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不談租金,來聊聊荷蘭的都市再生與社會住宅。
最近一周,因為台北市明倫社宅的 4 萬租金,加上柯市長說「不希望社會住宅都住窮人」,再次讓社宅議題浮上檯面。不過今天我沒有要談社宅租金訂價的問題,而是希望透過分享幾個荷蘭的都市再生案例(有成功也有失敗的),讓大家思考社會住宅的其他面向。
本文中的照片和文字都是我在 2019 年夏天去荷蘭參訪考察所見所聞的紀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下載我的出國考察報告全文(連結在文末,不過總共有 1 萬多字),特別感謝OURs 都市改革組織、欣建築聯合策劃,孫啟榕建築師和在地嚮導于欣可的詳細解說,以及領隊 Wendy 和同團的所有團員。
在11 天荷蘭的研修之旅中,我們針對社會住宅、都市更新和建築空間,總共實地參訪了多達 20 幾個地方,也拜訪阿姆斯特丹住宅協會、阿姆斯特丹都市規劃局和MVRDV建築事務所,從 1910 年代荷蘭第一棟社宅,一路談到 21 世紀初荷蘭住宅法修訂與社宅的市場改革,回想起來真的是非常精實的出國考察。
荷蘭在 1901 年就通過《住宅法》,明訂保障國民的「居住權」,確立社會住宅為重要政策,並賦予中央與地方相關法源和制度工具。目前荷蘭的社宅存量超過 240 萬戶,佔住宅總存量的 31.5% 左右,相對於台灣只有約 0.2 %,比例相當懸殊。
這邊精選 7 個實地考察的社會住宅和都市更新案例跟大家分享。其他關於台灣和荷蘭的住宅分析、阿姆斯特丹與台北市的社宅比較,以及荷蘭社宅的發展歷程,在報告中也都有說明,歡迎下載詳閱。
我在報告最後,針對台灣的社會住宅和都市更新提出下列四點建議,如果各位看完也認同的話,希望能夠協助分享給對社宅有興趣的朋友,讓更多人看見都市再生和社宅政策的多元面向。
(一) 整體區域開發的重要性
不同於台灣的社會住宅往往是獨棟的建築物,相關的規劃僅限於建築物本身的外觀設計、房型規劃、公共設施等,在荷蘭社宅則是整個區域都市更新的一部份,因此較能夠整體考量交通動線、區域混居、周遭環境和景觀,甚至融合當地的歷史和文化。
以東碼頭都市更新區為例,在規劃的同時就考量到與市中心的公共運輸串接(輕軌、公車、自行車道等),區域內的建築物也保留碼頭文化的倉庫意象和舊城街屋的立面設計,更重要的是,實際上根本分不出哪些建築物是社會住宅,因為外觀上沒有明顯差別,且沒有特別分區,連公共設施也都是所有居民一起共用的。
(二) 人本交通設計應從生活為出發點,而非硬體建設
在台灣很常出現狀況是在市中心蓋了自行車道但是沒人使用,然後就有許多人會認為是國情不同造成的必然結果,但其實荷蘭在 1960~70 年代也是大量的蓋公路、市中心塞車的情況更是不亞於現在的台灣,但是當一條條大馬路貫穿市中心、破壞城市的紋理,中產階級也紛紛遠離市中心,造成老城區的落後和治安問題,民間開始反思並形成一股力量要求政府改變。
以新市場都更區為例,原先阿姆斯特丹政府規劃在此區域建設高速公路和地鐵,直接貫穿城區並大量徵收房地,好讓住在外圍的中產階級能夠更快速又便利地到達市中心。
在當地居民的強烈反抗下,政府取消高速公路通過老城區、更改地鐵的路線,並讓原來的居民能夠繼續留在既有社區,並且擴大人行空間、縮小道路,盡可能維持街區的紋理風貌。
從這場運動之後,「把最好的空間留給行人和自行車,讓居民可以享受生活」的概念,逐漸成為往後荷蘭推動都市更新的原則之一,甚至出現像是⾃來⽔廠都市更新區的永續社區,不只保留大量綠地和開放空間、做雨水回收,更限制所有機動車輛不得進入,只能夠停在外圍的停車場再步行回家。
(三) 社會住宅不應只是單純的住宅,而是提供多元功能及服務的社區
在台灣提到社宅,通常比較多會被談論的還是住宅本身,像是房型、坪數、租金、戶數、物業管理等等,交通便利性或是附近綠地面積也有但相對上比較少,其他的服務,像是醫療、社福、托育、長照等服務則又更少被看見。
荷蘭在早年因為房屋短缺,所以也是以蓋更多戶數的社宅為主要目標,能夠讓愈多人有地方住就好,因此出現像是拜爾美米爾社區一樣大規模的高樓層、高密度住宅區,也提供大量社宅。但事後證明,這樣的作法是相當失敗的,變成接收大量貧窮移民的地方,導致社區破敗、治安問題嚴重,空屋率一度高達 25%,計畫也被迫中斷。
後來政府提出更新計畫,約有一半的高層建築被拆除,換成中樓層與低樓層建物,增加住宅的多樣性。原先居住與工作、生活被區隔的空間規劃被重新改成混合居住、購物、停車和交通運輸的空間;一、二樓過去充滿小型的公共空間和機房,也被打掉換成大面玻璃的穿堂和店舖;建築物挑高增加穿透性,並且重新打開街道,讓街道成為公共空間,減少治安死角。
更新後,社區不但有大面積綠地,同時也出現公共托育、長照中心及醫療服務站等服務,上述種種的改變不只提升居住安全,也改善了居民社會經濟的問題。
(四) 過程中會出錯是正常的,但要記取教訓不斷地嘗試和修正
「try and error」(試誤法)是在科學實驗很常使用的研究方法,回顧荷蘭的都市更新和社會住宅發展史,也不難發現當中有許多失敗的例子,像是拜爾美米爾社區和早期開發的新⻄區都更區,都因為建設大量的密集住宅,加上又卻乏優質的公共建設,導致住戶大多收入偏低,衍生出許多社會經濟問題。
台灣在跟已開發國家,甚至鄰近的香港、南韓相比,社會住宅的起步算是比較晚了,有很多機會能夠借鏡其他地方成功及失敗的案例,作為台灣整體社宅規劃以及地方在推動社宅時的參考。當然難免還是會因為政治和社會的環境不同,所以實際上遇到的問題也不盡相同,但重要的是要從每次錯誤的經驗中記取教訓,不斷地朝更好的社會住宅及城市發展邁進。
新竹市議員林彥甫 108年赴荷蘭考察報告(CC BY-SA 4.0)
全文下載:https://reurl.cc/R13ZgZ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老 屋 再生案例」的推薦目錄:
老 屋 再生案例 在 老屋顏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日本-尾道建築導覽 & 台日建築旅行對談會
.
富庶的戰前時代,尾道因鐵路與火車站的開通晉升陸運交通樞紐,
帶來更多商機與財富,也使居民生活品質更加提升,
進而在山坡上興建了許多當時少見的和洋混合風格的別墅與茶屋,
不過戰後經濟重心轉移造成人口流失,這些華宅變成空屋並荒廢,
所幸透過尾道空屋再生計畫的努力,替許多空屋重新找回利用價值。
過程中,渡邊義孝建築師在建築背景調查、量測等提供專業的協助,
也是尾道空屋再生計畫「空屋P」的重要成員之一。
.
這位建築師跟台灣其實很有淵源,
近幾年常來台灣,以手繪記錄參訪台灣日式建築,
在他筆下,一棟棟台灣快被遺忘的日式時期建築被精準繪製,
累積了一本又一本的筆記不僅是他珍貴的建築旅行手冊,
更是台灣日式建築留下重要的記錄,在網路與新聞都引起許多關注。
這次受「尾道空屋再生計畫」的邀請來到尾道,
我們很榮幸的跟渡邊建築師進行了一場台日建築對談。
講座前日,他與計畫創辦人豐田小姐安排了一場尾道建築導覽之旅,
除了沿途介紹許多空屋再生案例,
也帶我們走上尾道後山,探訪以前富人家們的高級別墅茶屋。
.
講座場地「松翠園」位於尾道火車站正上方,
這棟依山而建的旅館,曾以瀨戶內海的新鮮魚貝料理號召來客,
尤其位在旅館上方的大廣間(大宴會廳)更是坐擁居高遠望的美景。
可惜的是,旅館於2010年休業,成為尾道市的廢棄空屋。
空屋一旦不用,人們對其記憶也會跟著消失,
詢問了當地居民,休業的八年間,很多人早已遺忘了此處,
目前團隊正計畫修復宴會廳,未來作為提供集會或公開活動使用。
.
這次透過「尾道空屋再生計畫」與「太台本屋」的連線,
我們與渡邊義孝老師舉辦了一場台日建築之旅對談。
五十塊榻榻米大的寬闊空間,
前舞台放置了一幅模擬重現的黃金翠松壁畫,
四周挑高折上的的木條格狀天花板,使整體空間看起來更更加舒暢,
目前一格格的天花板崁入了一些團體或品牌標示,
是團隊對贊助捐款單位的感謝與留念,
或許當這些格子都被填滿時,松翠園也跟著復活了吧!
.
渡邊老師分享了在台灣紀錄的日治時期建築,
即便同是日本風格建築,但因兩地氣候不同,在細節上還是有所差異,
比如地基架高、窗上增加窗簷、角落雨淋板包覆銅片等等細微差異,
這些我們在台灣日式建築上習以為常的建築配置,
在老師的解說後,又重新對這些建築細節有了新一層的認識。
講座後半,由我們分享台灣戰後的建築元素,
為日本聽眾們介紹了戰後常見的鐵窗花、磨石子,
帶領大家一起走訪全台各地,聽聽這些美麗圖案背後的有趣故事,
講到如富士山、櫻花等日本圖案時,大家也顯得特別有興趣,
在 太台本屋 tai-tai books 成員們的口譯協助下,
現場的聽眾們彷彿打破了語言的隔閡,
沈浸在台灣老屋的建築之美中,而我們也再次留下了難忘的回憶。
老 屋 再生案例 在 老屋顏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老屋顏-日本行-抽獎活動:
.
今年十月,我們前往日本尾道進行一場「台日建築旅行對談會」,
依山坡而建的老宅錯落,當地常被台灣遊客拿來與金瓜石相比,
如同充滿朝氣的金瓜石因礦產枯竭而走向寂靜,
這座小鎮也曾經歷產業轉型與人口外移下的沒落,
那些在輝煌年代下興建的華美房舍亦逐漸頹敗。
.
「尾道空屋再生計畫」
( 尾道空き家再生プロジェクト Onomichi Akiya Saisei Project ),
顧名思義,透過該團隊為荒廢已久的房子找到新主,
經由再利用的過程,修繕並維護這些老房子。
此外,透過調查與訪問,建置「空屋銀行」統整相關資料,
讓空屋在建築、環境、社群、觀光與藝術五大主題間產生連結,
找到了它們身處現今的嶄新價值與特色。
.
這回由計畫創辦人豐田小姐為我們安排了一場尾道建築導覽之旅,
除了沿途介紹許多空屋再生案例,
也帶我們走上尾道後山,探訪以前富人家們的高級別墅茶屋,
而我們所下榻的「海鰻的床」青年旅館,
則是「尾道空屋再生計畫」2012完成的案例,
團隊期盼在尾道提供一個平價的住宿以吸引更多外來遊客。
青年旅館一樓的「哈欠咖啡館」裡也有販售周邊商品,
透過攝影集、包巾圖案設計等讓更多人了解團隊持續進行的計畫,
銷售所得也能化為修繕經費繼續為這項計畫加油。
.
我們選了印有「尾道」與眾人協力修繕空屋的圖騰包巾與大家分享,
也希望聽聽大家對於老屋、空屋再利用的想法與期待。
.
.
活動辦法:
請於該篇文章下,留言分享關於空屋再利用的看法,
或國內外空屋再利用案例。
.
獎項:「尾道再生中」包巾乙條,不挑色隨機寄出
名額:三名
活動日期:2018/11/11 ~ 2018/11/21
老 屋 再生案例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老 屋 再生案例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老 屋 再生案例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老 屋 再生案例 在 從老舊社區中的一處美好端景作為開啟。透過大面積的開窗與 ... 的推薦與評價
本案以老屋再生為案例,從老舊社區中的一處美好端景作為開啟。透過大面積的開窗與建物外觀綠牆圍塑的綠意,將光線引入室內,帶來靜謐和放鬆的享受,吸引經過路人目光的 ... ... <看更多>
老 屋 再生案例 在 老屋情報館/台灣古厝再生協會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由台灣古厝再生協會所營運的老屋情報館,長期以協助保存、修建並活化老. ... 走進央行總裁的家|台北 - 老屋修復案例- 餐飲藝文複合空間「CEO 1950總裁藝文空間」.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