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四點接兒子放學,心情大好的我,問兒子晚餐想吃什麼。
「就吃義大利肉醬麵吧,有起司的那種⋯⋯」
#到家可能快五點
#兒子竟然想叫我熬肉醬
身為一個火山孝子,我使命必達。
去附近超市買了桂冠,做了兒子想吃的義大利麵。
陛下一臉感動。
「噢謝謝、謝謝⋯⋯謝謝馬麻這就是我想吃的口味,我們好像去餐廳喔⋯⋯」
#哈哈哈哈哈哈
#兒子看來很滿意
不只兒子吃驚,連鄰居看到我義大利麵還擺盤也很震驚。
「哇,你們家吃冷凍食品,還需要這麼講究啊?」
「沒錯,我老婆連加熱食品都弄得像餐廳。」啾啾一臉得意。「廢柴媽媽界的翹楚,全世界最會加熱跟活用冷凍食品的人⋯⋯」
#收到老公稱讚應該很開心
#但不知道哪裡怪怪的?
/
📷 附上慶祝正式啟用廚房、用冷凍食品辦了簡易新家入厝趴的一家三口。
#是簡易版
#等沙發跟電視櫃來了我們才算正式入厝
#很快的我就會成為冷凍食品界的一朵花
替全家人張羅一頓美好的餐點,是我一天最重要的一場儀式。
成為媽媽後才發現,替全家人上菜,看著大家吃得眉開眼笑原來是這麼幸福的一件事。
也許,這就是我為什麼這麼喜歡煮飯的原因吧。
#儀式感建構了孩子的幸福感
#所以上天給了廢柴媽媽隱藏技能
#除了活屍育兒
#還可以煮飯
家裡一定囤有冷凍食品的廢柴媽媽,超級超級推薦,每個人家有桂冠義大利波隆那肉醬麵。
我小時候就超愛桂冠的奶油明太子義大利麵,沒事就會在家裡囤著,半夜想吃的時候就加熱。
現在發現了義大利波隆那肉醬麵,天啊,天賜良緣。
想吃肉醬不用辛辛苦苦熬煮,料多味美,快速上桌,廢柴媽媽不怕忙工作沒時間準備晚餐。
除了滿足喜歡紅醬的爸爸,可以發揮創意,快炒洋蔥、培根,加上鮮奶油,一秒變成兒子喜歡的粉紅醬。
撒上大量瑪茲瑞拉起司放進烤箱,焗烤手到擒來。
想營養均衡還可以自己加料,我有時會加綠花椰菜或是蘆筍,還可以爆炒蝦子。
我有時候會單用醬包,做成肉醬茄子、肉醬焗烤土司⋯⋯
一道料理無限變化,家就是你的餐酒館。
#半夜想吃餐廳不求人
在書上看到這麼一句話:
生活需要儀式感,才不至於無趣,才能把將就的日子過成了講究的生活。
幸福的儀式感,家就是我們最棒的小餐館。
/
因桂冠輕鬆生活冠名贊助,貼心附上培根粉紅醬肉醬麵做法:
1.不沾鍋香煎培根,逼出香氣跟油脂。
2.夾出培根,用培根將切細絲的洋蔥、與蒜頭末爆香(如果喜歡吃辣可以加辣椒一起快炒)
3.倒入義大利肉醬醬包,少許水或牛奶,100克鮮奶油。
4.調味,加入少許黑胡椒粉及帕瑪森起司粉(陛下超愛起司我會加多點起司),倒入加熱的麵條,煮至濃稠就完成囉。
P.S 培根可以換成橄欖油煎鮮蝦,想吃青菜的人可以加入一些綠花或蘆筍。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R. 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門之守護神後攻一回殺 決鬥重溫: https://duellinks.konami.net/att/0666a1d3c33a3066a0e8656a2454fcee23fa60d51a 牌組連結: https://duellinks.konami.net/att/0552a37fc35c105c...
胡帕技能 在 少女 A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帶美國朋友去吃火鍋,是一個不智之舉:異地生活,什麼時候才算融入當地文化?]
有一次,一對美國情侶朋友來台灣拜訪我,他們從來沒有到亞洲旅行過,對亞洲菜的認識也近乎於零,因為這樣,某天晚餐就發生了一件頗尷尬的事情。
我帶他們去吃個人小火鍋,店員點火上鍋,湯滾之後,我熟練地把火鍋料噗通噗通丟入,期間去醬料櫃以完美比例配好沾醬,回來時自顧自開始涮肉片,津津有味地開吃。過了一會,我意識到美國朋友們面有難色地盯著眼前的火鍋,瞥一眼他們調的醬料,簡直嚇死我,一碗裡只有香油跟白醋,另一碗裝了半碗的醬油,他們舉著筷子,面對眼前滾滾沸騰的湯,完全不知道該怎麼下手。我趕緊教他們把火鍋料丟下去煮,肉片涮一下就可以吃了,他們雖然照做,但臉上充滿狐疑,時不時夾起丸子、魚餃等物,問我「這熟了沒?」他們覺得我不用算時間就知道東西熟不熟,幾乎是一個可以寫進履歷「技能」欄的才華。
/
你也可以到我的網站讀這篇文章:https://urbananimalsabby.com/2020/10/06/how-you-eat-and-the-local-culture/
/
最後兩人的鍋,不是煮得太爛就是太生,筷子夾不好,料不小心整個沈入沾醬裡,夾起來放入口中又鹹到令人臉皺,他們想必是內心微崩潰,吃到一半就禮貌微笑說自己吃飽了,而鍋裡和火鍋盤上還有好多沒吃沒煮的東西,我覺得可惜,但又不好逼他們,幫他們煮又很怪,於是只好心懷歉意地自己吃完美味的一餐(但後來有帶他們去買炒飯回飯店吃啦)。
經過那件事後,我才發現,原來世界上不是每個人都知道吃火鍋時,要用什麼比例去搭配沙茶醬、醬油、香油、糖與蔥蒜,也不是每個人都天生懂得「吃火鍋」的眉眉角角。這是文化訓練出來的習慣與能力。因此我想,一個人旅行異國,或許只有在對當地飲食進入游刃有餘的狀態時,才能毫不心虛地說自己真正融入當地文化吧?
/
很多去過義大利的人都說,義大利以美食聞名世界沒錯,但真的說起來,吃來吃去也就是披薩、燉飯、義大利麵這三種,一堆澱粉,再好吃吃久了也會膩。
一開始我也這麼想,並且在義大利生活的初期,甚至對義大利菜產生排斥,覺得什麼都是澱粉、起司、橄欖油......,實在是太單調了!不像川菜的麻與辣,泰式的鹹甜與酸、印度的香料搭配那樣多層次。
但在那邊生活久了,才漸漸發現自己錯了。人的味蕾真的是能訓練的,以前我覺得橄欖油全部一個味道,後來我開始吃出橄欖油不同的風味與辛辣度時,簡直是發現新大陸。接著我開始懂的品味不同品種的花蜜、不同製法的起司、不同家庭釀造的紅酒、不同山區石封出來的豬油......,而這些風味獨特、帶有多層次前中後味的新鮮食材,彼此之間也能互相搭配,但不能亂搭,有些東西特別適合彼此,配對了,宛如發現魔法公式,就像沙茶醬配醬油很適合一樣。我最愛的搭配,例如在帕瑪森起司上抹花蜜、清蒸劍魚搭配糖煮葡萄、從樹上「很慢」(台語音)的無花果搭配 Ricotta Cheese…...。
在義大利生活的第二年冬天,我和一群朋友在花園露台上閒聊、打牌,突然覺得餓了,就到廚房搬出麵包、帕瑪森起司、兩種不同火腿 Prosciutto di parma 和 Mortadella,一些生菜,接著熟練地切麵包、切起司,夾入不同火腿與生菜,淋上了橄欖油、黑胡椒與一點蜂蜜,整個包起來,津津有味地開吃。我本來自己吃得旁若無人,突然一位義大利朋友開口,她對我手中的 Panini 點頭讚許,說:「妳現在也吃得像個義大利人了。」
/
後來,每次我跟外國朋友出去吃飯,都會仔細觀察他們,要是變成網路媒體的心理測驗,大概是這種心態:「從飲食的掌握度,猜你在臺灣生活多久」而我曾觀察到最令我驚艷的有以下幾個狀況:
1/ 吃小籠包湯匙會在下面用湯匙接住才咬,不浪費一丁點湯汁
2/ 吃傻瓜乾麵,能熟練地加入烏醋、辣渣等調味,並且強調一定要半熟蛋包
3/ 半夜肚子餓, 會自己到 7-11 搭配出豪華套餐
4/ 吃火鍋時,知道「醬油+沙茶醬」等經典醬料配法
5/ 分得出「肉粽」不只一種
6/ 吃烤香腸時,會咬生大蒜
7/ 吃牛肉麵會加白醋和酸菜
8/ 甜不辣吃完後,剩下的甜辣醬料拿去加湯
9/ 去傳統豆漿油條早餐店,點鹹豆漿並且加辣油
10/ 買便當會跟老闆要辣菜脯,並且打包湯
還有哪些看似「內行」的台灣菜吃法,會讓你對外國朋友表達讚許呢?有什麼不錯的「內行」吃法,可以分享一下?
補充:
這篇文章發佈後,陸續收到幾封網友私訊,說我「放任」美國朋友掙扎吃鍋,很不懂待客之道。在這邊說明一下:
我和他們相處的幾天中,一起去吃過熱炒、清粥小菜、米粉湯等等,每一餐都吃得很愉快,我除了和他們聊食物、解釋食物外,他們也觀察我怎麼吃,有樣學樣。
吃火鍋那晚,我也有事前和他們解釋一下什麼是小火鍋,開吃後,看到他們面對滾湯面露遲疑,我也鼓勵他們「現在可以放這個」、「接下來可以放這個」等等,並重新替他們配好醬料(這些細節我並沒有在原文裡講,因為文章主題是要講,有些我們習以為常的飲食小習慣,原來是文化習得的產物(不然外國人怎麼需要教?),若放入太多這類與文章主題目的不相關的細節,例如像這樣還要細細解釋我的動機,便會過於冗長並且離題。
外國人雖然對某些文化不熟悉,但他們也不是三歲小孩,而是聰明有邊看邊學能力的獨立個體。就像我在義大利生活時,也沒人貼身教我該怎麼吃,我也是觀察義大利人自己學習的,甚至還自行買書上網閱讀,學習當地飲食文化。
總之,吃鍋那天,依照前幾天的經驗,我認為稍微講解後,他們便會看著我有樣學樣吃起來,但並沒有,他們面對滾湯就是不斷面露遲疑,無論我怎麼鼓勵,他們看起來就是面有難色,到了一個程度是,如果我繼續「鼓勵」,就是有點不懂看臉色,勉強他們吃他們不想吃的東西,所以最後雙方放棄這一回合。但他們並沒有怪我,過後他們只是跟我開玩笑說,「火鍋看起來滿恐怖」,也沒放在心上。我認為,就是有人會不喜歡吃火鍋,而這對美國朋友一方面是不熟悉, 一方面可能也是單純不喜歡而已。
最後,回到正題,這篇文章目的,是在探討人們習以為常的飲食小習慣,其實是文化不知不覺養成的。這篇文章並不是在講怎麼招待外國人最正確。
ps. 辦了個「少女A」的 IG,未來文章也會在上面同步發表,歡迎大家追蹤:
https://www.instagram.com/abby_chao_/?hl=en
#飲食 #文化 #內行台灣菜吃法
胡帕技能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個人若能終身實踐有益健康的生活方式(愈早愈好,最好從小開始),邁入中年後可能面臨的健康威脅應該會降低許多。
遺憾的是,很多人並不是用這樣的態度在維護健康,甚至用某些我們並不樂見的方式在對待自己的身體。
從現在起,各位可以自己肩負起醫者的角色。透過深入的覺知,充分開發那個隱藏已久,但其實每天都在默默照顧著我們的療癒系統。
取自《自體的療癒》
……………………………………………………………..
各位朋友,早安:
我對身體相當重視,而我認為這常被現代人有意地忽略。為了甚麼而忽略呢?
我們傷害自己的身體,常因為追逐名利,還有我們不知道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最近看到一位朋友有一個說法:雖然熬夜追劇不健康,但她就是想要放鬆一下,結果弄得全身痠痛,白天注意力難以集中!
當我們對自己的身體常有感恩,我們便會愛惜與珍重。這個概念,最近有蔡教授提到,但之前我也借用不同作者的大作討論了好幾次。
對自己慈愛,其實不難。但要培養這種心態,如果不經提醒,很容易遺忘,又開始陷入花花世界的喧鬧。
「每一天、每一次做的自我照顧決定,都會對健康造成相當程度的影響。」
自我覺察、自我慈悲,都是自我療癒的重要關鍵。我真心認為,身體健康只是一個切入點,最後還是要回到意識。
聽起來有點玄,但在上一篇文章中,各位可以注意到:我們如何看待「自我」,會影響身體機能!
我常提到,結果、努力、自我認同,是我們在了解一個人做一件事,可以探究的三個層次。其中,「自我認同」對我來說,是強大能量的核心。
這系列總共會有六篇文章分享,由淺到深,會引導大家走上一段旅程。我自己在這本書收穫很多,我猜,能對版面上的朋友有些幫助。
祝願您,能成為自己的良醫,守護自己的健康!
.
ps.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photos/a.248192138530437/3789991287683820/
……………………………………………………………..
自我療癒能做些什麼?
【文/ 狄帕克・喬布拉(Deepak Chopra)、魯道夫・譚茲(Rudolph E. Tanzi)】
現在,請想像一下,張三和李四這兩個人都因為發燒而就醫。張三到醫院時,候診室人滿為患,院方還告訴他,醫生會晚到三十分鐘。結果,張三等了一個多小時,好不容易見到醫生時,他已經不耐煩到快要抓狂了。不僅如此,醫生的看診流程也很制式:量體溫,做點初步檢查,開立幾顆抗生素,診療就結束了。
這位醫生說:「你可能有點輕微的感染。這個藥你先吃吃看,如果你得的是感冒或流感,發燒症狀會先惡化再改善。我們兩週後見,你可以向前面的櫃檯小姐約回診時間。」
以上所述,是我們在基層醫療院所就醫時常常碰到的情境,大家應該都不陌生。而醫生對張三說的話也還算正常,並無任何不實之處,只是他得到的醫療照護非常制式。
那李四呢?他到達診所時,候診室沒什麼人,所以馬上就見到了醫生。醫生問診非常詳細,例如:什麼時候開始發燒?睡眠狀況、心情、體力和胃口,有沒有受到影響?不僅如此,他還問及李四的病史,包括他過去有沒有出現過類似的發燒症狀,這些症狀會自行痊癒嗎?還是一定得吃藥才能緩解?在不算短的問診過程中,醫生的態度視病如親,沒露出絲毫不耐,讓李四感到相當安心。
此外,醫生還告訴李四:「這類輕微的發燒,多半是感冒或流感的表徵。接下來幾天,有需要就打電話給我,我們一律密切留意,再看看該怎麼做。」
第二位醫生聽起來很理想,對吧?但是很抱歉,這個虛構人物只存在於幻想裡。李四所得到的醫療照護(醫師看診時從容不迫,並表現出充分的同理心與關懷)在現實生活裡幾乎不可能發生,而且短期內應該不會有太大改變。理論上,醫療專業屬於助人行業,但多數人的就診經驗幾乎大同小異:等候,進入診間,和醫師交談幾句(頂多十到十五分鐘),然後醫生根據片面了解做出治療處置(但這種狀況還算好的呢)。
所幸,我們還有別的選擇,就是自己肩負起醫者的角色。這樣說好了,一個理想的醫生,基本上應具備下面幾項特質,包括:
▽ 有耐心
▽ 有同理心
▽ 態度開明
▽ 能持續觀察病情的變化
▽ 可密切監控
▽ 詳細了解患者過往的病史
▽ 醫學知識與素養豐富
上述特質,除了最後一項專屬於醫療專業人士,其他都是我們自己可以提供給自己的,方式可以是自我照護,也可以透過良醫的協助一起努力;甚至,其中有些事只有我們自己辦得到,比如持續監控(雖然住院也行)。而且,上面提到的某些事,你很可能已經在做了,只是沒有意識到,你這麼做其實等於在扮演治療者的角色。善用這些特質非常重要,因為自我療癒的意識應該要成為每日的習慣,甚至技能。
遺憾的是,很多人並不是用這樣的態度在維護健康,甚至用某些我們並不樂見的方式在對待自己的身體。譬如,我們在太多人身上可以看到以下的一項或多項特質,包括:
▽ 冷漠以對
▽ 拒絕承認有疼痛或症狀需要處理
▽ 擔憂或焦慮
▽ 資訊不足
▽ 胡亂猜測
▽ 接受不必要或無效的治療
不難想見,每個人都希望避免這些狀況,卻又總是落入自我挫敗的慣性反應,譬如杞人憂天、假裝病痛並不存在,不然就是胡亂猜測,再病急亂投醫,隨便從藥箱或櫥櫃裡抓瓶藥來服用,還以為這樣就能解決問題。但這類衝動通常來得快、去得也快,不久後又會重蹈覆轍,進而陷入漫長的等待和莫名的焦慮裡。
但還好,從現在起,各位可以自己肩負起醫者的角色。透過深入的覺知,充分開發那個隱藏已久,但其實每天都在默默照顧著我們的療癒系統。
.
以上文字取自
自體的療癒:後疫情時代的新健康提案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3612
一中心∣https://bit.ly/32mL9HB
一中心出版 1 Center LTD.
.
已額滿_板橋免費公益講座_你還在獨自生悶氣嗎?--示弱的勇氣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39616727062187/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胡帕技能 在 R. 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門之守護神後攻一回殺
決鬥重溫:
https://duellinks.konami.net/att/0666a1d3c33a3066a0e8656a2454fcee23fa60d51a
牌組連結:
https://duellinks.konami.net/att/0552a37fc35c105ca9592f7fd8506ac39acf402627
------------------------------------------------
技能:三星降階
混沌巫師 ×1
命運女郎・萊蒂 ×1
命運女郎・帕絲蒂 ×1
門之守護神 ×1
水魔神-斯卡 ×1
雷魔神-桑卡 ×1
風魔神-胡卡 ×1
占卜魔女 小地 ×1
命運女郎・沃特莉 ×1
命運女郎・考琳格 ×1
命運顯示 ×1
命運未來 ×3
集中電流 ×1
二重召喚 ×1
神奇魔杖 ×3
黑魔術的面紗 ×1
超量招待會 ×2
黑薔薇龍 ×1
------------------------------------------------
日本語版:https://youtu.be/rHDuQw0UTR4
English version: https://youtu.be/32sSHkkuT7A
胡帕技能 在 R. 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之前的"一回合門之守護神",把卡牌升級和無之煉獄換成集中電流和自帶特殊召喚的怪獸
(……其實黑薔薇龍和混沌巫師打過去就能贏了……)
決鬥重溫:
https://duellinks.konami.net/att/04e8d5e14562f8bee63cfa6728d2e5cecf36bb642c
牌組連結:
https://duellinks.konami.net/att/0084c02e94a8b7fa989c88954ee9eff3ddd2ac783c
------------------------------------------------
技能:抽牌感知:光
混沌巫師×1
命運女郎・萊蒂×1
命運女郎・帕絲蒂×2
門之守護神×1
水魔神-斯卡×1
雷魔神-桑卡×1
風魔神-胡卡×1
占卜魔女 小地×1
命運女郎・沃特莉×1
命運女郎・考琳格×1
命運顯示×1
命運未來×1
集中電流×1
同步解除×3
祭品人偶×3
妖神-不知火×1
黑薔薇龍×1
冰結界之龍 光槍龍×1
芳香熾天使-迷迭香×1
命運女郎・艾芙莉×1
星塵充能戰士×1
------------------------------------------------
日本語版:https://youtu.be/TfsT21F9Aas
English version: https://youtu.be/4BWUOK9bSAM
胡帕技能 在 R. Y.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能把難出的魂牌一回合叫出來就滿足了……
決鬥重溫:
https://duellinks.konami.net/att/050052678ffdfb63ed1c7a2090c7f85fd902bcb7e2
牌組連結:
https://duellinks.konami.net/att/038d83402f79426c3e08b310ce980460b271c074c6
------------------------------------------------
技能:重新開始
命運女郎・萊蒂×1
命運女郎・帕絲蒂×2
門之守護神×1
水魔神-斯卡×1
雷魔神-桑卡×1
風魔神-胡卡×1
占卜魔女 小地×1
命運女郎・沃特莉×1
命運女郎・考琳格×1
命運顯示×1
無之煉獄×1
命運未來×1
同步解除×3
祭品人偶×3
卡牌升級×1
芳香熾天使-迷迭香×1
星塵充能戰士×1
------------------------------------------------
日本語版:https://youtu.be/XKYyLD4ebYc
English version: https://youtu.be/HGcLCAbp7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