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隊付賬 ◎夏宇/李格弟
已經如此/已經這樣/片面/中斷/已經如此/來不及追出去了/即使追出去也不見了/不該這樣/一定有更好的結局/這樣的城市/每天都遇見人/今天一天搞錯方向/弄錯時間/一天都不對/他先付完帳/他會在門口等我嗎/好爛的一生/不是遲到/就是錯過/好爛的一輩子/更爛的是追出去根本什麼也沒有/搞不清楚自己在這裡這件笨事/這解釋了為什麼起不來/這解釋了為什麼睡不著/這解釋了修辭學上的種種省略/難/道/大/家/要/一/起/笨/笨/地/垂/垂/老/去/當然有助於心靈啟發/幫助成長/但是大家好像還不夠激動/不夠敵我分明
這什麼意思/如果面對一場球賽/我們在一起排隊/買票/造成連續性/有人要從中間插過/有人只是說對不起借過/排隊付賬的這件事情/有人付完帳就走了/不知道接著要付賬的那個人愛上他了/忽然靦腆起來/不進則退那一套/大家一起老死在隊伍裡多好阿/
當我說及大家/我們必須假設我們喜歡團體旅遊行這件事/雖然我/只要這個人就好/他的購物推車裡裝的東西/與我的有所交集/那暗示了共同生活的某種可能不是嗎/這不美嗎/我們在不同的公寓裡吃同樣的解凍食物/這不暗示了某些共同的人格傾向嗎/這不美嗎我們用一樣的肥皂和肥皂盒子欸/這不美嗎/這不美嗎我們可以把公寓併在一起/我們的身體合在一起/使某些統計數字上升/又使某些統計數字下降/使某些政治立場更堅定/又使另一些政治立場更不堅定/這不美嗎我們一起旅行/一起購物/只要一部手推車欸/這不美嗎為什麼他不愛我/就在超級市場門口/他不知道他可以改變某人命運這件事/他甚至不知道他也可以順便改變自己的/一物與另一物的最大交集/為了就是發生不是嗎/發生什麼先不管/但是他付完帳完全不見了欸/剩下我待在原地/世界因為他要分成兩半/那比較溫柔/比較被傷害的/那比較確定的/那比較能夠得到救贖的/那自以為更能夠愛的/那一半/那無疑/那就是屬於我/我是這一半
--
◎作者簡介
夏宇,台灣女詩人,戲劇系畢業,寫詩,唸詩,寫流行歌詞和劇本,書籍設計,畫畫,偶而翻譯,不時旅行
(摘錄自夏宇│李格弟官網)
--
◎小編cos賞析
⭓用糜糜之音抵抗噪音──「夏宇」和「李格弟」的對話
「『唯一可以抵抗噪音的就是靡靡之音』意即,唯一可以抵抗革命性格的現代詩,就是匯聚群體情緒與認同的流行歌詞;唯一可以讓噪音不獨佔詩義位置的,就是宣稱靡靡之音也可以是詩。」──李癸雲,2014
我們從這裡開始講夏宇和李格弟(以避免吃力不討好之事)。
▌之一:在告別裡誕生(李格弟)
李格弟是在告別裡誕生的。
1984年,甫出版第一本詩集《備忘錄》的夏宇,應李泰祥的邀約,為他的舊曲〈不要告別〉填新詞。為了區別寫詩的夏宇,夏宇取了另一個筆名「李格弟」。
李格弟的新詞寫得真好,李泰祥是這麼說的。但「完全沒辦法唱。」最後,李泰祥為了這首新詞,重新譜了曲,〈不要告別〉成了〈告別〉。於是,李格弟在告別和〈告別〉中誕生。(噢多麼美麗的巧合)
可是,為什麼非得告別呢?
看見〈甜蜜的復仇〉被寫在筆筒、雜誌架和椅墊上,用一種誇張的美術字體,造成一種極為廉價做作的休閒文化氣氛,大量出售的夏宇在《腹語術》的問答裡這麼說:「其實我喜歡通俗文化,流行歌、推理小說、立體停車廠、墊肩西裝等等,但我就是不想把自己的詩變成椅墊,這不過份吧?」寫一首眾人傳唱、濫情直接的流行歌,多麼違背那個想作一個「自以為擁有一本孤僻、機智,而又甜蜜地偷偷地流傳著的詩集」的地下詩人的夏宇。
李格弟是告別的產物,是那些不能被放進「夏宇」的。
▌之二:隨時可以離開隨時可以回來(夏宇/李格弟)
告別伴隨分野,分野帶來確立,孤僻和流行都變得比較可以忍受了。夏宇當夏宇的「地下詩人」,李格弟當李格弟的「作詞人」,怪誕給夏宇,煽情給李格弟。夏宇用「李格弟」的位置,面對城市、社會、群體,並在1990年的〈寫歌〉中寫下:
我找到一個比較緩衝的關係如下:「是這樣的,我期望一種令自己滿意的工作,那就是說擁有足夠的報酬又擁有同等的自由,最重要的是,隨時可以離開,又隨時可以回來。」聽起來像一個高極小酒館裡的爵士樂手。
這個時期的夏宇,「誠心誠意想為像台北這種城市寫歌,像誠心誠意為自己寫詩,兩者對象不同,所以有兩張桌子,桌子上兩本不同的筆記本,桌子下一邊躺著貓,一邊趴著狗。」寫歌賣錢,寫歌寫傷時,就寫詩,在夏宇和李格弟之間切換、遊走,涇渭分明,相安無事,皆大歡喜。
▌之三:愈混愈對因為想好好地互相打擾一下(夏宇+李格弟)
2002年,夏宇出版《夏宇愈混樂隊》專輯。愈混樂隊的介紹是這樣的:「從來詩與詞的文字對她而言涇渭分明,而愈混樂隊是她第一次將詩與詞相融,並以聲音演出 (Read) 錄音作品的發表,也是她首度嘗試與職業 / 業餘的音樂創作者混的結果。」
這次夏宇和李格弟首次正對彼此。
接著,在2004年的訪談中,夏宇說:「從前涇渭分明,因為不想打擾對方,現在愈混愈對因為想好好地互相打擾一下──也是因為寫詩的那個我實在太頑固自以為是不太容易被打擾到。」(同時她還說了「我一直想編一本歌本一直沒有編出來就是因為一直在考慮歌詞可以一直獨立存在嗎?」)
▌之四:用糜糜之音抵抗(粉紅色)噪音,又名李格弟的反擊(李格弟/夏宇)
剛剛我們說「怪誕給夏宇,煽情給李格弟」,天經地義,大家都懂得怎麼教孩子了。但,李格弟/夏宇出版了《這隻斑馬》(封面上,李格弟終於出現在夏宇之前),一本有163首還沒賣掉的歌詞的歌本。然後李格弟直接在《這隻斑馬》的最後宣布「這會是你(夏宇)的第六本詩集」,天翻地覆,大家又不曉得怎麼教孩子了。
可是,為什麼?為什麼詩非得這樣,歌又非得那樣?李格弟對夏宇說:「如果你沒有忘記你寫過的詩的話,你要反抗的就是詩,所以它就是一本詩集,用流行歌詞靡靡之音來反抗你寫過的那些詩。……而你不覺得,唯一可以抵抗噪音的就是靡靡之音嗎哈哈?」
如果說,夏宇的在上一本詩集《粉紅色噪音》,展現的是對於字和語言的極致追求(無止無盡的網路上撿來的句子,丟給翻譯軟體 Sherlock 翻成中文,之後根據譯文的語境調整或改寫原文再翻個幾次)。《這隻斑馬》便是對於《粉紅色噪音》和其所代表的噪音──「詩歌曖昧歧異的特質」與「創造性與批判精神」(李癸雲,2014)的抵抗。用誠心誠意的抒情,抵抗革命性格的現代詩。
換句話說,夏宇想要抵抗的是僵固的「詩」(和太頑固的寫詩的那個我),夏宇想要叩問的是──靡靡之音能不能是詩?
▌之五:勾引
是時候回來說〈勾引〉了。
魏如萱演唱的〈勾引〉,收錄在《不允許哭泣的場合(2011)》專輯中。這首「由李格弟寫詞、夏宇念口白、陳建騏編曲」的歌,唱的是《這隻斑馬》中的〈勾引〉,念的是《Salsa》中的〈排隊付帳〉。
在陳建騏的臉書貼文中,可以窺見這首歌成形的過程。那是詩和歌的相互勾引。〈排隊付帳〉裡沒有追出去的、〈勾引〉裡追出去詠嘆瞬間相愛的,高喊「詩和歌絕不是同一件事」的、質問「噪音都可以了為什麼靡靡之音不可以?」的,他們交纏疊合在一起,邊界消散,有時你甚至分不清那是一個還是兩個,分不清楚就算了這東西還真的被放進專輯裡了。
在《這隻斑馬》的「靡靡之音也可以是詩」之後,
詩可不可以是靡靡之音?可以嗎?
--
美術設計:�Nysus IG:https://www.instagram.com/nysus_/
攝影來源:Unsplash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夏宇 #李格弟 #排隊付賬 #腹語術 #粉紅色噪音 #Salsa #第一人稱 #羅曼史作為頓悟 #勾引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19/12/20191218.html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歡歡 歡阿惠,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昨天剛結束農曆的鬼門關 今天是猶太曆的新年 猶太人會在這兩天像台灣的除夕一樣 同時透過反省悔改 讓自己在新的一年做更多好事 也感謝上帝從舊約時代一路對他們的拯救和祝福! 我15歲第一次開始教薩克斯風就是在教會 但那時候我還沒信耶穌🤪 回想起來有滿滿的感恩🥰 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一首好聽的詩歌唷! 追...
「能不能詩歌譜」的推薦目錄:
- 關於能不能詩歌譜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能不能詩歌譜 在 廖小花的隱性台灣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能不能詩歌譜 在 一本好小說的誕生(拿起筆就能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能不能詩歌譜 在 歡歡 歡阿惠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能不能詩歌譜 在 【能不能Let Me Stay】- 讚美之泉鋼琴演奏系列(03) by 游智婷 ... 的評價
- 關於能不能詩歌譜 在 讚美之泉詩歌鋼琴譜的評價和優惠,YOUTUBE和商品老實說的 ... 的評價
- 關於能不能詩歌譜 在 詩歌Drum Cover - 能不能Drum Cover 鼓譜可以在相簿中下載或... 的評價
能不能詩歌譜 在 廖小花的隱性台灣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灣爺爺的大陸經驗〉
#台灣爺爺坐輪椅去對岸#
身邊去過大陸的臺灣長輩不少,
但都是同一個理由。
我說自己是珠海人的時候,
他們都說噢噢噢珠海哦,很熟,
一個月去好幾次。
我好開心!你們知道我家鄉喔!
問去珠海幹啥?
他們說:「找妹啊。」
去嫖的。
#那爺爺去幹嘛的?#
爺爺和上面的長輩不一樣。
爺爺是我在世新認識的中文系老師,他知道我是廣東人,又有香港經驗,又可愛伶俐,便十分喜歡跟我天南海北,他聊到自己十年前去大陸的故事,像翻開紙張粘連的舊影集那樣,小心翼翼吹落一地灰。因為我和他都知道,哪怕是三年前的大陸,都和今日難以比對。
爺爺腿腳受傷多年,出門長期需要借助輪椅,可以說是行動不便,還要有人時刻陪同照料,但即使條件這樣拘束,他依然有「親自去大陸走走」的心情。
#西安古城牆和手錶#
他2011年去了西安,古長安,文明發祥地,先後有13個王朝在此建都,爺爺想去看看西安的古城牆。
我去年剛去,高而陡,我問爺爺:「你怎麼上得去?那裏沒博愛電梯欸!」他說他請了一位當地勞工師傅背他,上去之前他們講好價格。
師傅背他上去以後,日頭下氣喘吁吁,他饒有趣味地指爺爺的手錶,說:「你這手錶很不錯。」意思很明顯嘛,他想要。爺爺忘記最後有沒有給他了。但他感覺很不好,他的印象是大陸人說話不算話,這明明說好了的啊!
唔,確實有這樣的情況。我們喜歡心血來潮,還會出爾反爾。必須承認錯誤。
#杭州人喂貓#
爺爺說他幾年前參加學術研討會,坐在他身邊的是大陸學者,杭州人,兩人不知怎麼地聊到了貓,對方說起杭州流浪貓很多,說這邊結束後要去喂,拿貓糧去喂。
爺爺震驚了!貓糧,是貓飼料嗎?他說確實知道臺大有很多老師會用殘羹剩飯喂貓,這都夠了不起了,專門去買貓飼料喂流浪貓,真的讓他大吃一驚,進而刮目相看。「杭州真的蠻不錯的。」
我很高興爺爺關注的重點是「杭州人會喂流浪貓」,而不是「杭州流浪貓多」
爺爺有發現美的眼睛啊,
所以他願意一次又一次來。
#公園「喂鳥區」#
「你們很喜歡喂動物。」是啊,和動物互動嘛。爺爺說他去一個公園,那角落有一個小小的立牌寫著「喂鳥區」,池塘邊柳樹下,那一片地方都是鳥,白色灰色大的小的。
爺爺說那裏的鳥和大陸其他地方的鳥不一樣!它們不怕人,而且會吃人們投放的麵包和飼料。我說看吧爺爺,大陸不缺乏美,至少有「局部的美」。爺爺說他忍不住看了好久好久,還真的沒有人會去抓鳥。直到最後被一個中年男子打破了秩序。
爺爺自稱孤陋寡聞,第一次知道世上有除了自貿區、經濟特區以外的「喂鳥區」。我說嗯啊,台灣有新店區信義區紅燈區,不會有喂鳥區,就我所知,臺灣每個地方的鳥都不怎麼怕人,但這一點,我們大陸鳥暫時沒辦法做到,所以我們需要開闢一個喂鳥區。
#上海人黃浦江邊散步#
爺爺去過上海,那天風和日麗,他們特意漫遊黃浦江邊。爺爺發現大家都走好快,難道去外灘除了看風景,還能繼續通往何處嗎?
爺爺好奇,問同行的朋友:「我們來散步的嘛,而他們走這麼快,這麼急,是要去?」大陸朋友看了一眼,「啊?哦,他們也是在散步啊!」
爺爺嚇壞,高呼:散步?用健走的速度在散步誒!
噗哈哈哈!我大口珍珠整個噴出來⋯這個笑點真的要同時呆過臺灣和上海的人才能抓到,我真的笑了兩分鐘不間歇。
#上海政府呼籲大家#
爺爺說他去的那個時候,上海流行一種裝束,就是穿一整套睡衣出門。套裝睡衣,這是那段時間上海人的炫富style。可是平時這樣大家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也就算了,10年,上海世博會誒,全世界焦點誒。
上海政府沒轍了,
就透過媒體直接呼籲群眾:
請大家聽話!不要再給我穿睡衣惹!
不要吐濃痰!
不要把口香糖黏在石階上!
外國友人要來了!大家鼓足幹勁!
先忍耐一陣子,別影響市容!
爺爺說:當時臺灣媒體就笑啊,說大陸這種呼籲好丟臉。但他發現,欸真的湊效欸!大家真的就比較不穿睡衣、不吐痰了!整個畫面乾淨整潔!
我說是的,我們愛窩裏反,
但「對外」的時候異常團結一心。
爺爺說不可否認政府哄小孩一般的呼籲真的有用嘛,當民眾無法自知自覺自控的時候,政府的直白「教導」就當真有用嘛!臺灣人就是好面子,有些話「不好看」,臺灣人就不要講。但明明最有效。
臺灣人笑大陸治標不治本,可是他又說,如果連「標」都不改,「本」更要如何治?應該「標本並治」啊。先從教民眾不吐痰開始,教久了大家自己就不想要吐痰了。
說到吐痰我整個key笑(臺語,失控),我說爺爺你知道嗎我從小就在腦海裏搜集不同人吐痰的聲音,因為覺得好好笑:有「赫⋯」「霍⋯」「可⋯」「哈⋯」⋯搭配不同的面部表情食用,真的笑死人。
但現在越來越難收集到了,好可惜喔(?)。
#臺灣爺爺在大陸變殘疾人#
爺爺在大陸一定極其不方便,因為他是身障人士。而大陸暫時並沒有對身障人士友好的出行環境和社會氛圍。大陸在弱勢群體的人權意識這一塊,很不進步。
但爺爺,我發現喔,人類「進步」的概念是被建構出來的:人的文明不是天生自知自發的、而是被教導和學習而來才具有具體意識的事。
例如從小生活在大陸的身障人士看到殘疾人這幾個字,不會覺得有啥奇怪的,那就是對自己的稱呼啊,因為我就是身體有缺陷,殘疾沒錯啊!
我那天看到朋友發了一張廁所的照片,說「好貼心喔!」原來是廁所裏設立了身障人士方便的廁所,但上面那大大扎眼的五個字:「殘疾人專用」。
之前帶一個臺灣朋友逛超市,她看到保健品專區的時候直接笑噴:「你們這也太直白了吧!」我一看⋯是奶粉上面寫著「中老年人專用」。沒錯!大陸讀者可能看不出來,「中老年人專用」怎麼了嗎?
其實這個笑點是在於臺灣比較不會出現這樣的字眼,如老、中、女等標籤,會被罵死:
年齡歧視!
性別歧視!
商家被線民噴死,破產倒閉。臺灣人不這樣遣詞造句,這樣用會被告,告到褲子松掉。
但大陸的中老年人不會有這種感覺,反而覺得誒呀專門為我準備的奶粉啊,好開心喔。正如我們從小坐公車,有的座位寫著「老弱病殘孕」,我們不會覺得不妥,老弱病殘孕們自己也就習慣了!對啊!我們確實老弱病殘孕啊!咋滴了?
但臺灣不會那麼「直接」,人家很含蓄:是「愛心專座」、「愛心電梯」、「博愛廁所」。
#台灣爺爺去吵架#
爺爺那次去大陸還專門跟他們吵:「你們這直接叫我們殘疾人也太不好了吧!」
大陸人說:「我們已經很進步了好嗎!我們之前都叫你們殘廢!」還一臉正義凜然。
對不起⋯⋯我笑死了。
爺爺講這件事的表情真的太好笑了,那委屈兮兮又被懟得啞口無言的問號臉簡直不要太傳神。
關於臺灣的博愛座博愛一切...大陸人可能要說:「矯情。」
其實,兩邊都有所經歷之後,
便知道這不過是同一件事
發展的不同階段罷了。
#爺爺對北京的第一印象#
他98年從深圳包車去廣州,在廣州買到北京水蜜桃,看了一下當時的廣州火車站,晃了一下決定不過夜。爺爺2011年去的北京,他說北京人都稱他「您」,說聽來感覺很舒服。我說爺爺,其實北京人罵髒話的時候也用您。
他說哦這樣子,但他喜歡北京人講話的腔調,很有意思,很有韻味。
#南京是我爸爸的家#
爺爺說我的生日很好記,1216,正好是他爸爸忌日。我說你爸爸有一部分到我身上來了。爺爺說爸爸故鄉在南京,所以他去南京。當時搭計程車,他跟司機說「我爸爸南京人,今天我們回他家看看!」司機大哥很熱情說喔好啊好啊。
到飯店的時候,問怎麼這麼久才到,說已經搭計程車了耶!一問才知道,那位司機大哥繞了三倍時長。
爺爺說他當時好傷心喔!他明明跟對方說這是爸爸的家,他不遠萬裏都要來看看。對方卻宰他一筆。
#小花在廈門遇到的事#
爺爺,那是我14歲,
第一次省外旅遊,去廈門。
我們安排好一切行程,從火車站要搭計程車去曾厝垵,司機大哥聽了面露難色,搖搖手說「你找他們好了⋯那裏我不方便。」他指旁邊。
我去問,結果沒人願意去!後來回到第一個大哥,他說「其實喔,不要去,我們都不敢去。那邊很多新疆人開燒烤店,會打架。」
我朋友被嚇住了,說怎麼辦?
對方說:「你們住鼓浪嶼嘛,安全。」
可是現在訂不到了啊,旅遊季。
他說他可以幫忙。
朋友把行李搬過來,打算上車。
啊?就這樣全改嗎?白花花的錢。我說等一下!立刻百度。結果發現⋯大家都遇到同樣的問題,旅客留言:「不要相信司機!他們是為騙你去合作的酒店!」
原來如此。
後來我們換了公車前往曾厝垵,一切順利。
還有一次在北京,被一對假裝母女的南京人騙,說自己錢包丟了。後來我輾轉十一點多才回去,手機沒電迷路,是一位山東的北漂姊姊帶我回去,我們到現在還保持互動。
#台灣人的慣性思維#
爺爺聽了很驚訝,說怎麼到處都在騙。我說嗯爺爺,大陸和臺灣很不同的一點就在於,大陸非常多「意外」、「遭遇」和「突發狀況」,這一切都恰好是行程中最生動且令人難忘的部分!
我來了臺灣之後,形成了一個思維慣性:「所有人都是好的,所有人都不會主動給別人添麻煩,所有人都自律守規矩」。
但大陸不是這樣,你的腦子運轉得恐怕要更快更蜿蜒一點,神經要更加機敏一點,不然分分鐘翻車。
#大陸比台灣更多元#
正因如此,在大陸各地遊走的我,才總是感到滿滿驚喜,那一睜開眼就跟自己說「不知今天還會發生什麼離譜的事」的心情啊!
若從人類多樣性的觀點來看,
我當真是覺得在大陸比在臺灣來得「多元」
我知道臺灣很好,好得不能再好了,但怎麼說呢,台灣大同小異,台南和台中給我感覺真的差不多,因為台灣人就⋯就「台灣人」嘛!
同一個情境,我們基本上能猜出臺灣人下一句要怎麼說,下一秒要做什麼。這不是臺灣人boring的問題,是臺灣人太好了的問題⋯
太好被「猜測」和「預設」。
而大陸不按常理出牌,林子大了啥鳥都有,什麼牛鬼蛇神奇葩都有⋯
大陸各省性格差異簡直不要太大,
大陸人的套路就是沒有套路。
#說句幹話#
說句要被臺灣人靠北的話:臺灣人自以為的南北部巨大差異,在我看來,就只是城市跟農村的差異而已⋯(好!來!靠杯我!)
反過來講,臺灣人用「臺灣人」的框架來預設所有人,自然也是會當作「羔羊」宰殺而吃虧的。同時,也是限制了自己。
而在受傷之後就把大陸人一棍子打死,也實在是少見多怪罷了。
#爺爺你為什麼會想著去大陸啊#
爺爺說是他的爺爺留下了一本手寫詩歌,記載了自己一脈的家族歷史,他對中文感興趣,樂在其中,看久了自然也產生了「尋根」的念頭。
爺爺還有很多地方沒去過,我一直說「請來,乖孫我一定地陪!」爺爺說好,但要問過自己的看護,能不能受得住和他一起遠遊的身心壓力。
欣賞中國的美,需要一雙星星眼,我很高興爺爺有著雙星星眼。中國之美不在廣闊無疆的整體,而在局部。這是我心中中國特有的「局部美學」,中國的美,在人性細微處,在枝葉末梢處,在高牆零落處,在山水逢原處。在一針一線,一花一草,一沙一石⋯
中國的美,淤泥中現蓮花,煩惱中結菩提。看中國之美,心會變透,眼會變亮。
要看到中國的美,難啊,亦不難⋯
易啊,亦不易⋯
爺爺還有很多地方想去的大陸城市。
啊,真好啊,這就夠了。
因為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能不能詩歌譜 在 一本好小說的誕生(拿起筆就能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摘文 #現代詩
詩人很難成為一個職業,所以絕大部分的詩人必須去找份工作,教師、公務員、文化界、傳媒、出版,幾乎都有詩人的蹤跡,他們臥虎藏龍,為了現實的生活,必須找到可以支持自己創作的長期飯票,這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我也開了書店來養活我自己和六隻貓。
2013年,獨立書店成為文創風潮的一個新的流行現象,同時在批踢踢 BBS 詩版發表作品,也經營網誌和臉書的詩人任明信在同年八月於黑眼睛文化出版第一本詩集《你沒有更好的命運》大概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曾在《衛生紙詩刊》發表過作品的詩人以及在批踢踢 BBS 詩版活躍的詩人,成為 2013年以後,個人詩集出版和獨立出版自印詩集的核心人物。(銀色快手)
「晚安詩現象」的一些聯想 文 / 銀色快手
據說這次的戰火是從廖偉棠這篇文章開始的
6/9 「文藝復興」的背後是詩的馴化
https://tinyurl.com/ycgfkdof
那時候我還陷在翻譯的水深火熱之中,所以沒有很仔細的去爬梳其他創作者或評論者,以及文學圈的意見領袖是如何討論或批評的,在此僅抒發一點點淺見和觀察,雖然不完全是懶人包,看看倒也無妨。
若不站在評論的角度,能不能直觀的去看待發生在數位時代網路社群平台上的一個「晚安詩現象」,或許身在浪潮裡,不管是讀者或是創作者,都能更清楚的看見,當代文學和大眾文化之間彼此碰撞的火花,以及「詩」這個文體未來可能的一些走向。
稍早之前,遠見有篇文章,也讓創作者和詩壇前輩很有意見,是記者蕭歆諺寫的一則報導
6/6 台灣現代詩迎來「文藝復興」時代
https://tinyurl.com/y9mnknnr
這篇文章有好多關鍵字,像是新生代、新面孔、文藝復興、晚安詩,可以讓我們粗略的瞭解,媒體的操作方向,以及一些(其實)潛藏許久卻很少引爆的思考點,比方說副標小字寫著「昔日的票房毒藥竟然在網路爆紅」用白話的口語來理解就是,以前在市場上賣不好的詩集,現在竟然在網路上掀起流行,有些年輕詩人等同於詩壇/文學圈的網紅/人氣偶像,所以說在台灣的現代詩迎來了盛世(結論)。
上面這段話若是在尾巴加上句點,表示結論是給予現代詩的流行現象正面的肯定,但若是加上問號,就是對於這種存在於大眾讀者(表面上)的流行現象,抱持著質疑或否定的態度,這二者的立場和價值觀差異,使得雙方無法產生有效的對話以及更多的對話空間,促使當代文學能有更新的變革,更多元的美學觀,變成各說各話,各自表述。
重點來了,報導寫道:「專門貼詩作的臉書粉絲專頁「晚安詩」就吸引34.7萬人按讚,每則po文按讚數動輒破千。」既是詩人也是出版總編輯的李進文指出,伴隨社群媒體興起,文學世界的版圖正在變化,推翻世俗的觀念。
我想這裡所謂的世俗的觀念,其實指的是以「臉書」社群興起為分水嶺,現代詩創作確實與過去有所不同,「臉書」為代表的網路成熟期(2009-2018)以及以家用網路網路普及的網路草創期(1997-2003)我會從這兩個階段進行重點式的觀察。
確實,數位時代的創作環境和沒有網路以前的「傳統」時代是大大的不同,作為一個網路草創期的創作者,個人認為最值得觀察的三個重點如下:
(一)書寫工具與閱讀經驗的改變
(二)當代語境的滲透與衍異
(三)文學傳播的社交性
我們應該先來瞭解「傳統」的定義是什麼?
在沒有網路的時代,所謂的台灣現代詩社群,通常是以一九四九作為一個觀察的起點,以前日治時期的風車詩社什麼的都不算噢,當時二戰結束了,台灣也結束了日本殖民時期,國民政府來到台灣,有一群從軍背景的外省人,在華文思維底下開始了文學雜誌和報紙副刊的編輯,這些守門人之中,多數都是詩人,少數是散文家和小說家。
一九五三年二月,詩人紀弦首先創辦了《現代詩》季刊,並很快集聚了一批現代詩作者,這是台灣現代派文學發端的重要標誌。一九五三年六月《藍星》創刊,一九五四年三月,藍星詩社成立,同一年十月,創世紀詩社在高雄左營成立,創辦人為現代詩詩人洛夫、張默和瘂弦,並出版《創世紀》詩刊。這些前行代的詩人,以現代派、現代主義作為引領詩潮流的典範,如今他們的年紀大多在七十多歲至九十歲之間。
現代詩、藍星和創世紀,三個詩社(文學團體)推動了一九四九以後,台灣現代詩的發展,到了一九七零年代,笠詩刊是比較晚成立,屬於本土派的詩社群。一九七零年代是文學團體和詩社第一波風起雲湧的時代,台美斷交之後,學生意識到我們應該唱自己的歌,而有了民歌運動,它直接或間接促使了現代詩創作的繁花盛景,也孕育了一九八零年代,遍地開花的大學校園詩社的風潮。所謂的中生代詩人,幾乎都在這個時期開始活躍。
一九八零年代具指標性的詩刊,有黃智溶、胡仲權、許悔之、林燿德、羅任玲等人創辦的《象群》;張國治主編的《新陸現代詩誌》;李秋萍、陳浩、顏艾琳等人主編的《薪火》詩刊,以及《曼陀羅》詩雜誌創刊,由《南方》和《象群》兩詩刊改組合並而成,採季刊發行,製作非常精美,只發行十期。這時候鴻鴻主編的《現代詩》復刊,也相當具有代表性。傳奇詩人夏宇和華麗派詩人羅智成,以創新的語言風格異軍突起,他們的詩作多被收錄在《現代詩》復刊以及《曼陀羅》詩雜誌,強烈的劇場式對白和後現代風格,夏宇和羅智成,是我心目中最具代表的中生代詩人。
隨著民歌運動逐漸沒落,商業化的流行歌曲開始蓬勃發展,一九九零至千禧年之前,現代詩集銷售不佳,市場反應萎縮,現代詩開始遠離了群眾,出版商不願出版詩集,自印的詩集受限於通路,變成在少數人之間流傳的讀物,也是收藏家津津樂道的絕版逸品。
這個時候,網路悄悄興起「電子布告欄系統」也就是 BBS 扮演了類似今日「臉書」的角色(語出陳昱成)
一九九七年,是家用網路網路普及的一年,那年開始有「討論區」這種很陽春的介面,可以張貼詩文並在下方進行回應,開始出現很多的詩討論區,將之視為網路詩社群的開端也未嘗不可,一九九七年之前的BBS,有哪些詩社群我並不曉得,但是後來好幾所大學的BBS,都設有詩版自由張貼和討論,印象比較深刻的是詩人鯨向海,他在「田寮別業」、「山抹微雲」都設有個人專版,用鍵盤寫詩發表在網路上,成為詩創作者的常態。
沒有了編輯的把關,文字可以很輕易地在網路上發表,作家還可以與素未謀面的「粉絲」直接互動。這個新興媒體不僅改變了文學的書寫、發表及傳播模式,也帶來了新一波的文學革命,其低成本與流傳便捷的特性,成為孕育作家的新園地。(摘自陳昱成/當我們上網寫詩 鯨向海具典型意義一文)
一九九七年,喜菡文學網、楓情萬種討論區、雙子星人文詩刊討論區,是比較熱絡的詩發表網站,那時候如果想看實體的詩雜誌,會關注的有《創世紀》、《雙子星人文詩刊》、《笠詩刊》,
一九九五至一九九七的校園詩復興和網路詩刊,就成了這個時期觀察的重點刊物,像是楊宗翰等六人創辦的《植物園詩學季刊》、楊平主編《雙子星人文詩刊》、高世澤創辦的《晨曦》網路詩刊,後由代橘接手主編,以及須文蔚接手主編的《創世紀》詩刊,以及須文蔚後來籌備「詩路」網站,運用電子報系統發行「每日一詩」有點像今天的「晚安詩」的角色,篩選一些值得推薦給讀者的青年詩人(大多以網路為主)的作品,有時候也會介紹一些中生代詩人的作品,須文蔚說《詩路》的成立宗旨在於結合既有現代詩發行刊物,進行網路的文學傳播,而詩路設置的「塗鴉牆」幾乎是認識新銳詩人的重要管道之一。
同時期 BBS 的詩創作發表和討論方興未艾。2000年明日報個人新聞台的成立,和詩路的「每日一詩」成為孕育當時新銳詩人的主要管道,以鯨向海為首的網路詩社群「我們這群詩妖」和後起的「我們隱匿的馬戲班」皆為明日報逗陣新聞網,將網路草創期的詩文學風潮推到最高點,詩人和評論者楊佳嫻,也同時跨足 BBS 詩版和個人新聞台(已具備網誌和部落格的雛形),當時大家想要討論熱門話題,或是聽文學界的詩壇的八卦,都會去「偷鯨向海的賊」和「女鯨學園」聚集,當然,鯨向海和楊佳嫻也成為極為活躍,崛起於網路世代的代表人物。
曇花一現,只出版了二期,由插畫家可樂王和詩人木焱主編的《壹詩歌》為網路草創期的現代詩,留存了一些可資參考的線索,是值得珍藏的史料,這本詩選集是由寶瓶文化出版。
2008年,鴻鴻創辦《衛生紙詩刊》接受了《誠品好讀》雜誌以及大陸的文學及出版雜誌專訪,開啟「社會詩」這個值得關注的文類,到了2014年的「太陽花運動」社會詩與公民意識已然成熟,《衛生紙詩刊》的階段性任務也接近尾聲,2016年十月底,《衛生紙詩刊》出版最後一期,並宣布停刊。欲觀察當代詩與社會運動的脈絡和關聯性,我覺得《衛生紙詩刊》是相當重要的指標刊物。
2009-2011 年,在網路醞釀許久的詩創作,在個人詩集的出版,達到過去十年以來不曾有過的高峰,楊宗翰在聯合文學的年度文學觀察報告中,有點出此一現象。那時候,臉書開始成為社群平台的主流,當時,我正在經營類似「文化沙龍」型態的獨立書店「布拉格書店」恭逢其盛,舉辦了多場的詩文學講座和研討活動,逗點文創結社的「詩‧三連發」活動,為接下來的詩文學盛世開了第一槍,那時的詩集發表多在「有河Book」、「小小書房」、「布拉格書店」舉辦。
「七年級」這個文學世代開始活躍,風球詩社成立了,並且出版《風球詩刊》,我記得《好燙詩刊》也是在這時候發行,而自殺的詩人葉青,在2011年8月前後出版了二本她的遺作《雨水直接打進眼睛》、《下輩子更加決定》成為長銷不墜的詩集。
許多現在臉書上評論或針對詩文學進行論戰的創作者,大多和風球詩社、逗點文創結社或其周邊社交活動有所關聯,好幾所大學校園詩社的詩長、主編、活躍的中堅分子,現在依然持續熱情的從事創作或研究,成為學校裡的教師或是出版圈、傳媒界活動。
詩人很難成為一個職業,所以絕大部分的詩人必須去找份工作,教師、公務員、文化界、傳媒、出版,幾乎都有詩人的蹤跡,他們臥虎藏龍,為了現實的生活,必須找到可以支持自己創作的長期飯票,這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我也開了書店來養活我自己和六隻貓。
2013年,獨立書店成為文創風潮的一個新的流行現象,同時在批踢踢詩版發表作品也經營網誌和臉書的詩人任明信在同年八月於黑眼睛文化出版第一本詩集《你沒有更好的命運》大概是從這個時候開始。
曾在《衛生紙詩刊》發表過作品的詩人以及在批踢踢 BBS 詩版活躍的詩人,成為 2013年以後,個人詩集出版和獨立出版自印詩集的核心人物,他們的作品也經常被「晚安詩」選摘,於詩愛好者與創作者之間的網絡流傳。
2008-2018 這十年算是網路成熟期,而 2013-2018 則是現代詩透過網路社群快速散播的爆發期,觀察的重點有獨立書店文創風潮、批踢踢詩版的推文、獨立出版的興盛,尤其是鴻鴻創立的黑眼睛文化和陳夏民的逗點文創結社,不斷支持新銳詩人出版他們的第一本詩集,最引人注目,獨立出版在台北國際書展成為新的焦點,也改變了並刷新年輕讀者對於閱讀和出版品的想像,而這些事情都發生在這十年之間。
2013年,我在桃園開了荒野夢二書店,隔年春天,嘗試推出現代詩為主題的選書,葉青詩集、任明信詩集,都銷售了百本以上,我逐漸開始關注剛出版詩集的一些青年詩人,接著潘柏霖、徐珮芬、宋尚緯、蔡仁偉、楚影、陳繁齊、追奇,這些同時跨足 BBS 詩版和臉書的創作者,成為真正的新面孔,這些詩人的作品集,銷售金額大概占我們書店一年十二個月,將近一個月的營收以上,只要是舉辦詩集分享會,或是在臉書推出詩集的行銷方案,都受到年輕讀者(多半是高中生和大學生)乃至30世代上班小資族,這兩類文青讀者的歡迎。
隨之而來的臉書語錄風潮,「晚安詩」也成為臉書上分享現代詩的主要訊息管道,加以手寫字風潮和鋼筆熱、IG成為年輕網路使用者的主要分享平台,曬自己喜歡的「晚安詩」,剛買到的詩集、獨立出版品、手抄自己喜歡的詩,成為文青們社交的一種方式。我在想如何替讀者篩選詩集的時候,所關注的訊息也大致以「晚安詩」和「IG」分享的詩人為主,儼然它已經成為主流了,而這些詩的流行現象,和漸趨普及的大眾閱讀,讓網路出現以前原本掌握詩壇或文壇話語權的前輩詩人和評論者感到相當不安,主要原因是傳播方式多元,當代語境的變化以及美學風格丕變,這很有可能是五四時期以來,第三次的白話文運動,而往往文學運動的肇始,都是由詩社群的創作活動有關,詩是日常語言的精緻化,或者是反映當代心靈和社會現象的一種獨特的文本。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台灣的獨立音樂在這十年間躍升為主流,幾乎所有的創作者不光是詩人,都在聽獨立音樂,而中國大陸的新民謠流行音樂,像是宋冬野、堯十三、馬頔、程璧、萬能青年旅店、新褲子、陳粒、房東的貓、謝春花,這些歌曲,也影響了台灣這邊的新銳詩人創作,這也是值得關注的現象之一,你可以從現代詩集裡的標題或詩句,找到一些線索和關鍵字,帶著流行歌曲影響的痕跡,反之,有些受歡迎的詩人作品,也慢慢和獨立歌手合作,譜成曲,讓詩可以被唱出來,成為繼周杰倫、蘇打綠之後,可以被期待的流行音樂發展趨勢。
今天之所以會為了詩掀起論戰,必然是基於詩的信仰使然,現代詩和宗教很像,每個人對於現代詩的看法都莫衷一是,每個人都自己的詩文學觀和自己對於創作的要求和想像,為什麼詩的討論總是像宗教戰爭,因為每個讀者和創作者,都在捍衛自己的幻想朋友(美學觀、經典的想像)不能被對方欺負,所以詩的論戰,總是可以愈演愈烈,各說各話。
當然瞭解網路詩創作生態和習於這樣傳播方式的文青讀者,對於「晚安詩」躺著也中槍,感到惋惜和不值,但實際上它突顯了幾件事,有些人對於詩的想像不足,有些人不知道詩的美學與承載的意義性已發生根本的質變,再來「晚安詩」不是文學團體,只是個人品味的分享,卻成為實體出版的詩集在出版市場上推波助瀾的主力,這是數位時代的力量,也是大眾閱讀呈現心靈渴求的一種表徵,短而精準的文字,為許多人獲得心情上的抒發,內在探索與現代詩合流,已經是無可避免的發展方向,「晚安詩」的個人品味,不知不覺累積了一批忠實讀者,也讓這個臉書專頁成為新的守門人,發揮如同媒體一般的影像力(你也可以將它視為自媒體)這大大地撼動了傳統讀者的世俗觀念,也引發新舊世代之間的美學差異、衝突與焦慮。
我個人覺得這是好的,現代詩這個文類,不管是以怎樣的途徑被看見,它總是好的,反應在市場銷售上,詩集賣得好,也不比一本《情緒勒索》、《被討厭的勇氣》來得暢銷,但它可以證明一件事,我們所使用的華文,這個語言確實是與時俱進,撇開中國大陸的新詩發展不談,台灣的文學語言,是因為有了現代詩的發展,不斷充滿活力,流行歌詞、廣告文案、藝術創作、舞台表演,都經常要從詩集汲取靈感,就像詩人夏宇曾說:「好的詩創作,是要走在語言前面」。
以上是關於「晚安詩現象」給我的一些聯想。
如果現在是詩的文藝復興,那我會覺得活在當下是幸福的。
銀色快手 2018.06.16 AM 09:42 筆於桃園自宅
能不能詩歌譜 在 歡歡 歡阿惠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昨天剛結束農曆的鬼門關
今天是猶太曆的新年
猶太人會在這兩天像台灣的除夕一樣
同時透過反省悔改
讓自己在新的一年做更多好事
也感謝上帝從舊約時代一路對他們的拯救和祝福!
我15歲第一次開始教薩克斯風就是在教會
但那時候我還沒信耶穌🤪
回想起來有滿滿的感恩🥰
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一首好聽的詩歌唷!
追蹤歡歡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huan_a_hui/
業務信箱:[email protected]
薩克斯風教學/譜/演出預約/更多資訊 https://www.saxhuan.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s7s9qTM-F8/hqdefault.jpg)
能不能詩歌譜 在 詩歌Drum Cover - 能不能Drum Cover 鼓譜可以在相簿中下載或... 的推薦與評價
能不能 -讚美之泉(詩歌系列66)(Drum Cover by Modus Chan). 可在https://www.facebook.com/hymndrumcover 下載鼓譜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hymndrumcover ... ... <看更多>
能不能詩歌譜 在 【能不能Let Me Stay】- 讚美之泉鋼琴演奏系列(03) by 游智婷 ...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