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女孩八歲了。
生命如此神奇。八年前從我體內嘩地一聲衝出來的孩子,綿綿軟軟的,我在哺乳室抱著餵奶,好怕折傷寶寶手腳;八年之後的孩子,在家裡自己把地墊鋪好,就砰砰咚咚的練起倒立,靈活得不得了。
我也感覺到我們越來越不同了。在孕期時,我吃甜食,肚腹裡的胎兒就活潑滾動,我走到哪,就跟著我到哪。但現在,我們在飲食、興趣、情緒、事物的判斷、前進的方向,都開始有了不同的選擇。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港。故 konggu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沒哭過、沒笑過,只有一聲再見。是走過凡間的天使,也是一份充滿淚水的禮物。」在一張關於「善別」的講座海報上,這句話無聲卻有力地訴說着背後的故事。 朱子溢,作為一個夭折嬰的父親,是這個講座的分享者之一。 「無腦兒」BB 事件回帶到2013年,已經是兩個女兒之父的朱子溢,和太太陳頌恩(Mary),...
胎兒 方向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孕產兒安全週:李毅評醫師特別演講 >
各位好
我是威廉氏後人 – 李毅評醫師
-
生產是一個女人前半生之中
數一數二危險的時刻
-
妳知道嗎?
對於25-44歲的台灣女性來說
這幾年的十大死因之中
除了癌症、自殺、意外事故這些之外
妊娠、生產及產褥期相關死亡也總是名列十大死因之一
-
台灣每年的孕產婦死亡率約為十萬分之十左右
也就是說
平均每年十五萬新生兒出生的話
就有十五名產婦因為生產而死亡
-
而在地球上的其他醫療相對落後的角落
生產相關的孕產婦死亡率更是高達十萬分之五百左右
-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
全世界每天約有830名婦女死於妊娠或生產相關的併發症。
平均每兩分鐘
就有一位母親因為生產而死去
-
當人們開始責備台灣生產過度醫療化的同時
人們卻忘記了
這些所謂的過多的醫療介入
卻也避免了無數孕產婦與新生兒的危險。
-
生產是很危險的
需要高度的專業、有經驗的團隊、和許多先進的儀器設備
臨時發生的各式各樣危急情況更是數不勝數
胎兒窘迫、胎盤早期剝離、產後大出血、子癲前症與子癲症、肩難產、羊水栓塞
這些情況
都可能在短時間引起小孩或孕婦的死亡或引起終生都難以治癒的長期後遺症
當這些產科急症發生的時候
留給我們醫生處置的時間
往往卻只有短短的幾分鐘而已
-
生產是很危險的
卻又是一個女人人生最重要的經歷與最難忘的回憶
-
對於我來說
居家生產無法像在醫院生產一樣安全
但是否有可能
讓在醫院生產,
如同在居家生產一樣溫馨而且令人難忘呢?
-
在守護安全的前提下
完成產婦對於生產的各種想像
是我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
因此,
我播放莫札特做為出生時的胎教音樂
我推行全程減痛分娩
我鼓勵由丈夫斷臍
更進一步的
我試著讓孕婦點播五月天
我試著讓丈夫參與接生
我試著讓小哥哥小姐姐也參與陪產的過程
-
我鼓勵產婦和丈夫一起規劃
屬於他們的生產計劃。
-
那麼妳呢?
妳對生產的想像是怎麼樣的呢?
-
9/25 星期六 上午10:00 – 11:00
配合新光醫院孕產兒安全週活動
我受邀主講一小時:「關於妳生產的注意事項」
由於配合防疫規範
請想要參加的好朋友們事前報名
並配合防疫規範採梅花座聽講。
室內人數上限80人,
免費報名,免媽媽手冊,座位額滿為止
-
“如果只論生與死,一個單胞胎的產婦生產,會有幾種可能的結果?”
“根據排列組合,一共有四種。”
“媽媽小孩都平安、媽媽平安小孩死掉、媽媽死掉小孩平安、媽媽小孩都死亡”
“但現實世界中,只有兩種結果”
“只有母子均安,和不是母子均安兩種”
“因為不管是媽媽還是小孩,任何一方出事”
“都是我們無法接受的結局”
-
~ 威廉氏後人 – 李毅評醫師 ~
試管嬰兒懷孕成功率計算器 : https://haveababy.tw/predict/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mrwilliams999
個人網站 : https://haveababy.tw/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mr_williams_li/......
-
胎兒 方向 在 林俐岑營養師的小天地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火燒心」胃食道逆流,如何改善呢?😎🧐
身邊實在有太多人有這樣的腸胃問題,也就是「胃食道逆流」!我們一天大致上至少會吃三餐,但患有胃食道逆流的人若是吃錯食物或是特殊情況下,可說是每餐飯後都深深困擾著他們。「火燒心」的戲碼幾乎天天上映,真的是既不舒服又無奈。因此,俐岑營養師想要與大家分享一些關於有助於逆轉胃食道逆流的飲食觀念,相信可以幫助你控制胃食道逆流的症狀,減少它發生的機會。
完整文章請見 https://reurl.cc/GmML8v
濃縮列出一些重點:
⭐️哪些食物很容易造成胃食道逆流的發生?或是加重其症狀:
📌1.刺激性食物:像是辣椒、黑胡椒、生大蒜等,這些辛香料會對胃黏膜造成刺激,所以若胃部較弱的人避免攝取到添加這些辛香料的食物,像是麻辣火鍋等,會讓你胃食道逆流症狀更加重。
📌2.咖啡因飲品:含有咖啡因的飲品像是咖啡、濃茶等,咖啡因會去刺激胃酸分泌(有些腸胃科醫師認為咖啡因不見得會去刺激胃酸分泌,但若你空腹喝會不舒服建議還是避免)
📌3.油炸食品、高脂飲食:過多的油脂會讓胃排空變慢,食物在胃中停留太久又不好消化,使得胃酸一直過度分泌,會加重胃食道逆流的症狀。
📌4.含糖食品/飲料:像是糖果、蛋糕、麵包、汽水等,都會去刺激胃酸大量分泌,所以下午茶的咖啡配蛋糕,就是最典型造成胃酸過度分泌的組合。
📌5.過甜/太酸的水果:過甜的水果像是鳳梨、葡萄、芒果等,會使得胃酸大量分泌,加上鳳梨的纖維較粗,有胃食道逆流的人吃了之後會更加不舒服。另外,吃起來偏酸的水果像是檸檬、番茄等,也會較刺激胃黏膜而感到不舒服。
📌6.不好消化的食物:糯米製品像是油飯、中式糯米飯糰、湯圓、麻糬、年糕等,由於糯米的澱粉結構為支鏈澱粉不好消化,再加上大多糯米製品而甜食,所以會使得胃酸大量分泌,加重胃食道逆流的症狀。
📌7.全脂牛奶:牛奶的乳脂肪不好消化,全脂乳的乳脂肪含量也較高,所以在胃中也會去刺激胃酸大量分泌。
📌8.薄荷:薄荷相關的食品,像是薄荷茶、薄荷巧克力等,因為薄荷會使得食道括約肌放鬆而無法關緊,使得胃酸往食道方向逆流,更凸顯出火燒心的感覺。
📌9.酒精飲料:像是各式酒類,酒精會去刺激胃黏膜,喝酒不僅傷肝也傷胃。
📌10.湯水類食物:像是湯泡飯或是粥品,液體和固體食物同時吃,很容易將空氣混和吃下肚,讓胃部消化不良,也會加重胃食道逆流的症狀。
⭐️哪些人容易罹患胃食道逆流?
*三餐不定時不定量:大小餐食,讓胃酸一下分泌很多一下分泌不足,加重胃部負擔。
*時常飲酒
*時常吃「吃到飽」的人
*懷孕後期的婦女:因為肚子的胎兒快速長大,而往上擠壓到胃部而容易造成逆流。
*壓力大的人
⭐️如何改善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呢?
俐岑也製作了一目了然單張懶人包,希望大家能秒懂,快速獲得營養資訊喔!
#我也是壓力型胃酸分泌人🙁
#一起來好好照顧胃吧
若你覺得實用的話,也歡迎分享給更多人唷!
胎兒 方向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沒哭過、沒笑過,只有一聲再見。是走過凡間的天使,也是一份充滿淚水的禮物。」在一張關於「善別」的講座海報上,這句話無聲卻有力地訴說着背後的故事。
朱子溢,作為一個夭折嬰的父親,是這個講座的分享者之一。
「無腦兒」BB
事件回帶到2013年,已經是兩個女兒之父的朱子溢,和太太陳頌恩(Mary),原本很開心地準備迎來他們第三個愛情結晶品—朱瑋恆。「我哋產檢時如常去睇BB,因為已經係第三胎,所以一睇嘅時候,我哋已經知道嗰個係心臟、腳、手。但醫生比平時沉默,比平時有啲反常。」
隨後醫生嚴肅地告訴他們,他們的孩子是「無腦兒」—即天生沒有頭蓋骨的BB,無頭蓋骨的緣故令腦部不能發展,即使足月出生,一般也只能活3至5小時。絕大部分「無腦兒」父母會選擇終止懷孕,醫生着子溢兩夫婦下決定。
由天堂跌至地獄
「唔想去接受呢個事實,亦唔想去理解呢件事,只想呢個檢查結果係錯嘅。」Mary憶述時仍略帶激動。無奈事實就是事實,經過不斷的「腦交戰」,最後Mary和子溢還是決定把孩子生下來。「我哋就係佢嘅父母,我哋係愛佢嘅,唔拾得唔要佢。」
就是一份「不捨得」,Mary懷胎十個月,最後在私家醫院順利生下沒有頭蓋骨的愛兒瑋恆。「佢出世嗰一刻我哋好開心,同時好矛盾地又好難過,因為我哋知道佢好快要死。」子溢無奈地憶述。可能瑋恆亦十分不捨這對父母及兩個姐姐,所以他比預期的3至5小時多活了一倍,足足陪伴家人10小時之久。
不懂痛的BB
有些不明所以的觀眾,或者會認為瑋恆要經歷10小時的「痛苦」才得以「解脫」,是很殘忍的事,但子溢就這樣回應:「我記得當時瑋恆出世,兒科醫生有同我哋講,因為BB嘅腦部發展唔強,以及佢對痛嘅觸覺未建立,所以兒科醫生話佢唔會痛嘅。而且,我覺得無人能夠好似瑋恆咁,10個鐘都係充滿愛,有父母、家人一直陪住佢一世。」
遺愛人間的「無言老師」
「朱瑋恆喺2013年11月27日,朝早9點正式宣布死亡。」Mary憶述當時醫生的宣布,仍然有揪心之痛。本身是老師的Mary和子溢,為了讓瑋恆的生命更添意義,原本打算讓他參與器官捐贈,但由於體積太小,當時的科技做不了器官移植;機緣之下他們接觸到中大的「無言老師」計劃,於是瑋恆便做了大體老師。兩年後取回遺體,火化、安碑:「做咗撒灰之後,感覺真係完咗、好圓滿嘅感覺。」
流產嬰父母之痛
作為夭折嬰的父母,Mary和子溢深深體會新生命來臨卻又很快離開人世的椎心之痛。他們表示,瑋恆的身後事能夠人性化地處理,大大減輕了對他們的二次傷害。反觀那些少於24周的流產嬰,根據現行法例不屬人類遺骸,無法在公營墳場火化及安葬,在公立醫院更會被當作「醫療廢物」,會與醫院其他人體殘肢或組織一起火化,又或可能棄置於堆填區。
即使父母努力爭取取回遺體,亦不容易找到火化的地方,目前唯一可行的途徑便是到寵物店火化。早前就有報道,指有流產準媽媽因不願見自己嬰兒以寵物火化形式火化,胎兒遺體存放在醫院超過半年之久。這做法令Mary兩夫婦覺得,無疑是對流產嬰父母造成第二次、第三次的傷害!
「唔通將來想拜祭BB嘅時候,對住個堆填區拜咩!」Mary苦笑。「依家嘅天使花園,係行緊好正確嘅方向。」子溢補充。
經過流產嬰父母多年來的爭取,陸續有團體開始為少於24周的流產嬰,提供安葬的地方,例如道風山基督教墳場的「天使花園」和華人永遠墳場的「寧馨園」等。
而食環署早前回覆傳媒時表示,將透過行政措施劃出特定範圍,設置專供安放流產嬰的設施,初步擬設於粉嶺和合石墳場,預計最快今年第一季落成,將會是食環署首個可安置不足24周流產嬰的墳場。
從死看生的「生死教育」
訪問期間,腹大便便的Mary在丈夫子溢的陪同下,帶我們到道風山的「天使花園」走了一轉,在傳統中國人的觀點看來,孕婦最好不要去墳場這些地方的,但Mary卻笑說:「我哋一家唔忌諱講死亡,我哋都成日同兩個女討論生死嘅話題,兩個女亦都會喺我哋面前話好掛住細佬瑋恆。」
有一生必有一死,不忌諱講死亡,Mary和子溢更將和瑋恆的生命故事,帶入校園去推廣生命教育,從死看生:「死亡發生嘅時候,令我哋更加珍惜我哋有嘅生命。」
在3月1日,Mary和子溢的第四個孩子平安、健康地降臨世上,是繼五年前的「無腦兒」瑋恆後,他們家庭又再次迎來新成員。今集《港。故》跟大家一起看看一個關於「無腦兒」、流產嬰以及生死教育的故事。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
FB:http://bit.ly/oncckonggu_FB
IG:http://bit.ly/oncckonggu_IG
Youtube:http://bit.ly/oncckonggu_Youtube
胎兒 方向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沒哭過、沒笑過,只有一聲再見。是走過凡間的天使,也是一份充滿淚水的禮物。」在一張關於「善別」的講座海報上,這句話無聲卻有力地訴說着背後的故事。
朱子溢,作為一個夭折嬰的父親,是這個講座的分享者之一。
「無腦兒」BB
事件回帶到2013年,已經是兩個女兒之父的朱子溢,和太太陳頌恩(Mary),原本很開心地準備迎來他們第三個愛情結晶品—朱瑋恆。「我哋產檢時如常去睇BB,因為已經係第三胎,所以一睇嘅時候,我哋已經知道嗰個係心臟、腳、手。但醫生比平時沉默,比平時有啲反常。」
隨後醫生嚴肅地告訴他們,他們的孩子是「無腦兒」—即天生沒有頭蓋骨的BB,無頭蓋骨的緣故令腦部不能發展,即使足月出生,一般也只能活3至5小時。絕大部分「無腦兒」父母會選擇終止懷孕,醫生着子溢兩夫婦下決定。
由天堂跌至地獄
「唔想去接受呢個事實,亦唔想去理解呢件事,只想呢個檢查結果係錯嘅。」Mary憶述時仍略帶激動。無奈事實就是事實,經過不斷的「腦交戰」,最後Mary和子溢還是決定把孩子生下來。「我哋就係佢嘅父母,我哋係愛佢嘅,唔拾得唔要佢。」
就是一份「不捨得」,Mary懷胎十個月,最後在私家醫院順利生下沒有頭蓋骨的愛兒瑋恆。「佢出世嗰一刻我哋好開心,同時好矛盾地又好難過,因為我哋知道佢好快要死。」子溢無奈地憶述。可能瑋恆亦十分不捨這對父母及兩個姐姐,所以他比預期的3至5小時多活了一倍,足足陪伴家人10小時之久。
不懂痛的BB
有些不明所以的觀眾,或者會認為瑋恆要經歷10小時的「痛苦」才得以「解脫」,是很殘忍的事,但子溢就這樣回應:「我記得當時瑋恆出世,兒科醫生有同我哋講,因為BB嘅腦部發展唔強,以及佢對痛嘅觸覺未建立,所以兒科醫生話佢唔會痛嘅。而且,我覺得無人能夠好似瑋恆咁,10個鐘都係充滿愛,有父母、家人一直陪住佢一世。」
遺愛人間的「無言老師」
「朱瑋恆喺2013年11月27日,朝早9點正式宣布死亡。」Mary憶述當時醫生的宣布,仍然有揪心之痛。本身是老師的Mary和子溢,為了讓瑋恆的生命更添意義,原本打算讓他參與器官捐贈,但由於體積太小,當時的科技做不了器官移植;機緣之下他們接觸到中大的「無言老師」計劃,於是瑋恆便做了大體老師。兩年後取回遺體,火化、安碑:「做咗撒灰之後,感覺真係完咗、好圓滿嘅感覺。」
流產嬰父母之痛
作為夭折嬰的父母,Mary和子溢深深體會新生命來臨卻又很快離開人世的椎心之痛。他們表示,瑋恆的身後事能夠人性化地處理,大大減輕了對他們的二次傷害。反觀那些少於24周的流產嬰,根據現行法例不屬人類遺骸,無法在公營墳場火化及安葬,在公立醫院更會被當作「醫療廢物」,會與醫院其他人體殘肢或組織一起火化,又或可能棄置於堆填區。
即使父母努力爭取取回遺體,亦不容易找到火化的地方,目前唯一可行的途徑便是到寵物店火化。早前就有報道,指有流產準媽媽因不願見自己嬰兒以寵物火化形式火化,胎兒遺體存放在醫院超過半年之久。這做法令Mary兩夫婦覺得,無疑是對流產嬰父母造成第二次、第三次的傷害!
「唔通將來想拜祭BB嘅時候,對住個堆填區拜咩!」Mary苦笑。「依家嘅天使花園,係行緊好正確嘅方向。」子溢補充。
經過流產嬰父母多年來的爭取,陸續有團體開始為少於24周的流產嬰,提供安葬的地方,例如道風山基督教墳場的「天使花園」和華人永遠墳場的「寧馨園」等。
而食環署早前回覆傳媒時表示,將透過行政措施劃出特定範圍,設置專供安放流產嬰的設施,初步擬設於粉嶺和合石墳場,預計最快今年第一季落成,將會是食環署首個可安置不足24周流產嬰的墳場。
從死看生的「生死教育」
訪問期間,腹大便便的Mary在丈夫子溢的陪同下,帶我們到道風山的「天使花園」走了一轉,在傳統中國人的觀點看來,孕婦最好不要去墳場這些地方的,但Mary卻笑說:「我哋一家唔忌諱講死亡,我哋都成日同兩個女討論生死嘅話題,兩個女亦都會喺我哋面前話好掛住細佬瑋恆。」
有一生必有一死,不忌諱講死亡,Mary和子溢更將和瑋恆的生命故事,帶入校園去推廣生命教育,從死看生:「死亡發生嘅時候,令我哋更加珍惜我哋有嘅生命。」
在3月1日,Mary和子溢的第四個孩子平安、健康地降臨世上,是繼五年前的「無腦兒」瑋恆後,他們家庭又再次迎來新成員。今集《港。故》用8分半鐘,跟大家一起看看一個關於「無腦兒」、流產嬰以及生死教育的故事。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
FB:http://bit.ly/oncckonggu_FB
IG:http://bit.ly/oncckonggu_IG
Youtube:http://bit.ly/oncckonggu_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