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課不停學
#倉促上路引發的教育與社會問題
本土疫情爆發,週二宣布隔日起「#停課不停學」,到現在短短兩天,我已經接到了無數通家長與老師的電話,滿滿的憂心、抱怨、憤怒。我完全可以明白他們的心聲,因為我也是一個家長,我有一個就讀小學一年級的兒子,看見我的兒子與他的老師被這個倉促上路的政策弄得不知所措,我既生氣又擔心。
#教學端
所有的老師都準備好做遠距教學了嗎?肯定不是。週二下午宣布全國停課不停學,隔天所有老師就要線上即時授課,完全不思考老師們是不是具備遠距教學的能力,是不是已經準備完成,我只能說教育單位實在太有自信了。
教育單位規定,線上教學是正式課程,以暑期不補課為原則,這表示所有的課都一定要上到上滿,過後不補。這造成每所學校只能繼續按課表上課,不管學生學習狀況如何、遠距有沒有什麼問題,就是一堂課都不能減少。
教學方式和教學時數採計雖然有請學校從寬認定,但多數學校要求實況教學,連影片都不見得採用,甚至要求師生必須要有互動才能計算時數,這完全是逼著老師不分年紀、不分環境、不分資源就上陣。可是我們都很清楚還有部份資深老師對網路不夠熟練,在這種情況下,教學與學習的品質都令人擔心。
#學生端
因為線上學習主要課程時,受限於網路以及數位設備等因素,學生的受教品質並不好。例如有些小朋友就看不清楚白板上的字,根本無法學習,更何況有些學生用的設備是父母汰換下來的一隻舊手機,怎麼看得清楚螢幕另一端的教材呢?
而因為一堂課都不能少,好多學生開始對著螢幕做體操、吹直笛,體育老師透過螢幕不完全的畫面,看不清楚學生動作正不正確;音樂老師透過網路傳來的音訊,20多名學生同時吹奏,聽不清楚音準,就連學生都會懷疑這樣上課的意義,這些課程真的有繼續上課必要?
平常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告訴孩童,每看電視半小時就要休息十分鐘,但在因為停課步同學的政策,這些就讀高國中、國小的孩子必須從早到晚盯著螢幕,接受遠距教學,有大螢幕的家庭相對用眼環境舒適,但看著小平板甚至是手機的孩子該怎麼辦,許多家庭又不只一個孩子,每個孩子所擁有的設備又不一樣,大家會擔心可能疫情結束,孩子都沒染疫但眼睛卻壞掉了⋯
#家長端
經濟相對弱勢的家庭,也許沒有數位設備可以提供給孩子做遠距學習;隔代教養的家庭,也許沒有人可以教孩子如何使用網路與設備;縱使過去一年,因為疫情有受贈平板給一些弱勢家庭,但有設備卻根本沒網路的人還是不少。這種數位差距下的學習落差,不是家長的錯誤,卻會是家長最自責的部分。
需要上班的家長,迫於無奈帶著孩子去工作場所,這樣家長無法好好上班,孩子也無法好好學習。在家陪伴孩子的家長,看著低品質的學習方式,越看越焦躁,還要擔心孩子學習效果不佳、用眼過度,會不會覺得乾脆關了電腦,以後再去補習班好了!
在疫情之下,遠距教學一定是必然趨勢,但家長和老師重視的是教學品質,教育單位要求的不能只是師生出席率跟上課時數而已。
#我要拜託
不要從小學到大專院校都一律停課不停學,要給予各級學校不同彈性。也不要再將線上教學視為正式授課,更不要強調不補課,而要讓各種課程、各個學校都能彈性安排。
可以的話,請先停止現在停課不停學的政策,這兩週的停課時間就完全停止學習,然後讓所有的老師在這兩週把線上教學的準備做好,家長也可以預作準備因應。
為了防疫而停課我們都可以理解,但停課不停學政策的倉促上路真的造成了老師、家長、學生三方極大的困擾。希望中央到地方的教育單位都能一起協助解決這個問題。
#防疫要繼續
還是提醒大家
#戴口罩 #勤洗手 #打疫苗 #少出門
舊社國小課表 在 Stay Fit with Mi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當小說在寫的六週成果心得文🥺 超長文慎入!這真的不是粉絲業配文,但真的寫的太細節了看了一直有共鳴😭 這文筆真的可以寫小說了❤️❤️ 以下是這位New me的超厲害心得文:
6週 / 42天 / 1,008小時 / 60,480分 / 3,628,800秒,這些數字對某些人來說,也許就單純只是數字,或是行事曆上又翻過的一個頁面而已 ; 對白兔先生來說,也許是他永遠趕不上的宴會 ; 但其賦予我的意義,卻是我生命中一段極為重要的歷程,就跟愛麗絲一樣,在嘗試新事物中探險摸索,在自我挑戰中思考、對話、成長,但與這位七歲英國小女孩不同的是,我的冒險之旅不是荒誕夢境,而是真實人生。
想當年(上了年紀才會有的開場白)與我老公美麗地邂逅時,我是歐美尺寸4號,沒有高跟鞋跟緊身褲不出門的青春妹子,隨著我們相識、相戀、訂婚、到結婚,彼此找到生命中缺失的那一塊拼圖之後,終日沈浸在要把全世界與他分享的幸福浪漫之中,一起旅行️、一起大啖美食美酒、與體脂肪一起沈淪,於是我從Size 4晉升到 Size 6,老公還很貼心(鬼話連篇)地安慰我說現在fast fashion的布料不好,容易縮水,然後我就這樣輕信讒言地繼續放縱自己,直到Size 6的布料也開始”縮水”為止,於此同時,在我像愛麗絲一樣身形變變變(差別在於我只有變大沒有變小)的這段期間,我已經數不清被恭喜過多少次,我想如果都真有其事地誕生,應該已經可以組成一支足球隊。以前的我,只要臉看起來稍微圓一點,我就會馬上增加運動時間與忌口️,而現在,當自我放逐到一個程度時,我猜想,就像來到網球比賽中的Match Point,體脂肪選手就會戰勝羞恥心選手,拿下這一場比賽的勝利。於是乎,就算望著滿衣櫃吊牌標籤都還沒拆的Size 4戰袍 ; 就算搭乘大眾運輸一直被讓座 ; 就算硬要擠下昔日最愛的那件牛仔褲而扭傷了大拇指…,短暫地哀悼逝去的青春之後,一轉身我還是點了一桶德州炸雞外送。
劇情如果就這樣繼續白爛下去,我會主動請您到櫃檯去退票退錢,於是根據編劇界的靶心人公式,這個橋段,該是意外與轉折登場的時候了。每個人下定決心正視自己的問題,並跨出那一步的動機不盡相同,而我的轉捩點,是以諧星的人設來鋪陳,那一天,是2020年03月05日,驅動我的是人性的其中一個黑暗面---貪婪。這個影響我一生的日子,是"購買LTNM6週飲食指南,即贈送一份全植物飲食指南"活動的最後一天。當下我立即開啟走過路過不想錯過,以及輸人不輸陣的主婦模式,搭配著吶喊出"這怎麼可以沒買到"口號的儀式下,手刀購買了人生中的第一份保單,呃,我是說飲食指南。我的放養人生大概糜爛到連上帝都看不下去,於是就在收到飲食指南的隔幾天,我看到MTNM社團發出了一道光一則貼文:「三月份減脂活動」。我知道上帝在對我說:”胖女兒,我花了7天的時間創造天地萬物,並在第6天依著我的形象造了妳,妳的人生只有一次,還不TMD給我振作一點,為自己認真努力一次!”。就這樣,我展開了我38年的人生以來,第一屆超認真體重管理計畫。
時間咻一下地來到了6週活動結束時(精華版配合一下快轉),我所得到具體且可量化的成果為:體重-6Kg / 體脂-4% ; 抽象而持續發酵中的進程與影響為:
W1 --- 興奮、期待、腎上腺素爆棚、混亂、開始醒覺、面對過往惡習。
W2 --- 沈澱、開始靜心感受食物與我的關係、練習好好吃飯。
W3 --- 展開自我探索、更深層思考身體與食物的連結、謙卑/愛/分享之間的關係、自我跨越、開始為公公帶便當、建立人與人之間的橋樑。
W4 --- 卡關、與兒時記憶重逢、誠實面對過去、切割過去惡習、與舊我和解、療癒心中的小孩、迎接未來。
W5 --- 臣服、定義完美、課題鍛鍊、轉折、原諒、放下執著、順流而活。
W6 --- 感恩、承諾、行動、持續學習、修復、彌補、重建。
無形感性的比擬描述先收斂一些,是時候拿出邏輯理性的觀點闡明,為什麼我樂意大力推薦Love the New Me作為一個非常非常值得嘗試的體重管理計畫。
除了身體上的變化之外,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改變呢:
1. 買一送多 意想不到的額外收穫
執行LTNM計畫後,我得到的不僅僅是體重體脂體態上的變化,還同場加映了身心靈成長(自我)、親密關係更緊密(伴侶)、家庭關係增進(公婆)、以及人際關係擴展(同事、菜市場攤販、LTNM戰友)。也默默解鎖了料理技能、擺盤技能、食物拍照技能、飲食寫作技能(a.k.a. bullsh*t技能)️、自我成長技能…等等,讓你照鏡子時會驚呼”你是誰”的各種成就。
2.健康觀念全面性提升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訓練自己每天從一個小習慣開始改變,哪怕再怎麼微小都不要緊,積沙成塔巴黎、滴水穿石,一段時日過後,就會看到顯著的成果,而這般顯著的成果,也會引導你更全面性地留意與改善身體外在內在其他方面的習慣,你會開始注意站立時是否抬頭挺胸、就座時是否姿態端正、行走時是否提起腳跟、用餐時是否細嚼慢嚥…等等,提醒自己將正面的能量貫穿於精氣神之中,帶領身體運作。
3. 當心上癮
萬事起頭難,LTNM計畫在初次剛開始執行時,因為生疏不慣,所以會有許多不適的地方,比如備餐速度奇慢、秤食材秤到懷疑人生、邊看運動課表邊運動脖子抽筋…等等的新手上路標準配備,但請莫急莫慌莫害怕,這些症頭,最慢在一個禮拜左右就會完全消失,你會越來越上手,越來越游刃有餘,然後你就會將LTNM模式自動內化,無縫接軌成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就像呼吸一樣自然,最終當你意識過來時,你已經戒不掉也不想戒掉它了。
無形感性的比擬描述先收斂一些,是時候拿出邏輯理性的觀點闡明,為什麼我樂意大力推薦Love the New Me作為一個非常非常值得嘗試的體重管理計畫。
1. Nothing to hide不故弄玄虛
我最最最看不慣的,就是那種貼出體態前後差異照片,然後下好斗大醒目誘人標題(不用運動、不用節食、7天激瘦5公斤…等等),你一定有看過也有心動過,然後點開“更多”,卻發現內文含糊不清,根本沒有說明到底用了什麼方法,只是一昧繼續吹捧誇大,最終文末留下一句“欲知詳情請私”️。通常劇本看到這裡,江湖走跳夠久的你,就應該知道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了,但偶爾也會有誤入叢林的小白兔,被這樣浮誇絢麗的廣告詞給蠱惑,花了大把鈔票傷心事小,有甚者更是不幸傷身陪了健康。
這種利用想獲得健康體態的人們,那些急迫性、缺乏自信心、害怕辛苦過程的心理,而來獲取商業利益或一己私利的行為,我真的真的衷心希望有一天,大家能夠看破他們的手腳,拆穿他們的把戲✂️,不再任由他們欺瞞宰割。想要妥善管理好體態,均衡的飲食攝取、持續規律的運動,這兩大門神,從來就不是什麼秘密,所以也不需要隱瞞,你需要的只是一位熟門熟路的正派領隊,給予你正確且充足的資訊,引導你往適當的方向前進。Michelle與她的團隊,正是您的領航員,他們所設計發行的Love the New Me,一切資訊正當透明,沒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訣或價錢,在Stay Fit with Mi官網上,白紙黑字一目瞭然。
2. 經濟實惠不用花大錢
申請加入健身房會員,除了入會費手續費以及預收兩個月的月費之外,還有每個月定期定額扣款,而且請神容易送神難,如果簽約時沒有開啟偵探模式️♀,鉅細彌遺讀完合約背面密密麻麻用6pt字體印刷的每一條條款,並吃下記憶麵包擁有超強記憶地在合約到期前一個月主動提出不續約申請,那麼合約就會自動續約,你便自動再被按月收取月費。
尋求營養師諮詢,在毫無概念之下,也不知道如何判斷營養師專業與否,經驗是否足夠?收費是否合理?
掛醫院的減重門診,光是進出醫院的繁複手續,以及漫長不定的候診時間,就足以讓人卻步。
條條大路通羅馬,當然以上這些管道,都可以幫助你走向健康之道,就像柴郡貓說的,該往哪個方向走,就看你想去哪兒了。但對於毫無頭緒的新手來說,如果由一種經濟負擔較少、理解過程較快速、執行方面較簡易的方式來入門,著實會可親許多。Love the New Me 健康健身飲食計畫,整套不需要一次健身房入會費的親民價格,卻包含了(購物台主持人口吻):
✔️12週的運動課表(以6週為單位,分成2冊,並以掛曆設計呈現,方便親朋好友來家裡拜訪時,可以有圖有真相地說,”姊姊有練過”)
✔️12週飲食指南 (以6週為單位,分2次執行,簡單明瞭到叫媽媽~)
✔️正確觀念建立手冊(欲練此功,必先用功)
✔️教練指導體驗券(Bonus)
✔️專業營業師折價券(Bonus)
✔️精美收納盒(也可以拿來藏私房錢,因為老公通常對充滿少女心的物品免疫)
這套飲食與運動計畫Michelle已經親身反覆實作行之有年(她的體態看起來應該很明顯不是每天在坐在螢幕前面,吃雙層牛肉堡然後遠端操控團隊執行),就是要確保她跟團隊能以最精簡易懂好操作的流程,將這套計畫呈現出來,所以絕對沒有你想像中的麻煩與困難,不要自己嚇自己,只要你先看過觀念書(中文白話文繁體字寫的,不是火星文),建立正確的概念與邏輯,你不需要是人體構造專家、專業營養師、或是在線教練才能看得懂,基本上,只要你會讀中文,就可以百分百操作。
我覺得Love The New Me的設計
1. 簡單且人性化的設計
這套飲食與運動計畫Michelle已經親身反覆實作行之有年(她的體態看起來應該很明顯不是每天在坐在螢幕前面,吃雙層牛肉堡然後遠端操控團隊執行),就是要確保她跟團隊能以最精簡易懂好操作的流程,將這套計畫呈現出來,所以絕對沒有你想像中的麻煩與困難,不要自己嚇自己,只要你先看過觀念書(中文白話文繁體字寫的,不是火星文),建立正確的概念與邏輯,你不需要是人體構造專家、專業營養師、或是在線教練才能看得懂,基本上,只要你會讀中文,就可以百分百操作。
2. 超強團隊資源豐沛
我不只一次好奇地猜想,這個由Michelle領軍的團隊究竟有多少組員?才能這麼有效率且全面性地照顧到每一位New Me們。不論你是菜鳥新手或識途老馬,在這裏,你可以找到幾乎所有你需要的資源。
3. 你的專屬行動健身房營養師
這套計畫讓你擁有時間與空間的高度彈性,可依照自己的生活作息來自行掌控,不用在健身房人擠人排隊等器材、也不怕團體課搶不到好位置或跟不上進度(我領教過那些每天定時定點報到的阿姨團們功力)、更不用被隔壁自以為肌肉很大男一直啊斯啊斯地噪音污染,還可以播放自己喜歡聽的音樂,選用放鬆平靜的香氛,帶著你最愛的那條小墊墊(瑜珈墊),享受與自己獨處的時光。飲食方面,親自秤重也能透過觸摸,來感受新鮮原型食材的溫度與美好、嘗試各種不同香料️與佐醬搭配出來的風味變化、精確掌握鹽糖油的用量,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4. 加值服務
n 成果分享 --- 透過官網的成果分享,可以看到每位New Me學姊們合理真實且毫無誇大作假的心路歷程,這會讓你的心也踏實許多,知道自己在往正確的方向努力前進中,每個人的經歷或有相同或有不同,在文字的咀嚼中,總會拾獲那一份熟識的感動,或嶄新的啟發。
✔️影音專區 --- 在官網的部落格,可以看到Love the New Me的運動教學影片,所以可以放一百二十個心,教到你會為止️。
✔️運動直播 --- Michelle不定期地會推出不同主題的運動直播,可以讓你轉換一下心情、嘗試一些新組合、挑戰自己的新極限(就算只看不做,至少也是個賞心悅目的畫面)。
✔️直播發問 --- 除了運動直播,Michelle也安排了發問專屬的時間,在直播之前都會先預告當天會聊一些什麼主題,但你也可以發問任何你想問的事情,因為你想問的,也有可能是其他害羞女孩兒想知道卻不敢問的,一人發問,眾人受惠(而且很常一不小心就聊開~)。
✔️居家運動系列影片 --- 這系列我好愛,可以存下來當傳家寶,有一次還教你如何善用家中的瓶瓶罐罐來鍛鍊臀腿手臂,是不是很智慧王。
✔️Meet the New Me社團 --- 不定期舉辦活動,提供獎金獎品來激勵你向自己挑戰,就算你視錢財如糞土,至少路途中,社團裡的戰友們和小幫手也都會互相交流勉勵督促,你獲得了無價的友誼,陪你走完整個過程。
✔️官方Line (@stayfitwithmi)小幫手 --- 我生目睭發目眉毋捌看過這麼熱心貼心細心耐心的小幫手,簡直就是土地公廟有求必應,任何疑難雜症,小幫手都會盡心盡力為你找到解答,而且不管你有十萬個為什麼,或是提出的問題有多荒謬,小幫手都不會嘲笑你看輕你或已讀不回,江湖人稱”有你真好幫”果真是實至名歸。
大結局要來了,如果你看到這段文字,而且還沒感到昏昏欲睡,那代表一件很重要的事:你都能為了我的囉哩吧唆心得分享文撐到現在了,那麼你一定更能為自己努力奮戰到最後!
佛洛伊德(最後一集連他老人家都請出來了)和最近很紅的阿德勒都認為,人生任務(Life Tasks)中應該包括遊戲、工作、友誼與愛️(play, work/school, friendship, and love),除了孩童之外,即便我們已是成年人,也喜歡遊戲,若可以偶爾暫時拋下手邊繁雜的瑣事,像孩子一樣盡情嬉鬧玩耍,平衡緩和一下緊繃壓抑的心情,短暫適時地充電,才能擁有全新的心情與精力來面對生活中的各項挑戰。Love the New Me這套計畫,帶給我的就是這樣一個驚喜組合包,將每一個階段(可以用每一週為單位)的目標化為遊戲,讓自己樂在其中,留意均衡的飲食與適時適當適量的運動,這是指派給身體的工作,在社團中與戰友們交流,讓友誼的力量支撐彼此,與家人和朋友建立更緊密的關係,將愛的力量分享出去,願你也能創建一個屬於自己的Wonderland!
〰️〰️〰️〰️〰️〰️〰️〰️〰️〰️〰️〰️〰️〰️
現在Love the new me還有Blooming Fit 都在雙十一購物節特價中!今天就是折扣最後一天囉!
Love the new me 12週健康飲食計畫 - https://bit.ly/34C7hwh
Blooming Fit 6週彈力繩飲食計畫 - https://bit.ly/2PcrDqh
舊社國小課表 在 郭岱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的爸爸是計程車司機。放心,這不是一個關於民主改革的故事,只是一個男孩與他老爸間的故事。這位非典型老爸,並未像國文課本中,朱自清的父親一樣,拎著朱紅的桔子,在車站月台鐵道爬上爬下,讓人紅了眼眶的背影。但印象所及,我真的對老爸在那輛日漸老舊的計程車裡的背影十分熟悉。
看了照片,別問我為什麼不坐前座,其實我是喜歡坐駕駛座旁邊的位置的,畢竟要播唱片、調頻道聽廣播都挺方便,而且「客人」才坐後座,親人當駕駛,還是坐旁邊禮貌點。但,前座椅子要調整位置很麻煩,繫安全帶也不舒服,有時帶的東西多,不知不覺,也就慣於坐到後面去了。
老爸為什麼成為計程車司機?他出身西港大塭寮普通的農家,有兩個弟弟、兩個妹妹。長男讀到港明中學畢業後,念了憲兵學校,很多人叫我爸「郭連長」,之前還有人私訊我,說是他帶過的兵!但老爸後來自願退伍。原因是,家中原想添個弟弟給大哥,但卻一次來了雙胞胎,老爸要幫忙母親照顧新出生的我們,決定退伍開計程車養家,那是一個當司機能賺錢的年代。
每天都要出門開車的老爸,不知何時下的決心,不管晴天還是下雨,他一定「順道」送孩子上學,這一送,就從幼稚園直到研究所了。說來有點小害羞,甚至有段日子住家中要到內湖上班時,也凹老爸送我去公司。而那段從家中出發到學校、公司、或各種目的地的行進過程中,也是我跟老爸交換生活情報、心情的「特別時刻」。
讀幼稚園時,老爸會騎機車送我們兄弟一塊上學,一個站前面腳踏板,一個坐後面,幾乎沒什麼聊天的機會,因為一下子就到了。但老爸會先載我們在巷口的「曾記雜貨店」,讓我們進去挑自己喜歡的零食,經常是一人一包乖乖,接著就送我們到幼稚園,他安心去開車賺錢。
國小的時候,我爸則會開著計程車,讓我們當他每天的第一位乘客,我爸會打開廣播,我們一起聽著警廣的「趙寧時間」,就像早晨的醒腦時間。寒暑假的時候,還沒有高鐵的年代,爸會開著他的「小藍」(按:民國80年後才統一黃色),載我們一家回台南老家,車程很長,四個小時左右,我都會看著手錶時針走四格去分辨,我們到底開到哪兒了,如果聞到雞寮的雞屎味,就快抵達了,那時台南鄉間路鋪得有夠爛,所以整台車會跳起波浪舞起伏。
不知全台灣的計程車司機都跟我爸一樣?他很喜歡聊政治,好像也是因為這樣,我對政治議題並不排斥,也會跟老爸討論我的看法,父子也有意見不合的時候,很不願把我老爸歸類成「老藍男」,但的確也是這樣。
老爸車上的音響設備,從卡帶變成CD,念新莊高中的時候,老爸還是會「順路」載我上學,當我還在家裡賴床與盥洗的時候,老爸已經在老公寓樓下,提著水桶把車洗好等我。等不耐煩時會撥家裡電話催促我下樓。
推甄考上家附近的社區高中,走路15分鐘能抵達,老爸還是堅持載我上學,不過因為哥哥考到樹林中學,老爸就比較常載哥哥。我則大多是走路,或是有時犯懶在幸福路上搭 257路公車到中平路口,其實也才短短兩站的距離。
高一推甄班裡,有個日文通同學叫蘇郁強,還是蘇傅強?我記憶雖然有點模糊,但還記得我跟蘇一塊去板橋,某個像安親班的地方學日文,班主任是一位長髮老阿姨,嚴格說起來像阿達一族裡面的媽媽,我日文的五段動詞啟蒙者就是她,但大學時都靠蘇文郎老師,還有今泉老師的會話課。一舉考過三級後,就敢跟廣電系的朋友到日本東京自由行。
我的第一首用「空耳」學的日文歌是《それが大事》,香港歌手李克勤,也有用廣東話填詞《紅日》。我也買了濱崎步的《SEASONS》專輯、視覺系團體SHAZNA的《絕對真心 PURE HEARTS》,這些歌,我也會拿到老爸車上播放,變成我們搭老爸車回台南時,打發時間的背景音,後來還有西城男孩跟瑪麗亞凱莉合唱的《 Flying without Wings 》精選輯,我都懷疑我爸聽到都會唱了。
考上政治大學後,老爸依舊會載我上學,我下課再搭公車跟捷運回新莊,我們一樣會聊著政治,我念的是新聞系,可能跟老爸在車上不斷洗腦新聞有些影響,我的嗜好是看新聞台,尤其是TVBS-N,最愛謝向榮主播。但,我並沒有像視網膜那樣,可以背出每個新聞頻道的開場音樂旋律。不過我能光聽新聞的配音,在新聞結尾正確辨認出那是誰做的新聞,連寫「綜合報導」的也能,但是沒法看出來是誰剪的啦,但新聞台都有固定搭檔,所以腦子裡不自覺會脫口「鍾德榮,張愛晶」、「葉俊宏,蔣志薇」等等。這也是為什麼我後來到TVBS實習的時候,幾乎每位新聞部記者,都像我前世已經認識他們了那樣。
到了大二那年,我修課課表爆炸,教育學程、日文系雙主修加上廣電學程、學生電台實習,我一學期修了32學分,其中幾門課是一早8點要到教室就定位的,也有晚上9點下課的,我選擇住校,也很幸運的抽中學生宿舍。偶而回家後回學校會請老爸載我一程,那年暑假結束了華視的暑期實習,接著要出發去香港,到浸會大學交換學生,為期一年。
這次離開很不同,連國中好友也一道搭車,只為了跟我爸一塊到機場送我,我也知道,會有很久一段時間,沒有「麻煩鬼」會在前一晚耍賴要他接送,老爸也無須早起準備,在樓下撥打著手機催促「好了沒?要出發沒?」
要前往機場那天,聽的是張智成的歌,一早的晨曦看起來竟像黃昏,《保佑我》緩緩播送,那時用的是王力宏代言索尼愛立信的手機,我用耳機,沒跟老爸分享我在聽的歌,還在用MSN傳訊息,跟朋友道別,準備展開新的生活。
一直記得有一次,也是老爸載我上學時,我只是請他在離校門口遠一點的地方停車放我下來,那次,老爸突然問說,「你是不是覺得讓別人知道爸爸開計程車很丟臉?」其實我完全沒有這樣的想法,心裡頭還莞爾,搞不好大家知道我搭計程車上學,應該覺得我家很有錢吧?但真的純粹因為想在靠近速食店的地方先下車買早餐罷了。但父子間說開了,也就釋懷了。
#老爸 #計程車 #小黃
舊社國小課表 在 舊社國小課後照顧班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推薦與評價
舊社國小 110學年度第一學期兒童課後照顧班報名· 一、依據:新竹市政府教育局102.01.31府教學字第1020014536號函辦理。 · 二、目的:為適應本市環境及學童家庭生活 ... ... <看更多>
舊社國小課表 在 舊社國小課後照顧班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推薦與評價
舊社國小 110學年度第一學期兒童課後照顧班報名· 一、依據:新竹市政府教育局102.01.31府教學字第1020014536號函辦理。 · 二、目的:為適應本市環境及學童家庭生活 ... ... <看更多>
舊社國小課表 在 新竹市舊社國小分享園地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新竹市舊社國小各項活動分享園地. ... 舊社國小夏日樂學課程名稱:賈桃樂學習主題館時間:112.7.19(三) 課程內容: 今天課程是戶外參觀:賈桃樂學習主題館。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