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基因》
讀了”刻意練習”, 瞭解世上沒有任何偉大的人物是與生俱來的, 在各個領域的菁英無不是在我們看不到的背後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因此持為佼佼者. 接下來在”原子習慣”一書中, 我們學習到了如何透過刺激控制與制約一步一步的打造新習慣, 接下來只要持之以恆, 那麼就會有令人滿意的結果
在很多其他書本中, 也有人主張”天才” 只是一個被過度吹捧的名詞, 目的在於造神, 或是給了失敗的一個名正言順的藉口: 我沒有這方面的天份
可是, 至少在運動界, 我們的確看到不少天賦異癛的例子, 有人就是先天的跑步好手, 有人就是有生的神力… 所以到底 “人定勝天” 是不是終究只是一句我們浪漫的幻想呢? 會不會再多的努力還是可能會敗給了天賦呢?
這本書的作者David Epstein是一位資深的新聞記者, 長年報導全世界各項頂尖的體育賽事, 他為了找出這個解答, 實地走訪了非常多優秀的運動選手, 並且從他們接觸運動的原因, 到訓練過程, 以及比賽的經驗, 鉅細彌遺的記錄下來, 並與專家討論, 完成了這一本書 “運動基因”
在近代, 運動科學家一直在試圖尋找優秀運動員異於常人之處. 他們一直以為, 像棒球選手的強打者一定具有與眾不同的動態視力, 因此他們可以精準的將每一個快速或是刁鑽的球集成全壘打. 但是, 美國職棒大聯盟的王牌投手, 將球出手後直達捕手手套的時間約為200毫秒, 但是人類視覺神經的回饋最快也要400毫秒. 那麼他們是如何可以打得到球呢?
靠預測
一位優秀的球員只靠投手投球的身體姿勢以及肩膀位置, 就可以準確的預測球的走向. 早在1975年, 加拿大的研究人員就發明了一個叫做”遮擋測試”. 他們收集了幾千張在排球比賽時捕捉到的照片, 並把照片一部分遮擋起來做成幻燈片, 讓現役的排球選手來猜一下照片中是不是真的有球. 令人驚訝的是, 菁英選手答對的機率遠遠高於一般選手, 他們的速度甚至可以在不到一秒之內就答對答案!
而在1940年, 荷蘭西洋棋大師想要了解棋藝高手與業餘選手的差異到底在哪裡, 也做了項類似的測試: 他們把一場難解的棋局照片給職業棋士, 一般棋士, 與愛好者看. 但是這張照片只閃過他們眼前閃過幾秒, 然後請他們擺出照片中的原始棋局. 在四次實驗中, 職業棋士只瞄了照片三秒就能夠完整的把棋局擺出來, 一般棋士只能完成70%, 而愛好者只可以想出不到50%
在諸多資深運動選手的大腦中, 會將無數片段畫的記憶模組化, 而且予以分類歸檔. 因此他們可以很快的根據最微小的資訊, 在數據庫中提取出對於他們最有效的模組, 而作出預判, 反應, 甚至是戰術安排, 沒有相關經驗的一般人就無法辦到
所以, 還說什麼基因? 還是回到千錘百鍊的不是嗎?
接下來, 作者探訪了兩位世界級的跳高選手, 將會嚴重挑戰到這個說法
瑞典選手霍姆六歲時, 就展現了對跳躍濃厚的興趣, 在十四歲時的成績就已經是同年齡青少年之冠. 雖然在求學過程中, 也有失敗過幾次比賽, 但是這都沒有澆熄他對於跳高的熱情, 反而更加努力的訓練. 一直到2004年, 他終於在雅典奧運奪冠! 接下來的下一個挑戰就是2007年的世界田徑錦標賽
但是老天總是會給人驚喜 (?)
2006年, 在美國聖路易市的林登伍德大學 (就是我的母校我驕傲❤️) , 一個籃球隊的小伙子跟田徑隊的打賭, 他有本事跳得比他們高! 正當所有校隊想要看看這個狂妄的傢伙如何失敗, 再瘋狂羞辱他時, 他竟然用很生硬的方式成功的跳過了足以拿下全國名次的高度! 這年輕人叫做托馬斯, 他馬上被推薦進田徑隊, 並且使用很青澀的技巧在接下來幾次世界性比賽都拿下名次
而2007年, 奧運金牌老將霍姆與半路出家的托馬斯第一次在大阪的世錦賽中見面對決, 結果是.. 托馬斯成功地擊敗了苦練了十八年的霍姆… 而他從一開始到世錦賽之間, 只訓練了八個月!
後來, 有日本學者發現, 托馬斯致勝的關鍵就在於他小腿的跟腱, 托馬斯的跟腱長度非常的長, 而且很結實. 假如小腿跟腱越長, 越可以累積彈性能, 起跳優勢就越佳!
我們都知道, 最大攝氧量的高低是受基因決定, 在1992年, 由美國家拿到五所聯合大學發起的HERITAGE研究, (說白了就是運動基因研究), 想要看看接受測試的來自於九十八個不同家庭, 在經過了五個月, 每週三次的健身自行車訓練後, 心肺功能會有一些什麼樣進步的差異? 研究人員在一開始就知道心肺功能的提升會因人而異, 但是沒想到進步比例會從0~ 100%! 也就是說在比例上, 有最優秀的15%進步非常多, 但也有另外15%基本上沒進步, 或是進步非常不明顯. 後來HERITAGE的學者在2011年發現, 人體內會有21個左右的基因, 是對於有氧訓練反應最為明顯的. 擁有19個這些基因的訓練進步幅度會是只有10個的三倍!
這種例子在體育界常常看見: 如史上最傑出的女性三鐵選手威靈頓, 在2011年比賽的成績即使在男子組都可以排到第四, 但是她第一次嘗試其公路自行車卻是在2004年
過去認為, 人類最完美的身體比例應該是達文西所畫的”威特魯人”: 兩隻手打開的臂展等於身高, 過去認為, 這種體型應該就是萬能運動員. 但是首先在NBA就發現, 從20世紀開始, 除了全員身高開始大幅度拉高, 這被成為”身高大霹靂” (NBA籃球員比起美國一般男性的平均身高從5% 提升到15%的身高), 臂展也漸漸超過了這個比例. 而在不一樣國籍背景的球員身上, 也發現了不同的體型比例
為什麼牙買加人都是短跑好手? 因為科學家發現牙買加人體內大多都存在ACTN3基因的變異體, 而ACTN3會讓快縮肌發達, 以至於爆發力更強. 在另一方面, 科學家發現由於過去在西非, 瘧疾流行, 人類為了與疾病對抗, 因此紅血球會變異出 ”鐮狀細胞”, 導致身體吸氧量減少, 卻也因此演化為身體不需要大量氧氣供能. 對於一般人來說, 可能對導致在某些時候身體容易極度缺氧, 但是在中短距離競賽選手身上而言, 這反而成為一種優勢. 而這些特點, 讓牙買加人成為了田徑賽道上的黑色閃電!
而在非洲另一端的肯亞人, 則是稱霸了馬拉松長跑的領域. 根據檢測, 肯亞人的心肺能力與丹麥人並沒有不同, 但區別就在於下肢的比例. 肯亞人腿細, 而且重心更低, 所以跑步的經濟性就更高. 在同樣的心肺基礎上, 肯亞人更能輕鬆地維持速度, 甚至更快. 而肯亞人的體型更是關鍵: 身體直立精瘦, 臀部窄, 四肢修長. 對於長跑而言, 這種體型更利於散熱!
這些都是觀察出來的結果, 我們有沒有辦法透過基因檢測提前知道我們的身體到底具有 (或是不具有) 哪些運動基因呢? 目前這就是科學家努力研究的方向. 在奧運殿堂上奪牌的, 就一定是神選之人嗎? 這不一定. 也已很多默默付出努力的選手, 更何況, 說不一定剛剛幫你外送宵夜的小哥, 體內就有傲視群雄的舉重基因呢
一萬小時定律, 在運動基因之前, 竟變得如此不堪一擊嗎? 我認為, 對我們來說, 運動是一件令人開心與愉悅的事, 成績好不好, 不應該是我們過度在意的重點, 在運動過程中的積極體驗, 才是最可貴的. 就算我的進步比人家慢一點, 那又怎樣? 只要我自己知道我今天比昨天進步 今年比去年更強就好了! 不管有沒有某一方面的天賦, 我都可以自我察覺, 並且自我接受. 那麼人生就會寬闊的很多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Linda Loves Cycli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拍攝器材:iPhone XR 剪輯軟體:iMovie +++ 嗨,如果你是第一次看我的影片 我是Linda,一名單車運動上癮者 秉持對於健康與美的追求 致力推廣公路車運動 希望能讓更多初學者迅速上手 女孩們,快和我一同享受公路車之美吧! 到這裡追蹤更多Linda: 官方部落格:www.Linda...
自行車 運動科學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運動科學訓練助攻東奧表現
#國手們背後的科研後盾
今年的東京奧運,台灣創下有史以來最佳成績,已經獲得2金4銀6銅。我和全台灣人一樣,這陣子不時關注國手們的精彩表現。
我觀察到開始有人討論國手們背後的 #運動科學 訓練和研究,有國訓中心、各大學和科技部多方投入。
#國訓中心的運科處
台灣在2016年備戰里約奧運時,就已配有專職運動科學人員,隨時協助國手。#國家運動訓練中心 的 #運動科學處 當時擴大組織、強調精細分工,對運動員的生理、心理、力學、營養與恢復等,都由運科處不同科別的長駐專業人員提供諮詢服務。
後來 #運動科學團隊 持續在2017年臺北世界大學運動會(台灣總排名第三)、2018年雅加達亞運(突破 2014 年仁川亞運成績)也支援選手們。
這次東京奧運,運動科研的後勤當然也不缺席。除了原有的運科處之外,國訓中心進一步整合了國內各主要 #大學運科研究團隊 的資源,組成 #運動科學小組,聚焦在奪牌聲望高的選手上,提供專案團隊支援。
舉重金牌郭婞淳,平日的舉重訓練,便有透過運科團隊開發出的數據分析、即時回饋、槓鈴軌跡追蹤等系統。
獲得男團銀牌(魏均珩、湯智鈞、鄧宇成)的射箭項目,運科小組也有針對運動心理和生物力學領域,幫助選手做賽事培訓,提升選手專注力、抗壓性、穩定性。
#科技部的精準運動科研專案
為了支持國內運動科學研究的發展,科技部也自2018年起啟動 #精準運動科研專案,投入四年期共2億四千萬元,一共補助8個研究團隊,迄今已經產出了30多項羽球、棒球、桌球、舉重、自行車相關的研發成果。
今年5月6日在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張廖萬堅召委排了科技部來立法院專題報告,讓大家一同來關心科技部如何用台灣的科研量能,協助我國體育發展。
科技部提到,去年10月有邀集體育署、國訓中心、運動科研計畫團隊研商合作。因此我當時質詢時,詢問吳政忠部長,科技部在這次東奧備戰的角色為何?運動科研計畫團隊研究成果有無運用在今年奧運備戰訓練?
很高興得知,其中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的羽球研究團隊,已將實際技戰術分析,應用於頂尖知名選手的戰術分析。舉重研究團隊也已經開始與國訓中心合作。
而羽球與舉重這兩個項目,也恰恰好是今年東奧台灣的奪金項目!
期待運科計畫團隊的其他成果,日後也能盡快應用到國手培訓上,讓今年的佳績不是曇花一現,台灣選手的實力能夠穩定、持續地增長。
#運動科研成果鏈結體育產業
台灣雖然沒有參與這屆奧運的棒球賽事,但 #棒球產業 仍是國內主要的運動產業。
不曉得國內棒球迷有沒有發現,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在富邦悍將主場新莊棒球場、統一7-ELEVEn獅主場台南球場等場地進行的棒球賽事,轉播畫面上多了 #電子好球帶 的圖示?
這個由台體大和台大團隊共同開發出的AI電子好球帶系統,被命名為 #KarmaZone,正是科技部精準運動科研專案的補助對象。透過大數據分析,投手投出球後不到一秒,Karma Zone就能顯示出球速與落點,可作為裁判判決依據。
政府補助運動科研團隊,除了助攻國手的訓練,也期望研究成果能夠與產業鏈結,讓體育產業在國內蓬勃發展,也能反饋帶動全民運動的風氣。
#實質監督
#提出解方
自行車 運動科學 在 李妍慧 Yen Hui Le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基層體育也需要「#運動科學化」訓練👊!科技首都有發展優勢!
這次東京奧運台灣選手表現太亮眼了!到今天為止,台灣隊在東京奧運已經取得10面獎牌,創下歷史紀錄!大家除了高興這次豐碩的成果,奧運的光環也吸引更多台灣民眾關心及討論體育改革相關議題。像是體育選手訓練、待遇、官僚文化檢討...等等,除了運動員場上亮眼表現之外,這些也成為奧運賽場的會外焦點。
身為地方議員,我認為,新竹市在最近奧運熱門關鍵字「#科學訓練」應用在體育項目這一塊,有很大的發展優勢!這次東奧台灣隊優秀的成果展現,媒體剖析的成功原因中,「科學訓鏈」、「#大數據分析」、「#運動科學化」是常常出現的關鍵字,甚至這次國訓中心運動科學處的堅強團隊中,有很多位是來自 #清華大學 的相關領域研究學者(朱宏國、胡敏君、邱文信、吳德成等人)。這次他們為國家代表隊強化戰力,未來在奧運賽後,新竹市更應該積極利用地利之便,結合研究團隊科技領域的優勢,有意識的投入更多資源在科學方法栽培新竹選手,相信一定會有好效果!
這次奧運台灣代表隊,有多位選手非常年輕,像 #林昀儒、#戴資穎、#王冠閎、#羅嘉聆....等等,從很小的時候就展露在運動方面的天賦,他們許多位從運動生涯的早期,就開始用科學化的方式分析、訓練,才有可能不做白工浪費時間少走冤枉路,也才能這麼年輕就顯露如此高段的運動表現。系統化的科學訓練,讓年輕選手獲益良多,我忍不住想,如果有更多地方上、不同項目的選手在得牌之前就能獲得妥善訓練,或體育專班學生能有專業的運動科技輔助,我相信年輕選手的成長會顯著更讓人驚艷!
據統計,108學年度(2019-2020),新竹市高中(含)以下共有431位體育生,卻僅有總共六個班級,除了學科班導師之外,體育專項項目的師生比有相當懸殊,也有多種項目共用少數防護人員,以及少數幾個教練團就要肩負從體能、紀律、運動恢復、按摩、專項訓練的工作,甚至要分攤防護的重擔。若要顧及每一個學生選手的需要,顯然需要更多資源及專業人力的投入💪💪。
新竹市擁有清華、陽明交通大學等五所大學,其中不乏體育專項科系,射箭、棒球與自行車等是我們傳統上表現亮眼的項目。新竹市人口少,要挑選出夠多優秀的選手比其他縣市更不容易,但主事者只要調整好觀念跟想法,用對方法發揮自身優勢,我認為新竹市在中央補助項目之外,運用現有資源就能讓選手的運動生涯更璀璨亮眼!
👉我建議:
1. 攜手大學運動科學團隊,為竹市選手量身打造培訓計畫
2. 從基層體育班開始,增加防護員以及專項運動技術人員名額。
3. 落實體育班級設置並落實學科輔導,降低體育生生涯限制。
#新竹市 是百年古城,也是台灣的科技首都,這次在奧會表現出色的射箭好手 #譚雅婷、拳擊女王 #陳念琴、青棒層級的新星 #成德高中、稱霸HBL女籃的 #新竹高商 與 #光復高中....。這次奧運讓更多台灣人了解到體育發展的重要,體會到運動員養成的艱辛不易;基層體育是培育未來國家級選手的搖籃,我們的確需要更積極的行動跟更前瞻的視野,才能讓台灣體育未來20年發光發熱,繼續壯大!
新竹市擁有大量好手發光發熱,需要更完善的制度、更健全的科學訓練,讓每一位選手的運動生涯安全有保障,發揮選手最大價值,求取運動場上更高的榮譽跟勝利!
#東京奧運
#運動科學化
#新竹市
#科技首都
參考新聞:
1.台灣東奧桌球隊表現亮眼!背後有運動科學團隊助攻
http://www.gvm.com.tw/article/81362
2.教育部:108學年度學校體育統計年報
https://reurl.cc/7rvZz1
3. 網路瘋傳「你19歲在幹嘛?」 盤點年僅19歲就在奧運殿堂大放異彩的6名台灣選手
https://onepage.nownews.com/News/Entertainment/Tokyo2020-Taiwan-genius?utm_source=nownews&utm_medium=lineset&fbclid=IwAR3PJhK1zEgnxX4gOZL_G3GewLYpBbc6jNTWZ-idNbtbpKXA43PW27HQj68
自行車 運動科學 在 Linda Loves Cycli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拍攝器材:iPhone XR
剪輯軟體:iMovie
+++
嗨,如果你是第一次看我的影片
我是Linda,一名單車運動上癮者
秉持對於健康與美的追求
致力推廣公路車運動
希望能讓更多初學者迅速上手
女孩們,快和我一同享受公路車之美吧!
到這裡追蹤更多Linda:
官方部落格:www.LindaLovesCycling.com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LindaLovesCycling/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lindalovescycling/
Weibo http://tw.weibo.com/6545299991
bilibili https://space.bilibili.com/326501602/#/
自行車 運動科學 在 CP 與FTP 的介紹與生理意義 的推薦與評價
在運動科學中通常會使用,最大攝氧量與乳酸閥值及其他數據,然後搭配其他數據,例如跑步為速度自行車為功率,來去衡量一個運動員的能力。 ... <看更多>
自行車 運動科學 在 5AM|Fitting 服務隨著運動科學和材料製做技術併進,各家 ... 的推薦與評價
3D 頭管組合便是一例。 ... 友情支援,我們把問題解決。 ... 車友可以再次開心的貼地飛行。 喜歡Argon 18 的朋友,去高雄維達單車逛逛吧!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