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最壞的打算和最好的準備?
4步驟讓你擁有成熟健康的心境
---------------------------------------------------------
人的心境,往往會因為受到環境的誘惑、刺激而產生情緒的波動,輕者覺得困擾,重者喪失自主的能力。如果有了心靈環保的措施,遇到狀況發生時,便可淺則保持平靜、穩定,深則自主、自在。
依據心靈環保的原則,每一個人都應該具備三個層面的修養,那就是保持身體、心理、精神的平衡與平常,通稱為身、心、靈的健康。然而一般人僅在意自己的身體是否健康,卻忽略了心理是否健康,尤其會疏忽了保持平常心的精神修養。因此,在順境中尚能揮灑自如,似乎沒有不能克服的難題,一旦遇到逆境當前,便哀聲歎氣,不知如何自處了。這必須透過「心靈環保」的修為,才能做到「以平常心」來看待一切順境及逆境。
佛家強調因果觀念,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但是如果種瓜、種豆,不得其土,不順其時,不如其法,那麼種瓜未必能得瓜,種豆也未必能得豆。因為,從「因」至「果」的過程中,尚須有其他條件配合,稱之為「緣」。所以,事物的成敗,都必須「因、緣、果」三者具足。
「因果觀」必須配合「因緣論」,才是正確的現象論。從因到果,並沒有一定的必然性,個人主觀的因素固然重要,外在客觀的因緣能否如我們所希望的,也極為重要,不論是自己的因素或外在的因素,都充滿了不確定性,因此,我們只能做最好的努力,也要做最壞的打算。否則,過份樂觀或過份悲觀,都不是成熟健康的心態。
如何培養這種成熟健康的心境呢?有四個步驟:
一、遇事要作正面的評估,避免作負面的預測。人生的旅途總是起起落落,「起」是前進的過程,即使是「落」,那也是人生另一種前進的過程。
二、要能逆向思考,如此才能勝而不驕,敗而不餒。當在成功的顛峰之際,便要有走向下坡的準備;當因為失敗而跌落至谷底時,也要有攀登下個巔峰的願景。
三、凡事應當進退有度、收放自如。古人說:「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也就是說如果一展抱負的機會來了,應該當仁不讓;萬一時運不濟,此路不通,就要養精蓄銳、候機待發。
四、不論成敗,都要抽離自我的私利與私欲,都要肩負起奉獻自我、利益眾生的責任。這便是一個有智慧、有慈悲的人了。
然而,如果你只在字面上理解,只知在道理上認同,心靈環保的力量不容易產生,必須輔以方法的練習,才能奏效;禪修就是相當有效的方法之一。剛開始時,可先練習放鬆身心,等到不再心猿意馬時,就可練習體驗身心的覺受;觀照自己呼吸的大小、長短、深淺、涼暖等感覺,這能讓內心平靜、安定、清明,若於此時忘卻身心的負擔,就能夠進入身心統一乃至身心與環境統一的境界了。禪修的最高境界,是超越對立及統一,那便是無我無相而又不離諸相的境界。
在這個境界中,你除了能夠掌控自己的身心,更能包容他人的缺點,尊重他人的優點,同時能夠感受到個人的小我,是不能脫離大環境而獨立存在的,個人是有限的,大環境是無限的。如果能再進一步放下身心,不執著環境,就能達到《金剛經》所說「無相」的境界,如此不但能適應各種狀況,而且只要是對眾生有利益的事,都能盡自己的力量去做,那就是《金剛經》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也就是心靈環保的最高境界了。---本文摘自聖嚴法師著《人間世》
同時也有1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陳月卿 養生達人,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打坐 #靜坐 #心呼吸 #壓力 #失眠 #紓壓 #防疫宅在家 00:08 自律神經跟我們的免疫力息息相關 07:23 跟著月卿4分鐘體驗心呼吸 11:46 呼吸放慢的時候心也會平靜下來 疫情讓你很緊張,很焦慮壓力很大,甚至感覺自己自律神經失調了嗎? 自律神經跟我們的免疫力息息相關喔,那麼現在這...
聖 嚴 法師 禪 定 在 法鼓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睽違8年,中秋終於月圓了!
一起「線上賞月趣」 https://pse.is/3ndbn5
-----------------------------------------------------------------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誰把月亮摘下來──中秋夜談感應
諸位看到天上的月亮了沒有?誰把月亮摘下來呢?
我在日本看到一個故事,說有一個小和尚參禪,日也參,夜也參,師父問他:「你在參什麼?」他說:「我不知道,師父要我參,我就參。」師父說:「天上有星星你看到沒有,你現在把星星一個個摘下來給我。」他抬頭看星星,覺得很近,伸手去抓,卻抓不到。便爬上屋頂,拿了根曬衣竿,想把星星頂下來。頂到第二天清晨,師父問他:「星星頂下來了沒有?」他說:「頂著了。」師父問:「有多少呢?」他回答:「已經一籮筐。」師父又問:「籮筐在那裡呢?」他回答:「師父啊!你一來,星星們都一個個地從籮筐底下溜上天去了。現在,該由師父你來頂,我要睡覺去了。」
諸位想想,現在該由誰來摘月亮呢?今晚中秋夜,我們大家共聚賞月。昨天有人問我:「師父,明天要不要拜月宮呢?」我說:「月亮裡並沒有宮殿,我們拜什麼呢?」可能諸位聽說過僵屍拜月、玉兔拜月、狐狸拜月的傳說吧!月亮光非常的柔和,使人看了就產生一種明亮、清涼、舒適、開朗的感覺。所以日精月華之說有其深義,賞月、拜月也確實有它的道理。過去修道人,也有在夜裡觀月亮的,當我們用心注視著月亮,月亮便有光反射給我們,使我們心境安寧,這就是人和月亮之間發生感應了。
除了月亮,世間上的任何東西,都有直射和反射的本能,也就是互相間都有感應的作用。靈性低的,感應力較差;靈性高的,感應力較強、較遠而較廣。這「靈」字,就是敏感的意思。諸位知道,磁器是不導電的,而銅最容易導電。所以磁器對於電來說,靈敏度差;銅對於電來說,靈敏度就高了。而人的靈敏度也有高有低,這又該如何解釋呢?
在人的腦波或心電波中,有它一定的週率,如果意識容易集中,心境能夠統一,他可以輕易而準確地調整頻率,以接受或放送不同的週波,我們稱他靈敏度高。如果煩惱心和散亂心重的人,不僅自己無法調整頻率,對外來波接收的能力也相當地遲鈍,這種人便是靈敏度低了。
我曾做這樣的試驗,而且相當的靈,只要我心中想著某人,多想幾次,這個人要不很快來看我,要不就會夢到我。或者我突然會想到某人陌生的臉孔,數日之後這人會來,我說:「我們好像在那見過面。」那個人想想說:「沒有啊!我們根本沒見過。」我說:「我見過你。」
有的人能預感不幸的事情將發生,卻不知時間;有人知道會發生事情,但不知會發生什麼樣的事;也有的人雖然很聰明,知識水準也很高,一生當中卻不曾有過這樣的經驗,多半是因為身上濁氣太重,心中煩惱太多,這種人看起來很聰明靈活,但他們的靈敏度反而差了。
但靈敏度高,也可能是神經過敏或神經質。有一位居士到寺裡來,我叫他下次再來。他說:「師父,你們這裡有鬼!」我說:「你答對了,我們每天都在說法度眾,每天都要施食給冥界的眾生,有鬼是正常的,但你怎麼看到呢?」他說:「我看不到,但感受得到,我一到這裡就汗毛直豎!」我說:「你神經過敏,你是不是到處都有這種感覺呢?」他說:「凡是樹蔭多的地方都會有。」像他這種情形,可能就是神經過敏,也有可能是神經靈敏。
感應通常又可分為兩類,一種是經過修行而產生的靈敏度,這是陽性的;一種不是修行,而是過去世的因緣感召而來或鬼神附體加給他的力量,這是陰性的。陽性的感應不受外力干擾,能自由主宰自己,陰性的感應自己無法作主。
有一次,一個自認有靈力的人要求一位修行者試試他,修行者說:「如何試法?」他說:「你的手只要抓住任何東西,我就可知道是什麼?」修行者想了一會兒,他說:「你手中是十塊錢。」修行者一放手,卻不見錢,他說:「明明是十塊錢,怎麼會沒有呢?」修行者說:「你再試一次。」他一看又說:「你手中有十塊錢。」修行者問他:「這十塊錢是摺起來,還是平放的?」他仔細看看說:「奇怪了!怎麼會一下子摺起,一下子又放平了,錢自己會動啊!」其實修行者身上沒有鈔票,只是想著手上有錢,結果,他竟然也看到錢。像這種因鬼神力量而產生異能的人,他本身沒有自己,只是像野臺戲的木偶,藉著後面牽線指揮的人而動。
我們開始講月亮,現在再要回到月亮。外道的修行法,說是採日精、月華,其實這也是訓練我們注意力集中。當你的眼睛看月亮或拜月亮,由於你的心地光明,心裡就有一種清涼的感應作用。漸漸地看,漸漸地拜,自然而然你的心會集中統一,心越統一越清朗、清明,你的感應力越強。
感應力又叫反射力,我們的心如果是善良、溫和、清淨、明朗,這種人反射力強,就像陰曆十五日的月亮。如果心裡問題很多,貪瞋癡煩惱很重,這種人反射力就差,就像初一、二、三的月亮。當我在指導人修行時,某些善根深厚或修行較久的人,我花很少的心力,他卻很快得到力量。善根差,業障深重的人,我花了很多心血,他走出禪堂後卻說:「算我倒楣,挨罵又挨打,白白吃了一星期的冤枉苦,什麼也沒有得到。」這是因為感應力不同,我的心光雖然射到他身上,他不但不反射,反而拼命吸光,結果起不了作用。
感應力若強到隨時想用就拿得出來,就叫作神通,普通人雖有感應,還稱不上神通。如果我們的心地隨時都像八月十五的月亮,那麼光明磊落,坦坦蕩蕩,毫無遮蓋,那時的感應力便可無遠弗屆了。心地光明,必須沒有煩惱才做得到,我們今天賞月,效法月亮,還需要從去除心地的煩惱開始。不過,學佛的人,目的不在神通感應,老實腳踏實地修行,才是最可靠的。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十五日《人生》一五期)
---本文摘自《明日的佛教》
聖 嚴 法師 禪 定 在 法鼓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藉法鼓山創辦人 聖嚴法師的「大地觀」開示做總結,演一法師表示,生命本來渾融一體,但人以當下感知最多的身心為「我」,與他人、世界分別、對立。若能放下自我的執礙,不以一世、一處之感知為價值基準,以更悠遠的視野凝視生命,體會物與我的交涉與流動,會發現物我彼此成就,並無你我。
=========================
📰 報名我的來生 從輪迴遇見心自己
個人、一世為限的價值觀映對萬物、三世共融的價值觀,將開展何種不同的生命格局?法鼓山傳燈院「遇見心自己」於9月19日下午1點半,以「Zoom會議」展開雲端共學。由演一法師與徐曉萍老師引導學員,透過來世設定與無常碰撞,以及大樹形像的即興創作,體驗「輪迴」的單調與疲勞,繼而思索解脫之道。本次課程共23人參與。
課程以3人一組輪流進行角色扮演,「進行者」講述自己來世五個階段的設定;「提問者」依其設定隨時給予順境、逆境的無常,使其臨時因應;「觀察者」象徵智者與貴人,觀察兩者互動提供試鍊或幫助。
學員分享時,陳亭君表示,她發現自己始終以一個模板設定人生,並因此與無常拉扯,但當無常大到令她不得不改變時,也只能被帶著走。鄭政芳提到,無常令他必須重新思考因應方法與未來方向,他因此看到每個「選擇」下的價值依據。柯怡芬分享,因為來世情狀未知,所以都是以現在的思維去設想,這讓她領會若是此生之執未能放下,仍會帶到下一世。
演一法師說明,當生命不能照著自己的劇本走,但累世都須這樣經歷時,那循環何時能夠結束?若能憶起無量世的歷程,會發現每一世無常裡的遺憾都曾圓滿,卻因當下狹隘的執念引發一次次的循環。修行使人明白無常為生命實相,而此實相與人意願對立產生了苦;看到對立中人的錯解與偏執導致苦的反復,因此更進一步的感知輪迴。
藉法鼓山創辦人 聖嚴法師的「大地觀」開示做總結,演一法師表示,生命本來渾融一體,但人以當下感知最多的身心為「我」,與他人、世界分別、對立。若能放下自我的執礙,不以一世、一處之感知為價值基準,以更悠遠的視野凝視生命,體會物與我的交涉與流動,會發現物我彼此成就,並無你我。
就如大家所繪之樹,除了圍繞樹之花、果、生物外,樹本身的一根一葉也都是個人輪迴的一部分。若能如是觀想,時時體察自我與時空的連結,便能跳脫喜惡為軸的價值觀,終止自他、愛憎、生死等對立的循環,找到出離輪迴的破口。
#法鼓新聞
#禪修
#生命
#線上
聖 嚴 法師 禪 定 在 陳月卿 養生達人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打坐 #靜坐 #心呼吸 #壓力 #失眠 #紓壓 #防疫宅在家
00:08 自律神經跟我們的免疫力息息相關
07:23 跟著月卿4分鐘體驗心呼吸
11:46 呼吸放慢的時候心也會平靜下來
疫情讓你很緊張,很焦慮壓力很大,甚至感覺自己自律神經失調了嗎?
自律神經跟我們的免疫力息息相關喔,那麼現在這個時間呢!更要照顧好我們的免疫力。
其實我以前在工作的壓力下,也曾經有一段時間自律神經失條是變成了一個藥罐子,
每天起床不適頭痛就腰酸背痛造三餐在痛,然後常常要吃很多的胃藥,感冒藥咳嗽藥。
可是呢,我發現要平衡自律神經,提升免疫力飲食和呼吸效果非常非常的快。
我想疫情帶來的影響
讓很多人心情緊張、焦慮,甚至氣憤
那麼要舒緩情緒、放鬆心情
呼吸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調節法
因為人的呼吸
跟我們的思維有關
讓呼吸放慢的時候
心也會平靜下來
我每天都會打坐
打坐 也是在調整呼吸
尤其把心靜下來
靜靜地體會微涼的空氣
從鼻孔慢慢地通過鼻腔
進入氣管
緩慢而細微的呼吸
進入了體內
彷彿就像為全身的細胞注入能量
身心感覺到無法的舒暢
嘴角 也不由自主地出現弧形
甚至感覺自己跟萬物融在一起
沒有分別
那種平靜的喜悅
真的很難用言語來形容
難怪我的師父聖嚴法師會說
只要還在呼吸就是幸福
學會正確的呼吸 真的很幸福
從現在開始 我們天天早中晚
練習 心呼吸 禪法 只要21天
每個人都能養成一個好簡單的好習慣
---------------------------------------------
💡 心呼吸小叮嚀
心呼吸
您也可以躺著體驗
尤其家裡如果有年長長輩
或者因身體有恙而必須長期臥床的家人
更可以引導心呼吸調整而安定情緒
---------------------------------------------
防疫宅在家
自己當自己的教練
法鼓山【#心呼吸】禪法練習音檔下載
🔉 台語 https://pse.is/3kfxum
🔉 短版 https://pse.is/3j7m5m
🔉 長版 https://pse.is/3jmec3
---------------------------------------------
快來加入法鼓山官方「學心呼吸,亂不了你的心」社團 (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ddmbr... ) 一起線上練習。也歡迎大家下載練習音檔,隨時隨地跟著練習喔!

聖 嚴 法師 禪 定 在 DDMTV法鼓山網路電視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在無始劫的生命長河裡,浮浮沉沉於生死輪迴中,尋覓生命的答案、人生的依歸處;直到今生,走入農禪寺,遇見了聖嚴師父,踏入慈悲門的那一刻起,生命,都已然有了改變……。
儘管農禪寺已成一方新景觀寺院---水月道場,然而回顧過往,在這裡,是許多人跟聖嚴師父相遇,開啟學佛人生的一個淨土。
讓我們透過影片,一起走進與師父共願同行的這段歲月,感受師父所曾經給予我們的生命泉源與力量。在物換星移的生滅流轉中,我們將永遠守護與師父相應的那份願心,這不僅是一份跨越時空的承諾,更是此生,我們與師父的美好約定。
更多影片請收看「法鼓山網路電視台DDMTV」
https://ddmtv.ddm.org.tw/

聖 嚴 法師 禪 定 在 DDMTV法鼓山網路電視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座落於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的禪堂,是法鼓山的禪修中心,更是聖嚴法師親自指導建築理念的一處禪修勝境。整棟禪堂建築涵融著禪宗的素樸精神,以豐富的自然對話與環境體驗,引領禪眾走入寧靜、和諧而安定的修行氛圍中,收攝身心;在行住坐臥間,細細體會動靜安然的自在感受。
讓我們透過影片,走入這處禪眾專屬的修行天地,一同體驗法鼓山禪堂的安定與禪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