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松國小生日快樂!
2021年5月1日,臺北市萬華區老松國民小學舉行125週年校慶園遊會。(張哲生 攝)
臺北市老松國校在1966年9月的時候,全校計158班,學生數達11,110人,創下了當時全世界學校班級數和學生數最多的紀錄;然而但受到少子化影響,目前全校學生只剩500人,學生銳減,教室被質疑閒置,內政部曾一度提出要將老松國小改建為社會住宅的構想。
2017年4月,老松國小校長林明助表示,早年車水馬龍的萬華如今已改變許多,加上新北市新設很多國小,許多家長為了讓孩子跨區寄讀升學率高的國中,便先讓孩子就讀當地國小,再升國中,如今老松小學部學生只剩約500人,若加上幼兒園、夜補校的學生,也僅有約800人。
老松國小位於臺北市萬華區桂林路64號,其前身為艋舺公學校,創立於西元1896年5月,為日治初期台灣最早的一批小學。
學校成立時的名稱為「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第二附屬學校」,初期曾利用艋舺學海書院與艋舺祖師廟作為臨時校舍,直至1907年1月才遷至現址(蓮花池畔),建造木結構的校舍,並改校名為「艋舺公學校」。
據當時校舍平面圖看,校園三面有教室,中央留設操場,此為日治時期最常見的小學規劃形態。後至1920年代末,因木造校舍遭蟻蝕而嚴重毀損,便易以鋼筋混凝土構造,校舍仍保持三面式佈局。
老松國小的校舍雖屬對稱式的佈局,但教室空間高敞,光線明亮。走廊設計為半圓栱,帶有一絲古典趣味,它是日據中期台灣的小學校舍之典型例,值得保存。
明治29年(1896年)3月31日,臺灣總督府以「敕令第94號」發佈「臺灣總督府直轄諸學校官制」,創設國語傳習所、國語學校與國語學校附屬學校。同年5月21日,以「府令第5號」發佈「國語學校及附屬學校名稱位置」,老松國小前身「國語學校第二附屬學校」正式創立(第一附屬學校位於芝山巖,第三在大稻埕),7月11日設校址於艋舺學海書院(今廣州街與環河南路口),11月1日開始上課。
會稱為「附屬學校」,是因為其作為國語學校師範部學生們教學實習的專門實驗學校之故,附屬學校未置校長,以國語學校校長兼任。總督府為創建殖民行政,必須教育一批能日語的臺灣人作為官廳雇員與通譯,以遂行施政,故開出每日15錢津貼,且畢業後錄用為公務員等條件招攬學生(也可升學國語學校)。入學年齡規定8歲以上25歲以下(1898年8月以後,與公學校一樣,改為8至14歲),在學年限四年。結果,第一年招攬了10名學生(1900年3月第一屆7名畢業)。
1897年1月,校址遷至艋舺祖師廟,此時學生已增至150名。次年(1898年)因應「臺灣公學校令」實施,附屬學校也進行廢校或合併,該校於同年10月改稱「國語學校第一附屬學校」(第一、第三廢校)。
1907年1月,改稱「艋舺公學」,同年5月4日被指定為「國語學校第一附屬學校代用校」,依然是國語學校學生教學實習的附屬公學校。
1907年10月,由祖師廟遷至現址,位於當時蓮花池街與八甲街街廓上(1922年4月更名老松町),新蓋木造教室20間,此時學生數為457名。
1908年4月,從六學年制改為八學年制,但1914年4月復改回六年制,並設置二年制「實業科」,由公學校畢業生就讀,以培養一技之長(1919年改為「簡易商業學校」,1922年再改為「高等科」,皆二年制)。
1914年7月,完成磚造兩層教室8間及大禮堂。
1919年4月,國語學校改稱「臺北師範學校」,該校也改稱「臺北師範學校附屬艋舺第一公學校」,學生1,080人。
1922年4月,改稱「臺北市老松公學校」,仍為臺北師範學校附屬代用公學校,直到1927年5月,才正式獨立。
1936年12月,木造教室改建成二層鋼筋水泥教室。
1941年4月,「國民教育令」實施,廢止小、公學校之名,以示日臺人共學、平等,此時改稱「臺北市老松國民學校」。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國民政府接收臺灣,11月1日接收該校,改稱「臺北市龍山區老松國民學校」。
1955年2月,正面校舍(北棟)陸續新建、改建為三層鋼筋水泥大樓,至1960年共分六次增改建才完成現今規模,今昆明街側之原二層磚造教室(東棟)也在1960年改建完成,以因應持續增加的學生,如1964年9月,已達156班,學生數突破10,000人;1966年9月,更達158班,學生11,110人,為創校至今之最高記錄。
1968年12月25日,配合政府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稱「臺北市龍山區老松國民小學」。
1978年8月,創立「臺北市龍山區老松國民小學補習學校」,同時廢止「民眾補習班」。
1990年3月22日,配合臺北市行政區域變更,改稱「臺北市萬華區老松國民小學」。
1999年6月29日,臺北市政府指定老松國小正面的校舍(北棟)為市定古蹟。
2010年4月,校門開始改建,並於同年8月30日完成改建。
一百多年來,老松國小對艋舺地區人才的培養具有深刻的教育與文化意義,是當地非常重要的學校。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Vera Ch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六月是所有畢業生最期待的季節,每年鳳凰花開的時刻,無論國小、國中、高中或是大學,都充滿濃厚的畢業氣息。可惜2021年的畢業生,因著疫情的爆發,無法相伴參加畢業典禮,少了被祝福的「儀式感」。 The Stage X 嗨School X UA X 大學堂 X After School X 創作歌手Ve...
「老松國小校長」的推薦目錄:
- 關於老松國小校長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老松國小校長 在 華姵-長笛百變天后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老松國小校長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老松國小校長 在 Vera Ch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老松國小校長 在 陳清龍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老松國小校長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老松國小校長 在 [轉錄][新聞] 老松國小盛況不再空間轉型為專科教室- 看板Wanhua 的評價
- 關於老松國小校長 在 老松國小家長會- #把林明助校長迎回老松~ 「老樹新芽永傳承 的評價
- 關於老松國小校長 在 來自校方的肯定-『老松國小校長』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老松國小校長 在 老松國小歷任校長 - 全台國小評價網 的評價
- 關於老松國小校長 在 老松國小學務處 :: 公私立幼兒園543 的評價
老松國小校長 在 華姵-長笛百變天后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非常榮幸受邀~老松國小/擔任臺北市萬華區樂齡學習中心人文講座🌹除了座無虛席
更感謝老松國小 校長林明助,
全程的參與聆聽🙏
#華姵雙料金鐘金曲長笛演奏家跨界音樂作品還我一個青白
#正聲廣播電台跟著長笛聽視界
#實戰派跨界的長笛藝術家
#疫情過後真的忙到爆炸
#要做全能的藝術家真心不容易
老松國小校長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謝謝網友陳秀玲拍攝分享他在1966年就讀臺北市龍山區老松國民學校一年級上學期的成績單。
臺北市老松國校在1966年9月的時候,全校計158班,學生數達11,110人,創下了當時全世界學校班級數和學生數最多的紀錄。
然而但受到少子化影響,目前全校學生只剩500人,學生銳減,教室被質疑閒置,內政部曾一度提出要將老松國小改建為社會住宅的構想。
2017年4月,老松國小校長林明助表示,早年車水馬龍的萬華如今已改變許多,加上新北市新設很多國小,許多家長為了讓孩子跨區寄讀升學率高的國中,便先讓孩子就讀當地國小,再升國中,如今老松小學部學生只剩約500人,若加上幼兒園、夜補校的學生,也僅有約800人。
老松國小位於臺北市萬華區桂林路64號,其前身為艋舺公學校,創立於西元1896年5月,為日治初期台灣最早的一批小學。
學校成立時的名稱為「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第二附屬學校」,初期曾利用艋舺學海書院與艋舺祖師廟作為臨時校舍,直至1907年1月才遷至現址(蓮花池畔),建造木結構的校舍,並改校名為「艋舺公學校」。
據當時校舍平面圖看,校園三面有教室,中央留設操場,此為日治時期最常見的小學規劃形態。後至1920年代末,因木造校舍遭蟻蝕而嚴重毀損,便易以鋼筋混凝土構造,校舍仍保持三面式佈局。
老松國小的校舍雖屬對稱式的佈局,但教室空間高敞,光線明亮。走廊設計為半圓栱,帶有一絲古典趣味,它是日據中期台灣的小學校舍之典型例,值得保存。
明治29年(1896年)3月31日,臺灣總督府以「敕令第94號」發佈「臺灣總督府直轄諸學校官制」,創設國語傳習所、國語學校與國語學校附屬學校。同年5月21日,以「府令第5號」發佈「國語學校及附屬學校名稱位置」,老松國小前身「國語學校第二附屬學校」正式創立(第一附屬學校位於芝山巖,第三在大稻埕),7月11日設校址於艋舺學海書院(今廣州街與環河南路口),11月1日開始上課。
會稱為「附屬學校」,是因為其作為國語學校師範部學生們教學實習的專門實驗學校之故,附屬學校未置校長,以國語學校校長兼任。總督府為創建殖民行政,必須教育一批能日語的臺灣人作為官廳雇員與通譯,以遂行施政,故開出每日15錢津貼,且畢業後錄用為公務員等條件招攬學生(也可升學國語學校)。入學年齡規定8歲以上25歲以下(1898年8月以後,與公學校一樣,改為8至14歲),在學年限四年。結果,第一年招攬了10名學生(1900年3月第一屆7名畢業)。
1897年1月,校址遷至艋舺祖師廟,此時學生已增至150名。次年(1898年)因應「臺灣公學校令」實施,附屬學校也進行廢校或合併,該校於同年10月改稱「國語學校第一附屬學校」(第一、第三廢校)。
1907年1月,改稱「艋舺公學」,同年5月4日被指定為「國語學校第一附屬學校代用校」,依然是國語學校學生教學實習的附屬公學校。
1907年10月,由祖師廟遷至現址,位於當時蓮花池街與八甲街街廓上(1922年4月更名老松町),新蓋木造教室20間,此時學生數為457名。
1908年4月,從六學年制改為八學年制,但1914年4月復改回六年制,並設置二年制「實業科」,由公學校畢業生就讀,以培養一技之長(1919年改為「簡易商業學校」,1922年再改為「高等科」,皆二年制)。
1914年7月,完成磚造兩層教室8間及大禮堂。
1919年4月,國語學校改稱「臺北師範學校」,該校也改稱「臺北師範學校附屬艋舺第一公學校」,學生1,080人。
1922年4月,改稱「臺北市老松公學校」,仍為臺北師範學校附屬代用公學校,直到1927年5月,才正式獨立。
1936年12月,木造教室改建成二層鋼筋水泥教室。
1941年4月,「國民教育令」實施,廢止小、公學校之名,以示日臺人共學、平等,此時改稱「臺北市老松國民學校」。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國民政府接收臺灣,11月1日接收該校,改稱「臺北市龍山區老松國民學校」。
1955年2月,正面校舍(北棟)陸續新建、改建為三層鋼筋水泥大樓,至1960年共分六次增改建才完成現今規模,今昆明街側之原二層磚造教室(東棟)也在1960年改建完成,以因應持續增加的學生,如1964年9月,已達156班,學生數突破10,000人;1966年9月,更達158班,學生11,110人,為創校至今之最高記錄。
1968年12月25日,配合政府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稱「臺北市龍山區老松國民小學」。
1978年8月,創立「臺北市龍山區老松國民小學補習學校」,同時廢止「民眾補習班」。
1990年3月22日,配合臺北市行政區域變更,改稱「臺北市萬華區老松國民小學」。
1999年6月29日,臺北市政府指定老松國小正面的校舍(北棟)為市定古蹟。
2010年4月,校門開始改建,並於同年8月30日完成改建。
一百多年來,老松國小對艋舺地區人才的培養具有深刻的教育與文化意義,是當地非常重要的學校。
老松國小校長 在 Vera Ch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六月是所有畢業生最期待的季節,每年鳳凰花開的時刻,無論國小、國中、高中或是大學,都充滿濃厚的畢業氣息。可惜2021年的畢業生,因著疫情的爆發,無法相伴參加畢業典禮,少了被祝福的「儀式感」。
The Stage X 嗨School X UA X 大學堂 X After School X 創作歌手Vera Chai 誠邀校長、教職人員以及109學年度畢業生一起共創《逆風飛翔》畢業MV,彼此鼓勵互相加油打氣,共許未來美好的前程,讓我們隨著歌聲與祝福疫起逆風飛翔!
# 109學年度 # 畢業典禮 # 逆風飛翔 #全台校園串聯
謝謝各位校長、教授、老師的參與:
清華大學-賀陳弘校長
嘉義大學-艾群校長
醒吾科技大學-陳義文校長
東吳大學 -潘維大校長
三民高中-沈美華校長
鳳鳴國中-林世慶校長
黎明國中-張梅鳳校長
成州國小-王淑玲校長
恆春大光國小-謝郁如校長
成功大學-徐旭政教授
輔仁大學-吳宜蓁教授
西松高中-陳怡靜老師
薇閣小學-張雅涵老師
網溪國小-梁立老師
屏東恆春大光國小-游唯莙老師
學生:
政治大學:陳頤茹、陳楺婷、蔡紫瑩、許瑜殷
台灣大學-吳曉雯
國北教大-林妙蓉
黎明國中-蔡昱萱
台南大學-梁之容
成功大學-胡喆家
師範大學-劉丞余、王歆瀅
輔仁大學-李其芸
實踐大學-張惠絲
世新大學-Sophia
真理大學-黃奕鈞
龍華科大-林庭宏、陳姿妤
黎明技術學院-邱淨文
東南科技大學-李子喬、湯薇芳
嘉南藥理大學-楊揚壹
屏東科大-蕭偉康
澎湖科技大學-彭嘉玲
三民高中-楊苡若
同德高中-志坤
西松高中-葛京翎
東海高中-呂松諭
靜修高中-游瀅馨
新北高中-許淳雅
新興高中-許博源
三重商工-林穎
聖心女中-李諭穎
耕莘健康管理專科學校-陳雅文
開南中學-蔡尚恩
蘆洲國中-莊明翰
鷺江國中-徐嘉勵
聖約翰幼兒園-賴晴希
歌手: Vera Chai
作詞: Vera Chai
作曲: Vera Chai /王士榛@奇洱文創
編曲/製作:王士榛@奇洱文創
OP:好撐音樂有限公司/奇洱文創有限公司 CHILL ENTERTAINMENT LTD.
SP:台灣琦雅有限公司/滾石國際音樂股份有限公司 ROCK MUSIC PUBLISHING CO., LTD.
監製:蔡岡廷、林暉庭、Vera Chai 、黃美倫、金華芳
影像後期導演:魏品禾
手語指導:趙元智
特別演出:陳頤茹
「逆風飛翔」歌詞
窗外天空好像迴盪著一股憂傷
零落也加載著迷茫
等待灰雲散去後的那抹微笑
奮不顧身帶著希望
想給這世界擁抱
即便微不足道
想給這世界依靠
用我一絲絲的 力量
我逆風啟航 追尋著曙光
就算被阻擋 跌跌撞撞
破曉後那道 光是我的信仰
遙望 天亮 我為夢想 飛翔
義無反顧的倔強
受過傷才夠風光
張開手我逆風翱翔
就逆風飛翔 跟隨著曙光
就算一路上 經歷失望
破曉後那道 光是我的信仰
遙望 天亮 我為夢想 飛翔
音樂連結: https://rock-mobile.lnk.to/VERA
追蹤Vera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verachai1024/
追蹤Vera的FB:https://www.facebook.com/vera1024/
商業合作信箱:verachai951024@hotmail.com
(為了提升溝通效率,來信請附上:產品名稱/內容/合作檔期/預算範圍)
謝謝❤️
老松國小校長 在 陳清龍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豐原國小校門口北側通學步道原本種植較矮小的羅漢松,最近在市議員陳清龍的牽線下,並與校方充分討論後,由五位市民共同出資移植14棵五葉松,使得整體景觀更顯舒適。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豐原國小校長周詩彥除感謝鄉親的捐贈之外,他說,青松與百年老校相互輝映,期望在校方、民間共同努力,能成為豐原的亮點。
臺中市議員陳清龍補充,五葉松適合全日照溫暖環境,可以觀察軀幹、樹皮裂紋、樹形、枝態,目前已培養在適宜環境移交學校維護管理,葫蘆墩圳完工以來,營造水岸花都新風貌,讓散步民眾共同欣賞。
老松國小校長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老松呷百二特展
第一次帶著聽眾朋友,走入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由地方文史工作者 #高傳棋老師,帶著大家認識老松呷百二特展。
你知道臺灣第一位眼科博士-洪長庚、臺灣橄欖球之父-陳清忠、譜出「四月望雨」等多首著名歌曲的台灣歌謠之父-鄧雨賢,知名企業家大同家電集團創辦人林挺生,以及曾經是台灣第一首富的蔡萬霖、蔡萬才兄弟,他們都畢業於哪間小學?而自這間學校畢業後來成為名人的又有哪些人?來一趟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便能得知!
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與老松國小,為了迎接創校120週年的到來,在老松國小舉辦「老松呷百二」特展,老松國小簡邑容校長表示,老松國小自1896年5月創校以來,為日本時代臺北最早設立的第一批小學,培育造就了無數優秀人才,在臺北市教育史上具有深遠的意義。120年來自老松畢業的校友,已逾6萬多名,許多老松人,在國家、社會,以及各行各業中,扮演著先鋒者、領袖等重要角色,對社會貢獻良多。老松國小自今年起陸續舉辦120校慶慶祝活動,一直到明年滿120歲,歡迎各界老松校友、師長陸續回母校報到。
鄉土教育中心張欽鵬主任表示,本次展出內容著重於二戰至今的老松國小發展歷程,展場將展出自「老松國民學校」到「老松國小」的校史文物介紹,以及老松初中、商校、補校與各種學習中心的發展歷程、還包括老松國小百年來校園文化與教學特色、校園裡的自然生態、建築與文化景觀的介紹,以及老松名人錄-引領時代的傑出畢業校友相關介紹。
其中較難得一見的是一些日本時代存留至今的1932年老松國語講習所修了證書、1933年老松公學校賞狀、1930年代的學業成績單與成績通知簿。1960年代臺北市龍山區老松國民小學專用章等展品,也讓我們窺見到過往在老松服務過的教職員,曾經也是全市內最多教職員的國民小學,而其中一份通訊錄上,發現到今年已逾80歲的許文貴老師,當年才22歲。值得一提的是,「北投石」發現命名者「岡本要八郎」也曾在當年的艋舺公學校任職過教諭(師)。
另外,現場也展出一張老松國校張家瑜老師在1961年6月26日,拿著領取憑單,到老松國校附近康定路154號的「源發行」領取糙米貳陸公斤的單據。而據現今仍在營業的70多歲吳老闆指出,該米行從其阿公經營至今已逾百年,全家裡有4代都是老松人。
老松國小總計跨越了三個世紀的風華歲月,是一所在臺灣教育史上,非常有歷史文化與教育意涵的代表性學校。除幼兒園、補校外,近年來在校園內外分別成立了鄉土教育、樂齡學習、英語情境等中心。其中鄉土教育中心以蒐集整理鄉土史料和文物、推展鄉土教育相關研究、整合全市鄉土教學資源,以達資源共享之目標。樂齡學習中心以活到老、動到老、學到老為學習目標。英語情境中心則融合了鄉土與資訊之特色,來帶領孩子建立宏觀國際理念,奠定接軌世界的良好基礎。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老松國小校長 在 老松國小家長會- #把林明助校長迎回老松~ 「老樹新芽永傳承 的推薦與評價
把林明助校長迎回老松~ 「老樹新芽永傳承,松築幸福迎未來」 ... <看更多>
老松國小校長 在 來自校方的肯定-『老松國小校長』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來自校方的肯定-『 老松國小校長 』. Watch later. Share. Copy link. Info. Shopping. Tap to unmute. If playback doesn't begin shortly, ... ... <看更多>
老松國小校長 在 [轉錄][新聞] 老松國小盛況不再空間轉型為專科教室- 看板Wanhua 的推薦與評價
※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作者: aveque (ker)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新聞] 老松國小盛況不再 空間轉型為專科教室
時間: Fri Apr 2 14:48:41 2010
台北市老松國小,因為少子化及老舊社區人口減少,現在全校學生數為778人,不過很難想
像,過去老松國小的學生數,曾經高達11000人,當時學生上課,因為人數太多,還需要分
上午、下午兩批上課,連上個廁所也要分批,校長簡邑容說,過去分兩批上課的盛況早已
不見,不過也因為學生人數沒這麼多,現在學生的專科教室充足,包括電腦教室、音樂教
室、英語、美術、自然教室等,甚至未來還要設童玩教室及生活教室。(林麗玉報導)
早期萬華地區,國小學校數沒有現在這麼多,加上老松國小可以說是當年的明星學校,台
北市萬華區的老松國小,最盛時期,學生人數高達11000人,還創下了全世界人數最多的小
學紀錄,班級數達158班,老松國小校長簡邑容說,當時還有許多北縣板橋、三重學生,慕
名到老松國小跨區就讀,也因為學生人數達到11000人,學生太多、上課教室少,當年學生
上課還要分上下午兩批,一個班級70-80名學生,老師就是一直上課一直上課,不過隨著少
子化,現在老松國小學生數達778人,班級數34班,連當年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不過現在也
因為學生人數銳減,多出來的教室,改成電腦教室、音樂教室、英語、美術、自然教室,
甚至學校還設置了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未來還要設童玩教室及生活教室。校長簡邑容說
,隨著萬華區人口數減少,加上少子化,老松國小的學生數只剩下778人,儘管與當年學生
爆滿的盛況不同,不過現在學生的每人使用校地的平均面積增加,至於少子化,會不會擔
心學生人數持續減少,校長簡邑容說,增加學校的特色,現在老松國小的學生人數,已經
持平穩定,應該維持770多名的學生規模,不會再減少。
https://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402/1/23716.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17.60.14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3.16.239
... <看更多>