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理雜誌 訂就送 “”圖解太空””
📣蝦皮大石商城 : https://ssur.cc/d4p3ry
目前對宇宙的認識,起源於美國洛杉磯郊外威爾遜山頂一座當時新建的望遠鏡。這是艾德溫.哈伯一個人的構想。1920年代晚期,哈伯用這座新儀器進行研究時確立了這樣的概念:宇宙中的物質會形成銀河系等星系,也就是在銀河系外還有許多「島宇宙」存在。更重要的是,他指出那些星系正在遠離我們,代表整個宇宙正在擴張。
有了這項認知,我們就不難把時間倒轉,回到整個宇宙都壓縮成一個極熱、極緻密的點的時候。這個情節,也就是宇宙在過去某個時間點誕生後一直在擴張與降溫的假設,就是所謂的「大霹靂」。面對這個概念會想到三個問題:這個理論正確嗎?大霹靂是如何開始的?宇宙會如何終結?
這一章就要探討這些問題,首先從「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開始講起,因為這個現象可能是支持大霹靂最有力的證據。第二個問題會帶到科學界最令人興奮的體悟:要研究已知最大的東西——宇宙,就得研究已知最小的東西,也就是組成所有物質的基本粒子。
近年來我們逐漸明白,一種叫「暗能量」的神祕物質構成了宇宙大部分的質量,宇宙的命運跟暗能量的性質息息相關,但此時此刻,我們對它沒有半點了解。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旅遊籽:心導遊】 在核爆災區留守的,除卻住在隔離區的自我殖民者外,還尚有5,000名工作人員在災區內工作。由於切爾諾貝爾離基輔兩小時車程,為方便上班,他們有一半居於區內,另一半住在離區不遠的城鎮。分別擔任消防員、技術和工程師、實驗室研究人員、餐廳職員等工作,雖然要冒上背景輻射是平常十倍的風險,但工...
背景輻射 在 科技大觀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Q博展知識
【記者節快樂】
今天是九一記者節,祝各位為了新聞而努力奔走的記者們,記者節快樂
在這個日子裡
我們也來看一些科普X新聞X記者的科學吧!
【科技與社會的研究與教學:我們都是科學記者】
現代社會的公眾對於科技議題的理解,事實上有著比過去任何一個時代都要高的門檻。由於透過科學傳播的媒介吸收新知,因此公眾除了需要面對高聳的科學認識屏障外,更需要解析媒介背後的錯綜特質。在這雙重的條件下,一般民眾並不容易直接切進議題的核心,常常需要倚賴超越內容的知識來間接習得。
這個過程就像一般民眾在認識科技議題時,其核心往往牽涉龐大的知識基礎,直接逼近常是不可得的一種理解方式。因此就像天文學家追尋黑洞的存在一樣,民眾也需要透過相關的「背景輻射」才能間接習得核心議題的意義。在這種情況下,民眾的需求可能不是一些與議題直接相關的「內容知識」(例如相關科學理論、數據等),反而超越內容之外的「背景知識」才是一般民眾可以具體掌握並有助於形成論點的知識。
而超越內容的知識可以包含哪些不同的層次呢?在現代社會中,每一個社會性科學議題的背後,事實上都同時被科學和媒體這兩層不同的論述包覆著。例如就一個科學事件而言,科學家先用科學理論的詞語對它進行說明,之後大眾傳媒又會基於自己的需求用傳播的論述包裹一次。因此一個公民如果要認識一件社會性科學議題的核心,要像剝洋蔥般,耐心地把這一層層的包覆拆解開來。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UrlMap?t=heZ
【當人工智慧進入新聞編輯台】
機器寫作顧名思義就是─讓機器人幫你寫作,即為運用演算法對於所輸入的文章資料自行作處理,然後即可自行拼湊出一篇文章。而使用機器人「拼湊」新聞的優勢在於它可以快速的收集到大量且相關連性的資料,並且迅速地做到彙整、統計、分析資料等功能。目前機器人新聞寫作主要被運用在體育和財經新聞報導上較多,主要是因為這兩個領域的資料訊息瞬息萬變,需要耗費的時間相對上較多,因此利用電腦來幫忙作分析、統計、整理可以減少人力體力上及時間的過多耗費。
機器人新聞寫作的出現,優點在於可以讓更多的員工去從事有創造性和挑戰性的工作。美聯社期望機器人寫作的加入,能夠讓記者回到本職的工作內容,而不是花大量的時間在於資料的彙整、統計、分析上。機器人寫作有三大優點:(1)即時運算(即為資料的彙整、統計、分析)非常快,可以省掉很多處理上的時間、(2)可減少人力資源開銷、(3)產出的報導客觀公正。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UrlMap?t=d2C
【科學媒體化】
傳播媒體技術與電腦網絡的快速發展,使電子傳播媒體成為社會大眾資訊的主要提供者。雖然,一般大眾對於媒體有著種種的批評,但是媒體還是公眾資訊的主要來源,在某個程度上也是民意的塑造者。就像學生的報告,主要的資料來源就是網路。在這種新的權力結構下,科技社群與媒體間也產生了新的互動關係。在新的關係中,科技專家漸漸擺脫與媒體保持距離的習慣。為了爭取有限的科研經費,科技專家有時反而需要媒體的「背書」。媒體,不再只是單純的知識傳播者,它似乎也逐漸與「大學—國家—產業」這三螺旋鏈,形成檯面上的四螺旋鏈。
科技社群與媒體大概有底下的新關係:一、知識優先權透過媒體取得;二、媒體可能塑造科技界的明星,進而形塑大眾科技的「共識」;三、科技界為爭取媒體曝光度,可能提供未成熟的資料。無論這些問題是否發生,我們應該注意的是,媒體是否已逐漸影響傳統的科技社群自律機制?是否科技界對媒體需求的比重已經凌駕對「真理」的追求?
不過無論如何,大眾或科技專家,都已經無法避免透過媒體接觸科技知識。在這些例子中,我們反而看到科學事業人性化的一面。因此,需要改變的也許不是科技知識產生或傳播的方式,而是所有人心目中「科學」的形象。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UrlMap?t=gS4
背景輻射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超扯!福島核一貨櫃流出高輻射物體!東電:有4千櫃不知裝什麼~~(04/10/2021 自由時報)
★ 編按:特別說明在先。按照我們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的官網說明指出,台灣地區每人每年接受的天然背景輻射劑量約為1.62毫西弗 (1.62 mSV/ Year)。
而相較於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所提的「年劑量 (mSv/year)」,這篇報導中所提到的輻射劑量,是每小時的輻射劑量(mSv/hour)!
一年365天總共有8,760小時, 因此,把報導中的每小時輻射劑量,再乘以8,760倍,所得到的數值,就是所洩漏出來的年輻射劑量值。大家換算一下,就可以知道這次從福島第一核電廠鏽蝕的貯存核廢棄物和瓦礫等的貨櫃所被發現洩漏出來的輻射劑量有多高了。
此外,按照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的規定,2003年修正實施之游離輻射防護安全標準規定,即便是任職在核電廠的工作人員等的輻射從業人員劑量限度每連續5年週期之有效劑量不得超過100毫西弗(100 mSv/5 years,即平均ㄧ年20 mSV/year的意思),且任何單一年內之有效劑量不得超過50毫西弗 (50 mSV/year)上限。
福島第一核電廠貯存核廢棄物和瓦礫等的貨櫃被發現流出輻射量較大的凝膠狀物體。東京電力公司卻說,目前約有4000個貨櫃無法掌握裡面裝什麼。(美聯社)
(自由時報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福島第一核電廠內貯存當年核災廢棄物和瓦礫等的貨櫃地區,今年3月發現有輻射量較大的凝膠狀物體,初判是從被腐蝕的貨櫃流出。東京電力公司說,目前約有4000個貨櫃,無法掌握箱內的物品是什麼。
據共同社報導,東電表示,今後將制定檢查計劃並展開調查。不過負責人說:「有些貨櫃需要花一些時間,了解內部存放的物品是什麼,但有些貨櫃則難以確認。」而民眾對東京電力公司如此草率的管理,批評日漸高漲。
據了解,東電說,該區的貨櫃約有8.5萬個,約4.7萬個具體裝有可燃瓦礫類,約3.1萬個裝有使用過的防護服等物品,約7000個裝有不可燃瓦礫類。然而,其中約4000個裝有不可燃瓦礫類的貨櫃,無法掌握時期和內裝物品。
據報導,東電在2017年12月以後,就利用資料庫管理貨櫃資訊,而有問題的4000個貨櫃是在2012年4月到2017年11月期間,也就是資料庫管理之前裝箱,當時有記錄內裝物品的檔案,但沒有寫上貨櫃編號。而「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發生後,從2011年3月到2012年3月期間,當時並沒有貨櫃內裝物的記錄。
據報導,這些貨櫃按照內裝物的輻射量等來分區放置,而4000個有問題的貨櫃中,約有350個貨櫃每小時輻射量為1到30毫西弗(mSv);約有3000個貨櫃輻射量為0.1至1毫西弗(mSv)。東電負責人說,都有定期巡邏,洩漏的可能性很低。
除了上述的貨櫃,保管區域外還發現了4個設置緣由不明的貨櫃。這4個貨櫃表面輻射量為每小時1.5毫西弗(mSv),貨櫃下方有腐蝕痕跡,據了解,這可能是在事故發生前的廢棄物,而東電將調查是否還存在其他類似貨櫃。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495945
♡
背景輻射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旅遊籽:心導遊】
在核爆災區留守的,除卻住在隔離區的自我殖民者外,還尚有5,000名工作人員在災區內工作。由於切爾諾貝爾離基輔兩小時車程,為方便上班,他們有一半居於區內,另一半住在離區不遠的城鎮。分別擔任消防員、技術和工程師、實驗室研究人員、餐廳職員等工作,雖然要冒上背景輻射是平常十倍的風險,但工資卻是外面的四倍。用性命作賭注,至少有一班人認為值得。
《果籽》 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背景輻射 在 PanSci 泛科學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從哥白尼以來,科學家普遍接受「宇宙學原則」,認為宇宙具備放諸四海皆準的特性,任何物理法則、觀測條件,放在宇宙中任何一個點,都會得到相同的結果。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研究卻讓這個屹立數百年的觀點開始產生動搖......
http://pansci.tw/archives/40410#1 【PanSci M.I.C. IX-悖論】
背景輻射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立法委員林佳龍今天於教育文化委員會質詢原子能委員會主委蔡春鴻,林佳龍表示,明年1月1日開始,原能會將併入科技部,由二級單位變成三級機關「核能安全署」,未負起責任監督台電的原能會,將更為失能,日本福島核災後,各國均提升國內核能管制單位的位階及獨立性,但台灣卻反其道而行,把原能會降階;林佳龍質疑,國家看待核能的態度有誤,政府把原來隸屬於原能會的「核能研究所」,併入「經濟及能源部」,並改名為「能源研究所」,這代表的,是一種價值觀的錯亂,原來原能會下的「核能研究所」,至少是一個監督的力量,對國內核能電廠安全維護,及研究放射醫療設施與醫藥使用,如今併入「經濟及能源部」,不再進行核能的安全控制,將核能視為「潔淨能源」,以經濟為唯一導向,令人覺得台灣離「非核家園」越來越遠;林佳龍說,明年1月1日可以幫原能會辦一個告別式,正式敲下台灣核能管制的喪鐘。
林佳龍另外質疑,核四廠需試行運轉共126個系統,其中53個由原子能委員會審查,但原能會卻沒有審過核一、二、三廠的經驗(2012年5月4四在核四廠蔡主委親口說),該如何讓人相信原能會有能力審核核四廠?
林佳龍強調,最讓他震怒的,是在核四廠防海嘯研究中,有三大問題:
一、2012年8月原能會完成的「國內核能電廠現有安全防護體制全面體檢方案總檢討報告」,要求台電依據NTTF建議事項重新評估海嘯危害,同時用「Historical Tsunami Records」及「Paleo tsunami Evidence」等兩個方式評估海嘯,然而,台電一直沒有進行Paleo tsunami Evidence,對古前時代的海嘯進行地層分析,原能會失職且縱容台電,萬一海嘯真的發生了,人民到底如何是好?
二、原能會最大的問題,是無視核電廠海嘯調查的前後矛盾,核四廠的廠址設計高度為12公尺,民國72年台電委託成功大學所做的「台灣電力公司核四廠海嘯研究報告」顯示,海嘯溯上高度可能高達24.81公尺,而後為了讓核四廠可以通過評估,刻意忽略該報告,另於民國74年做一份報告,向外宣稱72年所做的報告不準確,然而,核一核二廠,均是使用72年所做的報告來評估海嘯。
三、原能會所印製的「核電總體檢 安全再升級」,當中所寫的,核一、二、三及四廠的歷史上最高可能海嘯高度分別為10.08、10.3、11及8.1公尺,然而國科會的評估結果,卻是2.8、2.5、10及3.4公尺,這樣的差異,令人無法接受。
林佳龍表示,台電在30年前,以不當方式,將放射性廢料放置於蘭嶼,並設置廢料儲存場,直到十多年前才開始向達悟族人租借廢料儲存場址,但去年12月租約已到期,迄今逾期未續租借,明顯是違法佔用,15年前綠色和平組織到蘭嶼監測,發現廢料儲存場嚴重輻射外洩,13年前達悟族人邀請陽明大學張武修教授協助環島測量輻射,發現環境土攘、農作物有高放射線含量,約6年前,台電委請中研院針對台電指定的地點檢測,2008年至今,廢料儲存場外的鈷60及銫137含量上升數倍,將近法規的容許限度,廢料儲存場輻射外釋的情形更為嚴重。
甚至,今年8月底,達悟族人邀請日本大學教授協助蘭嶼島全面測量,有十多個環境熱點放射強度超過背景輻射,甚至在朗島國小附近發現一小時高達67微西弗的放射熱點 ,原能會負責放射防護管制安全,卻放任台電長期污染管制不當, 近期雖有邀民間分專業人士前往平行監測,卻未邀國內外具公信力的輻射專業人員,也未公開詳細說明,有失職責;日前馬英九總統前往蘭嶼勘查天秤颱風災情,也未勘查核廢料貯存場,令人覺得馬總統「作秀」,林佳龍表示,本月將與教委會立委及原能會官員,至蘭嶼視察核廢料的儲存狀況。
原能會於昨日寄發新聞稿,表示有媒體引述報導蘭嶼有輻射污染,發現蘭嶼有部分區域的輻射值超過背景值500倍,原能會重申,蘭嶼地區環境輻射並無異常情形,並譴責台灣輻射安全促進會理事長張武修,林佳龍對此表示,原能會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媒體及學者引用日本共同通訊社的報導,不知原能會有什麼權力譴責專家學者,令人感到莫名其妙。
背景輻射 在 則下列哪一個原子的能階不可能會出現 的推薦與評價
當原子吸收或放出能量時,原子的能階即會發生改變,若吸收或放出電磁輻射之頻率為f,h為普朗克常數, ... 若要進行「3K背景輻射」的觀測,應選取電磁波的哪一個波段? ... <看更多>
背景輻射 在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俗說宇宙】為什麽相信宇宙誕生於一次大爆炸?愛因斯坦一生中最大的錯誤! The Big Bang| Linvo說宇宙 · Linvo說宇宙. Linvo說宇宙. •. 62K views 6 months ago.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