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角書摘:用衛星看歷史 🛰️】
「『太空考古學』......是什麼東西?」乍聽「太空考古學」一詞,可能會覺得考古學的分支領域取這麼科幻的名稱十分荒唐可笑,好像是在找火星上曾有外星人居住的證據、或來自外太空的箭鏃、或什麼小綠人木乃伊。這些無疑會是太空生物學家(astrobiologist)有興趣的題材,但是事實上,太空考古學卻是一種透過太空中的衛星,回過頭將眼光投在地球上的學科。
.
藏在地球表面下的故事,它們斷斷續續不成篇章,考古學家的職責就是將它們哄騙勸誘出來,再織出完整文章。爐渣是金屬冶煉產業的副產物,密集出現的爐渣表示該處可能曾是工業區;如果發現細小石灰石屑片和骨骸碎片,表示該處可能曾是豪華墓園;大型石灰石碎片加上完整或殘缺的刻字石塊,表示該處可能有許久之前的宗教建築或宮殿。從衛星影像觀測這些地表下的秘密,就彷彿擁有了一雙全新的眼睛,來挖掘地底下的歷史故事...
.
臉譜出版 #書摘 #太空考古學 #歷史 #我在太空考古 #宇宙 #衛星 #衛星影像 #考古學 #埃及 #田野 #NASA #普羅米修斯 #納斯卡線
考古學分支 在 胡川安的 Life Circu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歷史原來不是課本上寫的那樣!
#中原是種想像,#中華文化的起源不只一處?!
#看三星堆的發現,#如何改變我們認知的歷史版圖
一九八六年,中國四川省的廣漢縣三星堆,兩個商代大型祭祀坑的發現,上千件稀世之寶赫然顯世,轟動了世界!不但被中國和國外媒體廣泛認為「是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考古發現」、「比著名的中國兵馬俑更要非同凡響」,甚至還有一些媒體猜測三星堆文明可能是「外星人的傑作和遺跡」。
三星堆出土數量龐大的青銅面具、人像和動物,無論從造型還是從鑄造技術上看,都不歸屬於中原青銅器的任何一類。青銅面具和人像「高鼻深目、顴面突出、闊嘴大耳,耳朵上還有穿孔」,並不像中國人,而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銅器中,基本上沒有生活用品,絕大多數是祭祀用品。
三星堆的發現讓考古學者、歷史學者和一般大眾驚訝,而且困惑。
我們先來思考:為什麼大家會驚訝、為什麼大家會覺得不可思議呢?因為三星堆和我們以往對於歷史的認知不同,也因此人們發現有必要透過考古文物修正以往對歷史的認識,也就是歷史學者王明珂所說的:
顯然他們心中作為常識的「過去」,與出土的「過去」之間有相當差距。因此我們應問:過去人們對中國的歷史知識何時產生,為何及如何產生?真實的過去如何被遺忘?
三星堆之所以讓學者驚訝,是因為與我們對古代中國的歷史想像不同。過去我們對於中華文明的想像是什麼呢?很多人相信自己是「龍的傳人」,在遙遠的東方有一條龍,生活在古代的中原,由同樣一群人不斷繁衍、傳承,成為現在的中國人。
#中國文明的起源
要了解中國文明的起源,先要了解研究者怎麼看這個問題?
中國文明之所以會成為問題,是因為民國初年有外國學者提出「#中華文明西來說」。對中國學者來說,這個說法是不可以接受的,而要挑戰這個說法,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發展自己的考古學和歷史學。
中國最早成立的考古研究機關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由一批年輕的學者組成。透過現代的考古方法,他們在民國十七年挖掘 #殷墟 的一部分原因,即在於要對抗安特生提出的「中國文明西來說」。殷墟之後,城子崖遺址的發掘,證明了中國文明起源於本土。#傅斯年 於是提出〈 #夷夏東西說 〉,除了打破「中國文明西來說」,還認為中國文明是夷與夏,東、西的二元對立。
傅斯年對中國考古學界有很大的影響,學者認為他提出多元起源的看法,且此看法影響其後非常重要的考古學家,例如 #張光直、#蘇秉琦 等人。傅斯年提出的二元對立看法,一直要到五○年代以後才被一元論取代,仰韶—龍山,東、西對立的二元論,最終被仰韶文化→龍山文化→歷史時期的一元論代替。張光直先生提出所謂的「#龍山形成期」,認為 #龍山文化 是從 #仰韶文化 發展而來,從仰韶到商,是一個黃河流域土生土長文化的傳統的演變與進步。然而,一元論背後充滿的漢族中心主義與民族認同,不言可喻。
一九八○年代以前,中國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長期以來認為中國文明只有一個起源。當中原以外的古文明遺址持續不斷的被發現,考古學家的信心也開始動搖。因為不管什麼理論都必須向新出土的材料低頭,而這也是為什麼文明起源的說法會從西來說、二元說和一元說,到現在變成相信中華文明可能有多元的起源的原因,因為對文明起源的看法,會隨著考古文物的出土而不斷更新。
除了考古學家以外,歷史學家對待大量出土的考古材料能提供什麼樣不同的視野與觀點?以往古代社會史的研究,運用的材料大多集中在中原地區,因為只有中原地區的族群發展出了文字。然而,當考古學與藝術史家已經注意到古代中國的空間差異與多元性時,歷史學家在這塊園地上是否仍要固守著文獻,呼籲「走出疑古時代」,強調古典文獻的正確性,則是必須深思的問題。
目前古史學者使用的文獻,多集中在東周成書的作品,我們不否認其中的真實性,但它受到的潤飾與修改反映的,往往是當時作者的想法遠大於歷史中的「真實」。古典文獻並非不可用,但應該與考古材料之間尋求一個適當的框架與位置。或許我們可以思考的一個問題在於:當我們在中原周邊發現相當多與中原相異的文化、打破了過去中國文明單一起源的看法,這些文化卻是過去文獻當中沒有記載的,是我們過去的歷史知識缺乏的,我們要如何解釋歷史文獻與考古材料間的差異呢?而這群沒被寫進中原歷史、沒有歷史的人,又如何消失的呢?
#沒有歷史的人
從兩個祭祀坑來看,三星堆文化在商代後期已經是一個高度發展的社會,他們不輸中原,擁有製作青銅的技術,創造了大量和商不同的青銅器。然而,在後來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這批在古代四川的人,卻被後世的史家所遺忘。忘卻自己的歷史,使得古代四川的人群覺得自己是華夏自古以來的一部分,為炎黃子孫的一個分支,是中國不可分割的神聖領土。這正是當考古學家再度「發現」了這個文化時,會引起舉世注目的原因—過去我們所認知的歷史,抹煞了這個文明。
深受大一統思想影響的歷史學家或考古學家,往往強調中國的統一與帝國的形成是歷史的潮流,是進步且客觀的結果。在這樣深受意識形態影響的史觀當中,往往會忽視統一過程中不同地域的差異。在「統一」的大帽子之下,各地的文化與區域間的特性被壓抑並消失,研究往往忽略了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不同聲音與文化。
在這本書當中,我認為古代四川人是受到秦的殖民,他們是東亞大陸上有別於中國的文明,在秦帝國、西漢帝國和東漢帝國的殖民統治下,仍然積極地展現主動性與地方認同。另外,我認為秦發展出了一套殖民主義(我們會在第三章討論這個部分),本書也會討論殖民主義和早期中華帝國的關係。殖民主義不僅是現代歷史的現象,也適用古代帝國,而且可以用來研究早期中華帝國。殖民主義可以讓我們了解早期中華帝國建立的過程,還有多元文化如何消失。被殖民者在中華帝國的殖民政策和帝國主義之下,喪失了歷史的記憶與主體性,而在殖民主義視野下的歷史研究,除了要說明古代帝國的政治控制和經濟剝削,也要了解被殖民者如何展現自身的認同。
我認為,在書寫古代四川的歷史時,應賦予四川人主體性,發掘他們的聲音。
《#秦漢帝國與沒有歷史的人:#殖民統治下的古代四川》
博客來:https://linkingunitas.com/B161397
誠品:https://linkingunitas.com/E161397
金石堂:https://linkingunitas.com/K161397
聯經:https://linkingunitas.com/L161397
考古學分支 在 芭樂人類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芭樂H編在人類學博士班唸書時,最羨慕的就是考古同學,有一間共同實驗室可以一同飲酒,喔不,做研究。在今日芭樂文中,王冠文老師與徐苡庭兩位科技考古專家,與我們分享窩在實驗室中的考古學家到底在做些什麼事情。
首先,科技考古的本質是跨領域知識的整合,除了傳統的考古學知識,也需要其他領域的專業知識,如:地質學、材料學、生物學、化學、物理等,不同專業領域的整合十分重要且關鍵。例如,作者之一在研究上需要測量考古材料中的微量元素,使用的分析方法(ICP-OES或ICP-MS)必須先將樣本溶解稀釋於溶液中,再置入儀器做分析。於是花了兩年的時間,跟不同科系的研究人員以及技師合作,嘗試使用不同溶解材料的方法(如王水)以及儀器的調整。這項分析目前還是進行式。不過,由於許多理工科系的實驗室並沒有分析考古材料的經驗,所以很多時候是一起摸黑前進,而身為研究者,自己也要很有動力來促進合作的進行,才不至於停滯不前。
另外在疫情的狀況下,學校實驗室長期停擺,讓跨領域的研究更加困難—博士生的進度停滯,碩士生可能連進實驗室的機會都沒有,只能被迫調整論文方向。此時遠端連線作業是一種解決的辦法,但缺點也顯而易見,除了還是需要技師幫忙換樣本之外,有的時候遠端連線也會不穩定。
總之,科技考古學做為一門學科分支,有其獨特的領域發展脈絡,實驗室技能的掌握、資料數據的處理、實驗室之間的溝通合作、以及考古與科學知識的整合,是科技考古學以實驗室做為「田野」的重要實踐過程。實驗室做為科技考古學主要的研究活動場域,比起單一學科的實驗室,更強調合作、溝通、以及相互理解的重要性,這是科技考古學「田野」的重頭戲,也是其不亞於傳統考古田野的挑戰之一。
https://guavanthropology.tw/article/6848
考古學分支 在 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 古病理學 的推薦與評價
古病理學(Paleopathology)是“見證出現在古代人類和動物遺存上的疾病的科學”,可以被認為是生物人類學的一個分支科學,但因其以考古發掘出土的人類骨骼 ... ... <看更多>
考古學分支 在 Re: [請益] 關於人類學與考古學- 看板Anthro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qq5771313 (魯蛇幫QQ)》之銘言:
: 版上各位大大好,這邊有幾個關於人類學與考古學的問題,懇請各位大大為不才解惑,先
: 在此謝過各位。
: 我是一名高中生,我未來想走考古這條路,但現在很迷茫,據我所知,台灣的大學沒有考
: 古系,好像都改名人類學系,那人類學系跟考古系有何異?
目前台灣沒有專門考古的系,以前台灣大學人類學系叫做考古人類學系,後來改名為人
類學系。不過台大人類學系下面有分為考古組與文化人類學組,你可以在台大人類學系裡
面主修考古學。
目前台灣唯一專門以考古學為教學主科的只有成功大學的考古學研究所,但他們目前沒有
大學部,只有在成大歷史系大學部裡開一些概論的課程。
以考大學而言,政大民族系也是可以考慮的,考古學關注的議題與民族學材料也十分相關
,你可以念了民族學之後專注於物質文化,加上考古學理論的研讀來發展你的研究。
或者,你可以進成大歷史系,然後上考古學所開的概論課程,再另外選修或旁聽考古學所
的課(如果你願意花那個心力的話,研究所的課勢必比較重,閱讀與作業要求較大學部的
大很多)。
至於人類學和考古學有什麼差異,這是個近代學術史發展一個很複雜的過程,在這裡只能
簡單的說近代在美國的學術傳統比較傾向考古學是人類學的一個分支,民族學、文化人類
學、體質人類學、考古人類學......等等,都是廣義上人類學的一部分
但歐洲的系統大概較傾向於考古學即是考古學,其觀點與人類學應該是十分不同的。
不過,近年來歷史學、民族學、文化人類學、考古學都不斷在進行跨學科的研究,大家其
實沒有分那麼開,歷史學會用考古材料,考古學也使用歷史資料等等。差別在於看事情的
角度、觀點不同而已。
考古學簡單而言是以物為出發點的物質文化研究,如何從人類使用過的物來看人類行為。
: 對我來說國外的考古對我比較有吸引力,那這樣的話,台灣有什麼科系是能讓我以後可以
: 到國外發展考古這區塊?
人類學與考古學的特色是一個學者常窮盡一輩子在一個田野地上奉獻一生的青春,
因為每個地方的田野特色都差異非常大。因此,你可以先修一些基礎的理論和看一些案例
、跟著前輩跑一些田野,最後才找到你有緣分的田野地,不用先設定自己就一定要做哪裡
的東西。
想出國的話,任何一個系都是可以的。除了你可以查到的人類學系、民族學系之外,外文
系也是可以考慮的。語言能通就去除很大一部分障礙,英語系、西語系、日文系等等,
要常接觸該國文化,你做出來的研究才會有感情、有說服力。
歷史、民族、人類、考古等學問其實都是在做「人類文化」的研究,只是研究觀點與手段
不同。因此,只要是對人類文化有關注,你大學唸什麼系其實無所謂,大學畢業後想投身
人類學研究都很OK的。
很多人都立志想做中國、歐洲、埃及這種古文明考古(因為我們國家的歷史教育就是洗腦
民眾台灣是個沒什麼歷史好看的小島),但真的接觸人類學或考古學後才會認知到與土地
有感情才能做出好研究。而且台灣不是沒歷史,而是台灣大部分的歷史都要透過考古學才
能揭露。
: 在確定自己真的想走這條路,就以經明瞭考古可能不是什麼致富的出路,我想問的是,如
: 果走學術研究一路,是否真的就完全沒有經濟來源?
我只能說台灣的考古是少數還沒有飽和的產業。全世界許多地方考古人才過剩,台灣
卻是缺乏。近年來文資法、環評法都和文化資產、考古遺址的關係越來越密切,其實是個
充滿機會的產業。
但我不能說能讓你致富,也不會說完全不可能致富。任何產業都一樣,越有良心賺得錢
越少,想賺錢,只要能放下羞恥心,偏門是一定有的。
但無論如何不會沒有經濟來源,放心吧,比起其他人文學科,唸考古只有怕你做不來,
不怕沒工作的。
: 雖然現在只是一名高中生,除了讀書,還有什麼是我現在可以為這條路所做準備的?
: 有什麼書是適合完全沒接觸過這區塊,可以了解考古學到底在學什麼
: 成為考古學家,有什麼能力是我需要具備的?
請看看台大人類學研究所、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的入學書單吧,都有公布在網站上。
都是很入門的書。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2.121.104.21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nthro/M.1497285091.A.DBD.html
※ 編輯: alejandroW (122.121.104.219), 06/13/2017 00:34:4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