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歷史 #臺灣地理 #臺灣社會 #臺灣貿易
#聚集經濟 #產業群聚 #產業移轉 #產業分工
🇹🇼加工出口區正式更名:「科技產業園區」
過去在六零年代,代表著臺灣當時候運用人口紅利,勞力密集加工的年代,做出許多日用品的貿易出口,許多的青年在加工廠的生產線,替臺灣增加外匯收入,那是個臺灣剛起步發現的年代,特別是,那時候冷戰期間,美國資金與技術的合作,加上許多老闆的經營,是個奠定基礎的年代。
可以欣賞公視的影集 :《奇蹟的女兒》
「這是一部獻給台灣經濟奇蹟背後,撐起台灣生產產值的女工的電視劇,我希望當年的這些女工、女作業員,可以和她的子女們一同收看,跟著故事裡的主角雨鵑、阿免、阿成、淑美等人,一起經歷劇中種種滋味,透過回顧當年台灣工廠的樣貌,也讓世代之間可以有一些理解跟交流的機會。」
然而,隨著工資上漲、產業轉型,許多的加工製造業在90年代,轉移至中國,現在很多往東南亞跟南亞而移動,區位改變。
而在臺灣的這些園區,隨著技術提升,以及高科技產業的供應鏈,形成了一個一個產業聚落。
-
經濟部2月19日表示,「科技產業園區設置管理條例」已於2021年2月3日奉總統公布,加工出口區正式更名為「#科技產業園區」,以突顯園區科技能量,園區發展及產業升級轉型更與時俱進,這是園區發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楠梓、#高雄、#屏東、#台中、#中港 等園區舊招牌將於2月23日起陸續卸除,預計3月舉行新招牌聯合揭牌典禮,迎向嶄新時代。
台灣重要科技產品,如半導體、顯示器、光學、電子零組件等,皆是由加工區引進,目前區內該等產業廠商產值占比超過八成,年營業額超過3,000億元。更名為「科技產業園區」主要是為突顯園區科技能量,未來將全力孕育更多科技產業,成為我國落實「#半導體先進製程中心」與「#高階製造中心」等政策的重要基石。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經濟部
同時也有10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4萬的網紅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SETBorderlessWorld...
臺灣貿易 在 馬英九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歷經8年談判,中國大陸、日本、南韓、澳洲、紐西蘭及東協10國在11月15日共同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對於臺灣被排除在全球經濟規模最大、涵蓋人口最多的自由貿易協定(FTA)之外,經濟部長居然說,加入RCEP會被要求遵守「一國兩制」,這種充滿意識形態的見解,實在令人擔憂。
也不過4年多前,蔡英文總統在第一任就職演說中,還把積極參與TPP、RCEP當作「改革的第一步」 ,如今怎麼連RCEP也變成等同「一國兩制」呢?民進黨習慣意識形態治國,事情做不好就把責任通通推給「一國兩制」、「中共打壓」,兩岸關係是如此,加入區域經濟整合亦復如此。
國民黨執政時,深知臺灣是小而開放的經濟體,必須積極洽簽FTA,才能生存,因此訂有清楚明確的「自由貿易協定簽署路徑圖」。當時《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TPP)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創始會員國仍在商議中,臺灣及其他國家,都要等到協定正式簽署後,才能申請第二輪的加入。所以我任內先針對占臺灣貿易總量3成的中國大陸,在2010年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也就是ECFA,然後再與其他個別國家洽簽FTA,如紐西蘭及新加坡,並積極為TPP和RCEP做準備,以利後續申請加入。
2010年6月,《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完成簽署,2013年6月兩岸再簽署《服務貿易協議》。這兩個協議,很快就產生外溢效益。2013年7月,我國與紐西蘭簽署《臺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同年11月與和新加坡簽署《臺星經濟夥伴協定》(ASTEP),臺灣出口貨品的FTA覆蓋率從不到1%大增到為13.6%,ECFA的早收清單及臺紐、臺星協定,合計就占了13.4%;其餘的0.2%則是扁政府與5個中美洲國家簽訂4個FTA、蔡政府與巴拉圭和史瓦帝尼簽訂2個FTA的貢獻。
臺星、臺紐的自由貿易協定,都是高度開放的協定,等同我國向全世界宣示有意願開放市場,爭取和其他國家簽署雙邊和多邊的自由貿易協定。ECFA為臺星、臺紐協定的簽署創造有利條件;新加坡及紐西蘭都是TPP和RCEP的成員國,臺星、臺紐協定也為臺灣爭取加入TPP和RCEP也創造了有利條件。
但不幸的是,兩岸服貿協議在民進黨與太陽花學運的惡意阻擋下無法通過,兩岸貨貿協議也難以為繼。以服貿協議而言,當中有三分之二超越大陸對WTO的承諾,其實是大陸讓利較多,兩岸好不容易簽署,卻被民進黨與太陽花學運摧毀,這種誤國、害國之舉,令人痛心與不齒,連國際社會都看不下去,難怪2014年8月5日美國《華爾街日報》社論就批評「臺灣自甘落後」(Taiwan leaves itself behind)。服貿協議無法通過,為兩岸經貿關係平添嫌隙,成為兩岸務實探討共同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絆腳石,更為臺灣加入大陸所主導的RCEP增加難度。
2010年4月25日,蔡英文主席與我辯論臺灣應否與大陸簽訂ECFA時,強調「民進黨要走向世界,再跟著世界走向中國」,我當時即質疑,民進黨要如何實現一個「沒有中國大陸的全球化」?事實證明,民進黨執政4年多來,在惡化的兩岸關係下,既無法走向世界,更無法跟著世界走向中國,在區域經貿整合的路上寸步難行,不斷被邊緣化。
臺灣國際處境特殊,兩岸關係與對外關係彼此牽動,兩岸關係處理不好,對外關係必然受挫。臺灣加入區域經濟整合困難,邦交國連丟7國,重返世衛大會(WHA)等國際組織一再受阻,蔡政府當然可以把責任都推給大陸,繼續操作反中仇陸的劇本,但這無助化解中共打壓,更無法真正解決問題。沒錯,解決問題的方式不會只有一種,蔡總統不願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跟大陸打交道並不是問題;她拿不出有效的替代方案來改善兩岸關係,突破對外政經困局,讓臺灣走入國際場域,才是最大問題。
臺灣貿易 在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國際會議排名出爐📣
✨臺灣躍升亞洲第4✨
國際會議協會(ICCA)公布全球2019年國際會議場次排名
我國以163場次名列亞洲第4,創5年來排名新高
🔸中央攜手地方政府,與民間共同推動會展產業
🔸客製化協助及輔導機制,成功爭取國際會議
🔸結合地方文化特色及資源,打造臺灣為國際會議首選之地
了解更多👉https://is.gd/vhtBR2
#經貿最前線
#讓世界看見臺灣
#貿易局拚會展
臺灣貿易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SETBorderlessWorld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0wbWSDwGzzY/hqdefault.jpg)
臺灣貿易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我們所在:
位於歐亞大陸面對太平洋的出入口,臺灣本島與周邊離島,除了是原住民族維生的島嶼,在不同時期也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在數百年前大航海時代,臺灣是不同海權國家拓展世界貿易的海上運補站;外來的荷蘭、西班牙等,在澎湖風櫃、臺南安平、基隆和平島,建築城堡領地;臺灣也成為海盜們討生活的運補基地,或不同海上強權交換商品的貿易集散地。後來,臺灣陸續成為中國東南沿海居民尋找新生活的地方、日治時代大東亞共榮圈的南進基地、國民黨政府退守後反共復國的跳板、以及今日印太戰略的夥伴環節。
不論是高山、丘陵、濕地、河川、陸地、海洋,小小的臺灣擁有最豐富的大自然生態系。數百年來不同背景的我們,也在這些不同的環境中,留下打拼生存的痕跡,各種不同型式的人造建築,為我們留下屬於自己文化的紋理。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AY2v2ArhLU/hqdefault.jpg)
臺灣貿易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在電動車的產業浪潮當中,臺灣廠商有機會分一杯羹嗎?貿易局長江文若認為,以臺灣廠商多年積累的製造業實力來看,答案是肯定的!因全球各國陸續發布禁止新款燃油車上路的時程,未來20年,電動車汰換燃油車的商機將上看2.5兆美元之多。
✓ 點我訂購🥦產地直送蔬菜箱👉 https://bit.ly/361o65T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ETgWE
✓ 點我訂閱《風傳媒》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grkAJ6
✓ 點我追蹤《下班經濟學》IG頻道(ID:@worked_money) https://bit.ly/2WZ1Dnb
✓ 點我加入《下班經濟學》telegram頻道 https://t.me/storm_money
【Facebook粉絲團】
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stormmedia
風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MediaLife
下班經濟學►►https://www.facebook.com/workedmone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2P8nLKXz800/hqdefault.jpg)
臺灣貿易 在 【完整版中集】陸貿易壁壘若突破"台灣無紡織業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完整版中集】陸 貿易 壁壘若突破" 台灣 無紡織業" 產業如驚弓之鳥? TVBS戰情室20230415. TVBS Situation Room. TVBS Situation Room. 1.36M subscribers. ... <看更多>
臺灣貿易 在 台湾貿易株式會社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台湾貿易 株式會社, 沼津市。 2312 個讚· 1 人正在談論這個· 291 個打卡次。鉄・非鉄金属・機械・購入及び輸出業務.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