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對抗過敏」的過程,我可真是做足了研究。我家老大從小就有過敏體質,還曾對塵蟎過敏而引起緊急狀況,看她一度吸不到空氣的模樣,嚇壞現場一堆大人,之後我便開始研究調整過敏體質的方法。
●在我的嚴格控管之下,現在她只剩換季時才偶爾會揉鼻子,也沒有出現過敏兒常見的嚴重現象、黑眼圈、睡不好….等問題,睡眠變好上課時專注力提高,生活品質也變好。
●過敏兒比例逐年升高,若你的孩子已經出現了過敏體質,請跟著我的腳步試試看,擺脫過敏的糾纏:
#找出過敏原: 基本治療第一步就是避免過敏原。從生活中去觀察糾出過敏原;例如:吃到某些食物後身體開始東抓西抓,就要避免吃到這類食物;或當床鋪久沒更換就狂打哈啾、咳不停等狀況出現,就可能是塵螨過敏,此時你就要經常更換床單、枕套,減少塵螨接觸的機會。
#減少刺激因子: 除了過敏原會誘發過敏體質,空氣的濕度或溫度改變、突然吸到汙濁的空氣、二手菸等環境因子,也可能造成過敏發作,這時除濕機、空氣清淨機可適時的派上用場。
#運動: 運動可提高心肺功能,但初期不要做太激烈的運動,等待體能增強後再適度調整運動強度,例如:慢跑、打球、登山、遠足等都是不錯的選擇,找尋適合自己的運動並規律持續的進行,一定對過敏體質有所幫助。
#補充益生菌: 研究指出益生菌可調整腸道好菌,長期補充益生菌有助調整過敏體質,但不同的菌株功能不同,因此要找尋適合自己的益生菌,也不是菌數越多越好,應尋求專業、有品質保證的商家,才是正確之道。
#健康飲食型態: 除了補充益生菌來調整過敏體質,搭配健康飲食才會有更好的成效,避免吃下過多食品添加物 (如色素、香料),減少外食、多蔬果、少油炸,也是調整體質的一項重點。
#嚴重時需藥物治療: 如果已做到避免過敏原、規律運動、飲食也有控制,但過敏現象還是反覆發作,請你一定要尋求醫生的協助,依照醫囑服藥治療,切忌病急亂投醫,或只依靠保健品不服藥,錯過黃金治療期就得不償失了。
●益生菌該如何挑選?
挑選時找國家認證的產品比較有保障,例如 #萃益敏益生菌 擁有「健康食品雙認證」,具有「輔助調整過敏體質」和「胃腸功能改善」的保健功效,有助於降低過敏反應相關之細胞激素IL-4及IL-5分泌、有助於降低過敏反應相關之抗體IgE及IgG1分泌 和 增加腸內益生菌。更通過百位權威學者評鑑,獲得「SNQ國家品質標章」。健康食品的審核規定嚴格並且耗時,要同時獲得健康食品小綠人與SNQ國家品質標章很不容易,我真心覺得 #萃益敏很值得信賴。
●萃益敏是活菌,在低溫狀態下才能保持菌的活性,因此收到益生菌後要盡量放冷藏庫,即使常溫保存也要放在陰涼通風處,避免太陽直曬或悶熱的環境。
●一盒有30包。鋁箔小包裝不易受潮或氧化,外出攜帶也方便(外出時記得不要悶熱或曬到太陽)。
●益生菌成份
1. 菌數:100億/包
2. 四種好菌: 維持腸道菌叢健康、調整過敏體質
●專利菌株:B菌(B.longun - BR022) 比菲德氏龍根菌+ L.P菌(L.P-BRAP-01)副乾酪乳酸桿菌
●機能好菌:A菌 嗜酸乳桿菌+ L.GC菌 鼠李糖乳桿菌、
3. 益菌生:Fibersol-2膳食纖維。
4. 營養素:N-乙醯基-D-葡萄糖胺、維生素C、葡萄糖酸鋅、碳酸鈣。
●粉末細緻好吞小小孩也沒問題
萃益敏益生菌嚐起來就像不甜的養樂多粉末,一包2克有7.6大卡。每天早上空腹食用或睡前空腹食用皆可,直接吃或溶解在開水中飲用皆可,若要加牛奶飲用,請記得溫度不要超過40度以免破壞菌的活性。
●要記得益生菌是食品不是藥品,吃了不會立刻見效,一定要長期食用,慢慢調整過敏體質,搭配運動、飲食、避開過敏原,才能幫助調整過敏體質。(我女兒從4歲開始吃益生菌,到現在11歲了,我們非常認真的在保養 ^.^)
●身為過敏兒的媽,我非常了解過敏兒的父母那種自責、不捨、恨不得替孩子痛苦的心情,但既然遇到了,我們就要找出解決方法,從改變生活型態開始,並找尋適合的益生菌、聽從醫囑,陪著孩子一起對抗過敏。
●有過敏體質問題也可以私訊或留言給我,我陪你一起找方法。
對 #萃益敏益生菌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官網去看看喔!
連結: https://reurl.cc/9XQ7an
健康長行 為愛前進
胺基乙酸嗜睡 在 小小藥罐子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藥事知多D】常用止痛藥套餐
〈痛食咩止痛藥好?〉
有時候,各位看倌,大家服用一些止痛藥的時候,不難發現,其中一些止痛藥同時可能會含有兩種或以上的藥用成分,簡單說,就是「複方」。
不過只要起一起底,往往可能會發現裡面總是大多離不開撲熱息痛(Paracetamol / Acetaminophen)這種退燒止痛藥,在相當程度上,真的可以說是「膽」。
那麼,撲熱息痛一般會搭配什麼藥呢?
一般而言,主要有以下三種:
一、撲熱息痛 + 咖啡因(Caffeine)
在藥理上,咖啡因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興奮劑,除了能夠提神醒腦外,還宣稱自己能夠提高止痛藥的止痛功效,在不需要額外增加止痛藥劑量的情況下,加強止痛的功效,更加有效紓緩痛症。
在相當程度上,咖啡因可以說是一種藥引。
所以單是撲熱息痛,原汁原味固然可行,不過如果跟咖啡因同服的話,點一點綴,吊一吊味,便會更加能夠帶出撲熱息痛的止痛功效。
這就是說,單是撲熱息痛,固然好,不過搭配咖啡因,更加好。
如果需要達到這種效果的話,一般建議至少需要100mg的咖啡因,大約是一杯咖啡的含量。
在用法上,一般建議,主要如下:
第一,咖啡因擁有提神的功效,所以一般不建議睡前服用,目的在減少出現失眠的機會。
第二,如同「飛沙走奶」的黑咖啡(俗稱「齋啡」)較其他咖啡「傷胃」一樣,咖啡因可能會刺激胃壁黏膜,增加胃酸分泌,從而可能會增加出現腸胃不適、胃潰瘍、胃出血的副作用,產生一種俗稱「削胃」的現象。所以一般建議餐後服用,減少相關的副作用。
第三,如同「喝太多咖啡會喝出頭痛」一樣,高劑量的咖啡因同樣可能會誘發頭痛,所以根據相關的建議劑量服用,同時建議盡量避免進食一些蘊含咖啡因的食品,例如茶、巧克力,目的在避免攝取額外的咖啡因,避免過量,從而大大減低出現副作用的機會,例如頭痛、噁心、嘔吐、失眠、心悸。
二、撲熱息痛 +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撲熱息痛,顧名思義,除了「撲熱(退熱)」,還能「息痛(止痛)」。
在藥理上,撲熱息痛不是一種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暫時還是不太清楚具體的作用原理,總的來說,相較而言,撲熱息痛的消炎效果不大,不過退熱、止痛效果不俗。
至於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主要透過抑制體內分布在發炎組織的環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 COX-2)的活性,減少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的代謝,從而抑制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 PG)的產生,減低因為前列腺素而誘發的炎性反應,從而收縮血管,降低血管的通透性,紓緩炎症,減輕疼痛。
簡單說,藥如其名,撲熱息痛長於撲熱、息痛,短於消炎,既然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的消炎效果較大,自然便可以彌補撲熱息痛的不足,從而達到一個較理想的消炎止痛效果。
同時,一般相信這種搭配主要有以下三個優點:
第一,可以增加藥物的功效。
不難理解,雙管齊下,兩路夾擊,產生同一種效果,這樣便會相得益彰,加強治療的效果。
第二,可以減低藥物的劑量。
在這個例子裡,同服兩種不同的消炎止痛藥,便能夠避免增加這兩種藥的劑量,便可以保留相關的劑量額度上限做備胎,將來便可以多一步棋做最後的殺著。
舉例說,在正常劑量的情況下,撲熱息痛一般會在肝臟進行代謝,生成一種具有毒性的中間代謝產物,稱為N-乙醯醌亞胺(N-acetyl-p-benzoquinoneimine, NAPQI),然後透過與肝細胞的穀胱甘肽(Glutathione)結合,進行解毒,成為非毒性代謝物,排出體外。
不過在超過正常劑量的情況下,便可能會增加肝臟的負擔,飽和肝臟解毒的功能。
當肝細胞的穀胱甘肽被NAPQI消耗殆盡的時候,餘下的NAPQI便可能會與肝細胞結合,造成大量肝細胞壞死,導致急性肝衰竭。
所以一般建議成人一天不宜服用超過4000mg (4g)。
第三,可以減少藥物的毒性,減少出現副作用的機會。
在這個例子裡,既然能夠避免增加這兩種藥的劑量,自然便能夠減少出現副作用的風險。
舉例說,因為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能夠抑制COX-1的活性,所以可能會影響胃壁的黏液分泌,削弱胃壁的自我保護機制,胃壁容易受到胃酸的刺激,從而可能會增加出現胃潰瘍、胃出血的風險。
所以一般建議餐後服用,或者同時服用胃藥,不管是中和胃酸(抗酸劑),還是抑制胃酸(制酸劑),目的在減少藥物對胃部的刺激,降低藥物對胃壁的傷害。
三、撲熱息痛 + Orphenadrine
在藥理上,Orphenadrine是一種抗組織胺(Antihistamine),作用原理,主要在透過影響不同的受體,例如H1-受體(H1-receptor)、NMDA受體(NMDA Receptors),阻斷組織胺(Histamine)、N-甲基-D-天門冬胺酸(N-methyl-D-aspartate, NMDA)分別跟H1-受體、NMDA受體結合,抗衡組織胺、N-甲基-D-天門冬胺酸,能夠放鬆肌肉,主要適用於治療肌肉痙攣(Muscle Spasm),俗稱「抽筋」。
在副作用上,跟很多第一代抗組織胺一樣,Orphenadrine可能會產生睡意,所以服藥後一般不建議駕駛、操作機械。
除此之外,Orphenadrine還能夠與體內其他受體結合,例如毒蕈鹼受體(Muscarinic Receptor),從而較常產生嗜睡、口乾、視力模糊、小便困難、便秘這些副作用,未必適合罹患青光眼、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的人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