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職位的能力提升優勢】
過去三、四十年,學術界在專業知識的鑽研及專業人才的培育下,促使企業經營管理注重專業,重用專業人才。同時,在組織職位的升遷上,除原有的管理職位外,也設計等同主管等級的專員職位,作為專業職能的職涯發展。
由於管理人的事務是複雜的,甚至是煩人的,相對而言專業職能較為單純。因此,愈來愈多人才偏向追求修練專業能力,迴避甚至排斥擔任管理職,實是忽視與低估了管理職的價值與重要性。
功能主管,就是同時具備「專業功能能力」及「管理能力」,能夠帶領一群人產生更大績效的管理者;其對組織的貢獻度,是大於僅具備專業能力的人。因此,除了薪酬會有較高的回報外,其實主管職位本身也會帶來專業能力的快速提升,以及更大的升遷機會。
我們都知道,專業知識需要有更多的運用歷練,才能夠累積成為實務經驗,也才會提高專業的判斷力,這就是專業能力的層次。(請參考【專業能力=專業知識x專業經驗x專業紀律】https://www.hbrtaiwan.com/article_content_AR0008840.html 一文)
身為主管,其職責必須要督導與了解每一位成員工作過程遇到的各種事例;而這些事例的解決經驗,同時也就累積為他自身的實務經驗。所以,主管積累實務經驗的速度、廣度,就會是個別部屬的好幾倍。
其次,主管會參加更上層主管召開的定期、不定期的會議。會議中會聽到來自其他功能主管提出的事件及其看法;不但能夠增加對各種功能的了解,亦能吸收不同功能角度的看法見解。這不僅可大幅擴展對各功能的了解與視野,也提高了認知的廣度,無形中也會提升主管對自己專業功能的決斷力。
尤其,這類會議能夠親身觀察上層主管,對跨功能事務整合判斷與裁量的思惟,亦有機會接觸到其它高層主管的經營管理方法、觀點以及人生哲理。這些都是在耳濡目染下點滴積累,並會成為提升到更高職位相當有幫助的管理素養。
此外,身為主管除了要輔導部屬處理事務外,就是要親自處理高難度的功能事務,因此他不用執行基礎性、例行性的事務。同時,主管也必須投入相當比例的時間,去思考如何優化部門的績效。也就是說,由於主管將大部分時間都投入在重要且更有價值的事務上面,當然就有機會加速磨練出更高層次的能力。
綜觀上面的描述,大家應該可以了解到主管的職位,因為環境層次及角色扮演的不同,所能帶來的「能力提升優勢」;相對於僅專注於擔任功能專員的角色,更能快速提升功能專業能力,同時也更能磨練跨功能的視野,以及整合運用能力。
但是,假如主管參加跨部門會議,只關注跟自己有關,而不注重跨部門的事務,那就像進寶山空手而回,也就喪失了重要的能力提升機會。或者,假如主管對部屬採取「層層負責」、「只問結果,不問過程」這類推諉式的「管理方式」,那也是無法加速經驗的積累,只是當個占著職位的虛位主管。
所以,除非在人格特質上不適合領導角色,否則,希望要有更高層次專業能力的人,就應該積極朝主管職位的方向準備及努力,及早進入「職位、能力、薪酬」加速善性循環的軌道。
文章出處:〈哈佛商業評論〉
#連結閱讀
1.主管不能只問結果,不問過程
https://bit.ly/2RPOBY4
2.幹部,是浮出來的
http://bit.ly/2S5zho9
3. 只有「潛在機會」,没有「現成機會」
https://bit.ly/3qwWZsa
🌏聯強國際為亞太第一大、全球第二大資通訊通路集團,2020年全球營收規模突破台幣1兆3,300億元。
🎯知識與經驗的分享,是我們回饋社會的方式。
耳濡目染出處 在 項明生 James Ho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白衣神咒》的故事】
幼時在鄉下做留守兒童,我沒有機會上幼稚園,外婆開始教授佛學以啟蒙。但童年的我甚為愚鈍,天天耳濡目染外婆每早諗《大悲咒》我怎麼也學背誦不下來。於是外婆教我諗簡短易記的《白衣神咒》,未識字的我對這個不足百字的短咒很快就上手了,每次一唸到最後幾句時,更為誠心,因為童叟無欺淺顯易明。
『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南無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怛垤哆。唵。伽囉伐哆。伽囉伐哆。伽訶佛哆。 囉伽佛哆。 囉伽佛哆。娑婆訶。天羅神。地羅神。人離難。難離身。一切災殃化為塵。』
外婆給我一張小小的卡紙,上印有白衣大士像、咒文、及六百個小圓圈,教我每天最少唸三遍《白衣神咒》,就點圓圈一次,然後誠心求觀音菩薩保佑我健康成長。
我每晚都諗三遍《白衣神咒》,托觀音菩薩的福,16歲來港後第三年果然就考進了香港大學。我擔任了港大佛學會的出版主任,開始有機會接觸到大德高僧,例如當年剛剛出家的衍空法師、西方寺的永惺法師、臺灣星雲法師等大德,慢慢發現他們諗的早課或晚課,主要是《大悲咒》《心經》《阿彌陀經》《金剛經》等。但從來沒有諗過如同童謠一樣根深柢固的《白衣神咒》。
認真求證後,原來各位大德都曾有明確開示:
淨空法師云: 「《大藏經》中的確沒有《白衣神咒》,但是諗這個經有感應的人也不少,心誠則靈。但最好是諗《阿彌陀經》。」
印光大師云:「白衣咒未見出處,想菩薩俯順劣機夢授之類也。然以至誠心念者,無不所求皆應,有願必從。但佛門知識,不以此教人,以無出處,恐後人杜撰。」
聖嚴法師云:「此咒的出現和流傳,為時更遲,不知出於何經,為何人譯出,大概是出於大士化現時為某人所授的法門,而非來自印度的傳譯。內有“天羅神...一切災殃化為塵。”的句子,相當俚俗化,近於道佛相融的民間信仰....持誦此咒的功能,幾乎全是為了現世的利樂,所以是更為民間化和普及化的法門了。」
我終於明白,此咒原來是中國民間的觀音信仰「幼稚園班」,為普渡未識字的笨小孩如我。但我仍然心存感恩,外婆的用心良苦,將我啟蒙。並祝願娑婆眾生 一切災殃化為塵!
@溫暖人間 550期
耳濡目染出處 在 杰朗仕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松竹梅
松竹梅,合稱「歲寒三友」。古有「松竹梅,歲寒三友;桃李杏,春暖一家」之說。這三種植物在寒冬時節仍可保持頑強的生命力而得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徵,也借以比喻忠貞的友誼。「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未出土前便有節,待到凌雲仍虛心。」「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以此三句詩自況。
松竹梅
合稱
「歲寒三友」
出處:
元· 白樸《朝中措》
松竹梅紫砂壺
泥色特異,青藍色中略泛綠光
簡介
松竹梅,合稱「歲寒三友」。古有「松竹梅,歲寒三友;桃李杏,春暖一家」之說。這三種植物在寒冬時節仍可保持頑強的生命力而得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徵,也借以比喻忠貞的友誼。
以松竹梅命題而造的紫砂壺,也稱松竹梅。市面上流行的紫砂壺有350CC,也有180CC的。造型紋理清晰流暢,口蓋准縫嚴密。造型逼真,栩栩如生,每一把都是上等佳作。
松四季常青,竹經冬不凋,梅則迎寒開花,故稱歲寒三友。梅、竹、松是取梅寒麗秀,竹瘦而壽,松石醜而文,是三益友之意。天寒地凍,花木凋零。只有松竹梅這三位「朋友」欣欣向榮,一派生機。在舊社會結婚時,多在大門左右貼上「緣竹生筍,梅結紅實」的對聯,這是因「筍」與子孫的「孫」字同音、同聲。將松、竹、梅圍成團狀;分作三個團狀,以簡潔的線條代表松、竹、梅,構成圖案:以松、竹、梅組成的洞門。
出處:
蒼松隱映竹交加,千樹玉梨花,好個歲寒三友,更堪紅白山茶。——元· 白樸《朝中措》
到深秋之後,百花皆謝,惟有松竹梅花,歲寒三友。——明·無名氏《漁樵閒話》四折
即其居累土為山,種梅百本,與喬松、篁為歲寒友。——宋·林景熙《五雲梅捨記》
松、竹、梅向稱「三友」。或譖竹於松、梅曰:「此中空空,安能與君友?」松、梅怒曰:「惟空空,故能為我友,所謂此中空洞常無物,何止容卿數百人也!」嗚呼!為君子者能如松梅之無信讒言,而為小人者自知其讒言之無益,而不入於君子之耳,則交道庶乎其有終矣! ——清·吳莊《吳鰥放言》
來由:
北宋神宗元豐二年(一○七九年),大文豪蘇東坡遭到權臣排擠,被貶至黃州(今湖北省黃岡縣)。初到黃州時,蘇東坡遠離親友,非常苦悶,唯有寄情詩歌,以解煩憂。《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正是他當時心情的最好寫照:「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撿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稍後,家眷來伴、朋友來訪使他的情緒漸漸好轉,然而生活上的拮據仍然是很大的問題。為瞭解決經濟困難,蘇東坡自己開墾了一片荒地,種植稻、麥、桑、棗等農作物。不久,他又在田邊築起一座小屋,在屋子四壁畫上雪花,取名為「雪堂」。蘇東坡在院子里種上松、柏、梅、竹等花木。整個寓所被他裝扮得素淨典雅,十分切合蘇東坡當時的心境。一次,黃州知州徐君猷特意來雪堂看望他,見他的居所冷清蕭瑟,便打趣地問他坐臥起居,滿眼看見的都是雪,是不是太寂寞,太冷清?蘇東坡指著窗外搖拽的花木,爽朗地笑道:「風泉兩部樂,松竹三益友。」意思是說,清風吹拂和泉水淙淙的聲音就是兩曲優美的音樂,枝葉常青的松柏、經歷寒冬而不雕謝的竹子和傲雪綻放的梅花,便是相伴嚴冬最好的朋友。徐君猷見蘇東坡在逆境中能以「松、竹、梅」自勉,仍然保持凌霜傲雪的高尚情操,非常感慨,從此對他更加敬仰。
後來,松、竹、梅被世人合稱為「歲寒三友」,一方面取其玉潔冰清、傲立霜雪的高尚品格,一方面也將其視作常青不老、旺盛生命力的象徵。而歲寒三友也逐漸演變成為雅俗共賞的吉祥圖案,流傳至今。
松竹梅紫砂壺
簡介:近天青泥色調,玩家易感迷惑,常誤雲「綠泥」,綠泥者,澹草綠色也;「本山綠泥者緞泥之原礦矣,泥色青藍略泛綠光而(無灰色調),始稱「墨綠泥」。」
窯溫:約1120度。
收縮比:約14%。
礦產地: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
泥性:黏性佳,張力尚可,細膩密實;制壺光、花均宜;為優質泥礦,產量不豐。
難度:較易變形,對窯溫要求高,窯溫足則色澤溫潤,不足則色嫩枯燥,原料收集不易,練制困難與繁復。
特點:泥色特異,青藍色中略泛綠光,清秀獨特;稍一泡養,色調更形穩實,溫潤透明,變化甚巨,玩賞深具成就感。
衝茗特性:茶性溫順滑膩,味香凝聚,衝泡時間易掌控,能以輕鬆心情泡杯好茶,實為品茗之最佳幫手。
作者簡介:花貨專家。1966年生於宜興陶藝世家,父母都是紫砂紫砂工藝廠老藝人。從小耳濡目染制壺之術,並受蔣蓉大師的悉心指導,壺藝日益漸長,專攻花壺。二十多年來,對壺藝之道已頗有心得,作品工藝精細,形象逼真,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所製作品得眾多名家和收藏家的青睞,深受業內人士及海內外收藏家的賞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