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對自我價值的影響】#情緒勒索 #周慕姿
⠀⠀⠀⠀
一對父母與一個三、四歲的小男孩在路上走著。孩子看到草地,很興奮地跑過去。小小的身軀,還沒辦法跑得那麼快,跌跌撞撞地,下一刻,孩子就「仆街」了。
⠀⠀⠀⠀
跌倒的孩子,開始哭了起來,父母一邊快速走到孩子身邊,一邊用著穩定的音調說:「沒事,沒事。」然後,父親與母親蹲了下來,很快的檢視孩子的身上是否受傷。「沒事,沒有受傷,沒事喔~~」
⠀⠀⠀⠀
孩子還是哭著,媽媽立刻把孩子抱在懷裡:「沒事,有點痛痛,但沒有受傷,不過我們下次要走慢一點,好不好?」
⠀⠀⠀⠀
被抱在懷裡的孩子,安靜了下來。媽媽看孩子安靜了,放開小孩,看著他問:「那我們可以走了嗎?」孩子點點頭。然後,孩子自己繼續往前走,沒有牽著媽媽,沒有奔跑,每一步,看起來穩定了許多。
⠀⠀⠀⠀
當時我看到這個情景時,印象非常深刻。
⠀⠀⠀⠀
⠀⠀⠀⠀
你還記得,當你遇到挫折時,你的父母是怎麼做的嗎?
或是,當你的孩子遇到挫折時,你是怎麼做的?
⠀⠀⠀⠀
⠀⠀⠀⠀
以我的這一代或上一代的父母為例,對待孩子是相對嚴厲的。在我們遇到挫折、失敗或犯錯時,有些父母是會責備孩子,認為孩子不夠小心、不夠努力。就像是孩子跌倒了,父母沒有先看孩子傷的重不重;甚至當傷得不輕時,父母還是先把孩子罵一頓:
⠀⠀⠀⠀
「誰叫你這麼不小心。」
⠀⠀⠀⠀
這句話讓我們覺得:「你會跌倒,是你的錯。」
⠀⠀⠀⠀
沒有人會心疼我、在乎我的感受;我做錯事了,這才是重點。
⠀⠀⠀⠀
「我會因此得到父母的臭臉或責備」,那對小孩子的我們而言,就是一種,失去愛的感覺。
⠀⠀⠀⠀
被罵的孩子,感覺自己做錯了事,父母生氣了,很糟糕。父母可能會因此生氣、否定自己,甚至不愛自己……這些,都是因為「我自己做錯事了」,「都是我的錯」!
⠀⠀⠀⠀
而父母責備孩子做錯事、卻不詢問孩子是否覺得痛的反應,也讓孩子覺得:
⠀⠀⠀⠀
自己受傷會痛的感覺,是「不重要」,甚至是「不允許」的;因為「誰叫你做錯事,會痛是你應得的懲罰」。這種痛,不只不被重視、被忽略,甚至,被認為是種懲罰。
⠀⠀⠀⠀
「原來,會痛,是我的錯」,這感覺實在是太糟糕。這裡面包含:原來我的感覺是不被在乎的;原來我是否做錯事、是否成功/失敗的重要性遠大於我的感受;原來,我的成功與否,比我這個人還有價值。原來,我做錯事,是因為我很糟糕。
⠀⠀⠀⠀
為了抵擋這種覺得「自己做錯事」接連而來的「很糟糕」的感覺,只好把自己的感覺封閉;或是,為了不想再次感受這種「很糟糕」的感覺,他們乾脆把標準變高,以免又被別人責備。
⠀⠀⠀⠀
於是,有些孩子可能會變成:把失敗與犯錯看得非常嚴重,而成為一個容易自責、自我要求的完美主義者:永遠覺得自己做不夠,很難接受自己犯錯、自責過度......因此可能因此自信不夠,自我懷疑。
⠀⠀⠀⠀
這些孩子,他們可能有很高的成就,因為自我要求高;但對於自己的看法,永遠覺得自己不夠好,對自己的信心與自我價值感,出乎意料的低。
⠀⠀⠀⠀
也有父母,對於跌倒的孩子,反應是這樣:「你有沒有怎樣?這石頭壞壞。爸媽抱你~」一方面,對於孩子跌倒這件事,把重點放在「是石頭讓孩子跌倒,是石頭不好」上,於是孩子沒機會學習;另外,捨不得孩子跌倒,那其實是學習過程的一部份、且孩子並沒有受太多傷。對於這些父母而言,他們希望能夠盡其所能保護孩子,最好孩子不要有任何的失敗,任何的受傷。
⠀⠀⠀⠀
在這種環境中長大,孩子很容易成為別人口中的「媽寶」;面對挫折,可能很容易一蹶不振,或覺得都是別人的錯。即使有夢想,一遇到挫折,就覺得大概不行,想要躲回自己的舒適圈。他們不是不願意努力,而是「面對挫折後成功」的經驗太少,很少靠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難......
⠀⠀⠀⠀
所以,他們不相信自己有這樣的能力,但懷疑自己,實在是太痛苦了!因此,他們責怪環境、責怪別人,把錯怪在別人身上,可以讓自己感覺好一點,不會覺得自己這麼糟。
⠀⠀⠀⠀
而,我舉例的這對父母,他們在孩子跌倒後的反應與行動,讓我印象深刻。
⠀⠀⠀⠀
⠀⠀⠀⠀
首先,他們從孩子跌倒的狀況,判斷跌得不重、加上是草地,應該沒什麼事。因此他們一邊用穩定的聲音安撫孩子說:「沒事、沒事。」一邊快速地確認孩子是否有受傷。他們準確的判斷孩子跌倒的狀況嚴重與否,並且先用聲音安撫哭泣的孩子。
⠀⠀⠀⠀
然後,在孩子不停哭泣時,媽媽抱住孩子,而且提醒孩子,可以如何在走路時不再跌倒。
⠀⠀⠀⠀
這個媽媽,她沒有因為孩子跌倒而表現出過度擔心,而是提醒孩子,如何可以避免跌倒,然後,她相信孩子的能力,放心地讓孩子再自己試一次。
⠀⠀⠀⠀
那種感覺,就像在孩子失敗而沮喪自責、或自暴自棄時,父母理解孩子的心情,在一旁陪伴;但是也讓孩子知道,事情沒有那麼嚴重;在孩子需要時,他們可以安撫孩子,甚至,給孩子一個擁抱,讓孩子知道:
⠀⠀⠀⠀
「你放心,不用害怕,我們在你身邊支持你。」
⠀⠀⠀⠀
然後,父母就放手,鼓勵孩子再試一次。這種放心讓孩子去再次面對挑戰的態度,就像在傳達:
⠀⠀⠀⠀
「孩子,你並不孤單,我們對你有信心;所以,放心探索這世界吧!」
⠀⠀⠀⠀
⠀⠀⠀⠀
這種尊重孩子的感受,也信任、支持孩子的態度,會使得孩子知道:「我的感受是很重要的,比任何事都重要,這世界有人這麼重視我的感受」。孩子也會因此學會重視自己的感受,因而更能容許自己挫折或失敗,學會相信自己的能力,也學會自我支持。
⠀⠀⠀⠀
而這種「對自己的信任」與「無條件的接納與支持」,就是增強「自我價值」的力量所在。
⠀⠀⠀⠀
💖 本文摘修自《情緒勒索:那些在伴侶、親子、職場間,最讓人窒息的相處》
⠀⠀⠀⠀
(書籍連結可參考留言)
「自己做錯 怪別人」的推薦目錄:
- 關於自己做錯 怪別人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自己做錯 怪別人 在 Liana 妍黎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自己做錯 怪別人 在 Yahoo!奇摩新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自己做錯 怪別人 在 做錯事情還怪別人的同事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自己做錯 怪別人 在 自己做錯還怪別人- 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自己做錯 怪別人 在 蔡詩芸愛塗鴉- 曾接觸過「凡事只會怪別人」的孩子嗎?這是 ... 的評價
- 關於自己做錯 怪別人 在 孩子犯錯都怪別人,都是別人的錯! 可能是大人無形中教出來的 的評價
- 關於自己做錯 怪別人 在 很多人做错了还怪别人。这里有一个笑话,说老张和他的朋友 ... 的評價
自己做錯 怪別人 在 Liana 妍黎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Charles Chaplin , American actor )
https://youtu.be/bO2FF-EdivM
以前還大學時會去討厭一個人,然後一直怪別人,現在我覺得怪人家我也不對,我應該反思考事情的始末,每個人都會為自己找理由為自己護航,希望大家認同。
現在的我,當你做錯了心態不對了,我會去給予建議,我的心態不對了,我也會去請家人朋友給我建議,因為沒有一個人開源頭,事情怎麼會歪樓
有本書寫過,很多人沒有在出事之後學習,而是負面成長,因為自己做錯不會想,別人又一直責怪他們,導致他們的行為越是偏差,媽媽總是從小教我一個道理,我一定要把別人的話聽進去!我這才明白媽咪的話!
人跟人相處沒有這個人好不好
我覺得謝和X很糟但還是有人愛他XD
有時候只是遇到了事情雙方不願意說開,人生要的是什麼?
我有一個朋友他很富有但是他很謙虛,你要知道追求了多少美食花多少錢買了多少奢侈品是沒有用的,過眼雲煙!
我們不管做了多少事情都是在自己的小圈圈!遇到的人都去珍惜,能夠用雙眼看盡世界美景是我最幸福的事情。
所以有人問我為什麼可以一而再的去愛一個人原諒一個人,離開了也不會恨人家,我不是傻子,我只是珍惜,看透了我要的
雖然世界上有很多人,有人說,根本不缺朋友,壞掉一個沒差,我們要認識誰源源不絕
但是 要一個互相了解要多久的時間?你保持這種心態,就會發現自己一直在換朋友!
希望身邊的人都可以互相珍惜
自己做錯 怪別人 在 Yahoo!奇摩新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矛頭指向蔡壁如,柯文哲則說「有時候自己做錯,就不要去怪別人」
#張益贍 #柯文哲 #蔡壁如 #民眾黨 #YDD
自己做錯 怪別人 在 自己做錯還怪別人- 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唉~107班的同學齁有夠可憐的啦!自己做錯事情,然後在那裡怪別人,自己不檢討,都在那裡罵別人可憐,說不知自己是最可憐的人,希望你護導被當死, ... ... <看更多>
自己做錯 怪別人 在 蔡詩芸愛塗鴉- 曾接觸過「凡事只會怪別人」的孩子嗎?這是 ... 的推薦與評價
有些孩子面臨困境,很容易把矛頭指向別人,他們要讓對方知道,不是自己沒能力,而是問題都出在別人身上, ... 透過溺愛以及做錯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扛(卸)責任養成. ... <看更多>
自己做錯 怪別人 在 做錯事情還怪別人的同事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如果1 、2片我拿給你你自己解決我當做沒看見8片那麼多不被發現也很難自己做錯還怪別人 那之前我都沒回報難道都是應該的是嗎. 2019-10-25 21:21 發佈.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