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鄉文集《靠岸》第三章 孃孃
孃孃,是大陳人對奶奶的暱稱。
六月的黄昏,太陽像染了血似的向西邊緩緩落下,霞光激射,也染紅了海面和天空。站在島的懸崖上,傾聽拍岸的浪濤,望向壯濶的日落海景,人的心靈總能感到無比的澄清與寧靜。
但此刻,曾讓年少的父親無限眷戀的海景,再也無法吸引父親的目光,從附設在廟宇的小學學堂,往家裡的羊腸小徑上,父親拚了命地跑,他要用此生最快的速度奔回家裡,完全不顧長在小路兩旁茂盛的芒草,割傷了他的手臂,崎嶇路面的碎石子,刺破了他飛奔的赤足,迎面呼嘯而來的風,揚起一片片的黃塵,父親額頭流下的汗珠與眼眶淌下的淚水,在滑過臉頰後,被強勁的海風向後吹走。
「這怎麼可能?孃孃大清早出門前,還聲聲催促我趕快起床,上學不要遲到啊!來學校報信的表哥會不會搞錯了?」父親邊跑邊想,內心不斷吶喊著:「不可能!不可能!」
父親終於跑到家門前,門外已經聚集十幾個親戚,彼此交頭接耳的細聲議論,臉上盡是哀悽的神情。家門裡不斷傳出一陣又一陣的嚎哭,父親一陣悲痛,心裡明白他表哥傳來的口信無誤,父親的祖母,也就是我的曾祖母羅李氏過世了。
門外的親戚看見身為羅家長孫的父親回來了,聲聲催促父親趕快進門,父親卻覺雙腳如有千斤之重,怎麼也提不起腿來跨過家門的門檻,腦裡盤旋的,盡是父親和他的孃孃羅李氏13年的祖孫情緣。
那一年,父親13歲。
我們羅家在浙江省溫嶺縣留有一些田產,所以每年,曾祖母會從大陳島搭船渡海去溫嶺收二次田租,順便採買一些生活物資回大陳島。每回她老人家去大陸收田租時,曾祖母會在她小女兒的溫嶺縣家中,也就是父親的小姑姑家住上二、三天,父親小姑姑的夫家是在縣城開藥房的,也算是地方的望族,所以直到大陳島撤退,島上的居民幾乎全部跟隨國軍撤遷來台,只有父親的小姑姑一家留在浙江溫嶺,成為羅家唯一留在大陸的親戚。
不過,這一次曾祖母出門,並不是到大陸去收田租,而是去大陸採買自己往生後的壽衣和香燭紙錢,要替自己的身後事預作準備。這是大陳人的傳統習俗,老人家到了一定的歲數之後,會預先打點自己的後事,尋風水地造墓、挑付適宜的棺材、買好合身的壽衣、備妥往生後的香燭紙錢,甚至有些環境較好的人家,會有「燒庫房」的禮俗,也就是在生前為自己準備一些紙紮的樓房、金銀紙錢摺成的金山銀山,燒給未來死後的自己,等於預先在陰世幫自己打點好所有的用度,一旦往生後,就可以直接進住,不用空等在世的子孫燒這些東西來。
我因為從小耳濡目染,十分理解這些大陳老一輩人的心態,這些長輩們過去在貧瘠的大陳荒島,窮盡畢生之力,孖孖勤勤地撫育後代,連自己的身後事,都盡可能在自己生前安排好,避免後代子孫辛苦持家之餘,還要費心長輩的喪事,成了蠟燭二頭燒。
父親還記得,曾祖母特地在前一日賣了一頭家養了好久的肥豬,是日清晨,曾祖母穿上一襲青衣,將長髮梳得油亮油亮,在後腦盤成包頭,插上一根銀製的髮簪,在目送父親上學後,帶著賣豬的錢及簡單的行李,踩著三吋小腳,隻身去碼頭搭船,孰知船才從碼頭出發,一個大浪來襲,打翻了船,當時的船隻,是靠風力驅動的單帆船,因此掌舤的船夫必須熟悉海象,技術純熟,否則稍一不慎,船就會被風吹翻或被浪打翻。這次的船難,包括曾祖母在內,有好幾個人同時罹難。
「我經常回想,也許孃孃在冥冥之間,已經感應到那天會出事了。」父親的眼神迷濛,以一種穿越時空的滄桑口吻,回憶著曾祖母發生船難的那一天情景。
父親是兒孫中最受曾祖母疼愛的,父親記得,前一次曾祖母去溫嶺收田租時,還刻意帶了父親一塊前往,那是父親第一次進溫嶺縣城,繁華的街景,喧鬧的人群,排排店舖陳列著琳瑯滿目的商品,各式各樣的小吃零食,令父親目不暇給,相對於荒僻窮困的大陳島,如有天壤之別。因此這次父親聽說曾祖母又要去溫嶺,說什麼也要再跟去縣城玩。
說也奇怪,平日對父親百依百從的曾祖母,這回無論父親怎麼死纏活求,就是鐵了心不肯答應,原本父親還想賴著不上學,準備耍賴跟著曾祖母,最後還是被曾祖母勸去上學了。
「我想她當時就有不祥的預感吧!如果那天她心軟,讓我跟了她走,也許我也淹死了,就沒有現在的你了。」父親說。
其實父親自小就覺得曾祖母有一種奇特的魔力,只要依偎在曾祖母的懷裡,就會感受到無比的寧定與詳和,彷彿人世間所有的風雨飄搖,都瞬間遠離了。
曾祖母的身材高大,但就像那個年代所有的婦女一樣,從小纏足,然而她卻不像其他纏足的婦女,走路搖搖晃晃,好像隨時會跌倒似的;相反的,曾祖母雖然足如金蓮,走起路來卻健步如飛,不輸給一般的莊稼漢。
「在我印象中,孃孃的身體非常健康,從沒見她生過什麼病,由於你的曾祖父在我三、四歲時就病故了,十幾年來收田租的工作,都是由孃孃一個人負責,每次到大陸去收租,在當時欠缺陸路交通工具的城鄉之間,孃孃一個女人家,就靠兩條腿徒步去放租的祖田收租,在各地往返之間,往往得走上好幾天,但是她甘之如飴,從不以為苦。」父親回憶說。
自從曾祖父過世之後,曾祖母成為家族名符其實的一家之主,她就像總司令一樣,負責整個家族人力物資的調度,除了收田租以外,舉凡煮飯、洗衣、打掃庭除,曾祖母全都一手包辦。另外家人的鞋子、衣服也大都是曾祖母親手縫製的,其他的還包括打麥、炊米、釀酒、醃魚、做大陳年糕等等,曾祖母樣樣精通,尤其曾祖母的生意頭腦,更勝男人,他會把收穫的農作物以及我祖父出海捕獲的漁產,拿到市場賣得不錯的價錢,貼補家用,當時家裡還請了一個傭人、三個長工幫忙農事及家務,以當時大陳島的經濟水平而言,在曾祖母持家的那些年,羅家可說是當地頗為興旺的家族。
曾祖母膝下原本有二個兒子,長子就是我的祖父羅啟明,而次子卻在十幾歲時被海盜擄走勒贖,雖然曾祖母拿了很多錢贖回,但因為被關押了十多天,遭到凌虐拷打,受了嚴重的內傷,返家沒多久就過世了。因此我的祖父就成了曾祖母的獨子,於是當父親出世之時,曾祖母對這個羅家的長孫,可謂疼愛到骨子裡頭。
「孃孃她對你的祖父非常嚴厲,對於孃孃的話,你祖父從來不敢有半點違逆,但對我卻是百依百順、萬分寵愛。」父親說。
在當時的大陳島上,毫無娛樂設施或休閒場所,頂多三五好友聚在一處打打麻將,據父親說,祖父他尤好此道,打到興起,常常徹夜不歸,以致延誤出海打漁的時間,曾祖母對此非常不滿,經常為此將祖父罵到狗血淋頭。有次曾祖母又發現祖父趁天黑偷溜出門,猜想祖父肯定又去打麻將了,索性拉了父親、帶根棍子,去祖父的朋友家震天價響地敲門。
「當時孃孃氣急敗壞地痛罵你祖父,還差點當著眾人的面前,掄起棍子打你祖父,一點面子也不給,幸虧被眾人攔下,才沒鬧成笑話。當時你祖父猛低著頭,一動也不敢動,連大氣也不敢喘,我站在一旁,更是嚇得要死。」父親說。
但是曾祖母嚴厲的那面,卻從未在父親身上發作過,哪怕父親調皮搗蛋,惹得祖父看過不過去,出聲訓斥時,只要被曾祖母聽到,一定會制止祖父,沒準還會翻舊帳,訓斥祖父一番。在那個父母體罰孩子司空見慣的年代,在父親的記憶中,從小只挨過祖父二次打,那還是曾祖母過世以後發生的。
「孃孃因為是在海上淹死的,依大陳人的習俗,在外地往生的人,大體是不可以搬回家裡的,準確地說,是連村子都不可以進來,擔心會把不幸噩運帶回村裡。」父親說。
於是曾祖母的遺體就被族人移往村外的一塊曠地,搭起簡易的靈堂,請來法師主持法事後,就把曾祖母的遺體抬進她自己早已買好的棺木裡,族親們抬起棺木,披麻戴孝的父親雙手合什,跟在祖父母後面,大家口頌著「南嘸觀世音菩薩」,一群人魚貫來到曾祖父的墓前,再將曾祖母的棺木,放入曾祖父墓旁早已挖好的墓穴裡安葬。
「孃孃,您就安心的走吧!我會照顧好自己,並且永遠想念您。」從東南颳來的海風,一陣陣吹過曾祖母長眠之地,父親含著眼淚,對著曾祖母的墓碑,在心底默默傾吐最後的話語。
芒草催 黃 在 羅智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懷鄉文集《靠岸》第三章 孃孃
孃孃,是大陳人對奶奶的暱稱。
六月的黄昏,太陽像染了血似的向西邊緩緩落下,霞光激射,也染紅了海面和天空。站在島的懸崖上,傾聽拍岸的浪濤,望向壯濶的日落海景,人的心靈總能感到無比的澄清與寧靜。
但此刻,曾讓年少的父親無限眷戀的海景,再也無法吸引父親的目光,從附設在廟宇的小學學堂,往家裡的羊腸小徑上,父親拚了命地跑,他要用此生最快的速度奔回家裡,完全不顧長在小路兩旁茂盛的芒草,割傷了他的手臂,崎嶇路面的碎石子,刺破了他飛奔的赤足,迎面呼嘯而來的風,揚起一片片的黃塵,父親額頭流下的汗珠與眼眶淌下的淚水,在滑過臉頰後,被強勁的海風向後吹走。
「這怎麼可能?孃孃大清早出門前,還聲聲催促我趕快起床,上學不要遲到啊!來學校報信的表哥會不會搞錯了?」父親邊跑邊想,內心不斷吶喊著:「不可能!不可能!」
父親終於跑到家門前,門外已經聚集十幾個親戚,彼此交頭接耳的細聲議論,臉上盡是哀悽的神情。家門裡不斷傳出一陣又一陣的嚎哭,父親一陣悲痛,心裡明白他表哥傳來的口信無誤,父親的祖母,也就是我的曾祖母羅李氏過世了。
門外的親戚看見身為羅家長孫的父親回來了,聲聲催促父親趕快進門,父親卻覺雙腳如有千斤之重,怎麼也提不起腿來跨過家門的門檻,腦裡盤旋的,盡是父親和他的孃孃羅李氏13年的祖孫情緣。
那一年,父親13歲。
我們羅家在浙江省溫嶺縣留有一些田產,所以每年,曾祖母會從大陳島搭船渡海去溫嶺收二次田租,順便採買一些生活物資回大陳島。每回她老人家去大陸收田租時,曾祖母會在她小女兒的溫嶺縣家中,也就是父親的小姑姑家住上二、三天,父親小姑姑的夫家是在縣城開藥房的,也算是地方的望族,所以直到大陳島撤退,島上的居民幾乎全部跟隨國軍撤遷來台,只有父親的小姑姑一家留在浙江溫嶺,成為羅家唯一留在大陸的親戚。
不過,這一次曾祖母出門,並不是到大陸去收田租,而是去大陸採買自己往生後的壽衣和香燭紙錢,要替自己的身後事預作準備。這是大陳人的傳統習俗,老人家到了一定的歲數之後,會預先打點自己的後事,尋風水地造墓、挑付適宜的棺材、買好合身的壽衣、備妥往生後的香燭紙錢,甚至有些環境較好的人家,會有「燒庫房」的禮俗,也就是在生前為自己準備一些紙紮的樓房、金銀紙錢摺成的金山銀山,燒給未來死後的自己,等於預先在陰世幫自己打點好所有的用度,一旦往生後,就可以直接進住,不用空等在世的子孫燒這些東西來。
我因為從小耳濡目染,十分理解這些大陳老一輩人的心態,這些長輩們過去在貧瘠的大陳荒島,窮盡畢生之力,孖孖勤勤地撫育後代,連自己的身後事,都盡可能在自己生前安排好,避免後代子孫辛苦持家之餘,還要費心長輩的喪事,成了蠟燭二頭燒。
父親還記得,曾祖母特地在前一日賣了一頭家養了好久的肥豬,是日清晨,曾祖母穿上一襲青衣,將長髮梳得油亮油亮,在後腦盤成包頭,插上一根銀製的髮簪,在目送父親上學後,帶著賣豬的錢及簡單的行李,踩著三吋小腳,隻身去碼頭搭船,孰知船才從碼頭出發,一個大浪來襲,打翻了船,當時的船隻,是靠風力驅動的單帆船,因此掌舤的船夫必須熟悉海象,技術純熟,否則稍一不慎,船就會被風吹翻或被浪打翻。這次的船難,包括曾祖母在內,有好幾個人同時罹難。
「我經常回想,也許孃孃在冥冥之間,已經感應到那天會出事了。」父親的眼神迷濛,以一種穿越時空的滄桑口吻,回憶著曾祖母發生船難的那一天情景。
父親是兒孫中最受曾祖母疼愛的,父親記得,前一次曾祖母去溫嶺收田租時,還刻意帶了父親一塊前往,那是父親第一次進溫嶺縣城,繁華的街景,喧鬧的人群,排排店舖陳列著琳瑯滿目的商品,各式各樣的小吃零食,令父親目不暇給,相對於荒僻窮困的大陳島,如有天壤之別。因此這次父親聽說曾祖母又要去溫嶺,說什麼也要再跟去縣城玩。
說也奇怪,平日對父親百依百從的曾祖母,這回無論父親怎麼死纏活求,就是鐵了心不肯答應,原本父親還想賴著不上學,準備耍賴跟著曾祖母,最後還是被曾祖母勸去上學了。
「我想她當時就有不祥的預感吧!如果那天她心軟,讓我跟了她走,也許我也淹死了,就沒有現在的你了。」父親說。
其實父親自小就覺得曾祖母有一種奇特的魔力,只要依偎在曾祖母的懷裡,就會感受到無比的寧定與詳和,彷彿人世間所有的風雨飄搖,都瞬間遠離了。
曾祖母的身材高大,但就像那個年代所有的婦女一樣,從小纏足,然而她卻不像其他纏足的婦女,走路搖搖晃晃,好像隨時會跌倒似的;相反的,曾祖母雖然足如金蓮,走起路來卻健步如飛,不輸給一般的莊稼漢。
「在我印象中,孃孃的身體非常健康,從沒見她生過什麼病,由於你的曾祖父在我三、四歲時就病故了,十幾年來收田租的工作,都是由孃孃一個人負責,每次到大陸去收租,在當時欠缺陸路交通工具的城鄉之間,孃孃一個女人家,就靠兩條腿徒步去放租的祖田收租,在各地往返之間,往往得走上好幾天,但是她甘之如飴,從不以為苦。」父親回憶說。
自從曾祖父過世之後,曾祖母成為家族名符其實的一家之主,她就像總司令一樣,負責整個家族人力物資的調度,除了收田租以外,舉凡煮飯、洗衣、打掃庭除,曾祖母全都一手包辦。另外家人的鞋子、衣服也大都是曾祖母親手縫製的,其他的還包括打麥、炊米、釀酒、醃魚、做大陳年糕等等,曾祖母樣樣精通,尤其曾祖母的生意頭腦,更勝男人,他會把收穫的農作物以及我祖父出海捕獲的漁產,拿到市場賣得不錯的價錢,貼補家用,當時家裡還請了一個傭人、三個長工幫忙農事及家務,以當時大陳島的經濟水平而言,在曾祖母持家的那些年,羅家可說是當地頗為興旺的家族。
曾祖母膝下原本有二個兒子,長子就是我的祖父羅啟明,而次子卻在十幾歲時被海盜擄走勒贖,雖然曾祖母拿了很多錢贖回,但因為被關押了十多天,遭到凌虐拷打,受了嚴重的內傷,返家沒多久就過世了。因此我的祖父就成了曾祖母的獨子,於是當父親出世之時,曾祖母對這個羅家的長孫,可謂疼愛到骨子裡頭。
「孃孃她對你的祖父非常嚴厲,對於孃孃的話,你祖父從來不敢有半點違逆,但對我卻是百依百順、萬分寵愛。」父親說。
在當時的大陳島上,毫無娛樂設施或休閒場所,頂多三五好友聚在一處打打麻將,據父親說,祖父他尤好此道,打到興起,常常徹夜不歸,以致延誤出海打漁的時間,曾祖母對此非常不滿,經常為此將祖父罵到狗血淋頭。有次曾祖母又發現祖父趁天黑偷溜出門,猜想祖父肯定又去打麻將了,索性拉了父親、帶根棍子,去祖父的朋友家震天價響地敲門。
「當時孃孃氣急敗壞地痛罵你祖父,還差點當著眾人的面前,掄起棍子打你祖父,一點面子也不給,幸虧被眾人攔下,才沒鬧成笑話。當時你祖父猛低著頭,一動也不敢動,連大氣也不敢喘,我站在一旁,更是嚇得要死。」父親說。
但是曾祖母嚴厲的那面,卻從未在父親身上發作過,哪怕父親調皮搗蛋,惹得祖父看過不過去,出聲訓斥時,只要被曾祖母聽到,一定會制止祖父,沒準還會翻舊帳,訓斥祖父一番。在那個父母體罰孩子司空見慣的年代,在父親的記憶中,從小只挨過祖父二次打,那還是曾祖母過世以後發生的。
「孃孃因為是在海上淹死的,依大陳人的習俗,在外地往生的人,大體是不可以搬回家裡的,準確地說,是連村子都不可以進來,擔心會把不幸噩運帶回村裡。」父親說。
於是曾祖母的遺體就被族人移往村外的一塊曠地,搭起簡易的靈堂,請來法師主持法事後,就把曾祖母的遺體抬進她自己早已買好的棺木裡,族親們抬起棺木,披麻戴孝的父親雙手合什,跟在祖父母後面,大家口頌著「南嘸觀世音菩薩」,一群人魚貫來到曾祖父的墓前,再將曾祖母的棺木,放入曾祖父墓旁早已挖好的墓穴裡安葬。
「孃孃,您就安心的走吧!我會照顧好自己,並且永遠想念您。」從東南颳來的海風,一陣陣吹過曾祖母長眠之地,父親含著眼淚,對著曾祖母的墓碑,在心底默默傾吐最後的話語。
芒草催 黃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山岳或也難逃毒害:高山防火巷與除草劑》
在之前某非傳統路線行程當中,糾纏我們這支隊伍的是超過一人高而且沾滿水的叢生芒草,雖然水量還不能和箭竹林相比,但也是必須要穿上雨衣雨褲來應對。
高大的芒草中常常夾雜著死去的蕨類,但啟人疑竇的是多處枯黑狀蕨類植物群,圍繞著一塊塊人清理出來的小空地,與周遭植被繁茂的景象呈強烈對比,當下只覺得疑惑而已,回家之後才逐漸理解到這或許是化學除草劑的傑作。
■ 假設真的是除草劑的話 (科普和現況)
根據農傳媒的資料,臺灣年平均化學除草劑用量約15,000公噸,2016年攀升至2萬公噸,相當於農民的生產成本中,約有25億元用於防除雜草。然而長期大量使用化學農藥,造成日益嚴重的抗藥性及農藥殘留問題,以及對農業生產、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因此各國對於化學除草劑的研製與使用大多有嚴格規範。
而農委會也在2017年9月提出10年化學農藥使用量減半政策,同年10月公告:「為強化除草劑管理,以達友善環境維護生態之目的,非屬本會核准登記使用範圍,不得使用除草劑。」
如果我所見的真的是施用除草劑的結果,那就是違法情事。以我目前查到的資料而言,國人對除草劑的危機意識普遍薄弱,施工人員完全可能直接用除草劑抄捷徑,就不用機械或人力割草了。懶惰是人類的天性。
但更深度追蹤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發現隸屬中央的農委會發函地方政府後都沒有人鳥他,無法監督的山地不提,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學校、草皮、公園等幾乎都可能有除草劑的蹤跡,長期曝露在其中無異是「慢性中毒」。
荒野協會更表示,目前違規使用除草劑從未開罰過,地方政府無人力執法,只能被動等待檢舉。
------
山人曾經在桃山步道途中偶遇一隻可愛的黃喉貂,一想到這些野生動物經過這條防火巷也可能會吸入性中毒,就覺得非常心寒。都市裡的寵物犬都會誤食除草劑中毒了,野生動物為何不可能?
而且下面的溪流可是七家灣溪啊。國寶魚櫻花鉤吻鮭的棲地之上,你給我用除草劑?
------------
■ 黑山的陰影下,環境保護難成全民運動
說來尷尬,這條路線其實已經離開了可申請的步道範圍,但若不是我走到這條路,焉能發現有關單位違法施用除草劑?
照目前《登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的規範,以後要以民間力量揭發山地的違法事項,自己可能就先違法了,是不是很可笑?
1987年,《人間》雜誌記者賴春標實地走訪,苦心孤詣地接連發表「紅檜族群的輓歌─西林林道記事」、「保衛台灣最後的原始森林」、「丹大林區砍伐現場報告」,引起民間的關注,爾後才催生1988年的「搶救台灣森林聯合宣言」,為我國環境保護史上的里程碑。
如果當年就有這種不合理的條例,賴先生很明顯地是離開了可申請的步道範圍吧。但不離開,你又怎麼能目睹我們寶島的美麗與哀愁?
身為台灣的一份子,人人可為保護環境的監督力量。
----------
Update: 我不是專家,所以文中並無咬定是化學除草劑,只是認為現場經常看到大量蕨類整株枯黑,不似正常死亡。現在已經向環保署提報,靜候調查結果。
個人認為,如果真為我所擔憂的情況,寧願錯殺也不能放過,一定要查個清楚才行。(遺憾當時只覺得蕨類都死光了很醜,沒有在幾個最糟的地點留下照片)
------------
資料來源:
1. 《台灣濫用除草劑 我們都在慢性吸毒...》https://udn.com/news/story/11311/3064788
2. 《從「寸草不留」到「雜草管理」,生物除草劑成潛力股》https://www.agriharvest.tw/theme_data.php…
3. 《石虎出沒生態廊道遭噴除草劑 元兇竟是里長》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81103/1458355/
芒草催 黃 在 最偉大的作品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紅顏如霜Cold Hearted || 周杰倫Jay Chou,一句甚安勿念妳說落筆太難,何故遠走瀟湘妳卻語多委婉,走過蕭瑟秋涼等來芒草催黃,而魚雁不再往返,----------------.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