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七也有便宜貨】
時間:2021/4/11(日)
貼文:NO.1227篇
【萬七也有便宜貨】
.
■ 指數不預設高
不管國際股市或台北股市,如果看指數,位置都是歷史高附近或持續創新高,很多投資朋友心中有罣礙,預設立場,認為漲多的股票就應該要跌!指數創歷史高,還在地板、還沒漲的股票就是爛東西!其實這都是成見,我們對於行情,不應預設立場,不應存在幻想,才不會錯過大行情。
.
只要全球總體經濟,穩健復甦,財政與貨幣政策能夠支撐,搭配最新的產業趨勢,其實有很多好股票,才剛剛開始要漲而已,特別是谷底翻揚的,10年磨一劍的股票,籌碼沉澱多年以後,突然一個營運轉機,這種股票動輒飆漲五成甚至一倍以上。
.
■ 把眼光放遠
指數與個股要分開看,至於怎麼分開看,LEO提供兩個方法,第一、產業趨勢向上型,第二、月線底部起漲型。
.
【產業趨勢向上型】
例如: 2021年 Mini LED產業迎來新的契機,三星大電視採用Mini LED當背光源,蘋果 iPad Pro預計12.9 吋搭載 Mini LED 螢幕,預計會採用近 1 萬顆的 Mini LED 晶片作為背光源,甚至帶動Mackbook Pro筆電、車用、手機等各種應用。整個產業鏈進入大爆發的一年,從最優先受惠的設備股惠特(6706),點測、分選設備,持續擴產,供不應求,訂單據傳已經排到 9月以後。
.
富采投控(3714),晶電與隆達換股成立的新公司,今年面板供不應求,友達,群創漲翻天,產業趨勢向上,面板最重要的背光源,當然要提前掌握,友達透過子公司隆利投資,今年持續加碼,累計已投資約 9.35 億元,持有富采投控股權攀升至 8.08%。
.
鼎元(2426),確定被富采入主拿下3席董事,共同拓展感測相關應用,換句話說,將來在醫療、自動化設備、航太、車用與 3D 感測都會有富采的影子。
富采(3714)在中國佈局,與中國 LED 顯示屏廠商利亞德,合資成立的利晶微電子,攜手佈局 Micro LED 技術,並在無錫建立全球首座 Micro LED 量產基地,兩大集團各取得約一半持股,產能供不應求,訂單已排至 6 月,將提前啟動擴產計畫。
.
聚積(3527),Mini LED電視開始大量出貨,今年推出四款背光驅動晶片,與傳統傳統LCD背光的差異,在於聚積的驅動IC能夠達成的數百至上千區的「分區調光」功能,可提高畫面對比度,並實現如HDR的精細化顯示效果,今年將進入高成長期,出貨將呈倍數成長!
.
產業趨勢向上型的,還有第三代半導體,電動車相關供應鏈,半導體設備擴大資本支出....這些都是長多格局,例如:漢磊(3707)股價頻創掛牌新高,但是高還會更高,強還會更強,股價反應的是未來幾年,半導體產業的全新革命,新一代護國神山的價值。
.
【月線底部起漲型】
這一類型的股票,漲幅落大盤,把月K線圖打開,縮到最小,把過去10年、20年、30年的走勢攤開來看還在底部,也許公司過去表現不佳,經過長時間的沉潛後,迎來新的轉機,這一類型的股票不漲則矣,一飛衝天!
.
例如:新鉅科(3630),去年虧損 2.77億元,每股稅後虧損 1.5 元,但是大家要思考一個問題,營運虧損的公司為何在虧損期砸大錢蓋新工廠,若沒有新訂單,公司敢擴產?新產能開出以後,帶動營收增加,獲利增加,現在股價卻在歷史低檔,這就是最好的投資機會!
.
新鉅科投資 39.2 億元興建的台中新廠,預估將在今年第二季完工,產品組合,包括 6P 鏡頭、潛望式鏡頭與光學屏下指紋鏡頭等組合改善,擴產幅度驚人約 80% ,加上生產自動化將帶來降低成本的效益。
.
美國擴大基礎建設 2.25兆美元,其中 1000億美元應用在建設寬頻網路,為什麼呢?身在台灣的大家可能無法想像,世界強國在偏遠或農村地區,竟然還有數百萬家庭沒有寬頻網路可用,AT&T 目前的固網服務,提供的下載速度只有 10~25Mbps,上傳速度也只有 1Mbps。新政策預估將推動上傳下載都達到100Mbps的速度,這商機就很驚人了!
.
例如:上詮(3363),去年每股稅後盈餘 1.09元,三月營收月增 65%,是國內首家投入光纖熔燒(FBT)及平面光波導(PLC)相關產品的公司,是國內光纖元件技術領先的領導廠商,公司技術主要來自工業技術研究院光電所之核心團隊,主產品為光纖被動元件與模組,公司為國內最大光纖被動元件廠商。
.
同樣月線圖打開,股價在歷史低檔,遠遠落後大盤,新商機帶來新契機,同樣類似的公司還有很多很多,之前分享過的例子:包含九暘(8040)、安國(8054)、正達(3149)、美隆電(2477)、南紡(1440)、偉詮電(2436)、一詮(2486)、艾笛森(3591)都是同樣類型,共同的特色就是一旦發動攻勢,通常都會倍數飆漲!
.
這樣的個股還非常多,千萬不能錯過,只要買到任何一檔,都足以讓財富倍增,鎖定👇
.
Line 群傳送門⤵
https://lihi1.com/jjjwf
TG 頻道傳送門⤵
https://t.me/stock17168
艾科微電子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文茜的世界周報》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
#Youtube「訂閱」文茜的世界周報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
右邊 「訂閱」,並開啟小鈴鐺
<單則精選>
人才是當前科技競爭下,各國都在競逐的戰場,而美中科技戰下,為規避華府與北京間的交鋒,動輒脫鉤.制裁或禁運的風險,不論是中國或西方的高科技,近來紛紛加大在政治立場相對中立的新加坡投資,面對這波產業鏈的轉移,新加坡也做好了準備。
過去因就業市場向外國人開放,引發反對黨的指責,社會更有排外的氣氛,讓近來新加坡在政策上有所緊縮,但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本週親上火線,為一項「科技准證」(Tech.Pass)的計畫做政策遊說,這項計劃只有500個名額,瞄準高科技專才,滿足條件的就給予留在新加坡創業或任職的機會,李顯龍說,這能為新加坡創造新的就業 並鞏固科技樞紐地位。
爭取科技人才舉世皆然,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台灣的台積電,宣佈結構性調薪20% 創下歷年最高漲幅,顯然也是為了留住人才,同時應對中國在半導體行業上積極高薪挖角的挑戰。
而半導體正是美中科技戰的主戰場,特別是對華為的禁運之下,凸顯中國在這領域的短板,曾被英國《金融時報》等國際媒體,評選為亞洲科技硬體分析師第一名的楊應超說,中國忽略了半導體的重要性,如果最核心的晶片全面斷供,整個「中國製造」將完全崩潰,也因此,中國近來訴求「自力更生」 ,要以傾國之力打造「中國芯」,但楊應超認為,這並不容易。
如同美國逼迫當年的日本簽署《美日半導體協議》,以貿易手段摧毀日本半導體產業對美國造成的威脅和挑戰,當前美國也正全面壓制中國的科技創新,窒息技術的取得和人才的流動,而這恐怕並非中國喊出「自立更生」就能突圍。
{內文}
美中科技戰下的世局動盪,讓政治立場相對中立的新加坡迎來機會,為規避華府與北京間的交鋒,動輒脫鉤 制裁或禁運的風險,不論是中國或西方的高科技,近來紛紛加大在新加坡的投資,而面對這波產業鏈的轉新加坡也做好了準備。
(海峽時報視頻新聞主播)
明年1月 (新加坡)將有新的工作准證制度,提供給外國頂尖技術專業人員,憑此通行證,他們可以在新加坡開設公司並經營業務,或者在本地成為其他公司的股東或投資者,因就業市場向外國人開放引發反對黨的指責,讓近來新加坡在政策上有所緊縮,但在高端人力的引進上仍不遺餘力,這次更瞄準高科技,推出的「科技准證」(Tech.Pass)的計畫,即過去一年最低月薪兩萬(新加坡幣),5年的科技企業領導職位,或曾主導科技產品研發,三項要件只要滿足兩項,就可留在新加坡創業或任職,名額雖然只有500人,但星國經濟發展局預計,這將吸引全球頂尖的科技專才加入,更可為新加坡帶來新的就業。
(李顯龍/新加坡總理)
非新加坡人在新加坡時,必須努力適應工作和社交,而新加坡人必須了解,這是新加坡如何創造新工作,和更多就業的方式,且必須確保他們受到公平對待,不會受到歧視,並在工作和晉升方面有公平的機會,他們必須看到科技公司,帶來了構建行業和能力的專業知識和經驗,這樣我們自己的員工可以從他們身上學習,提升自己並最終建立我們自己的人才庫
面對國內排外的氣氛,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本週在一場論壇上,為「科技准證」的政策辯護,而爭取科技人才舉世皆然,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台灣的台積電,宣布結構性調薪20%,創下歷年最高漲幅,顯然也是為了留住人才,同時應對中國在半導體行業上,積極高薪挖角的挑戰。而半導體正是美中科技戰的主戰場,特別是對華為的禁運之下,凸顯中國在這領域的短板,官方數據顯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晶片進口國,已連續三年都超過3000億美金,金額比進口原油還要多。
(魏少軍/大陸清華大學微電子研究所所長)
中國集成電路發展很長時間以後,到了2000年有一個小高潮,後面呢就10多年的時間,其實我們在半導體方面的投資是非常少的,而同期全球的平均投資額,每年的平均投資額大概在500億美元左右,我們國家的投資,我們開玩笑說是叫,在人家的投資的統計誤差範圍之內,就基本上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可以忽略不計的,那麼沒有投資,市場或者企業又沒有自我造血的能力,那麼這個過程當中,你的產業發展就是非常艱苦
過去的「中國製造」技術靠外援,零件全進口,只求代工賺快錢,缺少研發投入的結果,在轉型升級路上,就遇上被外國人「卡脖子」的瓶頸,這狀況在半導體產業最為凸出。
(楊應超/柯克蘭資本董事長)
我們之前談到所謂「紅色供應鏈」,就是之前台灣公司到大陸設廠,做什麼製造,世界工廠,那大陸後來崛起,基本上台灣人做的,大陸都學會了,因為大陸有市場,他可以砸錢 有人工,所以從零件 組裝 DRAM 面板都做會了,唯一一個大陸學不會的就是半導體,那這個東西因為投入太深了,那大陸對於這點可能沒有特別注意到,他們就賺錢為主,可能上市啊 資本市場,這類有想過做,後來忽略就沒有了
曾被英國《金融時報》等國際媒體,評選為亞洲科技硬體分析師第一名的楊應超說,
中國忽略了半導體的重要性,如果最核心的晶片全面斷供,整個「中國製造」將完全崩潰,也因此,中國近來訴求「自力更生」,要以傾國之力打造「中國芯」,但楊應超認為這並不容易。
(楊應超/柯克蘭資本董事長)
半導體有三個很大的門檻,大陸一直沒有辦法跨越,第一個門檻就是所謂的IC設計
IC設計就像台灣的聯發科,就者一批工程師 去設計 晶片設計,這個其實沒那麼難,
因為只要花錢把人搶來就可以了,難的地方是設計的那個軟體,只有三家公司做這個軟體,都是美國公司
(羅斯/美國商務部長)5月20日,我們發布了一項命令,這次規則限縮就明確表明,使用任何美國軟體或使用美國製造設備的產品,為華為生產產品,這將被禁止,並且需要獲得許可
美國商務部在5月的禁令修改了「外國直接生產規則」(FDPR),這恐怕讓華為旗下的晶片設計公司海思停擺,因為設計晶片必備的軟體幾乎全是美國公司,包括益華設計系統(Cadence),新思科技(Synopsys) Ansys,及德國的明導(Mentor Graphics)這4大巨頭,幾乎都受制於美國的禁令。
(楊應超/柯克蘭資本董事長)
第二個門檻就是器材,所謂的半導體器材,從台積電來講好了,他拿一個wafer就是晶圓,從無到有,兩個月的時間 要300個過程,要做300道手續才能把晶圓做出來,然後他要很多機器來做,最重要的機器就叫Lithography,中文好像叫光刻,就是光去刻那個東西,只有一家可以做,就是ASML,荷蘭的公司 對,就那一家做的出來
,這家重要的程度就是說,連台積電 連三星都要去求他們去買機器 去搶機器,他們機器訂的話,一年以後才拿的到,而且他們都入股那個公司了,因為要拿那個機器,所以沒有那個機器,後面就免做了,所以大陸拿不到機器的話,這個機器是不能替代的 就沒有了
艾司摩爾(ASML)的極紫外光刻機EUV是晶片製程的設備,這和傳統底片曝光類似,以雷射對幾何圖像曝光,然後對矽晶圓進行刻蝕,利用極短波長的特殊光源,把轉印到半導體上的電路線寬,縮小到7奈米以下,目前能製造光刻機的有日本佳能與尼康等企業,但能生產紫外線光刻機並且量產的只有荷蘭的艾司摩爾(ASML)一家,這壟斷了全球科技供應鏈上最重要的一環,台灣的台積電就是艾司摩爾的客戶之一,而受制於「瓦聖納協議」的科技管制,艾司摩爾出售光刻機給中國,都需要荷蘭政府的許可,過去往往因為等待審批,錯失獲得先進製程的時機。
(楊應超/柯克蘭資本董事長)
最難的第三道,就是怎麼做出來,像餐館好了,餐館廚房給我做,器材都在,叫我去炒,我炒不出來,因為我不會炒,就是,你軟體也給你,器材給你。你怎麼做,這個就是know how,工程師多年經驗才做得出來,所以半導你你常聽到一個名詞,叫yield rate (良率),就是同樣的晶片,有人做出來可能是90%的yield rate(良率),通常90%以上,有人做出來可能1%或0%,就你晶片做了半天,那麼複雜做出來是爛的東西,就所謂的yield rate(良率),中芯半導體設立是2000年初,那時候我去看過,在上海外面嘛,那個時候沒有中美貿易戰,那時候基本上他要什麼有什麼,他有軟體 有硬體,20年做不出來,就我剛才講的第三部份,就經驗所謂的recipe(秘訣),怎麼做yield rate(良率),(就不會炒菜),對 不會炒,所以他20年的時間全部給你還做不出來
楊應超認為,從設計 製程設備到人才,這半導體的三道門檻,是中國難以跨越的鴻溝,而這正是所有科技產業的最核心,如同美國逼迫當年的日本簽署《美日半導體協議》,以貿易手段摧毀日本半導體產業,對美國造成的威脅和挑戰,當前美國也正全面壓制中國的科技創新,窒息技術的取得和人才的流動,而這恐怕並非中國
喊出「自立更生」就能突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H6WUB1Msow
【完整版】2020.11.22《文茜世界財經周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uDkX0DhDWg
艾科微電子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Joe:「如果美國對華為的禁令正式生效,半導體市場短線受到的負面影響可能就會確定擴大,不過政治是大家談出來的折衷合約,彈性空間還很大的」
美國對華為禁令升級,導致以聯發科為首的多家半導體廠商股價下跌,美國制裁已擾亂全球科技業供應鏈,金融集團Mirabaud的TMT(科技、媒體和電信)研究主管Neil Campling表示,如果美國持續對華為擴大制裁,整個半導體業都會遭殃,中國也可能給予「回禮」,帶來更多風險,美國新禁令將衝擊聯發科及三星、SK海力士、Sony等亞洲廠商,連歐洲的英飛凌(Infineon)、艾邁斯(ams)等業者也無法倖免。
作為全球最大的手機製造商,倘若失去獲取晶片的管道,要承擔的可不僅是市佔率下滑這麼簡單。跨國投資銀行Jefferies認為,華為的手機業務恐因此「完蛋」;美國最大金融服務機構摩根大通(JP Morgan)也認為有這個可能,而小米、Oppo等中國品牌及蘋果、三星將接管華為的市場,成為贏家,儘管歐洲半導體製造商供應給華為的晶片,對美國晶片技術的仰賴程度並不高,但仍然會因為華府的供貨禁令受到衝擊。
美國商務部上周說,外國公司如果向華為提供基於特定美國技術的產品,必須先取得許可,歐洲晶片廠如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和奧地利微電子(AMS)等生產的許多組件,最後都出現在華為的智慧手機裡。如果那些手機的其他元件使用美國零組件或智慧財產,生產很可能受到影響,美中關係緊張,歐洲被夾中間,歐盟國家被迫在重要安全盟友和全球貿易夥伴之間取得平衡。由於美國施壓,英國已經決定禁止華為參與未來無線基礎設施建設。
總部在奧地利的AMS並不需要美國軟體或設備來製造產品,利如3D感測元件。然而,摩根大通(JPMorgan)分析師Sandeep Deshpande說,「如果華為電話無法出貨」,美國的禁令仍舊會造成影響,AMS說,該公司正在評估美國最近禁令的法律要件,此時無法揣測,禁令對公司產品會適用至何種程度。
STMicro的發言人說,「正對新增規定進行評估並將予以遵行」。
德國科技大廠Infineon Technologies說,正在評估美國的決定並據以作出反應,總部在英國的晶片業者戴樂格半導體(Dialog Semiconductor),為不同的華為產品供應電源管理晶片,正密切關注情勢發展。另一家歐洲半導體廠商恩智浦半導體公司(NXP Semiconductors)則未回應評論要求。
萬一中國選擇針對蘋果進行報復,歐洲製造商還將面臨更大的威脅,因為蘋果是他們的重要大客戶,愛迪生投資研究公司(Edisson)TMT全球主管Dan Ridsdale表示,在手機方面,歐洲半導體業對蘋果的曝險大於華為,如果蘋果失去中國的市占,影響所及也會波及其供應鏈。
國際半導體協會(SEMI)發出聲明指出,對華為升級管制將帶來嚴重負面影響,最終將損害美國半導體產業,使其他企業可取代美國技術,並呼籲美國官方應再給予120天寬限期,繼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IA)警告此舉將對美國半導體產業帶來明顯負面影響後,代表全球逾2,000家半導體相關企業與超過130萬產業人士的SEMI也指出,美國的新出口管制條例將抑制購買美國製造設備與設計軟體之意願,並已導致和華為無關的企業損失將近1,700萬美元,美國商務部大幅擴大單方面限制的決定,可能導致更多的銷售損失,甚至侵蝕美國產品之客戶基礎,且新的限制也會加深對美國技術供應不可靠的看法,並進一步刺激出更多用來取代美國技術的方案,屆時恐使美國半導體企業收入減少,影響投入研發資源,並削弱美國創新,進而損害國家安全。因此,SEMI請求美國商務部將8月17日前生產的產品之寬限期延長120日,以確保決策具有可預見性和即時性,並為和5G無關的產品提供更大的彈性。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0-08-20/453450
https://technews.tw/2020/08/27/semi-calls-on-the-united-states-about-huawei/
https://www.worldjournal.com/7118029/article-%e7%be%8e%e5%9c%8b%e5%8a%a0%e5%bc%b7%e8%8f%af%e7%82%ba%e7%a6%81%e4%bb%a4-%e6%ad%90%e6%b4%b2%e6%99%b6%e7%89%87%e5%bb%a0%e7%84%a1%e5%a5%88%e6%b1%a0%e9%ad%9a%e4%b9%8b%e6%ae%83/?ref=%E9%A6%96%E9%A0%81_%E5%8D%B3%E6%99%82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