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25年累積22億筆數據,台大靠AI找出胰臟癌蹤跡!林百里:智慧醫療將成護國神山
2020.10.28 by 王郁倫
台灣健保資料庫擁有最大量的醫療數據,將逐步鬆綁法規,去識別化後供產學界運用,廣達董事長林百里也期許AI結合5G及智慧醫療打造台灣的下一個護國神山。
「我們做一個迷你雲,期望提供大大的資料給台灣醫學界研究。若能用台灣健保署的完備資料,應用研發,甚至商轉,對台灣將是很重要的護國神山。」廣達董事長林百里27日出席健保署25週年活動說道。
全民健保實施迄今滿25年,累積的就醫紀錄結構化資料(如病歷)高達649億筆、醫療影像自從2018年開始累積至今也有22億筆,成為台灣發展大數據分析與醫療人工智慧(AI)的寶庫。
在法規鬆綁下,2019年6月起,健保署開放產學界申請去識別化醫療影像(比方電腦斷層掃描CT、核磁共振MRI影像)進場訓練AI演算法及模型,迄今這個計畫共有15件申請案件,包含醫界9家、學界6家,其中10案有產學合作,而台大醫學院跟台大醫院參與度最為積極。
打造智慧醫療護國神山,15件產學界合作開跑
台大28日發表全球首創的「PANCREASaver:電腦斷層影像自動辨識胰臟癌 AI 偵測模型」,利用健保資料庫大量的電腦斷層掃描影像訓練,目前AI模型正確率91.1%,敏感度90.9%,特異度93.1%。可以自動標記發現2公分以下胰臟癌,提醒看片子的醫生。過去用超音波看人體臟器,胰臟位置居中,很難察覺病變,醫生肉眼很難抓出2公分以下胰臟腫瘤位置。
過去胰臟癌早期無症狀,腹部即使是斷層掃描都不易發現,也讓胰臟癌往往被檢驗出來都已是末期,不易治療,這套AI模型由台大MeDA實驗室與台大醫學院附設醫院腸胃肝膽科醫師廖偉智團隊合作,並透過健保資料庫驗證,精準度已可幫助醫師抓到漏網之魚,提早讓胰臟癌患者就醫。
由於健保資料庫有22億筆影像資料,更成為醫界寶庫,台大MeDA實驗室與睿傳數據共同合作研發的BodyPart醫學影像智慧檢索系統,可以將健保資料22億筆影像資料快速分類為頭、頸、胸等部位及各器官,目前布建在健保署,方便智慧醫療產業或學術單位在申請醫學影像資料時檢索使用。
廣達預測肺癌存活率,台大抓出胰臟癌早期症狀
而為方便產學界未來更容易取得健保署資料,2020年3月健保署與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由廣達電腦捐贈健保署「人工智慧醫療雲運算整合平台(QOCAR AIM)」系統,客製化打造健保資料模組,讓醫院或研究團隊更方便取用。
半年多來,廣達率先與健保署就320萬名非自然人(已死亡)資料去識別化後,展開資料的清洗標註,建立視覺化資料處理功能,並進行後續建模,並以肺癌療程存活率分析為案例進行研究,未來其他醫院或學術團體若再進場申請這320萬筆資料,使用就可以縮短資料存取時間,「過去清理資料約要1~3個月時間,工程師要來來回回進健保署AI中心,現在模型建好可以縮短至1~2天」廣達工程師說。
AIM提供大量數據的管理工具,AI臨床應用及資料防護,是廣達重要的里程碑,林百里說,期望提供更好更方便的工具讓大家使用,善加利用健保資料庫如此完備的資料,若能藉此研發應用甚至商轉,對台灣將是很重要的護國神山,如果再把AI大數據跟5G結合,一定是世界領先的產業。
「廣達的一小步,做一個迷你雲,希望能夠提供大大的資料給台灣醫學研究,而帶來幫助。」林百里說,而他也期望年輕醫師多參與,因為年長醫師較為習慣以過去看診方式面對疾病。
健保署27日舉行25週年暨健保資料人工智慧應用研討會,副總統賴清德、國家發展委員高仙桂、科技部次長謝達斌、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都到場。
賴清德表示,智慧新時代是未來全球發展的必然趨勢,臺灣擁有龐大且享譽國際的健保資料庫,數十年來累積的資通訊產業科技能力,有實力成為智慧醫療國家,符合蔡總統發展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政見,並提升我國智慧醫療產業競爭力。
附圖:健保署25週年,廣達捐贈醫療雲QOCA AIM給健保署進行資料清理與建模。健保署
台大也發表全球首創的「PANCREASaver:電腦斷層影像自動辨識胰臟癌 AI 偵測模型」,圖為台大醫學院附設醫院腸胃肝膽科醫師廖偉智。王郁倫攝影
林百里認為結合AI與5G,智慧醫療可望成為台灣新的護國神山。王郁倫攝影
資料來源: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9813/medical-data-quanta-cloud-?fbclid=IwAR2lTFJNwSpGlwU6BdjzsZxOiqgpdoCPbOwW2faAWVEMOe9FqCXefyOSiWs
肝腫瘤15公分存活率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健保25年累積22億筆數據,台大靠AI找出胰臟癌蹤跡!林百里:智慧醫療將成護國神山
2020.10.28 by 王郁倫
台灣健保資料庫擁有最大量的醫療數據,將逐步鬆綁法規,去識別化後供產學界運用,廣達董事長林百里也期許AI結合5G及智慧醫療打造台灣的下一個護國神山。
「我們做一個迷你雲,期望提供大大的資料給台灣醫學界研究。若能用台灣健保署的完備資料,應用研發,甚至商轉,對台灣將是很重要的護國神山。」廣達董事長林百里27日出席健保署25週年活動說道。
全民健保實施迄今滿25年,累積的就醫紀錄結構化資料(如病歷)高達649億筆、醫療影像自從2018年開始累積至今也有22億筆,成為台灣發展大數據分析與醫療人工智慧(AI)的寶庫。
在法規鬆綁下,2019年6月起,健保署開放產學界申請去識別化醫療影像(比方電腦斷層掃描CT、核磁共振MRI影像)進場訓練AI演算法及模型,迄今這個計畫共有15件申請案件,包含醫界9家、學界6家,其中10案有產學合作,而台大醫學院跟台大醫院參與度最為積極。
打造智慧醫療護國神山,15件產學界合作開跑
台大28日發表全球首創的「PANCREASaver:電腦斷層影像自動辨識胰臟癌 AI 偵測模型」,利用健保資料庫大量的電腦斷層掃描影像訓練,目前AI模型正確率91.1%,敏感度90.9%,特異度93.1%。可以自動標記發現2公分以下胰臟癌,提醒看片子的醫生。過去用超音波看人體臟器,胰臟位置居中,很難察覺病變,醫生肉眼很難抓出2公分以下胰臟腫瘤位置。
過去胰臟癌早期無症狀,腹部即使是斷層掃描都不易發現,也讓胰臟癌往往被檢驗出來都已是末期,不易治療,這套AI模型由台大MeDA實驗室與台大醫學院附設醫院腸胃肝膽科醫師廖偉智團隊合作,並透過健保資料庫驗證,精準度已可幫助醫師抓到漏網之魚,提早讓胰臟癌患者就醫。
由於健保資料庫有22億筆影像資料,更成為醫界寶庫,台大MeDA實驗室與睿傳數據共同合作研發的BodyPart醫學影像智慧檢索系統,可以將健保資料22億筆影像資料快速分類為頭、頸、胸等部位及各器官,目前布建在健保署,方便智慧醫療產業或學術單位在申請醫學影像資料時檢索使用。
廣達預測肺癌存活率,台大抓出胰臟癌早期症狀
而為方便產學界未來更容易取得健保署資料,2020年3月健保署與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由廣達電腦捐贈健保署「人工智慧醫療雲運算整合平台(QOCAR AIM)」系統,客製化打造健保資料模組,讓醫院或研究團隊更方便取用。
半年多來,廣達率先與健保署就320萬名非自然人(已死亡)資料去識別化後,展開資料的清洗標註,建立視覺化資料處理功能,並進行後續建模,並以肺癌療程存活率分析為案例進行研究,未來其他醫院或學術團體若再進場申請這320萬筆資料,使用就可以縮短資料存取時間,「過去清理資料約要1~3個月時間,工程師要來來回回進健保署AI中心,現在模型建好可以縮短至1~2天」廣達工程師說。
AIM提供大量數據的管理工具,AI臨床應用及資料防護,是廣達重要的里程碑,林百里說,期望提供更好更方便的工具讓大家使用,善加利用健保資料庫如此完備的資料,若能藉此研發應用甚至商轉,對台灣將是很重要的護國神山,如果再把AI大數據跟5G結合,一定是世界領先的產業。
「廣達的一小步,做一個迷你雲,希望能夠提供大大的資料給台灣醫學研究,而帶來幫助。」林百里說,而他也期望年輕醫師多參與,因為年長醫師較為習慣以過去看診方式面對疾病。
健保署27日舉行25週年暨健保資料人工智慧應用研討會,副總統賴清德、國家發展委員高仙桂、科技部次長謝達斌、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都到場。
賴清德表示,智慧新時代是未來全球發展的必然趨勢,臺灣擁有龐大且享譽國際的健保資料庫,數十年來累積的資通訊產業科技能力,有實力成為智慧醫療國家,符合蔡總統發展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政見,並提升我國智慧醫療產業競爭力。
附圖:健保署25週年,廣達捐贈醫療雲QOCA AIM給健保署進行資料清理與建模。健保署
台大也發表全球首創的「PANCREASaver:電腦斷層影像自動辨識胰臟癌 AI 偵測模型」,圖為台大醫學院附設醫院腸胃肝膽科醫師廖偉智。王郁倫攝影
林百里認為結合AI與5G,智慧醫療可望成為台灣新的護國神山。王郁倫攝影
資料來源:https://www.bnext.com.tw/…/59813/medical-data-quanta-cloud-…
肝腫瘤15公分存活率 在 甲狀腺醫者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甲狀腺癌病友的命運: 參加 2015 ATA 甲狀腺指引國際視訊會議有感
有位老朋友(其實也是我的老同事)在我的臉書【從聲音沙啞、吞嚥困難開始的甲狀腺癌真的要特別留意】留下了幾句話:
『印象中相較於其他的惡性腫瘤,妥善處理的甲狀腺癌的預後比較好,存活率也高.我也跟人說過非得選擇惡性腫瘤時,就選它的說法,看來好像也是很可怕.唉!還是祈禱身體健康比較好』,『真糟糕!我就是諶大夫提到的那些人之一,上課的時候也跟學生那麼說呢!印象中甲狀腺癌預後好,存活率也高,相較於一些一發現就宣告生命終結的惡性腫瘤,還是覺得這個核醫人比較熟悉的癌症,相對是比較善良的..』
正在想怎麼回應這位老同事的留言,助理心儒來跟我報告說一位準備接受最新的標靶藥物的病友就在日前往生了!L 先生在嘉義某大醫院接受很多次(15次)的放射碘治療(逼近2000 Ci),影像評估發現腫瘤已從頸部擴及胸腔(肺部和中隔淋巴) ,甚至肝臟和骨骼也有癌病的蹤影,求診時他已嘗試過兩種標靶藥物,還做過化療(彼時我就告訴他預後很不樂觀)…
在台灣甲狀腺癌的死亡率初估約10%,簡單說每年有新診斷病例 2500例,死亡案例約250例,不過這些死亡案例很少短於5年,甚至超過10年,也就是說有些病友被診斷為甲狀腺癌開完刀後,多半沒有立即的死亡風險,然後會不知不覺地忘了潛藏的危機,經過幾次的復發,最後無法收拾。而當初診斷或手術的醫生也以為病友已經痊癒了(難怪很多人說甲狀腺癌是「良性的癌腫瘤」),殊不知有30%左右的病例會在幾年後復發,而其中的1/3就因為復發無法控制而走向死亡之路,而其死亡前的痛苦也不亞於其他的惡性腫瘤,猶有過之是甲狀腺癌其進程相對緩慢,我門診有位十年前從他院轉來的甲狀腺濾泡癌病友,當時肺部僅單一顆轉移性腫瘤(無法手術,所以接受電療)加上左手肘骨骼轉移(切除後也電療),病灶一直蔓延到幾乎全身,最近做了左上臂截肢,而右腿也病理性骨折了打了鋼板,不得不佩服這位G先生抗癌的意志力,但也看出甲狀腺癌的慢性殺傷力。
說到甲狀腺癌病友的命運,我總覺得醫生真得像算命師一樣,從病友的資料中找出她(他)們未來疾病演變的蛛絲馬跡,偏偏甲狀腺癌治療的指引有很多灰色地帶,例如小於1 cm的腫瘤可以只做局部切除(切除病灶的單葉),大於4 cm就得全切除,那界於1-4公分怎麼辦?又例如腫瘤指數 thyroglobulin (Tg) 低於1.0 相對安全,但高於10 需要積極處置,那界於 1-10 又怎麼辦,又例如放射碘治療劑量30mCi還是 100mCi 起跳也沒有明確的原則,我今天晚上恰好應邀跟台大王治元醫師一起參加了 2015 ATA 甲狀腺指引的國際視訊會議,Wartofsky 教授(美國華盛頓大學醫院甲狀腺大師主持)侃侃而談新指引中有關腫瘤大小和Tg值的一些處置原則,聽來聽去我們只覺得很多灰色地帶仍然很難釐清,所以乾脆把甲狀腺癌叫做 Cancer of Gray zone (灰色地帶的腫瘤),說到這我想起在上禮拜五門診恰好有兩位小姐都是 1公分以上但不到 4公分的甲狀腺乳突癌,分別在T大(張P和陳醫師)和台北一所私人院所(杜醫師)接受手術,前者選用單葉切除,術後追蹤卻很不放心,後者則是在全切除後用了劑量放射碘(30 mCi),卻又發現側頸淋巴腫大經過穿刺證實是甲狀腺惡性腫瘤蔓延,很苦惱要再安排手術或是大劑量放射碘呢? 這麼多複雜的甲狀腺癌案例,治療指引顯得很簡單,我只能說病友和我們得自求多福了!
肝腫瘤15公分存活率 在 無肝病也不菸酒發現22公分肝腫瘤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