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論壇與歷史空隙 | 在Patreon上的盧斯達】
據報香港電台會停播歷史悠久的戶外論政節目《城市論壇》。
對這件事有兩種做法。第一種是港英政府的陰柔做法。據說香港人和英國人有過類似外交的往還,有香港人提議英方如果要加強公營傳媒的公信力,就應該容許傳媒機關「平衡報道」,民眾從中看到一定批判性,才會認同其公信力,官方才可以傳達到官方立場。
這涉及對一切的研判:公共機構一定的自主性,是對於政治穩定有助益還是有害?第二種做法,由最近的輿論風向具體化:不管是港台還是其他機構,例如公開表演場地管理機構,公務員一向的做法是政治中立,按本子辦事。
香港人認為非政治化就是一種忠誠,英國人統治沒要求香港人愛英國,中國文革後改革開放,也是現實主義,你們對中國有一些文化上的認同感已不錯——當時是這樣。但新的要求是認證公共機構是統治機關當然部份,要對大是大非問題有政治認識,機構的某些行為被列入負面清單,而機構也透過工作表示其政治覺悟。
獨立歌手們被拒絕開騷,和港台一些人被排擠離職是同一件事。因為現在重新確立的標準是將港台看成一個政府機關,認為不容許公家機關唱反調是天經地義,並且這種自主性其實是需要整理的亂象,危害到穩定。
對第一種做法而言,港台唱某些反調反而有助政府公信力。英國也不是不在乎政治穩定,只是他們像一個會忍耐拿更多糖的小孩,她知道忍一時之後可以獲得更多。
在一個相對風平浪靜的時代,曾經有不同的人嘗試過活化或「使用」城市論壇,變化在城市論壇之內和之外同時出現。後來活化行動究竟 exactly 何時正式完結,或者也是一宗要調查的歷史題。支持民主和支持穩定大於一切的意見,也曾一度成功在節目中發聲。
會有很多口音難辨的叔叔伯伯搶著發聲,也有希望出鏡後可以有槓桿增幅的年輕人。這些都是回憶,城市論壇讓不同平行時空的香港人發現了彼此,雖然這發現令雙方都不舒服。
城市論壇一度再被活化,不只是新一輪意識形態對抗的舞台,也提早揭穿了世代之間越來越不咬弦的現實。反對「地產霸權」以及洪水般熱錢湧入,也相繼出現。當時香港人依據制度去走自己的劇本,政客也早就入局,議席穩定,亦沒有今日憂慮,也不太需要依賴在外面發聲,他們在議會裡就可以上演。
那麼對職業政客不太滿意,想夾實他們的素人就會去城市論壇發聲,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模式,對政客施加壓力,再進一步就自己選舉。
素人在 14 年之前已隱約起來。後來選舉空間開始收窄,那麼在城市論壇發聲的路線似乎也已經過去。人們說在某個階段,人們從政就像做意見領袖,而很多從政者也的確是意見領袖,這都回到了港台或者整個港英以來的政府,並沒有真正開放這件事,或者只開放一代,從政者從來負責被諮詢,後來的人不意見領袖化,又能如何?
現在議會就會談論年輕人講粗口道德敗壞的問題,這些人也是意見領袖。意見領袖的麻煩是要有意見和很多意見,但議員怎麼都要有意見,扮都要有。諮議制度給你發聲,但發聲後可能會失望,反而從來沒有發聲過就不會有成功或者失敗。
接納意見本來可以增加接納者的認受性,但也會成為流失血液的傷口。所以堵住傷口的方法是減少體制內文化和意識流動的速度。
近幾年也引爆了很多家庭糾紛,大家發現大家對很多事的分歧只是長期沒有提起而隱藏,當時維園阿伯和後生仔女的語言衝突,後來在家庭中發生,一切後來揭盅時更加承受不了。上一代應該是預計自己人生走完之前,香港這一切才發生。城市論壇可以代表很多事物,形勢已經越過了它,而香港人其實同樣也越過了它。
訂閱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新書:https://tinyurl.com/eyd9258v
自己人停播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城市論壇與歷史空隙 | 在Patreon上的盧斯達】
據報香港電台會停播歷史悠久的戶外論政節目《城市論壇》。
對這件事有兩種做法。第一種是港英政府的陰柔做法。據說香港人和英國人有過類似外交的往還,有香港人提議英方如果要加強公營傳媒的公信力,就應該容許傳媒機關「平衡報道」,民眾從中看到一定批判性,才會認同其公信力,官方才可以傳達到官方立場。
這涉及對一切的研判:公共機構一定的自主性,是對於政治穩定有助益還是有害?第二種做法,由最近的輿論風向具體化:不管是港台還是其他機構,例如公開表演場地管理機構,公務員一向的做法是政治中立,按本子辦事。
香港人認為非政治化就是一種忠誠,英國人統治沒要求香港人愛英國,中國文革後改革開放,也是現實主義,你們對中國有一些文化上的認同感已不錯——當時是這樣。但新的要求是認證公共機構是統治機關當然部份,要對大是大非問題有政治認識,機構的某些行為被列入負面清單,而機構也透過工作表示其政治覺悟。
獨立歌手們被拒絕開騷,和港台一些人被排擠離職是同一件事。因為現在重新確立的標準是將港台看成一個政府機關,認為不容許公家機關唱反調是天經地義,並且這種自主性其實是需要整理的亂象,危害到穩定。
對第一種做法而言,港台唱某些反調反而有助政府公信力。英國也不是不在乎政治穩定,只是他們像一個會忍耐拿更多糖的小孩,她知道忍一時之後可以獲得更多。
在一個相對風平浪靜的時代,曾經有不同的人嘗試過活化或「使用」城市論壇,變化在城市論壇之內和之外同時出現。後來活化行動究竟 exactly 何時正式完結,或者也是一宗要調查的歷史題。支持民主和支持穩定大於一切的意見,也曾一度成功在節目中發聲。
會有很多口音難辨的叔叔伯伯搶著發聲,也有希望出鏡後可以有槓桿增幅的年輕人。這些都是回憶,城市論壇讓不同平行時空的香港人發現了彼此,雖然這發現令雙方都不舒服。
城市論壇一度再被活化,不只是新一輪意識形態對抗的舞台,也提早揭穿了世代之間越來越不咬弦的現實。反對「地產霸權」以及洪水般熱錢湧入,也相繼出現。當時香港人依據制度去走自己的劇本,政客也早就入局,議席穩定,亦沒有今日憂慮,也不太需要依賴在外面發聲,他們在議會裡就可以上演。
那麼對職業政客不太滿意,想夾實他們的素人就會去城市論壇發聲,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模式,對政客施加壓力,再進一步就自己選舉。
素人在 14 年之前已隱約起來。後來選舉空間開始收窄,那麼在城市論壇發聲的路線似乎也已經過去。人們說在某個階段,人們從政就像做意見領袖,而很多從政者也的確是意見領袖,這都回到了港台或者整個港英以來的政府,並沒有真正開放這件事,或者只開放一代,從政者從來負責被諮詢,後來的人不意見領袖化,又能如何?
現在議會就會談論年輕人講粗口道德敗壞的問題,這些人也是意見領袖。意見領袖的麻煩是要有意見和很多意見,但議員怎麼都要有意見,扮都要有。諮議制度給你發聲,但發聲後可能會失望,反而從來沒有發聲過就不會有成功或者失敗。
接納意見本來可以增加接納者的認受性,但也會成為流失血液的傷口。所以堵住傷口的方法是減少體制內文化和意識流動的速度。
近幾年也引爆了很多家庭糾紛,大家發現大家對很多事的分歧只是長期沒有提起而隱藏,當時維園阿伯和後生仔女的語言衝突,後來在家庭中發生,一切後來揭盅時更加承受不了。上一代應該是預計自己人生走完之前,香港這一切才發生。城市論壇可以代表很多事物,形勢已經越過了它,而香港人其實同樣也越過了它。
訂閱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新書:https://tinyurl.com/eyd9258v
自己人停播 在 游大東【鴻鵠志-影視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泰劇/六個男人六個Tee!】
因為Work from home加上限聚令,很多人留在家中的時間暴增,但收工後苦無娛樂,只好左撳右撳搵節目睇,結果泰劇憑「免費任睇」和「靚仔放題」兩招突圍成功,當中由Bright-Win(Vachirawit Chiva-aree和Metawin Opas-iamkajorn)擔正的GMMTV BL劇《因為我們天生一對》(2gether: The Series),更創造泰劇「入屋」新高峰,很多本地觀眾儼如發現「煲劇新大陸」,發放「腐能量」之餘,更紛紛在網絡尋找其他同類劇集追看。
講到現時人氣最高的泰劇,必然是《因為我們天生一對》的特別篇《因為我們依然天生一對》((Still)2gether),每逢星期五,GMMTV都會實時在YouTube直播兼分節數上載「開心Share」,再附上英文字幕,務求「迫到你睇」為止。作為「泰國BL劇大戶」,GMMTV當然不會讓追劇潮停止,在《因為我們依然天生一對》播畢後,將會由9月18日首播的《I'm Tee, Me Too》接棒,全劇共8集,陣容超強,外界都視此為泰迷絕對不能錯過的新劇。
《I'm Tee, Me Too》有如美劇經典《老友記》(Friends)和Netflix已停播的真人騷《雙層公寓》(TERRACE HOUSE)那樣,六位主角機緣巧合下住在同一屋簷下,而六位演員早年因為參演GMMTV製作的三大BL劇,以「三大CP」的名義在泰國爆紅(第四大CP是Bright-Win),包括兩季《一年生》(Sotus: The Series)的KRIST-SINGTO(Prachaya Ruangroj和Perawat Sangpotirat)、《愛我你再親親我》(Kiss Me Again: The Series)和《深藍之吻》(Dark Blue Kiss)的TAY-NEW(Tawan Vihokratana和Thitipoom Techaapaikhun),以及《愛情理論》(Theory of Love)的GUN-OFF(Atthaphan Phunsawat和Jumpol Adulkittiporn),所以今次新劇可以視為「三大CP」Re-U,難怪劇未播先哄動。
「Tee」字是貫穿全劇的關鍵字。故事講到,Krist飾演Wa-Tee在媽媽去世後,決定將大屋裏的5個房間出租,巧合地,5位新租客的名字竟然都叫阿Tee,分別是Mai-Tee(Singto飾)、Tee-Do(Tay飾)、Tee-Det(New飾)、Tee-Rex(Gun飾)及Mae-Tee(Off飾)。「六個Tee」都是大學生,各自主修不同科目,亦有不同弱點,Mai-Tee是主修食品科學,最怕聽到好消息;Tee-Do主修音樂,但超怕嘈音;Tee-Det主修林業系,最愛做Gym,最怕見到靚女;Mae-Tee主修新聞,又會做編劇工作,最怕有鬼;屋主Wa-Tee是建築系學生,性格內向,疑神疑鬼。
至於Tee-Rex的身份最神秘,預告沒有說他是否大學生,只透露當初搬過來這裏住,是因為害怕寂寞,不想一個人住,他說:「話唔埋,我喺度住一排,就會想過番一個人嘅生活呢!」相見好,同住難,「六個Tee」因為性格迥異,所以起花了很長時間磨合,不過經歷了許多故事後,他們漸漸變得融洽,慢慢變成了「一家人」。據了解,《I'm Tee, Me Too》屬於生活喜劇,每個角色都有成長,但GMMTV沒有明言今次是否包含BL元素,但相信無論如何,劇迷都會照單全收。
【延伸閱讀】
*《I'm Tee, Me Too》最新預告:https://bit.ly/32Qsenh
*GMMTV四大BL劇CP同框!:https://bit.ly/2ETynXZ
*八月天 ─ 撐下去,不要死!https://bit.ly/3lgCg9y
*《因為我們天生一對》特別篇Bright-Win隨時冇親密戲?https://bit.ly/31M284b
(02092020)
#游大東 #游大東影視筆記 #泰劇 #GMMTV #bldrama #taynew #kristsingto #gunoff #iamteemetoo #thailand #thaidrama #taytawan #newthitipoom #singto #kristperawat 快樂的 William on the way 做乜膠睇電視 自己人 #LGBT #BOYS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