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孩子時不可或缺的五個要點】
昨日提到關於可控感能建立腦中的希望迴路
在《正念療癒力》中也有類似的研究
克蒂絲.羅汀(Judith Rodin)與艾倫.蘭格(Ellen Langer)兩位優秀的心理學家多年前曾共同進行老人研究。
在護理之家的協助下,羅汀與蘭格博士將研究餐與者分成兩組,其年齡、性別、疾病嚴重程度與疾病種類都是一樣的。不同的是,甲組的老人被鼓勵自己多做決策,例如在哪裡接見訪客、何時看電影等。乙組的老人則被鼓勵多讓護理之家的工作人員協助做類似的決策。
工作人員在每位老人的房間裡放了盆栽,這是實驗的一部分,不過工作人員給老人盆栽時所說的話不一樣的。
工作人員對鼓勵老人多做決策的甲組說:「這個盆栽可以讓你的房間更有朝氣喔! 現在它是你的了,你可以自行決定要讓它茁壯,還是讓它枯萎,也可以自行決定是不是要澆水,或者你覺得怎麼做對它最好?」
工作人員對乙組則說:「這盆栽可以讓你的房間更有朝氣喔! 不過別擔心,你不需要澆水或照顧它,護理之家的工作人員會幫你處理好的。」
一年半後,許多老人陸續過世,這在護理之家是預期中的事。然而,令人驚訝的是,兩組老人在相同期間內的過世數量卻差異很大。讓工作人員協助做生活決策與照顧盆栽的乙組,其死亡率與護理之家的正常死亡率是一樣的。然而,多自行做決策與自己照顧盆栽的甲組,其死亡率是護理之家死亡率的二分之一。
這項研究發現顯示:護理之家的老人若能在生活中擁有更多掌控權,即便只是做些小小的決策如幾點澆花,某種程度而言確實是可以預防他們提早死亡。同時那些被告知需要好好照料植物的老人家會與植物產生某種連結,因而產生被需要的感覺,即便只是小小的被需要,老人家可能認為植物的存活需要仰賴他們。相較於不鼓勵做決策的乙組老人,甲組老人對護理之家會有更高的歸屬感。
(以上內容取自《正念療癒力》)
我想到剛加入親子團
那時家長每周都要交出兩篇家庭紀錄
(你沒寫的話,老師會面帶微笑地問你: 有遇到什麼困難嗎?)
💡家庭紀錄的其中四個題目為:
1. 我讓孩子感受無條件的愛
2. 我創造孩子貢獻的價值
3. 我提供孩子作主的權利
4. 我賦予孩子成長的能力
那時只當成交功課在寫,每天想破頭
光寫個紀錄可以花上一個多小時
(但為了要留在親子團又不得不)
現在想起來才明白老師用心良苦
這四個題目,都是孩子所需要的
又或者說生而為人內心所渴求的
有人愛👉 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因而擁有歸屬感
有貢獻👉 孩子產生價值的時刻,因而擁有價值感
有權力👉 孩子能自己作主決定,因而擁有可控感
有能力👉 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因而擁有良好的自我觀感
因著要記錄(交功課)
於是會在生活中特別去留意有做到哪幾點
也因著兩年來不間斷的刻意練習
這四點儼然成為一種與孩子相處的態度
雖然還有需要微調的地方
不過大致上就算不刻意執行
也能將四點落實在生活當中
因為如此親子關係也改善許多
(感恩親子團,讚嘆親子團)
與此同時,更重要的是成人要能先與自己連結
所以家庭紀錄中有一項題目為:
「我自己做得很棒的事或鼓勵自己的一句話」
坦白說,一開始真的想不到自己哪裡棒或哪裡做得好
每天都不斷地在反省跟自責
想到又情緒失控了、又不由自主說出威脅的話
就覺得自己實在是糟透了
也是透過紀錄的過程
慢慢練習將結果導向轉為過程導向
去看見自己的努力與盡力
「雖然還是情緒失控了,但事後有好好跟小孩和好」
「今天好累所以沒煮晚餐,請老公再買回來,放過自己」
「孩子的狀況讓我很挫折想哭,但還是告訴自己不要放棄」
學習欣賞自己,也學習愛自己
並且看見自己有做到、有貢獻、有努力的部分
✏️本日金句:
「建立彼此腦中希望的迴路
也建立親子之間愛的迴路」
#正念育兒 #正向教養 #意識父母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愛的練習簿:寫給爸媽們的5堂親子溝通課」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趙雅麗 教授 本書特色: 為什麼我如此愛我的孩子,他卻感受不到? 為什麼我越是愛他,他越是不想靠近? 為什麼我們曾經那麼要好,但轉瞬間他卻想離我而去? "這是一本,讓爸媽學會當個爸媽的書" 愛不是一種本...
自我觀感 在 寶瓶文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看見慾望X感受慾望X接受慾望
#慾望的產生沒有對或錯
說出慾望有時對華人女性來說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如果女性大膽地討論情慾、自己的身體,或表現出性自主的模樣,媒體獵殺女巫、網路人肉搜索的情況比比皆是,甚至會有許多非常不尊重的暴力言論出現。如果有個女人受訪時說她喜歡和不同類型的性伴侶做愛,網路新聞下一定會有很多男人寫「#蕩婦」、「#這個我可以」、「#很髒」之類的攻擊性用語。
很多人以為台灣性別已經很平等、女性已經有足夠空間表達自我,但提及影響我們生活與自我觀感非常強烈的性與情慾,卻依然一點空間也沒有。
我們必須花一些時間,練習看見自己的慾望,感受自己的慾望,釐清自己的想要和不想要,然後學習接受自己的慾望。慾望的產生沒有對或錯,沒有比較好的慾望或比較不好的慾望。試著誠實面對自己,也試著對別人誠實,縱使有些部分的妳和主流社會格格不入,那又如何?
________________
#直播預告 📣📣📣
🌈呂欣潔╳瞿欣怡同台暢聊《好好:給女同志身體、性愛與親密關係的指導》🌈
⏰ 時 間:6/9(三)20:00
🎤 與談人: 呂欣潔、瞿欣怡
🎥 共同直播平台:呂欣潔 Jennifer Lu 、我是小貓瞿欣怡
________________
#彩虹驕傲月 #pridemonth 🌈
#推薦書籍📘#呂欣潔|#好好 #給女同志身體性愛與親密關係的指導
自我觀感 在 親子天下‧悅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什麼什麼!
有三大科學女神要在 Pansci 泛科學 的Podcast出道了!
你知道藍芽技術是一位演員發明的?
電腦 bug 竟然真有其「蟲」?
🎶【泛科學podcast】這裡聊:
Sound On|https://cplink.co/tVfGQ7cM
Spotify|https://cplink.co/1cLXeiSh
01:11 繪本的好,大人小孩都知道!
03:53 三個科學巨星,你都知道是誰嗎?
05:26 好萊嗚巨星變身為科學家?
07:40 白開水變成汽水?
08:39 跳頻技術是怎麼來的?
10:45 能使用手機電腦都得感謝他?
16:00 辣個推翻宇稱守恆的科學家
21:00 由女性領導的頂大只有1/5?
22:46 面對科學,性別也會影響自我觀感?
25:59 在領域上的典範缺少會影響科系選擇?
27:12 由女校出來後的急遽轉換
27:54 S編數學差因為是女生?
30:01 S編私心推薦超好看床邊故事!
33:27 數學女鬥士徐道寧
35:07 你能說出三個女科學家的名字嗎?
37:07 男性科學家比較多?
38:39 有趣的芬克拜納測驗
45:11 我們是如何看待女性航太科學家?
👩🔬《女力科學家》這裡買!
https://cplink.co/NTNOTA5w
自我觀感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愛的練習簿:寫給爸媽們的5堂親子溝通課」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趙雅麗 教授
本書特色:
為什麼我如此愛我的孩子,他卻感受不到?
為什麼我越是愛他,他越是不想靠近?
為什麼我們曾經那麼要好,但轉瞬間他卻想離我而去?
"這是一本,讓爸媽學會當個爸媽的書"
愛不是一種本能,它需要練習,
練習抓住你和孩子間適當的距離,
練習透過溝通來減少誤解,
了解孩子心裡所想、心裡所要,
用正確的方式去愛他們,才是平等且有意義的愛!
錯誤的愛給人壓力、痛苦、不悅,讓人想盡快逃離?
跟著書中的5堂課及各種愛的練習題,讓你的愛更有意義!
第一課:為人父母要先釐清「我是誰?」
在教養過程中,比起孩子,爸媽得要先教育自己才行!第一課就讓趙雅麗教授幫助各位爸媽們從了解自己做起,釐清自我觀感,透過對自己的深入認識,爸媽們才能知道自己是個「怎樣的父母」,並以正確的方式去和孩子溝通,一起成長!
第二課:你怎麼看待孩子,孩子就會成為怎樣的人
「你為什麼老是……」,「你就是一個……的人」,這些父母常掛在嘴邊抱怨的話,其實都是過去灌輸給孩子所咎由自取的結果!舉凡貼標籤,規畫身份腳本,都會影響孩子的養成,所以請聽聽趙雅麗教授的第二堂課,千萬不要重蹈覆轍啦!
第三課:一廂情願的愛,只會讓孩子更痛苦
有太多太多爸媽習慣假愛之名行控制之實,一廂情願地認為自己是為孩子好,或者是無條件討好,殊不知實際上卻是一次又一次地傷害他。趙雅麗教授的第三堂課,就是想提醒各位爸媽別再犯自以為是的錯誤,來達到親子雙贏的結果!
第四課:在溝通之前,得先解開親子溝通的迷思
傾聽是溝通當中不可或缺,甚至可說是最重要的環節,然而在學習傾聽之前,趙雅麗教授將在第四堂課當中先釐清各位爸媽可能有的迷思,分析「同情心vs同理心」、「阻礙親子傾聽的原因」,才有辦法以正確態度去傾聽孩子所說的話!
第五課:溝通,從傾聽孩子的內心世界開始做起
在最後一堂課中,趙雅麗教授將列舉出優秀的傾聽者特質,以不斷練習加強爸媽們在溝通時的技巧及注意事項,確保這些過程都屬於「有效溝通」,而非敷衍了事,如此一來,孩子的內心世界才會對你永遠敞開,維持緊密又穩定的親子關係!
作者簡介:趙雅麗 教授
資深的傳播學者、溝通專家與心靈成長教師。是台灣第一位赴美修讀「口語溝通」的學者,並連續20年獲政府補助專研「意義科學」,除此之外,她也積極參與視障服務等社會工作,創設「口述影像發展協會」,長年擔任政府機構、企業的傳播與溝通講師及諮詢,同時更是中國廣播公司「Iren藹玲幸福相談所」節目的固定受訪溝通專家。
趙雅麗教授出生於物質匱乏的年代、精神豐足的家庭,一生「沐愛而行」,身上總帶著光與愛,是學生口中永遠的「雅麗媽媽」。在學校,她有著三十多年的教學經歷,桃李芬芳,收穫了不少快樂與忘年的情誼;在家庭,她是兩個孩子的超高齡母親,也自許是孩子心中的「普通媽媽」,自認和孩子在人間結緣是最美好的生命際遇與成長經歷。一生堅持「溝通」的價值、信仰「溫暖與擁抱」的力量,有一顆永遠年輕熱情的心,和永不灰心放棄的勇氣。目前從「意義科學」的研究成果出發,講授溝通與心靈成長系列課程,擅長「意義療癒」與「話語分析」的溝通諮商。
學歷: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傳播學博士
曾任: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教授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系主任
淡江大學文學院院長
臺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董事長
臺灣中華電視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