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營車站城 成不成? 區域發展篇】
在上回討論車站轉乘動線後,我們今天要討論的是左營車站城此計畫的區域整合意義,好過日提出的「#左營智能車站城」與陳其邁 Chen Chi-Mai 候選人提出的「#左營大車站」計畫,實質上有很多類似處,但我們屬意「車站城」而非「大車站」的原因,一是強調「車站即城市」的小範圍整合、二是強調「以車站建構城市」的大範圍串連。
其實,其邁提出的左營大車站從車站延伸到至楠梓加工區,其範圍已經超越一般站區開發,在區域內南北、東西大概都有3~4個捷運站跨度,因此,已無法以一般站區再開發的執行模式來看了!
更何況,此區域因為史地特性,不論是產業,人文環境都非常錯綜複雜,呈現鑲嵌式地景。例如葉高華教授就指出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雖然左營投票行為上是高雄最藍的區,但傳統上最綠的地方也位在左營,就在臨近眷村的左營舊部落。2010年前,綠營的得票率跨越一條路可以差到70%以上!而以產業而言,從半導體封裝,到老市場的攤販,差異也很大,也代表著老住民與新移入居民甚至移工的不同城市想像與需求。
因此,其邁主動提這個案,其實才是真正的「縫合城市」,希望能透過區域整合,讓不同特性的人群間,流動與交流也變廣,具有相當正面的意義。
接下來,我們就要看幾個發展重心:
1. #生態復育產業創新
在高鐵北側,五輕遷廠後用地,可以依照污染程度與整治計畫,規劃為生態保留地進行綠化復育、工業史蹟保留地、產業園區用地、和最外圍的社宅文教用地等,在研發機能部分,可引進國家級「材料科技學院」,引進周邊北高雄大學走廊的城區部、研修設施與實驗室,讓產學更密切結合,並透過高鐵連結中研院台南院區、透過紅線連結高科大(海洋校區),透過右昌線連結高雄大學。另外台鐵可在金屬中心周邊設通勤站,服務金屬中心與五輕生態園區。
相關的規劃,過去高雄在地已經有許多討論,包含借鏡魯爾區舊工業設施的改造、新產業的引進等。期望新市府與中央密切配合,重生這塊土地。
整體發展的概念,將是透過左營轉運機能的強化、學研設施的設立、居住娛樂等支援設施的引進,讓人與人以車站為核心交流、休憩、居住,創造人才更願意移居的生活圈。甚至打破學校與學校間,企業與企業間的隔閡,以地理範圍的拉近,創造出區域優勢產業的創新生態系,成為北高雄成長的主要動能。
2. #舊城蓮潭人文地景
前天,小編才打臉某位身為中國國民的阿姨,對於「蓮池潭三十年不變」這樣活在過去的老人想法。今天我們要進一步強調,蓮潭與舊城創造出的文化空間,會是左營車站城最具吸引力的人文地景。
舊城是過去高雄發展的核心,隨著文化部「見城計畫」的投入,200年前舊城的全貌可以一一浮現,當然,早先先人在此築城,正式看上此處位於柴山與半屏山缺口,又比鄰蓮潭,西望海洋,是戰略要地,因此興築石城。2個世紀以來,舊城外形成了「城下町」,也就是左營舊部落,但隨著海軍基地的建設與日本、中國政權統治,也帶來了不同的軍事和文化遺跡。這段歷史就可看出清國、日本、中國三個政權在台灣的軍政部署,其實有著很豐富的故事。
而蓮潭自然不用小編再多說,還有進步得更完善的空間,透過從車站區跨越台17線的天空步道系統,還有公車的串連,加上此區文化設施的修建,包含見城館、更遠的眷村文化園區與傳統藝術中心,都能帶給遊客多重文化的豐富的體驗。
3. #賽事舞台運動基地
世運主場館落成已經十年,其間舉辦過許多大型活動,對面更有左訓中心,是台灣設施最完整的體育園區。然而,主場館的活動除演唱會外,大多使用率(入場人數)仍低,而左訓也非市民可使用之設施。改善辦法,並不是「再申請一次大型賽事」可以解決,而是採取鼓勵職業與半職業聯賽(足球),爭取專業性國際巡迴賽事(如田徑),重新劃分與配置場館空間(特別是場館商業空間非賽事時間的規劃,包含餐廳、展示設施等),強化周邊公園之休憩與運動設施,並爭取宏南新村的保存活化,以與運動園區連成一氣。
在此軸線一帶,會有遠期路網中的「右昌線」經過,相對其他路線而言,右昌線服務區域人口增長速度較快,且沒有路線重疊問題,在確定系統之前,可以先強化公車營運,才能擴大車站城的服務範圍。
我們上週談過,左營車站城計畫中的軌道路網,也有如輕軌延伸這樣與既有路線重疊度高的規劃,這些都需檢討。在新市長當選後,重點是需要以左營站區的基礎建設與軌道路網為骨幹,往外連接周邊站點,做好周邊站區各自的子計劃與功能分區,把產業、住宅用地和交通及車站共構商業機能等共同考量,真正實現TOD的精神。這是個龐大的計畫,我們期望新市長能以此為契機,一舉改變左楠!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