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鞋回診]
今天是拖鞋的定期回診,因為前陣子開始會看到拖鞋出現影片這樣的神經症狀,但頻率很低,上次跟醫生說了之後醫生請我試試看有沒有辦法拍到影片。
這次回診就帶著一堆影片(包含一些走路姿勢的影片)目前拍了X光先暫時排除是中耳炎,因為狀況是偶發的,也不會是急性的神經問題,推測應該會是老兔的神經退化狀況,所以先在心臟藥多加B群,再觀察看看。
走路姿勢部份醫生也覺得是老兔不可逆的狀況了,胸椎的骨刺應該是造成走路姿勢變得比較遲緩的原因,但是目前繼續吃保健品即可。
除了這些老兔退化的問題以外,其他部份都不錯,牙齒居然很漂亮(鞋:「什麼叫居然😡」)真是太棒了😂 只是因為年紀漸漸大了,體重也慢慢下降到1.91kg(年輕時大概都是維持2.1左右)希望可以不要再降了🥺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0萬的網紅HEALTH 2.0,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完整內容繼續看:https://youtu.be/aJOqYEGHo0c 常有頭痛、頭暈、失眠、牙痛、耳鳴等等症狀,去醫院檢查卻查不出原因?您可能是脊椎出問題。骨刺、椎間盤突出不只會長在腰部,胸椎、頸椎都有可能會長骨刺,頸椎胸椎的嚴重時會造成全身癱瘓,呼吸困難的問題,千萬不容小覷!不要以為骨刺、...
胸椎骨刺症狀 在 謝銘元:失敗並不可恥但要有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你曾因為酸麻漲or疼痛去看醫生 ,
而醫事人員為您的痛歸因於其中任何一項診斷嗎?
-頸椎、腰椎過直!(沒有該有的弧度?)
-脊椎側彎啦!當然會痛(?)
-脊椎之間的縫隙太窄了(?)
-椎間盤突出/脊椎滑脫(?)
-骨刺、關節退化(?)
-O型腿/X型腿(?)
這篇將顛覆你對脊椎骨骼肌肉疾病的診斷與治療認知
非知不可的秘密
今天就要用血淋淋的臨床真實案例
來和大家證明這些脊椎問題都不是病因,而是結果而已!
而且這些結果幾乎都是可逆的!!
也就是不用開刀、打針吃藥,
就能讓這些骨頭回到正確的位置
為什麼呢?
因為病因就在這些醫學儀器都無法看到的
☑️肌筋膜發炎
☑️前後左右不對等的筋膜緊繃
直接把骨頭拉歪斜了!!
- - - - - -
🚺個案資料
37歲,女性
-病史:婦科腫瘤腹腔鏡手術
-病程: 3年前開始,愈來愈嚴重。
背部抽蓄劇痛、坐立難安、四肢僵硬麻痺、左半身癱軟無力、痛到失眠、內分泌與自律神經失調等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及工作。
被醫學中心診斷為纖維肌痛症、胸廓出口症候群。
大多數的自費治療都做過,治療1年都沒改善。
- 治療:
1. 乾針(Dry Needling)治療約20次
2. 每日勤做醫學瑜伽(教個案自己在家做)
- 時間: 從2019/7~2019/12(約半年)
- 治療部位: 頭頸、四隻、脊椎約100條肌肉筋膜
(注意:醫師並未使用徒手治療、脊骨神經矯正去調整脊椎柱體,但四肢有使用)
- 治療成果(X光片的左圖為治療後):
1. 纖維肌痛症 全身症狀大幅減少7成
2. 頸椎弧度回到正常(前凸)
3. 胸椎脊椎側彎角度(Cobb’s angle)由30度減少為5度
4. 完全不用吃藥了
- - - - - -
其實
平常我們是不會請患者去照任何醫學影像
主要因為90%的筋骨疾病都能用觸診得到正確的診斷治療
狂且很多照影都有對人體危害的輻射劑量
但恰好這位可愛的患者因有定期照X光
而意外地得到這個驚人的發現
為何只有治療肌肉筋膜
就能讓硬骨的位置改變如此多呢?
其實所有的骨頭都由肌筋膜緊密固定著
才能讓骨頭在正確的位置上
但當肌筋膜發炎,就會導致筋膜張力失調
將骨頭拉往歪斜的位置
因此照出來的X光或甚至核磁共振(MRI) 就會
有明顯的骨頭錯位、間距狹窄、骨刺退化滑脫、神經壓迫...等
因此別再以為骨刺就是你的病
骨刺完全不會有症狀!!!
我常和患者比喻:
『骨刺就像你長白頭髮,一種頭皮退化的跡象,長骨刺也是骨頭退化而已。
請問你長白頭髮會痛嗎?不會馬!
頂多就是心理不太舒服而已...
畢竟誰想希望自己變老 』
真正的病都藏在你看不到的細節裡
就算照了超音波,這些筋膜發炎的現象也都不會呈現!
我們已經遇過幾千位患者,都發生了這種現象
患者以為是骨刺、鈣化、積水或是神經纏繞...(一堆醫學專有名詞)
但只要治療好肌筋膜,他們的症狀就消失囉~
📝 更詳盡的圖示解釋也收錄在『醫學瑜伽解痛聖經』 書裡的P.171、P.249
(書籍連結: https://pse.is/K3EKL)
- - - 👨⚕️以上由Dr. Victor 謝明儒醫師提供👨⚕️- - -
🙏很感謝她很樂意讓我們分享她的X光以及治療經驗
因為她說,謝醫師若分享她的真實案例
一定能幫助更多
像她這樣看四處求醫都沒辦法得到舒緩的痛苦人😇
💌感謝個案的治療回饋信💌
『
總是不以為意的腰酸背痛大約3年,在換睡硬床加埋首於進修課程中日益增長,2018下半年開始,經歷了三個多月的復健,疼痛始終不見好轉,又在恣意去撥筋的情況下開始蔓延,2019/2月起出現急性背部抽蓄劇痛、坐立難安、四肢僵硬麻痺、左半身癱軟無力、痛到失眠、內分泌與自律神經失調等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及工作。四處求診復健(超過十間醫院及診所),又經歷針灸、神經解套及增生注射治療、維他命D等 都無法有效改善
(期間甚至被轉介至精神科),藥物副作用又令人無所適從;
在被判定得了難以根治的「纖維肌痛症」而近乎絕望後的三個月,終被診斷出自己是「雙側胸廓出口症候群」-\-\ 第一肋骨明顯脫位,然而復位肋骨後加物理治療(徒手治療、顱薦椎療法、運動治療) 仍無法痊癒,全身疼痛依舊,僅能靠肌肉鬆弛劑勉強度日。
心灰之際,無意間看到疼痛剋星Dr. Victor治癒無數棘手案例的報導,心中燃起了一絲希望,於今年六月底開啓了我的乾針治療之路。
有別於以往的治療,乾針能刺激病發肌肉激痛點,產生肌肉跳躍反應後關閉疼源,達到治本療效。
Dr. Victor總是耐心聆聽,判斷病情加扎針手法快速精準,縱使每回治療過程中我總是痛到面露猙獰、傷痕累累,但只要依醫囑回家熱療及練習醫學瑜伽,痛感就能奇蹟般的減少,真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經過半年的治療,全身疼痛等症狀已改善約七成,終於能安然入睡,完全不用吃藥了! 與家人好好吃頓飯已不再是奢求。
謝謝Dr. Victor,讓我在疼痛之路上不再孤立無援,更珍惜每日活在當下的機會。
』
➕ ➕ ➕ ➕ ➕ ➕ ➕ ➕ ➕
🤲歡迎分享🤲
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胸椎骨刺症狀 在 物理治療師 胡逸惟 Kiwi Hu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腰椎位於身體的中段,上接胸椎、下接薦椎,多數下肢的神經根都由腰椎而出,在解剖上,椎間盤的後面有一條後縱韌帶,從上而下,縱貫整條脊椎擋著椎間盤,有預防椎間盤突出的功能。當椎間盤受過大壓力而突出時,會把後縱韌帶向後推擠,或向後側方移動,從後縱韌帶的旁邊向後側方突出,因此壓迫到神經之後,產生下肢痠痛麻的症狀。
一般常見醫生跟患者解釋病情常見:椎間盤突出ㄏ腰椎狹窄退化、腰椎滑脫、坐骨神經痛、腰椎骨刺…等名詞。
但其實當椎間盤突出部還在後縱韌帶範圍內的時候,是徒手治療最佳介入時機。
物理治療針對椎間盤突出的治療方法,是使用西醫中經過實證醫學研究證實之專業物理治療脊椎關節矯正手法,承襲了醫學教育中嚴謹且求證的精神,不僅僅只有整脊的技術,還包含了從病史、檢查、診斷、影像醫學解讀、治療計畫擬定、運動治療與居家衛教的整套醫學專業,因此對病患來說,是相當安全又迅速有效的。
胸椎骨刺症狀 在 HEALTH 2.0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完整內容繼續看:https://youtu.be/aJOqYEGHo0c
常有頭痛、頭暈、失眠、牙痛、耳鳴等等症狀,去醫院檢查卻查不出原因?您可能是脊椎出問題。骨刺、椎間盤突出不只會長在腰部,胸椎、頸椎都有可能會長骨刺,頸椎胸椎的嚴重時會造成全身癱瘓,呼吸困難的問題,千萬不容小覷!不要以為骨刺、椎間盤突出是退化的表現,愛追寶可夢的19歲的大一新生、愛翹二郎腿的33歲銀行行員,也都因為骨刺不良於行,開刀治療後才恢復。該怎麼注意、又該如何保護自己的脊椎!?播出日期:2017/11/12
現在訂閱《健康2.0》➔http://bit.ly/2eW6xMC
TVBS新聞台(56台) 每週六、日晚間9點首播
主持人:鄭凱云
FB粉絲頁:http://bit.ly/2gg2c4b
胸椎骨刺症狀 在 HEALTH 2.0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脊脊可危!脊椎出問題 病痛如影隨形★★★★
常有頭痛、頭暈、失眠、牙痛、耳鳴等等症狀,去醫院檢查卻查不出原因?您可能是脊椎出問題。骨刺、椎間盤突出不只會長在腰部,胸椎、頸椎都有可能會長骨刺,頸椎胸椎的嚴重時會造成全身癱瘓,呼吸困難的問題,千萬不容小覷!不要以為骨刺、椎間盤突出是退化的表現,愛追寶可夢的19歲的大一新生、愛翹二郎腿的33歲銀行行員,也都因為骨刺不良於行,開刀治療後才恢復。該怎麼注意、又該如何保護自己的脊椎!?播出日期:2017/11/12
★節目來賓★
【前國泰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林建邦】
【加拿大脊骨神經科醫師 黃如玉】
【脊椎保健達人 鄭雲龍】
【資深媒體人 盧燕俐】
【藝人 阿松】
現在訂閱《健康2.0》➔http://bit.ly/2eW6xMC
TVBS新聞台(56台) 每週六、日晚間9點首播
主持人:鄭凱云
FB粉絲頁:http://bit.ly/2gg2c4b
胸椎骨刺症狀 在 HEALTH 2.0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完整內容繼續看:https://youtu.be/aJOqYEGHo0c
常有頭痛、頭暈、失眠、牙痛、耳鳴等等症狀,去醫院檢查卻查不出原因?您可能是脊椎出問題。骨刺、椎間盤突出不只會長在腰部,胸椎、頸椎都有可能會長骨刺,頸椎胸椎的嚴重時會造成全身癱瘓,呼吸困難的問題,千萬不容小覷!不要以為骨刺、椎間盤突出是退化的表現,愛追寶可夢的19歲的大一新生、愛翹二郎腿的33歲銀行行員,也都因為骨刺不良於行,開刀治療後才恢復。該怎麼注意、又該如何保護自己的脊椎!?播出日期:2017/11/12
現在訂閱《健康2.0》➔http://bit.ly/2eW6xMC
TVBS新聞台(56台) 每週六、日晚間9點首播
主持人:鄭凱云
FB粉絲頁:http://bit.ly/2gg2c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