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 ❣ BNCT有望成為一線療法
清華的 #硼中子捕獲治療中心 拿到衛生局核發的 #高階醫療器材許可證 啦,只要再獲衛福部核准,未來頭頸癌患者就能在醫師的許可下,來清華進行 #硼中子捕獲治療(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 BNCT) 🤗
清華擁有全台唯一的研究用原子爐,自2004年改建為適用BNCT的醫療用途後,與台北榮總密切合作,已經成功治癒超過百位病患,讓復發且難以手術的癌症病患重拾生機🌱 現在已經是全球以BNCT治療腦癌與頭頸癌的頂尖機構😎
BNCT過去是二線療法,不僅需要醫師判定用其他方式都無法治療,還要逐案向衛福部、醫院申請核准後才能進行。現在只要等到取得衛服部許可後,就能成為一線療法,BNCT中心就能更直接地幫助更多癌症患者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首頁故事回顧:
清華北榮合作硼中子捕獲治癌 西班牙腦瘤病患跨海求治(2020.3.2)
http://www.nthu.edu.tw/hotNews/content/961
腦瘤成功案例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透納的奇幻演奏 🇬🇧🎻
「誰會想過,開刀時還能拉著小提琴?」這張極為戲劇化的場面,不是影集片段,而是英國小提琴家透納(Dagmar Turner)人生中,最為特別、也是最關鍵的一場演奏。罹患腦瘤的透納,由於擔心手術傷及腦部神經,斷送音樂生命,於是便在醫生團隊的建議下,動了「清醒開顱手術」——一邊切除腦瘤,一邊拉著小提琴的奇妙場景,也在過去24小時掀起網路世界的驚嘆。
「小提琴是我的志業,我從10歲就開始拉琴了。」今年53歲的透納,是英國懷特島交響樂團(Isle of Wight Symphony Orchestra)的小提琴手,但超過40年的音樂之路,卻在2013年遭遇重大危機。當時她被醫生診斷,她的右額葉長出了腦瘤,位置極為靠近腦部負責控制左手協調運動的區塊。
「我們知道小提琴對她來說有多重要,因此要如何小心保護好脆弱的腦部,不影響她未來繼續拉琴,也是我們最關心的。」透納的神經外科醫生如此表示。於是,負責執刀的倫敦國王學院醫院的團隊,選擇了看來駭人、但在腦部手術中不算罕見的清醒開顱術(awake craniotomy)。
清醒開顱術是一種精準切除腦瘤的手術,由於腦部是掌管意識、肌肉協調等重要功能的中樞,為了避免腦部手術過程,傷及其餘正常的腦部細胞,會用局部麻醉的方式,讓患者保持意識清醒,並持續運作大腦。
在1月底的手術過程當中,透納便是透過清醒開顱手術,輔以精密醫療儀器事先與同步的腦部區塊定位偵測,讓透納一邊拉著她最愛的小提琴,一邊接受腦瘤移除手術。讓她鬆了一口氣的是,手術極為成功,她也在3天後就出院,如今滿心盼望著康復後能再重回演奏舞台。
除了透納,其實在過去也有多起類似的手術案例。比方2014年,一名歌劇歌手曾在腦部手術時,同時高歌;2015年,一名西班牙音樂家則是在手術中吹奏薩克斯風;2018年也有一名南非吉他演奏家在手術時彈吉他。在大眾影視中,經典日劇《派遣女醫》系列、韓劇《Doctors》中,也都有清醒開腦手術的情節描寫。
Photo Credit:路透社
#音樂 #英國 #倫敦 #腦瘤 #外科手術 #小提琴 #DagmarTurner #violin #music #brain #surgery #awakecraniotomy #braintumor #InstagramOnly #udnglobal #轉角國際
腦瘤成功案例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第八屆「臺灣兒童醫療貢獻獎」‧中流砥柱獎 郭夢菲醫師】
❤再累、都要堅持做對的事👩⚕
一位罹患先天性腦部巨大硬腦膜動靜脈廔管的新生兒被轉送到臺大醫院,狀況危急,恐怕幾天內就會因心臟衰竭來不及認識這個世界。當時,剛升上神經外科主治醫師第三年的郭夢菲,發現在臺灣沒有相關病例,而國外的三個案例分別在接受傳統開顱手術過程中不幸失去生命或以「經動脈栓塞」方式只能做到部分治療的效果。她審慎評估後與影像醫學部的前輩醫師討論後,認為由外科醫師手術製造適當的靜脈入口,協助影像醫學醫師進行當時方興未艾的「經靜脈栓塞手術」是這孩子唯一的機會。問題是當時的時空背景,血管攝影室沒有任何麻醉相關的設備,也不曾有麻醉人員進駐其中。郭夢菲整合了一個將近三十個成員的團隊,動員麻醉科及手術相關人員,將開刀房的麻醉機、麻醉氣體、管線、藥物以及手術包布、器械等設備與用品移至血管攝影室,而血管攝影室的同仁包括醫護人員與技術員也全員待命為這個體重不到三公斤的孩子努力。大家知道在治療的過程中一步都不能錯。郭夢菲醫師回憶起近25年前這項浩大與突破性的工程,成功將這新生兒從鬼門關前搶救回來的過程,仍難忍興奮之情,直嘆臺大醫院是一個偉大的醫院,也感謝當時麻醉科主任、開刀房同仁願意動用如此龐大的資源來拯救一個孩子。
全臺灣目前有700多位合格的神經外科醫師,但全職的小兒神經外科醫師僅有5、6位。在臺大神經外科擔任主治醫師近30年的郭夢菲醫師,前面的15年因為全院只有她一位小兒神經外科醫師,她一年365天、每天24小時待命。她開玩笑的說:「我曾住在一個有游泳池的社區,卻不敢下水,怕漏接來自醫院的任何召喚」。她專精於中樞神經先天畸型手術(脊柱裂、顱縫早閉等)、兒童腦瘤、水腦、腦內視鏡等手術,近年更致力於腦血管毛毛樣病的研究,將小兒神經外科的技術運用在成人身上,大幅度降低了手術風險。曾兩度獲得臺大醫院教學獎,多年來也培育院內、外多位小兒神經外科研修醫師,對於提升國內小兒神經外科之水準不遺餘力。郭醫師曾擔任臺灣兒童神經外科醫學會理事長,也身兼國際、亞澳兒童神經外科醫學會之行政工作,協助臺灣小兒神經學界與國際接軌。小兒神經外科手術動輒花上半天到一天,手術精密度與手術策略與成人截然不同,需要投入的心力也更多。但在臺灣,大部分醫院沒有足夠的資源培育專職人才,郭醫師希望醫學界認知小兒神經外科專職人才的重要性,願意一起投入這個領域,共同努力。
「去病房看看那些孩子,就會明白為甚麼我說,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每一位病人都是一個故事。」談起病人和研究工作時,郭醫師的雙眼就炯炯有神,語調中也能聽出她對於孩子與小兒神經外科的熱情。
查房時的郭醫師親切、直率,她總是直接走到床邊詢問小朋友:「OO,今天你感覺怎麼樣?」、「有沒有好一點?」,在加護病房,她會安慰小朋友:「今天你應該還覺得有點累喔!你在這裡再休息幾天,等比較不累了,我就幫你換到一般病房,讓把拔、馬麻陪你好不好?」
郭醫師說:「孩子其實都聽得懂!」。所以她總嘗試直接與孩子說明未來幾天會遇見的狀況,像是前面一、兩天因為不太舒服會由一些好心的「姊姊」(加護病房護理師)陪你、那裡(加護病房)會有(瑞信兒童基金會捐贈的)電視可以看、然後把拔馬麻會來看你。透過溝通與模擬的過程,大大減少小朋友的焦慮,讓他們可以順利接受整個療程。在門診過程中,郭醫師總是像老朋友一樣直接喊小朋友的名字,也很有耐心的回應病人及家屬的許多疑問,試著簡明扼要的解釋手術過程與療程,減少他們的疑慮及不安。
郭醫師不僅在乎病情,也在乎家屬及孩子的就醫感受。「要能陪著孩子作戰,也要能做出正確的決定。」她深切體認到「主治醫師應該是最熟悉病人和家屬狀況的人,在醫病關係中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所以有責任在病患和家屬猶疑不定時給予鼓勵及支持」她再累、都要堅持做對的事。
(張克婕/採訪初稿、劉惠敏/編修撰稿)
#NTU #臺灣兒童醫療貢獻獎 #臺大醫院
#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
#再累都要堅持做對的事
腦瘤成功案例 在 【中醫藥合併針灸顯著縮小腦瘤的成功案例】榮光中醫診所陳 ... 的推薦與評價
中醫藥合併針灸顯著縮小腦瘤的成功案例】榮光中醫診所陳明和(一)主訴:頭部腦瘤手術切除後,仍然偏頭痛,眼皮下垂,四肢無力,盜汗,小腿抽筋。... ... <看更多>
腦瘤成功案例 在 就是這個!美國前總統卡特打敗腦瘤,全靠「精準醫療」成功抗 ... 的推薦與評價
美國前總統卡特打敗 腦瘤 ,全靠「精準醫療」 成功 抗癌!健康2.0. Watch later. Share. Copy link. Info. Shopping. Tap to unmut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