史學的資鑑思想,所編纂的歷史教科書,呈顯以歷史教科書形塑民族主義的意圖 。我們看到今文學派的夏曾佑將新史學觀點貫穿於歷史敘述中,藉以形塑以孔子為中心的文化民族主義,並顯現其變法論的基本觀點;而治學傾向古文學派的曾鯤化和劉師培,在教科書中意圖透過對中國歷史的認知振興國魂,以發揚民族精神,並彰顯以黃帝血緣論為中心的血緣民族主義 。
以孔子為中心的文化民族主義,結合以黃帝血緣論為中心的血緣民族主義,成為近代中國建構國族的重要理論,柳詒徵《中國文化史》和錢穆《國史大綱》,即將文化論與血緣論的民族主義加以結合,此後的中國通史著作,大抵延續類似的國族建構理論;因此在近代中國的國族建構過程中,歷史教科書曾在其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
由於1890年代改編國史運動初期,晚清面臨嚴重的內憂外患,中國歷史教科書編纂者所建構的英雄系譜主要有兩種,一是欺壓邊疆少數民族者,如衛青、霍去病、班超、李世民、左宗棠;另一為亡國之臣,如文天祥、史可法。我必須承認從1890年代到1970年代的教科書編纂者極其高明,他們建構了中國的概念,把國族建構發揮得淋漓盡致,以致於到今天台灣的歷史學者幾乎無法掙脫其籓籬。所以,當我們說「中國在唐代的時候」是如此自然,絲毫不會去想在唐國的時候,根本沒有中國這個概念。我們說「中英鴉片戰爭」,卻遺忘當時存在的是清國。教科書裡寫「漢武帝北伐匈奴」,「蒙古入侵中國」,被視為理所當然。所謂「中國」攻打他人時用的是「遠征」、「北伐」,他國打「中國」則是侵略。蒙古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忽必烈打中國是侵略,拔都打歐洲為西征,忽必烈打日本是遠征,這些春秋筆法成為歷史教科書的標準用語。台大花亦芬教授寫有關十字軍的討論,指出只有十字軍,沒有十字軍東征,說明過去台灣歷史教育的謬誤。這些都是長久以來歷史教育和歷史解釋的問題,而我們並不經心在意。
讀到瓊瑤的《英雄──韓國瑜》我真是成了傻眼貓咪,用六十年前高中歷史教科書的概念,來討論今天臺灣的處境,實乃不知有漢,遑論魏晉。而與瓊瑤同時代的長者們,以及許多五、六十歲我的同輩們,心中的國家與國族概念,皆來自歷史教科書。我們的國族認同,我們的國家認同,大部分來自從晚清改編國史運動以來的歷史教科書,將歷史教科書所建構的民族英雄系譜,當成我們的典範。
這個禮拜的選舉,要守護的是臺灣,要守護的是民主,要守護的是家園,拿這些舊時高中歷史教科書的民族英雄系譜為臺灣把脈,真是醬缸裡的石頭,又酸又硬,不值一哂。
#原po: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558713724252105&id=100003405063102
#推推閱讀
花亦芬文藝復興 在 Cup 媒體 Cup Media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文藝復興時代,女性的婚姻早被家族安排,自己並無決定權,亦不可以隨便離婚。女性於婚後的命運被丈夫全盤操控。為了重獲自由,渴望成為寡婦的一眾女性紛至沓來,向朱利亞.托芬娜購買名為護膚品,實為毒藥的「托芬娜神仙水」。
收聽更多:
【*CUPodcast】#8 甚麼是基本傳染數 R0?
youtu.be/Z6FNvZHg8xE
【*CUPodcast】#7 史上第一種被發現的病毒:煙草花葉病毒
youtu.be/-JLJwbDm3zw
【*CUPodcast】#6 連結大腦的觸碰:我們為何牽手?
youtu.be/zYCc211Mtbo
*CUP Media Podcast 可於 SoundCloud 及 iTunes Podcast 收聽
SoundCloud: soundcloud.com/cupmediahk/
iTunes Podcast: podcasts.apple.com/hk/podcast/cup-…1493758335?l=en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goo.gl/4ZetJ5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t.me/cupmedia
? WhatsApp ? bit.ly/2XdWXq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