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能源局最新統計分析:因應全球經濟復甦,2021年上半年國內能源消費成長5.7%,發電結構燃佔比與去年同期相較,煤發電減少0.3% 再生能源發電量增加3%..... (08/18/2021 經濟部能源局)
受惠歐美國家陸續解封及推動大型基建計畫,加以新興科技應用商機延續,帶動我國整體產業動能增強,110年上半年(本期)與109年上半年(上年同期)相比,國內能源消費增加5.7%(詳附圖1)。而能源供給減少1.5%,則因油品出口受國際疫情未完全穩定影響,煉油廠產能尚未回復以往水準,使原油進口量明顯減少12.2%所致。
主要部門國內能源消費本期較上年同期變動原因分列如下(詳附圖1):
一、工業部門(含石化原料用之非能源消費,本期占63.0%):國際對科技應用產品及傳產貨品需求熱絡,刺激廠商擴增國內產能,使工業部門能源消費增加9.8%。
二、運輸部門(本期占14.3%):110年5月本土疫情爆發後,三級警戒限制民眾外出,交通量下降,運輸用油隨之減少,使運輸部門能源消費減少4.1%。
三、住宅部門(本期占7.5%):民眾居家時間拉長導致住宅用電增加,使住宅部門能源消費增加2.5%。
四、服務業部門(本期占6.2%):主因批發及零售業外銷訂單成長,能源消費隨之上升,加以各級機關支援防疫執勤與待命時間拉長,公共行政業能源消費增加,使服務業部門能源消費增加3.4%。
另檢視本期發電結構,與上年同期相比,最主要變化為燃煤占比由44.5%減少至44.2%。而總體再生能源發電量部分,在水情不佳影響水力發電情況下,本期仍較上年同期增加,主因太陽光電裝置容量持續擴增,帶動光電發電量顯著成長25.9%所致(詳附圖2)。
綜觀現況,本期因主要經濟體消費需求殷切,使我國整體產業動能強勁,國內能源消費續增;惟變種病毒擴散,造成多國疫情反覆,擾亂全球供應鏈產銷步調,爰疫情後續發展與產業景氣狀況將影響我國未來能源供需走勢。
有關前述統計數據皆揭露於「經濟部能源局首頁>能源統計>出版品>統計刊物>能源統計月報(110年6月版)」,歡迎民眾點閱下載。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moeaboe.gov.tw/ECW/populace/news/News.aspx?kind=1&menu_id=41&news_id=20906
♡
能源統計月報 在 李姓中壢選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對於能源進口安全議題,包括行政院、經濟部都避重就輕,僅回答大家都聽到會背的標準答案,不禁令人懷疑是不是「裝睡的人叫不醒」?或者只是目光短視,只求先糊弄應付,所有問題都埋到二○二五之後。台灣人民不是笨蛋,有權知道將來可能會面對什麼危機、「非核家園」要付出什麼代價,而不是被同一套粉飾太平的說詞給打發。>
能源議題的辯論常以「天災風險」為題,但是天災非任何人可以控制,「人禍」倒是最大的敵人「想來就來」。根據經濟部能源局最新「能源統計月報」,今年一至七月的液化天然氣供給中,有百分之九九點五四來自進口。聲稱是「高度仰賴進口」,似乎有些含蓄了,應是「幾乎全部仰賴進口」才對。
未來台灣將有五成電力來自「萬事要人幫」的燃氣,人民真能相信「用電相對穩定」安心入眠嗎?
若再生能源是「看天吃飯」,燃氣可說是「看鄰國吃飯」。台灣四面環海,敵軍不必踏到台灣土地,就能讓我國人民生活因缺電而艱難,試問,若台海關係極度緊張、能源易受外侮威脅,還有多少外商敢來台灣設廠長期投資、又有多少台灣大企業敢真的「根留台灣」?
勇於挑釁兩岸敏感神經的蔡政府,其實曾在「國家資安戰略報告」中,將能源也納入資訊安全保護的範圍中,一定清楚供電就是經濟命脈、而經濟則是國家命脈。但是,每每在媒體面前談到能源政策,或是地方政府要求說明時,中央官員總是重複回應「保證供電穩定」、「保證供電無虞」,不知是反覆承諾,還是反覆催眠全民。
觀察站/非核代價高 不要避重就輕
https://udn.com/news/story/121691/4889444
能源統計月報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不要再被誤導矇騙了! 讓我們用實際數據來說話!! 能源轉型看圖表:400多天供電沒亮橘燈,台中火力發電量已少10% ,綠電占比最高紀錄已可達13%!! (08/20/2109 TEIA環境資訊中心)
(上稿編輯: 陳文姿)能源轉型摸不到看不到,口號是真是假怎麼知道?工研院「懂能源」團隊利用政府公開資料,以視覺化圖表顯示近年在供電穩定、減煤、綠能、節能等面向的變化。今(20日)在網站上公布分析成果。
結果顯示,台灣已超過400天沒有出現代表「供電警戒」的橘燈,顯示供電已經回穩。在大眾關注的減煤上,台中電廠發電量已較2012年大減10.6%。再生能源占比隨著時間而不同,最高點發生在2019年6月15日12:20,占比達13%。
供電:今年回穩,超過400天沒有出現橘燈
在外界最關心的供電問題上,「懂能源」以台電每天公布的備轉容量燈號為依據,發現自2018年6月1日起,已經超過400天沒有出現供電警戒(橘燈,代表備轉容量率≦6%),今年供電充裕天數為104天,高於2017年與2018年同期的34天與11天,顯示供電情勢有回穩的跡象。(請見圖一)
減煤:配合降載 中火發電量已減少10%
「懂能源」以台電統計年報中台中電廠與興達電廠的發電量作為主要觀測指標。最新資料顯示,2018年台中電廠發電量已較2012年減少10.6%,興達電廠減少16.1%。
綠能:再生能源裝置量已達7GW,最高占比曾達13%
政府喊出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20%,很多人看壞。「懂能源」以能源統計月報以及電力系統再生能源占比這兩項資料加以分析。最新數字(2019年6月)顯示,再生能源累積裝置量已達7GW,其中太陽光電累積裝置量3.5GW。
在再生能源占比上,最高占比發生於2019年6月15日12:20,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達13%,其中太陽光電占比6.6%、水力占比5.2%、風力占比1.2%。(請見圖二)
電費:過去三年電費占所得比率下降
網傳的「能源轉型電費一定會變貴啦」是真假?「懂能源」整理歷年電價及行政院主計總處家庭收支調查資料,發現不僅過去3年(2016-2018年)電價介於2.4~2.8元/度,未高於2014年歷史高點3.0~3.2元/度。而且電費占所得的趨勢竟然是逐漸下降的。(請見圖三、圖四)
縣市綠能:整體再生能源占比花蓮縣最高,風光最高則為澎湖縣
南部適合發展太陽能,彰化則因為離岸風電,近年喊出風光大縣。但誰才是真正再生能源大縣?「懂能源」整理縣市再生能源購入電量、台電公司電業年報及環保署焚化廠營運年報,發現若包含水力發電,2018年以花蓮縣占比最高,達30.1%;僅考量太陽光電與風力發電的話,2018年風光大縣其實是澎湖縣,占比為12.8%。
除以上五點,「懂能源」也分析了「增氣」、「環境永續」、「節能」等變化,資料均來自公開資料,包括台電(公司網站、統計年報、電業年報)、主計總處家庭收支報告、環保署環境資料庫、能源局能源統計月報等。這些分析將定期更新,讓大眾可以隨時檢視能源轉型進程。
★★★ 完整圖文資料請見:
https://e-info.org.tw/node/219692
更多相關資訊請見:
台電能源配比》燃煤原則轉備用 預計2030年台灣的電力部門排放可以減半!(08/20/2019 自由時報)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311933
「備轉率逾10%」 經部:到2030年都不缺電!(08/20/2019 自由時報)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311932
看完也請轉發分享給更多朋友們知道能源轉型進展的真實狀況,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