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金馬經典影展:費里尼100週年誕辰系列專文(三):費里尼導演生涯的寂寥尾聲〉
●作者:翁煌德(FB:無影無蹤)
.
1980年的坎城影展,費德里柯.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的《女人城 The City of Women》(1980)入選了競賽外單元。在兩個月前,該作在義大利首映時獲得了普遍好評,但在五月的坎城,費里尼卻遭到法國影評人不留情面地狠批,甚至有影評人稱之為「零分之作」。俄國名導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雖然為費里尼遭受到的批評感到同情,卻也不補了一刀:「但這是事實,這部電影毫無價值。」(註1)
.
其實若以今日眼光觀賞,《女人城》絕對沒有如此不堪。該作以卡通式的幻夢融會了費里尼浮誇的性幻想,調度依然使人眼花撩亂,場面依然是費里尼式的「天花亂墜」。但或許問題也在於那個「依然」,費里尼再次請馬斯楚安尼(Marcello Mastroianni)充當自己的代言人,誠實地檢視自己的原始衝動。但對於許多熟悉費里尼的影迷而言,似乎已經看夠了他的自我揭露。
.
對於這樣的指控,費里尼當然也為自己做了辯解。他曾說道:「影評人指責我自我重複。事實上,這是無法避免的是。若刻意為不同而不同,其結果就跟為相同的相同一樣虛假。最好的喜劇演員不是因為他們口袋裡裝著上百萬個笑話,有些笑話即使一聽再聽我們還是會笑,而且可能笑得更厲害,因為這些笑話發展自人物本身,而且我們也清楚讓他們好笑的是人性的基本狀態。」(註2)
.
雖然費里尼向來不願多談自己的生命史與作品之間的具體關聯,但事實上他的作品多半具有自傳性色彩,他甚至在《八又二分之一 8½》(1963)之中安排了自己現實生活的情婦桑德拉.米洛(Sandra Milo)飾演主人翁圭多的情婦。(註3)
.
另一個令觀者不耐之處,或是許多女權主義者認為《女人城》是費里尼對她們的惡意詆毀。在劇中,馬斯楚安尼為了一親美女芳澤,走進了女權主義大觀園,可見一群女性吶喊著誇張的女權口號,簇擁著一名一妻多夫的男人。在許多女權主義者眼中,這是一種對女權的刻意妖魔化,但費里尼卻感到冤枉,他認為自己其實是在反諷男性對女性的不理解,而這部確實是一部關於男性的夢境與性幻想的作品。費里尼大概從沒想到自己的誠實顯然已經到達了足以冒犯他人的程度。
.
在下一部作品,費里尼令風格完全轉向,他拍攝了《揚帆 The Ship Sails On》(1983)。故事發生在一戰前夕,一艘載滿皇室貴族與藝術家的豪華郵輪為了紀念一名歌劇名伶而出航。就題材來說,這部片的劇情發展可謂是超越時代的,作品探討了彼時歐洲社會尚未聚焦的難民處境。當這些達官貴人在船上高歌、享用珍饈之時,一大群塞爾維亞難民被搭救上船,船上的顯要對這番情景感到不甚自在。而後,奧匈帝國的船艦進逼脅迫時,該基於人道庇護難民或交人以求自保,成了一項生死交關的難題。
.
不過所有的影評人看完這部作品時,卻幾乎無視費里尼對階級問題、難民問題的觀察,而把焦點放在片中出現的一隻犀牛。對這隻犀牛的寓意的解讀,可能遠超過對這部電影其他一切主題的議論。面對這般迴響,費里尼甚至信口對媒體胡謅,說當時的歐洲每一艘遊輪都得配一頭犀牛才能出航。然而,在筆者看來,片中這隻「罹患相思病的犀牛」像極了費里尼嘲諷影評文化的煙霧彈。
.
面對擺錯重點的大眾,費里尼不免感到挫敗,他曾說自己生平最討厭別人問他的問題就是「為什麼要用犀牛?」,另一個是「你是怎麼變成導演的?」雖然費里尼並不認為《揚帆》是一部失敗之作,不過就市場角度來看,費里尼晚期的作品卻是步步無利可圖,注定血本無歸。
.
費里尼已成了一個活傳奇,以至於許多願意與之合作的投資人未必是出於對其新計畫的欣賞,而是打算為自己增加一條「曾與大師費里尼合作」的經歷。投資《揚帆》的製片阿爾多.內姆尼(Aldo Nemni)便承認費里尼在製作該片時嚴重超支,就因為是大師才接受他的任性。據他所說,費里尼偶然會任性地突然宣布更改拍攝日期,只因為當天有什麼不吉利的事情發生。作為榮格(Carl Jung)的信徒,費里尼對所謂的預兆與氣場深信不疑。
.
三年後,費里尼決定以《舞國 Ginger & Fred》(1986)向美國知名歌舞片明星佛雷與金姐(Fred & Ginger)致敬。但故事的主角其實並非美國的佛雷與金姐,而是一對以模仿兩人聞名的義大利演員。兩人已至遲暮之年,並且多年未見,但在電視台的邀請下決定重出江湖。費里尼之妻茱麗葉塔.瑪西娜(Giulietta Masina)和馬斯楚安尼連袂主演,馬斯楚安尼甚至為此犧牲理成禿頭(頭髮甚至差點長不回來),為作品增色不少。
.
雖然暗藏了費里尼對電視文化的批判,但它本質上確實是一部標準的致敬之作,也反映了他年少時受到美國電影文化的薰陶。不過令費里尼始料未及的事,當年高齡75歲的本尊金姐.羅傑斯(Ginger Rogers)竟以商標權遭到侵犯為由,跨海提告。雖然最後控訴未成,還促成了一起經典判例,但費里尼與其創作團隊卻絲毫不感喜悅。
.
即便如此,費里尼卻仍為金姐緩頰道:「我想是律師向她捏造了一些他們以為可以讓自己有錢賺的說辭,她被他們騙了。我相信她那麼做的時候絕對還沒有看過我的電影,我無法相信我童年在富國戲院裡看到的金姐.羅傑斯竟會這樣背叛我。」(註4)
.
到了《費里尼的剪貼簿 Fellini's Intervista》(1987)時,費里尼再次嘗試混合紀錄片與劇情片的作品形式,親自參與「演出」,接受日本電視台人員的採訪。作品最令人記憶猶新的,莫過於年華老去的馬斯楚安尼與安妮塔.艾格寶(Anita Ekberg)再次重現了《生活的甜蜜》中的經典噴水池戲。但其餘情節,卻難稱得上具有如何獨到的呈現。也由於故事設定的侷限,它注定是一部只能滿足費里尼忠實影迷的作品。
.
除非早就設定好退休計畫,否則一個導演通常無從決定自己要在哪一部電影向觀眾道別。費里尼最後的一部電影是《月亮的聲音 The Voice of the Moon》(1990),對於他的影迷而言,這樣的收尾無疑是帶有遺憾的。
.
後來以《美麗人生 Life Is Beautiful》(1997)在奧斯卡稱帝的羅貝托.貝尼尼(Roberto Benigni)領銜主演,在劇中飾演一名堅信自己聽得見月亮的聲音的精神病患。故事的寓意看似很明確,費里尼似乎是想表達現代社會的喧囂已經蒙蔽了人的心智,使得那些真正能聆聽自然之聲的人,反倒被當成了瘋子。
.
然而,費里尼似乎太執著於將角色的瘋言瘋語寫實呈現,使得觀者幾乎難以入戲,更遑論有興趣去思索其背後的意涵。整體而論,這是一部冗長而乏味的作品,影評人的反應並不熱烈,觀眾也不買單。費里尼同樣承認這《月亮的聲音》確實使他走入窮途末路,一項明顯的指標是──他發現自己真的再也找不到任何人願意資助他拍攝下一部作品。
.
不過費里尼始終像是捍衛自己的孩子一樣為這部作品辯護:「我用《月亮的聲音》這部作品要求觀眾暫停他們對電影的期待,或他們對費里尼式電影的期待,我要他們全心跟隨著銀幕上的影像。很明顯,他們並未造做,他們期待一部典型的費里尼作品──如果真的有這種電影的話。這部電影的潛在觀眾裡有一大部分甚至沒發現這部片子就是被這種期待給毀的。」(註5)
.
即便《月亮的聲音》幾乎宣告了費里尼事業生涯的終結,但他依然沒有停止創作計畫。他拒絕提筆撰寫自傳,因為他認為這些時間不如留下來去發展新片,當然也婉拒了出版社要他撰文分析自己的作品的要求。費里尼幽默地說,要是他這樣做,「大概會證實我其實比那些鉅細靡遺解析我作品的頭號影評人更加無聊。」(註6)
.
費里尼曾回憶道,有一回名導金.維多(King Vidor)曾對他說:「當郵差、電話不斷給你帶來接受表揚、出席回顧展,以及旅行、午餐等邀約,而不是給你帶來拍片機會的時候,你就得小心了。」(註7)因此當費里尼在1992年接收到影藝學院的通知,得知自己榮獲奧斯卡榮譽獎(又稱終身成就獎)時,他很清楚地知道這是一個他大勢已去的預兆。
.
在獲知消息當下,他一方面想著自己是否會藉由這個獎而獲得更多拍片機會,一方面卻擔憂地說:「希望這不會是那種在你不久人世之前,為你電影事業正式畫下句號的『傳奇獎』才好。大家可以說我迷信,但之前我也一直認為自己生命接近尾聲的時候,會得到一座奧斯卡榮譽獎。所以,我希望這事不會應驗。」
.
也許是為了抵抗命運的安排,費里尼甚至一開始不打算出席奧斯卡獎,連羅馬的計程車司機都忍不住出面相勸。最後他還是出席了1993年三月底的奧斯卡獎頒獎典禮,但在同年的十月底便溘然長逝,其預感確實獲得應驗。費里尼在生前仍正在籌備《導演筆記 Fellini: A Director's Notebook》(1969)的續作《演員筆記》,可惜無緣完成。
.
作為一個大師級導演,費里尼並不承認自己後來有從名譽中討到任何便宜。相反的,他被視為曲高和寡的賠錢導演,其敘事型態與所欲探討的題材,也開始被認為與時代脫節。至於那些自稱要與投資他拍攝新片的人,多半或許只是想享受與大師共進午餐的虛榮。
.
然而,如果觀眾不將其作品與同期的電影潮流並列視之,而是純粹地透過費里尼的創作脈絡向下爬梳,或許能更看清楚他的作品本質。事實上,費里尼始終是一個忠於自己的創作者,情節只是表層,費里尼實際上把自己的生命觀縫進了故事之中。無論外界的評價好壞,每部作品都是他對自身心境極為誠實的反映與投射,即便多數意境觀者未必容易理解。
.
許多影迷與記者更樂意對他早期的作品《大路 La strada》(1954)和《生活的甜蜜 La doice Vita》(1960)等作致敬,卻對他晚期同樣付諸心力拍攝的巨作不置一詞。許多評論者認定費里尼晚期的作品不再有過去的神采,但筆者卻建議不妨試著換一個觀點去理解他。何不如跳脫出來對其單一作品的評判,將其所有電影視為單一的一部作品,一部能完整反映作為作者的費里尼其人、其夢的作品,或許便能理解他的思想全貌與遠景(big picture)。
.
.
註1:Andrei Tarkovsky,《Time Within Time: The Diaries 1970–1986》
註2:Charlotte Chandler,《夢是唯一的現實----費里尼自傳》,黃翠華譯,遠流出版社。
註3:參見〈2020金馬經典影展:費里尼100系列專文(一):費里尼的秘密情人〉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549613078474753
註4:Charlotte Chandler,《夢是唯一的現實----費里尼自傳》,黃翠華譯,遠流出版社。
註5:Charlotte Chandler,《夢是唯一的現實----費里尼自傳》,黃翠華譯,遠流出版社。
註6:Charlotte Chandler,《夢是唯一的現實----費里尼自傳》,黃翠華譯,遠流出版社。
註7:Charlotte Chandler,《夢是唯一的現實----費里尼自傳》,黃翠華譯,遠流出版社。
.
延伸閱讀:
〈2020金馬經典影展:費里尼100系列專文(一):費里尼的秘密情人〉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549613078474753
〈2020金馬經典影展:費里尼100系列專文(二):費里尼與天主教會的情與仇〉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549565808479480
〈2020金馬經典影展:費里尼100週年誕辰系列專文(四):費里尼電影的魅力何在?〉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622478074521586
〈2020金馬經典影展:費里尼100週年誕辰系列專文(五):電視文化狂潮下,大導演費里尼的逆襲〉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626446480791412
〈2020金馬經典影展:費里尼100週年誕辰系列專文(六):情聖還是渣男?費里尼為何要拍歐洲第一風流才子卡薩諾瓦?〉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670082293094497
#FedericoFellini #Fellini #Fellini100
#金馬經典影展 #費里尼 #費里尼影展
.
.
(附圖為《女人城》花絮照,最左側的是因本片走紅的義大利演員唐娜特拉・達米雅尼(Donatella Damiani),從此成為八〇年代著名的豔星。置中者為費里尼,圖右為馬斯楚安尼。)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東京藝大美術館長教你西洋美術鑑賞術:無痛進入名畫世界的美學養成」介紹 訪問主編:李志煌 內容簡介: ◎來自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感性以外」的美術鑑賞術 在美術館或博物館觀賞各類展品時—— ●除了「一般觀賞印象」與「外界評價」外,你還能提出其...
聖達瑪學院評價 在 丹眼看電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奧斯卡終極預測 全數24獎逐項解析】
又到了一年一度奧斯卡頒獎典禮的前夕,今年的獎季特別縮短,導致許多電影口碑沒有太多時間發酵,也壓縮了各個前哨獎項的頒獎間隔,於是可以看到從金球到工會獎,再到英國影藝學院獎,有許多獎項都是如出一轍的,也讓奧斯卡的可預測性,似乎少了些許看頭。然而,美國影藝學院的8469 名會員,終究是與影評和工會的口味有所區隔,每年依然會爆出預期之外的得獎者。本篇將試圖耙梳自秋季影展以降的獎季發展趨勢,盤點各作品的聲勢和前哨獎積分榜,找出一個最可以自圓其說的預測模式。
今年總共有53 部長短片入圍奧斯卡,除了《另類神父代理人》(入圍最佳國際電影)、《李察朱威爾事件》(入圍最佳女配角)、《St. Louis Superman》(入圍最佳紀錄短片),和《親愛的莎瑪》(入圍最佳紀錄片)之外,筆者均已全數觀賞完畢(是的,連《黑魔女2》我都找來看了)。然而,投票會員可不見得均有看過作品就投票,因此,永遠要記得的原則是:奧斯卡得獎的作品,不代表是品質最高的作品。
通常,要入圍是靠實力(由各部門的專業同儕票選而出),要得獎則靠機運(除了作品本身實力,作品的發行和行銷、影人的公關和前哨獎的得獎感言等,都會納入考量)。但不管如何,今年第 92 屆奧斯卡的入圍名單除了少數遺珠(《鏗鏘玫瑰》的歌曲、《我們》的女主角、《我叫多麥特》的服裝設計、《星際救援》的視覺特效等),大致上仍是水準齊一,不管最終獎落誰家,相信都足以服人。
今年的典禮延續了去年的「無主持人」設定,也找來了新科葛來美大滿貫得主 Billie Eilish 和十個國際版的 Elsa 來演唱,相信仍是精彩可期。特別可貴的是,今年入圍的影片大部分都已在台灣上映,一般觀眾的參與度應該更甚以往。入圍最佳影片的作品,有半數以上在美國票房達一億美金以上,想想前年奧斯卡還曾經拋出新增「最佳大眾影片」獎項(Best Popular Film)的想法,時至如今已顯得如此不合時宜。但影藝學院和奧斯卡獎每年都持續在變化,甫上任的奧斯卡主席是一名選角指導,相信過不久後就會追隨英國影藝學院的腳步,增設「最佳選角」獎項,另外也耳聞「最佳音效」和「最佳混音」將合併為一獎。
話不多說,馬上進入 24 個獎項的逐項分析與預測,同時附上私心名單(不一定有入圍奧斯卡)。
-
▍最佳影片
▲預測:《1917》
▲私心:《兔嘲男孩》
最佳影片是最難預測的獎項,因為他是唯一跟其他獎項採取不同計票方式的獎項。所有其他獎項皆採用簡單多數決,而最佳影片則是請投票會員依喜好排序九部作品,並透過加權和重新配票等演算法,最終由一個一致獲得最大共識的影片脫穎而出。因此,在思考最佳影片得主時,與其「僅有部分人士強力支持」,更重要的是「所有人均一定程度的欣賞」。在這樣的脈絡下,評價偏向兩極的《愛爾蘭人》和《小丑》可以優先剔除,再來則是聲浪較微弱的《賽道狂人》、《她們》和《婚姻故事》。《從前,有個好萊塢》的熱度有點太早就封頂,導致獎季後段有點欲振乏力,反而是《兔嘲男孩》備受工會力挺,也許業界的支持會讓他殺出重圍。
但最終這個獎是《1917》與《寄生上流》之爭。《寄生上流》是這個獎季的奇蹟,以一個外國影片之姿,連闖各大獎,甚至拿下演員工會獎的頭獎。而《1917》則是獎季後段短時間內衝上來的強棒,接連拿下導演工會、製片工會、金球獎、影評人之選、英國影藝學院獎等首獎,勢不可擋。誠然《寄生上流》在好萊塢的支持度是高的,但若是《羅馬》都無法擊敗《幸福綠皮書》,最終我只能比較保守地預測會由《1917》勝出,這個結果也符合唯一與奧斯卡最佳影片採取相同計票方式的製片工會獎結果。
《1917》的弱點是它沒有入圍演技類獎項或剪輯獎,但這個可以由片型和一鏡到底的敘事來解套(獲得最佳影片的《鳥人》也沒入圍剪輯)。至於工會獎沒能入圍?那也是因為《1917》選擇壓到年底上映,許多工會根本來不及看。《1917》是一個標準的、奧斯卡一向喜愛的那種傳統電影,它是一部符合老白男口味的戰爭史詩,也傳遞了正向的宗旨,
《寄生上流》的致命傷是,已經有一個「最佳國際電影」獎項可以給它了,有些會員可能會覺得有必要給他兩座「最佳影片」嗎?同時它又是外語片,千萬別低估奧斯卡會員懶得看字幕的傲嬌程度。另外,《1917》的美國票房足足是《寄生上流》的四倍,因此在口碑熱度上,《1917》也佔了上風。綜合以上種種原因,以及奧斯卡近年保守的投票趨勢,《1917》會是最理所當然的得主。當然我也樂見《寄生上流》突破這個「外語天花板」,那將是一個具有劃時代象徵意義的重要時刻。
▍最佳導演
▲預測:Sam Mendes,《1917》
▲私心:奉俊昊,《寄生上流》
這個獎一向頒給最 flashy、最炫技、場面調度最困難的作品,因此《1917》的 Sam Mendes 是不二人選,也符合導演工會獎、金球獎、英國影藝學院獎的前哨趨勢。但如果奉俊昊真的人氣那麼旺,要在此獎殺出重圍也不是不可能。
▍最佳男主角
▲預測:Joaquin Phoenix,《小丑》
▲私心:Adam Driver,《婚姻故事》
四個演員獎項基本上已經塵埃落定,沒什麼好說的了。金球獎、影評人之選獎、演員工會獎、英國影藝學院獎全都重疊,就是這四個人了。《小丑》儘管有些許負評,但瓦昆的演出是所有人一致推崇的,而且它也已經四次入圍奧斯卡了,這將是他的第一座小金人。
▍最佳女主角
▲預測:Renee Zellweger,《茱蒂》
▲私心:Lupita Nyong'o,《我們》
雖然《茱蒂》評價不盡理想,但憑藉著好萊塢對茱蒂嘉蘭和她所象徵的好萊塢黃金歲月的懷舊情懷,再加上芮妮本身精湛的演出,這個獎應該也不會有意外(連今天揭曉的獨立精神獎,都將影后頒給了她)。芮妮本身的星路坎坷也與茱蒂有所映照,繼《冷山》暌違 14 年後她終於強勢回歸,也算是功德圓滿。但話也不要說太死,去年 Glenn Close 也是因為《愛·妻》評價不好輸給了《真寵》的 Olivia Colman,因此《婚姻故事》的 Scarlett 和《她們》的 Saoirse 也都還有機會。
▍最佳男配角
▲預測:Brad Pitt,《從前有個好萊塢》
▲私心:Willem Dafoe,《燈塔》
這是整晚最沒意外的獎,布萊德彼特在這個獎季上顯得如此怡然自得(甚至公開宣稱自己不會跑獎季宣傳公關行程),每次得獎感言都幽默又魅力無窮,事實上這本身就是一個極為強大的公關策略。但不管如何,布萊德彼特如好酒越沈越香,也終於即將迎來他的第一座演技奧斯卡,就算是作為一種生涯總結的嘉獎,也實至名歸。更何況,另外四名入圍者都已經拿過奧斯卡了,這次就讓給小布吧!
▍最佳女配角
▲預測:Laura Dern,《婚姻故事》
▲私心:Adèle Haenel, 《燃燒女子的畫像》
這大概是四個演員獎唯一比較可能爆冷的,Laura Dern 的演出確實相較其他入圍者顯得平面甚至卡通化。然而身為奧斯卡高層的 Laura Dern 有個極高的圈內人氣(看看獨立精神獎安排了合唱團歌詠她的名字就可略知一二了),而這也是他經營多年的演藝生涯的一個里程碑。再說,這也可能是《婚姻故事》的唯一代表獎項。
▍最佳原創劇本
▲預測:《寄生上流》
▲私心:《鋒迴路轉》
《寄生上流》讓許多人眼睛為之一亮就是它新穎又原創到不行的故事。雖說《從前,有個好萊塢》在獎季前期拿下金球獎和影評人之選獎的劇本獎,但奉俊昊緊接著在編劇工會獎(塔倫提諾不具備入圍資格)和英國影藝學院獎接連摘獎,在氣勢上已然超車。塔倫提諾已經拿過兩次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我想這次應該可以拱手讓人了。
▍最佳改編劇本
▲預測:《兔嘲男孩》
▲私心:《她們》
影藝學院有可能因為補償心理,讓沒能入圍最佳導演的《她們》葛莉塔潔薇在這邊補一個劇本獎,然而雖說是「改編劇本」獎,奧斯卡仍喜歡獎勵最具原創性的改編,而這也是我認為《兔嘲男孩》會勝出的原因。顯然業界不若影評們對這部片那麼苛刻,在工會獎收穫頗豐,也拿到編劇工會獎和英國影藝學院獎最佳改編劇本獎。不管《兔嘲男孩》或《她們》獲獎,一個是少數族裔(泰卡是紐西蘭原住民)、一個是女性,都有其政治正確的加分因素。而這兩部片同時也在爭「最佳服裝設計」獎,我認為誰拿了改編劇本獎,另一位就會拿到服裝設計獎。
▍最佳剪輯
▲預測:《寄生上流》
▲私心:《愛爾蘭人》
大部分人預測《賽道狂人》,因為它是比較明顯剪輯、靠交叉快剪營造精彩賽車場面的片。然而我這邊要大膽一點預測《寄生上流》。原因是我認為《寄生上流》現在氣勢正旺,強勢問鼎最佳影片,而通常剪輯獎與最佳影片是連帶的。儘管最佳影片會因為排序式的計票方式而不利於《寄生上流》,但若真的大家這麼愛《寄生》的話,剪輯獎應該不是問題。而如果奧斯卡也愛《賽道狂人》的話,也許還有音效/混音獎可以補給它,不至於空手而歸。
▍最佳攝影
▲預測:《1917》
▲私心:《燃燒女子的畫像》
無須多言,兩個字:Roger Deakins。
▍最佳視效
▲預測:《1917》
▲私心:《星際救援》
視效基本上是跟著最佳影片在走,儘管《獅子王》全片用視效建立起來,但它不是最佳影片入圍者因此這邊受青睞的機率就低ㄧ些。而奧斯卡也顯然不愛漫威,過去沒有一部漫威電影拿下此獎,《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也沒有理由打破這個傳統。《愛爾蘭人》當然是來勢洶洶(可能也是這部片最有機會的獎項),但該片返老還童的特效還是反應比較兩極一些(成也特效、敗也特效),《1917》會是比較穩妥的預測。
▍最佳音效
▲預測:《1917》
▲私心:《賽道狂人》
沒有人搞得清楚最佳音效跟最佳混音的差別,就連奧斯卡會員也一樣,因此在入圍者多達四名重疊時,預測同一位得主是最聰明的作法。音效獎是《1917》跟《賽道狂人》之爭,但綜觀過去頒獎歷史,奧斯卡明顯偏好戰爭電影勝過賽車電影,《1917》又是比較強勢的最佳影片競逐者,要橫掃技術獎項是比較可能的。
▍最佳混音
▲預測:《1917》
▲私心:《火箭人》
同上。
▍最佳原創配樂
▲預測:《小丑》
▲私心:《我們》
奧斯卡不會放過「史上第四位,超過二十年來第一位女性作曲家獲頒奧斯卡最佳配樂獎」的機會。當《1917》橫掃英國影藝學院獎時,唯一掉獎的就是配樂。可憐的 Thomas Newman(入圍 15 次還未開胡)可能還得在等等,今年是屬於《小丑》冰島作曲家 Hildur Guðnadóttir 的。Hildur 接連在威尼斯影展、金球獎、影評人之選獎、英國影藝學院獎、作曲作詞工會獎、葛萊美獎、艾美獎等勢如破竹地擒獎,奧斯卡應該也不會例外。
▍最佳原創歌曲
▲預測:《火箭人》”(I’m Gonna) Love Me Again"
▲私心:《鏗鏘玫瑰》"Glasgow"
原本一直預期得主會是 《Harriet》的 “Stand Up" ,除了具有黑人/廢奴議題的政治正確分數,同時也會讓演藝圈新寵 Cynthia Erivo 成為最年輕的 EGOT (艾美-葛來美-奧斯卡-東尼)大滿貫得主。然而在金球獎頒給《火箭人》”(I’m Gonna) Love Me Again" 之後,艾爾頓強上台領獎時的感言中提到:「我與 Bernie Taupin(他長期的作詞合作夥伴)從未共同獲獎」,一席談話已足以讓氣勢翻盤。奧斯卡將會樂意成全此對作詞作曲人同台領獎,同時也作為補償《火箭人》的獎。
▍最佳美術設計
▲預測:《從前,有個好萊塢》
▲私心:《寄生上流》
雖然英國影藝學院將最佳美術設計頒給了《1917》,但我不禁在猜想那可能是英國幫力拱《1917》的結果,到了大西洋對岸未必該也會如此橫掃。《寄生上流》的房舍設計固然精彩,但奧斯卡一向偏好時代古裝劇的布景道具,而《從前,有個好萊塢》又是一個如此著重在「重建輝煌好萊塢」的作品,若氣勢沒有完全消逝的話,在這邊補一個獎是合理的。千萬別低估好萊塢人們的自戀程度。
▍最佳服裝設計
▲預測:《她們》
▲私心:《我叫多麥特》
影藝學院應該不至於讓《她們》空手而歸,若改編劇本給了《兔嘲男孩》,那服裝設計剛好可以作為補償。而且這部片的19世紀服裝也符合奧斯卡一向喜愛古裝的路線。
▍最佳妝髮設計
▲預測:《重磅腥聞》
▲私心:《火箭人》
儘管《重磅腥聞》反應兩極,但所有人都被當中角色的逼真度給嚇到了。對於福斯電視台熟悉的美國投票會員,更會投給這部以妝髮作為王牌的電影,更何況妝髮工會獎這邊也橫掃。對於電影中真實人物的熟悉度,同樣也有助於《茱蒂》,但那是比較久遠以前的事了。
▍最佳國際電影
▲預測:《寄生上流》
▲私心:《燃燒女子的畫像》
這應該沒有懸念了,比較傳統的奧斯卡會員或許不認為《寄生上流》夠格擔任「最佳影片」,但要投給它「最佳國際電影」應該沒有什麼障礙。這也會是南韓首次入圍、首次得獎。
▍最佳動畫片
▲預測:《玩具總動員4》
▲私心:《玩具總動員4》
動畫片今年態勢較不明朗:金球獎和視效公會給了《大冒險家》、英國影藝學院和安妮獎給了《克勞斯:聖誕節的秘密》(但這部卻連金球獎都沒入圍),而原本的大熱門《冰雪奇緣2》則沒入圍。《克勞斯:聖誕節的秘密》被視為大黑馬,但前陣子才被爆出 Netflix 為其員工買下了安妮獎的會費,安妮獎最終由《克勞斯:聖誕節的秘密》可能是因為這樣的緣故。《玩具總動員4》雖然要承擔續集劣勢,但已接連在製片工會、美術工會、混音公會、音效工會摘獎,且如果不想投給迪士尼的會員,將票分散給了《大冒險家》、《克勞斯:聖誕節的秘密》和《隻手探險》,最終的得主應該仍會是較大眾的《玩具總動員4》。
▍最佳紀錄片
▲預測:《美國工廠》
▲私心:《阿波羅11號》
《大地蜜語》同時入圍紀錄片和國際電影,可能因此有分票風險,不見得是好事。《親愛的莎瑪》和《The Cave》都是講述敘利亞戰亂下慘絕人寰的故事,不但會互相分票,同時太悲的調性可能也不符合奧斯卡口味。《民主邊緣》或許正好切合了美國國內總統初選的時機點,但那部片是葡萄牙語,對一些人來說仍有障礙。而五部入圍者唯一一部英文發音的,就是《美國工廠》。不僅如此,《美國工廠》也與美中貿易戰的時勢貼和,而且又是歐巴馬總統的製片公司製作的(好萊塢愛死歐巴馬了)。《美國工廠》的導演之一也是一名正在對抗病魔的癌末病人,同情因素也有利於這部片摘獎(雖然這麼說好像不太好,但這就是獎季現實)。
▍最佳實境短片
▲預測:《The Neighbors' Window》
▲私心:《Brotherhood》
《Saria》太悲、《A Sister》跟《厄夜追緝令》太像;《The Neighbors' Window》是唯一比較輕盈,而且是英語發音的片,其講述的婚姻故事也較容易引起投票會員的共鳴。再者,該部片導演 Marshall Curry 已經四度以紀錄片入圍奧斯卡,在業界的知名度相對比較高。倒是真要論拍攝質感的話,《Brotherhood》是故事和畫面兼具的優秀作品,頒給這部也情有可原。
▍最佳動畫短片
▲預測:《Hairlove》
▲私心:《Daugher(Dcera)》
很想預測《Kitbull》,皮克斯製作,而且奧斯卡很愛把這個獎項頒給跟可愛動物有關的動畫。但《Hairlove》的討論度比較高,在計畫初期就成為 Kickstarter 集資網站有史以來最高募資的短片,背後也有許多黑人團體的支持。該片導演之一 Matthew A. Cherry 身為一位前美國足球專業球員,也已公開宣稱若得獎他將會將此獎獻給上個月不幸逝世的 NBA 球星 Kobe Bryant。Bryant 曾在2018 年以《親愛的籃球》獲頒同一個獎,《Hairlove》有望依循相同途徑獲獎。
▍最佳紀錄短片
▲預測:《Learning to Skateboard in a Warzone(If You’re a Girl)》
▲私心:《Walk Run Cha-Cha》
光看片名,《在戰區學習溜滑板(若你是一名女孩)》就贏了。這部片就跟去年得主《月事革命》一樣,講述艱困環境下,年輕女性團結自強的故事,奧斯卡最喜歡頒給這種有正面意涵又不會太沈重的片子了。
-
聖達瑪學院評價 在 丹眼看電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奧斯卡終極預測 全數24獎逐項解析】
又到了一年一度奧斯卡頒獎典禮的前夕,今年的獎季特別縮短,導致許多電影口碑沒有太多時間發酵,也壓縮了各個前哨獎項的頒獎間隔,於是可以看到從金球到工會獎,再到英國影藝學院獎,有許多獎項都是如出一轍的,也讓奧斯卡的可預測性,似乎少了些許看頭。然而,美國影藝學院的8469 名會員,終究是與影評和工會的口味有所區隔,每年依然會爆出預期之外的得獎者。本篇將試圖耙梳自秋季影展以降的獎季發展趨勢,盤點各作品的聲勢和前哨獎積分榜,找出一個最可以自圓其說的預測模式。
今年總共有53 部長短片入圍奧斯卡,除了《另類神父代理人》(入圍最佳國際電影)、《李察朱威爾事件》(入圍最佳女配角)、《St. Louis Superman》(入圍最佳紀錄短片),和《親愛的莎瑪》(入圍最佳紀錄片)之外,筆者均已全數觀賞完畢(是的,連《黑魔女2》我都找來看了)。然而,投票會員可不見得均有看過作品就投票,因此,永遠要記得的原則是:奧斯卡得獎的作品,不代表是品質最高的作品。
通常,要入圍是靠實力(由各部門的專業同儕票選而出),要得獎則靠機運(除了作品本身實力,作品的發行和行銷、影人的公關和前哨獎的得獎感言等,都會納入考量)。但不管如何,今年第 92 屆奧斯卡的入圍名單除了少數遺珠(《鏗鏘玫瑰》的歌曲、《我們》的女主角、《我叫多麥特》的服裝設計、《星際救援》的視覺特效等),大致上仍是水準齊一,不管最終獎落誰家,相信都足以服人。
今年的典禮延續了去年的「無主持人」設定,也找來了新科葛來美大滿貫得主 Billie Eilish 和十個國際版的 Elsa 來演唱,相信仍是精彩可期。特別可貴的是,今年入圍的影片大部分都已在台灣上映,一般觀眾的參與度應該更甚以往。入圍最佳影片的作品,有半數以上在美國票房達一億美金以上,想想前年奧斯卡還曾經拋出新增「最佳大眾影片」獎項(Best Popular Film)的想法,時至如今已顯得如此不合時宜。但影藝學院和奧斯卡獎每年都持續在變化,甫上任的奧斯卡主席是一名選角指導,相信過不久後就會追隨英國影藝學院的腳步,增設「最佳選角」獎項,另外也耳聞「最佳音效」和「最佳混音」將合併為一獎。
話不多說,馬上進入 24 個獎項的逐項分析與預測,同時附上私心名單(不一定有入圍奧斯卡)。
-
▍最佳影片
▲預測:《1917》
▲私心:《兔嘲男孩》
最佳影片是最難預測的獎項,因為他是唯一跟其他獎項採取不同計票方式的獎項。所有其他獎項皆採用簡單多數決,而最佳影片則是請投票會員依喜好排序九部作品,並透過加權和重新配票等演算法,最終由一個一致獲得最大共識的影片脫穎而出。因此,在思考最佳影片得主時,與其「僅有部分人士強力支持」,更重要的是「所有人均一定程度的欣賞」。在這樣的脈絡下,評價偏向兩極的《愛爾蘭人》和《小丑》可以優先剔除,再來則是聲浪較微弱的《賽道狂人》、《她們》和《婚姻故事》。《從前,有個好萊塢》的熱度有點太早就封頂,導致獎季後段有點欲振乏力,反而是《兔嘲男孩》備受工會力挺,也許業界的支持會讓他殺出重圍。
但最終這個獎是《1917》與《寄生上流》之爭。《寄生上流》是這個獎季的奇蹟,以一個外國影片之姿,連闖各大獎,甚至拿下演員工會獎的頭獎。而《1917》則是獎季後段短時間內衝上來的強棒,接連拿下導演工會、製片工會、金球獎、影評人之選、英國影藝學院獎等首獎,勢不可擋。誠然《寄生上流》在好萊塢的支持度是高的,但若是《羅馬》都無法擊敗《幸福綠皮書》,最終我只能比較保守地預測會由《1917》勝出,這個結果也符合唯一與奧斯卡最佳影片採取相同計票方式的製片工會獎結果。
《1917》的弱點是它沒有入圍演技類獎項或剪輯獎,但這個可以由片型和一鏡到底的敘事來解套(獲得最佳影片的《鳥人》也沒入圍剪輯)。至於工會獎沒能入圍?那也是因為《1917》選擇壓到年底上映,許多工會根本來不及看。《1917》是一個標準的、奧斯卡一向喜愛的那種傳統電影,它是一部符合老白男口味的戰爭史詩,也傳遞了正向的宗旨,
《寄生上流》的致命傷是,已經有一個「最佳國際電影」獎項可以給它了,有些會員可能會覺得有必要給他兩座「最佳影片」嗎?同時它又是外語片,千萬別低估奧斯卡會員懶得看字幕的傲嬌程度。另外,《1917》的美國票房足足是《寄生上流》的四倍,因此在口碑熱度上,《1917》也佔了上風。綜合以上種種原因,以及奧斯卡近年保守的投票趨勢,《1917》會是最理所當然的得主。當然我也樂見《寄生上流》突破這個「外語天花板」,那將是一個具有劃時代象徵意義的重要時刻。
▍最佳導演
▲預測:Sam Mendes,《1917》
▲私心:奉俊昊,《寄生上流》
這個獎一向頒給最 flashy、最炫技、場面調度最困難的作品,因此《1917》的 Sam Mendes 是不二人選,也符合導演工會獎、金球獎、英國影藝學院獎的前哨趨勢。但如果奉俊昊真的人氣那麼旺,要在此獎殺出重圍也不是不可能。
▍最佳男主角
▲預測:Joaquin Phoenix,《小丑》
▲私心:Adam Driver,《婚姻故事》
四個演員獎項基本上已經塵埃落定,沒什麼好說的了。金球獎、影評人之選獎、演員工會獎、英國影藝學院獎全都重疊,就是這四個人了。《小丑》儘管有些許負評,但瓦昆的演出是所有人一致推崇的,而且它也已經四次入圍奧斯卡了,這將是他的第一座小金人。
▍最佳女主角
▲預測:Renee Zellweger,《茱蒂》
▲私心:Lupita Nyong'o,《我們》
雖然《茱蒂》評價不盡理想,但憑藉著好萊塢對茱蒂嘉蘭和她所象徵的好萊塢黃金歲月的懷舊情懷,再加上芮妮本身精湛的演出,這個獎應該也不會有意外(連今天揭曉的獨立精神獎,都將影后頒給了她)。芮妮本身的星路坎坷也與茱蒂有所映照,繼《冷山》暌違 14 年後她終於強勢回歸,也算是功德圓滿。但話也不要說太死,去年 Glenn Close 也是因為《愛·妻》評價不好輸給了《真寵》的 Olivia Colman,因此《婚姻故事》的 Scarlett 和《她們》的 Saoirse 也都還有機會。
▍最佳男配角
▲預測:Brad Pitt,《從前有個好萊塢》
▲私心:Willem Dafoe,《燈塔》
這是整晚最沒意外的獎,布萊德彼特在這個獎季上顯得如此怡然自得(甚至公開宣稱自己不會跑獎季宣傳公關行程),每次得獎感言都幽默又魅力無窮,事實上這本身就是一個極為強大的公關策略。但不管如何,布萊德彼特如好酒越沈越香,也終於即將迎來他的第一座演技奧斯卡,就算是作為一種生涯總結的嘉獎,也實至名歸。更何況,另外四名入圍者都已經拿過奧斯卡了,這次就讓給小布吧!
▍最佳女配角
▲預測:Laura Dern,《婚姻故事》
▲私心:Adèle Haenel, 《燃燒女子的畫像》
這大概是四個演員獎唯一比較可能爆冷的,Laura Dern 的演出確實相較其他入圍者顯得平面甚至卡通化。然而身為奧斯卡高層的 Laura Dern 有個極高的圈內人氣(看看獨立精神獎安排了合唱團歌詠她的名字就可略知一二了),而這也是他經營多年的演藝生涯的一個里程碑。再說,這也可能是《婚姻故事》的唯一代表獎項。
▍最佳原創劇本
▲預測:《寄生上流》
▲私心:《鋒迴路轉》
《寄生上流》讓許多人眼睛為之一亮就是它新穎又原創到不行的故事。雖說《從前,有個好萊塢》在獎季前期拿下金球獎和影評人之選獎的劇本獎,但奉俊昊緊接著在編劇工會獎(塔倫提諾不具備入圍資格)和英國影藝學院獎接連摘獎,在氣勢上已然超車。塔倫提諾已經拿過兩次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我想這次應該可以拱手讓人了。
▍最佳改編劇本
▲預測:《兔嘲男孩》
▲私心:《她們》
影藝學院有可能因為補償心理,讓沒能入圍最佳導演的《她們》葛莉塔潔薇在這邊補一個劇本獎,然而雖說是「改編劇本」獎,奧斯卡仍喜歡獎勵最具原創性的改編,而這也是我認為《兔嘲男孩》會勝出的原因。顯然業界不若影評們對這部片那麼苛刻,在工會獎收穫頗豐,也拿到編劇工會獎和英國影藝學院獎最佳改編劇本獎。不管《兔嘲男孩》或《她們》獲獎,一個是少數族裔(泰卡是紐西蘭原住民)、一個是女性,都有其政治正確的加分因素。而這兩部片同時也在爭「最佳服裝設計」獎,我認為誰拿了改編劇本獎,另一位就會拿到服裝設計獎。
▍最佳剪輯
▲預測:《寄生上流》
▲私心:《愛爾蘭人》
大部分人預測《賽道狂人》,因為它是比較明顯剪輯、靠交叉快剪營造精彩賽車場面的片。然而我這邊要大膽一點預測《寄生上流》。原因是我認為《寄生上流》現在氣勢正旺,強勢問鼎最佳影片,而通常剪輯獎與最佳影片是連帶的。儘管最佳影片會因為排序式的計票方式而不利於《寄生上流》,但若真的大家這麼愛《寄生》的話,剪輯獎應該不是問題。而如果奧斯卡也愛《賽道狂人》的話,也許還有音效/混音獎可以補給它,不至於空手而歸。
▍最佳攝影
▲預測:《1917》
▲私心:《燃燒女子的畫像》
無須多言,兩個字:Roger Deakins。
▍最佳視效
▲預測:《1917》
▲私心:《星際救援》
視效基本上是跟著最佳影片在走,儘管《獅子王》全片用視效建立起來,但它不是最佳影片入圍者因此這邊受青睞的機率就低ㄧ些。而奧斯卡也顯然不愛漫威,過去沒有一部漫威電影拿下此獎,《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也沒有理由打破這個傳統。《愛爾蘭人》當然是來勢洶洶(可能也是這部片最有機會的獎項),但該片返老還童的特效還是反應比較兩極一些(成也特效、敗也特效),《1917》會是比較穩妥的預測。
▍最佳音效
▲預測:《1917》
▲私心:《賽道狂人》
沒有人搞得清楚最佳音效跟最佳混音的差別,就連奧斯卡會員也一樣,因此在入圍者多達四名重疊時,預測同一位得主是最聰明的作法。音效獎是《1917》跟《賽道狂人》之爭,但綜觀過去頒獎歷史,奧斯卡明顯偏好戰爭電影勝過賽車電影,《1917》又是比較強勢的最佳影片競逐者,要橫掃技術獎項是比較可能的。
▍最佳混音
▲預測:《1917》
▲私心:《火箭人》
同上。
▍最佳原創配樂
▲預測:《小丑》
▲私心:《我們》
奧斯卡不會放過「史上第四位,超過二十年來第一位女性作曲家獲頒奧斯卡最佳配樂獎」的機會。當《1917》橫掃英國影藝學院獎時,唯一掉獎的就是配樂。可憐的 Thomas Newman(入圍 15 次還未開胡)可能還得在等等,今年是屬於《小丑》冰島作曲家 Hildur Guðnadóttir 的。Hildur 接連在威尼斯影展、金球獎、影評人之選獎、英國影藝學院獎、作曲作詞工會獎、葛萊美獎、艾美獎等勢如破竹地擒獎,奧斯卡應該也不會例外。
▍最佳原創歌曲
▲預測:《火箭人》”(I’m Gonna) Love Me Again"
▲私心:《鏗鏘玫瑰》"Glasgow"
原本一直預期得主會是 《Harriet》的 “Stand Up" ,除了具有黑人/廢奴議題的政治正確分數,同時也會讓演藝圈新寵 Cynthia Erivo 成為最年輕的 EGOT (艾美-葛來美-奧斯卡-東尼)大滿貫得主。然而在金球獎頒給《火箭人》”(I’m Gonna) Love Me Again" 之後,艾爾頓強上台領獎時的感言中提到:「我與 Bernie Taupin(他長期的作詞合作夥伴)從未共同獲獎」,一席談話已足以讓氣勢翻盤。奧斯卡將會樂意成全此對作詞作曲人同台領獎,同時也作為補償《火箭人》的獎。
▍最佳美術設計
▲預測:《從前,有個好萊塢》
▲私心:《寄生上流》
雖然英國影藝學院將最佳美術設計頒給了《1917》,但我不禁在猜想那可能是英國幫力拱《1917》的結果,到了大西洋對岸未必該也會如此橫掃。《寄生上流》的房舍設計固然精彩,但奧斯卡一向偏好時代古裝劇的布景道具,而《從前,有個好萊塢》又是一個如此著重在「重建輝煌好萊塢」的作品,若氣勢沒有完全消逝的話,在這邊補一個獎是合理的。千萬別低估好萊塢人們的自戀程度。
▍最佳服裝設計
▲預測:《她們》
▲私心:《我叫多麥特》
影藝學院應該不至於讓《她們》空手而歸,若改編劇本給了《兔嘲男孩》,那服裝設計剛好可以作為補償。而且這部片的19世紀服裝也符合奧斯卡一向喜愛古裝的路線。
▍最佳妝髮設計
▲預測:《重磅腥聞》
▲私心:《火箭人》
儘管《重磅腥聞》反應兩極,但所有人都被當中角色的逼真度給嚇到了。對於福斯電視台熟悉的美國投票會員,更會投給這部以妝髮作為王牌的電影,更何況妝髮工會獎這邊也橫掃。對於電影中真實人物的熟悉度,同樣也有助於《茱蒂》,但那是比較久遠以前的事了。
▍最佳國際電影
▲預測:《寄生上流》
▲私心:《燃燒女子的畫像》
這應該沒有懸念了,比較傳統的奧斯卡會員或許不認為《寄生上流》夠格擔任「最佳影片」,但要投給它「最佳國際電影」應該沒有什麼障礙。這也會是南韓首次入圍、首次得獎。
▍最佳動畫片
▲預測:《玩具總動員4》
▲私心:《玩具總動員4》
動畫片今年態勢較不明朗:金球獎和視效公會給了《大冒險家》、英國影藝學院和安妮獎給了《克勞斯:聖誕節的秘密》(但這部卻連金球獎都沒入圍),而原本的大熱門《冰雪奇緣2》則沒入圍。《克勞斯:聖誕節的秘密》被視為大黑馬,但前陣子才被爆出 Netflix 為其員工買下了安妮獎的會費,安妮獎最終由《克勞斯:聖誕節的秘密》可能是因為這樣的緣故。《玩具總動員4》雖然要承擔續集劣勢,但已接連在製片工會、美術工會、混音公會、音效工會摘獎,且如果不想投給迪士尼的會員,將票分散給了《大冒險家》、《克勞斯:聖誕節的秘密》和《隻手探險》,最終的得主應該仍會是較大眾的《玩具總動員4》。
▍最佳紀錄片
▲預測:《美國工廠》
▲私心:《阿波羅11號》
《大地蜜語》同時入圍紀錄片和國際電影,可能因此有分票風險,不見得是好事。《親愛的莎瑪》和《The Cave》都是講述敘利亞戰亂下慘絕人寰的故事,不但會互相分票,同時太悲的調性可能也不符合奧斯卡口味。《民主邊緣》或許正好切合了美國國內總統初選的時機點,但那部片是葡萄牙語,對一些人來說仍有障礙。而五部入圍者唯一一部英文發音的,就是《美國工廠》。不僅如此,《美國工廠》也與美中貿易戰的時勢貼和,而且又是歐巴馬總統的製片公司製作的(好萊塢愛死歐巴馬了)。《美國工廠》的導演之一也是一名正在對抗病魔的癌末病人,同情因素也有利於這部片摘獎(雖然這麼說好像不太好,但這就是獎季現實)。
▍最佳實境短片
▲預測:《The Neighbors' Window》
▲私心:《Brotherhood》
《Saria》太悲、《A Sister》跟《厄夜追緝令》太像;《The Neighbors' Window》是唯一比較輕盈,而且是英語發音的片,其講述的婚姻故事也較容易引起投票會員的共鳴。再者,該部片導演 Marshall Curry 已經四度以紀錄片入圍奧斯卡,在業界的知名度相對比較高。倒是真要論拍攝質感的話,《Brotherhood》是故事和畫面兼具的優秀作品,頒給這部也情有可原。
▍最佳動畫短片
▲預測:《Hairlove》
▲私心:《Daugher(Dcera)》
很想預測《Kitbull》,皮克斯製作,而且奧斯卡很愛把這個獎項頒給跟可愛動物有關的動畫。但《Hairlove》的討論度比較高,在計畫初期就成為 Kickstarter 集資網站有史以來最高募資的短片,背後也有許多黑人團體的支持。該片導演之一 Matthew A. Cherry 身為一位前美國足球專業球員,也已公開宣稱若得獎他將會將此獎獻給上個月不幸逝世的 NBA 球星 Kobe Bryant。Bryant 曾在2018 年以《親愛的籃球》獲頒同一個獎,《Hairlove》有望依循相同途徑獲獎。
▍最佳紀錄短片
▲預測:《Learning to Skateboard in a Warzone(If You’re a Girl)》
▲私心:《Walk Run Cha-Cha》
光看片名,《在戰區學習溜滑板(若你是一名女孩)》就贏了。這部片就跟去年得主《月事革命》一樣,講述艱困環境下,年輕女性團結自強的故事,奧斯卡最喜歡頒給這種有正面意涵又不會太沈重的片子了。
-
聖達瑪學院評價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東京藝大美術館長教你西洋美術鑑賞術:無痛進入名畫世界的美學養成」介紹
訪問主編:李志煌
內容簡介:
◎來自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感性以外」的美術鑑賞術
在美術館或博物館觀賞各類展品時——
●除了「一般觀賞印象」與「外界評價」外,你還能提出其他論點嗎?
●你能清楚且簡潔地說明,眼前這幅作品為何能成為名畫嗎?
●巴洛克、印象派、野獸派、立體派的特色各是什麼,差異何在?
●宗教畫、風景畫、人物畫、抽象畫……創作訴求大不同,怎麼解讀?
「顏色很漂亮」、「構圖很有張力」、「真不愧是名畫」……,
這種訴諸「感性」的鑑賞方式十分重要;但,光有感性還不夠。
一般人缺少的,是「感性以外」的鑑賞能力,而這樣的能力是可以訓練的。
日本最紅火的藝術專案負責人秋元雄史,帶你這樣鑑賞西洋美術:
步驟一/從作品表現鑑賞:看懂繪圖技巧、色彩與主題等。
步驟二/從歷史背景鑑賞:理解創作當時的社會與思想背景等。
藝術名作中的確存在著「留芳百世,聞名全球」的理由。
如果沒能仔細地解讀暗藏其中的各種主題與寓意,
就只能淪為膚淺的走馬看花、拍照打卡。
相較於此,習得「感性以外」的鑑賞能力,就能更接近西洋美術本質,
日後不論碰上何種藝術作品,都能觸類旁通地舉一反三。
本書共收錄23件(共22幅名畫與1件工業製品)西洋美術史上,
曾引發各類革命性演進的關鍵作品,
透過這些曠世巨作的剖析與解讀,無痛習得「感性以外」的美術鑑賞術。
而在掌握了這套「作品表現、歷史背景」的美術鑑賞術之後,
觀看其他作品時,你的觀點與視角也會跟著改變。
面對藝術創作,你會有更深層的體悟、發表評論時更言之有物;
告別過去「真好看」、「好漂亮」、「很特別」等空洞感想,
成為談吐更有涵養、品味更上層樓的成熟大人。
◎館長帶逛!秋元雄史教你這樣參觀美術館,保證值回票價
‧常設展通常票價便宜,可用來練功;若是特別企畫展,先上網做功課。
‧就算一頭霧水也沒關係,觀展當下就是「張大眼睛用力看」。
‧把眼前所見全數「語言化」,看見什麼就說什麼,有助理解與體悟。
・其實沒人看得懂「抽象藝術」,這時把「體驗」設為首要目標即可。
・太多作品逛不完?那就以「五件集中」的方式加速參觀,怎麼做?
美術鑑賞已是現代成熟大人必備的全新知識,
無痛進入名畫世界的美學養成,就讀秋元雄史的西洋美術鑑賞術。
【全書收錄作品一覽】
●《雅典學院》拉斐爾.聖齊奧
●《蒙娜麗莎》李奧納多.達文西
●《最後的審判》米開朗基羅
●《倒牛奶的女僕》約翰尼斯.維梅爾
●《世界的起源》古斯塔夫.庫爾貝
●《奧林匹亞》愛德華.馬內
●《印象.日出》克洛德.莫內
●《向日葵》文生.梵谷
●《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保羅.高更
●《聖維克多山》保羅.塞尚
●《綠色條紋的馬諦斯夫人》亨利.馬諦斯
●《亞維農的少女》畢卡索
●《吶喊》愛德華.蒙克
●《紅、黃、藍、黑的構成》皮特.蒙德里安
●《白色上的白色》卡濟米爾.馬列維奇
●《橫躺的裸婦和貓》藤田嗣治(Léonard Foujita)
●《扎辮子的少女》亞美迪歐.莫迪里安尼
●《噴泉》馬歇爾.杜象
●《記憶的堅持》薩爾瓦多.達利
●《都市全景》馬克斯.恩斯特
●《One Number 31,1950》傑克遜.波洛克
●《空間概念:期待》盧齊歐.封塔納
●《瑪麗蓮.夢露》安迪.沃荷
作者簡介:秋元雄史(Yuji Akimoto)
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教授、知名藝術專案負責人
1955年出生於東京。現任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教授,以及練馬區立美術館長。
1991年進入福武書店(現已改制為Benesse Corporation,倍樂生集團),兼任國吉康雄美術館主任研究員;之後因策畫「直島倍樂生藝術之地」(Benesse Art Site直島)聲名大噪,成為知名藝術專案負責人(Art Projector)。
2001年,秋元雄史除了孕生出直島的象徵作品:草間彌生《南瓜》「Out of Bounds」展外,更居中斡旋、企畫了舊民宅作品化的「家 Proiect」。2002年,他開始構思「地中美術館」(Chichu Art Museum)並參予指導,其靈感來源為莫內的名作《睡蓮》。自2004年開館起,他出任地中美術館長兼公益財團法人「直島福武美術館」財團常務理事,同時擔任直島倍樂生藝術之地的藝術總監。過去,直島倍樂生一年內的遊客不到三萬名,卻在2005年突破了12萬人次,達到首次的單年度盈餘。
2007年,秋元雄史就任金澤21世紀美術館館長,創下年間最多達255萬名參觀民眾的冠軍紀錄。任職10年後退休,並出任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及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